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福建十二五规划1

福建十二五规划1

福建“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研究

一、福建“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认真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攻坚阶段,是进一步做大福建经济总量、调整优化结构、抢占制高点的重要时期。综合分析国内外环境和我省的基础条件,我省既面临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国际环境

“十二五”时期,国际形势将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总的来看,需要把握七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1、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总体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过去四、五年世界上主要国家展开的新一轮双边、三角和多边关系的调整,一是审时度势,深化、充实原有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寻求发展新的战略伙伴;二是大国相互借重,制衡超级大国进一步扩张;三是对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再认识,尽量维护现行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基本稳定和延续性,适度推动有限目标改革;四是坚守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性和灵活处理具体纷争的务实性相结合。这也是大国关系的基调和未来走势,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

2、世界经济总体走势趋好,稳定度提高。虽然世界经济触底企稳能否形成趋势仍不明朗,目前除德国等国家已出现复苏迹象外,多数国家仍在谷底徘徊。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如发达国家失业率持续上升将抑制私人消费和投资,导致经济较难出现根本性好转,对中国经济的复苏也会带来许多不确定性。但是,得益于前所未有的宏观政策刺激和支持,目前世界经济运行状况有所改善并正在趋于稳定。各经济组织纷纷上

调世界经济增长率,表明国际环境正逐步好转,世界经济出现转机的可能性不断增加。

3、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2004年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后,与美、欧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纠纷、摩擦和争端日益增加。金融危机爆发后,疲于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各国政府先后实施了诸多贸易壁垒措施,竞相保护本国重要产业,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并且应对难度加大。“十二五”期间是反倾销、保障措施、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纠纷频发期,在纺织品之后还有鞋类、自行车、汽车零部件等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所有劳动密集型产品,都有可能遭遇摩擦和纠纷。福建是出口大省,也是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省份之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对我省工业出口造成严重冲击。

4、新兴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趋势。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传统的支柱产业,如房地产和金融业,短期内不可能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传统产业面临加快升级压力。为应对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环境压力,发达国家将寻找替代产业,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奠定基础。新材料、新能源、绿色产业等新兴产业将决定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产业发展方向,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对遏制温室效应的呼声日益高涨,二氧化碳减排压力逐渐增大,“十二五”时期我省必须重视发展低碳经济。

5、国际市场体系面临深刻调整。中国在国际市场体系作用逐渐加强,在过去五年里,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大超过在世界GDP中的分量,而欧元区和日本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则远落后于它们在世界GDP中的分量。中国以市场开放和劳动资源优势吸纳FDI,以加工贸易为主导方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出口迅猛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生“引擎”。国外投资商、资源供应商和消费者分享了中国发展的利益和实惠。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下,劳动力成本低

于我国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越南等快速发展,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逐渐显现,我国低技术含量的高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严峻竞争。这将促使我省在“十二五”时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6、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继续加快。随着经济国际化发展,各国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经济技术合作特别是高技术合作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方面。金融危机后,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可能迎来新的重组,带动区域内双向贸易和投资的进一步发展。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东亚领导人就加强区域金融经济合作进行了深入讨论,一致认为应该把加强金融合作、防范和抵御金融危机作为加强区域合作的重点,积极推进灵活多样的区域财经合作;充分利用已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积极稳步推进亚洲资本市场发展,推进东亚自由贸易区进程,支持东盟一体化建设,反对和防范贸易保护主义。2010年中国与东盟“10+1”自由贸易区建成,与东盟实现自由贸易对我省的意义重大。我省在东盟有800多万侨胞,其中不乏实力雄厚的财团。“十二五”时期,我省必须更加重视与东盟的经贸关系。

7、产业结构调整遍及全球。一是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心正在向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偏移,产业结构高科技化的趋势日益突出,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新一代主导产业。二是制造业的国际生产网络快速扩张,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发达国家以高科技为导向带动了制造业的调整和升级,使之在制造业的高附加值环节继续保持着强大的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业转移,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优越的区位优势,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区域。三是经济呈现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服务业对GDP和就业贡献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业,这类服务业属于为企业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新兴服务业,因此也具有较高的生产率。而发展中国家

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商业、酒店业、交通业和通讯业等相对传统的服务行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