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增养殖学

增养殖学

增养殖学
增养殖学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

思考题-淡水鱼部分

1.鱼类食性及其划分的种类?鲢鳙鱼食性差别的原因何在?

鱼类的食性是由取食器官的形态结构,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可塑性。按食物成分(主要食物)分: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和滤食性。

鲢鳙食性差别:主要是由于两者的滤食器官形态结构不同。鳙的鳃耙细长而排列紧密。但没有骨质桥,也没有筛膜,因此滤水作用较快,滤集浮游动物的能力较大。食物的主要组成是轮虫、甲壳动物的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主,也包括多种藻类。鲢的鳃耙和鳙不一样,每根鳃耙与相邻鳃耙之间有骨质小桥,其外面还覆盖着海绵状的膜片,形成一种致密的过滤装置,可将微小的浮游植物从水中截留下来,成为它的食物基本组成部分。

2.被称为我国“四大家鱼”那几种鱼?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以鲢、鳙亲鱼为例阐述亲鱼培育的方法

?采用施肥为主,适当投喂一些精料的培育方法。

?产后培育:“大水、小肥”

?秋冬季培育“大水、大肥”→(入冬)“小水、小肥”,适当补充精料。

?春季强化培育:换一部分水,施肥+精料,采用“小水、大肥”

?产前培育:经常冲水→“大水、小肥”→“大水、无肥”。

?根据产后补偿体力消耗、秋冬季积累脂肪和春季促进性腺大生长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产后看水少施肥,秋季正常施肥,冬季施足肥料,春季精料和肥料结合。

4.淡水鱼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

天然环境的鱼类通过外感受器(视觉、触觉、测线等)接受外界综合生态环境(水温、光照、水流等)的刺激并传导到鱼脑神经中枢,刺激下丘脑释放CnRH,进而触发雌、雄鱼的垂体分泌大量GtH.经血液循环到达性腺,受到GtH作用后,性腺迅速发育成熟,开始排卵,与此同时分泌性激素,促使亲鱼发情,进入性活动——排精、产卵,精卵结合而受精。

因为池塘环境条件下缺乏象自然界那样的综合生态条件的刺激,从而影响下丘脑GnRH的合成和释放,因此池养的鲢、鳙、草鱼、青鱼、鲮亲鱼不能在池塘里产卵,当注射外源的LRH或者LRH-A以及鱼下丘脑本身的GnRH后,就能诱导它们发情产卵。这说明池塘饲养的家鱼其内源GnRH释放量不足,达不到一定的产卵阈值。因此,在池塘条件下,家鱼性腺不能从相对静止状态的第Ⅳ期迅速过渡到产卵状态的第Ⅴ期。

根据上述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条件,采用生理生态相结合的方法,即对鱼体直接注射垂体制剂或HCG,代替鱼体自身垂体分泌的GtH的作用。或者把人工合成的LRH或LRH-A注入鱼体代替自身下丘脑释放的GnRH的作用,由它来触发垂体分泌GtH。总之,对鱼体进行人工注射催情剂取代鱼类繁殖时所需要的那些外界综合生态条件,而仅仅保留影响其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生态条件(如水温、溶氧量等),从而促使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排精和产卵。

5.什么是效应时间

效应时间:指亲鱼末次注射催情剂之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

6.鱼苗、鱼种、水花、夏花、秋片、冬片、春片的定义

鱼苗:也叫“鱼花”。孵化不久的幼鱼,一般体长6~9毫米。有人工繁殖的鱼苗和来自江河的天然鱼苗。

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

7.鱼苗培育中肥水下塘的生物学原理

肥水下塘的生物学原理是利用浮游生物发育规律和鱼类在个体发育中食性转化规律的一致性。鱼苗池清塘注水施肥后各种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出现高峰的时间不同,一般顺序是: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虫?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桡足类。鱼苗入池到全长15—20毫米食性转化规律一般是:轮虫和无节幼虫?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鱼池适时清塘肥水和鱼苗适时下塘就可以利用两者的一致性,使鱼苗在各个发育阶段都有丰富适口的天然食物。因此,鱼苗适时下塘是养好鱼苗的重要技术措施。适时下塘就是在池水中轮虫量达高峰(每升5,000~10,000个,生物量20毫克以上)时把鱼苗放入池中。下塘过早,轮虫数量尚少,鱼苗入池后吃不饱,也长不好;下塘过晚,轮虫高峰已过,鱼苗入池后也吃不饱,而且常出现大量枝角类,鱼苗口小吃不下,也长不好。总之,鱼苗下塘过早和过晚都不好,必须适时下塘。要作到适时下塘,必须掌握池水中轮虫等浮游动物的出现时间和发育规律。

8.夏花鱼苗出池拉网锻炼的目的是什么?

①经密集锻炼后,可促使鱼作组织中的水分含量降低,肌肉变得较结实,增强体质,经得起分塘操作和运输中的颠簸;②促使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和排出肠道内的粪便,这样可大大减少运输中粘液和粪便的排出量。从而有科于保持较良好的运输水质,提高运输成活率。

9.八字精养法的内容几相互关系

“水、种、饵、混、密、轮、防、管”八个要求,简称“八字精养法”。

“水”是鱼的生活条件;

“种”是养鱼的物质条件;

“饵”是供应饲养鱼类营养成份较完全的饵料或通过施肥培养天然饵料。

有了良好的水环境,配备种质好、数量足、规格理想的鱼种,还必须有丰富价廉、营养高的饵料,才能养好鱼。由此可见,“水”、“种”、“饵”是养鱼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池塘养鱼的物质基础。。三者密切联系,构成“八字精养法”的第一层次。

“混”是指混养,是我国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观察了鱼与鱼之间的相互关系,巧妙地运用了它们互相有利的一面,尽可能限制或缩小其矛盾的不利一面,而逐步积累起来的宝贵养鱼经验。它充分发挥了“水、种、饵”的生产潜力;“密”——即合理密养。是根据混养的生物学基础——正确运用了各种鱼之间的关系,根据“水、种、饵”的具体条件,合理密养,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和饵料,发挥各种鱼类群体的生产潜力,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轮”——即轮捕轮放。是在“混”和“密”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延长和扩大了池塘的利用时间和空间,不仅使混养种类、规格进一步增加,而使池塘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始终保持合适的密度。不仅进一步发挥了水体的生产潜

力,而且做到活鱼均衡上市,保证了市场常年供应,提高了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混”、“密”、“轮”是池塘养鱼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三者密切联系,相互制约,构成“八字精养法”的第二层次。

虽然有了“水、种、饵”的物质基础,也运用了“混”、“密”、“轮”等先进技术措施,但掌握和运用这些物质和技术措施的主要因素是人,一切养鱼措施都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防”和“管”,综合运用这些条件和技术,才能达到高产、高效。

“防”做好鱼类病害的防治工作,降低养殖风险,防止不良社会因素的破坏,保障安全生产。

“管”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实行精细的科学管理,这是池塘养鱼高产、高效的根本保证。

由此可见,“防”和“管”是池塘养鱼高产、高效的根本保证。“防”和“管”与前述的六个要素都有密切联系,构成“八字精养法”的第三层次。

10.池塘养鱼混养的生物学原理

?(1)合理利用人工和天然饵料。

?在投喂商品饲料时,主要为草鱼、青鱼、鲤等所取食,部分较小颗粒被鲫、团头鲂和各种小规格鱼种所吞食,全部商品饲料能得到有效的直接利用,不至浪费。

?(2)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各个水层

?上层——鲢、鳙以及白鲫;中下层——草鱼、团头鲂;底层——青鱼、鲮、鲤、鲫、非鲫。

?(3)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

?草鱼、青鱼、团头鲂、鲤等的残饵和排出的粪便是培养浮游生物的良好肥料,同时还能提供大量碎属,为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创造良好的饵料条件;滤食性鱼类通过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可起到防止池水过肥的作用,给草鱼、青鱼等以较良好的生活环境。鲤、鲫、鲮、鲴、非鲫等杂食性鱼类可清除池中残饵,提高饵料利用率,并能改善池塘卫生条件。

?此外,通过摄食活动,还能起到翻动底泥和搅动池水的作用,有助于上、下水层的混合,从而增加底层的溶氧量,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营养盐的循环。

?渔谚“一草养三鲢”,也说明了这种混养的生物学意义

11.轮捕轮放的定义

轮捕轮放是分期捕鱼和适当补放鱼种,即在密养水体中,根据养殖动物的生长情况,

到一定时间捕出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体,再适当补放苗种,即“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小,去大补小”。轮捕轮放是提高单产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技术措施。

12.鱼类浮头轻重的判别

13.增氧机的作用和合理使用方法

(一)增氧机的作用

?①开动增氧机后能加快气水界面的液面更新,使大气中的氧溶入水中,起到增氧作用。

?②增氧机的搅水作用能造成池水垂直循环流转,打破池水分层,使上下层水温及溶氧趋于均匀分布。

?③增氧机运转时,通过水跃和液面更新,促进池水中浓度较高的有害气体如H2S、NH3等向空气中逸散,起到曝气作用。

合理使用增氧机,不但可以预防和减轻浮头,防止泛池,而且可以改善稳定水质,加强池塘的物质循环,促进浮游植物繁殖,提高光合作用产氧量,达到提高放养密度,提高产量的目的。目前在全国各地的精养池中增氧机的使用已得到普及推广。

(二)增氧机的使用

?开机时间: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每天开。

?运转时间: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天气炎热开机时间长,天气凉爽开机时间短;负荷面大开机时间长,负荷面小开机时间短。

14.网箱养鱼的定义及生物学原理

网箱养鱼:利用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为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的箱体,设置在大型水域中,将鱼高密度围养在箱内,通过箱内外水体的不断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优良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饵料培育苗种或饲养商品鱼,这种养鱼方式称网箱养鱼。

①在网箱养鱼过程中,由于水流、风浪及鱼体的活动,使箱内水体不断交换更新,溶氧量不断补充,从而增加了养殖有效水体,提高了养殖密度;

②鱼类被限制在网箱内的一个很小范围内,减少了鱼类的活动空间和强度,从而降低了鱼类的能量消耗,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育肥,从而提高了鱼产量;

③鱼类排泄物及食物残渣能及时排出网箱外,从而避免了因此而引起的水体溶氧量减少以及水质恶化的情况;

④网箱养殖滤食性鱼类,其食物主要依靠水流带入的浮游生物。

一般来说,网箱内水体交换一次,流入网箱内的浮游生物也会增加一倍,水体交换次数愈多,鱼类滤食到的浮游生物也愈多,鱼类的生长也愈快;

⑤网箱养鱼能避免凶猛鱼类的危害,从而提高了养殖鱼类的成活率。

15网箱养鱼的日常管理

①分级疏养:肉食性鱼类的分级时间短,非肉食性鱼类的分级时间稍迟;生长旺季时分级时间短,非生长旺季时分级时间迟,通过分级疏养提供鱼类活动空间的需求和避免大小规格不一而出现的互残;

②防逃、防鸟害、防病:经常检查网衣情况,防止逃鱼现象;观察鱼类的活动、摄食等,作好鱼病防治和大型鸟类的危害;

③清除网箱附着物:养殖臆断时间后水中藻类、原生动物以及贝类、藤壶(海水网箱)等着生在网箱网衣上→堵塞网目→增加重量和水流的阻力→阻碍水体的正常交换→网箱内水质恶化,溶解氧降低→鱼类的正常生长和成活。采用人工、机械、化学或生物的方法除去网箱附着物;

④防御台风:注意天气预报,在台风来临之前坚固网箱,必要时撤离网箱,保障人员安全;

⑤设置隐蔽物:有些养殖鱼类有喜弱光或喜阴凉的习性,在网箱养殖条件下,鱼类被限制生活于水深2米~3米的水层,当6至9月阳光曝晒时,网箱中的鱼则多挤压到网箱底部,力求栖居于光线相对较弱的箱底。

部分鱼因受强光的照射,使鱼体失去光泽,呈现白色,食欲减退。

因此,在阳光曝晒的季节,采用草席或其他遮盖物,于白天遮盖网箱,有利于鱼类的生活和生长。

⑥作好养鱼档案记录:分别记录各网箱放养的种类、日期、规格、数量和重量。每天投喂饲料量,逐月计算其饲料系数,以便了解所投喂饲料的质量状况,及时调整饲料或饲料配方,使能经常掌握养鱼生产成本。

思考题-海水鱼部分

1.名词解释:养殖、增殖、鱼类增养殖、鱼类增养殖学、池塘养鱼和休闲渔业。鱼类养殖:将鱼苗、鱼种放入养殖水体(自然水体或人工修建水体)中,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并加以科学管理,如合理密放、混养、投饵四定等,使其快速生长,满足市场对商品鱼需求的过程或生产环节中的亲本要求。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业化养鱼、海水网箱养鱼、港养等。鱼类增殖:指在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等)进行人工放流鱼种、设置鱼礁以及养殖水域环境保护,从而达到自然增殖,增加鱼类资源贮存量,形成渔产量的过程。

鱼类增养殖:包括养殖和增殖两个部分。在自然水域或人工修建的水体中,对野生的或人工培育的鱼类进行养殖、驯化、移植或放流等的一种养殖方式,它包括引种、繁殖、育苗、养成等方面的工作。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长发育、营养繁殖、衰老死亡等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渔业生产,保护和合理开发水域的环境和鱼类资源的一门自然科学。

池塘养鱼:利用人工修建的较小水体,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采用密放、混养等综合的技术措施,获得较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养鱼方式。

休闲渔业:利用海洋和淡水渔业资源、陆上渔村村舍、渔业公共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设计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民众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

2.为什么说池塘养鱼在水产养殖业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1)其他样子方式是在池塘养鱼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河道、湖泊、水库、海湾的鱼类养殖或增值均离不开鱼苗、鱼种,而鱼苗鱼种来源和培育技术都离不开池塘

(3)池塘养鱼在产量或产值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影响海水鱼养殖的主要自然灾害有那些?

台风、冷空气、赤潮、海啸

4.大黄鱼有那些地理种群?与小黄鱼有那些区别

我国沿海的大黄鱼可分为三个明显的地理种群,由北向南分别称为:岱衢族、闽一粤东族和硇洲族。

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

(1)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

(2)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色尾柄较短;

(3)大黄鱼臀鳍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

(4)大黄鱼骸部具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具6个小孔;

(5)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5海水鱼人工繁殖的必需条件有那些

育苗场选址:1海区无污染,水质良好,进水距离较短,便于打沙井,进排水可分开,附近同类育苗场少。2交通、接电、供应淡水方便。3地势比较平坦,便于规划建设,有继续发展余地。3海岸比较安全,场区不会受到风浪、台风的严重影响。

二、育苗设施:1产卵池:20-100㎡。2孵化池(槽)。3仔稚鱼鱼苗车间、轮虫车间。4生物饵料车间:小球藻车间、轮虫车间。

三、进排水系统和水质处理系统四、供电系统五、水温调节设备六、关照调节

七、其他设备:增氧充气设备、饵料加工设备八、育苗用的器材、物资和饵料

6.简述海水鱼育苗饵料系列的变化。

50-60年代为系列饵料探索期:贝类幼体、桡足类卵和幼体→轮虫、桡足类、水蚤→糠虾等大型浮游生物。

60-70年代为系列饵料形成期:贝类幼体→轮虫→卤虫幼体→鱼肉糜 70-80年代为系列饵料改进期:延长轮虫的投喂时间和提前投喂卤虫幼体和鱼肉糜等冰鲜饵料,于是简化成轮虫→卤虫幼体→鱼肉糜的饵料系列模式。

目前的饵料系列:轮虫或贝类幼体→卤虫无节幼体→微颗粒配合饲料

7.简述在仔鱼培育中为什么要强化培育生物饵料?

由于轮虫和卤虫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EPA、DHA等不能满足仔鱼的营养要求,所以在投喂前必须进行营养强化,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轮虫、卤虫的营养强化,可大大提高海水仔稚鱼的成活率、生长率、健苗率。

8.用列图形式说明海水鱼类人工繁殖的通用技术

9.催产激素的种类有那些?注射部位有那些?

1)、脑垂体(PG)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3)、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4)、高效催产合剂

5)、A、B型混合催产剂

注射部位:肌肉注射、体腔注射(胸腔、腹腔)

10.仔鱼培育中换水量如何操作?

一般为上午、下午各换水一次,以清除池中的废弃物,稳定水质。但是换水速度不能太快,这样会造成藻类和轮虫的浪费。一般换水量按下列标准:

0-5天,换水量0%;6-10天,换水量10%; 11-20天,换水量25%;21-30天,换水量50%;30天-收获,换水量100%

11.仔鱼培育中有那几个危险期?如何安全度过?

危险期:

1卵黄全部吸收转化为依靠外部营养的时期,前期仔鱼至后期仔鱼的转换期;

2各种器官形成具备种的特征的时期,为后期仔鱼至稚鱼的转化期。

危险期是因营养、环境因子、敌害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在人工饲育中注意卵质、水质、生物饵料、配合饲料和饲育密度等因素的调控,可提高仔稚鱼期的成活率。

12.海水鱼类的变态大致可分为几种

A.鲤鱼型变态。

B.鳗鱼型变态。

C.鲐鱼型变态。

D.鲆鲽型变态

13.牙鲆仔稚鱼培育时体色异常的原因及其防治

(1)培育环境的影响

①培育水温在16-19℃,尤其在19℃稚鱼存活率高,生长快,白化个体少,而在13℃几乎全部白化。水温在19℃以上,白化率升高。

②光照强度对白化率有一定影响,光照度在1000-2000勒克司时与白化休个的出现关系不大,在低于1000勒克司时白化率明显升高。光照强度过高时则会造成池底及水质的污染,上限应控制在池底不生长硅藻限度内。

③换水率低,白化个体出现率高,换水率越高,白化率则越低。

④培育密度过高造成水质差,会增加白化率。

(2)饵料营养的影响

①用不同产地卤虫孵出的无节幼体投喂牙鲆仔稚鱼,其白化率不同。

②投喂天然的浮游动物、桡足类、枝角类,白化个体出现率很低。

③投喂微颗料配合饲料,可大大降低白化率。

④投喂真鲷的受精卵,对抑制白化个体的出现有效果。

(二)防治白化的方法

①培育水温控制在16-19℃,不低于13℃,不高于19℃。

②清除残饵,保持池底清洁,适量流、换水。

③改善牙鲆变态初期的饵料,从仔鱼全长7毫米开始,投喂大量天然浮游动物桡足类、枝角类。

④不用巴西产的卤虫卵,最好选取用美国旧金山出产的卤虫卵。

⑤用脂溶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来强化轮虫,但仅用维生素来强化时,

、维生素E等混合投喂对轮牙鲆仔稚鱼尾柄部容易出现异常,因此需和维生素D

3

虫进行营养强化,可在轮虫培养水体中加入维生素,使维生素浓度达到5万国际单位/升。

⑥在牙鲆易发生白化时期,全长8.0-8.5毫米时,经常给仔鱼投喂真鲷卵,可按每1000尾仔鱼投喂1-2克(约2-4×103粒)。开始投喂真鲷卵,最好是在仔稚鱼7-10毫米。真鲷卵和轮虫可同时使用。

⑦可同时使用生物饵料和微颗料配合饲料等。

虾蟹部分

1、育苗场址条件:海域水质条件:水质清新无污染

海域浮游生物:牟氏角毛藻、骨条藻、棱形藻和金藻占优势

的为好

场址:背山面海、地基坚固、具备天然热源和工业热源的地

方为好、进排水方便且不会自家污染

淡水资源:充足以满足生活和生产用淡水电源:充足且备发电机组

交通:便利,利于亲虾和虾苗及建场所需物质的运输

2、育苗场的基本设施与功用: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供热系统、供气系统、亲体培育室、幼体培育室、饵料培育室、仓库和车库

3、正常海水的处理:海水→沉淀→过滤→砂虑、煮沸、消毒

4、盐度调整:加淡水:Vx=(S1-S2)/S2 Vx:每立方米海水需要加淡水的立方数

S1:原海水盐度 S2:要求海水盐

度加食盐:Sx=S2-S1

Sx:每立方米海水所需盐千克数 S1:原海水盐度 S2:要求海水盐度

5、产卵类型和方式:非抱卵孵化者(如对虾科)抱卵孵化者(如沼虾和蟹类)

6、人工受精方法:干法、半干法、湿法(中国对虾湿法为佳)

Y-器官:是指位于虾蟹大颚基部、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团,该细胞团具有分泌促性腺发育激素和促蜕壳激素的功能。

纳精囊:位于雌性交接器内。具有两种类型:封闭型,呈囊状或袋状,用以储藏精子;开放型,无囊状结构,仅在相应的位置上的体壁具有褶皱和刚毛,交配时用于接纳雄性输出的精子团。

精荚:是虾蟹成熟精子的一个储存盒包装单位,由豆状体和瓣

状体组成,精子在豆状体中作集团分布。

窦腺-x复合体:位于虾蟹眼柄内,构成眼柄神经内分泌腺,其产生的激素对生长、蜕壳、性腺发育等具有调控作用。

7、受精卵孵化率过低的原因:

1,亲虾体质欠佳,导致卵质下降;

2,亲虾长途运输及入池温度、盐度等环境条件变化幅度较大,导致卵子营养积累不够,卵质下降;

3,水质过肥或产卵时亲虾密度过大,造成自身污染,影响受精和孵化,使孵化率过低;

4,设施中含有有毒物质(如锌离子、配方不合理的环氧树脂等)会导致卵子不孵化;

5,育苗水中含有有毒生物(如裸甲藻、膝沟藻等)导致卵子不孵化。

8、育苗池内环境因子的调控:水温、盐度、PH、自身污染的调控虾的四个时期及其营养:

无节幼体:依靠体内卵黄囊

溞状幼体: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及小型浮游动物

糠虾幼体:捕食小型浮游动物,如猛水蚤、涟虫

仔虾时期:底栖藻类、小型底栖动物

9、充气的作用:增加溶解氧;促使有机物有氧分解防止有机颗粒和人工饵料下沉,提高饵料利用率使幼体和饵料在水中分布均匀充气便于虾蟹幼体悬浮水中,减少上浮游动能量消耗使受热、施药、投饵、加水等均匀分布使直射光变成散射光,利于光合作用,减少对幼体的伤害

10、健康诊断:看活动情况,健康的溞状幼体附肢摆动慢而有力,窜跃前进,生病的相反;看体色,健康的体色透明呈浅黄褐色,眼柄、神经索及尾肢上都有红、黄、蓝的色素体;生病的体色浅红色,原因是虾蟹色素可能参与防御机制;看摄食状况,正常的胃肠道饱满、不拖便;看是否挂脏,正确情况每天蜕皮一次,不会挂脏,挂脏应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11、计数方法:直接计数法:用羹匙逐尾计数,适宜体长1cm的虾苗带水容量计数法:适宜体长小于1cm的虾苗

无水容量计数法:适宜于体长1cm以上的虾苗

带水重量计数法:计出10g虾苗的尾数,然后以虾苗的重量,计算虾苗尾数,适宜于较小的虾苗,应提倡使用

无水重量计数法:适宜于体长1cm以上或耐干力强的虾苗,先计出每克虾苗的尾

数,然后捞出沥干称重,算出虾苗尾数。

12、虾蟹类养成方式:粗养、半精养、精养

13、池塘的处理:

1老化池塘的更新:池塘老化包括:进排水闸破损、堤坝冲塌、池底老化处理:暴晒:适用于轻度污染的池塘,暴晒10-20天,使池底由黑色变为黄色,翻耕再晒使有机物彻底分解,放苗前用5~10×10ˉ6的有效氯消毒。清淤:把池底淤泥积层搬出池外,人工搬运、推土机推土、泥浆泵抽吸。浸泡冲洗:适宜于潮位较低,常年积水晒池和浸池相结合,反复多次,直到池底无黑泥

2酸性池塘的治理:在土壤中掺入碳酸钙粉(或氧化钙)

3杂草的清除:冬闲时,排干水,防止杂藻发生。人力清除,搬出池外。灌入较深的水,立即施肥培藻,让浮游植物先繁殖起来。使用7~8×10ˉ6的硫酸铜、3~4×10ˉ6的五氯酚钠或1~2×10ˉ6的除草醚杀除。

4有害生物的除治:有害生物包括:捕食虾蟹、虾蟹苗的凶猛鱼类、竞争生物和破坏建筑的有害生物。清除方法:茶籽饼:是油茶树果实油茶籽榨油后的饼块或饼渣。其中含10-15%的茶皂素,能在不伤害虾和生物饵料的情况下杀死害鱼,其对鱼类的毒性是虾的50倍。盐度15以上时,可用茶籽饼12g,在15以下,则用20g;茶籽饼粉碎后直接施入池塘中,对贝类、沙蚕也有较大的毒害作用,已放养贝类的池塘不宜使用。鱼藤制剂:是由豆科植物鱼藤与毛鱼藤根提取的,杀鱼留虾,有效成分是鱼藤酮,作用机理与茶皂素类似。在0.5~1.0×10ˉ6时,可杀死矛尾复鰕虎鱼,日本对虾可耐受5×10ˉ6。生石灰:利用其产生氢氧化钙和放热杀死水生生物。淡水池塘带水需要188-225×10ˉ6的浓度,海水池塘至少需要375×10ˉ6的浓度,产生的热量不足以杀死所有的细菌和鱼类。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在水中产生次氯酸,次氯酸产生新生态氧,有强烈的杀菌及杀灭水生生物的作用,次氯酸本身也有较强的杀菌力,高浓度时,能杀死所有的水生生物。清池可用有效氯6×10ˉ6浓度,池底污染加重时,要加大用量。消毒后4-5天可以放苗。氨水清塘:一是提高pH,二是非离子具有较强的穿透细胞膜的能力,进而杀死一些生物。海水清塘一般用7%的氨水,每立方米水体施入250-300g,过肥的池塘不宜用氨水清塘。

14、饵料生物:原生动物、甲壳类、圆虫类、昆虫类、软体动物、底栖硅藻等

15、增氧机的作用:不仅是为了防止缺氧浮头,更重要的是促进池内的物质循环、改善池塘水质和底质条件,防止疾病,促进生长提高产量。

16、增氧机开机原则: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高温多开,低温少开或不开,浮头早开,无风多开,有风少开。

17、增氧机类型:叶轮式、水车式、射流喷水式、螺旋射流式以及鼓风机等。 18、水质改良剂的种类和作用:

生石灰(氧化钙)除具有清池消毒和改良底质的作用外,还具有提高海水的pH 值,减少水中的硫化氢数量,促进厌氧菌群对有机物的矿化作用,氢氧化钙与水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是一种较好的海水缓冲剂,石灰还能与某些金属,如铜、锌、铁等结合,从而减少它们的毒性。沸石:可吸附各种有机腐化物、细菌、氨氮、甲烷、二氧化碳、重金属离子、选择性离子交换能力、与硫化氢作用生成硫化铁(无毒)。由于金属离子的竞争,所以在海水中使用时要加倍。麦饭石。膨润土。钢渣。活性炭:吸附水中胶体、悬浮物、溶解态的有机物、有毒气体及某些离子。降低海水的COD及硝酸盐等,活性炭经过虑槽具有机械过滤、化学过滤和生物过滤三大作用。过氧化钙:具有供氧、杀菌、

缓解酸毒和平衡pH值的作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 19、微生物的净化:池塘和水槽内自然就存在着异养和自养细菌,他们能使海洋生物的排泄物、残饵、尸体等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以减少它们的毒害作用。 10、水质调控的方法:

换水:是改善水质最经济而又有效的方法

底质调控:预防很重要,首先应适量投饵,其次是促进池底有机物的分解增氧机与充气水质改良剂的应用生物净化

贝类部分

1、贝类通常由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组成。

2、贝类的生活类型可分为:游泳、浮游、底栖。底栖生活又有匍匐生活型、固着生活型、附着生活型、底内生活型。多数贝类的幼体有营浮游生活的幼虫期。

3、贝类的食性:滤食、舐食、捕食

4、贝类的繁殖方式:卵生型、幼生型、交尾、卵群

5、贝类生活史:受精卵、担轮幼虫、面盘幼虫、稚贝期、成贝期

以面盘为运动器官的幼虫称为面盘幼虫。在瓣鳃类中面盘幼虫又分为直线绞合幼虫(D型幼虫)和壳顶幼虫(早期壳顶幼虫和后期壳顶幼虫)。

D型幼虫:此期幼虫分泌的半透明幼虫壳呈英文字母“D”型包裹全身。

6、四大滩涂贝类:牡蛎、泥蚶、蛤仔、缢蛏

7、附着基:专门为提供贝类幼体变态或幼体生活栖息的物质。

8、花蛤有水管,牡蛎没有

9、贝藻套养的生态学意义:贻贝的代谢产物为海带提供了有机肥料,增加了海区的含氮量;贻贝呼出的二氧化碳给海带增加了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特别是对海带厚成效果明显;贻贝摄食了与海带争肥的浮游植物。海带的生长又改变了水质条件,有利于贻贝的生长;海带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有利于贻贝的呼吸;随水漂流的海带藻体对贻贝起了蔽阴作用,有利于贻贝的附着和摄食;施给海带的肥料,也繁殖了贻贝的饵料。二者相辅相成,互利互益。

贝藻套养分为:区间套养、筏间套养、绳间套养三种方法。

牡蛎的养成方式:桥石养殖、立桩养殖、投石养殖、插竹养殖、棚架垂下式养殖、浮筏养殖、延绳式养殖、滩涂养殖、单体牡蛎养殖9种。11、南方:杂色蛤、北方:菲律宾蛤仔

南方:华贵栉孔扇贝;北方:栉孔扇贝从美国引进的海湾扇贝从日本引进的虾夷扇贝

南方:翡翠贻贝、厚壳贻贝北方:紫贻贝

12、阴干:将成熟亲贝先放到阴潮的地方刺激一段时间,然后放到正常的海水中使性腺成熟。

13、温度积累:从性腺生物学零度(性腺发育的起始T)发育到成熟,有个温度积累的过程。

14、人工诱导:以人为的方法对成熟的亲贝施加一定的刺激,促其大批、同步排放精、卵。

15、鲍的生活史:受精卵、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匍匐幼虫、稚鲍、成鲍

16、我国鲍类的主要养殖种类:杂色鲍、九孔鲍、皱纹盘鲍、日本黑鲍

17、鲍的栖息环境:鲍栖息的自然海区条件为:海水盐度高、透明度大、水流畅通、海藻丛生的岩礁地带。

鲍的活动习性:昼伏夜出、归巢习性。

18、鲍的养殖技术:1,池式养殖,包括工厂化(陆地地)养殖、潮间带水池养殖;2,箱(笼)式养殖,包括网箱养殖、筏式养殖、沉箱养殖; 3,岩礁增殖

19、工厂化养殖鲍是指采用现代工业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在全自动或半自动的系统中,高密度养殖,并对全过程实行半封闭或全封闭式管理的一种无污染、商业性和科学化的鲍养殖生产过程。

依据养殖设施的构造不同,工厂化养殖又可分为北方的浅水式平面养殖(水槽养殖)及南方的深水式立体养殖两种类型。

特点:1。单位面积产量高; 2,病害少、污染少; 3,饵料供应方便及全面; 4,管理操作方便; 5,可计划育苗,生产期长。

20、鲍的人工育苗工艺分为:精卵催放、受精卵孵化、幼体及幼鲍培育、稚鲍培育4个阶段

亲鲍的选择:个体健康,无创伤;体质肥壮,足肌活动敏捷;性腺外观极为饱满,覆盖部位从内脏圆锥体的尖端问后发展,超过壳顶的位置,包住胃和肝脏的绝大部分,基部凸出于壳缘。内脏圆锥体的尖端由于充满了生殖细胞而变成钝圆。选出的备用亲鲍,经清洗除弃贝壳上的固着生物后,即可转入蓄养。

亲鲍的蓄养及促熟:1常温促熟 2加温蓄养

催产方法:阴干诱导法、变温刺激法、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法、阴干变温紫外线照射海水综合诱导法、过氧化氢海水处理诱导法

孵化方法:1大水体孵化 2小水体孵化

浮游动体的培育:破膜后的担轮幼体大量上浮时,可在原有的孵化盆继续培育,也可用虹吸管把上浮的幼体引入筛绢网箱中浓缩,然后转育苗地培育。浮游幼体在培育期间,培育密度控制在5 ~ 10粒/毫升,每天换水2-3次,每次换2/3原地水体。

幼体培育:进入培苗池后的鲍幼体需经过匍匐幼体、围口壳幼体、上足分化幼体几个生长时期的培育,这几个生长时期的鲍幼体通常称为匍匐幼体。幼体培育就是这段时期的培育。

21、为什么幼鲍要从附片转移到四角砖上?答:当幼鲍长至壳长5mm 左右时,按照目前的饵料培养技术,附片上的附着性饵料不能满足其需要了。这是应把幼鲍从附片上剥离下来,转入稚鲍阶段,进行稚鲍培育,即中间培育。22、阴干诱导法:把亲鲍露空刺激1~2小时后,置入过滤海水中,或者每隔30 分钟把催产槽内的海水排干,阴干15~ 20分钟。照上述方法反复进行几次,都可使亲鲍自行排精产卵。用这种方法诱导排出的精卵,质量好,受精率高,但所用亲鲍的成熟度要好。

23、洗卵:精、卵在一起静置20min后,受精卵沉于受精容器的底部,这时需要进行洗卵。洗卵的操作方法是迅速而不振动地倒弃盆内3/5的上层水,以便弃掉多余精子、粘液和悬浮性卵,然后加入新鲜过滤海水。洗卵约20~30分钟进行一次,一般要进行4~8次。洗卵既可洗涤掉多余精子和劣质卵,又可保持水质新鲜,促进胚体发育。受精卵经过清洗后,便可收集起来提供孵化。

24、鲍的人工饵料:

1,要求:人工配合饵料要求黏合性高,造型适用,微溶或不溶于水,鲍喜食,易消化,原材料来源容易,制作成本低。

2,主要原料:鱼粉(脱脂),植物蛋白,海藻粉,黏合剂(褐藻胶,α-淀粉,羧

甲基纤维素),防腐剂,营养添加剂营养添加剂及其他微量原料组成。 25、质量检测:1,保形型测定 2,腐败度测定:溶氧、pH值、CoD 3,饵料效果的测定

鱼类增养殖学以往试题库(9)

鱼类增养殖学以往试题库 上海水产大学试卷 学年学期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名称《鱼类增养殖学》 A/B卷( A )卷 课程号 12412330 学分 4 学时 72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阅卷人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效应时间(5分): 2、成熟系数(5分): 3、补偿深度(5分): 4、氧债(5分): 二、填空题(30分) 1、河蟹亲蟹交配雌雄之比为:______; 罗氏沼虾亲虾强化配育时雌雄之比为:________. 2、在自然状态下,鳜鱼产性卵,其开口饵料以出膜1-3天 的鱼苗最为理想。 3、青虾的寿命为个月,在一年中青虾有个繁殖季节。 4、河蟹育苗亲蟹交配的适宜盐度为;适宜温度为。 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适宜盐度为;适宜温度为。 5、罗氏沼虾亲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河蟹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幼体出膜前卵的颜色;青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 6、经济蛙类的养殖种类有、、、。 二、简答题:(24分) 1、黄蟹与绿蟹的区别 2、如何判别罗氏沼虾幼体质量的好坏 3、扣仔蟹培育过程中,性早熟产生的原因分析

4、鳖卵孵化的最适生态条件有哪些。 三、问答题(26分) 1、对青、草、鲢、鳙进行人工催产的机制是什么?(12分) 2、试分析名特水产品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14分) 上海水产大学试卷(参考答案) 学年学期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名称《鱼类增养殖学》 A/B卷( A )卷 课程号 12412330 学分 4 学时 72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阅卷人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效应时间(5分):指鱼类从最后一次注射促性腺激素到开始产卵的这段时间。 2、成熟系数(5分):性腺重占体重的百分比。 3、补偿深度(5分):水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等于浮游生物消耗氧气时的深度称补偿深度(UE)。 4、氧债(5分):水中耗氧性微生物,有机还原中间产物,无机还原物在厌氧情况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值称为氧债。 二、填空题(30分) 1、河蟹亲蟹交配雌雄之比为:4~3:1 ; 罗氏沼虾亲虾强化配育时雌雄之比为: 2~3:1 。 2、在自然状态下,鳜鱼产微粘性卵,其开口饵料以出膜1-3天 的团头鲂鱼苗最为理想。 3、青虾的寿命为 14~18个月,在一年中青虾有 2 个繁殖季节。 4、河蟹育苗亲蟹交配的适宜盐度为 17~20;适宜温度为 8~12℃。 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适宜盐度为10~12;适宜温度为26~28℃。 5、罗氏沼虾亲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橘黄色;河蟹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紫红色,幼体出膜前卵的颜色青灰色;青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青绿色。 6、经济蛙类的养殖种类有美国牛蛙、美国青蛙、棘胸蛙、虎纹蛙。 二、简答题:(24分) 1、黄蟹与绿蟹的区别 黄、绿蟹是青蟹发育过程2种不同阶段的表现: 黄蟹是青蟹的蟹苗由仔蟹经3个月之后养成稍大的一点,性腺尚未成熟,体色为黄色,成为黄蟹;绿蟹是已经达到性成熟的饱满而肥大的蟹,也称青蟹。

虾蟹养殖学第1-9章思考题(10水产)

《虾蟹养殖学》第1~9章思考题 日照长度:表示每天太阳日照时数 日照时数:在某一段时间内,太阳照射地面的总时数。 补偿点:在池塘中的某一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的点。/一定的光强度下,植物中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吸放二氧化碳的量相同。 补偿深度:日间在池塘的某一深度,其浮游植物光合作产生氧的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呼吸作用的耗氧量,此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增氧层: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耗氧层: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 氧盈:超过溶解氧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OS=DOt-SOt 氧债:(OD)是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哪一部分耗氧量。是理论耗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OD=TOC-AOC 潜在性酸性土壤 日投饵率:每天的投饵量占养殖对象体重的百分比。 全长:额剑前端至尾节末端的长度(虾); 体长:眼柄基部或额角基部眼眶缘至尾节末端的长度(虾); 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量起(蟹); 甲长:头胸甲前缘至后缘中线的长度(蟹); 开放式纳精囊:无甲壳、骨片等形成的囊状结构,仅在第四、五对步足间腹甲上由甲壳皱褶、凸起及刚毛等甲壳衍生物形成一区域用于接纳精荚,精荚多粘附其上。此种交接器者仅见于南半球产的对虾种类,如南美白对虾、南美蓝对虾等。对虾以外的虾类多属于此类交接器类型。 封闭式纳精囊:具一袋状或囊状的纳精囊,交配时精荚的豆状体即贮于其中。大多数的对虾属种类具封闭式的纳精囊。 触角腺:系甲壳纲软甲亚纲中之端足目、糠虾目、燐虾目、十足目的排泄器官,开口于第二触角基部。常呈青绿色,又称绿腺。相当于其他软甲亚纲和切甲亚纲开口于第一小颚附近的小颚腺。在系统上也与环节动物的体节器相同。始于薄壁之体腔囊,经具括约肌的漏斗和复杂曲折的输尿管、排泄管,开口于上述部位,输尿管有时互相交叉,在管壁的连接处产生连络口,形成网状的迷路。 生物学最小型: 水生动物首次达到性成熟的最小体长。 自切现象:虾蟹类动物在遭遇天敌或相互争斗中受困时常常会自行使被困的附肢脱落,以使个体摆脱天敌,迅速逃逸。在附肢有机械损伤时虾蟹类亦会自行钳去残肢或使其脱落。 溶解氧的垂直变化: 溶解氧的水平变化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 开放式循环系统 pH值的季节变化 蜕壳周期:指由前一次蜕皮到后一次蜕皮所经历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蜕皮前期:在蜕皮前期,最显著的变化是旧壳的钙质被吸收,导致体内血钙水平上升。旧壳开始脱离,新壳开始泌出。真皮层分泌一种能溶解甲壳质的酶,溶解部分甲壳质,使旧壳变得薄而脆弱,利于蜕壳。 蜕皮期:蜕皮期通常只有数秒至数分钟,可分为二个生理阶段:①对虾停止一切

虾蟹增养殖课程总复习

《虾蟹类增养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头胸甲:虾头胸部的背面及两侧包被的一片甲壳称谓头胸甲。 2、额角(额剑):头胸甲的前端中央突出形成,它是防御、攻击的武器。 3、口器:由大颚、小颚和颚足共同组成的咀嚼器官为口器,与摄食有关,蟹为口框。 4、尾扇:由尾肢和尾节组成,既可以在在游泳时司身体之升降,也有强大的拨水弹跳能力,在遇敌时能急剧后退,避免受到袭击和伤害。 5 、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量起(蟹) 6 、甲长:头胸甲前缘至后缘中线的长度(蟹) 7 、全长:将虾体拉直后,第一触角基部到尾肢的长度即为全长。 8、体长:将虾体拉直后,眼柄基部到尾尖的长度即为体长。 9、雄性交接器:由第一对游泳足的内肢连合组成的雄性生殖器官称为雄性交接器。 10、精荚囊:腺细胞分泌形成大囊,把所有的精小囊包围,形成豆状体,外侧包有瓣状 体, 进入精荚囊。精荚囊上皮具有分泌功能。 11、X—器:也称眼柄腺,由视端髓内一簇神经分泌细胞构成,细胞轴突一直延伸到血窦腺。主要分泌物是性腺抑制激素和蜕皮抑制激素。 12、窦腺:并排腺体,由大量神经轴突终端聚集形成,以薄膜和血管相隔,为X—器官神经分泌物的贮藏和分泌部位,位于内外髓之间。 13、肝胰脏:也称中肠腺,由中肠前端膨大延伸形成,多级分枝的管状结构,覆盖在胃周围,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吸收储存营养物质。 14、血窦:是虾蟹类的静脉系统,由组织来的血液在身体各部的血窦汇合然后输回心脏。 15、自切:虾蟹类动物在遭遇天敌或相互争斗中受困时常常会自行使被困的附肢脱落,以使个体摆脱天敌,迅速逃逸。在附肢有机械损伤时虾蟹类亦会自行钳去残肢或使其脱落。 16、再生:新生的附肢由上皮形成,折叠在表皮下,当再次蜕皮时,新生的附肢就伸展开来 17、生殖蜕皮:交配期雌性个体在交配前期先进行蜕皮,以便于在新壳硬化前交配或者蜕皮后性腺迅速发育。 18、发育蜕皮:也称变态蜕皮,幼体阶段随着蜕皮动物形态结构不断变化,有简单到复 杂, 逐渐完善。 19、生长蜕皮:形态发育完善的个体,蜕皮时已无形态上的改变,只是为了满足生长需 要。 20、SPF苗:具有不携带某种或几种特定病原(一般指某种或几种特定病毒)的苗种。 21、SPR苗:具有抗特定病原(一般指某种或几种特定病毒)的能力/对特定病原不敏感 的苗种。

池塘养殖学大纲(DOC)

池塘养殖学 课程编码:09015 课程名称:基础生物化学A 总学分:3总学时:48 课程英文名称:Pond fish culture 先修课程:鱼类学、水生生物学等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研究鱼类和水生动物在池塘等小面积水体中繁殖和养殖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 学习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池塘养殖学的专业理论和系统的应用技术知识;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孵化及鱼苗、鱼种和食用鱼各阶段的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培养学生能够应用本专业知识具有独立研究各种鱼类繁殖和养殖技术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水产养殖技术工作、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要求 1. 理解和掌握主要养殖鱼类在池塘中生长规律及营养原理; 2. 理解和掌握池塘环境因子对鱼类影响的机理; 3. 理解和掌握池塘施肥的作用和原理; 4. 重点理解和掌握主要养殖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及催情产卵、授精、孵化中的基本原理; 5. 掌握并能运用池塘养殖高产高效养殖理论和技术,包括鱼苗、鱼种及食用鱼等不同阶段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措施。 6. 了解池塘养殖学的发展历史,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养鱼系统,本领域中发展的新动向。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1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理解池塘养殖学及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池塘养殖学的发展历史。 重点和难点:能区别各种养殖方式,了解池塘养殖生产的过程、类型、养殖的对象及池塘养殖业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1.1 池塘养殖的基本概念(理解) 1.1.1 池塘养殖,淡水养殖,集约化养殖 1.1.2 池塘养殖的生产过程 1.1.3 池塘养鱼的类型 1.1.4 养殖的对象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一、名词解释 1.养殖和增殖 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 增殖:指对水体中原有渔业资源的繁殖和保护,使其形成渔业产量。 2.仔鱼和稚鱼 仔鱼:指刚从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鱼苗。 稚鱼:指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鱼苗。 3.鱼苗和鱼种 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 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4.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 鱼苗培育: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培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 鱼种培育: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 5.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 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 6.增养殖水域和水域环境 增养殖水域:指所有适宜水生经济动植物生长、繁殖、索饵、越冬及洄游的水域。 水域环境:指水生经济动物生存所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7.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 池塘养鱼: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 网箱养鱼:指在天然水域中设置由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的一定形状的箱体(称网箱),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高密度地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式。 8.生态养鱼和综合养鱼 生态养鱼: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总结传统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的综合养殖生产模式。 综合养殖: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或渔、农、牧、果)和农副产品加工综合经营及综合利用的生产形式。 9.合理放养和放养效益 合理放养:指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适应,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 放养效益:指产出量与放养量的比值。 10.水域生产力和水域鱼产力 水域生产力: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生产生物有机质的能力。 水域鱼产力:指自养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再转化到鱼类的生产能力,是水域内在的产鱼潜力,即水体在不投饵、不施肥,依靠天然饵料(初级或次级生产力),通过逐级营养层次的能量转化,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 11.水生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 水生生物资源:是指以水域、滩涂为主要栖息、生长、繁衍场所的生物物种(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它们的生物量(渔业产品)资源。

虾蟹增养殖学试卷

1、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渤海、黄海. 2、绝大多数对虾的寿命只有一年. 3、中国对虾在自然海区的产卵期是 4~6. 4、雌虾的个体一般比雄体大. 5、额角的有无可以作为蚤状幼体Ⅰ期和Ⅱ期的鉴别特征. 6、虾苗的计数方法有重量法和容量法. 7、人工育苗中的增温方式主要有锅炉增温和电加热增温. 8、亲虾暂养一般以 0.5℃的梯度升高. 9、中国对虾受精卵孵化时,水温低于 10 或高于 27 时不能发育,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盐度应控制在 15~35,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孵化率都会降低. 10、蚤状幼体主要以单细胞藻为食,如硅藻等.糖虾幼体主要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如轮虫. 11、换水一般是从蚤状幼体阶段开始的,每日换水量为 1/3 左右,换水时温差不要超过±1℃. 12、虾病的种类很多,总归起来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疾病. 1、对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 2、对虾的一生有两次洄游,即产卵(或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 3、在自然海区,中国对虾雌虾略呈青灰色. 4、人工育苗中,亲虾一般都暂养在略光的环境条件下. 5、雌虾的外生殖器官称为纳精囊. 6、对虾的无节幼体阶段分为六期,具有三对附肢. 7、糖虾幼体在水中呈倒立态. 8、对虾产卵池的水深应控制在 1 米左右, 孵化池的水温应调节在18 至 20℃, ,PH值 7.8~8.6 ,总氨氮在毫克/升 0.6 以下. 9、为防止重金属离子危害对虾幼体,应投放EDTA 钠盐(或 EDTA=钠盐) ,投放量掌握在浓度2×10 -6~10×10-6 . 10、育苗池的四角要抹成圆弧形,以避免有死角.育苗池一般为水泥建造. 11、漂白粉的消毒作用是因其含有效氯成份. 1、在自然海区,处天幼体发育阶段的对虾以小型浮游动植物为食,主要有硅藻或单细胞藻和轮虫及贝类幼虫等. 2、雄虾的生殖腺称为精巢,储精囊是贮存精子的地方,雌虾的生殖腺称为卵巢. 3、对虾的雄虾产接器为古钟状,在不同的种类,交接器的形状稍有不同. 4、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卵巢发育越快. 5、受精卵与非受精卵的区别是,前者有受精膜. 6、换水用的网箱一般用筛绢及箱架制成. 7、运输亲虾在尽量使用原海区的海水,长途运输在途中要充氧,运亲虾的海水透明度要大. 8、卵的质量好,孵化率高. 9、过路亲虾的暂养时间一般为 5~7天,有地需10天左右.亲虾转折暂养期的饵料要充足. 10、雌虾刚交尾后,纳精囊的纵形裂口中留有精荚附属物(或瓣状体) ,纳精囊变成乳白色. 11、仔虾出池应该是仔虾的P期以后,全长应在1.0 厘米以上. 12、越冬期间,亲虾的常见环境疾病有藻类附着病. 13、幼体培育期间,因重金属离子超标会引起棘毛萎缩病. 1、在自然海区,幼体常集中在河口附近,或在内湾中生活. 2、在自然海区,7~9 是中国对虾索饵育肥时期. 3、雌虾卵巢将产卵时外观为褐绿色. 4、尾棘的对数可以作为无节幼体的分辨依据.仔虾以日龄来表示发育期. 5、新建水泥池育苗前要经淡水浸泡,使池水 PH 值稳定在 8 左右长能使用. 6、一般来讲,亲虾个体越大怀卵量越多. 7、越冬亲虾池水质要求溶解氧含量为 5 毫克/升以上,PH 值为7.8~8.6 ,总氨氮含量不超过 0.6 毫克/升以下 ,盐度控制在15‰~35‰ . 9、一般 1000 立方米水体的育苗室可以选用每水时蒸发量为 1~2 吨的锅炉.罗茨鼓风机是当前普遍使用的供气设备. 10、受精卵在适应的条件下, 经过24小时可以孵化出无节幼体. 无节幼体经 3~4 天时间可以发育为蚤状幼体,蚤状幼体蚤状幼体经4~5 天可以发育为糖虾幼体,而糖虾经 3~4 天可以变态为仔虾.

(完整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一含答案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一) 姓名:________ 班别:______ 座号:______ 成绩:_______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B. 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 C. 生态系统的结构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 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3、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缸放置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体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之间,不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5、金钱豹会用尿液划出自己的领域范围,以此来警告同类,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 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A.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C.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含氮的无机化合物被植物利用 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示结构中所有成分可以组成生态系统 B.图中可能组成三条食物链 C.“鸟”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 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 8、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 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恢复 D.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

(完整版)虾蟹类增养殖学第1-9章思考题(08水产)(1)

《虾蟹养殖学》第1~9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日照长度:表示每天太阳日照时数。 日照时数:在某一段时间内,太阳照射地面的总时数。 溶解氧的垂直变化:一般主要是因为水中辐照度和浮游植物都有垂直的梯度变化,结果导致白天表层氧常常是过饱和,而底层由于光照不足及存在大量消耗氧气的有机物,所以氧气常很低,甚至接近于零。溶解氧的水平变化:池塘中因风向,使各处受风力影响不同,溶解氧的含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是下风处的氧气条件好于上风处。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随着光线的增强及辐照时间是延长,池中溶解氧在白天逐渐增多,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时则由于水呼吸及养殖对象的呼吸,溶解氧又迅速下降,至黎明前往往降至很低,甚至造成虾蟹窒息死亡 溶解氧的季节变化:溶解氧的变化幅度冬季小夏季大。 补偿深度:日间在池塘的某一深度,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产生氧的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呼吸作用耗氧的量,此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增氧层: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耗氧层: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 氧盈:超过溶解氧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 氧债:(OD)是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哪一部分耗氧量。是理论耗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

OD=TOC-AOC (oxygen debt, theory oxygen consumption, actual oxygen consumption) 潜在性酸性土壤:由于地壳形成的过程,滩涂上有大量二硫化铁。这种含二硫化铁的土壤,只有经过曝晒后与氧气反应,变成三硫化铁,与水接触后生成硫酸。在未氧化之前不呈现酸性,所以又称为潜在性酸性土壤。 投饵率:每天的投饵量占养殖生物体重的百分比 生物学最小型:性成熟的最小个体 全长:额剑前端至未节末端的长度 体长:眼柄基部或额角基部眼眶缘至尾节末端的长度(虾) 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量起(蟹) 甲长:头胸甲前缘至后缘中线的长度(蟹) 开放式纳精囊:开放式纳精囊则无甲壳、骨片等形成的囊状结构,仅在第四、五对步足间腹甲上由甲壳皱褶、凸起及刚毛等甲壳衍生物形成一区域用于接纳精荚,精荚多粘附其上。此种交接器者仅见于南半球产的对虾种类,如南美白对虾、南美蓝对虾等。对虾以外的虾类多属于此类交接器类型。 封闭式纳精囊:封闭式具一袋状或囊状的纳精囊,交配时精荚的豆状体即贮于其中。大多数的对虾属种类具封闭式的纳精囊。 触角腺:位于两眼内侧,其基部为排泄器官,称为触角腺 自切现象:虾蟹类动物在遭遇天敌或相互争斗中受困时常常会自行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养殖是上海海洋大学的重要特色课程之一,具有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连续性。它一直受到大学和学院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大学的鱼类文化教学始于1950年的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养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四代人的努力,已成为中国著名的鱼类养殖课程。 奠基阶段(1950-1980) 它们为在中国建立“鱼类文化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陆桂教授(自然水域水产养殖专家)和谭玉君教授(中国池塘鱼类养殖专家);他们编写了第一部关于中国池塘鱼类文化的专着,以及最早的高校天然水域鱼类繁殖和池塘鱼类文化的教材,并编辑或主持了几乎所有中国高校鱼类繁殖和水产养殖的教材。中国。 发展阶段(1980-2000) 每个教授都有固定的研究方向,并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鱼类养殖的内涵。代表:李思发教授(种质资源与育种专家),陈麻康教授(育种生态学专家),姜仁良教授(生殖生理学专家),王道尊教授(营养与饲料学专家),王麻康(育种生态学专家)吴教授。(水环境控制)专家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并撰写了多篇学术专着,已成为世界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著名水产养殖专家,被公认为是鱼类水产养殖的重要研究和教学基地之一在中国国内外。2004年,他获得了上海市优秀的鱼类养殖教材。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和大学的肯定:卢桂,谭玉军,李SIFA,陈马康,姜仁良,王道尊和王武教授都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接受者。

创业阶段(2001年至今) 他们知识面广,年轻而充满活力,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并创立了“鱼类育种科学”。该课程整合和完善了池塘鱼类养殖,内陆水产养殖,特殊水产养殖,海水鱼类改良和淡水捕鱼的传统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现代鱼类养殖的前沿理论和实用技术,从而满足了鱼类的养殖需求。21世纪水产养殖本科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鱼类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最重要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成员包括:王武,李嘉乐博士(种质资源研究方向),程永旭博士(营养和饲料研究方向),李英森(水生态学研究方向),吴家敏(生殖生理学研究方向)等。它们已成为该课程的骨干。课程组创建了“51234项目”教学要求,“ 3 + X”实践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教学体系,取得了突出成绩。2005年,“鱼类养殖”获得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的支持,学校还资助制作了“鱼类富集和水产养殖CAI课件”,同时大量教学视频从生产线上进行拍摄,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上海海洋大学的第四代“鱼类文化”老师正在蓬勃发展。他们通过老教师的“教学,帮助和领导”一直处于教学和科研的最前沿,并且为该课程的建设而努力。他们是陈在中副教授(博士),讲师刘立平(博士)和助理教授吴绪干(硕士)。

虾蟹类增养殖学

《虾蟹类增养殖学》第1~10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日照长度:表示每天太阳日照时数 日照时数:在某一段时间内,太阳照射地面的总时数 补偿深度:日间在池塘的某一深度,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产生氧的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呼吸作用耗氧的量,此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增氧层: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耗氧层: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 氧盈:超过溶解氧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 氧债: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哪一部分耗氧量 潜在性酸性土壤:由于地壳形成的过程,滩涂上有大量二硫化铁。这种含二硫化铁的土壤,只有经过曝晒后与氧气反应,变成三硫化铁,与水接触后生成硫酸。在未氧化之前不呈现酸性,所以又称为潜在性酸性土壤 投饵率: 全长:额剑前端至尾节末端的长度 体长:眼柄基部或额角基部眼眶缘至尾节末端的长度(虾); 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量起(蟹); 甲长:头胸甲前缘至后缘中线的长度(蟹) 开放式纳精囊:无甲壳、骨片等形成的囊状结构,仅在第四、五对步足间腹甲上由甲壳皱褶、凸起及刚毛等甲壳衍生物形成一区域用于接纳精荚,精荚多粘附其上 封闭式纳精囊:

触角腺:位于两眼内侧,其基部为排泄器官,称为触角腺 X-器官:在对虾眼柄中视神经节附近,有一细胞团,称为X器官。 二、问答题 1.对虾和虾类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区别: 答:虾形动物体修长,腹部发达,大多有发达的额角,又可依腹肢发达程度及游泳能力分为游泳虾类和爬行虾类,前者主要包括对虾类、真虾类;后者主要为龙虾类、螫虾类。(身体分节,头部6节,胸部8节,腹部7节;雌体第一腹肢内肢极小,雄体第一腹肢内肢变形形成雄性交接器,雄性生殖孔开口于第五步足基部,雌性生殖孔开口于第三步足基部) 蟹类头胸部发达、扁平,腹部不发达或退化,折叠于头胸部之下,第一对步足极发达为大螯,一般无额角。蟹类游泳能力较差,主要活动方式为爬行。(蟹类腹肢不发达,雄性腹肢退化,仅存第一、二对腹肢,形成交接器。雌性第二至第五对腹肢存在,具内、外肢,密生刚毛,用于附着并抱持卵子) 2.虾蟹口器的组成构造: 答:大颚,第一、二小颚,与第一至第三颚足共同组成 3.虾蟹身体的分节情况及附肢的数量、特征。 答:头部6节,胸部8节,腹部7节。虾类:头部分为六节,第一节具有一对复眼、其他体节每节都有一对附肢,依次为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大颚、第一小颚、第二小颚;胸部的八对附肢依次为颚足三对,步足五对;内肢五节,发达,外肢退化;腹部有五对双肢型的游泳足、一对腹肢和尾节。蟹类:头胸部两侧生有成对的胸足,第一对通常特别粗壮,螫状;腹甲分为七节,一般第一至三节愈合,第四至七节分节明显;蟹类腹肢不发达,雄性腹肢退化,仅存第一、二对腹肢,形成交接器。雌性第二至第五对腹肢存在,具内、外肢,密生刚毛,用于附着并抱持卵子。 4.对虾雄性附肢的位置,贮精囊的位置、颜色。 答: 5.几种养殖对虾雌虾纳精囊的类型及位置。 答:虾类的雌性交接器又称纳精囊,位于第四、五对步足基部之间的腹甲上。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类型。 6.虾蟹第一触角鞭和第二触角鞭功能的差异。 答: 7.虾蟹消化腺的数量和名称。 答:消化腺为一大型致密腺体,位于头胸部中央,心脏之前方,又称为中肠腺或肝胰脏。肝胰脏的主要功能为分泌消化酶和吸收、贮存营养物质。 8.虾蟹循环系统的组成构造及特点。[开管式、只有血窦而没有静脉]

恢复生态学

1生态恢复(狭义):是帮助退化受损或毁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它是一种旨在启动及加快对生态系统健康,完整性及可持续性进行恢复的主动性为。 2生态系统的特点: (1) 生态系统是由生命物体与环境相互联系而成的一个综合系统; (2) 生物与环境长期协同进化; (3) 生态系统是发展变化的; (4)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体系(反馈调节制度); (5) 自然生态系统都是程度不同的开放系统。 3生态系统类型: (1)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用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2) 水域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3) 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4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及其生态学过程和机理的学科。 5强调生态重建的原因: (1) 时间尺度跨度大 自然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尺度,远大于人工重建所需的时间; (2) 自然恢复速度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快速度,高建设的生态需求; (3) 积极生态重建促进恢复,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6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面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7生态系统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8生态系统结构:? 9生态系统的组成(四个部分):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 10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11金属等有毒污染物在食物链中浓缩,产生的毒害作用具有生物放大效应生态碳循环的过程,以及水循环过程,氮循环过程,硫循环过程,P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神题1

鱼类增养殖复习题 一、解释题(共5题,3分一题) 能流渠道(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的方式。 池塘物质循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运动,首先通过绿色植物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合成植物有机体,进入食物链,转到其他食植物的动物体,最后被分解为各种营养元素回到环境,这些被释放到环境中的物质,再被绿色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这种物质传递的过程,称为物质循环。 肥水下塘:清塘后,在鱼苗下池前一周左右注水50~60厘米,并立即向池中施放有机肥料以繁殖适量的天然饵料,鱼苗下池后便可吃到足够的适口食物 绝对怀卵量:亲鱼卵巢中的怀卵数,称为绝对怀卵量。 成熟系数:性腺重占鱼体重的百分比 卵细胞的大生长期:卵细胞中卵黄大量累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大量蓄积,卵黄充满细胞质的时期 卵细胞的生理成熟与生长成熟: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起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Ⅳ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即亲鱼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能够进行催产。而发育到生长成熟的卵细胞,在内源或外源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进行二次成熟分裂,即减速分裂和均等分裂。在次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一极体,紧接着成熟卵母细胞又开始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分裂,并停留在分裂中期,等待受精,称为生理成熟。 性周期:鱼类的性腺成熟随季节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周期变化的现象。 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数比上体重。 亲鱼游塘:亲鱼达到性成熟后,为了寻找鱼巢,在养殖水体中,成群地沿池塘边缘游动的现象叫做“亲鱼游塘” 鱼类发情:成熟亲鱼在催情剂的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雌雄鱼相互追逐的兴奋现象。理论耗氧值:在溶氧充分供应时有机物的耗氧值。 出苗率:下塘鱼苗数占受精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孵化的指标。 受精率:受精卵数占总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催产效果的指标。 氧债: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五级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效应时间:指亲鱼最后一次注射催产剂到开始发情高潮的时间。 下塘水花:卵黄消失;能正常的艇游,能垂直运动;腰点出现。 绝对生长:是鱼类在单位时间内长度和体重的增长量。表示鱼类一年、月、日的生长速度。分期注水:鱼苗下塘时,鱼体小,池塘的水深保持在50-60厘米,以后每隔3-5d注水一次,每次10-20厘米,共加水3-4次,最后达到最高水位的养殖方法。 捕大补小:分批捕出成鱼后,同时补防鱼种或夏花。 四定投饵:定质:饲料必须新鲜,不腐败变质。草类须鲜嫩、无根、无泥、鱼喜食。饵料的大小应与鱼的口裂一致,以加强饵料的适口性。 定量:使鱼类吃食均匀,提高鱼类对饵料的消化吸收率,减少疾病,有利于生长。每天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天气、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等灵活掌握。 定时:投饵必须定时进行,以养成鱼类按时吃食的习惯,提高饵料利用率。 定位:就是投饵要有固定的地点,使养成到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 流水养鱼:是在水体不断流动的鱼池中,高密度放养鱼类进行人工强度投饵,使鱼类快速生长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养鱼方式。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 (鱼类养殖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水产动物栖息于水中生长、发育、繁殖的动物。 2.水产经济动物在鱼、虾、蟹、贝等种类中,可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 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整合了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种类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是研究增养殖对象生物学原理与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4.繁殖保护就是通过休渔、定额捕捞等措施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5.放流就是把鱼类等种苗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水域中任其索饵、生长、发育。 6.移植指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引到其它地区,使其在新地区的环境条件中能继续生活、生长和繁洐后代(目的在于改善和充分利用某一特定天然水域的生产潜力,形成新的渔业对象)。 7.驯化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洐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由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三课合成) 9.水产业及其分类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海水和淡水水域中取得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等)以供人类利用的事业。按生产水域,水产业可分为淡水渔业、海洋渔业。按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则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 10.养殖在较小的水体内将鱼等品种养到商品规格以供上市的生产过程。 11.养殖的分类按基础设施,可分为池塘、河道、湖泊、水库、稻田、工业化、海水网箱、港湾养鱼等;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栽培及龟鄨蛙类养殖等;按水域盐度,可分为海/咸水(16‰以上)、咸淡水(0.5 -16‰)、淡水(0.5‰以下)

2019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精练

2019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生 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精练 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使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这样的生态系统就越不容易被破坏。 4.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生态失调,甚至导致生态危机。 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1.下列对生态平衡的理解正确的是(D ) A.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也大量死亡 B.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2.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持生态平衡的是(D ) A.封山育林 B.禁止捕猎 C.保护野生动物 D.平湖改良田 3.农民拔除稻田里的稗草,不断清除鱼塘中食肉的“黑鱼”,这样做是为了(C ) 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C )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越容易破坏⑥生态平衡越不易破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5.长江流域曾发生特大洪灾,其中原因之一是(B ) A.长江口热带风暴 B.长江上游森林植被破坏 C.水库泄洪过快 D.北方风沙使河床变浅 6.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一事实说明(B ) A.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巨大的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只能一成不变,否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D.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越少越好 7.草原上的狼、狐会危害家畜,如果猎手无节制大量捕杀狼、狐,最终会导致(B ) A.畜牧业得到发展 B.草原植被破坏 C.牧草生长良好 D.草食性动物不断进化 8.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C ) A.松毛虫繁殖力强 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1.下列生态系统最为稳定的是(D ) A.草原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2.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是(A ) 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 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 3.近年来,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东海的渔场、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B )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C.树木的大量砍伐 D.海洋石油开采 4.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被破坏,主要原因是(A ) A.营养结构单一 B.人为干扰太多 C.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提纲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提纲 一、填选 1.按照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主要养殖鱼类可以分为热带鱼类、温水鱼类、冷水鱼类和冷温鱼类。 2. 鱼类的泪游根据其泪游方向可分为溯河洄游、降河洄游;根据其目的可分为产卵洄游、越冬洄游、索饵洄游。 3.鱼类食性的阶段性变化分为内源营养、混合营养和外源营养。 4. 虑食性鱼类的代表种类有鲢鱼和鳙鱼。 5.水体中氨态氮,随着温度升高,毒性增强;pH升高,毒性增强。 6.人们常将毒物按其对鱼或其它生物的毒性大小分为剧毒物、高毒物、中毒物、低毒物和微毒物。 7.处理养殖用水和废水时,根据所采取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8.鱼类卵巢一般成对,位于体腔背壁.根据其形态结构可分为游离卵巢和封闭卵巢两种类型。 9.鱼类精巢一般成对,位于腹部两侧,呈囊状.依其显微结构可分为壶腹型和辐射型两种类型。 10.影响鱼类精子活动和寿命的因素主要有盐度、水温、pH值、氧和光线。 11.常用的鱼类精液抗冻剂有二甲亚碗(DMSO)、乙二醇或甘油等,另外卵黄、 蜂蜜、葡萄糖和牛奶等也有一定的抗冻作用。 12.影响鱼类卵子发育的主要外部条件包括氧气、温度、营养、光照。 13.鱼类催产剂的注射依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体腔注射和肌肉注射。 14.池塘养鱼时日投饵量的确定的“四看”原则指的是依据水温、水色、天气、 摄食情况等确定投饵量。 15.池塘养鱼时日投饵的“四定”原则指的是依据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16.水产养殖中常用的益生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等。 二、名词解释 1. 鱼类增养殖学:研究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增养殖技术及其与养殖水域生 态环境关系的科学。 2. 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 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剌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洄游。 3.水体自净作用: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质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使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本体的净化或自净。狭义的净化作用只是指生物的净化作用。 4. 半数致死浓度: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有50%的实验生物致死的毒物浓度。 5.绝对怀卵量:一尾雌鱼在一个繁殖季节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数。 6.鱼类浮头:水体溶氧较低,鱼呼吸受抑,上浮水面头朝上、口部稍露出水面,鱼体与水面呈一夹角,呼吸表层溶氧的现象。 7.工程化养殖:采用一定的工程设施和水处理设施设备并密切结合养殖管理技术,对养殖过程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水流、水质、光照)和饲料等进行人工调控,为养殖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实现高产、高效。 8.鱼类人工繁殖:是在人为控制下,通过生态、生理的方法,促使亲鱼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获得大量的受精卵在适当的孵化条件下发育成鱼苗的生产过程。 9.生长成熟:是指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IV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 10.效应时间:亲鱼自末次注入催产剂到发情产卵的时间间隔叫做效应时间。 11.仔鱼后期:是鱼苗的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奇鳍楼分化为背、臀和尾三个 部分并进一步分化为背鳍、臀鳍和尾鳍,此外腹鳍也出现。

鱼类增养殖学整理资料

一、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题型及分数比例 1、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 2、内容比例 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 二、考试内容 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1、鱼类养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 2、所选鱼类具有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鱼种容易获得的特点 3、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有机肥料 4、通常采用立体混养的方式 5、科学的养殖管理 6、综合养鱼: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环保、营销等结合一体 2、何谓综合养鱼?

以池塘养鱼为主,兼营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和农畜产品加工的一种生产方式。 3、何谓用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态养殖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 择的产物。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1、生长快 2、食物链短 3、食性或食谱范围广,饲料容易获得 4、苗种容易获得 5、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考前必备

一、名词解释 对虾工厂化育苗:是指根据虾的繁殖特点以及胚胎、幼体变态发育的需要,采用工业化手段,满足亲体性腺发育、胚胎发育以及幼体变态发育的生理需求,保证幼体顺利地变态发育,成为可供养的虾苗。 生态育苗:在育苗过程中从水质、种苗、饲料等各个方面严格保证虾苗的品质,而且在育苗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药物,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进行育苗。 亲虾:用作繁殖虾苗的已达性成熟的雄虾和雌虾。 亲虾培育:将拟作为亲虾使用的雄虾和雌虾培育到性腺成熟的过程。 对虾产卵量:一条雌虾一次能够产卵的数目。 产卵率:实际产卵量和理论产卵量的比值。 受精率:受精率=受精卵数/检查卵的总数×100%。 洗卵:是指将对虾受精卵30目滤去残饵及粪便,再用洁净或消毒海水冲洗3min,冲洗去水中的病毒和细菌,然后在放到培育槽孵化及培育的过程。 高位池养殖:在高潮线以上的或高于海平面上建立非泥地养殖场进行精养的方法。工厂化养殖:工厂化养殖是指借助工业化条件和设施,为高密度养殖提供适宜的环境,以高产、优质、高效的渔业生产为目的的养殖方式。 地膜养虾:用高强度的HDPE塑胶地膜,人工热黏合铺设覆盖整个虾池,包括池底和池坡,地膜虾池比较稳定,不受虾池底质影响,清理池底既方便又彻底,因此可以减少病害发生。 精养:以人工投饵为主,用低质蛋白换取高蛋白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当前我国养蟹采用的主要方式。 半精养:又称人工生态系养殖方法,面积为几十亩,基本原理是通过清除敌害生物,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合理的放苗创造一个适于蟹生长和生活的生态环境,同时补充适当和饵料,以充分发挥和提高池塘的生产能力。 粗养:是一各较落后的养殖方式,面积从几十亩至几百亩,在养殖过程中不投饵、依靠水域中的天然生物饵料因此产量低,过去南方不少地方采用此种养殖方式,现在已基本不采用。 酸性硫酸盐土壤:通常指含金属硫化物的土壤。土壤所含金属硫化物在与大气和水接触的情况下,可发生氧化而生成硫酸。酸性硫酸盐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如果管理不当,这些土壤可给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带来严重的问题。 褐苔:以硅藻为主的藻群,由于它们光合作用极强,强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限制了浮游藻类的生长,使池水清澈;如硅藻,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中肋骨条藻等。 绿苔:是由绿色的刚毛藻,浒苔类及石莼类构成的群体,由于它们光合作用极强,强烈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限制了浮游藻类的生长,使池水清澈。 饵料系数:又称增肉系数,是指摄食量与增重量之比,是衡量饲料质量与对虾利用能力的一个指标。 饵料效率:饵料系数的倒数的百分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