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及其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及其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及其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及其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上半月刊)

152

科教文汇2006.09文化研究

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及其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乐启文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47)

摘要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道德体系中的精华,对中国人民道德思想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今日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本文对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了它对于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06)09-152-02

中国儒家文化起始于春秋末年,后经过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派,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经过长期的发展,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一、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家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强调一种道德精神,即所谓“仁”,希望人们通过自觉努力,做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认为社会应制定各种政治制度的道德规范并以此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就是儒家所强调的“礼”。各种礼仪规范,都渗透着一种强烈的伦理道德要求,为维护当时的政治制度服务。儒家思想是一种为政治服务的伦理思想,又是一种伦理思想同政治的紧密结合。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是儒家文化所以能够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上成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一个根本原因。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仁爱思想孔子认为仁者应当“爱人”。在人和人的相处中,提出“反求诸己”和“能近取譬”,主张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孔子认为,一个人有无道德,或道德觉悟的高低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们能不能“爱人”。最能代表孔子“爱人”思想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孔子试图以仁爱为根本,建立各等级之间充满人情味的伦理框架,把“仁”看作一种最高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品质。在孔子的思想学说中,“仁”是指一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一个人能否具有优良的品质,主要决定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孔子认为,优良的道德品质,是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资格,每一个人都应该把“仁”作为最高的信念。

(二)强调整体精神在儒家传统文化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民族利益和整体利益都占据着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孔子认为,达到“仁”的唯一条件就是“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一切不符合“礼”的思想和行为。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儒家思想中,“礼”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国家的政治制度的要求、法律准则的约束以及伦理道德的规范。“礼”代表着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儒家又强调“义以为上”、“先义后利”,主张“见得

思义”、“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以私废公”。孔子所说

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提出了一种判断“君子”与“小人”的评价标准。儒家的整体主义,对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起了重要作用。从孟子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林则徐的“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都可以说是从儒家的整体主义思想出发的。(三)提倡人伦价值

儒家重视和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及其所应有的义务与权利。孔子强调“君、臣、父、子”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把“抚养子女”和“孝顺父母”看作是人和一切关系的出发点,进而又强调要“移孝作忠”,从而达到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和整个国家利益的目的。从这一要求出发,“孝”被称为一切道德的根本。儒家思想认为,可以从一个人对待父母的态度,来推断他对待国家、民族的态度,只有对自己父母孝顺,才能够对国家忠诚。如果对抚育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爱,又怎么能希望他去爱国家、爱民族呢?(四)向往理想人格

孔子主张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要把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作为人生诸种需求中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他认为,即使在物质生活条件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只要有一种高尚的追求,仍然可以生活得乐观愉快、奋发有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儒家所强调的这种崇高的理想人格,又往往成为实现“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勇于牺牲和爱国爱民的精神支柱。从《论语》中强调孔、颜之乐,到《孟子》中的“忧乐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是这种追求的体现。(五)重视道德修养

在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儒家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修身”、“躬行”来达到提高道德品质的目的。儒家认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为了使国家能够国泰民安、兴旺发达,如果不重视“修身”,也就不可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提高人的道德品质。

二、儒家传统文化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儒家传统文化中有着具有积极作用的内容,对两千多年

(上半月刊)

科教文汇2006.09文化研究

来的中国人民道德思想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的道德思想体系中有积极作用的内容主要是孔子所倡导的一些道德行为规范,譬如,儒家倡导自身修养的思想,崇尚仁义、重视伦理道德的理念,与道德思想、道德修养相联系的义利观,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忧患意识,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内圣外王”之道,“修齐治平”之方等等。因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今日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儒家思想有助于人们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

道德对人的行为规范主要通过人们内心的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来实现。如果说法律重在惩罚已经违法犯罪的人,即禁恶于已然,那么道德重在教育那些尚未违法犯罪的人,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使他们不去犯罪,即绝恶于未盟。从一定意义上说,刑罚是治标的,而道德才是治本的。人们对道德的普遍遵守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有序运行的保障。儒家思想有助于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是人们遵守道德规范的境界,道德自律是最高境界。有这种境界的人,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觉悟、培养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一个人如果不能履行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或者违反了社会的道德要求,就必然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公众的批评,就可能给自己带来羞辱、痛苦,带来孤立、失败。一个道德水平高的社会,一个精神文明程度高的社会必然是一个运转成本低、效率高而又充满人情味的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一靠道德教育,二靠制度安排,前者旨在促进道德自律,后者旨在促进道德他律。因此,大力弘扬儒家优秀道德精神,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启示二:儒家思想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官道”、“政德”

孔子最早提出“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思想。就是说,如果能用道德教育去感化和用道德规范去约束,老百姓不但不犯罪,而且还知道犯罪是可耻的,这样就能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改善社会的道德风尚。儒家思想注重道德和廉政,劝导“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强调效忠职守,持身立节,反对为富不仁、鱼肉人民、残害百姓,这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以德治国”有相通之处。

启示三:儒家思想有助于培育良好的“民德”

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面逐渐暴露出来时,社会中既存的道德观念要求人们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等关系,反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儒家思想认为,人们应该具有君人之德,应该“主忠信”。“过则勿惮改”,要“敏于事而慎于言”,“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君子襟怀坦荡、重义轻利。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有上述品格,但他最强调的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按今天的理解,这三个方面应该是人们应具有的优良品质,即在政治上要有仁德之心;在心智上要有智慧,做事讲原则不糊涂;在性格上要勇敢不畏惧。只有具备这三条,才能成为志向高远,担当重任的人,这对于我们今天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道德修养教育,对职工进行职业道

德教育和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时,应吸收儒家的伦理思想:提倡“仁义”和“忠恕”精神;提倡“正已”和“例行”思想;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应当根据现代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将儒家道德中的积极因素,重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转化为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这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启示四:儒家思想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儒家思想中,“荣”、“辱”、“廉”、“耻”是重要概念。儒家强调“明礼知耻”,强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是衡量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标杆。儒家强调“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耻之于大人矣”,“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义”者,宜也,什么事宜做,什么事不宜做,这是一个道德评判问题。怎么评判?在于判断主体有没有羞恶感,能不能分清善恶、美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荣明耻,就是要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明确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走向道德趋同,进而健全公民的人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又是与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作支撑。因此,我们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使美好的思想道德在全体公民中蔚然成风,在全社会发扬光大。

启示五:儒家思想有助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儒家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主体,反映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面貌。《中庸》说,“知耻近乎勇”,勇气从知耻中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会发愤图强,这个国家才有可能奋起直追,才可能真正激发起创造、发展的冲动和力量。儒家思想在治国、治事以及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上有许多有益的见解,有的思想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如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仁者爱人”、“推已及人”,以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勤政、节俭、爱民思想,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一脉相承。

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加强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教育,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1]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中国哲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张河,王谦.孔孟解读.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

[4]孔磊华.孔子与曲阜.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共十六大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53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所有士子的目标。而这句话正是出自儒家的经典《礼记》。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家思想之所以一直受推崇也与它所崇尚的价值观分不开。“仁、孝、义”是儒家道德体系的主要组成。 仁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孝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义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今天,很多人仍是以这几点来判断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说,儒家为我们确立了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在古代,自汉以来的各个朝代都是以儒治国,因此儒家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相似。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礼治”的秩序思想、“德治”和“人治”主张,都对当今政治有借鉴意义。

职业道德的特点

职业道德的特点 1、稳定性和连续性。职业道德的特点,在于每种职业都有其道德的特殊内容。职业道德的内容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所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准则。一般来说,职业道德它所反映的是本职业的特殊利益和要求,而这些要求是在长期的反复的特定职业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有些是独具特色、代代相传。不同民族有各具特色的职业生活方式,从事特定职业也有其特定的职业生活方式。这种由不同职业,不同生活方式长期积累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职业心理、道德传统、道德观念以及道德规范、道德品质,则形成为职业道德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像医生的宗旨是救死扶伤,军人是服从命令,商人则要诚信无欺,教师要为人师表,领导应以身作则等等,这些均已是约定俗称的社会共识,已流传上千年。一般来说进入这个行业、从事这一职业,首先要学习掌握这一职业的道德,要遵守行约、行规。只有认真、模范的实现这一职业道德的人,才是这一职业中的优秀人材。家政服务员作为新的职业,其职业道德、职业理念有一个创建形成的过程。家政服务行业、家政服务员都应为创建被社会称誉的职业道德而努力。 2、职业道德的专业性和有限性。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体系。鉴于职业的特点,职业道德调节的范围则主要限于本职业的成员,而对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就不一定适用。这就是说,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主要是一,从事同一职业人员的内部关系.二,本行业从业人员同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3、职业道德的多样性和适用性。由于职业道德是依据本职业的业务内容、活动条件、交往范围以及从业人员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所以职业道德就是多种多样的,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样职业道德;但是,每种职业道德又必须具有:具体、灵活、多样、明确的特点,以便职工记忆、接受和执行。并逐渐形成为习惯。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文化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之儒家文化 【摘要】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关键词】儒学传统文化精神价值选择价值观念“以儒治世” 儒学未来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正是由于儒学避免了狭隘民族性的特点,为它走向世界,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奠定了基础。

职业道德第一章职业道德与企业的发展

第一章职业道德与企业的发展 目录: 第一节: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 二、职业道德在企业文化中占居重要地位 第二节: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一、职业道德是协调职工同事关系的法宝 二、职业道德有利于协调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三、职业道德有利于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职业道德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二、职业道德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三、职业道德可以促进技术进步 四、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摆脱困难,实现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五、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创造企业着名品牌

第一节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它是一个企业的经营之道、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作风、企业礼俗、员工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企业环境、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形象等的总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全体职工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表现。 (二)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企业环境②企业规章制度③企业价值观 ④企业经营之道⑤企业目标⑥企业作风⑦企业礼俗 ⑧企业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⑨企业职工职业道德⑩企业形象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 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始终,对于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和企业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 ①自律功能②导向功能③整合功能④激励功能 二、职业道德在企业文化中占居重要地位 1)企业环境需要由职工来维护和爱护。 2)如果职工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觉悟,随意违反纪律,那么企业的规章制度就形同虚设。 3)实现企业价值观、经营之道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主体是职工,职工若不能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之道,不把这种价值观和经营之道落实于生产经营行为之中,企业价值观、经营之道也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企业发展目标也不可能实现。 4)企业作风和企业礼仪本来就是职工职业道德的表现。 5)职业道德对职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具有推动作用。 6)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表现。 职业道德在整个企业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要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就要求职工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第二节职业道德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诚信与职业道德

诚信与职业道德 笔者按:诚信,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永恒话题。从古至今,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发展而闪烁出新的光辉并越来越为社会群体及社会大众所重视。职业道德,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等约束公民的职业习惯,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这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互相渗透、互为一体,为社会物质财富及传统伦理道德注注入了新鲜而活泼的年轻血液。 一、诚信:含义隽永,发展深远,从传统走向现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质修养,追求的是人格的高尚、境界的崇高,更注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孟子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存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后来苟子发挥了"诚"的思想,指出它为"政事之本"、"养心莫吾于诚",老子也认为"轻诺必寡信,多疑必多难"。"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礼记〃中庸》把诚奉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宋代周敦颐进一步认为"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

而"信",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隋国大夫季梁说:"忠于民而信于神",到春秋时期,经儒家的发展,信开始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纯粹的道德规范。如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强调:"朋友有信",《左传〃庄公十年》"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 《吕氏春秋〃贵信》对社会生活中的信与不信后果,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汉代董仲舒认为"信"要求诚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 可以说,历代哲学家对"诚"与"信"作了深刻的阐释和剖析。《说文解字》:"诚,信也;信,诚也。"这两者经常互相通用。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分析:诚信就是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伪劣假冒和弄虚作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克己复礼"发展到市场经济下的"互利"和"双赢"的新概念。这种新概念的提出意味着诚信已成为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因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若道德缺失、信用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环节上生产、运输、赊销、赊购等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使交易链条中断。比如信用是银行发行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础。诚信是企业成功经

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概述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一个庞 大的体系,而职业道德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社会 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节主要介绍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 以及职业道德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职业道德的内涵和特征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 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 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 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职业道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任何职业 道德的适用范围都不是普遍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一方面, 它主要适用于走上社会岗位的成年人;另一方面尽管职业道德也有 一些共同性的要求,但某一特定行业的职业道德也只适用于专门 从事本职业的人。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于职业分工 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与其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也就有较强的稳定性 和连续性。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职业道德的形式,因行业而异。一般来说,有多少种不同的行业,就有多少种不同的职业道德。 二、职业道德与企业的发展

职业道德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 且与企业的兴旺发达甚至生死存亡也密切相关。职工若具有良好 的职业道德,不仅有利于协调职工之间、职工与领导之间、职工 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企业的科技 创新,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有利于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任何企业文化必须以企业职工为中介, 借助职工的各种生产、经营和服务行为来实现。如果职工缺乏一 定的职业道德,自私自利,与企业貌合神离,那么,企业就不可 能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发挥应有的功能。职业 道德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表现: 1.企业环境需要由职工来维护和爱护,如果职工没有爱厂如 爱家的职业道德,不爱惜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等,不讲究卫生,随意丢弃废物、堆放物品,企业环境就很难保持整洁、宽敞、明亮、安全、舒适、高雅。 2.如果职工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觉悟,随意违反规章制度,那么企业的规章制度就形同虚设。 3.实现企业价值观、经营之道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主体是 职工,职工若不能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之道,不把这种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思想(儒家、道家、法家)

专题一人文思想 综述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主要是指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的,并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道德,追求崇高理想,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群体和谐的理论和学说。其基本内容为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道精神、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意识与宇宙情怀、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禀然大义的人格气节和高尚的情操、宽厚仁爱的道德。当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学派也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发展繁荣,和儒家共同给灿烂的中华文明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浸透着浓郁的人文思想。 一、儒家 基本思想:儒家学说是以"仁"为核心,"人为贵"为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其核心思想的学说。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体现着人文精神。 思想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以仁的学说奠定基础 (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孟子提出仁政,荀子则提出性恶论。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压制。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 (1)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 (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等思想。 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 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6.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7.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 8.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康有为提出托古改制,移花接木。 9.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冲击,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0.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文革”期间,“批林批孔”运动,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 12.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 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相结合。 代表人物及作品: 孔子和《论语》

诚信与职业道德之职业道德与诚信建设

诚信与职业道德之职业道德与诚信建设 诚信与职业道德之职业道德与诚信建设 停留在“自省”、“自律”程度。因此,重农轻商,重义轻利是其主要特征,诚信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但如今的情况截然不同了。1.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诚信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交换方式的发展,人们很难再游移于社会经济之外,而具有了更为明显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诚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物质内容,从道德追求进入到物质生活领域。这种诚信理念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果传统文化的诚信强调“克己复礼”,那么现代诚信则强调“互利”和“双赢”。因此,诚信在伦理学家看是道德资源,在经济学家看则是经济资源,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在经济活动中,若道德缺失,信用遭破坏,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环节上,生产、运输、赊购、赊销等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使交易链条中断。如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银行,信用就是其发展的基础。离开信用,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也都无法发展。而且市场经济越发展,诚信的作用越重要。2.诚信是企业取胜的法宝。纵观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把诚信作为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如被誉为“腌菜之王”的海因茨,他成功的哲学就是“忍耐加诚实”。在1875年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情况下,为了守信,他赔本收购,后来连自己的企业也破产了,但他坚信“一个诚实的人不会在商场上倒下”,仍在四处借债履行合约。后来他成为商场巨人,他的腌黄瓜、

番茄酱全球闻名。他的成功是经营理念的成功,也是品质的成功。3.“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要,正像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的那样,“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把信用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线,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与重大利益相关。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必将付出成本。对执业会计师而言,诚信既是财富,诚信又是财源,诚信还是财力。诚信是财富,是指它有助于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开拓,市场的占有;诚信是财源,是指它不仅可以使客户增多,扩大实力,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在合作中取得利润;诚信是财力,是指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诚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通行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重视201X年以来,“安然”等事件在美国证券市场和会计市场引发了诚信危机,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可以说会计师行业的信用危机是全球性的。这些问题说明,会计师行业作为诚信鉴证者和实践者的责任越来越重大,同时随着公众诚信意识的觉醒,对会计师行业的诚信监督也越来越广泛,而随着法律的健全,社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和监管越来越规范。1.注册会计师行业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存资本是自身的诚信,也与其他中介行业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最终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而不单纯是审计对象或客户本身。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不仅体现自身与客户的关系,同时还直接影响市场经济各方面利益。特别是在资本市场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会计审计的重要作用在于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决定着资本市场上企业和投资者信息的对称性。2.注册会计师是证券市场中各种矛盾的聚集点。因

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试题库

文明礼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考试试题 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 1.企业文化起源于()。 (A)美国(B)日本(C)中国(D)英国 2.企业文化理论成型于()。 (A)美国(B)日本(C)中国(D)英国 3.企业文化是一种()。 (A)观念形态的价值观(B)理论(C)工具(D)管理活动 4.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功能是由于()。 (A)利益驱动(B)感情融合(C)个人与企业理想目标一致(D)职业保障5.员工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经常对照企业价值观进行检查,使自己的行为基本符合企业目标的要求,这属于企业文化的()功能。 (A)凝聚(B)导向(C)激励(D)约束 6.与企业外在的硬性管理方法相比,企业文化管理具有一种内在的感召力,使每个员工产生浓厚的归属感,这属于企业文化的()功能。 (A)凝聚(B)导向(C)激励(D)约束 7.企业文化的统一性是企业文化容易识别的( )。 (A)外在表现(B)内在基础(C)必要前提(D)必然要求 8.塑造企业价值观必须坚持企业利益和企业()相统一的原则。(A)社会责任(B)工作责任(C)管理工作(D)生产经营 9.()的管理思想是自觉的管理思想。 (A)企业文化(B)经验管理(C)制度管理(D)人文管理 10.行为文化是指()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形成的文化。 (A)管理人员(B)经理(C)企业员工(D)生产人员 11.()是指社会大众与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与评价,体现着企业的声誉,反映社会对企业的承认程度。 (A)企业责任(B)企业信誉(C)企业印象(D)企业形象 12.如果一种企业文化没有被企业中全体或大多数员工所接受,那么这种企业文化就不符合企业文化优劣形式标准中的( )。 (A)系统性(B)认同性(C)稳定性(D)统一性 13.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是对()的认同。 (A)企业家个人的价值观(B)超越个人的共同价值观(C)企业现状(D)企业

职业道德素养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

职业道德素养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 中国没有宗教,那么古代圣人贤王是如何治理国家和引领民众的呢,靠的是道德理性,每一个人通过修养道德,来管理自己。所以,我国的周朝,在立国之初就提出“以德治国”的理念,因为周公在提出这一理念的时候,他清楚的意识到“道德理性”对于每一个人、每个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重要性,亦是因为这一理念,使周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国祚最长的一个朝代。我们今天把它运用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这势必会提醒和提升每一名员工的责任意识、忠诚度、完善自我以及拥有奉献精神这样的目的,以此来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完善发展。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自身修养准则,如此来获得一种内在的力量,从而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加强职业道德素养、深刻自身价值取向、与人相处和谐愉快。另在学习本民族文化过程中能深刻的认识中国文化之精髓,对中国文化的深远与璀璨报以敬意,以此涵养自身的精神家园、人格魅力、提高素养、树立良好公众形象。 【课程时间】1天 【课程内容】 职业道德素养的核心内容是道德准则的定位。而今,太多的企业都在提倡职业道德,包括国家提出每一个公民要具备敬业精神,都拘于口号,缺乏实质。所以,我们把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操守制定下来,再去践行,非常必要。 一、中国文化中“人格”与“道德素养”的关系。 1、何为人格? 2、何为素养? 3、道德素养的内涵与外在体现。 4、“道德素养”与“与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在联系与意义 二、职业道德素养之细目 (一)、职业道德素养的纲要---敬 《礼记》一书开篇就说:“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古人认为,这几句话是人君的“立治之本”,毋不敬,最为紧要。敬分为两部:内心的敬意和敬意的表达。 1、我国传统文化中“敬”德的内涵 2、工作、生活中“敬”的运用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职业道德 一、道德是做人的基础 1、道德的内函 人类脱离的动物界,人就有了道德。 早期原始社会,便生产了道德的萌芽。道德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抽象的道德。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学做人,一是学做事。 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治国的重要方略 1、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两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保障个人与社会正常秩序的第二道防线。 2、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1)、从生产、发展来看,道德比法律产生的早的多,而且最终将替代法律,成为唯一的规范。道德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而经过了几十万年以后,社会分裂为统治阶级才产生了法律。任何被统治阶级都不可能有自己的法律。阶级社会的历史上:一种法律体系独立,多种道德体系并行。(2)、从依靠的力量来看,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执行的,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范等唤起人们的知耻心,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善恶判断力来进行调控的。(3)、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只干涉人们的违法行为,而道德对人行行为所干涉的范围要广泛得多、深入的多。 3、把道德和法律、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1)、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来看,德治与法治,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从道德和法律的内容来看,二者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3)、道德和法律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关系。从道德和法律产生发展来看,奴隶社会刚出现时,有些法律规范就是从原始社会的道德习惯转化来的,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互相转化的现象更为普遍。 三、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传统美德的民族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4)、仁以待人,以礼敬人。(5)、诚实守信,见利思义。(6)、公忠为国,反抗外族侵略。(7)、修身为本,严于律已。 四、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概念;所谓道德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以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积、诚实与虚伪为评价标准。以法律为保障,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

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试题库

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一)企业文化部分 基础知识 1.企业文化起源于()。 (A)美国(B)日本(C)中国(D)英国 答案:B 2.企业文化理论成型于()。 (A)美国(B)日本(C)中国(D)英国 答案:A 3.企业文化是一种()。 (A)观念形态的价值观(B)理论(C)工具(D)管理活动 答案:A 4.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功能是由于()。 (A)利益驱动(B)感情融合(C)个人与企业理想目标一致(D)职业保障 答案:C 5.员工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经常对照企业价值观进行检查,使自己的行为基本符合企业目标的要求,这属于企业文化的()功能。 (A)凝聚(B)导向(C)激励(D)约束 答案:B 6.与企业外在的硬性管理方法相比,企业文化管理具有一种内在的感召力,使每个员工产生浓厚的归属感,这属于企业文化的()功能。 (A)凝聚(B)导向(C)激励(D)约束 答案:A 7.企业文化的统一性是企业文化容易识别的( )。 (A)外在表现(B)内在基础(C)必要前提(D)必然要求 答案:B 8.企业里的英雄人物是企业中现存或者曾经存在的“典型”,是()的化身,从而能够聚集和感召人们。 (A)企业愿景(B)企业价值观(C)企业管理实践(D)企业使命 答案:B

9.塑造企业价值观必须坚持企业利益和企业()相统一的原则。 (A)社会责任(B)工作责任(C)管理工作(D)生产经营 答案:A 10.()的管理思想是自觉的管理思想。 (A)企业文化(B)经验管理(C)制度管理(D)人文管理 答案:A 11.行为文化是指()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形成的文化。 (A)管理人员(B)经理(C)企业员工(D)生产人员 答案:C 12.()是指社会大众与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与评价,体现着企业的声誉,反映社会对企业的承认程度。 (A)企业责任(B)企业信誉(C)企业印象(D)企业形象 答:D 13.如果一种企业文化没有被企业中全体或大多数员工所接受,那么这种企业文化就不符合企业文化优劣形式标准中的( )。 (A)系统性(B)认同性(C)稳定性(D)统一性 答案:B 14.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是对()的认同。 (A)企业家个人的价值观(B)超越个人的共同价值观(C)企业现状(D)企业盈利能力 答案:B 15.优秀的企业文化,最终必须能够服务于( )。 (A)企业(B)社会(C)人(D)国家 答案:B 16.在企业价值观的层次系统中,整个系统的最终基础是( )。 (A)企业精神(B)企业文化(C)企业理念(D)企业基本价值观 答案:D 17.目前,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经营管理(B)科学管理(C)文化管理(D)行为管理 答案:C 18.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 (A)自我实现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社交和爱的需要(D)生理的需要 答案:A 19.在中西文化的影响下,相对而言,中国企业文化更强调( )。

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及其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上半月刊) 152 科教文汇2006.09文化研究 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及其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 乐启文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47) 摘要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道德体系中的精华,对中国人民道德思想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今日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本文对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了论述,同时提出了它对于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06)09-152-02 中国儒家文化起始于春秋末年,后经过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派,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经过长期的发展,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一、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家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强调一种道德精神,即所谓“仁”,希望人们通过自觉努力,做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认为社会应制定各种政治制度的道德规范并以此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就是儒家所强调的“礼”。各种礼仪规范,都渗透着一种强烈的伦理道德要求,为维护当时的政治制度服务。儒家思想是一种为政治服务的伦理思想,又是一种伦理思想同政治的紧密结合。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是儒家文化所以能够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上成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一个根本原因。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仁爱思想孔子认为仁者应当“爱人”。在人和人的相处中,提出“反求诸己”和“能近取譬”,主张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孔子认为,一个人有无道德,或道德觉悟的高低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们能不能“爱人”。最能代表孔子“爱人”思想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孔子试图以仁爱为根本,建立各等级之间充满人情味的伦理框架,把“仁”看作一种最高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品质。在孔子的思想学说中,“仁”是指一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一个人能否具有优良的品质,主要决定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孔子认为,优良的道德品质,是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资格,每一个人都应该把“仁”作为最高的信念。 (二)强调整体精神在儒家传统文化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民族利益和整体利益都占据着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孔子认为,达到“仁”的唯一条件就是“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一切不符合“礼”的思想和行为。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儒家思想中,“礼”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国家的政治制度的要求、法律准则的约束以及伦理道德的规范。“礼”代表着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儒家又强调“义以为上”、“先义后利”,主张“见得 思义”、“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以私废公”。孔子所说 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提出了一种判断“君子”与“小人”的评价标准。儒家的整体主义,对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起了重要作用。从孟子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林则徐的“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都可以说是从儒家的整体主义思想出发的。(三)提倡人伦价值 儒家重视和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及其所应有的义务与权利。孔子强调“君、臣、父、子”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把“抚养子女”和“孝顺父母”看作是人和一切关系的出发点,进而又强调要“移孝作忠”,从而达到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和整个国家利益的目的。从这一要求出发,“孝”被称为一切道德的根本。儒家思想认为,可以从一个人对待父母的态度,来推断他对待国家、民族的态度,只有对自己父母孝顺,才能够对国家忠诚。如果对抚育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爱,又怎么能希望他去爱国家、爱民族呢?(四)向往理想人格 孔子主张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要把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作为人生诸种需求中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他认为,即使在物质生活条件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只要有一种高尚的追求,仍然可以生活得乐观愉快、奋发有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儒家所强调的这种崇高的理想人格,又往往成为实现“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勇于牺牲和爱国爱民的精神支柱。从《论语》中强调孔、颜之乐,到《孟子》中的“忧乐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是这种追求的体现。(五)重视道德修养 在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儒家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修身”、“躬行”来达到提高道德品质的目的。儒家认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为了使国家能够国泰民安、兴旺发达,如果不重视“修身”,也就不可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提高人的道德品质。 二、儒家传统文化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儒家传统文化中有着具有积极作用的内容,对两千多年

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

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虽然是一种社会意识,但它是直接作用于社会行为的特殊意识,具有其他道德不具有的社会现实性和具体性。例如,一个人是不是从事着自己喜爱的职业他是不是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己人生理想的实现如果当一个人从小热爱一种职业,并树立起对它的理想追求,那么,在他长大成人后,终于能够从事这项工作时,或许会保持一种较高的职业理想追求,因而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被动地选择着自己的职业,或者是由自己学习的专业限制了职业的选择,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的理想与职业发生矛盾。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应该说,职业理想的形成对今后职业道德建立的影响是很大的,而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一般需要有以下几个条件:第一,把生活看作是一个劳动过程。当你确立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自己的未来时,就会使自己的职业理想建立在一个客观的现实的基础上,就会努力创造条件,不断追求,使职业理想不断升华,人生更显光彩。

第二,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这看似与职业理想关系不大,其实它是树立职业理想的基本思想条件。当你从心底里建立起这两个热爱,你就会把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父母的企盼、家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从而把个人的理想与平凡而伟大的职业联系在一起,有了这样的职业理想就一定会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第三,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职业理想,客观地看待社会发展条件是否允许实现个人职业理想。其实一个人可能一生都在寻求自我职业理想的实现,但客观地认识社会发展水平和实现自我职业理想的条件,就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只有当理想与现实达到一致时,你的职业理想才能成为现实。 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后,它的突出作用,首先表现在选择职业时,不以个人喜好为转移,不受不现实的理想所干扰,不为个人得失和名利所诱惑,就能正确地作出职业选择,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其次是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创造性工作和特殊职业的职业道德的确立具有促进和提高作用,如体育项目,教师、医务、职业军人、警察等职业,就需要极高的奉献和敬业精神。 因此,大学生在选择职业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这将会对正确地选择职业、建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 第一,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前,一方面受所学专业的限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总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 展工程总结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总结 石虎中心小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总结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始终占据重要位置。我们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展开。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我校在进行校园外表形象具体设计和布局的时候,尽量做到: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 二、课堂教学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主渠道 我校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利用语文、品德等课程资源,把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贯穿到课堂,使学生们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力求将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培养既具有现代精神,又富有中华优秀传统的“现代人”。此外,我们还积极指导学生学习一些课程。如

《古诗词》、《三字经》、《千字文》、《大学》等,让学生更多地诵读古代浅近的优秀诗文和诵读历史上优秀人物故事,把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与继承、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坚持以书法艺术教育、中华经典美文诵读为载体,把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生活之中。 三、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我校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立足当地、因地制宜、就近就便,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广泛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宣扬中华优秀传统,营造关爱互助、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倡导文明和谐、实用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在全校组织开展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志愿服务和体育健身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如清明节期间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端午节期间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山川河流、植树绿化等活动;中秋节、国庆节期间以团结、团圆为主题开展活动;重阳节期间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四、扎实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过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古诗词》、《三字经》等经典篇目使广大青少年了解、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

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30题).

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综合题库 (30题 1、中国石油核心经营管理理念是“(、(、(、和谐、(”。 A 、爱岗、敬业、效益、安全 B 、爱岗、敬业、业绩、稳定 C 、诚信、创新、业绩、安全 D 、诚信、创新、效益、稳定 2、中国石油核心经营管理理念中, 诚信是 ( , 创新是 ( , 业绩是 ( , 和谐是保障, 安全是 ( 。 A 、前提、基石、动力、目标 B 、基石、前提、目标、动力 C 、目标、动力、前提、基石 D 、基石、动力、目标、前提 3、中国石油企业宗旨是(。 A 、奉献人生,创造价值 B 、奉献能源,创造财富 C 、奉献人生,创造和谐 D 、奉献能源,创造和谐 4、员工职业道德规范适用于公司总部机关部门、专业分公司、地区分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的( A 、处级以上干部 B 、科级以下干部 C 、生产一线员工 D 、全体员工 5、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认同公司精神及宗旨, 践行公司核心经营管理理念。热爱本职, 忠于职守, 熟练掌握职业技能, 自觉履行职业责任, 注重工作效率。保护公司的合法利益。我们的企业精神是“ ( 、 (、求实、奉献”。 A 、爱国、创新 B 、诚信、创新 C 、爱国、创业 D 、爱岗、敬业 6、公司员工不得私自占有应当属于公司经营活动范围的 ( ; 不准利用公司财产、信息或地位谋取 (利益。 A 、机会、个人 B 、机会、经济 C 、职责、个人 D 、职责、经济

7、公司员工不得在与公司有 ( 关系、与公司利益有冲突或有冲突可能的公司、单位以 ( 身份任职,不准从事与公司有竞争的活动。 A 、隶属、普通员工 B 、隶属、领导 C 、竞争、任何 D 、竞争、领导 8、公司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员工在商务活动中不得接受可能影响商务决策和有损(的有价馈赠。也不能允许其亲属或第三人接受该类馈赠。 A 、个人利益 B 、对方利益 C 、个人形象 D 、独立判断 9、公司员工要继承弘扬中国石油优秀的职业道德作风。“三老四严” 的优良传统中“三老” 是指“ ( 、办老实事、(”。 A 、说老好话、做老好人 B 、说老实话、做老实人 C 、说老实话、做老好人 D 、说老好话、做老实人 10、“三老四严”的优良传统中“四严”是指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的态度、(的纪律的优良传统。 A 、严细、严谨 B 、严肃、严谨 C 、严谨、严明 D 、严肃、严明 11、“管道传统”是指(。 A 、战天斗地、无所畏惧、我为祖国献石油 B 、攻坚啃硬、拼搏进取、敢挑重担、勇往直前 C 、管道为业、四海为家、艰苦为荣、野战为乐 D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12、公司员工在业务运作中, 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条款执行, 保证公司的各项业务记录 ( 、 (。严格禁止在业务中舞弊、弄虚作假或其他不良行为。 A 、规范、明确 B 、准确、明确 C 、准确、清晰 D 、正确、清晰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不能以世俗的眼光、传统文化来评价学生,学生是什么都不懂得,需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走上成才之路,正如霍懋征老师的座右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做到:“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 眼看十八大召开在即,党的十八大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盛会,特别是今年的十八大,恰逢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们发展的契机,作为党员,我们要时刻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十八大的到来! 首先,教师是一门职业,我们既然选择了这项职业,就应该毫不犹豫地热爱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要怀着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胸怀进行工作,勤恳踏实,忘我投入,不计较个人得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我们应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自尊自励、自警自省,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成为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我们教师对待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应该冷落、挖苦学生。即使学生成绩不好,或是行为失当,我们也要毫无保留地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当学生失意时,教师要及时安慰、劝解;当学生

犯错时,教师应宽容、大度;当学生徘徊时,教师宜点拨、指引;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一起分享、庆贺。 我们要依靠长征精神那种重于求实、独立自主创新的胆略所缔造的开拓创新。要主动破除一切旧思想、旧观念、旧条款,以“敢”字当头,以“闯”字领先,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精神最求,才耐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社会,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入教育,为实现建湖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教师的目标就是教好书,育好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用三项教育活动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建立正确的教师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不能以世俗的眼光、传统文化来评价学生,学生是什么都不懂得,需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走上成才之路,正如霍懋征老师的座右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做到:“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 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我们教师还满足于以前掌握的那点知识,那我们迟早要落伍,要被时代淘汰。所以,教师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无止境,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育观念,唯有如此,我们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才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总之,我决心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把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