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 度到摄氏3 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 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 年至3000 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 世纪至13 世纪),以及从19 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 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 世纪中后期到20 世纪40 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 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 世纪初以来(1906 —2005 年),全球地表气温显著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 . 74 C,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 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 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 20 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

0. 5~0 . 8 °C;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 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著,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 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 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 . 1C,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 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 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 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 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 C,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 C。(全球气温再

上升2 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 、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 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 多年消退了近200 米;西班牙遭遇

40 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 年前投资1050 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 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 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 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的生物燃料至少提高到10% ,将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减少20% 。西班牙拟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政府制订了“ 2004 2—012 年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战略”,已开始在工业、交通等7 个方面实施节能增效计划。瑞典计划至2030 年全国所有汽车都不再使用化石燃料。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确定的目标是2025 年实现碳零排放。葡萄牙已建起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与同等发电量的煤动力电厂相比每年可减排近9 万吨二氧化碳。德、法、意等《阿尔卑斯公约》缔约国最近也通过一项行动纲领,以应对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候变暖。

2、美国出台应对措施

在美国,由于气温升高,阿拉斯加地区风暴增加,人们被迫迁往高地居住。西部山区的积雪减少,给捕鱼、水力发电、工农业用水带来负面后果。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平面在过去100 年间上升了20 厘米,致使26 万居民和3000 多公里道路成为“水灾危险区域”。预计到本世纪末,加州海平面将上升约1.4 米。气候变暖造成的淡水紧缺、农业减产也是美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美国政府拟出台一整套应对措施:启动“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体系;每年确定目标,最终在2020 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1990 年水平,并到2050 年再减少80% ;此外,还将投资150 亿美元开发清洁能源,发展安全核能与清洁煤炭技术。美国环保署将重新审议加州的请求,允许其率先实施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这将对美国10 多个州产生示范效应。

3、中国广泛参与国际合作

中国是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参与者,至今已与97 个国家签署了103 个环保方面的协议,广泛参与环保科研、技术、政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于2007 年6 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于2008 年10 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各国联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关条款,提高能源能效,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由于发展中国家受资金、技术制约,抗风险能力较弱,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也较大。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环保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也有着较大优势,因此有必要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给予帮助。

4、非洲国家制订行动方案

非洲大陆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近年来,由于旱灾和涝灾在非洲国家

较普遍,造成粮食产量严重不足。在非洲之角及其周边地区,严重干旱造成2000 多万人缺粮,许多人不得不靠救助为生。气温升高同时也影响畜牧业的发展。非洲40 %的土地归牧民所有,但气温升高造成的干旱使牲畜患病率、死亡率增加。非洲大部分国家的民众以农牧业为生,因此气候变暖导致不少人陷入贫困。气候变暖还导致该地区疾病流行以及生态平衡被破坏。

气候变化已经引起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高度关注。乌干达环境部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增加在科技和公众教育领域投资,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赞比亚总统班达最近指出,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政府的优先任务。赞比亚强调森林在吸收温室气体方面的作用,将在今年评估森林政策,同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也已在准备之中。南非自2005 年以来每年都召开一次气候变化会议,有关气候变化的白皮书也将于2010 年前完成,并在2012 年前实施。

第二节意大利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意大利的能源80 %以上都依靠进口,因此意大利更加注重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重视《京都议定书》的实施。意大利并没有广泛使用低碳经济这个词汇,但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以及社会各界达成了广泛共识,大家主要是通过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措施以及技术开发来影响意大利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

(一)“绿色证书”制度

为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1999 年后,意大利通过立法的形式开始实行“绿色证书”制度。“绿色证书”是指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向国家电网输送电力并由国家电网管理局认可后颁发的证书。它既是一种认证,又有具体的数量标准,每张证书代表5 万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生产量,有效期为8 年。

(二)“白色证书”制度

“白色证书”,也称能源效率证(TEE),是一个为减少能源消耗而出台的鼓励措施。意大利政府2004 年7 月20 日颁布部令并从2005 年1 月1 日起正式确立这种制度“。白色证书”实际上是对能源企业提高能源效率的一种认证,政府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节能效果给予认证,并确定具体的标准。

(三)能源一揽子计划为落实《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意大利政府于

2007 年初,结合

2007 年财政法,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政措施,目标是既要履行减排承诺,又要保证工业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经济优势。

(四)能源效率行动计划

根据欧盟的节能目标:2016 年能源消耗节约9%,意大利向欧盟提出了能源效率行动计划以及已经实施和即将实施的措施。

第三节丹麦的低碳经济模式及其启示

作为童话之国的丹麦,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也创造了童话般的奇迹。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类似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然而,

近30 年来,丹麦经济增长了45 %,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减少了13 %,能源消耗只增长了7 %,创造了“减排和经济繁荣并不矛盾”的“丹麦模式”。

(一)丹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

1.能源消费结构:从“依赖型”向“自力型”转变丹麦能源消费主要由石油、天然气、煤和可再生能源等构成,其中石油消费占90 %。随着油价的飞涨,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中,丹麦从国家战略上做了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提高能源自给率。早在20 世纪80 年代,丹麦政府着力开发本国北海油气资源,丹麦能源自给率1990 年即上升到50 %左右,1997 年达到100 %;二是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丹麦在实现石油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根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风能和生物质能源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利用价格低廉的煤炭、天然气替代石油。近年来,丹麦能源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增加,煤炭的比重明显减少。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特别是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应用方面,丹麦在欧盟成员国中处于领先地位,是欧盟唯一的能源净出口国和最低单位GDP 能源消耗国。

2.能源发展重点:从“核能替代”向“风能替代”转变丹麦最初提出的用核电来代替石油的计划,因为安全问题和核废料的处理问题,核电建设遭到了民众的激烈反对后。丹麦利用三面临海,风力强劲的优势。开始放弃发展核能,而转向风能。到1985 年,核电站彻底从丹麦国土消失。

如今在风电领域,丹麦已经成了行业的绝对领先者,成为世界风能发电大国和发电风轮生产大国,丹麦的风电设备占世界市场的40 %以上,为世界第一。世界上几乎一半的风机来自丹麦。丹麦风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超过了风车之国荷

3 .新能源战略实施:全方位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丹麦政府经济激励政策在推动兰以及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风电王国”o

低碳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强有力的经济措施,使得低碳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成效。其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实行激励性的财税金融政策。(开征碳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价格杠杆) (2) 加大政府对能源技术创新的资助力度。(3)打破输配电的垄断。(为风电并网提供可能) (4) 探索新的投资模式。(实行“私人投资与家庭合作投资”的模式)

4.能源终端利用:建立低碳生活方式

(1) 低碳建筑。丹麦有严格的建筑标准,推广节能建筑,降低建筑能耗。

(2) 低碳交通。丹麦一直保持全球最高的汽车税。在丹麦所有出行工具中,自行车为首选,公共交通为次选,最后才是私家车。丹麦是自行车的王国。政府为这些自行车设置了专门的车道,而让汽车停车更困难、成本更高。

(3) 低碳教育。为提高人们的低碳意识,丹麦还开展很多公益性质的活动,加强宣传。

(二) 丹麦经验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

1.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实际上关系着各个国家未来的核心利益,是发达国家管控世界的新方式。世界围绕“低碳经济”展开的新一轮的博弈,更是一场国与国间的“政治经济”的较量,将令世界经济重新洗牌。在这个方面如果输一招,将导致未来满盘皆输。

2.以长远战略眼光构建新一代能源体系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是高碳工业化模式,在相当长时间内很难改变。我们应以现有国内资源为核心,认真反思我国改善能源结构的政策措施,总结经验教训。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能源现代化的最理想道路。

3.抓紧研究和出台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丹麦所取得的成效离不开政府的财税金融的激励措施。强有力的经济措施,使得低碳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成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同样需要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我国财政金融政策必须适时调整创新,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绿色信贷、绿色金融)

4 .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丹麦的成功,还在于丹麦有独立的新能源技术。而我国发展低

碳经济需要

60 多种技术,包括能源生产、供给、使用的技术——未来的骨干技术来支撑节能减排。其中有40多种是我们自己不掌握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没有10年?

20 年的努力是做不到的。

第四节日本低碳经济发展分析

(一)日本低碳经济的战略构想

1 .日本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逼上梁山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是主观条件与客观因素双重约束下的必然选择。作为世界上主要的能源消费大国,日本资源极度匮乏,许多重要的资源严重依赖进口。

20 世纪70 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对日本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使其深刻意识到能源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也迫使日本的家庭开始重视节能,日本政府开始依靠积极的政策导向推动本国节能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受国土狭窄、海岸线漫长等不利地理条件影响,全球变暖给日本的农业、渔业、林业等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有科学家表示,如果

全球气候持续升温,日本将会遭受强度越来越大的“超强台风”的侵袭。所以,日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态度积极,极力促成了《京都议定书》的签订。

2 .日本的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在上述背景下,日本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家战略体系中。由环境省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研究。从2004 年至2008 年,相继完成了“面向2050 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日本低碳社会情景:2050 年的C0 2排放在1990 年水平上减少70 %的可行性研究”、“面向低碳社会的12 项行动”等研究计划,对2050 年日本低碳社会发展的目标、日本具有的技术潜力、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和障碍进行了深人的分析。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日本构筑“低碳社会”的思路已趋于明晰。日本历届政府都采取了一定措施(“福田蓝图”的提出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

福田首相宣布了日本减排的中长期目标:在中期目标方面,承诺将实现与欧盟同等程度的减排目标,即到2020 年比1990 年减排20 %;长期目标为到2050 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现有水平上削减60 %~80 %。

这些政策措施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了日本向低碳社会转型的坚定决心和在低碳经济发展上誓要“领先世界”的雄心。

(二)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及进展

1.发展创新技术

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其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能否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创新,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以科技同经济相结合的创新观念为前提,以节能环保为基轴,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官学”一体化相结合,实现技术开发、技术使用和技术普及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

2 .进行制度革新日本低碳制度的创新体现在不断完善其法律制度结构,建立完整的

法律体系、推行富有特色的政策手段和建立运行有效的组织机构三个方面。目前,日本已经形成以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项法为架构,基本法统领综合法和专项法的法律体系。制订了碳排放权交易、“碳足迹”标示、特别折旧、补助金、“领跑者”、节能标签等方面的制度。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

3.加强国际合作

日本政府深刻认识到,气候变暖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应对这样的全球性问题,单靠一个国家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广泛地开展政治协商、技术合作、科研合作、市场合作等,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挑战。目前,日本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其中同中国的合作最活跃、最有成效和最具潜力。

4.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如:夏天穿便装,男士不打领带,秋冬两季加穿毛衣,以

节约使用空调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出行时少坐私家车,多乘坐电车;挑选购买减碳型

住房;提倡民众购买附近农村所生产的粮食和蔬菜,保存食物时,不将冰箱塞得过满

等等。

(三)日本与国际排放新秩序:分业种减排方法

1.日本政府的“分业种减排方法”

这是日本针对《京都议定书》中按照国别指定的均一减排提出的一种新的减排方法,“分业种减排方法”是日本根据自身技术及产业结构来设计提出的一种减排制度,强调将能源效率指数导入电力、钢铁和水泥产业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的工业部门,计算出可以削减的排放量,然后汇总作为每个国家设定自己减排目标的标准。

2.“分业种减排方法”的实施阻力

在“分业种减排方法”下,最主要的受益者是那些拥有着先进节能技术的国家,其节能技术越先进,所需要负担的部门减排量也就越小。但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这一框架仍然存在一系列阻力。

(四)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日本是世界上低碳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其节能减排理念发展至今己有40 多年的历史。凭借着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低碳节能技术发展进步,日本低碳节能效果已逐渐显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也逐渐暴露出来。

1.经济增长缓慢与低碳经济投入需求大的矛盾2.研发主体不同弱化政府主导作用3.政府减排目标与部分行业利益存在冲突

第五节德国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德国在探索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一、德国把发展低碳经济列入可持续发展战略

德国政府着眼长远,将保护气候、发展低碳经济列入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计划在未来10 年内额外投入10 亿欧元用于研发气候保护技术。该战略确定了未来研究的4 个重点领域,即气候预测和气候保护基础研究、气候变化后果、适应气候变化的方法和与气候保护措施相适应的政策机制研究。将太阳能开发应用技术、能源存储技术、新型电动汽车和二氧化碳分离与存储技术,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完善低碳法律体系。在构建促进低碳经济建设的法律框架方面,德国是欧洲国家中法律框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德国政府启动了一系列环境政

策、法律,把低碳经济提高到战略高度并建立了配套的法律体系。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征收生态税。生态税是以能源消耗为对象的征税,是德国改善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的重要政策,税收促进了能源节约、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了德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企业实行现代化能源管理,发挥工企业巨大的节能潜力是德国气候保护的重要目标。推广“热电联产”技术。热电联产即将发电中产生的热能收集用于供暖,既减少了热量的流失,又为发电企业带来额外的供暖收入。实行建筑节能改造。德国政府计划每年拨款7 亿欧元用于现有民用建筑的节能改造,目的是充分挖掘其节能潜力。

二、低碳经济成德国经济的“稳定器”

向低碳经济转轨。德国政府2009 年6 月公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文件,强调低碳经济为经济现代化的指导方针,它包含6 个方面的内容:环保政策要名副其实;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质能;汽车行业的改革创新以及执行环保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文件强调,低碳经济是当下德国经济的稳定器,并将成为振兴未来德国经济的关键。为了实现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转轨,德国到2020 年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至少要增加4000 亿欧元。

二、德国低碳产业发展和新能源开发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近年来,德国凭借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先技术,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初现端倪。汽车行业的转型又带动了整个德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德国政府于2009 年8 月颁布了“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目标是至2020 年使德国拥有100 万辆电动汽车。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德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可再生能源在德国的销售额达到290 亿欧元,可再生能源占德国发电总量的15% 。德国新能源企业每年产值达到250 亿欧元,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25 万个。全世

界每三块太阳能电池板、每两部风力发电机中,就有一个来自德国。

大力投资气候变化研究。应对气候变化是德国科研政策的一个重点,德国政府计划在未来6 年里,投资约20 亿欧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研究。

开放气候变化预测图。德国在互联网上对公众开放气候变化预测图,任何人都能在图上方便地查到截至2100 年德国各地气候变化预测结果,便于公众和决策者分析利用。

第六节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国倡导节能、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等政策措施,都符合低碳经济的内涵。尽管《京都议定书》中没有规定中国的减排任务,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较快的能源消费增长,使中国的碳排放及其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到上世纪末,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都认定,中国将在未来20 年内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下,中国以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大国态度,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气候变化的国家对策。

一、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这使得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更为复杂与艰难。

目前,中国正处于以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机械制造、汽车、钢铁、建材、石油、石化等重化工业行业相继进入快速增长通道。与此同时,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处于30%至70%时即为加速阶段),2010 年的城市化水平为47 .5% ,基础设施建设正大规模

推进。所有这些都形成了对资源和能源的巨大需求。

我国以碳为基础的能源消耗占世界1/3 左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尤其处于“高碳”状态,化石能源约占92 %,其中煤炭占68.7 %,电力生产78%依靠燃煤发电。截止到2007 我国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比重仅占8 %,其中7.3 %是水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比重还很低。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从历史考察的角度发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的演化依次经历了碳排放强度峰值、人均碳排放量峰值和碳排放总量峰值三个阶段。就中国目前来看,仅仅跨越了碳排放强度的高峰,且碳排放强度尚未稳定下降,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高峰还未到来。

中国的能源结构特征是“富煤、贫油、少气”。1990 年,中国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为76 .2% ,2007 年为69.4% 。2008 年,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8 .67% ,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只占18 .78%和3.77%。这决定了中国对煤炭的依赖远大于世界其他国家,并且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将比其他工业化国家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实现低碳发展。

煤的碳密度比其它化石燃料要高许多。在产生同等热量的条件下,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比例大致是5 : 4 : 3。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将产生4112 吨的二氧化碳,这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出30%和70% 。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相对较高。中国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 以上。

在中国,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洁净能源所占比重过低,可再生能源的商品量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核能比例较低,小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率只有23% ,风电资源的利用率仅有万分之五。已经涌现的一些新的能源开发利用成果在中国已崭露头角,但其

开发利用的比例仍然很低,距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另外,人口数量与碳排放量具有正相关性。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加。大量的人口及其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导致资源、能源、产品和服务等需求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

二、中国在世界低碳经济中的探寻之路

2004 年11 月,中国政府公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2005 年2 月28 日,中国正式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支持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国政府认真引进先进风能技术,进行了许多项技术示范工程,推动风电的发展。

2006 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 年6 月,中国正式制定发布了自己的气候发展战略-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 年6 月14 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 个部委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以全面提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

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 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007 年12 月26 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2008 年1 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2009 年11 月25 日,哥本哈根会议前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到2020 年,我国单位GDP 的CO2 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 —45% ,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中国的减排承诺将是“一石击三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能源安全和能源基础设施,同时把自己提升到“绿色产业”领军者地位。

三、中国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1.低碳经济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

2.碳排放监测技术跟不上要求

3.奖惩制度不到位,碳排放成本过低

4.执法队伍薄弱,能力不足

5.行政管理体制尚未理顺6.统计指标体系建设尚不完备,缺乏决策依据7.一些领导对碳排放认识不足

8.过分依赖行政管理。缺乏市场调控机制

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着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着,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修改版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海海杰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想弄明白,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经济?它与我们现有的经济形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有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通过保障供应,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型的、以提高能源等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为核心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被提出来了,来替代传统的经济形式。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形式走向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自身能源储备的 不足,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例如,到2030年, 预计中国80%以上的石油需求将依赖进口;其次,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已做出了2020 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第三,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如果不降低能耗,必将挤压企业的 经济效益,对于能源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甚至高达五成的 高能耗产业更是如此。 在这种必然的选择之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又将有什么机遇呢? 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我国比一些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而在新能源领域,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锂电池等行业,与最发达的国家相比只落后了一两年。因此,在当今传统产业发展受挫、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应该抓住机会,迅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 我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的国家,如此广阔的国土面积给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自然资源。据估计,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为10亿千瓦;在东北、中西部、华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地热能方面,全国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当前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为906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7000万千瓦。 那么同时,中国又将面临着怎样的严峻挑战呢?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

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资源短缺的问题成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项建设中最主要的障碍,同时,我们国家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也被这种问题时刻束缚着。由于这种现象频繁出现,环保节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们国家指出了一条更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通过使用较为先进、合理的技术和设备最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从而解决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之间存在的矛盾,这对于促进我们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满足人们的需求是非常有利的。 一、低碳经济的内容和特征 低碳经济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主要包括低碳服务、低碳消费以及低碳生产三方面内容。低碳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降低能耗,即: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第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不能同步增长,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第三,为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第四,开发可再生的新型清洁的能源;第五,制定法律体系和相关制度以适应低碳技术的创新。 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还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阶段,各项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仍然需要得到更好的完善。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资源的使用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样就无法避免污染气体的排放,如果减少使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相较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各项技术还是有待提高,因此,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也反映出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行之有效的。 三、发展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低碳产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一条低碳产业链条;同等规模的经济和水平,不同的产业结构碳排放量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合理地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降低对工业的依赖;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应该加大对中西部的投入,缩小差距。随着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会把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项目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虽然在表面上看对中国有利,事实上中国仍然处在产业链条的低端,因此要不断提高高碳产业进入市场的要求。 第二,优化能源结构。中国的能源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只能大力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以优化能源结构;中国排放的每吨二氧化碳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发达国家的1/5,因此要提高能源、资源使用率,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开发并使用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埋存技术。 第三,发展低碳技术,加强低碳技术国际合作,建立低碳研究体系。低碳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低碳经济发展,但是中国的低碳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可以自主研发也可以引进国外技术,但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往往有所保留,所以在国际合作的同时更要加大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技术、化石能源高效利用、温室气体控制和处理及节能等领域加强技术开发,建立多元化的低碳体系,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和技术支持;培养开发新能源及各种低碳技术领域的人才迫在眉睫。 第四,优化贸易结构。中国出口的很大一部分是初级产品,每增加一单位的贸易额,就会增加大约两单位的碳排放,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商品,却要独自承担碳排放。因此中国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进口高精尖技术及其产品,逐步改变现有的的出口贸易结构。 第五,完善法律、政策体系,鼓励地方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监督体系。中国目前与气候和节能、减排方面的税有资源税、燃油税、进口环节税收等几种,应该加快研究环境税并逐步推行,控制污染物排量及能源、资源的利用,完善税收制度;完善法律体系,为企业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试题及考答案

第1題: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 ()O A: 恒温消费 指的是 B: 经济消费 C: 安全消费 D: 可持续消费 第2题:I )就是在道德价值和安全可寵等方而的"会接受程度。 A:认知性 B:可行性 C:可操作性 D:可接受性 第3题: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法是()。 A :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埋论 B:低碳发展 C:节能减排 D:碳中和技术 第1粧对论涼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怡的是O O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新领域消费 D:可持续消费 第5题:清洁能源,包括()

「A:煤 'B:石油 C C:太阳能 「D:汽油 第6题:(),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c A:1997 年 C B:1993 年 C C:1991 年 C D:1996 年 第7题: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冇筈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的影响两大类。 C A:自然选择 C B:人类活动 C C:环境变化 C D:生物迁移 第8题:()在多种能源中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它的大比例使用是造成国内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A:石油 ' B:煤 「C:天然气 C D:铁矿石 第9题:我国()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50%以上,严重影响我国能源安全。

C B:100石油 C :天然气 c D :氢 人体减少水分()便会引起疾病。 B:10% C:15% D :20% C A:1992 年 C B:1993 年 C C:1991 年 A :石油 B:煤 C:天然 气 D:铁矿石 第10题: 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是()。 第12 题: 臭氧层厚度减少(),可使大豆减产20'25亂 A :22% B:23% C:24% D:25% 第13 题: 中国于()加入了《蒙特利尔议定书》。

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摘要:在全球变暖的趋势的影响下,人类的可持续发受到极大的威胁,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和研究课替代的经济能源。我国由于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所以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和政策上都有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分析,结合当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关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低碳经济必要性问题建议 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规模的雾霾天气,给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人民的出行、工作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各大中小学校更是停止了上课,人们在积极应对雾霾灾害的同时更是展开了对这种极端天气和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把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更加深刻的引入人们的脑海,唤醒了广大群众对低碳经济的重视。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失衡,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制约了我国的经济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索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和必要性 1、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国际社会要求的压力 国际社会普遍存在这样的共识“:碳排放”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以低碳经济作为经济的新增长点,有的国家甚至为保护“碳技术”设起了“碳关税”。而中国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因此对能源消耗特别大。这就造成了国际上对中国的雅致与误解,使得我国在进出贸易中常常处于不利的位置。更何况,为了避免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为了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各国必须要团结一致,采取切实有效的强有力措施来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以此保证全球气候不会发生剧烈变化。我国作为第三大经济体,应该以一种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处理全球气候治理问题,更要积极的参与到这中间来。 2. 我国的能源需求现状和生态安全面临威胁 我国传统的发展道路是“高污染,高消耗”的。但传统的高碳经济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但因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能源占有量与世界整体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这样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在发展的需求。 其次,我国能源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双重压力矛盾突出。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发展低碳经济时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高耗能和高排放,产业结构调整尚需时日 长期以来中国走的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的粗放型产业结构正在向集约型产业结构转化,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全面优化尚需时日。中国现有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依然落后,这导致了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率很高,再加上有些地区仍旧有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想,使得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限制,低碳经济的发展周期延长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商丽09财政学2009020203016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GDP每年都以较高的增速运行,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出口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处在快速发展中,并且还将在今后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这种快速的增长。30年的高速发展使我们不但从传统的“短缺经济”走向了真正意义的“买方市场”,而且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除了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我们的钢铁产量、煤炭产量、水泥产量、发电量、玻璃产量均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目前,无论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和结构,都存在着过分依赖资源、资本、环境的投入,充分利用但又比较倚重低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而自主创新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外源型的产业结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变化。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我国对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增加对进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存度。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极端天气也使得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如果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得不到缓和,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的“三高”企业较多,单位GDP能耗大排污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高。全国企业存在着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偏低、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突出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削弱,亟待形成新的优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二、关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刘莎5000109092 新闻091 摘要:“低碳经济”这一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的词汇,已经深深烙进了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201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以当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如何面对时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今后又可能遇到怎样的经济挑战?有没有什么可行性策略?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挑战可行性策略 一、低碳经济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知道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除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灾害之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了不争的事实,当下已经显现的气候异常和预测可能出现的灾难,是人尽皆有的体验和担忧。摒弃20世纪以来经济的传统增长模式,迈向生态文明的新路子,是世界经济的出路,也是中国经济关注度重点。 二、世界走向低碳经济 近年来,世界正在酝酿着低碳的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突破可能成为经济危机后新一轮的主要带动力量,首先突破的国家可能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领跑者。 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大国都在低碳经济这场经济“赛跑”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战略选择。主要的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锁定新能源为核心。 日本:将低碳社会作为发展方向。提倡物尽其用的节俭精神,通过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达到更高质量的生活,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同时发展提高新能源利用技术,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巴西:大力推动生物燃料发展。进一步完善乙醇、生物柴油等的提炼和利用技术,利用政府推出的一些列金融支持政策,发展农业种植,以满足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 韩国:将“低碳绿色增长作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通过减少能源依赖、提升绿色技术、发展再生能源,促进就业和人民增收。 世界各国都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发展本国的低碳经济,以便在新一轮的经济赛跑中抢占先机。中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三、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又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积重难返等问题,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节能减排上形势严峻。 基于这些原因,有人说,经济要发展,工业是先导,要发展工业就必然有排放。保持低碳状态,除非人们不开车,不烧煤,放弃重工业发展。这种说法显然是极端的。中国有些城市一开始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很有热情,但后来却不愿意高调践行,就是英文害怕大型的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到限制。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的运行和生活的质量,否则社会将无法运转。低碳经济不是要排斥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提高碳效率。在这一点上,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

低碳经济_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

【学术动态】 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 鲍健强,苗阳,陈锋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32)[摘要]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 方式的新变革,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选择。本文从大时空跨度和能源利用方式上,分析了人类经济发展形态演变历程;探讨了低碳经济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而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CO2)减排的关注导致了低碳经济产生与发展。本文研究了低碳经济对传统的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低碳经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减排;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08)04-0153-08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 能源白皮书》(UKGovernment,2003),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EnergyFuture:CreatingaLowCarbonEconomy),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Low- carbonEconomy)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为发展低碳经济摇旗呐喊,而且英国政府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到2050年建立低碳经济社会。表面上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因此,系统探讨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外延,研究低碳经济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一、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 碳排放量,即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国际社会在近10—20年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频繁触及到的一个新概念。从表面上看,碳排放量的高低是人类能源利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但从本质上讲,更是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农业社会本质上是一个低碳社会,太阳能不仅为自然生态系统循环提供了巨大的能量来源,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质能。而工业社会本质上是一个高碳社会。由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的能量密度高、使用方便,使得开采、利用化石能源规模和水平成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社会发展的标志。然而,科学家一系列研究突然发现:随着化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规模不断扩大,碳排放量的大幅度增加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已 [收稿日期]2008-02-2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研究”(批准号05BJY02)[作者简介]鲍健强(1956—),男,浙江金华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苗阳(1984—),男,浙江金华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陈锋(1980—),男,浙江金华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8年4月 第4期(总241期)Apr.,2008No.4 ChinaIndustrialEconomics中国工业济经153

(发展战略)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状态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著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著,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发展低碳经济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整理:玉溪一中龚华 一、低碳经济体现了哪些哲理? 1.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体现了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3.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向低碳社会转型,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体现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二、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一)哲学 1.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采用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可以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环境保护,遏制全球变暖趋势。 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应对气候变化,遏制全球变暖趋势,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二)政治学 1.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决定的。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职能部门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能更好地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这是由我国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组织与活动的原则决定的。发展低碳经济,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扞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3.这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发展低碳经济,可提高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维护国家经济独立与安全。 4.这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推进我国技术进步,增强经济实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更好地发挥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 三、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一)经济学 1.坚持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要用市场化手段,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3.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发展低碳经济所需技术和资金,不断提高我国低碳技术与产品的市场竟争力。 (二)哲学 1.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协调人与自然、经济社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未来十年有望削减二氧化碳排放4.7亿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5日发布《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2)》.报告作者之一、国 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朱跃中表示,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在未来十年内将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 将降低到51亿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 碳排放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政府制定了绿色能源发展目标,要在2020年将非化 石能源利用量提高到7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将在2010年2.77亿吨标准煤的基础上至少增加4亿多吨标准煤的能源 供应,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的能源急缺.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2.5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 长了1.2倍.朱跃中认为,从实际发展趋势看,未来十年中国gdp的年 均增速很可能达到8.5%左右,到2020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71万 亿元(2005年价格).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未来十年内将单 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也将降低到51亿 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碳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是石油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能源需求大大超过供给,使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进口国,原油对外依 存度已高达54.8%,成为除电力外各种一次能源均需进口的国家.报 告主编、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教授表示,大量的石油进口造成了中 国能源的对外高度依赖,将会增加中国能源安全的危险度.(倪铭娅)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认识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一般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全球气候变暖致使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了必然选择。我国在2006年底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应该建立一套合理自主的“中国模式”,结合实际,合理自主的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产业和低碳经济,进而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国家。 2007 年9 月8 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 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中国外交部2010年11月26日向世界宣布,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 中国目前处于以资本和能源密集化为特征的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水平与社会消费需求还在持续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带来我国就业的新机会。为了顺利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一方面,应该积极推动为社会生产和居民消费活动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任务,在短期内不可能扭转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需要通过高碳产业的低碳化来实现低碳发展。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由此,节能减排刻不容缓。对于目前的中国,低碳经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世界上的碳排放大国,中国必须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低碳经济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要关头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低碳经济对中国既是压力又是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长远其发展战略,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中国与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课程考试(85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有研究表明,大概多少左右的二氧化碳是发达国家在1950年以前工业化进程中所排放到大气当中的? % % % % 2. 分配责任的关键是? A.无悔减排 B.需要支付成本的减排 C.能力减排 D.责能减排 3.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必须在2050年以前使气候变暖的幅度不高于多少度?

度 度 度 度 4. 不用花成本,为了别的目的附带达到了减排的效果。指的是? A.无悔减排 B.需要支付成本的减排 C.能力减排 D.责能减排 5. 已经加入国际减排协议的国家,人均实际排放最低的国家是? A.罗马尼亚 B.葡萄牙 C.西班牙 D.尼日利亚 6. 80%左右的二氧化碳是由哪些国家排放的?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中国、印度 D.美国、日本 7. 美国的责能指数是多少? % %

% % 8. 2005年,各国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最多是哪个国家?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英国 二、多选 ( 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 1. 欧洲国家实行碳税后,应对国内企业成本的提高,有提出了哪些措施? A.降低企业所得税 B.完善信贷制度 C.降低企业支付劳保的费率 D.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2. 设定门槛的标准包括? A.时间标准 B.人均收入或人均消费标准 C.权责指数 D.人均累计消费排放或人均累计实际排放 3.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碳成本提高,产品价格随之提高,经济增长可能会受点损失。 B.欧洲现在很多国家都实行了碳税,而且实行碳税的国家明显采取了其他措施,比如降低企业所得税,又降低了企业支付劳保的费率。 C.尽管我们实行碳税肯定会增加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我们出口产品的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低碳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能耗现状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急速上升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到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较七十年代已经增长了近50倍。这一发展趋势显示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一旦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急剧恶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为代价的。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废水排放量为571.7 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9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的矿产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单位GDP的资源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频发。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强取豪夺,破坏了地球生态循环系统。1998年长江洪水,200年济南特大暴雨,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和5月汶川大地震再到近期全国各地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像人们无休止的破坏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温室气体导致南极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专家预测,到2100年,还行面将上升一米左右,世界上2%生活在低洼地区的人口将失去家园,部分沿海城市将永久消失。因此,自2003年英国率先开始节能减排行动之后,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开始了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给工业带来影响,也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到本世界末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10%-12%.中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危机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其次,我国的工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受到影响,必然会波及工业的发展;最后,中国的农业十分薄弱,对自然条件特别依赖。 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

我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且一直以来对环境忽略,人为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恶化。我们已经没有足够资源来支撑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不能在持续这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危机意识,在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资源的肆意浪费。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双重和谐的生

态文明。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引言;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使气候问题变得格外的备受关注。,所有国家都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变暖这一瓶颈的出路。并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全球经济继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系统变革,也被视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动力源泉。那到底低碳经济的概念是什么呢?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及要怎样才能发展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

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一)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 (三)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

低碳经济全套题库及100分答案

- 只有(),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和经济的工业能源 C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包括() D 可再生能源不包括() A 循环经济最广泛的参与主体是() A 企业低碳责任的驱动乏力主要原因没有() A 以德国双元系统(DsD)为典范。 C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 C 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 B 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 A ()是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A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

B ()是指倡导低碳的思维模式、生产观念、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将企业低碳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C 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不包括() D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 D 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不包括() D ()即人们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经济成本可以承受 D ()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A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是() B 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还要归于() C 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是指() C 解决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加强和健全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因素不包括()C

以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为典范 B 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就几乎达()美元 D 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力量() D 实施低碳营销应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D 近百年我国气候在变暖,以()最为明显 D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 D ()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 A 从经济运行的动力条件和市场保证上看,经济运行又依赖于() A 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指的是() D 冯之浚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分为() A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