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东大学法律事务《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山东大学法律事务《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山东大学法律事务《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山东大学法律事务《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民法总论(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D )

A、都是无偿的

B、都是有偿的

C、一般是无偿的

D、一般是有偿的

2、甲知其房屋南边领地将建一高层楼房,但佯装不知,将房屋出售与乙。半年后,南边高楼建成,乙之房屋受不到照射。在此例中甲违反了民法的哪一项原则?(D )

A、权利不受侵害原则

B、平等互利原则

C、情势变更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3、12岁的甜甜与他人订立了一个与其年龄和智力均不相符合的买卖合同。后来,甜甜的父亲追认订立的合同有效,甜甜的父亲行使的权利属于(A )

A、形成权

B、抗辩权

C、请求权

D、支配权

4、8岁的儿童属于(B )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5、高中生某于1990年9月2日出生,2008年6月1日在校将同学某打伤,致其花去医药费3000元。2008年7月某毕业后进入一家工厂工作。2009年2月,某起诉要求某赔偿医药费。该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A )

A、某承担,因某在诉讼时已满18周岁,且具有经济能力。

B、某父母承担,因某在侵权行为发生时未满18周岁,没有经济能力。

C、主要由某父母承担,某适当赔偿。

D、主要由某承担,某父母适当赔偿。

6、在下列类型的法人中,具有意思机关的(A )

A、股份B国务院C、市公安局D、县人民政府

7、甲以个人所有的2万元出资与他人设立合伙企业,对于合伙债务,甲应当以(A )来承担。

A、个人财产

B、合伙所取得的收益

C、合伙时投入的2万元

D、家庭共有财产

8、根据物的分类,下列物中属于主物和从物关系的是(D )

A、房子和房子上的门窗

B、桌子和凳子

C、鞋和袜子

D、电视机和遥控器

9、下列行为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B)

A、某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

B、某与某签订买卖合同

C、某的狗将路人吴某咬伤

D、王某做出一项重大发明

10、甲乙双方协商同意离婚,乙因去国外考察未归,便委托其兄丙代为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依法丙(B )

A、在取得委托授权时可以代理

B、不能代理

C、经甲乙双方同意方可代理

D、可以代理

二、名词解释

1、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就是指民事法律规所确认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如上述订立合同、变更协议、自然人死亡等均为民事法律事实。

2、监护——监护就是指民法上所规定的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保护的一项制度。

3、个人合伙——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民事主体。

三、简答题

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概念: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符合民法规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容的社会关系。特征:(1)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地位平等。(3)民事法律关系是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容的社会关系。(4)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的设立、变更、消灭具有任意性。

2、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区别。答: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都是时效完成的障碍,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1)发生的时间不同。诉讼时效的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开始后的任何时间,而中止只能发生于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2)法定事由不同。引起诉讼时效期间中止的法定事由是权利人无法行使权利的客观事实,而引起中断的法定事由则是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事实。(3)法律后果不同。中止是诉讼时效期间的暂停,中止事由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中断是已经进行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事由消除后,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3、民事行为的一般有效要件。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欲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所应具备的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四、论述题

试述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

参考答案:

(1)意思自治原则,是法律确认当事人在民事交往活动中的意志自由,不受行政手段和他人非法干预的原则。

(2)意思自治的基本含义是:当事人须有参与民事活动的自愿,不受行政干预,不得违背一方意志而欺诈和胁迫他方;当事人须有自己的经济决策权,自主地、独立地作出或接受意思表示,自治独立地行使经营决策权和对自己财产的处分权;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协商确定承担民事责任的围和方式等。

意思自治原则充分体现了民法的私法性质,可以有效地防止行政权力的膨胀,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增强人们的主体意识,发扬社会主义,推动法治国家建设。

民法总论(二)

B、单项选择题

1、某因工厂锅炉爆炸而死,该死亡在民法上是(B )

1、民事法律行为B、民事法律事件C、生活事实D、偶发事实

5、下列不属于民法基本原则功能的是(A )

B、评价功能B、约束功能

C、指导功能

D、补充功能

3、下列关于民事权利的表述哪一个是错误的?(D )

B、抵消权是一种形成权B、知识产权是一种支配权

C、债权请求权是不具有排他性的

D、支配权不存在对应义务

B、下列关于法人机关的表述哪个是错误的?(C )

11、法人机关无独立人格B、财团法人没有自己的意思机关

C、法人的分支机构为法人机关的一种

D、监督机关不是法人的必设机关

B、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已经存在但未清偿的债务,对外(C )

A、承担有限责任

B、承担按份责任

C、承担连带责任

D、不承担任何责任

6、甲乙签订一份房屋租赁合同,双方约定:若甲的儿子2010年考上大学,则甲将房子租给乙。此约定属于(D )附解除条件的民事行为B、无效民事行为C、附期限的民事行为D、附生效条件的民事行为

7、意思表示不包括下列哪个要素(D )A、表示行为B、效果意思C、目的意思D、主体适格

C、名词解释

10、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规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所确认和保护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基本容的社会关系。

1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只具有一部分民事行为能力,因而也叫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2、无效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严重欠缺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绝对、确定、当然、永久地不按照行为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表示发生预期效力的民事行为。

D、简答题

1、欺诈行为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2、民法上物的概念与特征。

3、法人的概念及成立条件。

参考答案:

1.欺诈行为的概念:是指一方当事人因受对方的欺诈而陷于错误认识所为的民事行为。构成要件:(1)欺诈方有欺诈的故意。(2)欺诈方有欺诈的行为。(3)须受骗方因受欺诈而陷于错误认识。(4)须受骗方因错误认识而为意思表示。

2.民法上的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满足权利主体的利益需要,并能为权利主体所支配和利用的物质实体。

特征:(1)存在于人体之外。(2)须为有体物。(3)能为人力所实际支配。(4)能够满足人们的生产或生活的某种需要。

3.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成立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经费或财产。(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题

甲住A地,常往来于A、B两地经商,自2003年7月起离开A地住所后有无音讯。甲有妻乙及10岁的女儿丙。邻居丁在此期间对乙、丙时常照顾。到2008年6月,丁请求与乙结婚,并收养丙,要求乙对甲申请死亡宣告。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丙、丁三人中哪些人有权向法院申请死亡宣告?

(2)法院宣告死亡时,应当通过什么样的程序确认甲死亡及死亡时间?

(3)如果甲失踪后,居住在B地,且2009年购买了戊的房子,而后楼房涨价,戊能否以甲已被宣告死亡无权利能力为由,而否认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

(4)如果甲于死亡宣告后返回A地,发现乙与丁已经结婚,丙已由丁收养,此时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如何?

参考答案:

(1)甲妻乙有权向法院申请死亡宣告。因为根据《民通意见》第25条的相关规定,只有甲妻有权提出死亡宣告申请。

(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院在接到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时,应当对外发布公告,公告期为一年。如公告期满后甲仍未出现,或仍未有甲的下落,法院可推定甲已死亡,做出死亡宣告,判决宣告之日为甲死亡日期。

(3)不能,这是关于死亡宣告效力围的问题。被宣告死亡的公民,事实上果然死亡的,其权利能力归于消灭。实际上尚生存的,其权利能力仍然存在,行为能力及责任能力都不受影响。所以戊不能以甲已被宣告死亡为由,否认甲的权利能力,主合同无效。

(4)这时甲与乙的夫妻关系,甲与丙的父女关系应当消灭。而丁与乙的夫妻关系,丁与丙的父女关系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即使当丁去世后,甲、乙之间原有的夫妻关系也不能自行恢复,甲与丙之间的父女关系经丙同意后可恢复。

民法总论(三)

C、单项选择题

4、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责任。这一规定体现了哪一原则?(D )A、等价有偿原则B、诚实信用原则C、平等原则D、公平原则

2、王某因出车祸而死亡,这在民法上属于(C )

E、民事法律行为B、生活事实C、民事法律事件D、偶发事件

13、关于附条件的民事行为,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C)A、既得权B、期待权C、相对权D、绝对权

A、甲乙二人合伙经营一家快餐店,甲欲转让其份额,甲之父想以10万元购买,乙也想以同一价格购买。依法甲应该转让给(B )A、甲之父

B、乙C由甲来决定D、每人一半

B、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C )

7、某扔掉自己的一台旧电脑B、宋某将书卖给王某

C、某偷窃邻居一头牛

D、某赠给侄女一套童话书

2、甲装修公司在完成一项工程后,将剩余的装修材料卖给了物业管理公司乙。但甲营业执照上的核准经营围并无销售装修材料的业务。甲乙的买卖行为法律效力如何?(D )

6、属于无效民事行为B、属于可撤销民事行为

C、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D、属于有效民事行为

C、甲因出国留学,将其所有的汽车暂时交由乙保管,并允许其使用。两年后,乙见甲没回来,便自作主以甲的名义将汽车卖给丙,丙以公道的价格买得汽车。乙出卖汽车的行为属于(C )

B、无权代理行为B、有权代理行为

C、表见代理行为

D、超越代理权行为

6、我国法律规定,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标的物被提存之日起五年不行使而消灭。该五年期间属于(A )

B、除斥期间B、取得实效期间

C、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D、长期诉讼时效期间

B、债权人的代理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到期的债务,这在法律上会引起(A )

B、诉讼时效的中断B诉讼时效的中止

C、除斥期间的中断

D、诉讼时效的延长

10、合伙经营期间发生亏损,退伙人已经合理分担合伙债务的,对其参加合伙期间的全部债务(C )

C、不负责任B、适当分担C、负连带责任

D、按合伙协议的约定处理

D、名词解释

3、民事权利能力——所谓民事权利能力,就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自然人或社会组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4、宣告失踪——宣告失踪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间的人宣告为失踪人的制度。

5、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

E、简答题

1.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要因素。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客体和容三要素构成。(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容,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2.简述法人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概念: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特征:(1)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这是法人区别于自然人的本质特征。

(2)法人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这是法人区别于非法人组织的本质特征。

3.代理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概念: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独立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法律制度。法律特征:(1)代理人所代理的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独立为意思表示。(4)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四、案例分析题

小王和小是同事,2005年10月小王向小借款2万元,约定1年后归还,后小王去外地工作3年,其间,两人虽一直有联系,但未提还钱之事。2008年12月30日,小王回到家,小找到小王,要求还钱,小王表示尽快,并在原借条上写下“2009年1月13日前还清”。2009年1月18日,小找到小王要求还钱时,小王称其债务早已过诉讼时效,不用返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对小的债务的诉讼时效实际上是否已经届满?

(2)小王于2008年12月30日在借条上写下的“2009年1月13日前还清”的行为有何效力?

(3)小能否通过诉讼要回小王所欠的钱?

参考答案:

(1)《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如果权利人在两年不行使民事权利,权利人将丧失胜诉权。本案中,小王向小借钱并约定2006年10月还钱,小到两年后的

2008年12月才向小王要求还钱,因此,小王对小的债务已经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期间。

(2)《民通意见》规定,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义务人履行义务后,又已超过诉讼时效为由反悔的,不予支持。本案中,小王在借条上写下“2009年1月13日前还清”,是对债务的一个新的承诺,具有法律效力。

(3)综上所述,小要求法院判决小王还钱的请求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因为小王重新作出了还债的承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