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惊天动地》副本天灾遗迹2层篇

《新惊天动地》副本天灾遗迹2层篇

《新惊天动地》副本天灾遗迹2层篇

《新惊天动地》副本天灾遗迹2层篇

逗游?——中国2亿游戏?户?致选择的”?站式“游戏服务平台

2016《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六年级防自然灾害安全教育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自然灾害,能举些例子吗?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防范台风、雷击、泥石流、洪涝等灾害。 首先,我们探讨:台风、雷击、泥石流、洪涝等有什么危害?请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老师总结: 1、台风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2、雷电: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 3、严重暴雨洪涝,使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人们无家可归。 4、泥石流。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5、滑坡。滑坡上的岩石山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跨山”“土溜”等。 6、崩塌。崩塌也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岩)的地质现象。 二、具体的实例 1、1994年,9417号台风灾浙江瑞安登陆,“风、雨、潮”三碰头,全省受灾农作物750万亩,死亡1126人;1996年,9608号台风先后在台湾基隆和福建福清登陆,10多个省市受灾农作物5400多万亩,死亡700多人; 1997年,9711号台风先后在浙江温岭和辽宁锦州登陆,10多个省市受灾农作物面积1亿多亩,死亡240人;2001年广西连受“榴莲”、“尤特”两个台

风袭击,出现大范围暴雨或大暴雨,全区48个县市区上千万人受灾,40多万人一度被洪水围困。 2、1995年7月,广东省遂溪县乌塘镇十多名学生在一棵大树下避雨遭雷击,当场击死2人,伤6人。 …… 三、分析台风、雷击、洪涝形成的原因 1、台风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比较高的海洋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才是台风生成的地方。那里海面上气温非常高,使低层空气可以充分接受来自海面的水源。那里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而这些水汽是台风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动力。没有这个原动力,台风即使已经形成,也会消散。其次,那里离开赤道有一定距离,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台风发展气旋式环流和气流辐合的加强。第三,是热带海面情况比中纬度处单纯,因此,同一海域上方的空气,往往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定常条件,使台风有充分的时间积蓄能量,酝酿出台风。所以一般说来,沿海地方较多发生台风。 2、雷电是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中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发出的巨大声响是雷声,雷雨天容易开腔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 3、南方夏季的降雨是手夏季风的影响。由于进来夏季风的势力比较弱、大陆气团的势力强,所以最近夏季风始终停在南方而深入不了北方。因此出现了南涝北旱的局面。 四、如何做好预防措施 1、如何防范台风和洪涝: (1)在台风来临前,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

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word学案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高二地理备课组执笔:元军亮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程度 ★自主学习 一、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2)自然灾害是指由于 ______________ 变化造成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3)关系:自然灾害是 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 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 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 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 (1)自然灾害形成的具备条件:—是要有 ________________ 作为诱因; 二是要有 ___________ 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________________ 。 (2)自然灾害孕育于由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共同组成的地 球表层环境中。 (3)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合作探究一:读课本P2?P3页案例,辨析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请你说出你认为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灾情的大小通常以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 1人员伤亡 (1)自然灾害带来的 ______________ 是相当惨重的,同时在灾害中还会由于断水、缺粮、失去 亲人、无家可归等灾害境遇,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和伤害。

第四节 自然灾害_教学设计_教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3.了解如何防灾减灾。 2.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我国大型自然灾害的课件:2008年年初的雪灾,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请学生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比较强烈,发言也比较积极) 师:是啊,多么可怕的自然灾害。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瞬间被毁灭,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 二、新课教学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展示图片,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图片。

学生观察讨论,区分自然灾害的两个种类: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 (1)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狂风有很大的摧毁力,使海轮、建筑物、通讯设施遭受损失;特大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风暴潮更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但台风带来的降水能缓解旱情。 (2)干旱,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3)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4)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现象的过程。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是寒潮对我国青藏高原、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地区影响较小。原因是地势高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地质灾害: (1)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地面震动,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破坏性强,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2)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破坏或淹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3)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对森林、农田、道路、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4)火山喷发,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物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危害性很大,造成生命财产等损失。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学生通过读图2.48和图2.49,说出我国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台风从低纬度海洋浸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以分布在东南沿海。

面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面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北留中心校张立明 教学科目:品德与社会 教学内容:面对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 能力目标:2、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目标:3、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作的斗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各种自然灾害的材料,包括灾害发生时的损失,如何防治等方面。 教师准备:有关雪灾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课件、搜集防治这些自然灾害的方法与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和大自然是好朋友,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和风细雨、鲜花绿草、鸟语花香,可它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灾难,在刚刚过去的大地震大家一定不会忘记吧,我们一起回顾一段触目惊心的短片,(出示地震视频)师:从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 汶川一震,举国同悲,看到这个场面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这就是地震给我们造成的灾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对自然灾害。 二、小小主播,讲述灾害 1、教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新闻会客厅”,由小主播们播报新闻。 2、学生交流资料。 3、教师出示新闻资料 生谈感受。 三、话题一:农业灾害知多少 下面就进入第一个话题“农业灾害知多少”(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7-59页,结合自已收集到的资料,思考: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这些自然灾害有哪些破坏 1、生阅读课本。 2、师生交流(教师提示可结合实例略) 教师相机补充:雹灾的危害很大,每次降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3、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种种自然灾害,导致受灾地区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收入不稳定。面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是怎样做的呢 四、话题二:七嘴八舌话抗灾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真题含答案44道2012—2014年)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含答案44道)试题汇编(2012—2014年)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包括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2012广东卷文综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 【答案】A 【解析】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类型 2.(2012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12】(10分)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 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 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 【解析】 (1)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分布及主要类型; (2)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时间规律; (3)考查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气候、地形原因。 【答案】: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2012天津卷文综2、3)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题。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1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 我国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和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台山发电厂濒临南海,从其所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主要存在气象灾害(台风、雷电、高温)、海洋灾害(海浪、风暴潮、海生物)、洪水灾害(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各种自然灾害采取预防性控制措施不足或处置不当,可直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影响或衍生产生系列事件。 一、电厂设计参考自然条件 二、自然灾害分析 从建立至投产以来,主要遭受台风、暴雨、海生物自然灾害影响。 1、台风 从2003年以来共有20个台风经过,其中有5次因台风超强风力给造成直接影响,分别是03年“伊不都”、05年“达维”、06年“派比安”、08年“黑格比”、09年“天鹅”及“巨爵”,直接影响输电线

路、户外设备保温、构建物、树木等;其中台风衍生的事件有:引风机电机温度表破损进水导致机组跳闸(1次)、台风后造成煤场存煤不足限负荷运行(6次)。其中08年黑格比风力达到15级,瞬时最高风速达51m/s,远大于电厂设计时参考参数。 2、暴雨 从公司防雨防汛预案启动的记录来看,从2003年以来公司共经历7次暴雨,产生煤场塌方、生活区域严重积水的直接影响,其中暴雨衍生制粉系统堵煤导致机组跳闸非停事件(1次)、暴雨雨水进入高厂变封母造成定子接地跳闸(1次)、暴雨造成微波站故障事件(1次)。后期东区排水系统改造,改变生活区域恰遇高潮位期间普降暴雨排水不畅现状,但从近两年来看,曾有过降雨量230.7毫米/时,大于电厂设计时参考参数。 3、海生物 从2004年以来公司共经历5次海生物聚集事件, 直接导致循环水滤网差压大跳闸和机组限负荷,应急处理过程中曾衍生发生循泵设备故障事件(1次)。 通过近年来自然灾害对公司生产影响和气象参数收集,强风风力和暴雨降雨量已高于公司原设计参数,对于雨水系统/户外大型设施/构筑物防风能力需要核对,何时针对性措施 主厂房区室外地坪标高4.5米,煤场地坪标高3.8米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1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破坏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产生的机制,体会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破坏而诱发的严重后果。 2.通过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了解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及检测方法,体会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及其防治的紧迫性。 3.学会运用分析综合、因果推理的方法绘制水体污染灾害链。 4.通过分析事实材料,进一步认识、体会气候变暖的事实、原因及其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5.形成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课件辅助、自学指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本节引言部分,启发学生思考:哪些原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及其引发的灾害与人类活动是否有关? (学生活动)阅读引言,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人类的哪些行为引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板书) 第三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课件展示)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西北畜牧业地区荒漠景观、南方地区的石漠化景观等图片(或视频)。 (提出问题)这些地区出现了什么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有没有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课件图片,思考后,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上述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图示地区的生态破坏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带来的。 (板书) 一、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并阅读P58教材正文内容,想一想:生态破坏是

由哪些原因产生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填下列关系图 (学生活动)阅读P58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 (板书) 1.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9,和课件展示内容,说一说:水土流失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有什么危害?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在哪里?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地区或红壤区的水土流失图片、数据、资料。 (总结归纳)我国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乱垦土地、滥伐森林、破坏草地。危害主要有:土壤变得更贫瘠、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诱发和加剧水文灾害。我国的水土流失区有三个区域:黄土高原区最严重,南方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其次,东北黑土区近几年流失也非常触目惊心。 (板书) 2.水土流失灾害 (课件展示)石漠化地区景观、资料。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P59“知识窗”及课件资源,分组讨论,总结石漠化的定义、危害、发生地区、目前发展状况。 (板书) 3.石漠化灾害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0,和课件展示内容,说一说:什么是土地荒漠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有什么危害? (课件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地区的荒漠化景观图片、资料。 (总结归纳)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耕地、草场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他的成因,其中自然原因影响较为缓慢,人为原因影响较为强烈。其危害较严重,是世界上头号生态环境灾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蔓延迅速、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板书) 4.土地荒漠化 (提出问题)咸海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内陆湖泊,最近几十年荒漠化发展十分迅速,什么原因使咸海的荒漠化发展如此迅速?

《自然灾害》教案(最新版本)

《自然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二、能力目标: 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 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在网络上查找和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和新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

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同学们是怎么理解自然灾害的呢?(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课件展示)自然灾害图片,思考自然灾害的概念,找出四幅图片的共性,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结果,最终总结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造成的结果 例如:旱灾图 降水较常年偏少──造成用水紧张──农田由于缺水而出现干涸 结果:由于缺水导致减产或绝收 其他的几幅图可以依此分析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出现异常的变化,并且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巩固练习】──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 (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造成196人死亡 (2)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 (3)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 (4)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 【提问】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上面的4个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说明理由

灾害风险评估

题型:填空、选择、概念、简答(不需展开,完整句子)、论述(写满2/3)、计算 第一章 1、灾害: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自然与人为综合的原因,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产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不利后果的现象。 2、灾害分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灾害系统的组成:孕灾环境(孕育产生灾害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致灾因子(又称为灾源,即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中的异变因子)、承载体(各种致灾因子作用的对象,是人类及其活动所在的社会与各种资源的集合)和灾情(在一定的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条件下,由致灾因子导致的灾害所产生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的情况)。 4、风险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灾害发生概率及其后果严重性的组合。更具体地讲,风险定义为由自然或人为诱发危险因素相互作用而造成的有害后果或预期损失发生的概率。 5、表达式:R=H×V R—风险 H—致灾因子 V—脆弱性 R=P×C P—灾害的可能性 C—灾害的后果 6、风险的两大要素:概率和后果 7、概率风险:可以用概率模型和大量数据进行统计预测的与不利事件有关的未来情景(如:交通事故) 模糊风险:可以用模糊逻辑和不完备信息近似推断的与特定不利事件有关的未来情景(如:地震灾害) 不确定风险:用现有方法不可能预测和推断的与某种不利事件有关的未来情景(如:纳米技术风险) 8、灾害风险理念的形成包括:灾变研究、灾度研究、灾害风险研究 9、灾害风险评估:衡量灾害风险程度的方法,即通过风险分析的手段,对尚未发生的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10、灾害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孕灾环境是导致致灾因子形成的因素,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共同对承灾体构成威胁,从而使承灾体具有承受侵害和损失的危险,进而出现灾情。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共同组成的,灾情是这个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 11、消防部队主要承担的工作: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倒塌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事故、爆炸及恐怖事件、群众遇险事件 第二章 1、灾害风险评估包括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承灾体的脆弱性评估、灾害的损失评估(和孕灾环境的稳定性评估) 2、致灾因子的危险性主要包括致灾因子的强度和发生概率 3、灾害损失包括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损失的量化方法有:绝对量化法、相对量化法和专家评定法 4、灾害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灾害风险分析是可操作的,手段有随机不确定性、模糊不确定性、复杂性 5、随机不确定性与模糊不确定性的区别:(1)前者是因为自然的原因并不是总能被知道,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仅仅是近似正确;后者是由于尺度的模糊性或人们掌握信息的不完备(2)前者用概率测度,抽象为随机事件;后者把经典集合中的决定隶属关系灵活化,从而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一、单选题 合掌造(左图)是日本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右图为“日本轮廓示意图”。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建筑物的屋顶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 A.旱灾频发B.多洪涝灾害 C.冬季暴雪D.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2.下列四地中,合掌造最可能位于 A.a地B.b地C.c地D.d地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左图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下右图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2019年7月中旬,南京等著名“火炉”城市全部“熄火”,天气格外凉爽。据此完成5~7题 5.南京地区主要的降水类型是 A.地形雨B.台风雨C.锋面雨D.对流雨 6.南京此次天气格外凉爽是因为较正常年份 A.副热带高压势力强B.亚洲低压势力弱 C.副热带高压势力弱D.亚洲高压势力强 7.此次异常气候导致洪涝风险最大的省区是 A.云南B.江西C.甘肃D.四川 印度尼西亚(如图Ⅰ所示)天然橡胶产区地跨南北半球,天然橡胶的高产期(指割胶天数相对集中,产量较大的时期)主要集中在雨季之后,落叶期之前。城市帕卢位于该国苏拉威西岛,该城市东西两侧有海拔超过2 000米的高山(如图Ⅱ所示)。2018年9月28日苏拉威西岛发生7.4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帕卢成为重灾区。回完成8~10题 8.受地形影响,帕卢气候终年 A.炎热干燥B.炎热湿润C.温和多雨D.凉爽干燥9.加重帕卢此次灾情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海底地震B.海湾地形C.暴雨天气D.众多游客10.印度尼西亚赤道以北区域天然橡胶高产期最有可能在 A.3-5月B.4-7月C.8-11月D.12-次年2月 二、多选题 11.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 A.修建分洪区B.洪泛区土地管理C.加固堤坝D.实行防洪保险 三、填空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 年 5 月 17 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附近海域发生 5.1 级地震。巴厘岛人口密度位居全国第二,经济发达,享有“花之岛”、“ 神仙岛”的美誉。近年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教学案例 活动背景: 《自然灾害》是河北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单元第个活动主题。 学生们生活在农村,对农村常发生的水灾、山体滑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2008年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年份,因此,这些学生对灾害知识的了解也较往年的学生更加丰富。但是,由于自然灾害的地域性,有些自然灾害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教师要利用视频、图片、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危机感,从而真正在生活中一点一滴中做到保护环境。 由于农村小学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广,对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及其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学生了解不多,所以在此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微机室为学生搭建一个提供资源的平台,并让学生真正掌握搜集资料的一些方法。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 2.初步认识自然灾害既是客观存在的,又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过程与方法: 结合视频、图片、数据,联系生活,让学生认识大自然,并体会到人类的行为与大自然是密切相关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树立爱护大自然地意识,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调查自然灾害的种类并搜集其图片、人类的哪些行为影响了大自然。 活动时间: 上课时间:2009年5月12日 课外调查时间:2009年5月9日——2009年5月11日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感受美丽。 课件播放图片:《美丽的风光》。 师:你觉得怎样的景物最美?和我们一起分享分享。 生:我觉得蔚蓝色的大海很美,如果能和妈妈一起在沙滩玩耍,我一定会很快乐!

生:我觉得茂密的树林很美,而且它还是小鸟的家呢! 【我们爱美,生活中处处都是美景,看到美丽的景色,孩子们很兴奋。而且他们们都有一双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学习的兴趣顿时彰显无疑。并为下文打下伏笔。】 二.谈话到导入,揭题板书。 师:大自然真美!但是它也有发怒的时候,今天,我们就走进它的另一面:自然灾害。 三.直面灾害,了解灾害。 师:我们一起去看一个短片:汶川大地震。 师:这就是去年的今天,在汶川发生地8.0级大地震。我建议,此刻我们,闭上我们的眼睛,表达我们无尽的哀思与无限的祝福。师: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老师,地震真可怕。 生:那个小朋友失去了妈妈,该多伤心啊,以后他怎么办呢? 生:多么美丽的城市啊,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 生:汶川加油!中国加油! 师:可怕地地震吞噬了他们的家园,夺去了他们的家人。经过我们全中国同胞的一起努力,一切了终于慢慢好起来了。 师:除了可怕的地震,你还知道那些自然灾害呢?(师相机板书)生:水灾,旱灾。 生:沙尘暴,雪灾,洪灾。 生:冰雹、山体滑坡、蝗灾。 师: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这就是老师用同学们搜集的图片制作的课件:可怕的灾害。(生观看课件) 师:在这些自然灾害中,相信去年的雪灾让我们印象深刻!谁来说说,雪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呢? 生:电线杆倒了,停电了,一到晚上就漆黑漆黑的。 生:我奶奶都不敢出门了,路上太滑了。 生:山上的毛竹、树都被雪给压倒了,爸爸都难过死了。 师:师啊,雪灾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还有更多人遭受着更大的痛苦。请看: (课件演示:雪灾带来的危害) 师:路政员郭焱,他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一个年仅23岁的生命在这个冰冷的冬天戛然而止。周景华、罗长明、罗海文在除冰作业时,因铁塔坍塌而壮烈牺牲。此时,你们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自然灾害,你真是太可恶了。

高中生物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案人教版_选修

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学习重点、难点】 1.自然灾害的影响 2.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 3.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自学探究】 定义:由于造成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自然灾害作为诱因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形成条件 作为承受灾害的 圈 孕育灾害的环境圈 圈 圈 灾情 环境 自自然灾害系统致灾 受灾体 然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 孕灾环境 灾灾情大小的影响因子 害伤害;心理和伤害 人员伤亡脆弱群体:及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不易受灾害损 害群体 影经济损失:财产损毁 自然灾害财产损失 响的影响(灾情)经济损失: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 结构和管理方面等的损失 具有和隐蔽性 自然资源 与环境破坏具有(可再生、非可再生) 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的危害 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发展水平和灾害具体差异

【能力提升】 知识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781年冰冰岛拉基山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解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据此回答1-3题。 1. 火山喷发() A .不属于自然灾害 B .属于孕灾环境 C .属于致灾因子 D .不属于自然异变 2.火山喷发时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的是( ) A.哥伦比亚的火山 B.印尼的火山 C.台湾的火山 D.日本的火山 3. 材料中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 B.人口密度不同 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 D.太阳高度不同 4.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2月2日,山西寺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23名矿工遇难,53人一氧化碳中毒。 B.1月31日,香港旅行团在埃及胡尔加达城市发生车祸,造成14人死亡 C .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至27日已死亡13人 D .某一地区发生连续性暴雨 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嫁荡然。据此回答5~7题。 5.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 ) A .气象灾害 B.水文灾害 C. 生物灾害 D. 地质灾害 6.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 A .人员伤亡 B .财产损失 C .自然资源损失 D .环境受到污染 事件 现象 自然 属 性 社会属性 定义 灾害事件 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

、海洋类灾害含义: 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 灾种多:主要包括台风、海啸、风暴潮、赤潮 1、海啸 1)含义: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灾害是指因海啸对人类生命、财产所造成的灾害 形成: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分类: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

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2)成因 A自然因素 一是由气象变化引起,诸如强大的低气压通过时产生的海面异常升高,称为风暴潮;二是由地质变化引起,如地震、火山、海底断层、滑坡都能造成,称地震海啸, B人为因素 由核爆炸、人工地震等引起。 3)后果 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同时还能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及船只、废墟等杂物,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吞噬,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4)防治措施 一是如果感受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 二是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有巨浪袭来,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三是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海生动物留在浅滩,此时应迅速撤离海边向内陆高出转移。 二、地质类灾害 含义: 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既受制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案 课题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教学目标赵黎明 ㈠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说明自然事件与自然灾害的区别;简要描述某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产生的危害。 2.知道我国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并对长江防洪提出建议。 3.理解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活动规律与洪涝灾害发生的相互关联性。 ㈡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和资料数据,说明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 2.根据图片和资料,综合分析长江(淮河)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结合我国洪涝灾害发生和分布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洪涝灾害发生的地理机制和规律。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确立起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 重点中国的洪涝灾害。 难点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某种灾害的发生原因。 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教学内容、过程介绍(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手册》及学生学情) 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常常造成对现代社会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的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自然灾害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主要限制因素。但大多数自然灾害是地球系统的正常事件,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因此,我们不能回避它,应当正视它,认识其危害、了解其机制、预知其发生、减少损失。课标设置“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其目的是通过对某种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的探究,以增强学生的灾害认识、防灾意识、减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这就是本节基本教育价值所在。 根据本节教材的编排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对地理图表数据的阅读分析,收集和运用数据说明地理问题;运用案例的方法,剖析灾害发生的原因、机制和规律。 ⒈自然灾害的概念 本节包括自然灾害定义、特征和类型三部分内容,教材的文字量很少,用了一个图标示自然灾害的一些特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区别自然灾害与自然事件,并结合本地实际,知道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自然灾害的特征要求一般了解,重点是认识到自然灾害形成的多因性和复杂性,其他特征不深究。 为了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对自然灾害需要把握三方面要点:①是发生在自然领域,即地球表层系统中; ②具有自然属性,即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自然事件;③同时具有社会危害性,即对人类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对自然灾害特征,结合实例分析时点明,重点分析成因的复杂性和多因性(在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时解决),多因性中还得强调人为因素通过对环境要素的改变,进而诱发或加剧自然灾害。 关于自然灾害的分类方法很多,涉及分类标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因此,只提几种中国常见、危害较大的几种,但不进行系统探讨,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⒉自然灾害的危害 对于自然灾害的危害是需要学生了解的重点之一。为了说明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安排了一个统计图表“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件”,从全球视角选择几种主要自然灾害进行了扫描示演示。为了强调中国多灾害的国情,增加了一段阅读文字,简要点明中国灾害的基本特点: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进而指出洪涝、干旱、

自然灾害与人类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 编制人:TXJ 2011-2-2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发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 (3) 通过分析洪峰、洪灾和泥石流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的认识。 (4) 通过探究洪灾的成灾特点,尤其是认为因素对洪灾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防灾、 减灾”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以长江和黄河为例,分析有关洪水及洪灾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的事实材料等感性知识来获得较高层次的理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对资源和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观点;培养学生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 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因素。 2、防治洪灾的主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三、教学过程 [导入] 结合开头情境和我国98年洪水录像资料导入。然后让学生思考情境导入中的问题: 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一、自然灾害 1、概念: 2、类型: 3、自然灾害的影响(了解) 二、认识洪水和洪灾

读课本P87分析什么是洪水?洪灾?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洪水和洪灾 洪水概念: 洪灾概念: 读P87课本,分析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填写表格。 2、洪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直接损失 间接损失 三、洪水成因 1、洪水致灾两个基本环节: ① ② 2、洪灾的成因: 3、影响汇水速度和排水速度的因素 项目 因素 影 响 流域汇水速度 河道排水速度 自 然因 素 人 为因 素 (1)强降水 (2)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 (3)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 (4)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排水速度,易形成 洪水。 (1)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2)植被的破坏 (3)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1 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 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经典例题1] (2006年高考广东卷)从表1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 ) 表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A. 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自然灾害次数增加,死亡人数却在下降。说明人类抵御灾害能力已有所提高;但灾害损失却越来越大,受影响人数也越来越多,说明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答案】BC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1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态破坏的原因和表现,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产生的机制,体会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破坏而诱发的严重后果。 2. 通过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了解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及检测方法,体会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及其防治的紧迫性。 3. 学会运用分析综合、因果推理的方法绘制水体污染灾害链。 4. 通过分析事实材料,进一步认识、体会气候变暖的事实、原因及其产生的灾难性后果。 5. 形成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课件辅助、自学指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本节引言部分,启发学生思考:哪些原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及其引发的灾害与人类活动是否有关? (学生活动)阅读引言,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人类的哪些行为引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板书) 第三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课件展示)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西北畜牧业地区荒漠景观、南方地区的石漠化景观等图片(或视频)。 (提出问题)这些地区出现了什么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有没有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课件图片,思考后,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上述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图示地区的生态破坏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带来的。 (板书) 一、生态破坏诱发自然灾害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并阅读P58教材正文内容,想一想:生态破坏是

由哪些原因产生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填下列关系图 (学生活动)阅读P58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 (板书) 1. 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9,和课件展示内容,说一说:水土流失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有什么危害?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在哪里?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地区或红壤区的水土流失图片、数据、资料。 (总结归纳)我国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乱垦土地、滥伐森林、破坏草地。危害主要有:土壤变得更贫瘠、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诱发和加剧水文灾害。我国的水土流失区有三个区域:黄土高原区最严重,南方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其次,东北黑土区近几年流失也非常 触目惊心。 (板书) 2. 水土流失灾害 (课件展示)石漠化地区景观、资料。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P59 “知识窗”及课件资源,分组讨论,总结石漠化的定义、危害、发生地区、目前发展状况。 (板书) 3. 石漠化灾害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0,和课件展示内容,说一说:什么是土地荒漠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有什么危害? (课件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地区的荒漠化景观图片、资料。 (总结归纳)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耕地、草场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他的成因,其中自然原因影响较为缓慢,人为原因影 响较为强烈。其危害较严重,是世界上头号生态环境灾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 最大、蔓延迅速、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板书) 4. 土地荒漠化 (提出问题)咸海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内陆湖泊,最近几十年荒漠化发展十分迅速,什么原因使咸海的荒漠化发展如此迅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