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一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一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一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一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一练

一读一读,写一写。

xuān bù biàn lùn wéi bèi gù zhí

()()()()

二我能给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

释()()授()()执()()

称()()宣()()腊()()

三我知道该怎么填。

不容()改此起()落()然自得

胆大()为热泪()眶()然挺立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如果……就…… 不管……还是…… 不是……而是……

①.()有人说伽利略胆大妄为,骂他固执,但伽利略()毫不动摇,坚持要进行公开试验。

②.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一先一后着地,()同时。

五照样子扩句,使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例:伽利略是科学家。

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是十七世纪伟大的科学家。

①.河水流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结满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晓伟是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全神贯注一课一练

一我能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A.直、正B.引申为看C.物品的一头D.开始

①开端()②端庄()③两端()④端详()

二我知道标点加注正确的一组是():

茨威格赶忙叫住罗丹亲爱的朋友你怎么啦我还在屋子里呢

A ,,?!

B :“,?!”

C :“,,。”

D ,“,?!”

三我能在课文里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出生()打搅()剧烈()

突然()立即()聚精会神()

四我能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深深地微笑激动的仪表

痴痴地邀请难忘的大师

悄悄地感触端庄的记忆

盛情地站着著名的情绪

五我要把我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抄写下来。

27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一练

一读一读,写一写。

qīng chè lōng yǎ chǎng huī yì sī bù gǒu

( ) ( ) ( ) ( )

二我知道这些成语,而且还能说出它们的意思来呢。

()心()目自()自()全神()()()名其()()为一体()大()为

三我能用线把下面的词语适当地搭配起来。

举止迟缓微微地斗争

行动认真亲切地扇动

反应敏捷平稳地鼓励

观察文雅坚决地飞行

四我知道哪一句是比喻句。

(1)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2)他的一双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3)他画得那样细致,就像大姑娘绣花一样。()

(4)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五阅读课文中的这段话,完成练习。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惟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用“‖”给第一段话分层。

(2)用四个字来概括每段话的主要意思,分别是a._________ b.__________

(3)“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融为一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父亲的菜园一课一练

一把书写错误的词语划上横线并更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A.舒畅、诧异、疑或、艰毅、诱惑()()

B.狰狞、气妥、平瘠、伺候、红肿()()

二我知道标点加注正确的一组是():

A.现在那块菜地里可摘到黄瓜、茄子……等等。

B.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C.“父亲的菜园”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三我能把这句话缩得很简单。

A.我家失去了四季翠绿的菜地。

B.晚上,我做了一个吃香喷喷的炒豌豆的美梦。

四按要求摘抄句子。

比喻句:

排比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测试卷

一、正确的读音

着(zháo zhuó)地更(gèng gēng)正的(dí de)确清(chè chē)澈

一暴(pùbào)十寒胆大妄为(wéi wèi)伺候(cì sì)

二、多音字

三、组词

执()绣()徽()违()谦()

挚()诱()微()伟()歉()

瘠()傍()仪()妄()挥()

脊()镑()议()忘()浑()

撒()辩()瓣()澈()辨()辫()四、近义词

更改()责备()寻常()公开()固执()

明亮()聚集()唯一()赞叹()舒畅()

疑惑()坚毅()气馁()伺候()

五、反义词

责备()公开()固执()特别()明亮()

细致()舒畅()疑惑()坚毅()特殊()

遵循()谬论()相信()快()对()轻()左()

六、仿写句子

1、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2、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

3、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真是赏心悦目。

4、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

七、填合适的词

()的真理()的女像()的光()衣裳

()的菜园()的蔬菜()的神情()的坡地

()的岩石()的土地()的眼睛()的身材

()的孩子()的翠绿()的翡翠

()地呼喊()地争吵()地挥动()地微笑

()地吃()地游来游去()地站()地看

()地叫()地画()地笑()地说()地点头

八、引号的作用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九、写成语

1、形容目标坚定、不懈努力的:

2、做事意志坚定,

3、与它相反的:

十、填空

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赞扬了精神。

2、《全神贯注》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和。

3、《鱼游到了纸上》一位、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

4、《父亲的菜园》赞扬了父亲、的品质。

十一、看拼音写词语

xún cháng jiědáxīn fèng róng xǔwèi bēi céng jīng

()()()()()()

tuōzhùjiěshìjiào shòu xuān bùgùzhìlán gān

()()()()()()

十二、片段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zhe zháo)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zháo zhuó)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改写句子,使意思不变

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

想一想,写一写。“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读了这句话,我也明白了

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通过查阅工具书,我知道“忘我”是()的意思。

2、青年的“忘我”表现在什么地方?在文中用“

”画出来

3、用“忘我”写句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5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5篇 篇一:《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紧扣“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一主题。这篇课文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的故事。我根据本文的特点和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设导入 课文开始,我让学生回答课文提到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再让学生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接着我问:“小朋友,是什么让生活在17世纪的伽利略与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联系在一起的呢?到课文里面找出相干的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我进行了板书(两个铁球着地)。我让学生看,问:“中间放上哪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放上哪三个字又成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学生马上回答加上“同时”二字便是伽利略的观点。可该加上哪三个字才会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呢?孩子楞住住了,我知道孩子在初读课文后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的,于是我限时三分钟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孩子马上默读课文,有的孩子互相讨论了开来,看到孩子们兴致那么浓,我真的很开心。果然,不到三分钟,孩子们回答出来了。原来小小的一个巧妙设计,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来,教学环节设计的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变化,我时而发问,时而实物演示,时而板演图示,时而自读课文,时而分角色表演,时而巩固练习,教学方法新颖、多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爱学、乐学,情绪高昂,学习效率很高造具体生动场景的方法,使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理解伽利略的想法。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还采用列算式来理解:[(10+1)1 快][10-1<10 慢],这样的理解既简单又明了。 三、课堂教学与课堂作业本上的小练笔有机结合。 伽利略试验成功后,人们会怎么说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打开思路,如,伽利略的学生会说什么?那些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会说些什么?那些嘲笑过伽利略的人又会说什么?这样同学们富有创造性的回答就产生了。文章来 篇二: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是人教版的一篇老课文,要在旧教材中渗透新的理念,是我这节课教学设计的意图。上完课听课老师们的反响挺好,我也深感欣慰,教完这一课,给我也带来一份精心策划的“意外”。

沪教版小学三级(下)语文25埃及金字塔课后课外练习(答案)及作文课课练

[原文] 25 埃及金字塔 1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2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①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3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160吨。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4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5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①法老:古代埃及国王的称呼。

阅读芳草地 1.作者用“宏伟而又精巧”来评价金字塔,你的意见呢?在 小组里,和同学们一起读读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2.默读第3节,思考:课文介绍胡夫金字塔时为什么写了那 么多数据?你觉得这样写好吗?说说理由。 词句活动室 1.练练你眼力: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屹立( ) 锐利( ) 显现( ) 2.模仿下面的句子,学习用具体数据把句子写具体。 例:这座金字塔高1 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米,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 。 (2)一头大象约6吨重,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直播厅 查找金字塔的资料,学习课文用数据说明的方法向大家介绍。 [练习] 1 看拼音,写汉字 āi jí wēi rán yì lì ào duìbì kōng jǔ shì wén míng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2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 第 2 课时 作业很轻松,做做乐其中! 一、细读课文深感悟。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候。读了这句话,再联系上文,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道理。 二、课内语段阅读。 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执著近 ()迅速 近 () 失败反 ()小心谨慎 反 ()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信奉________的人嘲笑________时说的话。从侧面衬托出伽利略________的执著精神。 三、课外类文阅读。 1895年的一天夜里,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维尔茨堡大学的实验室里,拉上物理实验室厚厚的窗帘,屋子里一片漆黑,因为实验要求不能有一丝光线。

伦琴摸黑顺利做完了实验。但是,在冲洗才做完的实验照片时,他发现放在放电管旁边的一盒照相底片曝(bào)光了。照相底片被密封在厚厚的几层黑纸里,怎么会曝光呢? 他觉得其中必有原因。为了找出原因,他又拿出一盒新的密封的照相底片,仍旧把它放在老地方,重新做了一次实验,结果,底片又一次曝光了。这下,他认为一定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在暗中作怪,使照相底片曝光。 为了找到这束看不见的光,伦琴一连十几天在实验室反复试验,终于 发现了这种看不见的光就是从放电管射出来的。 他又用这束看不见的光去透视其他物质,惊喜地发现这种射线还能穿 过铜、铁、木头和皮肤等等。 这天,他的夫人见他十几天没有回家,来看望他。伦琴笑眯眯地把夫 人拉到仪器旁,把她的手放在暗盒里,然后用放电管照射了几分钟。 分钟后底片冲出来了。伦琴夫人一看,吓了一跳。原来,照片上是手 的骨骼,像人体骨骼标本一样。 伦琴()发现了这种射线,()还不了解这种射线的本质,就给它取名为“X射线”,又叫“X光”。后来,X光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工业领域,帮助医生诊断病情,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无损伤检测。 1901年,伦琴作为物理学家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伦琴一连十几天在实验室反复 ..试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伦琴终于 ..发现了这种看不见的光就是从放电管射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照相底片被密封在厚厚的几层黑纸里,怎么会曝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的基础了,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中的有关词句,但要体会作者的写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读进而亲近文本,达到语训目的。 设计理念: 本设计本着“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的理念,注重三维目标的建构,灵活地使用教材,在深入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提炼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以此辐射全文,在思考、朗读、想象的过程中,将课文的阅读,内容的理解,人物特点的领悟,方法的习得,思维的训练,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教学总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准备:PPT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家庭作业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文章题目______(A以事情的结果 B以事情的起因)来拟题的。 2、文章以__________为线索,__________对__________的观点提出 质疑,最终试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语段阅读。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 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近义词找朋友。 责备-----()违背---------() 2、文中画“______”的句子是______(A选择 B假设)关系的句子, 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3、其中“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崇拜程度。 4、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更表现出了他对真理 __________的科学态度。 三、课内语段阅读。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

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 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在也不是全都对的。 1、恰当解释我会选。 脱:A皮肤或毛发等脱落 B取下或除去 C脱离(1)两个铁球同时脱.手() (2)爷爷的头发都脱.光了。() (3)这件红衣服脱.色() 2、反义词对对碰 出现-----()明白-----() 3、读句子,体会含义。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在也 不是全都对的。 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复习题(附答案)

一、在正确的字下面画“”。 省(格略)争(辩辨)英 (傍镑)(拴栓)住(施拖) 肥(格略)外分(辩辨)(傍镑)晚门(拴栓)(拖施)拉解 (择释)(妄忘)想(违伟)反 选(择释)(妄忘)记(违伟)大 二、查字典填空。 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先 画。“奉”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给;献给;②接受;③尊重;④信仰;⑤侍候;⑥用于自己的行为涉 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拿着;②执掌;③坚持;④执行;施行;⑤捉行; ;在“固执” ;在“执法”一词中应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改为述 2.他向学生宣布了实验的结果。 改为“把”字 3.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缩 四、把词语朋友送回家。 违背违反 1.这种()纪律的行为是错误的。 2.难道要()人类的真理吗? 信任信奉信服 3.这些论据令人()。 4.同学们非常()王小红,所以都同意她当班长。 5.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

五、理解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1.谁要是怀疑是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A、这句话用假设关系的复句和连续两个问句,充分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 B、这句话用假设关系的复句和连续两个设问,充分反映了当时的人已经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怀疑。 2.他向学生们宣布了度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A、伽利略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彰显自己的伟大,让人们永远记住他的创举。 B、伽利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人们面对事实而折服,要打破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成科学的态度。 六、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你能根据提示摘抄经典语句吗? 1.伽利略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 2.有的人是怎样嘲讽伽利略的? 3.伽利略公开试验的结果是怎样的? 七、排列句序。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公开课教案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从文本价值上说,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成功范例。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资料。 2.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导入。 上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请你回忆一下,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一、感知伽利略 (一)默读课文D3-5,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划出相关句子并做批注。 (1)生:第三自然段,善于思考,读相关句子。(板书:善于思考)师:这一段写的是伽利略的推理过程,他的推理过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自己先读一读。 (2)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不懂的可以交流讨论。师巡视,了解生的交流讨论过程。 (3)挑生答:你来说第一种结果。(生说师画图演示) 你来说第二种结果。(生说师画图演示) 谁能把两种结果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引导生不看课本,用自己的话说) (4)由此可见,伽利略的质疑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一起读读D3,读出他思维的严密。 过渡: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话,他仅仅停留在质疑吗?(引入D4)(二)学习D4 (1)生读: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

《鸟的天堂》公开课教案

《鸟的天堂》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句。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式,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3、初步感悟写景文章的阅读策略。 二、学习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三、学习方法:以读代讲、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你觉得什么样的地方可以称作是“鸟的天堂”? 学生答:(环境优美、树多、非常多的鸟) 师:你说的真好,那的确是个很美的地方,凡是去过那儿的人都被它深深陶醉,甚至是迷恋。它静谧,它优雅,带着你的想象去读课题——“鸟的天堂”。 师:它和谐、它安详,读——“鸟的天堂”。 师:那里是百鸟齐鸣,众鸟纷飞的天下奇观。再读——“鸟的天堂”。 同学们打开课本,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第一次作者去鸟的天堂,只看到了一株大榕树,并没有看到一只鸟。而第二次去的时候看到了众鸟纷飞的情景。 师: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请同学们在文中快速地找出文中的句子。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展示课件) 哪位同学能把这感慨的味道再读得浓一些。“的确”重读。(指导朗读) 大家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第一个鸟的天堂用了双引号,第二个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谁来解释一下课题。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只是一株大榕树,第二次在同一个地方却看到了众鸟纷飞的情景,那其实这鸟的天堂指的就是这一株大榕树。一株树便是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呀?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一起走进这株神奇的树,学习“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部分,请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静静地听! 老师范读(配乐)(5-9) 师:同学们,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株怎样的大榕树?(我仿佛看见了一株…...生机勃勃……大榕树)(让学生写到黑板上:生机勃勃、大、翠绿、茂盛) 这是一株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当作者看到它时发生了怎样的感慨,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它是……?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么大、这么生命顽强、生机勃勃的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禁发出感慨(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么翠绿,这么美丽的一株大榕树。作者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也是年代古老、安详的榕树。再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那作者又是怎么具体描写榕树的这些特点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9自然段。然后用笔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两分钟)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

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 脸!”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想,这段话的中心意思就是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

《两个铁球同时地》“着”字读音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着”字读音辨 《小学语文》杂志2008年第5期“备课之窗”刊有《“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着”字怎么读》一文,该文作者历岗先生在回答老师们的疑问时,十分肯定地指出“着”字在此处读“zhuó”。对此观点,笔者不能表示赞同。笔者认为,“着”字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应该读作“zháo”,理由如下: 一、“着”在这里是“挨着了”的意思,着重强调最后的结果。《现代汉语词典》在“着”的两个读音“zháo”和“zhuó”后面都有“接触、挨上”这一义项,从字面上看这两个义项好像是一样的,但通过义项后面的所举的例子,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其中一些细微的区别的。 “着(zháo)”的第一义项“接触、挨上”后所举的例子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着(zhuó)”的第二义项“接触、挨上”后所举的例子有“附着”“着陆”“不着边际”。我们不妨再来认真比较一下各自的例子: 1.“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意思就是:上面挨不着天,下面不着地(上面

没挨着天,下面没挨着地),“着”强调的就是一种结果——挨着了或没挨着、挨不着。 2.“附着”的意思是较小的物体黏着在较大的物体上;“着陆”的意思是(飞机等)从空中到达陆地;“不着边际”的意思是形容言论空泛,不切实际,离题太远。这三个例子强调的不仅仅是结果,而更强调“着(zhuó)”的过程:“附着”就有一个“黏着”的过程;“着陆”就有一个“到达”的过程;“不着边际”肯定有一个“言论空泛”的过程,不然,一两句话是不可能给人以“不着边际”之感的。 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题目中,作者强调的是“同时挨着了地”这一结果,而非过程。由此可见,“着”在此处应读“zháo”。 二、“着(zháo)”表现的是一种自然状态,即在没有其他任何外力作用下自然形成的状态;“着(zhuó)”表现的并非自然状态,而是一种在其他外力作用(尤其是人为作用)下所达到的状况。“着陆”便是人驾驶着飞机(或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25《鸟的天堂》语文S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会写生字,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 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理解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应接不暇,留恋,不禁,颤动,不计其数”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课件逐一出示图片,教师激情解说) 同学们,美丽的南国,山清水秀,有甲天下的桂林,风景如画的三峡,神奇 的索溪峡……在广东省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的小岛上, 还有一道奇特的景观。你 们看!(出示幻灯片)这里榕树枝繁叶茂,硕大无比,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 每天清晨,千万只鸟儿鸣声呼唤,凌空翱翔,这就是一一(生:鸟的天堂 老师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你能告诉我题目里那个是中心词吗?(天堂) 师:天堂是什么意思呢?(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师:“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呢?(小鸟的乐园) 鸟的天堂 课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课文25《鸟的天堂》语文 S 版(11).doc 学生预习课文

师:是啊,那“鸟的天堂”究竟是怎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呢, 1933 年著名作家巴金爷爷路 笔下的鸟的天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老师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画出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 出示生字(课件), 讲读生字 A 翘舌音:潮 B 前鼻音:抛、禁 C 后鼻音:桨 D 其他字:纠、逼、暇。 4 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 开火车读——正音——齐读。指出容易写错的几个字:茂、纠、暇、抛。 5 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应接不暇:暇,空间。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展示:明显的表现出来。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震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不计其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多。 6 书写生字,每个字 3 遍。 三 默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幻灯片出示) 1 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2 每次见到的景象有什么 不同? 3 为什么两次的所见所闻不一样? 4 全班交流读书收获 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看见了大榕树,第二次看见了很多 过此处,用优美生动的文字记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巴金爷爷 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比萨城、辩论、信奉、违背、拴住、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词语。 2.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感受伽利略在思考前人观点是产生质疑又通过反复试验发现真理,并用公开试验向众人揭示真理的过程,领悟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宏大的精神境界;感受课文言语逻辑严谨、用词准确深刻的特点。 3.了解课文第二、五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教学内容】 1.生字与生词。3个应会认的字“违、妄、执”;12个应会写的字“略、辩、奉、违、磅、拴、拖、释、宣、萨、妄、执”;正确读写的词语“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比萨城、辩论、信奉、违背、拴住、宣布、固执、胆大妄为”等。 2.阅读第二自然段,抓住“信奉”“责备”两个词语,感受当时人们迷信亚里士多德的程度。

3.阅读第三自然段中亚里士多德的话,理解这段话通过举例子强调什么观点。 4.阅读第三自然段中伽利略思考的话,感受理解伽利略严谨的思维和独立的人格。 5.阅读第四自然段中伽利略做试验的句子,感受理解伽利略严谨周密的科学态度。 6.阅读第五自然段中众人嘲笑伽利略的句子,感受当时的社会风气。 7.阅读第六自然段中伽利略作公开试验的句子,感受这两个动作在科学史和人类丝线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8.阅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感受理解句子中多重意思。 9.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亚里士多德的句子,思考并修改其中不严谨的地方。 10.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设计思路】 抓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揣摩、理解、内化,使学生在倾听与交流中受到精神的感染、思想的启迪和言语技能的训练。 【教学准备】 一大一小两个玩具球、电子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方法与流程】 一、导入新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25《鸟的天堂》语文S版 (1)

《鸟的天堂》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 热爱大自然、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积累词汇。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12、13自然段。 二、学情分析 《鸟的天堂》是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写景抒情散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本文的教学,不但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要激发学生认识保护自然和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介绍资料: 1、“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 2、结合你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3、小结。 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画出有关大榕树的句子。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画出有关鸟的句子。 2、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有生命力;鸟——多、欢快。) 三、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丽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1、大榕树: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大) (2)、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 (3)、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茂盛) (4)、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生命力) (5)、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6)“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因为是黄昏时分,鸟儿栖息了,而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所以作者没有见到鸟。当时心情很失望。但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7)小结:作者描写大榕树是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的,抓住榕树的枝、根、

埃及金字塔 论文

论文 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世界文化遗产全称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遗产书藉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和文化景观以及近年设立的非物质遗产等5类。截止2008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78处,其中文化遗产679处,自然遗产174处,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双重遗产25处,分布在145个国家。自2007年11月起,已经有18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世界遗产公约。 中国已有43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5处),居世界第二位(西班牙43处)。 其中文化遗产30项(其中文化景观3项),自然遗产9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 我们组这次研究的是大家早已熟知的埃及金字塔:世界七大奇迹和世界十大文化遗产之一。 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2700-2500年,建造地点为埃及开罗附近的吉萨高原。埃及金字塔相传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但是考古学家从没有在金字塔中找到过法老的木乃伊。金字塔主要流行于埃及古王国时期。陵墓基座为正方形,侧影类似汉字的“金”字,故汉语称为金字塔。 这些金字塔大部分建造于埃及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古代埃及人对神的虔诚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他们甚至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所以,金字塔无疑才是古埃及法老认为的真正的家。 金字塔结构数目有81座到112座金字塔,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胡夫的金字塔,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得名。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已历时数千年,就算这样,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芸芸的金字塔中,以基沙的三大金字塔最为闻名于世,包括胡夫王、卡夫拉王及孟卡拉王三座最为宏伟及完整的。第四王朝以后,其他法老虽然建造了许多金字塔,但规模和质量都不能和上述金字塔相比。第六王朝以后,随着古王国的分裂和法老权力下降以及埃及人民的反抗和有些人的盗墓,常把法老的“木乃伊”从金字塔里拖出来,所以埃及的法老们也就不再建造金字塔,而是在深山里开凿秘密陵墓了。 关于金字塔,有太多的未知之谜,如此宏伟壮观的建筑群到底要多少工人?在没有坚硬金属工具的时代数吨重的岩石又要如何搬运?它的作用真的仅仅是陵墓那么简单吗?关于金字塔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神秘,至今人们已经总结出了埃及金字塔的12大未解之谜,他们分别是:图拉古迹的探索、浇铸条石的密接、人面狮身像、建筑的秘密、动植物死后千年不腐、第200个被跌死的人、奇妙的功能及其它、金字塔的仰角、墓穴笼罩的神秘面纱、秘密的通道和完整的船、百慕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9题;共39分) 1. (4分)看拼音,写词语。 xún cháng róng xǔtuō zhùdǎn dà wàng wé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6分)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网络________(nuòluò)家庭________(tíng tín)敞________(chǎng shàng)开 辅________(bǔfǔ)导屏________(pín píng)幕恋恋________(liàn làn)不舍 3. (1分)读下面的一段话,将错别字改正过来,写在横线上 李时珍番山越岭,走片了大半个中国,纺名医,赏百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奴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钢目》。 ________ 4. (4分)读拼音,写词语。 biàn lùn xìn fènɡwéi bèi zhéxuéji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分)读一读,写一写 wéi bèi xuān bùbiàn lù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8分)一字组多词 奥________ ________ 秘________ ________ 堂________ ________ 引________ ________ 7. (1分)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de dí 的________确 8. (2分)比一比,填一填 疑难________ [A.nán B.nàn]更________ [A.gēng B.gèng]换 9. (10分)根据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内容,判断。 (1)伽利略和亚里斯多德是同时代的人。 (2)伽利略在校常提不寻常的问题,使老师很难回答,同学们称他为“辩论家”。 (3)两个铁球重量不一样,但落下的速度一样。 (4)伽利略的试验证明,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对的。 (5)伽利略是意大利人。 二、填空题 (共11题;共54分) 10. (4分)看拼音写词语 huái yídí quèrěn bú zhùwéi bè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1分)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ì shí

25埃及金字塔(预习)

25 埃及金字塔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 一、课前预习 1、比一比组词 埃()厦()倾()矗() 挨()夏()顷() 直() 2、理解词语 宏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巍然屹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屹立( ) 锐利( ) 显现( ) 5、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一句话直接了解到3、4小节的主要内容,找一找,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第3自然段介绍胡夫金字塔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在序号上面打“√”. 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二、课后练习 1、给加粗的多音字注音 角色() 首都()对称() 露水() 角度() 都有()称赞() 露一手() 2、模仿下面的句子,学习用具体数据把句子写具体。 例:这座金字塔高1 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米,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头大象约6吨重,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鸟的天堂(第二课时)

25、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吗? 2.是的,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鸟的天堂吧! 二、探究课文,巩固提升 1.学习第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课件出示)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把桨声比作乐曲,写出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一读这一部分,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2.学习第5~9自然段。 过渡:“我们”一起出去游玩,这一次有没有看到“鸟的天堂”呢?“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 (1)仔细朗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 ②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③看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你会产生哪些想法?作者又是如何赞美它的呢? ④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记下来。 (让学生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自己去体会。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把不太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 问题①: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的。 问题②:榕树大而美。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 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主要讲述了科学家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并经过反复实验求证后,用事实证明了真理,下面是聘才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欢迎阅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一) 今天,我看了一篇故事,叫《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讲的是:十八世纪,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叫伽利略。有一天,他听到别人议论,亚里士多德曾说:“一个10磅重的铁球,一个1磅重的铁球,如果同时从高空落下,10磅重的铁球一定先落地。”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人们都非常信奉他,所以把他的话看成真理。伽利略认为并不是这样,他做了很多次实验,都证明了亚里士多德说错了,于是,他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向大众做实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第二天,人们围在比萨斜塔周围,纷纷议论着:“这年轻人太自大了,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事实是事实,会让他难堪的!”......伽利略不理会这些,他左手拿10磅重的铁球,右手拿1磅重的铁球,同时松开手,人们尖叫起来,两个铁球时同时落地的! 通过这篇课文,我明白了,我们不能盲目的崇拜名气,或因为他是伟人和导师就不敢否定他,要知道,在科学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是坎坷的,我们要去实验,去亲身经历,要

大胆地否定,小心的求证,要将真正的真理交付与大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二) 我今天读了一篇让我受益匪浅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亚里士多德是世界上伟大的哲学家。他认为:一个10磅重的铁球和一个1磅重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十倍。那时的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当时伽利略是一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他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伽利略在众人的讽刺和挖苦下,进行了一次实验。 结果得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两个铁球是同时着地的。伽利略不管被人们怎样讽刺,怎样挖苦,他都能坚持事实和真理。要是我,一听到别人的讽刺,就可能会放弃。伽利略坚持事实的精神令我敬佩,也值得我好好学习。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勤于思考,敢于探究问题。要像伽利略一样,以真实的事实来证明科学,绝不能退缩。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热爱科学,敢于创新,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后感(三) 相信大家都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耳熟能详吧。但令我不满的是,文中并没有解释两个质量不同的铁球,在同样高度同时落地的原因。我突发奇想,于是就做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