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小练笔-结题+论文

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小练笔-结题+论文

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小练笔-结题+论文
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小练笔-结题+论文

“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小练笔,全面提升学生习作能力”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下载本文

“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小练笔,全面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洽水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2011年3月,我校《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小练笔,全面提升学生习作能力》课题向县教育学会、县教育局申请立项。通过三年的实验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增强了教研意识,提高了“课改”的积极性,打破以往读写脱离的陋习,撑起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一片。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语文成绩和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标。

一、关于课题实验研究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1、背景

学校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当前,我们山区的小学生,95%对作文缺乏兴趣。所写的习作,不是语言干涩,容虚假,

缺乏真情实感,就是容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费话连篇;要么是《作文选》、《同步作文》的翻版。

我们认为,造成学生作文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在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小练笔的指导、训练较少,甚至缺失了,使多数学生掌握不了各个学段的表达知识、方法和技巧,缺乏基本的小写作的基础。其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是让学生领会课文容和体会思想情感,忽视了让学生领悟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不能正确地把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抑制着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和表达能力提升。其三,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少的教师都是为作文教学而教学,把读与写的教学割裂开了,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习作上的心理压力与思想负担。

为全面提高我们山区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扭转我镇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注重课文容讲解,轻视学生言语发展和表达能力训练的现状与局面,有效地突破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困难,使语文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决定开展“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小练笔”的课题实验与研究。

2、解决的主要问题

(1)学生作文兴趣不高,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

(2)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不重视语言训练积累的现象。

(3)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读写脱离。

(二)课题的界定 1、小练笔:就是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 2、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小练笔的研究: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把阅读、习作、生活三者结合起来,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培养习作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

(三)课题研究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依据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从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明显告诉我们,应

该好好利用教材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学生将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及时地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还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丰富的积累”。积累对于作文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仅包括字、词、句,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还包括对经验的、情感的和审美的及灵感的积累。而“小练笔”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的积累方式。阅读教学中“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常见的做法是,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指出: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2、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理论

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立足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毫无疑问,生活也是作文之源。这对作

文教学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小练笔”的过程就是在生活中渗透作文教学的过程。

3、叶圣写作教学理论

叶圣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

(四)课题研究实验的原则、方法

1、研究实验原则

(1)读写结合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们用以交际的工具,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便是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因此,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语言的学习与实践,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也就是说,现在的语文教学在重视人文性的同时,更应重视其工具性。叶圣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活动性原则

活动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在具体的小练笔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能力。

(3)主体性原则

在开展研究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人人参与,全体发展。

2、研究实验的方法

(1)案例分析法(以课堂教学案例为主,围绕《方案》中的操作程序,对三至五年级多个班进行实验与研究。)(2)对比法

(3)调查研究法

(4)典型课例研究实验法

(五)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是“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小练笔”。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是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机渗透小练笔

的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小练笔训练基本途径、方法和手段,如何 2

正确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等。使语文教师无论是从教材的容和形式上,都能关注它的核心价值,让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知识,掌握方法,获得技巧,发展能力,并及时地把所学到的知识、方法、技巧、能力运用到语文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就一定能找到解决以上问题的科学办法,总结出具有可行性、易操作性、高效性和科学性经验。一旦把这些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丰富课程改革理念。

2、实际价值:

(1)我们的课题实验,对学生而言,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使学生不断取得学习语文的方法、能力和技巧;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和表达能力提升;能有效地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对教师而言,本课题实验,能进一步更新习作教学观念,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提升阅读教学能力水平,增强“教

学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促进学校的发展,通过课题的研究,真正起到农村中心小学“三中心”作用,引领全镇各小学“科研兴教,课题兴校”。

(六)实验研究的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

2、研究论文。

3、集体备课记录、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

4、师生阅读、写作竞赛获奖荣誉。

5、《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小练笔,全面提升学生习作水平》课题研究“校本教材”。

二、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与基本做法

(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

主要工作:收集有关信息,组织课题人员学习,制订计划、方案,落实组织机构,明确分工与职责,展开课题申报和开题活动。

1、建立课题研究机构,组织实验课题有关人员学习和讨论课题有关事项,统一思想认识,确立县级立项。

附:课题实验研究实施机构

课题组长:林立(校长,小学高级教师,课题的策划统筹)

副组长:祝仕剑(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制定课题方案和组织实施)

林海年(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组织实施)

陆文兰(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制定课题方案)

课题顾问:东新发侃(怀集县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3

2、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学习掌握有关理论,转变教学观念。

3、通过调查,分析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不足之处。

4、调查了解效果,完成阶段性小结。

(二)实施实验研究阶段(2011年4月~2014年5月)

主要工作:根据《实验方案》制定具体行时计划,全面展开课题研究行动。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建立管理制度,建全相关的实验材料档案(活动过程记录、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各类表册、相关学习资料、阶段性实验报告、总结、论文)。

1、建立管理制度,建全相关的实验材料档案。

2、根据制订的研究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在阅读教学前,要明确教学文本的核心价值,首先是关注文本的容,让学生从阅读文章容中体会思想情感、体会人物品质,接受熏,获得启迪;接着是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或者表达方法,即是在学生体会了文章容和情感思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从阅读文章中发现其中某些表达上的语言规律,或者典型的句子特点、句式结构特征,典型的描写。在老师的引导与启发下,使学生充分地认识、理解到这些表达形式上的特点、特征和妙用。在此基础上,然后进行读写迁移训练,让学生仿照文段中的写作小知识,写写自己身边的事物。

附:课堂教学操作基本程序:

发掘练笔点研读练笔点学生练笔交流、展示评价反思、修改完善

(1)深入挖掘,掌握课堂练笔的教学时机。

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小练笔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才能“写”出语文课的精彩。

①意犹未尽时练笔。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在他们意犹未尽处适时设计了小练笔,激起了他们创新的欲望,再及时予以了热情地鼓励,高度地赞扬,真诚地赏识,学生大胆地进行了创造,生成了无限的精彩。

②情到深处时练笔。老师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让学生进入情境,与文中的人物会面,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容,感受到了作品中的丰富情感,学生思维的琴弦被触动,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学生入情入境,被文中人、事、物、景所感染,这时,老师安排了小练笔,学生一吐为快。

③发人深思处练笔。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了课文容之后,产生了新的思想认识、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时,老师适时地选择一个写的话题,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在生长言语的同时也积蓄了精神生命的源流。

④积极探究时练笔。课文中往往留有好多的“空白”之处,给孩子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无限空间。老师以这些“空白”为切入口,充分利用了这种有利空间,将它作为读写拓展训练点。

(2)读写结合,研读练笔。

老师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设计了有效的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容,让学生与文本逐步走向和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充分“利用”了文本,“挖掘”文本,考虑文本的“缺口”和可供“再造”的空间,老师们安排了练笔,让学生一展思维、想象的羽翼。

①立足文本——迁移时仿写。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文的模仿、借鉴,把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引导学生从典型句式、构段方式、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仿写。

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这样的文章,给学生合适的角度或适于迁移的局部进行模仿,老师善于抓住这样的时机指导学生进行练笔。课题组成员就三四五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些典型课文进行了仿写,效果很好。

起来,文中进行补白的地方有:省略号处补白;人物心补白;课文插图补白;突破重难点补白。

A、省略号补白

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也表示引文中省略的部分或话语中没有说完全的部分。如果说许多文章的空白处没有明显的文字告诉我们这儿有话,让我们觉得很难把握,那么省略处就以省略号为标志明确向读者昭告:这里有话,只是未讲。面对这种补白的空隙,教师要及时利用,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所隐含的容或包含的深意,联系己有的知识,进行言语拓展,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时,讲到盘古倒下后,他身上的器官都变成了自然界的万物,最后以省略号收尾。先让学生明白,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学生知道,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盘古身上还有另外的器官变成世界万物,说说还有什么,再写下来。这样的补写,水到渠成。

B、人物心补白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心旅途,是一个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的历程。学生的心的体验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它带着生命烙印,涌动着生命的激情。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父亲得知中到了一辆奔驰牌汽车时“神

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悬念。敏敏老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想父亲中了大奖为什么神情那么严肃?他到底在想什么?以次引领学生给人物心补白,让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更丰满。这一承接段式的训练以父亲的心情变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体验人物的心世界,来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在心灵地交流中体验文本,得到感悟,从而感受父亲诚实守信的可贵。

C、课文插图补白

小学课本图文并茂,但有些图画的配文只一笔带过,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给插图配文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使用得当,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极激发学生的想象欲,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自然之道》一文中,邵蕊燕老师让学生看着课文插图,想象大家是怎么样抢救幼龟的?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绘出来,有利于理解中心。

D、重难点补白

小语教材强调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有助于对文章中心的感悟,也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注重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因此,很多课文都震撼人心,能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是学生写“读后感”的好教材。只要引导得法,学生的“作品”会是相

6

当感人的。如学习《给予树》一课,课文的重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邵蕊燕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以妈妈的身份说说此时要说的话;学生体会那个收到礼物的小女孩的心情,自己以小女孩的身份向金吉娅说自己想要说的话。

③挖掘文本——延伸处续写。教材中有的课文言虽尽但意无穷,结尾留有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练笔的大好机会。这时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抓住结尾进行延伸。在教学中,教师挖掘出其联想的功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心灵体验中感悟语言文字的妙趣所在,让学生头脑中蓄满的灵性放飞出来。例如,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的结尾时,梁梅芳老师这样设计了一个情景:“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隔不断血脉亲情,或许他们永远也不能见面。但是,有一天,他们相遇了,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鼓励学生大胆展

开想象,把感受写了下来。这样的小练笔,意在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绘就了一个个有个性的、鲜活的画面。

(3)学生练笔。

①总结文本写法、表达方式,老师明确练笔要点。②采用递进式练笔,并注意引导学生适当用上好词佳句。③教师巡视指导。

(4)练笔交流、展示。学生练笔完成,进行小组或同桌间的交流,然后让学生自己口述或投影展示练笔。

(5)练笔讲评,修改完善。

点评时坚持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①自我评价——自助型评价模式。②同伴评价——沟通型评价模式。③教师评价——权威型评价模式。

点评后让学生修改完善。根据练笔容的不同,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自改,同伴间互改,小组间就某篇文段共改。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4年4~5月)

主要工作:整理材料,总结课题全程报告,撰写教学论文,汇编专题小册、申报结题验收。

1、整理有关数据及文字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写出实验报告、经验总结和论文。

2、收集、整理校本教材(课题研究过程的练笔意图及简案、优秀课例、优秀论文等)。

3、邀请县教研室领导、专家对本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全面验收、评估。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通过三年的课题实践,我们在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摸索到了课堂练笔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与我校教学实际相结合,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

1、探索出“在阅读教学中有渗透小练笔”的基本教学模式:发掘练笔点研读练笔点学生练笔交流、展示评价反思、修改完善。

发掘练笔点:在阅读教学中,老师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与文本真真切切地对话、畅谈,寻觅一个最佳的切入点;

研读练笔点:老师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设计了有效的语文课堂小练笔的容,让学生对练笔点进行精读,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为小练笔作好铺垫;

学生练笔:老师首先根据课前设计好的练笔步骤,采用递进式,层层深入练笔,然后明确或出示练笔要求及相关提示(图片、文字)让学生练笔;

交流、展示:练笔完成,进行小组或同桌间的交流,然后让学生自己口述或投影展示练笔;评价反思、修改完善:点评时坚持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如:采用自助型的自我评价、沟通型的同伴评价、权威型的教师评价。点评后让学生修改完善。根据练笔容的不同,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自改,同伴间互改,小组间就某篇文段共改。

7

2、课题研究,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课题实验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改变了以前读写脱离的教学方法,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的观念,在课题的带动下,进一步更新习作教学观念,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提升阅读教学能力水平,增强“教学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意识。

(2)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通过不断学习、实验、总结、改进、创新,大大优化了

课堂教学的质量。他们经常承担学校的公开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镇、县举行的教学比赛。邵蕊燕执教的《少年闰土》、偑云执教的《听听,秋的声音》、邓添文执教的《去年的树》等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小练笔教学在镇公开,均获得教研室专家较高的评价。

(3)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教育实验,并能撰写科研经验总结和论文。课题组成员在教学活动中,都能立足课堂,把课小练笔的训练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把握时机,因文而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课题组老师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参加各类比赛,取得较好的成绩。课题实验期间共有10篇论文获得市、县级以上奖励。群芳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吹气球》参加2011年县级评比获得了一等奖;邵蕊燕老师的《聪明的孩子》获2013年小学语文作文指导录像课市二等奖。具体获奖情况见附表:

3、课题的推广与辐射

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小练笔课题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大胆探索、求真务实、勇于克服困难,迅速成长为教学能手。由于课题实验效果显著,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因此,我校课题组分别在2011年12月和2012年11月在中心校通过上研讨课、展示课,分析教学个案,举行经验

交流会等活动把课题由实验班——学校——全镇逐级推广,获得广泛好评。今年4月份举行的镇“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中,面上小学的严嘉玲、祝斯敏两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渗透了小练笔的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分别获得了二、三等奖。四、问题与反思

1、教师们没能够把实践中得到的经验上升为理论,部分虽然教师参加了课题实验室,但课后反思只停留在表面上,深度不够,所撰写的论文质量不高。

2、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仍然值得关注。

课堂随文练笔的出发点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也并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很顺利地参与到课堂练笔活动中来。怎样激发他们的潜能,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引导与激励他们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中来,促进他们自身的进步,值得我进一步思考。

3、通过本次的课题研究,我们真真切切体会到课题研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科研兴教,课题兴校”,一大批年轻教师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成长起来。今后,我们将通过邀请专家开设讲座、校本培训、加强理论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们的业务水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