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

(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变化反应前后: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一、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C, O2;

2、表示生成物是CO2;

3、表示反应条件是点燃;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微观:每1 个碳原子和1 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12 份质量的碳和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例:2H2+O2 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2→CO2+H2O,则A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元素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为。

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物质A分解成56 g B和44 g C,则反应了的A的质量为 g。

3、将36 g水通电完全分解时,得到4 g氢气的同时,可以得到__ _g氧气;若已知在电解水过程中,共收集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为1.8 g,则已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___ _g。

4.把6.1 g干燥纯净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为止。冷却后,称得剩

余固体的质量为4.2 g,根据定律,可知制得氧气 g。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作用。

5、现有一反应A+B=C,有10克A和5克B反应,结束后还剩余3克A,B没有剩余,则生成C的质量为克。

6、化学方程式是指用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D)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试管内固体药品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2.根据蜡烛燃烧后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事实,可以推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的组成里一定含有(C )

A.碳一种元素 B.氢一种元素

C.碳和氢两种元素 D.碳、氢、氧三种元素

3.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gD,同时增加了8g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 D)

A.1:5 B.l:4 C.4:l D.5:l

4.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D )

A.原子数目

B.元素种类

C.原子种类

D.分子种类

5.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

2Cu(NO3)2 == 2CuO + O2↑ + 4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NO2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 Cu(NO3)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

D.产物中CuO属于氧化物

6. 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 )

A. CO2

B. Cl2

C. O2

D. N2

7.将20克甲、5克乙、8克丙三种纯净物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可知:反应后混合物中

含有5克甲、16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是( A )

A.12g B.9g C. 4g D.17g

8.图1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

9.某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3、H2O和CO2,由此还不能..

得出的结论是( C )

A.M不稳定

B.M是化合物

C.M中含有水

D.M由四种元素组成

10.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 D )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1.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C )

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12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请填空:

(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___ 大_____(选填“大”、“小”或“不变”)。

(2)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___是__(选填“是”或“否”)(3)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氧化汞===氧气+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右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

的原子.

(1)该反应中反应物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2)右图中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 D (选填A、B、C、D),你推断的依据是

15.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右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

问题:

(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2)白磷燃烧: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

(3)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反应装置漏气)(只写一条)。

(4)反思:白磷燃烧遵守(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医学统计知识点整理(1)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统计学中基本概念 一、同质与变异 同质:统计研究中,给观察单位规定一些相同的因素情况。 如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定同性别、同年龄、健康的儿童即为同质的儿童。 变异:同质的基础上个体间的差异。 “同质”是相对的,是客观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相对一致性,而“变异”则是绝对的 二、总体与样本 1、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对象(个体)所构成的全体。 2、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 三、参数与统计量 总体参数:根据总体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总体的特征量。用希腊字母表示。μ.δ.π 样本统计量:根据样本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样本的特征量。用拉丁字母表示。X.S.p 总体参数一般是不知道的,抽样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参数,包括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四、误差:实测值与真值之差★ 1.随机误差:是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 2.系统误差:是一类恒定不变或遵循一定变化规律的误差,其产生原因往往是可知的或可能掌握的。 3.非系统误差:过失误差,可以避免或清除。 五、概率 是用来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值,常用P表示。概率取值0~1。 统计上一般将P≤0.05或P≤0.01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其发生的概率很小,可以认为在一次抽样中不会发生。 第二节统计资料的类型★

变量:确定总体之后,研究者应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观察或测量,这种特征能表现观察单位的变异性,称为变量。 一、数值变量资料 又称为计量资料、定量资料:观测每个观察单位某项指标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表现为数值大小,带有度、量、衡单位。如身高(cm)、体重(kg)、血红蛋白(g)等。 二、无序分类变量资料 又称为定性资料或计数资料:将观察对象按观察对象的某种类别或属性进行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后得到的资料。 分类:二分类:+ -;有效,无效;多分类:ABO血型系统 特点:没有度量衡单位,多为间断性资料 【例题单选】某地A、B、O、AB血型人数分布的数据资料是( ) A.定量资料 B.计量资料 C.计数资料 D.等级资料 【答案】C 【解析】ABO血型系统人数分布资料属于无序分类变量资料,又称为计数资料。因为是按照变量的血型分类,血型表现为互不相容的属性。所以本题选C。 【例题单选】测量正常人的脉搏数所得的变量是() A.二分类变量 B.多分类变量 C.定量变量 D.定性变量 【答案】C 【解析】脉搏数有数值大小,有度量衡,所以这个资料属于定量资料。本题选C。 三、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半定量资料或等级资料:将观察对象按观察对象的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后得到的资料。 特点:每一个观察单位没有确切值,各组之间有性质上的差别或程度上的不同举例:- + ++ +++ 第三节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1.统计设计 2.收集资料

初三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及练习题(全面)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 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变化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五个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宏观 反应物和生产物总质量不变 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宏观) 两个一定改变 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微观)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 一、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 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1、表示反应物是 C和O2 ; 2、表示生成物是 CO2 ; 3、表示反应条件是点燃; 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 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 1.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微观:每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分子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 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 例:2H2+O2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

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与试题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与试题解析 湖北省南漳县高级中学宋丽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也是中考中的热点问题,所以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对同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虽然只有31个字,内涵却十分丰富。要学好质量守恒定律,理解是关键,切不可浮于表面。 1.理解“参加”。在计算反应物的质量时,只能计算参加反应的那部分的质量,未参加反应的部分不应计入其中。 例如,我们不能说 3 g镁和 3 g氧气充分反应一定生成 6 g氧化镁。因为从化学方程式可知,48 g镁和32 g氧气完全反应,则3 g镁正好和2 g氧气完全反应,也就是说,3 g氧气中只有2 g参加了反应,所以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应为5 g。 另外,如果反应中使用了催化剂,由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均没有改变,即相当于没有参加反应,因此,不可以将催化剂算作反应物或生成物。 2.理解“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它表明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例如,将2 g固体碘加热升华可得到2 g碘蒸气,虽然这一变化前后质量相等,但这个变化不是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范围,因为碘升华是物理变化。 3.理解“各物质”(两次使用)。在计算质量总和时,也应将不易观察到的气体反应物或生成物计入其中。不能因为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大于铁丝的质量,就认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我们忽视了氧气的质量。 4.理解“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 例如,有的同学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由于2≠2+1,所以此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同学的错误就在于将“质量守恒”等同于“分子数守恒”。 5.理解守恒原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裂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变化,所以质量守恒。 6.理解变与不变。化学反应前后,有些量发生了变化,有些量则不变,而有的量则可能变也可能不变。根据前面分析可知:(1)不变的量有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和各物质的总质量;(2)发生变化的量有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3)可能发生变化的量是元素的化合价和分子 的数目。如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而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

统计学期末复习-公式汇总

统计报表 专门调查 普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 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 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为 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为 全面调查 非 全面调查 一次性调查 经 常性调查 统计学复习 第一章 1.“统计”的三个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工作与工作成果的关系; 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3.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4.统计工作的过程一般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5.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区分: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总体或总体单位的区分不是固定的:同一个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是总体,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成了总体单位。) 6.标志: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A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值来表示。如:性别、职业、血型色彩 B 数量标志—标志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可以用数值来表示。如:年龄、工资额、身高 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指标名称体现事物质的规定性,指标数值体现事物量的规定性 第二章 1.统计调查种类 2.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六项基本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 2)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向谁调查) 调查对象——社会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总体单位) 填报单位——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 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格;(调查什么) 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6)选择调查方法。

医学统计学章节重点归纳

医学统计学章节重点归纳 第一节概述 1、主要内容:a、卫生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设计和数据处理中的统计理论和方法)b、健康统计(医 学人口统计、疾病统计和生长发育统计)c、卫生服务统计(卫生资源、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医疗保健制度和管理中的统计问题)。 2、 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设计、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分析 3、医学统计资料主要四个方面:统计报表、报告卡(单)、日常医疗卫生工作记录,专题研究或实验。 4、观察单位:是获得数据的最小单位,观察单位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观察单位可以是人、标本、家庭、国 家等。 5、变异:是指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6、变量: 观察单位的某种特征,称为变量。a、数值变量(定量变量)b、分类变量(定型变量或字符变量)。 7、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确切的说是性质相同的所有观察单位的某种变量的集合。 8、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变量值就构成样本,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9、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度,通常以符号P表示。 10、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差或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差。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第二节数值资料的统计描述 1、频数分布就是观察值在所取得范围内分布的情况。重要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2、频数分布类型:正态分布型频数、正偏态分布型频数,负偏态分布型频数。 3、集中趋势指标:算术平均数(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指标使用条件计算公式 算术平均数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 的数值变量资料 几何均数①对数正态分布,即数据经 过对数变换后呈正态分布的 资料;②等比级数资料,即 观察值之间呈倍数或近似倍 数变化的资料。 中位数①非正态分布资料(对数正 态分布除外);②频数分布 的一端或两端无确切数据的 资料③总体分布不清楚的资 料。为奇数 , 为偶数, 4、离散型趋势指标: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指标计算公式主要优缺点 极差R=Xmax-Xmin 计算简单,便于理解;只考虑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异,不能反映 组内其它观察值的变异度,不稳定,受样本量影响很大。

中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题型总结

中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题型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本定律。该定律的内容可以运用两个方法去加以理解: 1.剖析法理解内涵。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其中,“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是三个。剖析三个的含义是理解定律内涵的常用方法。“参加”一词的含义是:未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能列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中,否则会使算出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比实际总质量偏大。如,2g氢气在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就不是10g,而是9g,因为,氢、氧化合时两者的质量比固定为1:8,2g氢气在上述反应中有1g氢气没有参加反应。“化学反应”的含义是:质量守恒定律是揭示化学变化前后物质之间质量关系的规律,化学变化以外的质量变化现象,不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质量总和”的含义是:质量守恒不是说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而是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2.线索法理解实质。 质量守恒定律与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之间存有内在联系,因此,可以用下列线索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原子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守恒。这一线索的具体内容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

的最小粒子,因此,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构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 一、考查对定律内容、实质的理解 例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10g冰融化成10g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的体积之和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在氧气中燃烧的细铁丝质量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 D。电解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解析】D。质量守恒定律指①化学反应②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所有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例2.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 A。分子种类B。分子数目 C。原子数目D。物质种类 【解析】C。化学变化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其中,一定不变的有: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质量,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一) 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不宜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B.水汽化变成质量相同的水蒸气C.KMnO4受热后剩余固体质量减小D.CO还原氧化铜后固体质量减小2.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 g冰受热融化成10 g 水 B.1升芝麻和1升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升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12g碳与3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0g二氧化碳 C.利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使用密闭容器D.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则该物质一定含有氮、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4.已知A物质与B物质反应生成C物质.现有12 g A与32 g 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44g B.32g C.22g D.12g 5.已知A物质发生分解反应生成B物质和C物质,当一定量A反应片刻后,生成56克B和44克C,则实际发生分解的A物质是() A.12g B.44g C.56g D.100g 6.加热15.8克高锰酸钾,当产生0.8克氧气时,剩余固体的主要成分是A.锰酸钾、二氧化锰 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 C.高锰酸钾、锰酸钾 D.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7.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A.(A+B﹣C)克 B.(A﹣B﹣C)克 C.(A+B+C)克 D.(A+C)克8.若有化学反应2A2+B3=2C,且A与B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3,则当8gA2与足量的B3完全反应时,生成C的质量为( ) A.20g B.14g C.17g D.8.5g 9.在反应A+3B=2C+3D中,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是22:9.若4.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C,则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是: A.16︰9B.1︰1C.13︰6D.44 ︰23 10.在反应2A十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8和44.若2.6gA 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得质量比为()A.4:9B.8:11C.10:11D.31:44 第1页共2页◎第2页共2页

人教版《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检测题及答案分析

人教版《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检测题及答案分析 趣味导读已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能生成水。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如下:氢气 + 氧气水 1 g 9 g 2 g 8 g 3 g 7 g 4 g 6 g 5 g 5 g …… 请问以上是否都生成10 g水? 答案:没有一个能生成10克水! 想知道为什么吗?向下学习吧! 智能点拨 例1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玻义尔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能够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玻璃瓶中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 (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都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缘故。 (3)实验验证: 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

(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5)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 解答:(2)反应容器中敞开与密闭的差异(3)①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天平保持平衡,③天平指针向左偏移。(5)罗蒙诺索夫是在密闭容器中实验,金属燃烧后质量的增加来自瓶内空气中氧气的减少,因此反应后质量不变;玻义尔是在敞口容器中实验,金属燃烧消耗瓶内氧气后,瓶外的空气不断补充流入瓶内,因此反应后容器内物质质量增加了。 点评:波义尔用敞口容器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由于有外界的氧气参加反应,可回顾波义尔得出的结论不守恒。而罗蒙诺索夫因为是在密封玻璃瓶内加热金属,金属虽然也被氧化,但是至于玻璃瓶内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从而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例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 Y Z 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的质量如下: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A. 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分析:了解了几种基本反应类型后,我们在分析本题所给的条件,反应前Z 物质有84克,而反应后Z物质为0克,相应Y 、Q都大大增加,可见这是一个Z作为反应物的分解反应。 例3: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个同学分别作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城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和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统计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1. 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 2. 统计研究的基本环节:统计设计,收集数据,整理与分析,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 3. 统计总体:根据一定数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的事物的全体。特点:同质性、大量性。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标志: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标志分为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用文字、语言描述)和数量标志(表明单位数量,用数值表现)。 不变指标:一个总体中各单位有关标志的具体表现都相同。变异指标:在一个总体中,当一个标志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有可能都相同。 第二章 1. 统计调查方式: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定期报表制度。 调查方式按调查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按时间标志可分为连续性(经常性)调查和不连续性(一次性)调查 (一)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全面调查。特点:非经常性调查、最全面调查。 (二)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性调查,可分为概率调查和非概率调查。 (三) 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它是一种不连续的调查。 (四) 定期报表制度又称统计报表制度,它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上逐级地定期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2. 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部分定期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3.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调查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 4. 统计分组的原则: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 (先分后组) 间断型分组和连续型分组,等距和异距注意事项 第三章 1. 简单算术平均数121 n i n i x x x x x n n =++ +== ∑ 2. 加权算术平均数 11221121 n i i n n i n n i i x f x f x f x f x f f f f ==+++== +++∑∑ 3. 组距数列的算术平均数 4. 相对数的算术平均数 5. 调和平均数 6. 几何平均数 7. 算术平均数的性质: 1 1 , ()0n n i i i i nx x x x ===-=∑∑ 8. 组距数列的众数112O O O M M M L d ?=+??+? 9. 组距数列的中位数12e e e e M e M M M f S M L d f --=+?∑ 11. 方差(注意与样本方差的区别)P102: 10,11题 第四章 1.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包含 ,相等 ,和 ,差 ,积 ,逆 ,不相容 。 2. 概率的计算: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 加法法则 ,乘法公式 条件概率 ,全概率与贝叶斯公式 3. 常见的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范文.doc

第一章绪论 1、统计学,是关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普遍原理和方法。 2、研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结果的事物。 3、统计学作用:能够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其规律性,使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 4、统计分析要点:正确选用统计分析方法,结合专业知识作出科学的结论。 5、医学统计学基本内容:统计设计、数据整理、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6、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 同质与变异 同质,指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其性质应大致相同。 变异,指总体内的个体间存在的、绝对的差异。 统计学通过对变异的研究来探索事物。 (2) 变量与数据类型 变量,是反映实验或观察对象生理、生化、解剖等特征的指标。 变量的观测值,称为数据 分为三种类型:定量数据,也称计量资料,指对每个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用测量或其他定量方法准确获得的定量结果。(如身高、体重、血压、温度等) 定性数据,也称计数资料,指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分组计数的定性观察结果。包括二分类、无序多分类。(进一步分为二分类和多分类,如性别分为男和女,血型分为A、B、O、AB等) 有序数据,也称半定量数据或等级资料,指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或次序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的观察结果,具有半定量性质。 统计方法的选用与数据类型有密切的关系。 (3)总体与样本 总体,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包括所有定义范围内的个体变量值。 样本,是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对变量进行观测得到的数据。抽样,是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 参数,指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 统计量,指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 (4)误差 误差,指观测值与真实值、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别。 可分为三种:系统误差,也称统计偏倚,是某种必然因素所致,不是偶然机遇造成的,误差的大小通常恒定,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随机测量误差,是偶然机遇所致,误差没有固定的大小和方向。 抽样误差,是抽样引起的统计量与参数间的差异。 抽样误差主要来源于个体的变异。 统计学主要研究抽样误差。 (5)概率 概率,是描述某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度。 必然事件,事件肯定发生,概率P(U)=1; 随机事件,事件可能发生,可能不发生,概率介于0≤P(A)≤ 1; 不可能事件,事件肯定不发生,概率P(∮)=0; 小概率事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概率P(A)≤ 0.05、或P(A)≤ 0.01。 医学科研中,P(A)≤0.05作为事物差别有统计意义,P(A)≤ 0.01作为事物差别有高度统

空气与生命-质量守恒定律重难点梳理及常考题型

4.微观解释 O H H H H O H H H H O O +水氢气氧气 (H 2)(O 2)(H 2O)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学习殿堂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学习殿堂 小试牛刀 下列事实:①铁制品生锈后,其质量增加; ②湿衣服晾干后,质量比湿的时候减少③石灰水放在敞口的容器内,其质量增加; 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实验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固体质量小;⑤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⑥100g 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 过氧化氢和70g 水;其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①③B .①③④C .①③④⑤⑥D .①③④⑤ 【例1】

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是(t1表示反应已完全 某同学用图示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 与锌粒充分接触生成氢气,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最终 】 学习殿堂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根据原子守恒,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原子守恒: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在化 学反应前后不变。【例6】 小试牛刀

学习殿堂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根据元素守恒,确定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式元素守恒: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小试牛刀 某物质A 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的二氧化碳和3.6g 水,则下列关于物质A 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物质A 中必然含有C 、H 、O 三种元素 B .物质A 中必然含有 C 、H 元素,不含有O 元素C .物质A 中必然含有C 、H 元素,可能含有O 元素 D .无法确定【例8】 某物质A 2.0g 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的二氧化碳和3.6g 水,则下列关于物质A 描述正确的是( )A .物质A 中必然含有C 、H 、O 三种元素 B .物质A 中必然含有 C 、H 元素,不含有O 元素C .物质A 中必然含有C 、H 元素,可能含有O 元素 D .无法确定 【例9】 的水,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学习殿堂(双选)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Y 、Q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1∶9 C .参加反应的X 、Z 的质量比为1∶4 D .反应后X 的质量为0【例12】小试牛刀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824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24823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江西新余市第五中学江中根 一、概念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实验验证:(1)白磷的燃烧;(2)Fe和CuSO4溶液的反应等 注意:有气体参加和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有充气的气球装置要考虑浮力因素,虽然反应前后质量相等,但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反应后托盘天平并不平衡。 二、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扣住关键词 (1)“化学反应”规定了研究范围,因而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即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不能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简单的理解为“反应物”因为化学反应中往往存在“某些物质的过量”问题,没有参加反应和反应后剩余的物质不能算。 (3)“各物质”: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反应物和生成物,特别是气体和沉淀。 (4)“反应生成”: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算。 (5)“质量总和”:指各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或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另外,质量守恒定律只研究化学反应的质量问题,而颜色、体积、热量等的变化都不在研究范围内。 三、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可理解归纳为“三个守恒、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三个守恒: (1)(宏观上)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2)(微观上)原子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3)(质量上)质量守恒:反应前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的物质的总质量。 两个一定改变: (1)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2)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 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增重”、“减轻”和“不变”现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

医学统计学考试重点整理

一、基本概念 1.总体与样本 总体:所有同质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即变量值)的全体 样本:是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观察值的集合 2.普查与抽样调查 普查:就是全面调查,即调查目标总体中全部观察对象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即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 3.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 统计量: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 4.Ⅰ型与Ⅱ型错误 假设检验的结论 真实情况拒绝H0不拒绝H0 H0正确Ⅰ型错误(ɑ) 推断正确(1 ?ɑ) H0不正确推断正确(1?β) Ⅱ型错误(β) Ⅰ型错误(ɑ错误): H0为真时却被拒绝,弃真错误 Ⅱ型错误(β错误): H0为假时却被接受,取伪错误 5.随机化原则与安慰剂对照 随机化原则: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分配到各组中去,以平衡两组中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避免造成偏倚。(意义:①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重要设计方法;②避免有意扩大或缩小组间差别导致的偏倚;③各种统计学方法均建立在随机化基础上) 安慰剂对照:是一种常用的对照方法。安慰剂又称伪药物,是一种无药理作用的制剂,不含试验药物的有效成分,但其感观如剂型、大小、颜色、质量、气味及口味等都与试验药物一样,不能被受试对象和研究者所识别。(安慰剂对照主要用于临床试验,其目的在于控制研究者和受试对象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偏倚,并提高依从性。安慰剂对照还可以控制疾病自然进程的影响,显示试验药物的效应) 6.误差与标准误(区分率与均数) ㈠均数 抽样误差:由个体变异产生的、随机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标准误:是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反映抽样误差大小的定量指标,其公式表示为S x =S/√n ㈡样本率 率的抽样误差:样本率p和总体率π的差异 率的标准误:样本率的标准差,公式为σp=√π(1-π)/n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统计学 1. 对定量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如何选择适宜的指标 定量资料统计描述常用的统计指标及其适用场合描述内容指 标 意义适用场合 平均水平;均 数 个体的平均值· 对称分布 几何均数平均倍数取对数后对称分布 中位数[ 位次居中的观察值 ①非对称分布;②半定量资料;③末端开 口资料;④分布不明 众 数 频数最多的观察值不拘分布形式,概略分析 ? 调和均数 基于倒数变换的平均值正偏峰分布资料 变异度全 距 观察值取值范围不拘分布形式,概略分析 标准差 (方差) 观察值平均离开均数的 程度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 四分位数 间距 ? 居中半数观察值的全距 ①非对称分布;②半定量资料;③末端开 口资料;④分布不明 变异系数标准差与均数的相对比①不同量纲的变量间比较;②量纲相同但 数量级相差悬殊的变量间比较 定性资料:阳性事件的概率,概率分布,强度和相对比。 ¥ 2. 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防止概念混淆相对数的计算是两部分观察结果的比值,根据这两部分观察结果的特点,就可以判断所计算的相对数属于前述何种指标。 (2)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宜过小样本量较小时以直接报告绝对数为宜。 (3)观察单位数不等的几个相对数,不能直接相加求其平均水平。 (4)相对数间的比较须注意可比性,有时需分组讨论或计算标准化率。 3. 常用统计图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分析目的 常用统计图的适用资料及实施方法 < 图形 适用资料实施方法 条图组间数量对比用直条高度表示数量大小 直方图用直条的面积表示各组段的频数或频率

( 定量资料的分布 百分条图构成比用直条分段的长度表示全体中各部分的构成比 饼图构成比用圆饼的扇形面积表示全体中各部分的构成比 定量资料数值变动线条位于横、纵坐标均为算术尺度的坐标系 、 线图 半对数线图定量资料发展速度线条位于算术尺度为横坐标和对数尺度为纵坐标的坐标 系 散点图} 双变量间的关联点的密集程度和形成的趋势,表示两现象间的相关关系箱式图定量资料取值范围用箱体、线条标志四分位数间距及中位数、全距的位置茎叶图定量资料的分布' 用茎表示组段的设置情形,叶片为个体值,叶长为频数 第3章概率分布(连续随机变量的正态分布;离散随机变量的二项分布及Poisson分布)1. 服从二项分布及Poisson分布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二项分布成立的条件:①每次试验只能是互斥的两个结果之一;②每次试验的条件不变;③各次试验独立。 Poisson分布成立的条件:除二项分布成立的三个条件外,还要求试验次数n很大,而所关心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很小。 、 2. 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分别有什么特征 ①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都是离散型分布。 ②二项分布的形状取决于π与n的大小。π=时,不论n大小,对称分布。π≠时,图形呈偏态,随n增大而逐渐对称。当n足够大,π或1-π不太小,二项分布近似正态。 ③Poisson分布μ越小,分布越偏。μ越大,分布越对称。当n足够大时,分布接近正态。 4、正态分布应用 ①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正态分布是很多统计方法的基础 5. 正态分布特征 ①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②正态曲线在横轴上方均数处取得最高点 ~ ③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位置参数)和标准差(变异度参数)(μ,σ2 ;标准0,1)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和应用的一些“小Case”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和应用的一些“小Case” 【摘要】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小问题预见大智慧,本文从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出现的问题出发,解决学生在细节的把握上常出现的“小Case”,从而帮 助学生学习博大而精深的质量守恒定律,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 【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不守恒”现象守恒实质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10-01 一、明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定律内容让学生记住比较容易,但要真正理解还有很难,同时质量守恒定律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中最后一段话表述了这样一种哲学信仰:“物质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 铁的必然性毁灭,……,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所以质量守 恒定律又叫物质不灭定律。 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而不包括物理变化。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比如判断某个现象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只需要判断该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只要是化学变化,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 理解“参加反应”的涵义:对于反应物来说,一定要强调指“参加反应”的物质,而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一定不要把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催化剂或反应剩余的物质)质量计算在反应前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 3. 理解“反应生成”的涵义:对于化学反应后物质来说,一定要强调是指“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原来就有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中。 4. 理解各物质质量总和: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物质,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如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有气体放出,如果实验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称量反应前各物质质量和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会发现反应后剩余物质量减轻,在学生的认识中就会出现“不守恒”的现象。实际上这个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只是因为在敞口容器实验(图1),气体逸散,质量未被称量,如果改进实验在密闭容器(图2)中进行,称量 到气体的质量,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仍相等;同样,白磷燃烧的实验仍需要在密闭容器(图3)中进行。若选择有气体参 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1789年,随着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拉瓦锡的历史名著——《化学概论》也出版了。在《化学概论》中,拉瓦锡第一次用清晰的语言把质量守恒定律表达出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并说明了它在化学中的应用。拉瓦锡的发现很快被各国科学家所接受,在科学界广为传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化学概论》中他写到:“无论是人工的或是自然的作用都没有创造出什么东西。物质在每一化学反应前的数量等于反应后的数量,这可以算是一个公理。”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拉瓦锡第一次写出了糖变酒精发酵过程的表达式: 显然,这是现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雏形。拉瓦锡已深深意识到这种表述方式的重要性,所以又写道:“我们可以设想,把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逐个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通过求解方程,就可算出某项的值来。这样一来,既可以用计算来检验我们的实验,也可以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计算。我经常卓有成效地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的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重新进行实验,直至获得成功。”在拉瓦锡眼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如同账目的收支一样,应当是平衡的。通过化学方程的建立,使化学定量化、计量化,成为象数学、物理一样的精密科学。也为唯物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不灭的原理第一次公开地提出了科学的证明,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但是,人们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在18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关系并不清楚,主要是由于自然界中的化学变化很复杂,人们的观察能力和方法很有限,特别是对于生成气体的物质和与气体结合的物质往往觉察不到,心中存有许多疑团,无法得到回答。例如:木柴燃烧后,除了少部分灰烬外,大部分都“消失”了。蜡烛点到尾“一点也不剩”,好象它们都无影无踪地“消失”了。又如,一颗小小的种子,在花盆里会长成很大的花卉,而花盆里的泥土重量并没有变,花卉却“无”中生出来了。

统计学重点学习的知识点重点学习的全归纳全面准确.doc

统计学知识点汇总 一、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 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 1)政治算术学派 最早的统计学源于17 世纪英国。其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代表作《政治算术》。政治算术学派主张用大量观察和数量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的主张,为统计学 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其被称为“无统计学之名,有统计学之实”。 ( 2)记述学派 亦称国势学派,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德国康令和阿亨瓦尔,主要使用文字记述方法对 国情国力进行研究,其学科内容与现代统计学有较大差别。因此被称为“有统计学之名, 无统计学之实”。 (3)社会统计学派 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德国恩格尔和梅尔。该学派主张统计是实质性的研究社会现象的 社会科学,认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目的在于明确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联系和 相互关系。 ( 4)数理统计学派 创始人是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他所著的代表作《社会物理学》等将概率论和统计 方法引入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其认为统计学是一门通用的方法论科学。 从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中叶,数理统计学得到迅速发展。到 20 世纪中期,数理统计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数理统计学派成为英美等国统计学界的主流。 三、统计的特点 (1)数量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之

间的数量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 2)总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的数量方面。例如,国民经济总体的 数量方面、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各企事业单位总 体数量方面等等。 ( 3)具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统计与数学 的区别。 ( 4)社会性: 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社会 经济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自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四、统计工作过程 ( 1)统计设计 根据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在有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统计分类,给出统一的定义、标准。同时提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案和工作进度等。 (2)收集数据 统计数据的收集有两种基本方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整理与分析 描述统计是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 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 用的统计信息。 推断统计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方法根据样本数据去估计或 检验总体的数量特征。 ( 4)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典型例题讲解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 二、考点清单 1. 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 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 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1、从宏观上讲,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发生物理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仍是原物质,如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 2、从微观上讲,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但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典型例题】 例: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解析与答案: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选项正确;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B 选项正确。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C选项正确。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选项错误。

知识点2:质量守恒定律 1、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 (1)白磷燃烧 实验目的:在密闭容器中,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这一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 步骤: A、在锥形瓶底部铺上一层薄细沙; B、在细沙上放一火柴头大小的白磷,用塞子塞紧锥形瓶; C、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取反应前各种物质质量; D、取下锥形瓶,注入热水浴或用聚光灯照射锥形瓶,使白磷自燃; E、冷却后称量反应后各物质质量。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 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