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禅门静坐基本法》

《禅门静坐基本法》

《禅门静坐基本法》

静坐基本法书头:衍慈法师简介

衍慈法师,浙江温州人,生於一九四九年。法师天资聪慧,善根深厚,自幼茹素,从小受到佛法的薰陶,童真入道。法师先後肄业於温州师范学院及福建崇福寺佛学院。

出家之前,得北京广济寺巨赞老法师器重,赐楞严经正胍疏等法宝;并对经教研究有素,有独到的见地,亦曾在浙江黄岩南山寺尼众佛学院任教。出家後,於广东南华寺受具足戒,法师研究戒法,对佛门律仪以身作则。

法师对静坐,天台止观法门,都有自己的亲身体验,并在香港及台湾海内外等地教授静坐。

此外,法师弘法足迹不仅於香港,曾应邀加拿大、法国、西班牙、荷兰、澳洲、台湾等地弘法开座演讲。并多次被邀请传戒,曾在香港的妙法寺、宝莲寺、加拿大正觉寺、内地的南华寺、九华山、庐山东林寺、安徽龙兴寺等教授仪规。总之,不论是戒、定、慧三学,有缘听闻者皆欢喜赞叹,皈戒者数万。

一九九二年,法师在香港创立佛教律仪净苑,教授静坐和开办佛学班及仪规班等。法师现任香港佛教律仪净苑住持,浙江瑞安安善寺住持,香港律仪学会导师及香港律仪同学会永久主席。

法师先後宣讲了「天台教观纲宗」、「心经」、「阿弥陀经」、「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释教三字经」、「佛说业报差别经」、「维摩诘经」、「劝发菩提心文」、「普贤行愿品」、「八大人觉经」、「妙法莲华经」、「六祖坛经」、「沙弥律仪要略」、「四分比丘尼戒本」、「莲池大师七笔勾」…..等多部经典。

法师为了摄引更多众生,於2001年以文字宣扬佛法,创立「法仪」双月刊。

又於2002年出版「仪规入门」一书,深受海内外四众欢迎,很多佛学院作为教学教材,现已印行四版,仍供不应求。

本书内容

缘起

第一讲静坐大意

一为什么要静坐.

二静坐的好处

三静坐要注意

第二讲静坐调身

一七支坐法

二须知事项

第三讲静坐调息一呼吸的重要二呼吸的相状三呼吸的运作四如何调息

第四讲静坐调心一心是甚么

二摄心纲要

三返闻自性

四专一成办

第五讲静坐止观一止观概况

二止观层次

三天台止观

第六讲数息随息一六妙门

二数息

三随息

四莫嫌浅易

五无住生心

第七讲修习止观一非练神通

二修止

三修观

四一心三观

五借喻

第八讲止观双运一止观关系

二念佛止观三四种念佛

第九讲静坐修还一还的大意

二心的种类

三真心无相

四明宗显用

第十讲静坐修净

一净本无染

二五停心观

三生死事大

四道由心悟

五断疑生信

第十一讲静坐助缘一双管齐下

二二十五种助缘(一)具五缘(二)诃五欲(三)弃五盖(四)调五事(五)行五法

第十二讲善根与魔事

一开发善根

二觉知魔事

三对治魔境

第一讲静坐大意

一为什么要静坐

凡做一件事都有原因,如食饭因肚饿,穿衣想保暖,住屋为避风雨等。为什么要静坐,首先要知道人的一期生命,是身心即物质(生理)和精神(心理)二大要素和合而成。身体是物质,佛教将之称为四大: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大」是代表坚固性,指骨肉、头发、牙齿、皮肤、五脏六腑等,从头至脚,有三十六种物质;「水大」代表湿性,指眼泪、鼻涕、脓痰、血液、大小便等身体的液体;「火大」代表温度暖性,指体温;「风大」代表流动性,如行动及呼吸等。精神则分有八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未那识及8阿赖耶识),识是分别的意思(六根对六尘,产生分别)。其作用是前五识即眼、耳、鼻、舌、身(一根对一尘,如眼对色的视觉)用以见闻知觉,观察外境一切事物。第六意识的功能是监别前五识的善恶好坏,而通过第七末那识,执著自我与外境,将第六识所分别的善恶境界,传送到第八阿那耶识(又名含藏识)集藏所有善恶种子,因此待因缘成熟(父,母,及三缘和合),所讲精神和物质构成人的生命。再说四大和合的身体,细胞的组织是新陈代谢,生灭不已,若有一大不调,便会产生一百一

十种毛病。若四大不调,则生理组织失去了平衡,便有四百四十种毛病。这四大(生理)若俱坏精神(八识)便会离开身体,导致一期生命的终结。相对而言,若精神心理不平衡,亦会影响身体(四大)生毛病,甚至死亡。至於精神(八识)是指我们的思想念头,时刻起伏不定,前念过去,後念又来。而欲望的得失,均使身体消耗很大,同时降低智慧功能。

一般人只重视身体的保养,如运动、营养、看医生等等,但往往忽略了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由於不断受到外界的五花八门,人事、物质、金钱等影响,时常被内心三毒(贪瞋痴)及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六欲(色、形貌、威仪、姿态、语言、声音、细滑、人相)的引诱和折磨,影响身体的健康。所以身体老病的原因,几乎可以说都是受到精神心理上所招致。例如工作紧张、思想压力、心神劳累、用脑过度,或有人事方面的打击或剌激等,使精神失去平衡,不能协调。便会引起血管收缩、脉速气急、精神衰弱、血压提高、晚上失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头晕眼花、记忆力差、火盛阴虚、气力不足、抵抗力差、易伤风感冒,乃至皮肤容易乾燥、容易衰老等等,出现种种毛病,乃至死亡。身体可比喻为一部机器,精神尤如电源,机器要通过电源才可发动,电源也不能离开机器而独立,此两者有互动关系。要使机器运作得宜,无故障及延长寿命,需要适当的运作和保养;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度的消耗电源。身体与精神亦如

是,均须互相配合才能延年益寿。可见精神心理是会直接影响身体的生理健康,为了身心安康,须以静坐调养,得解脱自在,这是静坐的原因。

二靜坐的好處

當今社會發達,物質豐富,但現在的人卻比過去的人有更多煩惱,原因是充裕的物質不能填補心靈上的困擾和空虛,物質越豐富,人們更需要精神食糧。

所講人生過程中,精神上七情六慾之煩惱,加上肉體上衰老病殘痛苦的事可多了。無論家財多,地位高,條件好,子女孝順等,誰也不能為你代受身體的痛苦或精神上之煩惱。惟以靜坐可調理身心,則能減少雜念,使頭腦保持輕鬆冷靜,四大調和,全身血液流暢,才能身體康泰,放下我執,內心平衡,煩惱則能解除。培養豁達的胸襟,提高人的情操氣質,待人處事自然舒泰,生活得到安樂自在。有清淨的心境,方能發揮自性本具的光輝,轉煩惱為菩提,轉愚癡為智慧,轉妄為真,轉生死為涅槃,呈現出無為究竟的快樂,這是靜坐的好處(另文再述)

三、静坐须注意

現今海內外很多人,無論有否宗教信仰,都渴望得到精神上的寄託及超越,故對靜坐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靜坐便蔚然成風,但靜坐者必須知見正確為要。否則一念之差,實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有者甚至「走火入天魔」。何謂「走火入魔」?「走火」是指身體產生毛病,「入魔」是指精神心理上出現問題。用功方法不對有偏差,譬如刻意控制呼吸,或強意守丹田,要令自己入定等,使心火上升,氣血逆流,身心失調,這樣便會引致渾身不舒服、惡心,嚴重者會吐血,或半身不遂,甚至死亡,這是方法不妥,產生反效果,謂火候不當,而形成身體上出毛病,名為「走火」。還有一種情況是知見不正確,心有所求,望有所得,欲求靈感或神通,所引起異境,如見自己身內五臟六腑,或見外境所變現的眷屬.乃至田園、山林、虎狼獅子等一切境象,或善或惡的幻境錯覺.便信以為真,執境如實,對一切幻境,心生歡喜的便去追求,或見怖畏即不安,此皆會產生種種煩惱,引起思想錯亂、神經衰弱、導致失眠、躁狂瘋癲成精神病者,這都是名為「入魔」。凡所有善惡境界,都不要理會,幻境魔事自然消失。此是靜坐要注意的。

第二讲静坐调身

上堂课已介绍了静坐大意,这一课与大家一起学习静坐的调身及静坐必须要知道的一些事项。静坐调身,所讲正确的坐姿是很重要。古今中外静坐时身体的姿势各有不同,如儒、释、道、瑜珈等的坐姿,传说有九十六种之多。佛家自有其独特调身坐姿,即常用的「七支坐法」。

一、七支坐法

此七支坐法,使身体放松,内心平静,是采取「毗卢遮那佛」的调身方法(坐姿),在身体七个要点上做功夫:──即1脚结2,手印3,背直4,肩平5,头正6,眼合7,舌舐。故名「七支坐法」,先讲

(一)脚结:是指结跏趺坐,身体坐好,把腿盘起来,双盘坐法有二式:

(1) 将左脚掌放在右大腿上,再把右脚掌置于左大腿上,称为「不动金刚坐」。(见18页图第1张)

(2) 如右脚掌放在左大腿上,再把左脚掌置于右大腿上,称为「如意吉祥坐」。(见18页图第2张)。

通常用的是「金刚坐」,而也可以随各人的受用去选择。双盘坐身体稳固,不易倾斜,又能帮助摄心,是最利于入定,功效最佳的坐姿。

若初学静坐无法双盘,可先用半跏趺坐(单盘坐),即左脚掌放在右大腿上称「如意坐」,(见19页图第4张),或右脚掌放在左大腿上,为「金刚坐」(见19页图第3张)。若如此单盘也做不到,可将两小腿交叉置于两大腿下,此名「交叉坐」,(见19页图第5张)。若两膝不能屈曲,可坐在凳子上,两脚平放于地,但身体不要倚靠任何东西,两小腿垂直如11字,用此「土地公」式坐」。(见19页图第6张)。有人双脚实在太硬,或坐十多分钟后,便会感到双脚麻痹,不妨试用暖水浸脚,帮助血液循环,麻痹程度慢慢减轻,若经过七至八次以上的忍耐,情况便会改善。总之先选择能做到的坐姿,日久则骨肉自然松柔,久坐腿也轻安舒适,不觉酸痛,渐渐达到双盘不倦。

(二)手印:腿盘起后,双手叠起,通常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结成三昧印,又称药师印;或者把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称弥陀印,两拇指轻轻相接,置于腿上贴近小腹处。(见20页图第7张)。

「心是火,肾是水」,在用功时,若心(精神)提起来时,会引起火上升,导致水火不调,令心生烦躁不安。

在夏天温度比较高,静坐时双手亦可放在膝盖上,掌心向上,帮助散热。寺院禅堂用竹制的心板(国内有些地方可以请到)把双手放在心板上(20 页图第9张),掌心向下,

吸汗降温,是帮助调身的好工具。

(三)背直:腿盘好,做好手印,就要观察背是否直。我们坐的垫也有要求,后面比前面高约二三寸,帮助背脊骨直,但要注意背直不是挺胸,否则导致伤气。坐在垫上,要把坐垫坐满,这样身体重心会平衡,使全身血液流通畅顺。若坐得太前或太后,身体不正,重心偏斜;又不宜坐梳化及其它靠椅,令身体有所倚的地方,均会阻碍血液循环,使身体产生毛病。

(四)肩平:两肩平稳,身体方能坐得端正,若两肩不平衡,身体的重心也便会侧向一边,阻滞气血流通。要用意识观察,从头顶开始,观想至双耳,耳尖垂下是否对着肩,要肩松含胸,膝与肩宽,初坐时若难做到,膝亦可略开,务求平稳自然。

(五)头正:再用意观想,从头顶至眉心,观鼻尖与肚脐是否连成一线,头正则不偏不倚,不低垂,也不昂仰,重心在正中。将下颚向后,略收三分,微微将喉结压着,因为咽喉两侧,有两大动脉,常称之为思维根,故头微俯压喉结,可令心离掉举散乱。口要合起来,脸部肌肉要放松,带有微笑。

(六)眼合:眼合或微张下垂,则视乎个人受用,静坐者常有两种通病,一是「昏沉」,即用功时便似睡非睡,二是「掉举」,静下来时反而思想很多东西,杂念纷飞。若昏沉时,应把下垂的眼睛,稍为张开一条线缝约三分,帮助自己提起精神;容易掉举妄想多者,可闭上眼睛,让自己一心制意。

(七)舌舐:舌尖微贴上颚大门牙后,使口水自然缓缓流下喉去,并能产生津液,增长脾胃消化,镇定神经。

此是佛家静坐调身「七支坐法」的大致内容。主要是身体每个部份的姿势,包括肌肉、节骨都要完全放松,自然为要,若各身体姿势调得好,便能帮助呯吸及摄心。以下先讲一下调身前与后要注意之事项。

二、须知事项

(一)环境:环境清雅幽静,空气流通,可帮助打坐者摄心,在都市里,尤其是在香港,居住地方比较小,嘈杂音大,如现在我们所在地方,外面传来车辆不停的声音,但我们可在声音上学习做功夫,不要随声音转去,大家将此声音作为

增上缘,从耳根锻炼,不听外声,要返闻自性,(此耳根圆通法门,容後再讲)。再讲环境方面有几点要大家注意的,静坐前先做好预备工作,如有电话机之话筒最好挂起来,以免被突然而来的声音骚扰,会令心跳。开少许窗,使空气流通,但也不要坐在当风处,或把风扇或冷气对著自己直接吹,这样会受凉,更不要在潮湿或冰冷的地上坐,这样容易得风湿、关节痛等病,人的身体每个关节皆有隙缝,尤其是两腿之膝盖关节,最易受风,故盘好腿时,用大毛巾,把膝盖包好为要,以免风吹侵入。再讲光线要柔和适中为佳,不宜太暗,否则容易昏沉;太光亮时亦难以静心。这些都是环境方面要注意的事项。

(二)衣服:静坐须穿宽松的衣裤,腰带也要解松,若有领带、手表、眼镜及一切手饰等乃至袜子,最好都除下,以免缚束身体,阻碍血液流通。如天气热,往往汗流夹背,或坐后身体有汗,宜将汗拭干,方可静坐。

(三)饮食:不过饱,食不超过七八分,过饱百脉不通,并增加欲念及胃部压力,而且导致昏沉,最好食毕一小时后才静坐。也不宜过饥,使精神不振,令心起杂念,难于专一。同时要注意平日饮食,刺激的东西,尽可能戒吃,对心理有影响的食物,如五辛(葱、蒜、薤、洋葱、兴渠)之类,熟

吃动淫心,生食生痰,又易发瞋心,况贪图烟酒之类,这都是对肠胃肺腑的一种很大的污染,妨碍入定。素食者对静坐更有帮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