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鄂尔多斯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鄂尔多斯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鄂尔多斯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鄂尔多斯义务教育发展概况

立足学有优教吹响改革号角

——鄂尔多斯市义务教育迈向均衡发展新时期

引言

教育要科学发展,根本在于改革创新。在很长一个时期,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历史基础薄弱,鄂尔多斯市义务教育管理水平低下、发展速度缓慢。为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鄂尔多斯在“争创学有优教、推进均衡发展”的方针指引下,不断创新思路,积极建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群众教育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机制,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草原明珠、新型能源基地。鄂尔多斯(蒙语音译,汉意为“众多的宫殿”)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毗邻晋、陕、宁三省区,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和“草原钢城”包头市隔河相望。全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辖7旗1区,总人口194万,其中蒙古族17.7万。

改革开放前,鄂尔多斯市以农牧业为主,经济发展缓慢,是内蒙古自治区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十五”以来,鄂尔多斯市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科学发展之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模式”,成为内蒙古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金三角”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64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9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位。2011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64.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24亿元。

大教育发展局面逐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市先后完成了普及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历史性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1所,在校生220219人,其中小学117所,在校生106216人;初中43所,在校生54949人;高中29所,在校生43311人(包括职业高中8所、在校生9614人);高等院校3所,在校生4816人;中等专业学校4所,在校生10734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193人。全市现有幼儿园299所,在园幼儿69872人;其中公办幼儿园94所,在园幼儿35508

人。全市现有教职工2422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2万人。

“十一五”以来,鄂尔多斯市在全面实现“两基”达标的基础上,不断加大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并逐步扩大接受高等教育和学前教育人口比例。2011年,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6%,学前一年入园率9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3%,普通高考本科录取率为57.26%。

鄂尔多斯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概览

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鄂尔多斯市却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中小学布局

“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整体办学条件逐步跻身自治区先进行列。如今,无论走到哪一个旗区,最好的建筑都是校舍,最美的风景都在校园。几年来,每年都有一批新校拔地而起,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14所,是“十五”期间的5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3所;建成和在建的塑胶场地、标准化体育馆分别为103块、54座,建设学校分别占全市学校总数的50%、24%,全市中小学特别是农牧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结合全市“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战略,按照“乡镇苏木办小学、幼儿园,旗区办初中,市、旗区办高中”的思路,科学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十一五”期间,全市撤并中小学200所、教学点16个。与此同时,加大各旗区政府所在地和工业重镇学校建设力度,新建城镇学校30所,逐步化解了城镇地区中小学班容量过大和就学紧张的难题,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使“学有所教”的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视察校安工程实施情况

2009年起深入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鄂尔多斯市向自治区承诺将用四年完成工程任务,比全国提前三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以来,各项目学校的规模、班容量等多项指标均达到自治区标准化办学要求,在已有基础上使校舍面貌焕然一新。鄂尔多斯市还在全国率先把幼儿园和高校纳入校安工程范围,得到教育部的肯定。在2009年鄂尔多斯市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北方地区调度会议上,鄂尔多斯市校安工程的实施受到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和自治区连辑副主席的高度评价。

二、提高保障水平,实施惠民政策

“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教育经费总投入13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近7倍,占自治区“十一五”时期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3%,占全市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总投入的71.4%;年均增长47.65%,增幅居自治区之首。特别是2010年投入近52亿元,是2006年的近5倍,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6.3%。教育经费的大幅增加,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地方财力的逐年增长,鄂尔多斯市不断加大各项教育补助力度,2005年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走在自治区前列。2006年实施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在落实国家规定各项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实施“四免一补”,准格尔旗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作业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伊金霍洛旗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教辅用书费、作业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通过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和健全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同当地户籍学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据不完全统计,鄂尔多斯市每年有6.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各城镇学校就读,东胜区每年保障占本地区中小学在校生总数40%左右的外籍学生享受同本地户籍学生一样的待遇。

鄂尔多斯从2007年起实施免费特殊教育,通过开展“特教工程”、建立“爱心助残基金会”等举措,深入实施身心补偿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大大提高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在特殊教育学校举办职业班,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拓宽了就业渠道。2010年实现了12年免费汉授教育和15年免费民族教育,并对考取专科、本科和国家“211”工程院校的农村牧区蒙古族大学

生分别每年予以3000元、5000元和7000元的补助,2011年免除在园幼儿保教费和高中择校费,基本构建起幼儿园到大学的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从根本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分别于2010年、2011年实现15年免费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全市成立人民教育基金会7个,累计募集资金2.6亿元,各种奖教助学活动蔚然成风。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正在进行皮雕等手工制作

三、发展信息技术,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鄂尔多斯市按照“硬件是基础、培训是关键、资源是核心、应用是目的”的思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目标,搭建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有效平台。深入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全自治区率先建成覆盖所有城乡的教育城域网,实现了“校校通”,中小学生机比和师机比分别达11.9:1和1.3:1,为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共享创设了先决条件。广大教师广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农村牧区学生也能利用到图文并茂、声画同步的优质多媒体教学资源,大幅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结合民族教育发展的实际,鄂尔多斯市高屋建瓴、超前谋划,加快了蒙古文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步伐,创建了自治区首家蒙古文教学资源库及门户网站,制作的3套蒙古文电子教材通过全国蒙古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以卫星传输方式供全国蒙授中小学使用,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迈出重大步伐。全市有2.4万名教师通过各类信息技术培训,极大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

四、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十一五”以来,鄂尔多斯市大力

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市新聘校(园)长、副校长800余人,招聘、引进专科以上毕业生和市外优秀教师8700余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分流安臵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职工近3000人,占全市教职工总数的14%。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100%、99.86%、96.48%,拥有高一层次学历教师比例分别达99.13%、81.90%、9.40%,广大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优秀教师的引入和不胜任教学工作教职工的分流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改善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缩小了教师队伍的校际和城乡差距。

鄂尔多斯市实施多项校(园)长、管理人员和教师培训工程,构筑起国家、自治区、市、旗区四级培训网络,建立了专任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建立50个市级“教育教学工作交流基地”,分批次安排接受薄弱学校、农村牧区学校校(园)长挂职学习和教师跟岗学习。通过挂职锻炼、跨校兼课等,创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实施结对互助工程。建立优质学校同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同农村牧区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并将触角延伸至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目前,全市学校已与北京、上海、江苏、重庆、深圳等地29所学校结成手拉手学校。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先后选送50名骨干教师到内蒙古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同时安排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近100名师范生赴偏远旗区中小学顶岗实习。

2010年全市初中教师业务考试

五、推进管理创新,促进教育公平

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作用。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鄂尔多斯市积极鼓励各地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资源共享等区域性改革实验。本着“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在县域内划分若干个学区,学区内

的学校实行联合办学,互派师资、统一教学、资源共享、捆绑考核。积极探索各中小学校“老校+新校”、“强校+弱校”等发展模式。比如,达拉特旗将全旗38所中小学、幼儿园组建成7个教育共同体,围绕优质资源共享、管理经验交流、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业务提升、校本课题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实行城镇、农村牧区学校“捆绑式”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由城区到农村的“反哺式”流动,推动了全旗教育均衡发展。

现场交流推动管理水平提升。多年来,鄂尔多斯市一直坚持分年度召开全市所有中小学校长参与的“中小学管理工作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深入了解学校的管理情况,交流探讨成功做法经验,查找管理的不足与疏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特别是近两年,聘请了唐盛昌、陈锁明、刘永胜、罗滨、庞丽娟等10位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为教育顾问,现场指导中小学管理工作,对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和对策。通过全市教育系统内部的大交流、大研讨,结合专家引领指导,引导各中小学清晰办学思路,彰显办学特色,缩小校际差距。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2009年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制定下发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并与各旗区教育局签订《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责任书》,旗区教育局与学校、学校与教师也签订了《责任书》,实行主要负责人问责制。要求各中小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程或课时,不得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数量和分布情况合理规划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范围,实行适龄儿童在户籍所在地免试就近入学,切实保证每名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坚决遏制择校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教育部门不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依据升学考试成绩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排名。严格执行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和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各初中校比例不得低于招生计划50%的政策。市、旗区教育局将规范办学行为内容、举报电话等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各学校将规范办学行为内容、举报电话等张贴在公报栏并在师生中学习宣传,以接受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媒体的广泛监督。市教育局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依据《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责任书》有关规定对违规办学的学校及教师进行全市通报,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全市违规办学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形成了规范办学、科学办学的良好氛围。

六、发展民族教育,传承民族文化

“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在财政主渠道投入方面,始终坚持向民族教育倾斜,初步形成各级政府全力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从2008年起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补助金,年均投入300万元,全面推进全市民族中小学教学设施配套建设和民族特色教育发展;民族中小学公用经费在自治区规定标准基础上又增加50%。2009年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公共财政对民族教育投入的相关政策,对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提出指导性意见。通过实施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全市民族学校基础设施达到当地同级同类学校水平,民族高中逐步迈入当地优质高中行列。2010年开始实行15年免费民族教育。

各民族学校不断推进民族教育教学创新,积极推行以“双语”、“三语”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全市每年召开民族中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和民族学校校长联谊会,全面分析研究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加强校本教研,全市民族小学都自编校本教材,市蒙古族小学编写的校本教材被列入全国中小学教材图书目录,在全国八省区广泛使用。加强传统体育、艺术项目建设,全市各民族学校均打造了1至2项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每年举办全市民族学校搏克、摔跤、赛马、射箭、蒙古象棋、蒙古长调等比赛,很好地传承了民族文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担负着新的任务和使命。今后,鄂尔多斯义务教育将进一步顺应时代发展和地区发展的要求,服务于人力资源强市建设,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现代化发展,为支撑经济转型、推动自主创新、引领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谱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锐意改革人事制度大力调整队伍结构

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十一五”以来,鄂尔多斯市按照“稳定总量、提高质量、强化培训、优化结构”的总体思路,狠抓人事制度改革,奏响了为教育发展奠基的进行曲。

一、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

人事制度改革前,鄂尔多斯市教师队伍结构和教师队伍管理存在严重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老龄化趋势明显。

2.教师准入条件较为宽松。没有实行公开招聘和“凡进必考”制度,对于教师资格和普通话水平也没有硬性要求,所以招聘的教师专业、学历与所教学科、学段不太相符合,招聘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

3.教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实行全员聘用制,聘用合同没有真正成为确定人事关系的依据,陈旧的用人机制无法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岗位管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没有实行竞聘上岗。骨干教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骨干教师的津贴没有落实到位,不能很好的激发优秀教师的从业动力。在教师队伍监管上没有建立起人员总量、结构比例、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监管机制。

4.教师出口不畅通。教师出口制度不完善,对不能胜任工作的教师没有合理有序地分流,导致教学能力差、跟不上新课标、新教法的老教师、常年请病假的教师和部分不安心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身在岗位不能很好履职,影响学校教学工作。同时部分教师长期占编不在岗使得学校虽然超编但是专任教师短缺,在教师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5.校长队伍状况堪忧。在人事制度改革前没有实行校(园)长竞聘上岗制度,校(园)长任用只需局委会提名、通过就可以,校(园)长一般侧重于年纪大、经验丰富的人选,且可以连任,导致校长队伍逐步老化,专业化发展速度停滞不前;没有建立校长职级制,所有校长一个级别,不能根据校长业绩予以相应报酬,不能有效激发校长工作积极性;其他校级领导的任用和教师的调整交流权力在教育主管部门,校长没有任用权力。

二、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

为从根本上改变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一状况,进一步激发教育系统活力,市、旗区教育部门锐意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1.实施教师分流制度

在优化教师队伍改革中,比畅通进口制度更不容易做好的是完善教师出口制度。2006年鄂尔多斯从市直属教育系统调整出103名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到市公安、法院系统工作,迈出了全面实施改革的第一步。全面推行人事制度改

革后,全市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加大对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绩效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实行待岗、转岗、退岗,对不能胜任工作的进行合理有序地分流,打通了教师出口。

为了做好教师分流工作,市及各旗区组织专人、历时半年对包括民办转正在内的所有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考察,对存在年龄超过50周岁、学历不达标(小学教师中专学历、初中教师大专学历、高中教师本科学历)、长期病休、教学能力不达标等情况,已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全部分流,调整到后勤等工作岗位。这些教师主要分布在农牧区,大多是当年的民办教师转正。为使分流改革顺利推进,市、旗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召集教育、人事、财政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工作,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开辟了绿色通道。为稳定“军心”,各旗区还专门出台政策,拿出专项资金,保持转岗教师工资待遇不变,解决了分流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自觉拥护分流政策。2007年以来,全市分流安臵教职工近3000人,占全市教职工总数的14%,改革力度和范围居自治区之首。

2.推行校长聘任制

在实地走访、深入研究和赴外考察的基础上,2007年,教育系统率先在全市事业单位实质性推开校长聘任人事制度改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6次召开书记、市长办公会议和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此次改革的“重头戏”是大力度改革校长管理体制,去校长行政化色彩,在全市推行校园长聘任制,“三年一聘任、一年一考核、考核重奖惩”。很多区县还进一步简政放权,由校长聘任副校长,真正把校长的职权责进行了高度统一。

据统计,2006年以来全市新聘校园长、副校长800余人,引进市外校园长14人,一批政治素质好、办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优秀教育管理人才走上学校领导岗位,进一步激活了用人机制,把一批精通教学业务、懂教学管理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选拔到了校长岗位上。

3.逐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鄂尔多斯市坚持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并举,采取高薪引进、重新建档、超编进人、解决住房、户口、家属工作等优惠政策招贤纳士。2006年以来,全市招聘、引进专科以上毕业生和市外优秀教师8700余人,占全市专任教师总数的44%。各区县为引进优秀人才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比如,2008年以来,东胜区为吸引优秀教师规定:为引进的省级以上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名校长无偿提供一套

110平米左右的教师限价房;为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研究生和本科生分别提供10

万元和6万元的安家费;为引进的地市级以上无房的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提供

经济适用房,并为其办理50%的住房贷款;为行政事业单位引进的两地分居教师

配偶调动工作。伊金霍洛旗对名优教师实行年薪制、薪金8万元,对高中名优教

师无偿提供100平米以上住宅一套,初中名优教师提供限价房一套。

各地区招聘教师的门槛逐年增高,市直属和东胜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

达拉特旗的普通高中主要录用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院校的优秀本科生或硕士研究

生。2011年,全市各中学录用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毕业生143人,占年内录用

中学教师总数的30%。此外,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

100%。近几年招聘特岗教师近300人,充实到农村牧区特别是边远地区学校,确

保薄弱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很多区县也把引进的地市级以上优秀教师与考

录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优先分配给薄弱校和新建校,大大促进了师资队伍的校

际均衡。

4.合理配臵教师资源

为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在教师的合理Array配臵上坚持对新建校、薄弱校和农村学校倾斜。

近几年来,鄂尔多斯把引进的成熟教师分配到新

建校、薄弱校和农村学校,充分发挥这些教学骨

干、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这样的分配原则一改“好

老师放在老学校”的惯例,让新建校、薄弱校和

农村学校尽快受益,尽早“脱贫”。教师资源的合

理配臵,缩小了校际之间的差距,带动教育均衡

发展。

5.推进教职工全员聘用制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系统内部体制改革,2004年出台了《鄂尔多斯市教育系

统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度实施方案(讨论稿)》,以推进学校聘用制度和分配制度为

核心,以学校管理体制转换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全面推进教职工全员聘用制,逐

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

用人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我市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6.继续推行教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鄂尔多斯深入推进教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提高教师收入和待遇,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激发教师提升业务水平的内动力。全市范围内教职工全员聘用制、“一资三贴”(结构工资、农村教师补贴、骨干教师津贴和班主任津贴)等工作全面落实。激发和唤醒了教师的从教活力、治学动力和专业创造力。几年来,全市教师工资待遇平均涨幅每人每年近万元,实现了全市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略高于当地公务员。

三、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效

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鄂尔多斯市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使学校管理呈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形成了各地区各学校相互竞争,比学赶超,抓管理、抓质量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典型案例:

准格尔旗第二中学是一所普通初中,成立于1965年。2005年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前有教职工58人,从岗位类别来看,工勤人员8人,专业技术人员50人,工勤人员占教职工比例为16%;从年龄层次来看,50人的专业技术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10%,40-50岁的占12%;从学历来看,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师19人,中专学历10人,民转公4人,大专17人(其中15人为后取学历)

。教师队伍素质相对较低,很多教师学历不合格,教师队伍年龄层次两极

分化较为严重。2005年该校中考成绩在全旗14所初中学校中排名第12位。很多学生有转校、辍学的想法,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在“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工作环境下,教师工作积极性不断下降,教学质量不断下滑。

2006年,准格尔旗教育系统开始实行人员分流政策,男教师达50岁,女教师达45岁可提前离岗坐休,同时,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引进优秀毕业生等方式充实大批年轻、高学历教师。2006年,准二中有5人(其中4人为民转公)离岗坐休,占教师比例的10%。从2005年开始,每年有7-10名大专以上学历新教师分配到准二中工作。教师队伍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平均年龄不断降低,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该校中考成绩不断提高,生源数量、质量也发生了变化。截止2011年,该校有教职工117人,从岗位类别来看,工勤人员4人,专业技术人员113人,工勤人员占教职工比例为3%;从年龄层次看,在113人的专业技术人员中, 40-50岁的仅占3.5%;从学历结构看,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4人,大学107人,研究生2人。学校教师队伍素质较高,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年轻化趋势加强,年龄层次合理。2011年该校中考成绩在全旗10所初中学校中排名第2位。

在全市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准二中教师普遍有了危机感和紧迫感,不干要被淘汰,干好了收入就多,教师责任心普遍增强。该校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科任教师考勤及工作制度》、《学校教职工考核奖励制度》、《工勤人员考核奖励制度》,2010年,学校实行教职工岗位管理聘任制度,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和物质激励手段,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转换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效益。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和后勤工作进行了设岗定员,对每一级教师和各类岗位的职责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在学校领导干部的聘用上,实行根据教育局的机构设臵,精简部门,科学设岗,坚持民主与集中的原则聘任领导干部。学校各项工作都有了质的飞跃。

准格尔旗第二中学的变化充分证明,鄂尔多斯市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符合教育系统管理体制,符合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岗位要求,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发展局面,有利于优秀教师成长和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基本形成符合教育系统各类岗位特点的用人、分配、考核、奖惩等制度,逐步实现和完善教育系统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鄂市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卷 高一物理 答题要求: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请将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其中第1~10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5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完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零分) 1.在下列情形中,可以将研究对象看做质点的是( ) A.地面上放一木箱,用水平力推上面的箱角处,在研究它是先滑动还是先翻转时 B.足球训练中教练布置定位球战术,研究“香蕉球”绕过“人墙”射门得分时 C.研究某同学在“远足拉练”中的运动轨迹时 D.研究某同学在“军事会操表演”中的正步姿态时 2.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m处,坐标轴的正方向设为向下,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A.2m,-2m,-1m B.-2m,2m,1m C.4m,0,1m D.-4m,0,-1m 3.某同学在百米比赛中以6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m处的速度是8.2m/s,在他跑的全程的中间时刻即t=6.25s时的速度为8.1m/s,最后以8.4 m/s的速度冲过终点,他在百米比赛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A.7.2m/s B.8.0 m/s C.8.1m/s D.8.2m/s 4.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6m/s2,那么在任意1s内() A.此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6倍 B.此物体任意1s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末的速度大0.6m/s C.此物体在每1s内的速度变化为0.6m/s D.此物体在任意1s内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6m/s 5.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路面行驶,当汽车以5 m/s2的加速度刹车时,则刹车2s 内与刹车6s内的位移之比为() A.1∶1 B.3∶4 C.3∶1 D.4∶3

鄂尔多斯市总体规划(2011—2030)

第一部分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期限 (1)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 (2)近期为2011-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和范围 (1)市域:为鄂尔多斯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现辖一区七旗(东胜区、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总面积86752平方公里。核心内容为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中心城区:包括东胜和康阿两大片区。其中203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340平方公里。核心内容为编制中心城区规划。 三、城市规划区 包括东胜区和伊金霍洛旗全部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为8098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以打造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辐射晋陕蒙高端服务业中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重点,将鄂尔多斯建设成为“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民族文化交融的宜居宜业城市”。 二、城市发展战略 (1)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大型化、集约化,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消费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构筑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开放性区域创新体系。 (2)改善民生,富民强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富民优先。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设施先进、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和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努力扩大就业,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3)城乡统筹,集约发展——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公共服务均衡化和要素流动自由化,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形成城乡互补、分工协作、融合发展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旗府所在地和产业重镇建设。 有序引导农牧区人口转移,加快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4)区域协调,合作共赢——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跨界合作 加强与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乌海、阿左旗等的协调发展。推进在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育等方面的合作。 (5)优化环境,保护生态——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城乡生态保护统筹发展机制。 积极转变城乡空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高效、集约、综合利用;通过优化城乡空间组织,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第44卷 第4期西北地质Vol.44 No.42011年(总180期)NORTHWESTERN GEOLOGY 2011(Sum180) 文章编号:1009-6248(2011)04-0122-10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 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宋和平1,张炜2 (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陕西延安 716100; 2.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队,陕西西安 710043) 摘 要:三叠系延长组上组合地层作为下寺湾油田的主力油层段,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其后备资 源日显不足。通过对近年来下寺湾地区探井含油层段的分析研究,发现三叠系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 -长10段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本文针对延长组下组合地层长7、8段,对其沉积微相、砂体形态、 储盖组合、构造形态、岩性组合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下寺湾油田持续稳步发展寻找到层系接替 资源。 关键词:三叠系延长组;层系接替;储层特征;构造形态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下寺湾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境内,构造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为一西倾单伊陕斜坡的南部(杨俊杰,2002)(图1)。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比较富集的地区之一,面积约2 285km2。该油田经历了3个勘探开发阶段,第一阶段是1970年长庆石油勘探局对甘泉县桥镇以东、王坪以西一带进行了勘探验证,钻探127口井,其中试油108口井,87口井获工业油流,主要含油层位为延长组长1、长2和延安组延7、延9、延10油层,探明含油面积84km2,地质储量2 127×104t;第二阶段是1987年组建延长油矿管理局下寺湾钻采公司,采取“滚动开发,以油养油”的战略,主要围绕已有探井扩大生产规模,到2001年先后在柳洛峪南部、雨岔西部、张岔、北沟、川道-龙咀沟、道镇等区块对延长组长2、长3、长6油组进行了勘探,累计探明含油面积408km2,已探明地质储量11 600.8×104t;第三阶段是2008年开始对延长组下组合地层进行勘探,相继发现了柳洛峪区块延长组长8,雨岔区块延长组长7、长8、长10,川道-龙咀沟区块延长组的长7、长8油层组。 随着三叠系上统延长组上组合地层开发状况的日趋饱和,可用于继续勘探开发的后备资源面积日渐减少。笔者依据近年来在下寺湾地区探井钻遇油层特征,主要针对三叠系下组合地层进行综合地质研究,为下寺湾油田稳步增长寻找到接替性油藏资源(裘亦楠等,1994,1998;李道品,2002)。 1 区域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拗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宇和下元古界变质岩系。经过长期的地质发展演化,形  收稿日期:2011-05-24;修回日期:2011-11-21  基金项目:下寺湾采油厂“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综合评价”(2008年度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宋和平(1966-),男,陕西甘泉县人,1991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田开发技术应用及研究工作。E-mail:shp663@163.com

2020届鄂尔多斯市一中高三理综一模试题(下载版)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理科综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Be-9 C-12 N-14 O-16 Al-27 S-32 Fe-56 Cu-64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某种细胞有 4 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 2.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 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 DNA 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 37℃ 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 A 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 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h 内物质 A 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 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 内物质 A 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 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简介

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简介 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是鄂尔多斯市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结构转型、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基地。基地位于东胜区与康巴什新区之间(北距东胜城区9公里,南距康巴什新区5公里),东临210国道,南接109高速公路,新建的包西铁路沿边穿过,交通十分便利。主要分为三个功能区:产业发展区、综合配套服务区、物流服务区。其中,产业发展区分为电子科技产业区、汽车制造产业区、重型机械生产加工区、轻型机械生产加工区、高新科技产业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园。 一、基地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是经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重点工业区,地处我区罕台镇和哈巴格希街道办事处境内,控制区面积6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40km2,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40亿元[1]。其中首期建设面积约25km2,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21亿元。 (一)规划思路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按照生态型、园林式旅游型工业城标准进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水、电、热、气、通讯、排污等管网全部一次性下地;地貌尽量保持原有形状,建筑设施随坡就势,错落有致;路网疏密相间,首期建设区规划道路总长75公里,主干道路面宽达60米;绿化体现人与自然和谐,规划绿化面积13.3平方公里,绿化率达53%。 (二)产业定位 产业发展贯穿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和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要求,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开发及零部件生产,煤机、化机等专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设备生产、高新材料加工及电子信息等产业,按照产品关联、上下游配套的原则,精心打造几条精深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力争建成中国西部一流的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基地全部建成后,预计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实现增加值约280亿元,实现税收约45亿元。 二、基地建设进展情况 (一)征拆安置情况 基地自2007年4月份开展工作以来,已累计征收土地51000多亩,占基地总规划面积的90%;对基地内符合条件的住户全部进行了货币安置、住宅安置和社保安置,通过各类安置措施,失地农民人均获得各类补偿收入30万元左右。(二)基础设施建设 开工建设道路12条共计36公里,配套管网同步下地,土基工程基本完成,其中中环大道、经五路、纬五路开始实施油面工程。绿化基地内10多个自然山头近3000亩土地,完成中环大道部分路段及纬一路北侧绿化工作。 --配套设施。基地供水站及供水管线设计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预计8月底建成;基地供热管网已经下地,供热站即将开工建设;基地排污管网已下地,污水处理厂正在规划设计;基地通讯管网全部下地,地上设施预计年底完成;基地电网规划已经论证,正在报审,11万伏变电站即将开工建设,预计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

“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陶系上古升界和下。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北气、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纵向说含油层系有“四层楼”之说,因此,这个盆地有之誉。 鄂尔多斯盆地地形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为中国第二大,其、、三种资源探明储量均居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居全国第四位。此外,还含有、、、水泥灰岩、、、、等其他矿产资源。 盆地具有地域面积大、广、能源矿种齐全、资源潜力大、储量规模大等特点。盆地内石油总约为86亿吨,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占总储量78.7%,占总储量19.2%,宁夏占总储量2.1%。天然气总资源量约11万亿立方米,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大气田就有5个。埋深2000米以内的煤炭总资源量约为4万亿吨;埋深1500米

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16—17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附答案)

市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数学(理科)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 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 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即可.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点),3(y P -在角α的终边上,且满足5 4 sin =α,则αtan 的值为( ) A.43- B.34 C.43 D.3 4 - 2、已知 αα αα αtan ,5cos 5sin 3cos 2sin 那么-=+-的值为 ( ) A. -2 B. 2 C. -1623 D. 16 23 3,… 则 ( ) A .第6项 B .第7项 C .第10项 D .第11项 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那么()tan A C +的值是 ( ) A B . C . D .不确定 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 22bc ac b a >?> B . 3 20b b a b a >?<<

鄂尔多斯工业园区铁路集疏运系统建设探讨

鄂尔多斯工业园区铁路集疏运系统建设探讨 王山虎 2012-12-15 18:11:08 来源:《铁道货运》2012年第08期摘要:从鄂尔多斯市各工业园区产品的主要品类、“白货”产销量和原料运输量3个方面,介绍园区总体发展情况,并根据乌审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锦旗、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东胜区7个旗和1个区的工业园区发展需求,分析铁路集疏运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与鄂尔多斯市的战略性合作,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的铁路建设和运营,以完善的规划引导铁路集疏运系统有序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工业园区,铁路,集疏运系统,专用线 鄂尔多斯市是“三西”(陕西、山西、内蒙古西部)煤炭外运的重点地区,也是国家重要的煤化工基地。鄂尔多斯市的工业园区其功能布局、产业定位已基本成型,对于加快地区工业化进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集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入分析鄂尔多斯市重点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及铁路专用线和支线的规划建设情况,了解掌握各旗区工业园区的主要产品、产能、流向、运输需求等情况,对于更好地协调解决鄂尔多斯市在铁路建设、产品运输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规范园区配套铁路专用线和支线的建设、管理都具有现实意义。 1鄂尔多斯市工业园区总体概况 鄂尔多斯市有20多个工业园区,整体规划理念新、起点高,开工项目数量多,投资规模较大,重点项目推进速度快,成效明显。预计到2015年,鄂尔多斯市工业园区产品总量将突破2亿t,其中煤焦类产品0.5亿t,危险化学类产

品0.4亿t,其他“白货”产品1.1亿t,工业园区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其中,大路、达拉特旗、鄂托克、蒙西4个工业园区工业产值超千亿元,上海庙、独贵塔拉工业园区产值超500亿元。由于园区产业多元、产品复杂,对铁路运力和运输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各工业园区产品的运输需求,按照鄂尔多斯市铁路集疏运规划方案,规划配套园区铁路集疏运系统41个(含建成或在建),其中专用线31条、集运站10个。目前,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1.1各工业园区产品的主要货物品类 乌审召、图克、大路、乌兰木伦、上海庙等园区以煤化工、煤洗选加工产品为主;鄂托克、蒙西、达拉特、毛乌素等园区以生产PVC、水泥、砂矿等建筑材料为主;鄂尔多斯市新能源示范区、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鄂尔多斯江苏工业园等园区以生产光伏设备、风电设备、汽车、硅片等新能源高端产品为主。产品流向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产品运量大、运距远。目前,鄂托克、蒙西、乌兰木伦、图克、乌审召等园区部分项目已投产或形成规模,且已由铁路运输其原料或产品。 1.2各工业园区“白货”产销量 据统计,2011年鄂尔多斯市工业园区“白货”产量为3782万t,产品外销3509万t,通过铁路完成外运量994.6万t(包括焦炭),占产品外运量的比例不足30%。随着鄂尔多斯地区包西、南部等“三横四纵”铁路网的建成运营,内蒙古西部至曹妃甸、华中地区等铁路外运通道的建设,专用线(支线)等集疏运系统的完善,铁路已成为支撑鄂尔多斯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预计2015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 一次月考试题 (满分120分, 时间 120 分钟,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到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 1.在以下永洁环保、绿色食品、节能、绿色环保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点M (1,2)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1, -2) B.(-1, 2) C. (1,- 2) D.(2,-1) 3.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5,12,13 B.5,12,7 C.8,18,7 D.3,4,8 4..若过m 边形的一个顶点有7条对角线,n 边形没有对角线,k 边形有k 条对角线,正h 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则代数式h ?(m-k )n 的值 。 A.16 B.24 C.32 D.60 5.如图,已知点A D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 E =,BC E F =, 要使ABC DEF △≌△,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 ) A.BCA F ∠=∠ B.B E ∠=∠ C.BC EF ∥ D.A EDF ∠=∠ 6. 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 ) A.45o B.60o C.75o D.90o 7.如图,AE ⊥AB 且AE=AB ,BC ⊥CD 且BC=CD ,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是( ) A .50 B .62 C .65 D .68 8. 小华在镜中看到身后墙上的钟,你认为实际时间最接近8点的是 ( ) 9.如图,Rt ABC △中,AB AC ⊥,AD BC ⊥,BE 平分ABC ∠,交AD 于E ,EF AC ∥,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文】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面这幅漫画曾获得某报社举办的优秀漫画作品评比一等奖,在获奖作品介绍中主办方写道:“该作品画面内容虽通俗易懂,但构思却以小见大,寓意深刻,凡天下事似乎皆可从中汲取智慧。” 要求:仔细观察漫画内容结合文字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示例: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当从涵养家风做起 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魂脉。漫画中的夫妇俩,一个蹲着给老母亲洗脚,一个站着给老母亲梳头。他们的孩子,也就是老人的孙子,站在凳子上给自己的妈妈梳头,这一幕温馨感人的画面,反映了其乐融融的一家人的日常。一家三代的开心笑容是对幸福的最好注解,父母的身教影响了孩子,“孝顺”的思想得以传承。画面中的事虽小,但小中见大,它启示我们,良好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当从涵养家风做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是人立命之本,也是国家安定之重器。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量。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只有小家和谐幸福,才会有国家之富强繁荣。“家风连国风,国风兴家风,仁义礼智信,千年传美德。”诵读《诫子书》、《朱子家训》中的家教名联,我们可以在诵读中接受道德洗礼,品悟家风真谛。看《周恩来的家风家规》专题教育片,通过周总理身边人饱含深情的诉说、珍贵的回忆,我们感受到了他那一脉相传的清正家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往往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力量。在河南省舞阳县吴城镇

黄庄村的“全国文明家庭”赵伏妮一家, 85岁的赵伏妮作为儿媳时曾精心照顾失明40多年的婆婆直至为老人送终,在附近村民中传为佳话。耳濡目染,赵伏妮的5个儿媳儿子和媳妇,用淳朴的家风,演绎着最美好的佳话。 良好的家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里一代又一代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从涵养家风做起。作为政府要充分认识家规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扎实推进家规家风建设落地生根。作为公民个人,更要实现家风建设日常化、具体化、常态化,在良好的家风中接受熏陶和感染,净化身心,涵养文明风尚,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 良好的家风是优秀品质在家庭中的沉淀,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言传身教中所蕴含的精神财富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当从涵养家风做起。愿我们像漫画中的一家人一样,像我们身边的更多的美好家庭一样,从点滴做起,坚守好品德,传承好家风。【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漫画寓意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明确要求,确定答题方向,然后读懂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合理想象,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漫画中是夫妇俩,一个蹲着给老母亲洗脚,一个站着给老母亲梳头。他们的孩子,也就是老人的孙子站在凳子上给自己的妈妈梳头,一家三代的开心笑容是对幸福的最好注解。这幅漫画反映的是“孝顺”在家庭里的体现,父母日常的身教影响了孩子,“孝顺”的思想得以传承。题干中强调该作品构思“以小见大,寓意深刻”,是想让读者去感悟这一件事具有的普遍意义,如思考如何更好地对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等。然后“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不少于800字的写作。 参考立意: 1、传承孝之道,做好“家”字大文章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当从涵养家风做起 3、“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从人人做起 4、以孝治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5、树立好家风,传递正能量 6、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美德,身教重于言教 可用素材: 1、俗话说:“生意好做,妯娌难搁。”但在河南省舞阳县吴城镇黄庄村,有这样一个家庭,在多年的共同生活中,一家人和睦相处,互相尊重——这就是全国文明家庭赵伏妮一家。“5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及古地理特征研究进展讲解

卷 (Vo l um e ) 35 ,期 (N u m b e r ) 2 ,总 ( S U M ) 129 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学 Geo t ec t on i ca e t M e t a l l ogen i a 页 ( Pages ) 190 ~197 , 2011 , 5 (M a y, 2011 )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 邓昆 1 , 2 , 张哨楠 1 , 周立发 3 , 刘燕 4 ( 1. 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59; 2. 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 积矿产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510; 3. 西北大学 地质系 ,陕西 西安 710069; 4. 中石油 长庆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 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对该地区构造格局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生代构 造背景 、地层体残余厚度 、奥陶系顶面构造演化等特征分析 ,刻画中央古隆起在不同沉积期构造演化特点 ,大体分 为 3个演化阶段 :初始演化阶段 :相对独立的中央古隆起形成于中晚寒武世 ; 发育阶段 : 中央古隆起在早奥陶世马 家沟期反映最为明显 ,为隆升剥蚀过程 ;调整 、消亡阶段 :石炭纪 - 二叠纪山西期古隆起仍有明显的显示 ,但其形态 与位置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与马家沟期的中央古隆起有较大差别 ,为低缓隆起 。晚二叠世以来不存在中央古隆起 。 中央古隆起对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体现在对沉积格局 、残余生烃坳陷 、储集条件 、盖层圈闭条件及油气运聚等 方面 。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 中央古隆起 ; 形成演化 ; 油气勘探 文章编号 : 1001 21552 ( 2011 ) 022******* 中图分类号 : P618. 13 文献标志码 : A 组之上 ,香 1 井是山西组不整合于蓟县系之上 ,镇探 1井为太原组不整合于罗圈组之上等 (图 1 ) , 对中 央古隆起原先“L ”形展布形态及分布范围进行了修 正 ,其隆起的构造高点明显向西偏移 。在环县 、龙门 至宁县一带形成一个寒武系 、奥陶系缺失的三角形 隆起区 , 其面积约 11000 k m 2 。运用古构造图 、构造 顶面图 、构造演化史等构造解析方法 ,认为其形成于 中寒武世 ,并对构造演化阶段进行了划分 。 图 2显示 :古隆起顶部在镇探 1 井一线 ,不只缺 失奥陶系 ,而且还缺失寒武系 ,甚至可能缺失部分元 古界 。但是 ,地层的缺失不等于古隆起的存在 ,地层 缺失仅表示地质历史中的隆起 ,并不代表现今的隆 起 。下古生界展布特点表明 ,存在一个加里东期 - 早华力西期的古隆起是无疑的 。但它并不代表这个 古隆起在地质历史时期始终存在 。在拉平的石炭系 底面构造剖面图上存在一个削顶的隆起构造 ,说明 0 引 言 古隆起是沉积盆地内重要的构造单元 ,同时也 是控制油气聚集的地质因素之一 。关于鄂尔多斯盆 地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等 ,前人已有大量研究 ,给出 了多种解释和不同的观点 。主要分歧体现在 : 古隆 起形成时代 、分布特征 、演化阶段和形成机制等 ,形 成于中新元古代 (汤显明和惠斌耀 , 1993 ) 、早寒武 世 (黄 建 松 等 , 2005 ) , 早 奥 陶 世 (张 吉 森 等 , 1995 ) 、中奥 陶 世 (解 国 爱 等 , 2003 , 2005 ) 、石 炭 纪 (王庆飞等 , 2005 ) 。形成机制的观点有 : 伸展背 景 下均衡 翘 升 (赵 重 远 , 1993① ; 何 登 发 和 谢 晓 安 , 1997 ) ,构造地体拼 贴 (任 文军 等 , 1999; 解国 爱等 , 2003 , 2005 ) ,继 承基 底 构造 格局 (贾 进 斗 等 , 1997; 安作相 , 1998 ) 。本文结合最新钻井 、测井及地震资 料分析的基础上 ,如灵 1 井是太原组不整合于长山 收稿日期 : 2010 203 216;改回日期 : 2010 205 217 项目资助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 ( 973 项目 ) ( 2003CB214601 )资助 。 第一作者简介 : 邓昆 ( 1968 - ) ,男 ,博士 ,讲师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教学及科研工作 。 Em a i l: dk_dengk@ 126. co m ①赵重远. 1993. 陕甘宁盆地中央古隆起及其形成演化. 西北大学.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是地质学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行政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鄂尔多斯”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蒙语“官帐”的意思。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蒙古人按时祭奠成吉思汗陵,一直没有离开此地。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巴彦淖尔盟的河套及和陕北的一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古长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 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

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石油,最早进入现在的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大草原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蒙古人种序列。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中国民族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奥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主要油气产层是三叠系、侏罗系和奥系上古升界和下古生界。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开发示意图 从盆地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

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0分) 1.商朝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 盟的首领。周朝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由此可知() A. 周天子对地方控制加强 B. 王位世袭制的完善 C. 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 D. 贵族政治正式形成 2.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 推崇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家。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 A. 重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 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 强调不同学派之间的融合 D.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3.汉高祖“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汉武帝“徙郡国豪富至 茂陵,赐迁徙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这一举措意在() A. 吸取前代速亡的教训 B. 打击地方势力 C. 扩大汉王朝统治区域 D. 推行抑商政策 4.黄河古称”河”“河水”。《待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 浑浊。“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名称的变化() A. 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 B. 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 C. 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D. 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 5.唐朝时期的翰林学士最初是供君主消遣的文学之士,后发展为起草内制、参谋顾问, 继而参与机密。同时这些文学之士又以拒绝制诏、谏诤等多种方式对君主的“无道”“有违祖制”的行为进行劝阻、牵制。由此可知,唐代翰林学士的设置反映了() A. 封建皇权的加强 B. 监察机制的完善 上表为唐贞观、天宝年间南北方户数对照表。据此可知() A. 南方人口增长较北方快 B. 北方经济恢复较为迅速 C. 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南迁 6. 门阀士族势力强大社会下层上升渠道变宽 C. 冗官现象有所缓解 D. 官员文化素质下降严重 7.“理欲之辨”是中国古代思想界争论的热门话题,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认为: “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盖天理者,心之本然,循之其心则公而且正。”据此可知,朱熹的理欲观()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 盆地沉积演化阶段: 第一阶段:上三叠系延安组。潮湿型淡水湖泊三角洲沉积阶段 晚三叠世的印之运动,盆地开始发育,基地稳定下沉,接受了800-1400m的 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形成了盆地中主要的生油岩和储集层。 第二阶段:下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湿暖型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沉积阶段延安统沉积后,三叠纪末期的晚印之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顶遭受 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形成了高差达300m的高地和沟谷交织的波状丘陵地形。细 划出了一幅沟谷纵横,丘陵起伏,阶地层叠的古地貌景观。三叠系延长组与上覆 侏罗系富县组地层之间存在一个不稳定的平行不整合面。 因盆地的西南部抬升幅度较其他地区大,使陇东地区延长统遭受了强烈的 风化剥蚀。所以陇东的测井剖面上普遍缺失长1、长2地层,个别井长3甚至长 4+5顶都不复存在。 到侏罗纪延长统顶侵蚀完成,盆地再度整体下沉,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早侏罗世湿暖型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沉积。 在延长统顶部的风化剥蚀面上,侏罗纪早期富县、延10期厚0—250米的河流相粗碎屑砂、砾岩,以填平补齐的方式沉积,地层超覆于古残丘周围。延10期末,侵蚀面基本填平,盆地逐渐准平原化,气候转向温暖潮湿,从而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出现了广阔的湖沼环境,沉积了延9~延4+5厚度250~300m的煤系地层。经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了与延长顶古残丘,古潜山基本一致具继承性的披盖差异压实构造,成为中生界的主要储集层及次要生油层。 第三阶段:中侏罗系直罗组、安定组,干旱型河流浅湖地层沉积阶段 延安期末的燕山运动第一幕,盆地又一度上升造成侵蚀,使盆地中部的大部分地区缺失了延1~延3地层,延安组(延4+5)与上覆的直罗层之间存在一平行不整合面。 中侏罗世盆地第三次下沉,沉积了干旱(氧化)气候条件下的直罗组大套红色河流相砂岩,进而又沉积了上部安定组浅湖相杂色泥灰岩,之后盆地又再度

鄂尔多斯学校名单

鄂尔多斯市学校名单 东胜区学校名单 共二十四家学校,其中23所公立学校,1所私立学校 蒙藏医药学校--------私立学校 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内蒙古医学院分院——————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职业技术学校------市教育局直属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六中------公立学校 东胜区第十二小学------------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东胜区实验中学----东胜区政府负责的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学校-------------------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市第二中学----------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华研中学---东胜区政府负责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十小学---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七中——————公立学校 铁路学校————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市蒙古族学校————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市职业学院电大分校————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五中————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一中学————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市第三中学——————公立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五小学————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六小学————公立学校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艺术学校————公立学校 东胜区滨河小学————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实验小学————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东胜区第三幼儿园————自治区公立学校 康巴什新区学校名单 共两家学校都为公立学校 鄂尔多斯市一中————公立学校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公立学校 达拉特旗学校名单 共十七家学校,其中15家政府负责的公立学校,2家私立学校 达旗第七小学————公立学校 达旗东升幼儿园——————私立学校 树林召镇中学————公立学校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1.C 【解析】C项“标志着国家对村落的实际掌控”有误。根据文本第三段说“村落作为最基础的地域单元、生活单元和社会单元,就具有了国家层面的意义。由“先秦的‘井田制’‘授田制’和‘乡遂制’,秦汉的‘郡县制’‘乡亭里制’都已充分表明这一点”可知秦汉时期的各种制度具有国家层面的意义,而不能表述成“国家对村落的实际掌控”。 2.B 【解析】本题中B项“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与机械化生产的差异”表述错误。因为文章并没有运用对比论证,且根据原文第四段“包括村落在内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机械化生产取代”,可知并未论及二者的差异。 3.D 【解析】A项,“人类起源与文明起源相伴而生”有误。根据原文第一段说“村落的产生并非伴随人类的起源就出现的,而明显是人类进化和人类起源时期的产物”,可知人类起源与文明起源是不同的两个阶段,且“只有才”的表述有误。B项,“如果……就能”表述有误。据原文二、三两段的有关信息,可知“村落”才能维系和巩固国家的稳定繁荣和发展。C项,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过度夸大,表述有误,文章最后一段只是说“从时间上来说,中国现代化的意识及其实践大致产生于鸦片战争前后。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变迁,使包括村落在内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机械化生产取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本瓦解,传统村落共同体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正在探索一条现代转型之路”,这是一个过程的变化,并没有过分突出“洋务运动的作用”。 4.D 【解析】A项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2018年得主。B这其中有6次推迟的原因都是因为战争或没有合适的候选人。C项“必然”,过于绝对。 5.B 【解析】因果关系错误。原文“中国作家残雪也因为在预测赔率榜上名列前茅而广受关注。毫无疑问,一位中国作家若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肯定,总是令人感到欣喜。” 6.(1)从获奖成果中,我们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距。 (2)对于是否获奖,我们不必妄自菲薄,要客观地用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看待和关注 诺贝尔奖,保持平常心。 (3)我们在关注诺贝尔奖时,不仅要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每点2分,写出三点给满分。) 7.C 【解析】从原文看,作者写老屋涉及季节的内容主要在3-5段,“每年春天,都是从竹外的杏花开始……”,“春暮夏初,月季绕着屋角绽放,熏得人犯困,天渐渐热起来”这些句子并有体现窄小老屋的四季变迁,而且从“读研时,我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扰,还是习惯回老家休整,在那里汲取力量和信心……”等话语看,也并不都是童年的回忆。选项认为“描写窄小老屋的四季变迁,串起童年的回忆”是曲解文意。 8.(1)运用环境描写“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升腾着热气”的“酽茶”烘托父亲的稳重、慈祥,表现父亲给予归家的儿子的力量和信心。(2)运用心理描写“觉得笃定安宁”表现了我见到父亲后的踏实、温暖。(3)运用神态描写(细节描写),“亮”“松弛、舒展开来”“屋子一下子变暖和”表现父亲看见儿子归来的欣慰与幸福。(4)“似乎屋子一下子变暖和了”,用“似乎”一词是以虚写实,表明亲情带来的温暖体验。(5)一连串的描写将父子相互传递

浅析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优势和发展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一、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地位 (2) 二、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和现状 (2) 三、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及城市发展存在问题 (3) 四、大环境下,煤炭产业和城市发展中的必由之路 (4) 1、延长煤炭工业的产业链 (4) 2、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5) 3、招商引资 (5) 4、建立煤炭大学、学术性科研基地 (6) 五、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摘要:综述了鄂尔多斯地区煤炭产业的基础和现状,就该地区的煤炭发展条件和其巨大的消费市场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就煤炭产业及其城市发展现状及未来做了相应的阐述和建议。 关键字: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条件、转变、经济 一、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地位 统计资料显示,鄂尔多斯是我国主要的煤炭资源地和生产基地。该地区的不粘煤具有低硫、低灰、低有害杂质、中高热值、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素有“天然精煤之称”,保有储量为1217.85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占内蒙古的一半以上。 显然,鄂尔多斯是一个超大的煤炭基地,而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工业的主要燃料和动力、化工的主要原料。我国现阶段大约70%的工业燃料和动力,60%的民用商品能源以及70%的化工原料都是煤炭提供的。煤炭工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是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是促就内蒙古经济发展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的原因。二、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和现状 伴随国家煤炭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煤炭资源的勘探、开采阶段。在此阶段鄂尔多斯煤炭产业主要注重煤炭资源勘探开采,目的是寻找更多的煤炭资源储量和实现更多的煤炭产量。当时,全是地方煤矿129座,全是煤炭产量在100万吨左右。 第二阶段是煤炭资源生产建设的起步发展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国家投资开发了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万利矿区和达拉特电厂等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