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手术切除法治疗家畜直肠脱

1手术切除法治疗家畜直肠脱

1手术切除法治疗家畜直肠脱
1手术切除法治疗家畜直肠脱

手术切除法治疗家畜直肠脱

直肠脱切除术作为一种相对简单的手术,若在施术过程中忽略局部生理解剖或同外科手术原则不一致,则在术后,家畜会留下后遗症。所以,在手术切除法治疗家畜直肠脱时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现介绍如下:

固定垂直肠段方法

目前,在固定脱垂直肠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十字线或长针,然而鉴于直肠脱垂段大多情况下会出现明显炎性水肿,造成肠壁浮肿、变厚和下坠,所以,倘若单单采用十字线(或长针)很难将脱垂直肠固定。同时,肠壁组织也极易被损伤,肠段横截面也无整齐性可言,加大了缝合直肠断端时的不易性。这样一来,将拖长手术操作的时间,不仅使家畜大量出血、增加感染率,而且肠腔内径在手术缝合后比较窄小,家畜排粪也较为不易,特别在术后愈合前的一段时间更是如此。为避免上述方法的不足和缺点,在固定脱出的直肠段时,可采用一条长约50厘米的橡胶管插入直肠内,且该橡胶管口径要同肠腔内径相符合,同时,使用一条乳胶管暂且扎住家畜肛门周围,最好是输血用的软性乳胶管,以对直肠中动脉进行压迫。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术操作整个过程中应采用0.01%的高猛酸钾溶液(微弱消毒药)对术部不断冲洗。该方法能够让手术操作简易兼具迅速,一定程度上降低家畜的出血量和感染率,同时,将家畜直肠牢稳的固定,也得以使家畜肠腔在手术操作后不会变得过于窄小。

坏死肠段切除长度与机体局部生理解剖关系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直肠与周围组织以及生殖器官同泌尿间的联系,最大程度上避免对它们间的关系被破坏;另一方面应格外注重保留肛门括约肌的完整性,从而确保其常规的反射机能。要根据家畜肠壁病变程度决定切除多少肠段,而手术切除法治疗家畜直肠脱的通常原则是“少切除多修补”,离家畜肛门较远处切除坏死脱垂段。

手术切除术

小家畜的直肠约10厘米,大家畜的直肠为25厘米-30厘米,直肠前段部分与结肠连结,肠系黏膜同其腹侧联系;直肠的后段部分则通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以及韧带的依附,附着在骨盘腔两侧壁和顶壁以及泌尿器官后侧。至于腹膜,其不仅在直肠前段部分的腹侧形成直肠系膜,而且联系泌尿器官前段部分及骨盆腔内的直肠中段部分,形成腹膜反折深度为5

厘米-10厘米的四处陷凹。

通常,大家畜约有5厘米的肛门长度,而感受器与神经输入纤维在其前端的齿状线同直肠终端纵行皱折黏膜连接处分布最多,皮肤组织系齿状线末端延终止肛门间构成肛门环,肛门两侧的肛门退缩肌、内外括约肌及直肠的部分纵行肌绕其外周围。因此,在切除直肠脱垂段过程中,如果不将机体局部生理解剖考虑在内的话,一旦过多切除肠段,那么泌尿生殖器官背侧同直肠腹侧间组织的联系部分(大约20厘米长)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严重情况下,将导致手术后阴门疝、会阴疝或者阴道脱出。该情况牛比马发生的几率大,因为相较于

马的直肠而言,牛的直肠比较短,其生殖道凹下较深,能够进入盆腔深达10厘米或以上。倘若家畜直肠被过多地切除,会使家畜肛门管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其肛门括约肌也会受到损伤,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家畜大肠常规吸收水分的机能,手术操作后也常导致家畜肛门失禁,长期腹泻。

为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秉持“少切除多修补”的原则:1.穿孔修补。对穿孔的肠壁作口袋缝合,应注意的是,在缝合过程中不必修整创缘,而一定要从孔内翻出浆膜;2.横向修补。对于局部坏死肠黏膜而言,可横向棱形切除,将创缘作横向间接缝合;3.环形切除修补。将坏死组织环形切除后,浆膜与浆膜可作环形间断缝合。黏膜及其下层、肌层同另一端黏膜及其下层、肌层作环形间断缝合;缝合线应使用肠线。

术后护理要点。为预防手术操作后感染,按照家畜的体质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术后护理:每天用30%安乃近约30毫升,链霉素约200万IU和青霉素约600万IU,混合肌注一次,连用3天。同时,在饲喂术后家畜时,应选择易消化、具有丰富营养的青绿饲料投喂。

猪的直肠脱治疗

白醋治疗直肠脱 邯郸市鸡泽县某猪场从外地购进一批猪苗,由于在装车时饲喂过饱和把猪笼直立坐式装车,造成17头猪发生直肠脱出,经由白醋简易治疗后全部康复,没有重复脱出,效果良好。 一、症状 较轻的可见肛门有一团状直肠脱出,颜色鲜红,严重的直肠脱出约有15厘米长,黏膜浮肿、瘀血、暗红,并发生化脓、坏死,味臭、质硬。 二、治疗 把患猪取头低尾高位置保定,用白醋将脱出的直肠洗干净,使其收缩变软,并将坏死的黏膜和附着的异物除去,然后用手指小心推回肛门内,同时边推边用白醋冲洗,使其保持柔软,易于推入。最后在肛门周围皮肤作口袋缝合,以防再脱。缝合的松紧度以肛门能通过普通铅笔杆为宜。最后用5%碘酊消毒肛门周围。手术后数天内宜喂易于消化的稀料和青绿料,且不宜喂得过饱,保持粪便稀软,易于排出。 三、体会 利用白醋治疗直肠脱出,效果良好,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成本小,17头病猪经整复后,全部治愈,没有一头发现重复脱出或感染的。为预防小猪在运输途中发生直肠脱出,建议在装车前不宜饲喂太饱,最好应将猪笼平放,减少应激反应。 猪直肠脱简易手术疗法 猪直肠脱多发生仔猪和架子猪,民间俗称“吊腚头”。医学把“脱肛”认为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轻症用消毒药液冲洗后送回即可。较严重的难以复位,即使送回还要脱出,淤血肿胀,时间久或群养猪啃咬,吵破撕烂,不及时治疗,直肠坏死失去排粪功能甚至死亡。近年来笔者采用肛门环周皮肤荷包缝合法,整治17例均获痊愈。 1 手术患猪倒立保定,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脱出直肠和肛门周围污物,并清除坏死组织,然后整复。双手托住脱出直肠,两拇指缓慢内翻纳入骨盆腔里。用2%盐酸普鲁卡因沿肛门外周做皮下浸润局麻,在离肛口环周约1.5~2.5 cm(视猪大小而定)做皮肤荷包缝合5~7针,两线稍拉紧打结。以直肠脱不出而中央空隙又能排下粪便为宜。 2 掌握要点 2.1 整复前双手指甲剪短磨平,整复时努责频繁可尾椎1~2间封闭麻药。 2.2 脱出部位破烂程度较重需涂抹抗菌药粉再纳入。手术后注射抗菌素或口服抗菌药物,必要时每天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直肠1~2次。 2.3 术后加强饲养管理,单圈饲养,喂稀粥或青嫩饲草等消化食物,以利排便和减少排大便,1 周后可拆线。 缝合 (一)缝合材料临床上最常用的是丝线(不吸收),组织抗张力强,价廉,易消毒,使用方便,打结确实。可根据组织张立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丝线。肠线为可吸收缝线,临床上也较常用。普通肠线4~5d即失去作用,烙制肠线10~20d仍能保持张力。肠线用于胃肠道、泌尿生殖道的缝合。尼龙线为不可吸收,抗张力比丝线强,组织反应也小。单丝尼龙线常用于血管缝合,多丝尼龙线多用于皮肤缝合。但该线较硬、打结易滑脱,故常采用三重结打结。不锈钢丝,张力强,对组织不起炎症反应,临床常用于固定骨折和缝合张力大的组织,如筋膜、肌腱等,也用于皮肤缝合,以防其被犬猫舔断,创口裂开。 (二)缝合方法 ⒈单纯对合缝合方法:分为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前者有分为结节缝合、减张缝合、“8”字形缝合等;后者有分为单纯连续缝合和锁边缝合两种; ⒉内翻缝合:将缝合组织的边缘内翻,使缝合组织的表面平滑,多用于胃肠、膀胱

介绍一种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

介绍一种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探讨其疗效。方法临床选择内 直肠脱垂患者23例,采用直肠粘膜缝扎固定注射术和肛门环状缩窄术进行治疗,观 察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3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5天,无脱核期出血,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直肠脱垂采用本手术方法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无明显并发症。 【关键词】直肠脱垂直肠粘膜缝扎固定注射术和肛门环状缩窄术并发症直肠脱垂是直肠肛门疾病的一种少见疾病。直肠脱垂为直肠黏膜、肛管、直 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各种年龄层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幼儿、老年人、久病体弱及身高瘦弱者。而女性因骨盆下口较大及多次 分娩等因素,发病率高于男性。该病以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并伴随肛 门松弛为主要特点。直肠外脱垂诊断不难,病人蹲下做排粪动作,腹肌用力,脱 垂即可出现。部分脱垂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粘膜呈“放射状”皱襞、质软,排粪后自行缩回。若为完全性,则脱出较长,脱出物呈宝塔样或球形,表 面可见环状的直肠粘膜皱襞。直肠指诊感到括约肌松弛无力。治疗上幼儿直肠脱 垂多可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 术途径有经腹部、经会阴、经腹会阴及骶部4种[1]。 目前手术方法较多,但各有其优缺点及复发率,没有哪一种手术方法可用于 所有的患者。我们自1995年至今共手术治疗23例内痔患者,采用直肠粘膜缝扎 固定注射术和肛门环状缩窄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为1995年至今大连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内痔患者23例。男 性13例,女性10例。。临床病程从数年到数十年不等,最长者数十年。 1.2 治疗方法 本文23例患者均采用直肠粘膜缝扎固定注射术和肛门环状缩窄术进行治疗。术前常规洗肠。麻醉采用联合阻滞。手术方法:1)直肠粘膜缝扎固定,首先找 到脱垂的顶点处,于12点方向行8字间断结节缝扎直肠粘膜,注意针距不小于2.0厘米,针间距约1.0厘米,同法处理6点直肠粘膜;2)注射术,采用10%葡 萄糖酸钙注射液约20ml注射于间断缝合处的基底,同时以10%葡萄糖酸钙注射 液各10ml分别注射于2、4、8、10点直肠粘膜下及直肠壁旁; 3)肛门环状缩窄术,在肛门3点旁取约10*1cm皮条,以电刀破坏毛囊后绕肛门皮下一周缝合固定,以肛门可以通过1食指为宜。术后常规换药对症治疗,每次排便后换药1次,抗生素应用3-5天预防感染,术后约10天拆线。 2疗效 疗效标准:①治愈:症状消失,创口愈合。未愈:经治疗症状未消失。②远期疗 效标准:随访1年,原部位未见复发。③术后疼痛:Ⅰ度:肛门轻微疼痛,不必处理。 Ⅱ度:肛门疼痛,无明显痛苦表情,服一般止痛药物即可缓解。Ⅲ度:肛门疼痛较重,有痛苦表情,需用度冷丁类药物方可止痛。④发热:体温在38℃以上。⑤排尿障碍: 排尿困难或导尿。⑥肛管狭窄有无。⑦有无切口感染。 3 结果 患者住院14-17天,患者术后切口疼痛Ⅱ-Ⅲ度,适当应用止痛药物,术后3- 5天首次排便,排便通畅。23例患者术后12小时平均体温37.5℃,5例术后12

介绍一种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

介绍一种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治疗直肠脱垂的手术方法,探讨其疗效。方法临床选择内直肠脱垂患者23例,采用直肠粘膜缝扎固定注射术和肛门环状缩窄术进行治疗,观察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3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5天,无脱核期出血,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直肠脱垂采用本手术方法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无明显并发症。【关键词】直肠脱垂直肠粘膜缝扎固定注射术和肛门环状缩窄术并发症直肠脱垂是直肠肛门疾病的一种少见疾病。直肠脱垂为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各种年龄层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幼儿、老年人、久病体弱及身高瘦弱者。而女性因骨盆下口较大及多次分娩等因素,发病率高于男性。该病以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并伴随肛门松弛为主要特点。直肠外脱垂诊断不难,病人蹲下做排粪动作,腹肌用力,脱垂即可出现。部分脱垂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粘膜呈“放射状”皱襞、质软,排粪后自行缩回。若为完全性,则脱出较长,脱出物呈宝塔样或球形,表面可见环状的直肠粘膜皱襞。直肠指诊感到括约肌松弛无力。治疗上幼儿直肠脱垂多可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途径有经腹部、经会阴、经腹会阴及骶部4种[1]。目前手术方法较多,但各有其优缺点及复发率,没有哪一种手术方法可用于所有的患者。我们自1995年至今共手术治疗23例内痔患者,采用直肠粘膜缝扎固定注射术和肛门环状缩窄术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 法 1.1 病例选择本组病例为1995年至今大连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内痔患者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临床病程从数年到数十年不等,最长者数十 年。 1.2 治疗方法本文23例患者均采用直肠粘膜缝扎固定注射术和肛门环状缩窄术进行治疗。术前常规洗肠。麻醉采用联合阻滞。手术方法:1)直肠粘膜缝扎固定,首先找到脱垂的顶点处,于12点方向行8字间断结节缝扎直肠粘膜,注意针距不小于2.0厘米,针间距约1.0厘米,同法处理6点直肠粘膜;2)注射术,采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约20ml注射于间断缝合处的基底,同时以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各10ml分别注射于2、4、8、10点直肠粘膜下及直肠壁旁;3)肛门环状缩窄术,在肛门3点旁取约10*1cm皮条,以电刀破坏毛囊后绕肛门皮下一周缝合固定,以肛门可以通过1食指为宜。术后常规换药对症治疗,每次排便后换药1次,抗生素应用3-5天预防感染,术后约10天拆线。 2疗效疗效标准:①治愈:症状消失,创口愈合。未愈:经治疗症状未消失。②远期疗效标准:随访1年,原部位未见复发。③术后疼痛:Ⅰ度:肛门轻微疼痛,不必处理。Ⅱ度:肛门疼痛,无明显痛苦表情,服一般止痛药物即可缓解。Ⅲ度:肛门疼痛较重,有痛苦表情,需用度冷丁类药物方可止痛。④发热:体温在38℃以上。⑤排尿障碍:排尿困难或导尿。 ⑥肛管狭窄有无。⑦有无切口感染。 3 结 果患者住院14-17天,患者术后切口疼痛Ⅱ-Ⅲ度,适当应用止痛药物,术后3-5天首次排便,排便通畅。23例患者术后12小时平均体温37.5℃,5例术后12小时体温超过38.5℃,对症处理后体温降至正常。20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概述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概述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门内、外括约肌是构成肛管压力的解剖学基础。在静息状态下,肛管压力的约80%是由内括约肌张力收缩所形成,其余20%是外括约肌张力收缩所构成。在主动收缩肛门括约肌的情况下,肛管压力显著升高,其产生的压力主要由外括约肌收缩所形成。因此,在静息及收缩状态下测定肛管压力,可了解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功能状态。 据华山医院肛肠科主任黄幼群介绍,肛门直肠测压是检测直肠肛门功能的重要方法,可测定直肠肛门在不同状态下肛门括约肌的收缩情况,直肠的感觉功能及顺应性,直肠肛门反射,排便的协调性等。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肛门直肠生理功能研究,病理状态下肛门直肠功能的评价及诊断、手术的选择、疗效的评价等方面,在节便、排便生理学及肛肠病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可客观评价直肠肛门功能,并指导诊断和治疗。不仅是研究肛肠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手段,而且可广泛应用于肛肠甚至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 肛管直肠压力分析 1、肛管直肠压力机制 肛门内、外括约肌是构成肛管压力的解剖学基础。在静息状态下,肛管压力的约80%是由内括约肌张力收缩所形成,其余20%是外括约肌张力收缩所构成。在主动收缩肛门括约肌的情况下,肛管压力显著升高,其产生的压力主要由外括约肌收缩所形成。因此,在静息及收缩状态下测定肛管压力,可了解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功能状态。在测定肛管直肠压力的同时,还可测定直肠肛管抑制反射、肛管高压区长度(亦称肛管功能长度)、直肠感觉容量及最大容量、直肠顺应性等多项指标。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仪器很多,但原理相同,均由测压导管、压力换能器、放置放大器及记录仪四部分组成。测压导管根据压力传导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充液式及充气式,目前多以小直径、充液式、多导、单气囊导管为常用。压力换能器的功能是将测得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因换能器输出的电信号较小,必须通过前置放大器进行放大,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显示及分析处理。测定技术一般采用拉出测定法。 2、肛管直肠压力检查前准备 患者一般无需特殊准备。检查前1~2h嘱患者自行排便,以免直肠中有粪便而影响检查。同时,不要进行灌肠、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以免干扰括约肌功能及直肠粘膜而影响检查结果。检查者应事先调试好仪器,检查时一些必要的用品,如消毒手套、注射器、石蜡油、卫生纸、布垫等应放置在方便处,以便随时取用。 3、肛管直肠压力检查方法 (1)肛管静息压、收缩压衣肛管高压区长度测定 患者取左侧卧位,右髋关节曲屈,将带气囊的测压导管用石蜡油润滑后,轻轻分开臀缝,将导管缓慢插入肛管,使肛管测压孔进入达6cm。采用拉出测定法,每隔1cm分别测定距肛缘6~1cm各点压力。肛管静息压为安静状态下肛管内各点压力,肛管收缩压为尽力收缩肛门时肛管内各点压力。静息状态下肛管直肠测定的各点压力中,与邻近数值相比,压力增加达50%以上的区域称为肛管高压区,其长度即为肛管高压区长度。 (2)直肠肛管抑制反射(RAIR)向连接气囊的导管快速注入空气约50~60ml,出现短暂的压力升高后,肛管压力明显下降,呈陡峭状,然后缓慢回升至原水平。出现上述变化即称为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存在。 (3)直肠感觉容量、最大容量及顺应性测定,向气囊内缓慢注放生理盐水,当患者出现直肠内有异样感觉时,注入的液体量即为直肠感觉容量(Vs),同时记录下此时直肠内压(P1)。继续向气囊内缓慢注入液体,当患者出现便意急迫,不能耐受时,注入的液体量即为直肠最在容量(Vmax),同样记录下此时的直肠内压(P2)。直肠顺应性是指在单位压力作用下直肠顺应扩张的能力。故直肠顺应性(C)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直肠脱垂指南

直肠脱垂诊治指南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直肠脱垂、直肠内脱垂和孤立性溃疡综合征表现为直肠壁部分或全层脱出等解剖结构异常,并伴有盆底功能障碍。直肠脱垂虽然是良性疾病,但脱垂物引起的不适、黏液渗出和出血以及伴发的排粪失禁或便秘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排粪失禁的发生多由于括约肌慢性机械性牵拉损伤、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持续兴奋、阴部神经损伤及由此引起的外括约肌萎缩等;便秘的发生与排粪时直肠内套叠的肠管所致机械性阻塞、盆底协同失调和结肠蠕动减弱相关。5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尽管通常认为直肠脱垂与分娩有关,但接近1/3的女性患者无分娩史。女性60~70岁为高发期,男性为40岁以下。直肠脱垂患者中,年轻患者的显著特征是伴发孤独症、发育迟缓和精神异常,需口服多种药物,且男性患者常有排粪障碍的主诉。直肠脱垂的患者常有肛提肌分离、腹膜反折过深、乙状结肠冗长、括约肌松弛或骶直分离等病理解剖改变。以往,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是治疗直肠脱垂成功的标志,但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人,现有的多种手术方法都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功能恢复渐成为关注的重点。 检索平台为MEDLINE/PubMed(美国国医学图书馆医学文献在线分析与检索系统)、Cochrane系统评价与临床试验数据库(世界循证医学数据库)。检索索文献的年限为1978年至2010年6月。检索关键词包括“rectal prolapse”(直肠脱垂)、“procidentia”(直肠脱垂)、“laparoscopy”(腹腔镜)、“suturerectopexy”(直肠缝合悬吊固定术)“mesh rectopexy,resection rectopexy”(直肠补片悬吊固定术,直肠切除悬吊固定术)和“perineal rectosigmoidectomy”(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文献中所含的参考文献也选择性地进行了查阅,所有的英文文献和成人相关研究都重新阅读。 指南中的推荐内容由几位主要作者起草,由整个委员会审定。推荐等级参照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体系(Grades of Recommendation,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GRADE)system)来评定,并由标准委员会审定。 一、直肠脱垂的评估 1.直肠脱垂的评估应包括完整的病史和体格检查(1C):术前需仔细问诊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与主诉不符时,可让患者灌肠或后蹲位模拟用力排粪,有助于发现阳性体征。直肠脱垂可能会与内痔脱垂或直肠黏膜脱垂相混淆,通常可通过临床体检鉴别。仔细观察脱出物皱襞的方向可发现:直肠全层脱垂呈同心圆形,痔和直肠黏膜脱垂呈放射状。 会阴部望诊与完整的肛门直肠检查同样重要。洞状肛门通常提示括约肌张力下降。肛门镜检查可发现10%~15%的患者存在直肠前壁黏膜的孤立性溃疡。对于脱垂体征难以引出的患者,可嘱其在家自行拍摄脱垂照片。20%~35%的直肠脱垂患者存在尿失禁,有15%~30%存在明显阴道穹隆脱垂,这些症状需要同时评估,因为这可能需要多学科协同治疗。

什么是直肠脱垂 怎样治疗

直肠粘膜脱垂症状以及最佳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很多患者在大便的时候或平时都会感觉但肛门外有个肉球一样的东西在内裤上摩擦,但是就是不知道这是咋回事。成都新世纪肛肠医院的专家介绍,其实这就是所谓的直肠粘膜脱垂,直肠粘膜脱垂,又称直肠脱垂或者脱肛,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那么,直肠粘膜脱垂怎么办? 成都新世纪肛肠医院专家介绍:直肠粘膜脱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又称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部分脱垂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根据直肠粘膜脱垂脱出病史,及其病例。 直肠粘膜脱垂可分为三度,而随着直肠粘膜脱垂的加重,其临床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I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呈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以后渐渐不能自行回复,需用手上托能复位,常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 II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形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在咳嗽、喷嚏、走路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脱出地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发生充血、水肿和溃疡,分泌可夹杂血性黏液,出现肛周皮肤瘙痒。 III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可以发生嵌顿。由于肛括约肌松弛,很少发生嵌顿,一旦嵌顿发

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剧痛,肿物不能用手托复位,脱出肛管很快出现肿胀、充血、黏膜皱襞消失。 直肠粘膜脱垂怎么办?直肠粘膜脱垂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成都新世纪肛肠医院专家指出,对于直肠粘膜脱垂,患者一般认为需要手术治疗痛苦大,其实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专业肛肠医院治疗直肠粘膜脱垂已经告别了传统的一刀切手术。 对于直肠粘膜脱垂的治疗,传统疗法往往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直接将脱出部分切除。然而,这种疗法往往创伤大、患者痛苦大、恢复慢,而且很容易造成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后遗症。 成都新世纪肛肠医院采用的智能PPH微创技术,采用的是“下病上治”的治疗方法,在保留肛垫组织情况下,将直肠黏膜通过吻合器瞬间切除和吻合,能把脱出的组织向上悬吊固定,由于PPH术是在齿状线以上的直肠腔内操作,属无痛区手术,术中患者无疼痛感,并消除了直肠粘膜脱垂发生的根源,避免了直肠粘膜脱垂的复发,在直肠粘膜脱垂的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完整word版)外科学题库及答案-直肠肛管疾病,推荐文档

直肠肛管疾病 一、填空题 1、肛管上自,下至肛缘,长约3~4cm。 2、肛裂,,乳头肥大常同时存在,称为肛裂三联征。 3、直肠癌是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至之间的癌 4、外科临床上将直肠癌分为低位癌(距肛门cm以内);中位直肠癌(距 肛门cm以内);高位直肠癌(距肛门cm以内)。 5、直肠粘膜呈现8~10个隆起的纵形皱襞,称为。基底之间有 半月形皱襞,称为。与下端共同围成的小隐窝,称为。 二、判断改错题 1、1、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是有直肠乙状结肠镜检。 2、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具有很高的癌变倾向。 二、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直肠肛管的解剖,下列哪项不对。 A.齿线以上是粘膜,齿线以下是皮肤 B.齿线以上主要是直肠上下动脉供应 C.齿线以下的静脉从属直肠下静脉丛 D.齿线以下的淋巴液主要回流到腹股沟淋巴结 E.齿线以上的直肠粘膜受阴部内神经支配 2、肛管的长度为。 A.0.5cm B.1~2 cm C.3~4 cm D.4 cm E.4~5 cm 3、肛门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的皮下部交界处称之。 A.齿状线B.半月线C.粘膜线 D.白线E.肛瓣 4、直肠、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最易发生的危险是。 A.直肠大出血B.肛门撕裂引起大便失禁 C.内痔出血D.直肠、乙状结肠破裂穿孔 E.交叉感染致癌细胞种植性转移 5、肛裂常发生在肛管的。 A.前正中位B.左侧位C.右侧位D.后正中位E.左前位 6、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常继发于。 A.肛裂B.肛瘘C.肛窦炎D.内痔注射E.直肠息肉 7、肛瘘多由哪种手术引起。 A.内痔注射疗法B.肛裂切除法 C.血栓性外痔切开取栓子 D.肛周脓肿切开或穿破E.内痔环切术 8、肛瘘的手术疗法中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步骤在于。 A.要进行广泛切除瘘管周围的疤痕组织 B.切除瘘管后应一期缝合 C.正确的找到内口,将内口切开或切除并且不损伤括约肌 D.必须用探针穿入肛瘘内口再切开

肛管直肠压力分析

肛管直肠压力分析 1、肛管直肠压力机制 肛门内、外括约肌是构成肛管压力的解剖学基础。在静息状态下,肛管压力的约80%是由内括约肌张力收缩所形成,其余20%是外括约肌张力收缩所构成。在主动收缩肛门括约肌的情况下,肛管压力显著升高,其产生的压力主要由外括约肌收缩所形成。因此,在静息及收缩状态下测定肛管压力,可了解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功能状态。在测定肛管直肠压力的同时,还可测定直肠肛管抑制反射、肛管高压区长度(亦称肛管功能长度)、直肠感觉容量及最大容量、直肠顺应性等多项指标。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仪器很多,但原理相同,均由测压导管、压力换能器、放置放大器及记录仪四部分组成。测压导管根据压力传导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充液式及充气式,目前多以小直径、充液式、多导、单气囊导管为常用。压力换能器的功能是将测得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因换能器输出的电信号较小,必须通过前置放大器进行放大,并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显示及分析处理。测定技术一般采用拉出测定法。 2、肛管直肠压力检查前准备 患者一般无需特殊准备。检查前1~2h嘱患者自行排便,以免直肠中有粪便而影响检查。同时,不要进行灌肠、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以免干扰括约肌功能及直肠粘膜而影响检查结果。检查者应事先调试好仪器,检查时一些必要的用品,如消毒手套、注射器、石蜡油、卫生纸、布垫等应放置在方便处,以便随时取用。 3、肛管直肠压力检查方法 (1)肛管静息压、收缩压衣肛管高压区长度测定 患者取左侧卧位,右髋关节曲屈,将带气囊的测压导管用石蜡油润滑后,轻轻分开臀缝,将导管缓慢插入肛管,使肛管测压孔进入达6cm。采用拉出测定法,每隔1cm分别测定距肛缘6~1cm各点压力。肛管静息压为安静状态下肛管内各点压力,肛管收缩压为尽力收缩肛门时肛管内各点压力。静息状态下肛管直肠测定的各点压力中,与邻近数值相比,压力增加达50%以上的区域称为肛管高压区,其长度即为肛管高压区长度。 (2)直肠肛管抑制反射(RAIR)向连接气囊的导管快速注入空气约50~60ml,出现短暂的压力升高后,肛管压力明显下降,呈陡峭状,然后缓慢回升至原水平。出现上述变化即称为直肠肛管抑制反射存在。 (3)直肠感觉容量、最大容量及顺应性测定,向气囊内缓慢注放生理盐水,当患者出现直肠内有异样感觉时,注入的液体量即为直肠感觉容量(Vs),同时记录下此时直肠内压(P1)。继续向气囊内缓慢注入液体,当患者出现便意急迫,不能耐受时,注入的液体量即为直肠最在容量(Vmax),同样记录下此时的直肠内压(P2)。直肠顺应性是指在单位压力作用下直肠顺应扩张的能力。故直肠顺应性(C)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4、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正常参考值 由于目前国际上尚缺乏统一肛管直肠测压仪器设备及方法,故不同医疗单位的参考值有所不同。同时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不能孤立地根据数值进行判断。肛管直肠测压各正常参考值见表1。 (2)肛管直肠压力测压的临床意义 肛门失禁患者肛管静息压及收缩压显著下降,肛管高压区长度变短或消失;直肠肛管周围有刺激性病变,如肛裂、括约肌间脓肿等,可引起肛管静息压升高;先天性巨结肠前些天患者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消失,直肠脱垂者该反射可缺乏或迟钝;巨直肠患者直肠感觉容量、最大容量及顺应性显著增加;直肠炎症性疾病、放疗后的组织纤维化均可引起直肠顺应性下降。肛管直肠测压还可以对术前病情及手术前、后肛管直肠括约肌功能评价提供客观指标。如肛裂病人术前行肛管测压检查,对静息压明显升高者行内

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精华版

第二十八章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大纲】 第一节直肠肛管解剖生理 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 长约12~15cm。 以腹膜反折为界,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 下段位于腹膜外。 极其重要!——【齿状线】TANG

直肠与肛管交界处,由肛柱和肛瓣形成的一个齿状环。 【齿状线的临床意义】 【直肠肛管周围间隙】易发生感染。 肛提肌以上:骨盆直肠间隙和直肠后间隙; 肛提肌以下:坐骨肛管间隙和肛门周围间隙。 第二节常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1.痔 2.肛裂 3.肛周脓肿 4.肛瘘

一、痔 直肠下段黏膜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瘀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 (一)病因、病理 ①肛垫下移学说; ②静脉曲张学说。直肠上静脉属于门静脉系统,因无静脉瓣使血液不易回流,加上直肠上下静脉丛管壁薄、位置浅,末端直肠黏膜下组织松弛,易出现血液淤积和静脉曲张。 长期坐位、便秘等。 肛周感染——静脉周围炎,使静脉壁组织纤维化,失去弹性——回流障碍和静脉扩张。 病理——内痔、外痔、混合痔。 (二)临床表现 1.内痔 位于齿状线以上,表面覆盖直肠黏膜。 好发于:直肠下端左侧、右前或右后方(截石位3、7、11点)。 内痔的好发部位:截石位3、7、11点。

主要表现——排便时无痛性出血和痔块脱出。 【小结】内痔的分期TANG 直肠指检:常不能触及; 肛门镜检查:可见暗红色、质软的半球形肿物。 2.外痔——位于齿状线下方,表面覆盖肛管皮肤。 在肛缘呈局限性隆起,常无明显症状。 当肛缘皮下静脉丛形成血栓时,出现肛门剧痛,肛管皮下可见暗紫色肿物,边界清楚,触痛明显——血栓性外痔。 3.混合痔 因直肠上下静脉丛互相吻合,致齿状线上下静脉丛同时曲张而形成。 临床上兼有内、外痔的特征。

直肠粘膜折叠缝合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护理

直肠粘膜折叠缝合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5-31T17:05:12.8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朱桂凤[导读] 直肠粘膜折叠缝合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在临床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治疗中取得明显疗效。 朱桂凤(广西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外二科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粘膜折叠缝合术的护理。方法采用直肠粘膜折叠缝合术配合肛门紧缩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术前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对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术后并发症,预后良好,对治疗护理满意,经有效治疗及护理,均治愈出院。讨论该术式具有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前术后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必要保证,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直肠粘膜折叠缝合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240-01 直肠粘膜折叠缝合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在临床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治疗中取得明显疗效。该术式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我科采用直肠粘膜折叠缝合术配合肛门紧缩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完全性直肠脱垂20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5~30年。直肠脱垂7~10cm 7例,大于10cm 13例。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肛门松弛,其中2例女性松弛的肛门可容纳小儿拳头,其余均可容纳3横指。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3天给口服肠道消炎剂(甲硝唑)0.4g,一天3次,术前2天改半流饮食,手术当日清晨4点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液2000ml清洁肠道。 1.2.2手术方法腰麻成功后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取俯卧折刀位或截石位,医用胶布牵拉暴露肛门。常规消毒肛周皮肤及直肠,卵圆钳将脱垂的直肠最大限度的拖出。大圆针7号丝线与3、6、9、12点距齿状线上方1.5cm进针,从直肠粘膜下于脱垂的顶端出针,以上四个象限先后打结,而后每个象限按针距0.8—1cm进行缝合。缝合完毕后脱垂的直肠明显缩短,剪线后将折叠缝合的直肠送回肛门内,用10号丝线双线行肛门紧缩至轻松通过一食指。术后口服流质饮食3天,肛门内每天放入太宁栓1枚,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结果 术后10天内感觉肛门轻微坠胀,以后逐渐缓解,无感染,第5天排便,大便通畅,控便功能良好,随诊6—12个月未见复发,无直肠肛门狭窄。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根据病人年龄、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疾病基本知识,手术麻醉的方法、过程以及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介绍手术医生的精湛技术,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提前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并预先告知处理方法,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2.1.2一般护理(1)按常规准备皮肤。(2)肠道准备:口服电解质散清洁肠道。(3)术前禁食禁水。(4)术前遵医嘱执行术前针。 2.2术后护理 2.2.1出血术后恢复的1~2周内,病人应减少活动,静躺休息,对术后康复极为有利。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脉搏,血压等。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腹痛、急迫排便感等临床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医师积极处理,同时应耐心的向病人解释病情,关心、安慰病人,取得病人信任,消除其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2.2肛门坠胀、疼痛患者术后出现轻微的肛门坠胀、疼痛等情况,告知患者不要紧张,说明术后2周左右即可缓解,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针。 2.2.3尿管护理保持尿管固定通畅,避免受压、扭曲、脱出,做好患者的会阴护理,增进舒适度,指导患者尿管定时开放;用中药吴茱萸热敷下腹部,每天2次。 2.2.4饮食护理术后患者进流质饮食,术后第3天逐渐进少渣、半流饮食、普通饮食,原则上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过于寒凉及辛辣、煎炸助火食物,禁烟酒。 2.2.5便秘控制术后3日内不解大便,第3日开始遵医嘱每晚给予口服润下剂润肠灵100ml。正确指导患者掌握适宜的排便体位、时间、排便环境,保持大便通畅。 2.2.6直肠脱出术后应嘱患者注意休息,排便时不要太用力或蹲厕过久,严密观察大便后是否有肿物脱出,并报告医生处理。 2.2.7康复指导患者平时要注意增加营养生活规律化,积极除去各种诱发因素,术后3个月内禁重体力劳动、负重劳动、剧烈运动及长时间站立、下蹲或半弯腰体位,避免咳嗽、泄泻、便秘,有感染者及时治疗,要鼓励病人坚持做辅助操,如每日练习收缩肛门动作2次,每次做5-10分钟,以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肛门功能锻炼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长时间坚持才能收到效果。附: (1)提肛门运动:静坐,放松,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合上双眼,配合吸气时,向上收提肛门,提肛门后稍闭一下气,然后配合呼气时,全身放松。每次练90下。一日三次,放在便后和睡前进行一次。 (2)快速收缩运动:可快速收缩肛门,每分钟进行30次,一日可做2-3次。

直肠脱垂相关知识

直肠脱垂相关知识 【概述】 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在儿童,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诊断】 直肠外脱垂诊断不难,病人蹲下做排粪动作,腹肌用力,脱垂即可出现。部分脱垂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粘膜呈“放射状”皱襞、质软,排粪后自行缩回。若为完全性,则脱出较长,脱出物呈宝塔样或球形,表面可见环状的直肠粘膜皱襞。直肠指诊感到括约肌松弛无力。如脱垂内有小肠,有时可听到肠鸣音。 直肠粘膜脱垂需与环状内痔相鉴别。除病史不同外,环状内痔脱垂时,可见到充血肥大的痔块,呈梅花状,易出血,且在痔块之间出现凹陷的正常粘膜。直肠指诊,括约肌收缩有力,而直肠粘膜脱垂则松弛,这是一个重要的鉴别点。 直肠内脱垂诊断较困难,需行排粪造影协助诊断,但当病人诉述直肠壶腹部有阻塞及排粪不全感时应疑本病。 【治疗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 幼儿直肠脱垂多可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即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骶骨弯曲度的形成,直肠脱垂将逐渐消失。如纠正便秘,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间应缩短,便后立即复位。如脱出时间长,脱垂充血、水肿,应取俯卧位或侧卧位,立即手法复位,将脱垂推入肛门,回复后应做直肠指诊,将脱垂肠管推到括约肌上方。手法复位后,用纱布卷堵住肛门部,再将两臀部用胶布固定,暂时封闭肛门,可防止因啼哭或因腹压增高而于短期内再发。若患病时间较长,使用上述方法仍不见效,可用注射疗法。方法:将5%石炭酸植物油注射于直肠粘膜下或直肠周围一圈,分4~5处注射,每处注射2ml,总量10ml。注射途径可经肛门镜在直视下将药物注射到粘膜下层,使粘膜与肌层粘连;或经肛周皮肤,在直肠指诊下做直肠周围注射,使直肠与周围粘连固定。 (二)手术治疗 成人不完全脱垂或轻度完全脱垂,若括约肌张力正常或稍弱,可行类似三个母痔切除术或胶圈套扎治疗,也可使用硬化剂注射治疗。若括约肌松驰,可考虑做肛门环缩小术或括约肌成形术。 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途径有经腹部、经会阴、经腹会阴及骶部4种。手术方法较我,但各有其优缺点及复发率,没有哪一种手术方法可用于所有的患者,有时对同一患者需要用几种手术方法。过去手术只注意修补盆底缺损,复发率较

第一节 结、直肠与肛管解剖生理概要

第一节结、直肠与肛管解剖生理概要 结、直肠与肛管解剖 (一)结肠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下接直肠。成人结肠全长平均约150 cm (120-200 cm)。结肠各部的直径不一,自盲肠的7. 5 cm依次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 cm。结肠有三个解剖标志,即结肠袋、肠脂垂和结肠带。盲肠以回盲瓣为界与末端回肠相连接。回盲瓣具有括约功能,由于它的存在,结肠梗阻易发展为闭拌性肠梗阻。另一方面,残留回盲瓣的短肠综合征较已切除回盲瓣的相同长度的短肠综合征的预后相对较好。盲肠为腹膜内位器官,故有一定的活动度,其长度在成人约为6 cm,盲肠过长时,易发生扭转。升结肠与横结肠延续段称为结肠肝曲,横结肠与降结肠延续段称为结肠脾曲,肝曲和脾曲是结肠相对固定的部位。升结肠和降结肠为腹膜间位器官,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后面以疏松结缔组织与腹后壁相贴,故其后壁穿孔时可引起严重的腹膜后感染。横结肠和乙状结肠为腹膜内位器官,完全为腹膜包裹,是结肠中活动度较大的部分,乙状结肠若系膜过长则易发生扭转。结肠的肠壁分为浆膜层、肌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层。 (二)直肠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平骸呷处上接乙状结肠,沿骸、尾骨前面下行,穿过盆隔转向后下,至尾骨平面与肛管相连,形成约900的弯曲。上部直肠与结肠粗细相同,下部

扩大成直肠壶腹,是暂存粪便的部位。直肠长度约12^15 cm,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以腹膜返折为界。上段直肠的前面和两侧有腹膜覆盖,前面的腹膜返折成直肠膀胧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如该陷凹有炎性液体或腹腔肿瘤盆底种植转移时,直肠指诊可以帮助诊断;如有盆腔脓肿可穿刺或切开直肠前壁进行引流。下段直肠全部位于腹膜外。男性直肠下段的前方借直肠膀胧隔与膀胧底、前列腺、精囊腺、输精管壶腹及输尿管盆段相邻。女性直肠下段借直肠阴道隔与阴道后壁相邻。直肠后方是骸、尾骨和梨状肌。直肠的肌层与结肠相同。直肠环肌在直肠下端增厚而成为肛管内括约肌,属不随意肌,受自主神经支配,可协助排便,无括约肛门的功能。直肠纵肌下端与肛提肌和内、外括约肌相连。 直肠粘膜紧贴肠壁,内镜下与结肠粘膜易于区别,看不到结肠粘膜所形成的螺旋形皱装,但在直肠壶腹部有上、中、下三条半月形的直肠横璧,内含环肌纤维,称为直肠瓣。直肠下端由于与口径较小且呈闭缩状态的肛管相接,直肠粘膜呈现8^10个隆起的纵形皱璧,称为肛柱。肛柱基底之间有半月形皱璧,称为肛瓣。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围成的小隐窝,称肛窦。窦口向上,肛门腺开口于此。窦内容易积存粪屑,易于感染而发生肛窦炎。肛管与肛柱连接的部位,有三角形的乳头状隆起,称为肛乳头。肛瓣边缘和肛柱下端共同在直肠和肛管交界处形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图40-1) 。

09第九章 直肠脱垂_百度文库.

直肠脱垂 一、概念 直肠脱垂 (prolapse of roctum,是指肛管、直肠粘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垂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 直肠全层脱 出称完全脱垂。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 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本病亦多见于妇女,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 6~10倍, 60~70岁是发病的高峰。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盘肠痔、重叠痔、脱肛、脱肛痔、截肠等范畴。 二、病因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脱垂的病因与解剖、慢性消耗疾病、手术损伤等因素有关, 病理过程一般是由以下因素导致盆底组织失去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 以致直肠粘膜层松弛, 容易与肌层分离, 进而形成直肠滑动疝及肠套叠, 最终直肠全层脱垂而发病。 ①滑动疝学说:1912年 Moschcowitz 提出直肠脱垂是直肠与子宫 (男性为膀胱 之间盆腔陷凹腹膜的滑动性疝。在腹腔内脏的压迫下(腹内压增加,而直肠前壁不能承受这一压力, 盆腔陷凹的腹膜皱襞逐渐下垂, 将覆盖于腹膜部分之直肠前壁压于直肠壶腹内, 形成套叠, 这种脱出主要是直肠前壁, 能形成严重的直肠脱垂。 ②肠套叠学说肠套叠学说:1968年 Broden 及 Snellman 认为直肠脱垂非滑动性疝, 而是乙状结肠、直肠套叠。他们证实直肠套叠开始于乙状结肠、盲肠交界处, 套叠后,乙状结肠、直肠的附着点 (固定点将下拉,由于反复向下拉,直肠逐渐拉向远端, 当肠套叠向下进行到达两侧神经血管柄部位时 (直肠侧韧带处 , 此处因有较强 的筋膜附着, 套叠通过较为困难, 需要一定时间, 而反复的腹内压增加, 以及排便时用力,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的固定点受到损伤而造成侧韧带变弱, 套叠即可通过此处, 直到脱出肛门外, 形成直肠前壁和后壁长度相等, 肠腔位于中央的直肠脱垂。

2012直肠脱垂

脱肛病(直肠脱垂)诊疗方案 (2012年) 脱肛主要指直肠粘膜或直肠全层脱垂,少数可发生部分乙状结肠脱垂,又称直肠脱垂。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1中医诊断依据: 1.1 .1多见于排便或努挣时,直肠粘膜脱出,色淡红,长度小于4cm,质软,不出血,便后能自行回纳,肛门功能良好者,为不完全性脱垂。 1.1.2 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色红,长度在4~8cm,圆锥形,质软,表面为环状有层次的粘膜皱襞。便后需手法复位,肛门括约功能下降,为完全性脱垂。 1.1.3 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度大于8cmi,圆柱形,丧面有较浅的环状皱襞,触之很厚,需手法复位,肛门松驰,括约功能明显下降,为重度脱垂。 1.2.中医证候分类 1.2.1 脾虚气陷: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轻重不一,色淡红,伴有肛门坠胀,大便带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甚则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弱。 1.2.2 湿热下注:肛内肿物脱出,色紫暗或深红,甚则表面部分溃破,糜烂,肛门坠痛,肛内指检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西医诊断标准

2.1临床表现 2.1.1症状 肛门肿物脱出:肛门肿物脱出为肛管直肠脱垂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一般发生在排便时,当排便或排便过程中,随着腹压增加,直肠粘膜或直肠全层甚至于部分乙状结肠脱出于肛门之外。初起脱出组织较少,多在便秘或多次泻痢后努挣时发生,便后脱出组织随提肛而自行回纳肛内,并无其他明显不适。以后多为间隙性出现脱出。随着时间推移,反复发生,脱出次数逐渐增多,轻微努挣或正常排便都会有直肠脱出。脱出的程度也逐渐加重,脱出组织长度增加,体积增大,不能自行回纳,需手托或卧床休息才能回纳,后期严重时,每遇增加腹压即可脱出,而且复位越来越困难。 会阴部坠胀:伴随着直肠脱出的加重,患者常感肛门会阴部坠胀或坠痛,有便意或排便不尽感,这是由于直肠反复脱出,肠道与粘膜充血水肿,加之直肠过度游离,直接压迫肛门会阴区,以及脱出组织牵拉使盆底会阴组织广泛充血所致。严重者可累及骶部、腰部坠胀,甚至于腹沟、下腹部、双下肢都有沉重感酸胀感。 出血:出血较少见,当粘膜因炎变出现糜烂或溃疡时可有少量出血,颜色淡红或暗红,混有肠粘液,或呈淡红色血性粘液,附于大便表面。偶而因手法复位不当,损伤脱出组织而至出血,此种出血颜色鲜红,量依损伤程度而定。 肛周潮湿,皮肤瘙痒糜烂:由于直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肠粘液分泌增多,常有较多的粘液随大便排出,后期因肛门松驰,闭合不全,肠粘液可从肛门自行外溢,浸渍肛门,污染衣裤。表现为肛周潮湿,皮肤瘙痒糜烂或继发皮炎、湿疹等。 肛门疼痛:脱出肠管如不及时复位,可因瘀血肿胀而难以回纳,引起肛门

直肠脱垂大病历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入院病历 姓名: 性别: 女年龄: 2岁 民族: 汉婚况: 未婚职业: 无 出生地: 常住地址: 发病节气:寒露单位: 病史陈述者:患儿父母入院时间:2010 年10月8日09时00分 可靠程度:可靠病史采集时间:2010年10月8日09时30分 主诉: 反复便后肛内脱出肉状物6月余。 现病史: 患儿6月前因腹泻,每日6-8次,便后肛内脱出肉状物,当时可自行回纳,无粘液脓血便,未行系统检查及治疗,上症反复发作,未服用任何药物治疗,且脱出的肉状物不能自行回纳,需手托方可复位,为求彻底治疗,今日来本院就诊。门诊以“直肠脱垂”收住入院。入院时症见:便后肛内脱出肉状物,脱出的肉状物不能自行回纳,需手托方可复位,无粘液脓血便,小便调,食可眠安,精神良好。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 外伤及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其它情况:出生于原籍,现居住在村,近期未到过疫区。无特殊 不良生活嗜好。父母均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6.5℃ P:免测 R:免测 Bp:免测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对答切题, 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正常, 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正常,双肺呼 吸动度一致,肺触觉语颤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 闻及干、湿罗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置正 常,心界正常,节律整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无压 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肾区无叩击痛,外生殖 器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 质淡,舌苔白,脉象细。 专科情况 便后肛门外可见直肠粘膜脱出,长约3㎝,不能自行回纳,肛内指检括约肌稍松弛,指套无染血。 辅助检查 1、血液分析:RBC4.44×1012/L,HGB121g/L,WBC6.8×109/L, GRA50.0%,PLT147×109/L 。血型:“B”型,Rh(+); 2、尿液分析:正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