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下肢肌力训练方法

下肢肌力训练方法

下肢肌力训练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下肢肌力训练方法

导语:双腿的重要性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我们每天都要使用到自己的腿部来进行走路,当然有的人想通过一些办法使自己的腿部变得更有力量,这样当

双腿的重要性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我们每天都要使用到自己的腿部来进行走路,当然有的人想通过一些办法使自己的腿部变得更有力量,这样当然是可以的,因为当我们腿部更有力量的时候,我们走路的时候速度才会变快,当然也不会那么容易感到疲惫,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下肢肌力训练方法。

静蹲的姿势是这样的:

上身正直抬头挺胸,保持身体直立,两脚分开和自己肩宽一样的距离,脚尖正向前,不要“外八字”或者“内八字”。背靠墙壁站好,脚跟大约离开墙壁一脚长的距离。体重平均分配在两条腿上,缓慢地下蹲,到大腿小腿呈90°角为止。保持这个角度,然后逐渐把脚向前移动,这时候低头看一下,膝盖和脚尖正好在一条直线上,换句话说,就是从上往下看,膝盖正好挡住脚尖。现在的姿势就是标准的“靠墙静蹲”的姿势了。

静蹲-下肢经典肌力练习

这时股四头肌,就是大腿前面的肌肉,尤其是接近膝关节的部位,会感到非常吃力,再多坚持一会儿的话就会感到肌肉充血灼热的感觉,然后就是酸疼发胀,再然后就是累得发抖,再然后就是累得坚持不住只好站起来了。达到这样的状态,就完成了一次静蹲练习。

之所以练习的时候要背靠墙壁,是希望能更好地刺激到股四头肌,因为背部在有了墙壁支撑后,大腿后侧的腘绳肌群和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就可以不必发力帮助保持身体姿势,只要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发力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肌力测定方法

1.手法肌力评定 ②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1、表2、表3。 (2)基本原则: ②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作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

③依据肌肉能否作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 ④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 (3)评定标准:如能完成运动并能克服充分的阻力与健侧相近,为5级肌力;能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肌力;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身重量完成动作,为3级肌力;如不能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为2级肌力;如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如无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则为0级肌力。 在手法肌力评定中,可根据检查情况使用“-”或“+”号。 常用手法肌力检查的评定标准见表4。 ①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最大合作。 ②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 ③保持正确的检测位置,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的级别。防止替代动作出现错误的肌力评定。

④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肌肉或肌群牵拉力的方向相反;施加阻力的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 ⑤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采用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同步地作水平运动。 ⑦尽可能在同一体位完成所需检查的肌力情况,以减少患者因不断变换体位带来的不便。 2.器械肌力测定 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评定方法。 (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①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

常用的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常用的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1)弓箭步交叉跳。要求动作幅度大的,要向上蹬力强;动作幅度小的,要动作频率快。(注意踢腿动作) (2)前后左右并步跳。要求蹬地快,前后左右变向时要有随髋动作。(跳的宽度1米) (3)垫步半蹲向前、后跑。要求两腿配合协调,后腿提起,频率快。 (4)并步半蹲,左、右移动跑。要求左右起动快。 (5)弓箭步起蹬、回蹬。要求中等速度完成动作,节奏明显。 (6)膝关节弯屈左右蹬地。要求后跟提起,中速完成。 (7)全蹲前、后、左、右弓箭步跳。要求变换方向时,髋的动作要明显。 速度素质是指机体(或机体某部位)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快速通过某一距离的能力;对各种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速度素质是运动员基本素质之一,在身体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一般速度训练 常用的方法: (1)原地或行进间快速小步跑; (2)原地或行进间快速后蹬跑; (3)原地或行进间快速高抬腿跑;

以上(1-3)可以合为一个综合项目,反复练,按时间练,一般可以练20分钟一组,练两组就可以了. (4)快速跨步跑;[60米左右] (5)快速跑台阶;[70级台阶] (6)快速后踢腿跑;[30米左右] 以上(4-11)为一个综合项目,可以每次练两项,如今天把上坡或下坡跑和快速跑台阶拿出来练.每种跑10组就可以啦.若能更多~那可以在加. (二)专项速度训练 专项速度是指运动员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移动的速度和挥拍击球的速度。 常用的方法: (1)快速徒手和持拍挥拍练习;[100次*4] (2)快速对墙击球练习;[时间训练:30分钟] (3)快速挥网球拍练习;[50次*4] (4)快速挥轻量哑铃练习;[50次*4] (5)快速拉橡皮条练习;[如将橡皮条绑在一支撑物上,手拉橡皮条另一端,进行挥拍动作50次*4] (6)利用羽毛球场地进行快速前后往返跑,快速滑步跑,快速侧身交叉跑,快速组合步法移动等;[20次*4/种} (7)快速跳绳(各种跳绳方法)。[可以分时间或次数联系,一分种快速跳单跳双跳或者10分钟双跳]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 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与关节源性肌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 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得一般性指标 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得心脏病或高血压 常用方法: 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 MMT一般原则: 检查得就是动作得主动肌与协同肌 熟练得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 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得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得患者 检查方法: 被检查得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得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 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得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 肌力评级依据: 外加阻力大小(阻力得方向、部位、大小、时机) 重力作用 有无肌肉或肌腱得收缩Array检查步骤: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得与步骤 确定与被检查肌肉相关得AROM与PROM 确定被检查者得体位,固定被检查肢体近端讲解动作,检查前让患者实际操练体会一次肌力检查与评级(从主动完成动作开始) 记录检查结果 MMT得注意事项: 选定合适得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得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得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体位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与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先做健侧) 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或CC。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得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 对4级以上肌力得受检肌肉,在检查时所施加得阻力应为持续性,且施加力得方向要与肌肉用力得方向相反。 阻力因人、因部位而异 重复检查同一块肌肉得最大收缩力量时前后间隔2分钟为宜

肌力检查方法

病人取坐位,上臂外展到15°,医生在病人肘下方加以阻抗,并在冈上窝处触摸肌肉的收缩情况,测知其肌力。其功能主要是使肩外展到15°。该肌瘫痪时,臂旋后困难,且冈上窝明显凹陷,为冈上神经(来源于颈髓4?6及臂丛上干)麻痹的征象。 图11-38 冈上肌肌力检查法 2.肌力测定方法肌肉肌力检查方法是嘱被检查者依次作上下肢各关节屈伸运动,同时检查者给予适当阻力,以发现肌力是否正常、减退或瘫痪。下面列举脊髓各节段支配的主要肌肉肌力测定方法: (1)颈丛支配的主要肌肉肌力检查 1)菱形肌患者两手叉腰使肘关节向后用力,肩胛内收,检查者给予阻抗并沿脊柱缘触摸肌肉。

菱形肌肌力试验 2)冈上肌患者肩外展15°时,检查者给予阻抗,并在冈上窝处触摸收缩的肌肉。 冈上肌肌力检查法 3)冈下肌患者肘关节屈曲后再使前臂外旋,并在冈下窝处触摸此肌。

冈下肌肌力检查法 4)胸大肌上臂平举状态下强力内收,检查者给予阻抗。 争膻——— aplioid 桶九服一 I ■ 胸大肌肌力试验 5)背阔肌使上举之臂放至水平位,检查者给予阻抗,或使臂下垂向后伸并给予阻抗,触摸在肩胛下角处收缩的肌肉。

背阔肌肌力检查 6)三角肌抬臂至水平位(由15°至90。)并给予阻抗。 (1)前部〔箭头示 提胃向前1 ant ?ri&r pirt (ATF OW口懈 i (2 )中部【外侧部)(箭头示营外展) 简esdisL partCLateriL part) (arrow slewing a.b-ductin£ Lh色irih) (3 )后部(箭渎示引臂向后)pQsXwioir part (arrow showing maki ng arm bfi-dwards ) deltoideus muscle 貼]亠曲N n jectorali^ ma j or, wscle 〔 f \ T \ / \ 1 V J l, i A vx 'J \ jf I A i L v 1 forward)

下肢体格检查讲义

骨科下肢疾病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 骨科体格检查按程序: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动诊 ?测量 ?特殊试验 骨科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充分暴露 ?双侧对比 ?动静结合 ?指示引导 ?系统检查与局部检查相结合 ?客观检查与主观症状相结合 ?手法规范,避免加重损伤和促进扩散 ?外固定时检查感觉、血运及固定情况 视诊 ?步态姿势、轴线(各方向和体位观察四肢和躯干) ?局部皮肤有无发红、发绀、色素沉着、发亮或静脉怒张

?软组织有无肿胀和淤血 ?肌肉有无萎缩或肌纤维颤动 ?有无包块,颜色如何 ?瘢痕、创面、窦道、分泌物及其性质 ?伤口形状与深度,有无异物残留及活动性出血 ?局部包扎和固定情况 ?有无畸形,如肢体长短、粗细或者成角畸形 触诊 ?压痛:部位、深度、范围、程度和性质 ?各骨性标志有无异常 ?有无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局部温度和适度,双侧对比 ?包块:部位、硬度、大小、活动度、与邻近组织关系、波动感?肌肉有无痉挛或萎缩 ?与骨科相关的神经系统检查:感觉、运动、反射、自主神经叩诊 ?主要检查有无叩击痛 ?轴向叩击痛(传导痛) ?棘突叩击痛 ?脊柱间接叩痛 ?神经干叩击征(Tinel征)

听诊 ?弹响和摩擦音 ?骨传导音 ?肢体血流杂音 动诊 ?主动运动 1.肌力测定 2.关节主动运动功能 3.角度测量(中立位0度法) ?被动运动 1.与主动运动方向相同的被动运动 2.与主动运动方向不同的被动运功,如牵拉挤压、侧方挤压等 ?异常活动 1.关节强直 2.关节运动范围减小 3.关节运动范围超常 4.假关节活动 量诊 ?肢体长度测量,骨性标志点 ?肢体和关节周径测量 ?肢体轴线测定

躯干和四肢肌力检查

肌力检查 一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 1.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中枢的抑制释放而反射增强,亦可因超限制而反射消失。 2.浅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浅反射的皮层反射通路受损,亦表现为反射减弱或消失。 3.反射对比对称性的反射减弱或增强,未必都是神经损害的表现,而反射的不对称性是神经损害的有力指征。 4.腹壁反射可因腹壁松弛、肥胖或腹胀而消失,提睾反射可因年老、阴囊睾丸疾患而消失,正常情况下也可以两侧不对称。5.病理反射一般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但在2岁以下小儿,正常亦可引出。 6.少数症例正常情况下,少数人亦可引出双侧弹手指征。 二病理反射检查 中枢神经损害时,才出现的异常反射。常检查的病理反射有下列几项: 1.弹手指征又称霍夫曼(Hoffmann)征,医者快速弹压被夹住的患者中指指甲,引起诸手指的掌屈反应为阳性。 2.划跖试验又称巴彬斯基(Babinski)征,医者轻划患者足跖外侧,引起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的反应为阳性。 3.压擦胫试验又称奥本海姆(Oppenheim)征,医者以拇指用力沿患者胫骨前嵴内侧面从上而下压擦,若出现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则本试验阳性。 4.捏腓肠肌试验又称戈登(Gordon)征,医者用力捏压患者小腿腓肠肌,若出现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则本试验阳性。5.踝阵挛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腘窝,一手握足,用力使其踝关节突然背伸,然后放松,可以产生踝关节连续的交替的伸屈运动,则视为阳性。 6.髌阵挛患者仰卧,医者以一手的拇、食两指抵住髌骨上极,用力向下急促推动髌骨,然后放松,引起髌骨连续交替的上下移动为阳性。 三肌力检查临床意义 1.肌麻痹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产生肌力减退或丧失,出现部分或完全瘫痪。 2.肌萎缩肌肉萎缩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则无明显肌肉萎缩,但如瘫痪过久,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3.肌张力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减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增高。 四下肢肌力检查 1.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先将双下肢伸直外展,然后作夹腿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2.股薄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股内收,膝关节屈曲,小腿内旋,医者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3.髂腰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先屈曲膝关节,再作屈髋动作,医者给以阻力。 4.缝匠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膝关节半屈曲位,嘱其外旋大腿,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5.股四头肌肌力测定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嘱其伸直膝关节,医者给以阻力。 6.梨状肌、闭孔内肌、孖肌、股方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位,髋、膝关节伸直,下肢外旋,医者给以阻力。 7.臀中肌肌力测定患者侧卧位,下肢伸直内旋,大腿作外展动作,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肌肉收缩。 8.阔筋膜张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小腿向外移动,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9.臀大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小腿屆曲,大腿后伸,医者给以阻力。 10.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位,髋、膝关节屈曲至90°,在此位置上嘱患者屈曲膝关节,医者给以阻力,并分别触摸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半膜肌的收缩。 11.腓肠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膝关节伸直。嘱其踝关节跖屈,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12.比目鱼肌肌力测定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至90°,使踝关节跖屆,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肌肉的收缩。 13.胫骨前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足背伸、内翻,医者给以阻力,并触摸该肌肉的收缩。 14.胫骨后肌肌力测定嘱患者足部跖屈并同时作足的内收、内旋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并在足舟状骨结节的后下方可触及该肌腱。 15.趾长屈肌肌力测定患者近端趾节伸直位,嘱其屈曲2~5趾之末节,医者在其趾端跖面给以阻力。

直抬腿-下肢经典肌力练习

直抬腿-下肢经典肌力练习 直抬腿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好理解,直着抬腿嘛,动作看上去也很简单,五分钟就能学会。但这项练习却是下肢经典肌力练习中的经典,是下肢手术和伤病之后最早开始练习的功能锻炼之一,是各种功能练习的基础,绝对是下肢肌力练习的必选项目。 举个简单的事实,要是在床上连腿都抬不起来,怎么可能下地站立控制身体呢?大腿肌肉的力量要是都不够把腿的重量抬起来,怎么能够支撑身体的重量呢?难度更大的走路啊上下楼梯之类的功能,就更是可望不可及了。 所有的功能练习都是看着简单实际复杂,因为人的运动功能就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从中枢神经到效应器肌肉的收缩,再到关节的运动,再收集运动感觉反馈回神经系统整合调节,光是说说就挺复杂费劲的(具体的内容会写在以后的《人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是非常复杂》里面)。 先不说运动的过程有多复杂,就说直抬腿吧。 首先直抬腿有四个方向。就是向前的直抬腿,向内侧和外侧的侧抬腿,和向后的后抬腿。这四个基本动作不光康复中用到的多,健身健美的塑身练习也用这套动作来塑造腿部的线条。因为这个练习强度柔和,属于耐力练习,可以增强腿部的肌肉力量,让肌肉紧实,又不会明显的增大肌肉块,所以也是垫上健身练习的常用方法。 接着说说直抬腿练习可以锻炼到的肌肉。向前抬腿主要是练习股四头肌,还有髂腰肌参与运动,;后抬腿主要练习大腿后侧的腘绳肌群还有臀大肌肌力,如果抬得再高一点,腰背肌也会参与收缩;向外侧的侧抬腿是练习大腿外侧的阔筋膜张肌;向内侧的侧抬腿是练习大腿内侧面的内收肌力的,如果调整一下角度还可以刺激到股四头肌内侧头的肌纤维(有关知识可以参看《运动各个关节需要的肌肉》)。虽然只是躺着练习,腿都不用弯,但是大腿周围的肌肉就都能够练习到了。不但是塑身的方法,更是伤病和手术之后恢复下肢基础力量的首选方法。套用一句卖“大力丸”的广告词儿,那真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 现在来说说这么好的功能练习的具体方法: 直抬腿练习 仰卧平躺在床上,先用最大力量把腿伸直,之后抬起腿,大概抬到脚后跟离床面15厘米左右的高度。注意一定要膝关节伸直,这样才能充分动员股四头肌的肌纤维,可以分别试验一下,伸直抬起来和稍微弯着一点抬起来,用力大小的区别非常大,还可以看到和摸到肌肉收缩的程度也差很多。 (左腿为例子示范:为了看得清楚,腿画得比较高,实际抬起离床面15CM就可以) 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力量提高了,可以改成坐位练习。就是坐在床上,坐直上身,然后再直抬腿。因为坐起来之后

抗阻伸膝-下肢经典肌力练习

抗阻伸膝-下肢经典肌力练习 (2007-09-14 18:37:37) 转载 分类:康复系列(肌力) 标签: 健康/保健 康复 术后康复 肌力练习 肌肉力量 股四头肌 肌肉萎缩 抗阻伸膝 顾名思义,“抗阻伸膝”就是对抗阻力伸直膝关节。 抗阻伸膝这个动作是专门用来练习股四头肌的。而股四头肌又是膝关节周围(也是整个人体里)最大的一块肌肉(准确的说是一个肌群)。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 所以下肢的伤病和手术之后,运用抗阻伸膝来练习股四头肌的力量,是常见的方式。 前面说了股四头肌是人体里最大的一个肌群,它包括了四块肌肉。作用有分有合,并不完全相同,为了能更好的练习,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

股直肌,是四块肌肉中最长的肌肉,通过髋关节和膝关节两个关节,是双关节肌,除了具有伸膝的功能以外,股直肌的收缩还可以产生屈髋的动作。同时也是膝关节弯曲的主要拮抗肌,如果股直肌挛缩,就是变短弹性变差了,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屈曲功能。 还有深层的股中间肌。 大腿外侧块头比较大的股外侧肌。 和膝关节内侧的,最短最小的,作用也最特别的股内侧肌。也有人称它为股四头肌内侧头,英文缩写是VMO。 这四块肌肉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伸直膝关节的动作。 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经说过,膝关节的活动度是0°-150°左右的范围,还可能有大约5-10°的过伸。(具体内容写在《各个关节活动度的参考值》里面了)这150°的活动范围里,不同的段落由不同的肌肉分别担任主角。 从弯曲到伸直的前60°,就是150°-90°这一段,主要由股直肌完成。 中间65°,就是90°-15°这一段,主要由股外侧肌完成。 最后的15°,就是15°-0°这一段,主要由股内侧肌完成。(股内侧肌的收缩还有向内侧拉

下肢力量练习方式

1静蹲:背靠墙,双脚双膝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下蹲至膝尖与脚尖连线垂直地面,重心置于患侧足跟,自行掌握下蹲深度,基本控制在可在2-3分钟内达到充分疲劳的程度,间隔不超过10秒钟,连续5-10次\组,2组\天。如果想增加难度,可在背后与墙之间放置一软球(不小于排球的尺寸),进行相同标准的练习。这种方法适用于一切对于下肢负重没有限制的患者,如果患肢存在软骨损伤,并在运动中会产生疼痛感,可以通过上下微调角度的方式避开损伤区间,尽量使练习不发生在疼痛弧范围内。 2.抗阻伸膝:坐于床边(椅子或器械上),患侧脚踝部负重,在完全伸直至70度范围内行抗阻伸膝练习,动作节奏快上—稍作停顿2秒—慢下,所负重量以在重复动作10-15次范围内可达充分疲劳且不产生疼痛为宜,如疲劳与疼痛发生冲突时,优先控制疼痛,适当延长动作中停顿的时间以加强训练效果。每做10-15次休息半分钟,连续60-90次\组,2组\天。此项练习健侧亦可进行,但应注意适当增加范围及负荷量以作区分。对于下肢非伸膝装置(股四头肌、髌骨、髌腱)损伤早期的患者一般都适用。如果患肢主动伸直功能受限,应着重强化在过伸位至屈膝30度位范围内的抗阻伸膝练习,强化股内侧肌力量,动作标准不变。事实上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体育锻炼中,最后30度的关节控制能力意义最大,这个区域内股内侧肌的力量占据了整个肌群力量的超过一半,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应着重练习这个运动范围内的动作。 3.抗阻屈膝:俯卧于床上,患侧脚踝处负重或以皮筋束于其上,进行最大范围内抗阻屈曲,所负重量、动作规格、训练数量与以上“抗阻伸膝”动作相同。这个练习目的是强化大腿后群肌力(腘绳肌),作为前群股四头肌的拮抗肌,后群肌肉在维持整个关节平衡和关节运动可控性的功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予以重视,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重建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不做此项练习。其他患者基本适用,且此动作不引起髌股关节面压力增大,对即使是比较严重的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患者依然适用。

下肢力量训练方法

下肢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髋部、腿部、踝关节。 (一)、常用的训练方法: 1、徒手练习 (1)、让学生蹲马步,可采用靠墙蹲和不靠墙蹲两种姿势,时间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定。 (2)、让学生经常练习“金鸡独立”,“燕式平衡”等动作,提高学生腿部的静力性力量。 (3)、经常采用原地纵跳,收腹跳,跳起转体180、360、540、720,快速多级跳,立定三级跳,急行三级跳,急行多级跳,跬跳,兔跳。 (4)、负重练习,参加练习的学生二人一组,互相背着快速跑30米往返,一人輢坐在一人的肩上,双手扶住篮球柱,做下蹲练习,每人每组做15个后进行交换。 2、杠铃练习 (1)、让练习学生肩负重量适中杠铃作提踵练习,每次要求脚后跟尽量提高,把身体重心放在两脚的前脚掌上,其他学生依次对练习学生进行保护。 (2)、让练习学生肩负杠铃,杠铃重量约为学生能连续作8-12个蹲起动作为准,负重作蹲起和半蹲起动作,要求学生蹲下时稍慢,起来的时候快速,每个学生练习时每组练习不少于8个,都有教师或学生保护与帮助。 (3)、让学生练习时肩负杠铃,重量适中,作各种跳跃动作,如弓箭步换腿跳,半蹲跳、跨跳等,在增强腿部力量的同时,增强臗关节的力量。 (4)、让学生练习时肩负杠铃,杠铃重量为该学生最大蹲起重量的一半,快速蹬楼梯,开始时可以一次蹬一级梯,随着力量的增强,每次可以蹬两梯,楼梯的长度也可以增加。(二)、下肢专项力量训练: (1)各种姿势的跑跳动作,利于增强下肢力量,臗关节力量,身体的灵活性,例如:跨栏跑(障碍跑),前后左右移动跑,羽毛球场地上进行各种步伐的跑动,垫步半蹲向前、后跑,跑动中急停跳,弓箭步交叉跳。在作这些动作时要求动作幅度尽可能大,用力向上蹬地,使身体获得垂直向上的力量,动作频率快,提高身体各关节的力量,柔韧性。提高身体的灵活程度,进而提高运动成绩。 (2)在羽毛球运动中,常常有跨步前压身体的被动击球动作,如果不能回到中场,就会造成失误,所以应在平时训练时多加强跨步起蹬、回蹬动作练习,膝关节弯屈,作左、右蹬地练习,在练习时要求中等速度跑动跨步完成动作,动作要轻松,有明显的节奏。 (3负重练习: A、在训练时可以让学生身穿沙衣,腿绑沙袋,手提哑铃,进行不同距离的快速跑,各种跳跃练习,利于提高学生下肢力量 B、利用杠铃作负重深蹲连续作8-12个(杠铃重量约为学生能连续作8-12个蹲起动作为准),然后作30米的冲刺跑,再作30米的多级跳,在增强学生腿部力量的同时,全面发展各项素质。 原地全蹲起直腿收腹这种练习方法可以增强腿部的爆发力和踝关节力量的同时还能够对下肢的协调性进行练习。首先,原地全蹲,然后尽可能的向上跳起,在跳起时收腹且双腿并拢。以10次为一组,每组做完后进行充分的休息后反复练习。在进行此项练习的时候,要注意起跳动作的迅速,并且在跳起时要尽量的向上提高自身的高度。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检查

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检查 肌力及肌张力的评定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 百分比 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 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1、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 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

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 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 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 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肌力正常 二、肌张力检查与评价 1、定义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

[实用参考]肌力测定方法.doc

1.手法肌力评定 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作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对抗肢体自身重力及由检查者用手法施加的阻力,观察患者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评定患者的肌力。 (1)程序: ①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及被检测部位的位置。 ②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③检查测试部位的轮廓,比较两侧肢体同名肌的对称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周径大小。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1、表2、表3。

(2)基本原则: ①依据评定者施加阻力大小并与健侧对照进行判断。 ②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作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 ③依据肌肉能否作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 ④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 (3)评定标准:如能完成运动并能克服充分的阻力与健侧相近,为5级肌力;能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肌力;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身重量完成动作,为3级肌力;如不能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为2级肌力;如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如无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则为0级肌力。 在手法肌力评定中,可根据检查情况使用“-”或“+”号。 常用手法肌力检查的评定标准见表4。

(4)注意事项: ①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最大合作。 ②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 ③保持正确的检测位置,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的级别。防止替代动作出现错误的肌力评定。 ④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肌肉或肌群牵拉力的方向相反;施加阻力的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 ⑤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采用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同步地作水平运动。

下肢力量训练方法

小学生非器械性下肢力量训练方法 下肢力量训练主要是指通过躯干负重杠铃,做各种练习来达到增强下肢力量的目的。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年龄,身体骨骼也正处于分化生长的阶段。在这个时候给脊柱和下肢骨骼施加过重的负荷,势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应当探讨一些非器械性下肢训练方法,来达到增强少儿运动员下肢力量的目的。以下几种方法是本人在实际训练中采用的一些方法,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供大家借鉴和参考。(一)负重深蹲跳这里所说的负重是指通过手拿物体或腿绑绑腿之类的负重。在训练中应该提醒运动员上体不要前倾以免摔倒,还有就是不要被负重物撞伤。(二)拉橡皮条把橡皮条绑在腿部的需要部位,通过做抬腿练习来达到增强腿部力量的目的。这个练习应适当加大橡皮条的牵拉力度,以便更有效的达到目的。(三)拖重物跑这个练习一般用于改善短跑的后蹬不足,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我发现这个练习对增强运动员下肢力量也是很有 效的。被拖重物可以适当加重,练习距离可以适当加长,这样效果更佳。(四)单脚跳刚开始练习时,让运动员不负重练习。等运动员领会了动作,技术动作比较完善了,可以绑上绑腿等轻物练习,增加练习的强度。 小学生田径训练一直是一个很难的课题,孩子的力量上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合理的点,还是不上力量,这都是一个很大的争议很大的事,现在很我们学校成立了田径代表队,通过2个多月的训练学生进步不小,但是2个月的训练我们从来不敢上力量,因为孩子还小,身体发育还处于关键时刻,上力量上的不好将对孩子造成影响。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呀,一直让我很头疼。现在我们就力量练习做一个分析,孩子现在的体重在40---70斤。我们上的力量不能够超过孩子的体重那么我们怎么来控制这个力量,我想分组进行,下肢力量可以分净力练习和动力练习,7岁的孩子最好都分2个点来进行。 少年儿童的运动能力与每个年龄组所有的形态面能力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时期机体的发育是连续不断的,但不平衡。有些阶段发育比较旺盛,有些阶段发育比较迟缓。此外,在某阶段还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即在机体急速发育的同时,某些重要植物器官的生成却明显落后。 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特别是跑、跳、投这样一些体育项目,无疑会对儿童机体的生成和发育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但要根据他们的人体解剖、运动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安排。在10-12岁。骨组织和骨骼的整体形成过程仍在继续。这一年龄儿童的骨构造基本上与成年人的骨构造相同。但由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大,故10-12岁儿童关节灵活性大大超过成年人,这一时期,骨骼和骨化过程还没有结束,骨盆骨在此阶段才刚刚开始长合。因此在运动训练中,不应采用那些对骨盆造成强大和剧烈负荷的练习(高处跳下、搬运重物等。)这时的肌肉系统发育还很差.但骨骼肌的发育却很迅速。肌肉组织的成分和收缩能力不同于成年人。儿童的肌肉中水分过剩、蛋白质和脂肪不足,所以肌肉具有较大的弹性。在这一时期可以看到个别肌群发育速度有某些不一致的情况:腿、躯干和肩带大肌的发育比手、足小肌快。正因为这样,儿童在做要求小肌肉群准确性和协调性较高的练习时就显得比较困难。 这一时期,运动性和植物性机能的发育是不一致的。调节植物性器官和系统活动的机制,在其个发育上明显落后于运动器官控制能力的发育速度。重要的植物系统呼吸和心血管系统) 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的工作能力和机体对各种身体负荷的适应能力,心肺和血管的相互发育不是不平衡的。10—11岁的儿童,心脏的相对植按—公斤体重计算最小。从11—12岁起,心脏的相对重量逐步增大。儿童的心脏收缩频率高,血流速度快,使得儿童肌肉组织的血液供给量超过成年人。儿童的心脏对于各种性质的工作有相当强的适应能力,而且恢复也很快。但尽管这样,由于调节机制的不完善,就会导致心脏工作某些不稳定的现象发生。因此,超量的身体或心理负荷都可能导致心脏活动机能的失调 第一、发展肌肉绝对力量潜力,即提高肌肉力量、改善肌肉间协调性:采用较重的负荷重量,完成次数少的重复练习 第二、发展速度力量,提高肌肉内协调性:采用较轻重量,增加次数提高速度。动员腿部力量。虽然步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遗传,但是通过训练也是能使其进一步提高的。高短

几种经典的下肢力量练习方式

几种经典的下肢力量练习方式(转载自吕铮医生) 注意事项: 1. 加强日常生活中针对患侧肢体的保 2. 日常生活中应控制运动量,简而言之即“该走的路正常走,无关紧要的运动尽量减少”尽量通过各种手段强化膝关节力量,但是基本应确保“力量练习无痛的原则”。无痛练习方式优先考虑。 3. 如果在某一活动范围内,由于疼痛作用(疼痛弧),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下降,以致控制该范围关节运动的肌群始终无法被唤起(肌肉的失用现象),无法得到有效训练,则可以尝试在疼痛弧内忍痛进行若干次练习,以唤起相关肌群的运动。此时应注意将练习中产生的疼痛控制在耐受范围内,并注意练习后及时予以足量冰敷,并给予其充分休息。 4.加强健侧肢体力量练习,以起到支撑全身体重,进一步分担患侧肢体所负之体重。 5. 如果有条件应在练习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肌肉微微发热时再进行较大量的力量训练,练习后应进行较充分的肌肉牵拉,防止延迟性肌肉酸痛发生,促进消除疲劳。 2.具体方式: 1静蹲:背靠墙,双脚双膝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下蹲至膝尖与脚尖连线垂直地面,重心置于患侧足部,自行掌握下蹲深度,基本控制在可在2分钟左右达到充分疲劳的程度,间隔不超过10秒钟,连续5-10次\组,2组\天。这种方法适用于一切对于下肢负重没有限制的患者,

如果患肢存在软骨损伤,并在运动中会产生疼痛感,可以通过上下微调角度的方式避开损伤区间,尽量使练习不发生在疼痛弧范围内。 2.抗阻伸膝:坐于床边(椅子或器械上),患侧脚踝部负重,在完全伸直至70度范围内行抗阻伸膝练习,动作节奏快上—稍作停顿2秒—慢下,所负重量以在重复动作10-15次范围内可达充分疲劳且不产生疼痛为宜,如疲劳与疼痛发生冲突时,优先控制疼痛,适当延长动作中停顿的时间以加强训练效果。每做10-15次休息半分钟,连续60-90次\组,2组\天。此项练习健侧亦可进行,但应注意适当增加范围及负荷量以作区分。对于下肢非伸膝装置(股四头肌、髌骨、髌腱)损伤早期的患者一般都适用。如果患肢主动伸直功能受限,应着重强化在过伸位至屈膝30度位范围内的抗阻伸膝练习,强化股内侧肌力量,动作标准不变。事实上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体育锻炼中,最后30度的关节控制能力意义最大,这个区域内股内侧肌的力量占据了整个肌群力量的超过一半,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应着重练习这个运动范围内的动作。

几种经典的下肢力量练习方式

几种经典的下肢力量练习方式 发表者:吕铮79839人已访问 注意事项: 1. 加强日常生活中针对患侧肢体的保护 2. 日常生活中应控制运动量,简而言之即“该走的路正常走,无关紧要的运动尽量减少”尽量通过各种手段强化膝关节力量,但是基本应确保“力量练习无痛的原则”。无痛练习方式优先考虑。 3. 如果在某一活动范围内,由于疼痛作用(疼痛弧),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下降,以致控制该范围关节运动的肌群始终无法被唤起(肌肉的失用现象),无法得到有效训练,则可以尝试在疼痛弧内忍痛进行若干次练习,以唤起相关肌群的运动。此时应注意将练习中产生的疼痛控制在耐受范围内,并注意练习后及时予以足量冰敷,并给予其充分休息。 4. 加强健侧肢体力量练习,以起到支撑全身体重,进一步分担患侧肢体所负之体重。 5. 如果有条件应在练习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肌肉微微发热时再进行较大量的力量训练,练习后应进行较充分的肌肉牵拉,防止延迟性肌肉酸痛发生,促进消除疲劳。 具体方式: 1静蹲:背靠墙,双脚双膝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下蹲至膝尖与脚尖连线垂直地面,重心置于患侧足部,自行掌握下蹲深度,基本控制在可在2分钟左右达到充分疲劳的程度,间隔不超过10秒钟,连续5-10次\组,2组\天。如果想增加难度,可在背后与墙之间放置一软球(不小于排球的尺寸),进行相同标准的练习。这种方法适用于一切对于下肢负重没有限制的患者,如果患肢存在软骨损伤,并在运动中会产生疼痛感,可以通过上下微调角度的方式避开损伤区间,尽量使练习不发生在疼痛弧范围内。如果力量达到一定水平,可以通过静蹲方式的变化来增加难度以及练习的趣味性,以强化练习效果和实用性。

几种经典的下肢力量练习方式

几种经典的下肢力量练习方式 发表者:吕铮61490人已访问 注意事项: 1. 加强日常生活中针对患侧肢体的保护 2. 日常生活中应控制运动量,简而言之即“该走的路正常走,无关紧要的运动尽量减少”尽量通过各种手段强化膝关节力量,但是基本应确保“力量练习无痛的原则”。无痛练习方式优先考虑。 3. 如果在某一活动范围内,由于疼痛作用(疼痛弧),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下降,以致控制该范围关节运动的肌群始终无法被唤起(肌肉的失用现象),无法得到有效训练,则可以尝试在疼痛弧内忍痛进行若干次练习,以唤起相关肌群的运动。此时应注意将练习中产生的疼痛控制在耐受范围内,并注意练习后及时予以足量冰敷,并给予其充分休息。 4. 加强健侧肢体力量练习,以起到支撑全身体重,进一步分担患侧肢体所负之体重。 5. 如果有条件应在练习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肌肉微微发热时再进行较大量的力量训练,练习后应进行较充分的肌肉牵拉,防止延迟性肌肉酸痛发生,促进消除疲劳。 具体方式: 1静蹲:背靠墙,双脚双膝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下蹲至膝尖与脚尖连线垂直地面,重心置于患侧足部,自行掌握下蹲深度,基本控制在可在2分钟左右达到充分疲劳的程度,间隔不超过10秒钟,连续5-10次\组,

2组\天。如果想增加难度,可在背后与墙之间放置一软球(不小于排球的尺寸),进行相同标准的练习。这种方法适用于一切对于下肢负重没有限制的患者,如果患肢存在软骨损伤,并在运动中会产生疼痛感,可以通过上下微调角度的方式避开损伤区间,尽量使练习不发生在疼痛弧范围内。如果力量达到一定水平,可以通过静蹲方式的变化来增加难度以及练习的趣味性,以强化练习效果和实用性。

徒手肌力检查

【评定】徒手肌力检查(MMT) 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是1916年美国哈佛大学矫形外科学教授Robert Lovett提出来的。Lovett分级法如下: 0级~~~未触及肌肉的收缩。零 1级~~~可触及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微弱 2级~~~解除重力的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差 3级~~~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可 4级~~~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良好 5级~~~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正常 此检查方法是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让患者处于不同的受检体位,然后嘱患者分别在减重、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做一定的动作,按照动作的活动范围及抗重力或抗阻力的情况将肌力来进行分级的。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在Lovett 肌力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如被测的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以在此级右上角加“+”,稍差时则在右上角加“-”,以补分级不足,即:M.R.C.肌力分级法。如下: 0 级~~~未触及肌肉的收缩。 1 级~~~可触及肌肉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1+级~~~可触及肌肉有强力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2-级~~~解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活动到最大范围的50%以上,但不能达到最大活动范围。 2级~~~解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2+级~~~解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如抗重力可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50%以下。 3-级~~~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50%以上,但不能达最大活动范围。 3级~~~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3+级~~~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且在运动终末可对抗轻微阻力。

肌力检查

肌力检查 肌力检查 一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 1.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中枢的抑制释放而反射增强,亦可因超限制而反射消失。 2.浅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浅反射的皮层反射通路受损,亦表现为反射减弱或消失。 3.反射对比对称性的反射减弱或增强,未必都是神经损害的表现,而反射的不对称性是神经损害的有力指征。 4.腹壁反射可因腹壁松弛、肥胖或腹胀而消失,提睾反射可因年老、阴囊睾丸疾患而消失,正常情况下也可以两侧不对称。 5.病理反射一般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但在2岁以下小儿,正常亦可引出。 6.少数症例正常情况下,少数人亦可引出双侧弹手指征。 二病理反射检查 在中枢神经损害时,才出现的异常反射。常检查的病理反射有下列几项:1.弹手指征又称霍夫曼(Hoffmann)征,医者快速弹压被夹住的患者

中指指甲,引起诸手指的掌屈反应为阳性。 2.划跖试验又称巴彬斯基(Babinski)征,医者轻划患者足跖外侧,引起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的反应为阳性。 3.压擦胫试验又称奥本海姆(Oppenheim)征,医者以拇指用力沿患者胫骨前嵴内侧面从上而下压擦,若出现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则本试验阳性。 4.捏腓肠肌试验又称戈登(Gordon)征,医者用力捏压患者小腿腓肠肌,若出现坶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分开,则本试验阳性。 5.踝阵挛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腘窝,一手握足,用力使其踝关节突然背伸,然后放松,可以产生踝关节连续的交替的伸屈运动,则视为阳性。6.髌阵挛患者仰卧,医者以一手的拇、食两指抵住髌骨上极,用力向下急促推动髌骨,然后放松,引起髌骨连续交替的上下移动为阳性。 三肌力检查临床意义 1.肌麻痹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产生肌力减退或丧失,出现部分或完全瘫痪。 2.肌萎缩肌肉萎缩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则无明显肌肉萎缩,但如瘫痪过久,可出现废用性肌萎缩。 3.肌张力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减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增高。 四下肢肌力检查 1.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肌力测定患者仰卧,先将双下肢伸直外展,然后作夹腿动作,医者对此动作给以阻力。

上肢肌力检查方法

一、肩关节 1.肩关节屈曲 运动肌:三角肌(前部肌束)、肱肌 (图5-1)。 运动范围:肩关节前屈到170°-180°。 5级和4级:坐位,上肢肘部适度屈曲以防肩关节外旋和肱二头肌代偿,掌心向在肘关节近端加较大阻力能完成者为5级;中等阻力能完成者为4级,同时肩关节屈曲达90°,不伴旋转或水平运动。 3级和2级:体位同上,病人屈曲肩关节达90°能完成者为3级;能完成部分范围者为2级。 1级和0级:病人仰卧,试图做屈肩动作,在上臂上1/3前面能否触及肌肉收缩,能者为1级;否则为0级。 图5-1 肩关节屈曲肌肉肌力检查 2.肩关节后伸 主动肌: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后部肌束),(图5-2)。 运动范围:肩关节后伸50°-60°。 5级和4级:病人俯卧,肩内旋、内收,掌心向上,固定肩胛骨,在肘关节近端加较大阻力能完成者为5级;中等阻力能完成者为4级,并且病人后伸肩关节达全范围。 3级和2级:体位同上,在无阻力情况下病人后伸肩关节达全范围能完成者为3级;能完成部分范围者为2级。 1级和0级:在病人俯卧试图后伸肩关节时能否触及肌肉收缩,能者为1级;否则为0级。

图5-2 肩关节后伸肌肉肌力检查 3.肩关节外展 主动肌:三角肌(中部肌束)、冈上肌 (图5-3)。 运动范围:肩关节外展可达170°-180°。 5级和4级:病人坐位,上臂置于体侧,肘稍屈,在肘关节近端加较大阻力能完成者为5级;中等阻力能完成者为4级,病人外展肩关节达90°。 3级:体位同上,在无阻力情况下肩关节外展达90°能完成者为3级。 2级:病人仰卧,上臂置于体侧,肘轻度屈曲,肩关节外展达90°,不伴内、外旋能完成者为2级。 1级和0级:病人在仰卧试图外展肩关节时能否触及肌肉收缩,能者为1级;否则为0级。 图5-3 肩关节外展肌肉肌力检查 4.肩关节水平后伸 主动肌:三角肌(后部肌束)(图5-4)。 运动范围:肩关节从外展90°体位开始后伸达30°。 5级和4级:病人俯卧,肩关节外展90°,前臂沿床缘自然下垂,固定肩胛骨,在肘关节近端加较大阻力能完成者为为5级;中等阻力能完成者为4级,让病人水平后伸肩关节(使肘伸展,以防肱三头肌代偿)。 3级:体位同上,病人水平后伸肩关节达全范围能完成者为3级。 2级:坐位,支持上臂呈肩外展90°位,肘适度屈曲,病人水平后伸肩关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