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

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

社会保障收支平衡理论

1、横向平衡理论

横向平衡理论产生的基础是收入的代际转移,即由同时期工作的人为该时期享受退休金待遇的人支付费用的理论体系,也叫代际转移平衡理论。

当期保费收入= 当期保费支出

2、纵向平衡理论

是关于劳动者享受社保待遇所需费用总和与其参保后所形成的基金积累额保持平衡的理论体系。也叫个人收入纵向平衡理论。

该理论的实践要点有五个:

(1)首先测定未来时期社保支出的需求额,根据收支平衡原则,确定缴费率和缴费额。

(2)职工按确定的缴费额分月缴费,形成社保基金。

3)设置职工个人账户,记录其缴费累计数和投资收益。

(4)职工退休金从个人账户中逐月发放。

(5)基金风险由缴费人自己承担,或由基金托管公司自己承担。

(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

1、按筹资方式不同,基金管理模式可分为三种: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

a、现收现付制

(1)理论基础:横向平衡理论

(2)实质:代际赡养

(3)基本特征:横向平衡、短期平衡、建立统筹账户

(4)优点:

①通过收入调节和再分配,充分体现互济性和再分配性。

②没有资金积累,不受通胀的影响。

③没有资金沉淀,管理成本低。

④受益人可以随时分享经济发展和改革成果

(5)局限性:

①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②可能诱发代际矛盾

③支付具有刚性,加重政府负担,影响公共和经济投资。

④容易产生依赖思想。

(6)生存环境:

或者人口结构稳定,或者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现收现付制,以养老保险为例,是指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

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

?现收现付制完全依靠当前的收入去支付现在的支出,以支定收,基金没有结余。

我们以养老金为例来说明现收现付制的特点:

?代际转移,在职职工为上一代人支付养老金,自己的养老金则由下一代人支付。

?以支定收,需要多少养老金就征收多少。

?收入均等化,一般根据统一的退休条件决定退休待遇,能够实现代际之间和同一代

人之间收入的再分配。

?管理简单,不存在基金的营运和增值保值问题。

b、完全积累制

(1)理论基础:个人收入纵向平衡理论

(2)实质:同代自养

(3)基本特征:纵向平衡、远期平衡、一般建立个人账户

(4)优点:

①预筹资金,不怕人口老龄化

②缴费与待遇相关联,产权清晰,可以形成激励机制。

③有大量积累资金,形成储蓄,促进经济发展。

(5)局限性:

①积累的基金受通胀威胁

②基金沉淀多,管理成本高,管理风险大。

③同代自养,互济性差,再分配功能弱。

(6)生存环境:

①要有严格的基金监控制度

②要有良好的基金投资环境

?完全积累制,以养老保险为例,是指在职劳动者通过他和雇主在其工作期间的缴费,

把劳动收入交由社保经办机构进行积累和投资。

?等参保人退休后,社会保障基金再以积累的养老金和投资所得回报向他兑现当初的

养老金承诺。

完全积累制的特点包括:

?以收定支,在职时完全积累,退休后按月支付,支付水平取决于过去的积累数额。

?激励缴费,由于支付水平与本人在职时的工资和缴费直接相关,个人有缴费积极性。

?强制储蓄,使个人一生的收入和消费均等化,能够实现自我保障,不会引起代际冲

两种机制的对比

c、部分积累制(混合制)

(1)理论基础:横向与纵向平衡的混合平衡理论

(2)实质:国家责任与个人责任相结合

(3)基本特征:设两个账户,一是统筹账户,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制。二是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完全积累制

(4)优点

①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通胀风险能力强

②有利于调动多个主体的积极性筹集资金

③有利于增强各方面的责任感

(5)缺点

因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需分别管理,所以基金比例的划分和管理比较复杂。

?部分累积制的特点包括

?既能够保留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的代际转移、收入再分配功能,又能够实现完全累积

制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既能够减轻现收现付制福利支出的刚性,又能克服完全累积制个人年金收入的过度

不均,并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既能够利用完全积累制积累资本、应对老龄化危机的制度优势,又能够缓解完全积

累制造成的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

(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

2、按基金给付确定方式不同,基金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确定给付制和确定缴费制

a、确定给付制(受益基准制、待遇确定型)

确定给付制是指受益人的社会保障待遇的获得方式和数额取决于事先规定的标准

(1)基本特征:

①以支定收

②职工的保险待遇和缴费水平与其缴费额关系不大或者没有关系

③支付风险由基金供应人(政府)承担

④更注重公平,具有显著的互济功能

(2)建立的理论基础:多采用现收现付制的财务机制,所以,建立的依据仍然属于横向平衡理论

(3)优点:

①可以确保一定的支付

②待遇调整灵活,可随物价变动而调整,以确保基本保障水平。

③待遇与当前经济发展相关联,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④长、短期保障项目均适应。

(4)局限性:

(三)小结

缴费水平随着情况变化而调整,因此,制度缺乏稳定性。

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平衡理论、不同的筹资方式、受益和缴费的不同比例搭配,可以组合出多种混合制的基金管理模式,其中最具有兼容性的可组合模式有四种:

a、社会统筹的现收现付制

理论基础:横向平衡

支付方式:确定给付制

账户管理:统筹账户

b、个人账户储存基金制

理论基础:纵向平衡

支付方式:确定缴费制

账户管理:个人账户

c、社会统筹的部分积累制

理论基础:横向平衡、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支付方式:确定给付制

账户管理:统筹账户

d、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

理论基础:混合平衡理论

支付方式:统筹账户按确定给付制标准支付

个人账户按确定缴费制支付账户管理:既设统筹账户又设个人账户

7-4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模式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模式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来学习“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模式”这一知识点。一般情况下,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现收现付式、部分基金式和完全基金式。下面我们就这三种筹资模式,逐一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现收现付式。现收现付式,是根据当期支出需要来组织收入,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今后的保障支出储备资金。这种筹资模式往往适合于较小的人口压力和年轻的人口结构背景,所以它的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现收现付制是一种量出为入、以支定收的筹资模式; 二、现收现付式,实质上是下一代人养活上一代人,体现了社会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 三、在计划开始初期,收费率较低以后随着支出规模的扩大收费率逐步提高; 接下来我们来看完全基金式。完全基金式是在预测未来时期社会保障支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时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收费率,以此预提社会保障基金进行储备积累,并通过投资回报来保证未来的支付。所以它的特点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完全基金式是一种先提后用的筹资模式;第二,完全基金式实际上年轻的自己,养活年老的自己,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制度;第三,由于时间过长,计划初期收费率较高。

最后我们来看部分基金式。部分基金式是根据分阶段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收费率,在满足本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基金,以适应未来的支出需求。它的特点就很鲜明,因为这种模式实际上是介于现收现付式与完全基金式之间的一种混合筹资模式,兼收并蓄了两种模式的长处,也规避了两种模式的短处。而且,在满足当期一定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出一定的储备,所以收费率的确定也必须考虑到这两方面的需要。 根据对三种筹资模式的介绍,下面我们进一步来分析这三种筹资模式各自的优缺点。首先我们来看现收现付式的优缺点。它的优点主要有二。第一,由于现收现付式是一种以支定收的筹资模式。所以,它的收支关系简单明确,操作也简便易行,每年只要根据保障支出的需求及时调整缴费比例,实现收支平衡。第二,无资金贬值的风险。因为现收现付式是属于一种短期支付项目,所以可以规避因通货膨胀而给社会保障基金带来的贬值风险。它的缺点是,因为各期支付额的不同造成费率不稳定,并且波动性大,尤其当人口老龄化现象出现的时候。由于没有长期的规划也没有事先留有一定的储备积累,当支出需求急剧增长时不得不大幅度提高收费率,从而导致筹资对象负担加重。 接下来,我们来看完全基金式的优缺点。完全基金式最大优点是,由于年轻的自己养活年老的自己,所以这种筹资模式是不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它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完全基金式筹资模式几乎不具有社会保险的社会互济功能,对于不能积累足够养老费用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最终版11)

一、单选10*2=20 二、名词解释5*4=20 三、简答题5*8=40 四、材料题1*20=20 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基金(概念)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政府根据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筹集的用于社会保障事业的一项法定的专门资金 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概念(概念)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是指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家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而开展的基金筹集、待遇支付、基金保值增值的行为和过程。 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和决算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稽核和监督等。 3、赡养费、替代率的概念p39 赡养率是指离退休人员数占在职职工人数的比例。 替代率是指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占在职职工人均工资的比例。 4、社会保险基金支付(概念)p65 指社会保险基金的经办机构在遵守政府对社会保险支付管理原则和制度的前提下,将筹集的社会保险基金发给履行了社会保险缴费义务的个人的过程。 5、社会保险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险的高低程度。(概念) 6、待遇确定型是指根据预先设定的养老金领取水平来决定缴费率,即“以支定收”。 7、缴费确定型是指参保人按照一定的缴费率来缴纳保险费,保险金存入个人账户,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按照个人账户的积累额确定 8、替代率风险,尝还能力风险(概念)p142 ●替代率风险主要是指养老保险基金的最终积累额在假定的寿命条件下达不到预定的替代率,从而影响退休后生 活水平的风险 ●偿付能力风险是指基金管理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陷入财务危机而不能偿付委托人的应计债权的风险。 9、金融市场 指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是各种融资市场的总称。通常所说的金融市场是指狭义的金融市场。指的是一般限定在以票据和有价证券为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动、金融机构间的同业拆借、黄金外汇的交易活动等范围内。 11、资本市场 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 12、社会保障基金预算 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实施社会保险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对预算期内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所作出的,经过法定程序审批、得到法律认可的财务计划。 13、企业年金 在我国以前称为补充养老保险,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企业和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自愿建立的,目的是为企业职工提供一定退休收入保障的制度,是我国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的重大制度安排。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VS社会保险基金

比较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与社会保险基金在投资工具选择和投资管理模式方面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投资工具的选择: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工具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 详细规定第二十八条 划入社保基金的货币资产的投资,按成本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50%。 (二)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 (三)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 第二十九条 单个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保基金资产投资于一家企业所发行的证券或单只证券投资基金,不得超过该企业所发行证券或该基金份额的5%;按成本计算,不得超过其管理的社保基金资产总值的10%。 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保基金资产投资于自己管理的基金须经理事会认可。 第三十条 委托单个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进行管理的资产,不得超过年度社保基金委托资产总值的20%。 第三十一条 社保基金建立的初始阶段,减持国有股所获资金以外的中央预算拨款仅限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条件成熟时由财政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商理事会报国务院批准后,改按本办法第二十八条所规定比例进行投资。 第三十二条 划入社保基金的股权资产纳入社保基金统一核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股权资产变现后的投资比例按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和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情况,财政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商有关部门适时报请国务院对第二十八条所规定的社保基金投资比例进行调整。 第三十四条 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理事会可按照有关规定,与商业银行办理协议存款。 (来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2009年度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工具选基金投资范围: 基金境内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债券、信托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等。 基金境外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货币市场产品,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用于风险管理的掉期、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 (来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金年度报告(2009年度)》)

我国社保基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大大落后于城镇居民,这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中央政府从“三农”问题到推进新农村建设,再到十七大报告首次单列篇章阐述“民生”问题,这些无不表明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民生正成为我们党工作的重点,而在当代中国,积极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了。本文试图从农村社会保障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出发,探寻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低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助制度。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一般不规范,不统一,实施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救济方式以临时救济为主,定期救济以集体救济为主,而且只对五保户和困难人口提供救济。1995年国家民政部门在部分地区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改革了以往的农村社会救济工作,保障了真正困难的农村人口的生活。二十世纪末,全国农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县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覆盖农村人口近四个百分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国家和集体筹集。但从目前来看,由于经费短缺,需要救济的人很多,因此,该制度只能按照最低标准提供待遇,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难以贯彻落实。 (二)、农民养老保险 我国在建国初期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就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确立,但当时农民没有被纳入保障计划之列。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显着提高,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保障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1、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来,农村家庭子女逐渐减少,老年人的比例逐渐增大,家庭的养老功能相对弱化。 2、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农村人口平均寿命也在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比较突出。 3、随着近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青壮年远走他乡,留住人口中老年人占绝大多数,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逐渐呈现出来。 4、依靠土地养老面临风险,农民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况且农民失去土地是近年来我国农村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上述问题的凸现,政府也正致力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像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国务院决定,国家民政部门曾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是农村养老制度的一次重要突破。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依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有的地方有了雏形,有的地方还没有动作。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干部对我国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资金短缺。国家资金投入不到位;多数集体经济相对不足;部分农民,特别是老年农民的生活仍比较艰难,个人负担的部分保险资金根本无法支付。三是,农民自身对养老保险缺乏认识,目光短浅,有的农民已经参保还举棋不定,甚至退保。所以,农村养老保险有一定的难度。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目前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险主要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险制度,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救助体系。但是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并没有多大的改善,特别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空白点仍然较多。其主要原因表现如下:

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 社会保障基金是通过货币来表现其所具有的物质基础。通常社会保障基金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强制性。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通过立法,依法强制缴费,并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中的税收或社会统筹手段筹集主要部分的社会保障基金,并以法律形式规定基金的给付办法。 (2)专用性。社会保障基金只能用于特定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用途,其使用的范围和标准等都必须通过相应的法律规定运作,不得挪作它用,在实践中出现的挪用社会保障基金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的行为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也是不允许的。 (3)法律性。社会保障基金作为一项有特定来源和用途的专用资金,其在资金筹集的方式、范围、标准以及支付的对象、标准方面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社会保障基金的取得和使用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法律规定。 (4)社会性。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使用都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历史和实践中来看,社会保障的层次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范围不断扩大,直至覆盖整个国家。 (5)自我平衡性。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只有实行收支平稳,才能达到社会保障的基本目的,同时又不增加国家财政的负担,真正达到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目的。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不在同一时间点,同时各个项目的性质又不相同,这样就造成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要求存在差异。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现状 1、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构成和投资运作方式 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失业、工伤、老龄、家庭、残疾、生育、遗嘱9个方面。我国社会保障项目体系可以归类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按照一个保障项目对应一个保障基金的标准,社会保障基金应当由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优抚安置基金等构成。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体系中的主要部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作实行直接运作与委托投资管理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委托投资管理人管理和运作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选择的托管人托管。截至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超过20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委托投资管理人,依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投资管理合同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制定的投资方针,遵循安全、诚信、规范、效益、创新的运作理念,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委托资产进行独立投资运作。 2、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政府越

论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基金筹资

论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基金筹资 【摘要】:新加坡是亚洲的一个小国,人口只有300万。新加坡除了经济上的成就为世人瞩目外,其社会保障体系也破有特色,该国实施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不具备再分配功能的养老金计划模式,与欧美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充有很大的不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文章介绍了新加坡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即中央公积金制度的资金来源、筹资模式、用途、缺陷以及改革措施和影响。 【关键词】: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 新加坡的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社会保险由国家强制实施个人储蓄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构成,是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部分,也是其最具特色之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对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成员给予救助,如对穷人发放津贴和救助金,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辅助部分。 一、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产生 新加坡1955年开始实施中央公积金制度,同年,成立了中央公积金局,负责整个公积金的管理运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初衷是为年迈退休的雇员提供养老金,只是一个简单的养老储蓄制度。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公积金制度也从单纯的为退休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的强制性储蓄计划,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包括养老、住房、医疗的制度;同时,还根据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些规定或补充办法逐步完善扩大的公积金的使用范围,以适应当时社会和个人的需要。 公积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国家对公积金不征税,并为公积金的支付提供担保。公积金的缴费率由隶属劳工部的全国工资理事会提出建议,经政府同意后实行。工资理事会在考虑经济增长,增加工资的同时,一并对公积金的缴费率提出建议。一般规律是在经济形势好、工资增长的同时,提出缴费率;在经济衰退、企业在困难时,降低缴费率。 二、资金来源及筹集方式 (一)资金的来源 1. 公民长期的强制储蓄 资金来自职工自身的收入,是职工一直部分需求节省下来的。虽然雇主也响应缴纳职工的一部分公积金,那个,但严格地说,企业给予的这份也是职工应得的部分,只是转换了交付形式。企业支付的公积金可计入成本,所以对企业而言并不构成额外负担。政府运用自己的职能,用行政干预和经济引导的办法,将职

我国社会保障筹资模式改革及社保费改税的必要性

我国社会保障筹资模式改革及社保费改税的必要性 前言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撑,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在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之上。因此,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保障要求的稳定、可靠、有效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机制,不但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现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弊端 (一)筹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大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应实现多样化,而目前我国的筹资渠道相对较为单一,当前只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较低比例的收缴制度,医疗保险只在个别城市实行试点个人收缴制度,生育保险尚在酝酿之中。各项保障费用基本来源于职工就职的单位,而个人对于基金的支出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受阻,资金缺口日益增大。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出现支付危机,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范围内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帐规模累计已达7400亿元,而且每年还会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增加。 (二)刚性不足、缺乏立法保护 社会保障基金收缴办法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靠行政手段推向社会,缺乏严格有效的法律依据和强制有力的硬性约束,对于未能按照规定上缴的企业或者个人缺乏法律惩治措施,这导致了社会保障基金缺口的进一步增大。此外以“费”的形式征缴资金不像以“税”的形

式那样具有强制性、固定性等特性。代写论文 (三)参保面窄、社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仅限于城镇、工矿区的企事业单位,即使在这些已参保的企业中,实际缴费人数与应缴费人数也存有巨大的差距。而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基金才刚刚展开,农民还未能充分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加上农民负担过重,造成城乡差距的进一步加大,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因此,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改变势在必行。 (四)部门职能不清、管理机制混乱 我国目前参与到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的部门众多,这些部门囊括了地税、人事、劳动、民政、保险、卫生等单位,它们都在经办和社会保障基金。然而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各自为政,各行其道,这造成了管理成本高,而效率低下的恶劣状况,严重阻碍了社保基金的征缴和统筹。 二、各国社保基金筹资模式比较分析 (一)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 目前,全世界已有172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征收社会保障税,即政府通过税收形式筹集社会保障金,直接构成政府的财政收入,并通过专门的社会保障预算进行管理。第二,征缴社会保险费,即通过雇主和雇员缴费形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不直接构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但由政府专门部门进行管理和运营。第三,强制储蓄制,即将雇主为雇员缴纳的

社保基金管理

社保基金管理 第一章社保基金 1.社保基金的特点P15 a.强制性: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强制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受到法律法规规范和限制的。强制性的体现和差异性。 b.互济性:社会保障基金的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是社会成员之间互济性的反应。 c.积累性:由于从社会保障缴费到社会保障金支出有一个长期的时间差,要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能够利用积累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2.社保基金的功能 稳定社会的“减震器”社会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调节收入差距的特殊手段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对社会文明发展起促进作用 3.社保基金分类 一、按项目的专门用途及其功能分类 养老保险基金:养老保险基金是指在政府立法确定的范围内,依法征缴的用于支付劳动者退休养老待遇的专项基金。养老保险基金一般都是由不同层次的基金构成的,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和个人养老保险基金三个层次。 医疗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是指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性地由国家、企业、个人集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疾病需医疗服务时,由社会保险机构提供医疗费用补偿。各国基金来源有差异。 失业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是在国家法律保证下,以集中起来的失业保险费建立起来的、对因非自愿失业而造成的劳动风险损失给予补偿的资金。失业保险基金不宜过大。 工伤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是指劳动者因工作而受伤、患病、残疾乃至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医疗、生活保障及必要的经济补偿所需要的资金。具有赔偿性质,个人偿缴费。 生育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就是妇女劳动者在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社会和国家得到保健服务和物质帮助所需要的资金。 社会福利基金:主要是指政府所掌握的用于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基金。基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企业自筹、发行福利彩票及社会无偿捐助等。 社会救助基金:基本属于财政性社会保障资金,它来源于国家税收,直接体现着国家在社会救济方面的责任。主要是救灾、济贫、扶贫等项目。 社会优抚基金:对为社会作出特殊贡献人群及其家属实行的具有保养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来源于财政拨款、社会统筹和个人投保。 二、按筹资模式分类P20 现收现付模式:由社会保险机构按以支定收的原则筹资,即由雇主和雇员(或全部由雇主)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统筹费率)缴纳保险费(或税), 特点是以支定收,不留积累。优缺点。 完全积累模式: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费率)由雇主和雇员(或只有一方)缴纳保险费,记入个人帐户,作为长期储存积累增值的基金,所有权归个人,按照基金领取的条件,一次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 2016年2月3日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 第三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加强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以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 第三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 第四条国家根据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和调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使用方案,由国务院确定。 第五条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拟订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办法,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

第二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 第六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应当审慎、稳健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比例在境内外市场投资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应当坚持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原则,在国务院批准的固定收益类、股票类和未上市股权类等资产种类及其比例幅度内合理配置资产。 第七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制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配置计划、确定重大投资项目,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并集体讨论决定。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应当制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办法,在管理运营的各个环节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评估、监测和应对,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办法应当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备案。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应当依法制定会计核算办法,并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第八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应当定期向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运营情况,提交财务会计报告。 第九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可以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委托投资或者以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投资。 第十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委托投资的,应当选择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投资管理机构、专业托管机构分别担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托管人。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聘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发布选聘信息、组织专家评审、集体讨论决定并公布选聘结果。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应当制定投资管理人、托管人选聘办法,并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备案。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作业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作业(四选二) 一、智利养老基金如何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 智利通过卓有成效的养老保险体系改革,成功地实现了现收现付制向个人账户制的转轨,建立起一种完全积累、强制缴费和私人管理的个人账户制度为特色的养老保险体系,在国际上赢得“智利模式”的称号,并被拉美地区许多国家和部分转轨经济国家所模仿,号称智利出口的“名牌产品”。 一、改革后的模式: 1980年11月,智利政府公布新的养老金制度法案,它废除原现收现付制,引入了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划。针对转轨成本问题,政府采取了发行认购债券的方式予以解决。新制度自1981 年 5月起开始正式实施,它的基本特征为:(一)为每个雇员建立养老金个人账户,雇员10%(占工资)的缴费全部存入个人账户; (二)成立单一经营目标的养老金管理公司,负责养老金账户管理; (三)雇员自由选择养老金管理公司,退休时养老金给付由账户积累资产转化为年金或按计划领取; (四)成立养老基金监管局,对养老金管理公司进行市场监管,并由政府提供最低养老金担保。 二、养老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智利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养老金制度改革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养老基金已发展成为智利国内资本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在改善金融市场监管,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加强公司治理,提高资本市场透明度等方面,养老基金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养老基金对银行、保险以及抵押债券等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正向的外部效应。 (一)增加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促进资本市场规模扩大 智利养老基金是其资本市场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为其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地资金支持。养老保险基金通过金融中介将公众零散的资金集中投资于资本市场,从而为一级市场发行量和二级市场交易量的扩大提供资金支持。目前,规模庞大的养老保险基金资产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它对资本市场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资本市场在经济中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就在于它能为长期债券、

关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有偿运营)模式的文献综述

关于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有偿运营)模式的文献综述 姓名:范斌 专业:社会工作 学科:社会保障概论

学号: 1012784

关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有偿运营)模式的文献综述 范斌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1012784) 【摘要】: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正常运转以及保证社会保障目标顺利实现的基本保证。其性质是属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消费型社会后备基金,是社会公共基金。在面临着社会支付危机以及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有偿运营)即与资本市场进行有机结合也日益成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就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机制进行探讨,梳理国内外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模式的典型案例,以形成对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保值增值的文献研究。 【关键词】: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 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有偿运营)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 (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必要性 在实现完全积累制以及部分积累制的国家,社会保障机构都积累着一笔备用的资金,不管其规模大小,只要积累的资金不能进行有偿运营便会遭遇贬值风险。①作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庞大而长期存在的基金, 为规避通货膨胀风险、缓解今后支付压力、分享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 社保基金必然以保值增值为目标,社会保障基金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假如面临着物价整体水平的上升以及货币相对贬值的条件下,社会保障基金的购买力需要通过进行积极投资来获得收益并且将受益充实到基金中去从而抵消通货膨胀的冲击,增强和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能力。 2、有利于减轻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 在社会保障基金保值的基础上可以保证受益人的福利不会因为时间推移下降,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未来福利的增长。一旦社会保障基金出现贬值,则需要提高政府、企业或者个人的现期负担或是未来负担,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同时又会降低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创造力。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风险以及投资原则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风险 ① 参见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2008年12月第三版

社会保障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内涵? 答:①通过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保持社会稳定;②以社会共同责任为本位,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分担责任的社会机制和经济机制;③以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为公民提供各类保障;④它作为一种国家主导的强制性社会行为,一般通过立法而确立。 2、试述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关系。 答:(1)商业保险的产生先于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各行其道、各司其职。(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类同和区别。类同点:①风险防范与风险转移机制;②都具有化解社会风险、维持经济繁荣的功能;③二者的运作机理及其所使用的很多术语和计算方法、预测方法类同。区别点:①性质不同:社会保险属于政府行为;商业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②目标取向不同:社会保险以社会价值为目标,具有非营利性质;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③权利义务关系不同:社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劳动上面体现对等;商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是建立在商业契约上。④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者分担;而商业保险完全由投保人负担。⑤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同:对社会保险财务承担最终的兜底责任;依法对商业保险进行监管,但不承担直接经济责任。⑥二者补偿水平及保障方式不同:社会保险是有现金补偿和服务两个方式;商业保险则主要体现货币的支付关系。⑦可承保风险的范围不同:商业保险对社会性风险无能为力。 3、社会保障是政府管理的一项社会事务,如何做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答:①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②提高效率才能把蛋糕做大,注重公平才能够将蛋糕合理分配;③只有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才能够做到公平;④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才能够使每个社会成员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保证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4、在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如何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答:①可以通过法制手段,将社会保险费改为社会保险税;②灵活确定缴税(费)方式,将农民和灵活就业人口纳入社会保障系统,促使更多低收入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③减轻企业的缴税(费)负担,提高企业参保积极性;④完善社保项目,使社会保障体系化、制度化。 5、如何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答:(1)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器”,社会发展的“减震器”,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就我国现阶段而言,构建和谐社会,首当其冲的是建立健全以“底线公平”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调节机制。(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①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②完善以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二是要完善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学生的资助制度。三是要完善城镇职工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四是尽快构建覆盖全社会成员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城乡居民疾病医疗保障问题。③要处理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就业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二章 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答:(1)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必要条件:①机器大工业产生了人数众多的工薪阶层,一旦收入中断就会陷入困境。②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劳动力再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家庭保障功能弱化,③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保障奠定了物质基础,也规定了应采取社会性保障的形式来利用这些社会资源。 (2)工人运动兴起迫使资产阶级从维护其统治的角度出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分析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社会保障模式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你的改革建议。 答:(1)问题:①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造成严重的财政困难;②税收负担沉重;③高福利加大了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率;④高福利、高消费挤占了生产资金,削弱了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⑤官僚机构日趋臃肿。 (2)根本原因:福利机制缺乏活力,造成运转不灵,但是保障和福利所具有的刚性特征,使其又不能取消社会保障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危机将日益加深。(3)改革举措:①削减公共福利开支;②推迟退休年龄;③纠正社会福利全民普遍享受的做法,更多集中于最需要救助的人身上;④提高保险税(费),延长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期限;⑤推行公共福利事业私有化市场化,加强私人保险部门的社会保险力量。3、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所应注意的历史启示。 答:①目标是能够对劳动力再生产的相关环节提供保障,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②“安全网”式的保障计划;③有助于培育城乡统一的竞争性劳动力市场;④应适应变化了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环境;⑤社会保障机构应具备什么职能;⑥政府应采取政策以解决社会保障基金的短缺,并使公平与效率得以兼容。 4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机制创新效应的表现。 答:①费用由国家全部包揽向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负担转变;②社会保险体现了分散风险的大数法则,由企业自保向社会互济和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转变;③实现由平均主义、“大锅饭”向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的转变;④实现由福利包揽向基本保障的转变;⑤在养老保险等险种上,实现了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转变。 5、试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路径与策略。 答:①制度、政策的统一性和法制化;②注重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③从急需解决而又有能力解决的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④对国家强制举办的社会保障项目要坚持低标准起步;⑤加强社会保障各项目之间及其与相关体制之间在改革中的协调;⑥改革与管理相结合 第三章 1、简述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功能。 答:(1)社会统筹:①体现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合同契约关系,团结互助,分散老年风险; ②属于社会公共基金,归投保人共同所有。③支付一般采取待遇限定方式,工资低、工龄短或寿命较长的投保人籍此能够获得较多的资助。(2)个人账户:①通过强制储蓄使劳动者在其一生的不同生命周期中的收入与消费达到均衡;②所有权清晰,储蓄积累金归投保人所有,使之从体制和技术两个层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转移问题;③养老金的支付一般为缴费确定型,劳动者退休后的养老津贴水平取决于劳动者投保期间的缴费的多少和投资回报率的高低,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 2、试述我国个人账户空账是如何形成的? 答:①部分积累的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开始运转时“老人”没有缴费,中人的既往工作期间也没有缴费,于是产生养老金历史债务。②从现收现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时,职工的缴费就不应该再用来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现在已退休者要支出的养老费用,并没有列入政府公共开支计划中,于是,“统账结合”在实践中便变成了“统账混淆”,出现了个人账户的所谓“空账”运行问题;③由于退休人员急剧增加,社会统筹部分的基金无法满足退休金的支付需求,所以各地都采取了挪用个人账户基金去支付退休金的办法,使个人账户的基金处于“空账”状态,亦即必要的改革成本没有支付,为保当期发放,不得不动用本应留作积累的个人账户资金,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3、如何做实个人账户? 答:①实现个人账户的规范化管理。②认真测算本地区中长期基金收支情况,根据基金和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确定做实的起步时间和起步比例,为决策提供参考。③研究制订的过渡办法要模拟检验,按照“增加的逐步增加,减少的不减发”的原则,确保新老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合理衔接和新老计发办法的平衡过渡。 4、简述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的含义。 答:构筑面向社会,从硬件到软件,从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开始,到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管理、查询、个人账户结算和养老金的发放以及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等全过程,都能够提供先进科学、运作简便、规范完善、全方位、自动服务和必要服务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应遵循什么思路? 答:(1)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基本养老保险+退休津贴”的保险模式。①公务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②建立公务员退休津贴制度。以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特别是公务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较高的问题。 (2)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由财政全额核拨经费的事业单位应纳入公务员养老保险体系;由财政部分核拨经费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应纳入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体系。 第四章 1、简述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 答:依据改革成本最小化和平稳过渡的原则,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把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与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联系起来,并将他们放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 产业结构调整,盘活国有资产等“大盘子”中进行统筹规划,研究它们在改革中联动关 系、逻辑顺序、临界速度和依托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符合体制转轨需要,并最终纳 入市场经济体系。 2、简述失业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区别。 答:①前者所指失业人数的统计范围包括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和未登记的所有城乡失业人 员;后者只限于再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员;②前者所指失业人员通常限定为 最低劳动年龄以上、退休年龄以下,而后者人员只限定为16周岁以上、50周岁(女性 45周岁)以下。 3、简述我国失业保险津贴的给付标准。 答:①低于失业者原有的工资水平,以体现劳动与不劳动的差别;②确保失业者及其赡 养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③权利和义务相等的原则。 4、失业保险津贴的享受资格。 答:①失业者必须处于劳动年龄阶段;②非自愿性失业;③失业者必须满足一定的合格 期条件;④失业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 5、简述失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联系和区别。 答:(1)联系:①具有社会保障的共性;②货币基金的物质帮助形式;③保障生活的功 能。 (2)区别:①失业保险津贴的给付属于短期给付;②失业保险不包括具有赔偿性质的 项目;③享受对象具有劳动能力;④失业保险津贴是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体 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第五章 1、简述社会医疗保险的特点。 答:①保险事故发生率高,具有普遍特征;②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属于关联性最强的险种; ③保险费用必须专款专用;④保险费用开支额度难以预测和控制。 2、简述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原则。 答:①社会医疗保险的待遇一般实行机会均等的原则;②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专款 专用制度;③遵循“危险共同分担”的原则。 3、简述影响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费用攀升的非体制性的社会经济因素。 答:①人均收入的增长;②总人口的增长及人口结构的变化;③人口老龄化。 4、简述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 答:①所有公民享有均等的最低医疗机会;②宏观经济效益;③微观经济效益。 5、简述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结构。 答:①基本医疗保险;②医疗福利;③补充医疗保险;④医疗救助;⑤大病医疗基金。 第六章 1、简述工伤保险的功能。 答:①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的生产稳定;②维持家庭的经济收入;③是一个劳动问题和 社会问题。 2、简述“无过失补偿”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①以国家的社会政策和劳动政策为基础;②工伤保险津贴的给付,以实际的需要为 基础;③因伤致残或因伤死亡,以年金代替一次性抚恤;④强制性保险;⑤雇主不承担 直接赔偿责任。 3、试述工伤责任归属的三个发展阶段。 答:①“劳动者自身责任”阶段。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工伤风险与工资对应的观点。 产生很大的社会问题。②“雇主过失赔偿”阶段。依据民事法律中的“归责原则”,基 础是雇主过错责任原则。问题在于举证成本太高。③“雇主责任”阶段。理论基础是“职 业危险原则”。工伤赔偿从民法中独立出来。雇主采取自保、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集 体保险等形式。④社会工伤保险阶段。 4、简述生育保险的特征。 答:①对象为女职工;②给付合法的婚姻者;③保护重在休息和增加营养;④纳入生育 保险范围;⑤产假的安排;⑥待遇水平。 5、试述工伤相关诱因的代表理论。 答:①温度环境论;②生物节律论;③事故倾向者论;④疲劳过度论。 第七章 1、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计划和个人储蓄养老计划的不同之处。 答:①企业年金一般由企业创立,或是集体谈判的结果,政府一般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 惠,并予以监督;②管理成本相对较低;③收益和贡献较为对称,缴款一般不被人们视 为一种试图逃避的税赋;④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一般较基本养老保险金要小;⑤投资受 益率不稳定并且在不同的投资计划下受益率差距悬殊;⑥不同企业设定的企业年金的内 容和形式各异,使得其流动性、转移性差。 2、简述企业年金模式及其特点。 答:(1)缴费确定型计划,即DC计划的特点:①缴费水平相对固定;②缴费纳入员工 个人账户;③待遇水平根据个人账户的缴费金额及其投资收益的积累额决定。(2)待遇 确定型,即DB计划的特点:①待遇水平预先确定;②缴费不确定,到员工退休时直接 支付养老金。 3、制定企业年金的投资方案时要考虑的风险有哪些? 答:①信用风险;②证券结构风险;③流通风险;④资金周转风险;⑤投资利润风险。 4、政府对企业年金的调控和干预有哪些? 答:①制定法令法规;②信息公开化、制度规则的制定与监督管理;③对财务机制进行 监控干预;④恰当地确定政府的责任边界;⑤处置企业年金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的贬值问 题;⑥对投资进行调控;⑦对企业年金计划与基本养老保险计划进行的协调和衔接。 5、简述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答:①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模式;②企业年金。它是在国家基本养老保险 的基础上,企业依据自身的经济效益状况,为本企业职工再增加一部分补充养老金;③ 其他的以自愿性储蓄或商业性保险为主的补充养老形式。 第八章 1、为什么说从“贫民救济”到“社会救助”是一种观念上的飞跃? 答:①强调贫困现象的社会原因、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以及获得救助是一项公民权利。② 社会救助重视应急补救措施,强调积极主动的援助扶持。 2、怎样实现社会救助金的筹集。 答:①国家财政拨款;②社会筹集;③信贷扶贫;④国际援助。 3、简述衡量贫困程度的指标。 答:①贫困发生率;②贫困深度;③贫困密集度;④贫困严重度。 4、阐述中国社会救助体系。 答:①救灾;②农村扶贫;③农村“五保”供养制度;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⑤农 村最低生活保障;⑥城乡特殊社会救助制度。 5、试述消除贫困的途径。 答:①政府通过明智的社会经济政策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格局;②增加获得赚钱的 机会和提高对机会的反应能力;③从产业政策角度实施的反贫困战略;④劳动力流动与 反贫困。 第九章 1、如何理解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 答:①在权利与义务关系上的普惠性;②待遇标准的一致性。 2、简述教育福利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公共福利的增进作用。 答:(1)主要内容:①国民基础义务教育构成教育福利的主体;②社会团体、社会热心 人士捐助以及慈善机构设立的教育基金或直接为学校出资构成教育福利的补充。(2)对 公共福利的增进作用:①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培养;②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养和 劳动熟练程度;③教育能扩大人们对职业和前途的选择范围;④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 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3、卫生保健提供的服务包括哪些内容? 答:安全饮用水;提供清洁的卫生环境;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主要传染病的预防 接种;地方病的防治;普及健康教育;疾病及创伤的有效处理;提供基本的药物等八项 主要内容。 4、应如何理解职业福利的涵义? 答:(1)职业福利又称职工福利,是行业和用人单位为满足本行业或本单位职工的物质 文化生活而提供的工资收入以外的津贴、设施和服务的社会福利项目。(2)职业福利按 其“社会化”程度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①国家通过一定法律手段和途径在某些行业和 企业中普遍实行的制度;②用人单位在完成国家税收任务的前提下兴建的集体福利设 施、发放的各种补贴、举办的企业年金等,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福利。 5、试述职业福利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以业缘关系为标志;②一般以普遍性原则向职工提供;③职业福利的资金来源于 企业盈利,职业福利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职业福利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企业 的兴衰成败。 第十章 1、简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答:①缓解农村贫困;②乡镇企业职工急需通过社会保障分散劳动风险;③农村养老保 险的发展亟待提上议事日程;④土地的保障功能日益下降;⑤缩小城乡差别,巩固工农 联盟的需要;⑥使计划生育推行具有可持续性;⑦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2、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 答:①家庭保障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基本保障方式;②我国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当前主 要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家庭有最直接、最具体的经济 保障和服务保障功能;③家庭保障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在亲情的慰藉和精神的满足上。 3、试述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紧迫性。 答:①农村的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体系是社会管理及应急机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②疾 病流行模式转换中,具有高度外部性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有可能以流动人口为载体在城 市和农村之间双向蔓延。 4、试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新”主要体现。 答:“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而言,表现在:①增加了政府资助的内容;② 加强了管理机构的建设;③加强了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④强调了自愿的原则。 5、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点对象有哪些? 答:①非农就业的农民;②被征用土地的农民;③农村计划生育对象;④村组干部、退 伍军人、民办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农村个体户、专业户等有稳定收入的农民。 第十一章 1、试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的影响因素。 答:①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以及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②设立储备金的必要性和 可行性;③用作储备的积累基金有无投资机会及其收益率的高低;④保持相对稳定的保 险费率的必要性;⑤企业和受保人对保险费率的负担和承受能力;⑥筹资模式的经济增 长效应;⑦改革中的“转制成本”等。 2、试述个人分担社会保险费用的原因。 答:①个人缴费是一种责任信号;②个人缴费,就有资格和动力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 及其管理、运营等去行使相应的监督权力。 3、试述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机制。 答:社会保险的财务机制可以分为: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 4、试述现收现付制的运行特征。 答:①以收支的短期平衡为原则,不会形成巨额的资本积累,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 基金贬值风险;②长期均衡极易受到人口结构不利变动带来的冲击,其结果不是养老水 平的下降,就是就业人口负担的增加,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必然面临着清偿风 险,最终可能导致养老保险体系的破产;③由于政府是现收现付养老体系的最后担保人, 因而这种清偿风险有可能转化为政府是否继续履行养老承诺的政治风险。 5、试述部分积累制的运行特征。 答:部分积累制的主要运行特征是:①部分积累制与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的兼容度较高; ②部分积累制有助于解决社会保险覆盖面过窄的问题。③部分积累制的设计特征方面使 之可以采取“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制度”的方式,解决新老制度转轨时期间的历史遗留 问题。 社会保障: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保护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和经济、社会稳定, 采取保护与激励相统一的原则,对公民在年老、疾病、遭遇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 下,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给予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 活需要的制度。1′ 社会保险:由政府举办,强制从业职工在其就业年份里拨出一部分收入交纳保险税(费) 作为保险基金,对由于保险计划规定的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劳动岗位,又满足 缴纳社会保险税(费)期限的人,提供的收入保险计划。 社会救助:由政府举办的,以反贫困为主旨,对因不能正常劳动等原因致使收入水平低 于规定的数额(贫困线)的社会成员,提供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以解决社会保险所 不能解决的那些社会问题。 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指国家和社会对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 残废军人、退伍官兵及其家属等特定优抚对象所给予的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 社会福利:政府通过免费或低费地提供某种生活用品或劳务,给人以实惠和方便,以提 高生活质量。主要由公共福利事业、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指员工福利和民政福 利四部分组成。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障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 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 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一般是指在国家行政强制力和国家信用保证的基础上,对养老保 险基金采取的社会统一筹集、统一管理和统一支付。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般是指在国家行政强制力和国家信用保证的基础上,采取“个 人预缴专款储金”的养老保险形式。 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亦称缴费率,是指在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占其核定工资 总额的比例。 养老金替代率:对个人来说,是指每个职工退休时所领取的养老金与其退休前的工资 之比;对社会来说,是指平均养老金同整个经济系统平均工资或曰被包括在生效合同范 围内的员工的平均工资的比例。 结构性失业:由于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形势和规模的变化,劳动结构 不能与之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同失业人数与从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可以 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人数所占的比例。 摩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市场功能上的缺陷造成的临时性失业,一般是由于求职的 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滞差而形成的失业。 失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执行,由政府负责建立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失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可以从社会和个人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其涵义。从 社会角度看,失业表现为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的分离。从个人角度看,失 业是指劳动者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 不能得到适应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社会医疗保险:是指以立法形式通过强制性的规范或资源的契约,在一定区域的一定 人群中筹集保险基金,并为该人群的每一个成员公平分担,对由于疾病所引起的纯粹以 补偿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个险种。 补充医疗保险:是指在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原则规范和指导下,以用人单位为直接 责任主体而建立的一种具有政策性、团体福利型的保障制度。 有支付能力的医疗保险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且有 能力经由医疗保险去购买的医疗服务的总量。 共付法:即按比例分担法,指无论发生多少费用,参保人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各自按一 定比例共同分担费用,分担比例可以恒定,也可以随医疗费用额度的变化而递增或递减。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导致的无形的人为损害或危险。 工伤保险: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 起职业伤害后,由国家和社会给予负伤者、致残者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物质 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生育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在妇女劳动者由于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社会 和国家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职业病: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以及职业性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急性或 慢性的功能性疾病或气质性病理改变。 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浮动费率是在执行差别费率的基础上,每年对各个企业的劳动安 全和劳动卫生状况以及保险费用支出情况进行评估后,适当调高或调低企业下一年度工 伤保险费率,实行上下浮动。 工伤:指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由于生产或工作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等因素所发生的或 与之相关的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劳动者身体的负伤或残废。 贫困深度:是指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的比例(%)。 权利:指个人在社会上运用其所享受的权力和所面临的机会而获得可供选择的商品束的 能力,它取决于个人的要素禀赋和在市场上交换的可能性。 救灾:指国家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进行抢救与援助,以维持其 最低生活水平并使其脱离灾难和危险境。 开发式扶贫:通过一定的项目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使其自我发展,助其从根本上摆脱 贫困走向富裕道路亦称“造血式扶贫”。 相对贫困:指在国民收入的总额中,有一组人口所占份额相对处于最低水平、生活水平 也处于最低层次的这部分人的生活状况。 社会福利: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帮助全体社会成员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素质,为社会弱 势群体实施补贴而实行的制度、采取的措施和举办的各项公益性事业的统称。 公共福利:是指国家或社会团体举办的以全体公民为对象的公益性事业和服务。居民在 享受这些福利事业提供的服务时,经常是免费或低费的。 职业福利:亦称职工福利,是行业和用人单位为满足本行业或本单位职工的物质文化生 活而提供的工资收入以外的津贴、设施和服务的社会福利项目。 妇女和儿童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妇女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受到的 侵害而设立的、用以满足妇女儿童和特殊需要和对其特殊利益给予保障的福利。 老年人福利:它是养老保险的延续,它在保障老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解决好“养” 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 所为、老有所乐”。 社会优抚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平 的资金和服务,是一种带有褒扬和抚慰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长期社会政策和政府实施的一项农民养老计划,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 五保:指农村社区(集体)通过“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保教)”的供养方 式满足无法定抚养人、无正常的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经济来源的老年人、严重残疾人 和未成年的孤儿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救助项目。 分类指导:分类指导的含义有二:一是不同类别的项目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二是强调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地区在财政能力、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经济能力上差 距悬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 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 社会保障基金: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国家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计划而预先设立的法 定的、收支平衡的专款专用的资金。 现收现付制:根据当期的支出需要组织收入,本期征收,本期使用,是社会保险基金 的收入与支出在年度内大体保持平衡的一种财务机制。 完全积累制:在对有关的人群健康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之 后,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收费率,并进行先期积累的 一种筹资方式。 部分积累制:是一种介于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之间的一种筹资机制。 受益基准制:受益基准制是根据雇员参加养老保险计划的年数和工资收入水平预先确定 其退休后的养老保险计划水平,再依照精算原理确定其缴费水平。 缴费基准制:先经过预测确定缴费水平,据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基金逐渐积累并获 得投资收益,雇员退休时,以其相应的缴费及投资收益在退休时的积累额为基础发放养 老金。 社会保障监督: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专职监督部门、利害关系者以及有关方面对社 会保障尤其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有关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过程及结果实行监察 和督守,使其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的要求。 监督主体:指根据法律规定,有权力和义务对经济活动实施监督的组织和个人,它运用 特定的监督手段并依据具体的评判标准,对监督客体实施监督。 监督客体:即监督对象,它是整个社会保障活动及其载体,包括社会保障活动状况和参 与社会保障活动的各个行为主体。 审计监督:指由专门从事审计业务的部门按照法定管理权限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收 支、效益和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进行的经济监督。 社会监督:指社会公众,尤其是直接利害关系者通过各类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各类群 众自治组织,借助舆论的作用和影响,对社会保险活动进行的监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