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分类系统:

表现为个体现象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心态。

表现为人际相互作用现象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表现为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现象的社会影响

表现为围观群体心理现象的社会心态;

表现为宏观社会现象的非系统化社会心理倾向;

表现为宏观社会现象的系统化社会心理思想。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与社会心理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是社会学和心理学,其次是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分析具有独特性,这是由它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独特视角带来的。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关系密切,人格心理学强调个体差异,注重人格类型的研究,社会心理学强调人的共同性,注重研究不同的社会情境对人有怎样的一致影响。人格心理学侧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基本理论探讨,社会心理学更注重人日常生活具体社会心理与行为问题。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容易被人们混淆,在研究取向和侧重点上,社会学着眼于社会本身,注重社会,群体的结构,功能,变化问题,社会心理学着眼于社会,群体背景中的个人,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心理学侧重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社会学使用描述和相关性研究。

社会心理学发展

包括:社会化,态度及其形成。

社会化: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过程,从如何内化他人态度,按照他人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人的特征之一是可塑性强。态度及其形成:主体对某个社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价值评判,所形成的心理倾向。

认知社会心理学

社会知觉:对社会性信息所形成的知觉,是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刻板印象与归因: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系统的看法。

自我概念:人是认识的主体,而当主体转向自己时,自我就形成了客体。

价值取向:个人有关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社会互动: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助人行为,侵犯行为。

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可以是通讯工具之间的信息交流,如电报,电话。

人际吸引:指一个人对其他人所报的积极态度,如初中到高中的女孩喜欢带甜味的香水,那么女孩喜欢香水。

人际关系: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这种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取决于交流双方需要的满足程度。

助人行为:指任何一种帮助有困难的他人的行为。

侵犯行为:是个体的行为,也称侵犯行为,这种行为涉及个体对他人的伤害及危害,凡是侵犯行为都指有意图的伤害或侵犯他人的行为。

社会影响:从众依众和服众,劝导与态度的改变,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合作竞争与冲突

从众: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来的意见的现象。

依众:人们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其他人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

服从: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只在表面上表现出与群体其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但内心却依然坚持个人的意见的现象。

劝导与态度的转变:既包括由否定向肯定的转变,也包括有肯定到否定的转变。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社会抑制,社会促进,社会补偿,社会怠惰。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史前思想积累阶段:这个阶段是隐藏在哲学之中的“哲学思辨”阶段,时间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上半期中叶,特点是用权威思想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权威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和老子。

产生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作为学科宣布独立,后终于产生出以实证方法为主流研究范式的科学的社会心理学。经历了社会心理学的初创阶段和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建立是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1924年出版以实验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为标志的。

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后,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获得较快发展。60年代

以后获得充分发展,研究范围包括人类社会行为的各个方面,攻击和亲社会行为开始受到关注。包括认知社会心理学阶段和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

犬儒主义:他们的言行举止行为方式甚至生活态度与狗有某些相似,他们旁若无人,放浪形骸,不知廉耻,但忠诚可靠,敢于争斗。

快乐主义:包括当下的肉体快乐和精神快乐。

社会心理学现状与趋势:

西方社会心理学现状与趋势:美国是社会心理学的输出地区,和主要来源地区。美国心理学会中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是最大分会之一,还有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消费心理学,社区心理学,心理学与法律,妇女心理学,公共服务心理学。欧洲:1963年成立欧洲实验社会心理学协会,产生的经典理论模式和研究技术主要有:社会认同理论,少数人影响,社会表征理论,话语分析。

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现状与趋势:首先,中国社会心理学正从引进西方概念和体系为主向自主创新和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学过度;其次,我国社会心理学与国际先进国家差距依然很大;第三,3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过分集中,于应用研究,而基础理论和原创性实验不足;四,,中国具有较好的心理学研究环境和发展机遇。社会心理学理论

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早期包括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华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刺激-反应理论,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多拉德和米勒的操作行为主义,后期的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强化和模仿。

联结:两种刺激在大脑形成的短暂神经联结。如被侵华日军迫害的中国人,听到日本鬼子一词就充满愤怒痛恨的情绪。

强化:人们之所以学会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能产生令人愉快的后果,或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

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社会学习理论

模仿:注意过程: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与自身相似或者被认为优秀、热门和有力的榜样。

保持过程:记住从榜样情境中了解的行为,对观察到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形式表征,储存感觉现象,使用语言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复制过程:复制从榜样情境中观察到的行为涉及符号表征转换为适当的行为。

动机过程: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鼓励。

替化过程:观察者看到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个人针对自身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进行的奖罚。

社会交换理论: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攻击-赞同命题,理性命题。

社会交换理论的核心概念:行为者,资源,交换结构,交换过程。

行为者:行为者不仅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合作群体或特定实体。

资源:当行为者拥有物和本身对他人有价值时,就成为两者之间交换关系的资源。

交换结构:直接交换和间接交换,交换关系是在相辅相成的交换结构中发展起来的。

交换过程:多次交易形成交换关系,交易一般采用协商交易和交互交易。

社会交换理论的新进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交换理论从传统的关系对等交换转向关注权力和不平等的交换,如何建立信任,承诺和感情纽带。承诺是对关系的一种情感性依赖,或者对交换对方的一种喜爱情感。情感是交换过程产生的自发内部刺激,情感对交换关系的结构形式和结果都至关重要。信任,社会交换涉及付出和回报,依然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因而交换双方需要信任。

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基本取向:是用人的认知过程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把社会现象置于心理意识现象中考察,强调人的内部心理积极性和主动性。

社会认知,即人解释社会事物的过程,核心是人们对他人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的认知。

社会知觉解释: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人的社会知觉,探讨人如何收集他人的信息,并将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总体形象。

归因解释:从归因视角研究社会认知,较少注意人如何将零散的信息组合成整体印象,将注意力指向人们对行为原因的解释。

图示法解释:人们怎样在头脑中组织记忆信息,利用信息解释他人的行为。

认知失调理论:当个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主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的条件:

逻辑的违背(2)文化价值的冲突(3)观念层次的冲突(4)新旧经验的矛盾

认知失调的程度:

与某一认知元素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成正比;

取决于个人所具有的身体认知的数目与协调认知的数目的相对比例。

减少和消除认知失调的途径:

改变认知,使个体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

改变态度,是个体态度符合其他行为。

引进新的知识因素,消除原有认知因素间的失调关系。

图示理论:是通过认知经验发展起来的,关于特定事物或概念的认知结构。

图示功能:1。有利于信息加工,2。有利于回忆与推理

社会统一性理论:社会分类,群集比较,人们对积极社会同一性的追求,是群集冲突和群集歧视产生的根源。

自我类化理论:我们知觉事物时,往往根据一些简单的原则将事物进行归类。

社会类化:个体在产生社会知觉时,主观上将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

角色理论概念: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取向。

叙事疗法:让来访者写下他的事迹,然后治疗者根据写字用的词来改动一些,让其大声读几遍,则有一定治疗意义。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的社会角色,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社会心理学技术。

角色冲突:指个人不能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度期望而履行不同角色时所出现的矛盾心理。

角色创造:行为超出一般角色模式,拓展具有角色行为范围的过程。

角色偏常:个人行为和心理准备,长时间偏离社会期望,形成于社会身份不相适应的行为和心态结构。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原理:四个基本问题a

人需要解释自我及所在的世界

人寻求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是自我行为的终极理由体系

自我价值定向决定人与自身及环境的关系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主要概念:

自我价值:个体选择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自身进行价值评价,所获得的关于自身总体价值的概念。

自我价值定向:个体用以评价自身价值标准和体系的择定。

自我价值感:个体对自身价值评判结果的体验。

自我价值支持:支持个体自我价值确立的内外心理资源。

自我价值的保护:个体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阻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优势心理倾向。

三章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现象揭示研究的目的是对一定的社会心理现象或行为进行科学、客观精确的描述。它往往是进一步研究的前提。

关系解释研究是考察两个或多个变量(即现象)的相互关系,揭示一个变量是否受其他变量的影响,影响程度和性质如何,进而用一个变量预测另一个变量的研究方法。优点:可以同时收集大量的资料,花较短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发现大量的联系,对许多现象做出预测。不足:不能通过相关研究来确定相互关联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果联系证实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常是为验证设想的因果联系或假说。因果联系的揭示需要用实验的方法进行。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通过一定组织方式进行直接而系统的观察。由此收集人力社会行为的资料,进而分析和判断变量关系的方法。观察法的核心是按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的对象、方式和时机。

观察法在以下情况采用:1、对研究对象无法加以控制。1、在控制的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观察法的限制:1、某些行为难以施加控制,因为它们很少发生。2、观察法是针对某一特定情境或特定群体展开的,难以推广到其他情境或群体。3、大多数情况下观察是被动发生的因而不可能获得预想的结果,或被突发因素牵制。档案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收集各种现存的发表和虽未发表但是通过系统方法记载的知识载体,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借以揭示特定的社会行为及心理现象与某些是条件之间的依存关系。

调查法是运用各种数据或事实搜集方法,对所关心的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类方法的总称。

调查的主要方法:问卷法、测量法、访谈法(无结构访谈法:一种非正式、自由提问和自由作答的访谈形式;结构化访谈法:一种正式、事先决定了问题项目和反应可能性的访谈形式;半结构化谈法:一种要求被试自由地回答预定问题或用讨论的方式回答,另一种按照有结构的方式回答无结构的问题。

现场研究是研究者亲临被研究情境——现场,对被试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的方法。

现场实验是指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所以又称自然实验。

实验法是通过系统操作一个或多个变量,以确定其变化是否对其他一个或多个变量造成影响的研究方法。优点: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或实验室实验,使人们在有精密控制的条件下对所关心的问题反复进行研究;可以揭示特定变量与一定行为或心理表现之间的因果联系;实验的高度控制特征是获得的资料精确可信。不足:实验的人为性对心理现象的过分简化,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变量与操作

变量:可观察可测量可改变的量。实验中常以实验条件为自变量。因变量为研究假定与自变量有因果关系的变量。无关变量为可能对因变量也具有影响作用,但我们某一特定研究并不关心的变量。

实验的操作是指变化自变量的状况,因而也称自变量的操作。

误差控制的措施:1、“双盲实验设计”。2、将研究者与被试发生的相互作用标准化。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社会心理学研究一事实为根据进行假设、推论和获得结论

分析与综合原则: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相对简单的组成部分,或将事物各部分联合成统一整体,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一个普遍的方法论原则。

交互作用分析原则:考虑人们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已及在各种相互作用条件下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社会心理的社会行为。

伦理性原则:1、自愿参加原则。2、接近真实生活原则。3、有利研究设计原则。4、事后解说原则。5、自由终止原则。6、充足补救原则。

十章沟通

沟通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途径。沟通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必须的信息资源。沟通时滋味概念形成的途径。人凭借沟通交换信息并建立与维持相互联系。

沟通过程的七个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人、反馈、障碍和背景。信息源是沟通过程中的始发者,也可称为信息发出者。信息是沟通传递的类内容。通道时信息传达的方式。信息接收者及信息接收的人,是沟通过程的终端。沟通中信息的接受者不断滴将沟通的结果再送回给发出者,使其进一步调整沟通动作,从而形成一个沟通的回路,这个过程就是反馈。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障碍指会给沟通过程增加困难或使双方没能很好完成沟通的因素。背景是针对沟通方式的环境而言的,它可以是影响沟通的任何因素。

沟通的背景:物理背景是指沟通发生的场所。心理背景指沟通参加者的情绪和态度。社会背景一方面指沟通者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一方面指沟通情景中不直接参与的其他人对沟通产生的隐性影响。文化背景指沟通者出生以来的长期文化经验的积累。

沟通的类型

语词和非语词沟通:通过语词符号实现的沟通时语词沟通。而借助非语词符号,如目光、表情、体态语等实现的沟通叫非语词沟通。语词沟通时最普遍、最准确、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非语词沟通往往和语词沟通同时发生,存在于沟通的每个过程。

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口语沟通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书面沟通是借助于文字而实现的沟通形式。

有意沟通与无意沟通:有特定目的,并且经过一定的专门准备的沟通叫有意沟通。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在正式社交情景中发生的沟通称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指在非正式社交情景中发生的信息交流。

个人沟通与人际沟通:每一次以他人为对象的沟通过程,实际上都会先在个人内部产生一个自我沟通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个人沟通。人际沟通特指两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群体沟通与大众沟通:群体沟通分为小群体沟通(以小群体为背景的沟通)、公众沟通(演讲者与听众的沟通)和组织沟通(在社会组织内部方式的沟通)。大众沟通也称大众传播,及通过广播、电视、保证、杂志、计算机等大众媒介实现的信息交流。

新兴沟通类型: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通勤

符号层面的非语词沟通

身体语言指非词语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等。其特点:1、广泛性,运用身体语言进行沟通,是人人具有的能力。2、连续性,身体语言使人保持不间断的沟通。3、不受环境的限制和保密。4、跨文化沟通。5、简约性,具有简约沟通的特殊功能。

身体语言沟通的类型:1、目光与表情。人的很多信息与情感的交流是通过目光接触来实现的。表情可以有效的表达不同的情感、情绪,告知对方自己的意愿。2、身体运动与接触沟通,握手,摆手,耸肩等。3、姿势与装饰。姿势常常是沟通的辅助因素。装饰指一个人身上所携带的外在的物品。人们通过装饰来透露自己的信息和发现他人的信息。

动态交互中的非语词沟通

人际空间需要,人与人之间所保持的空间距离,直接反映着彼此相互接纳的水平。空间距离的接近于情感的吉恩水平成正比关系。

个人空间位置与沟通,人与人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也会直接影响个人之间的沟通过程。在较近距离内进行沟通,容易造成融洽、合作的气氛。而当沟通的距离较大时,则容易造成敌对、相互攻击的气氛。沟通在空间位置的不同,还直接导致沟通者具有不同的沟通影响力。

人际距离与沟通:亲密距离的近范围是身体的充分或直接接触,远距离为0.15——0.45米。只限于在情感高度密切联系的人之间使用。个人距离是朋友之间进行沟通的适当距离,近范围是0.45——0.76米,远范围是0.76——1.22米。社交距离则用于正式社交场合,近范围1.22——2.13,远范围2.13——3.65米。公共距离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保持的距离。近范围3.65——7.62米,远范围7.62米以上。

沟通的障碍及其改善的方法

物理环境障碍是指人们所处的沟通环境中存在的障碍。

个人障碍主要指情绪、选择性知觉、信息过滤等个人因素障碍。

语义障碍主要是由我们所使用的符号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

沟通的自我评价:1、开列自己沟通情境和沟通对象的清单。2、通过问卷量表,评价自己沟通的状况。3、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沟通主动性、沟通注意水平和沟通信息的充分性事评价评价沟通方式的三个最有效维度)

提高沟通的准确性:1、提高自己准确描述事物的能力。2、对所用的一切非词语沟通方式,都必须有明确的概念。3、对别人是否也会同样理解某种非语词信息保持清楚的认识。4、保持对别人包括直接的语词反馈在内的各种反馈信息足够的敏感。5、及时调整自己的符号信息和符号选择。

激发沟通的定向技术

同理心指站在对方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的理解对方的真实看法和内心感受,并基于这种理解来进行沟通,同时将自己的同理心传达给对方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其核心是真正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情感。

社会心理效益在沟通中的运用:“自己人效益”在沟通中,更多的寻找与沟通对象的共同点,更容易然彼此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自己人的心理体验,使双方感情不断融洽,使沟通更深入。

身体语言沟通的改善

理解别人的身体语言:1、必须从整体的身体语言背景来确认每一个身体语言信号的意义。2、用移情的方法理解身体语言信息。

恰当运用自我的身体语言:首先要增加自己对身体语言的自觉性,1、观察自我的身体语言,了解自我身体语言的使用情况;2、对自己的各种身体语言行为和整体模型进行自我体验。在实践中运用自己总结的身体语言并进一步检查其有效性,对于不适当的地方及时加以修正。其次,提高身体语言与总结社会角色及特定行为情境的对应性。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xiaohaoyu1982@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12334302.html,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境的力量的科学,尤其关注我们是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的。 社会心理学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过程== 社会知觉,,社会态度 人际过程-----吸引与亲密,,人际交往 群体过程==攻击和亲社会行为,,从众与服从 社会知觉的内容 自我知觉==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 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 吸引的影响因素: 个人特质相似性互补性熟悉性接近性 亲密的影响因素: 依恋公平自我表露沟通 攻击行为:任何试图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任何自发性地帮助他人或者有意图地帮助他人的行为 从众效应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方法重点回答问题 观察法描述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相关法预测知道了x,能预测y吗? 实验法因果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吗? 在当代心理学研究中,实证主义的方法因其科学性占据着主要地位。 观察法:描述社会行为 观察法:研究者观察人们的行为,并对其测量值或行为印象加以记录的一种方式。 观察法包括参与观察法和档案分析法。 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会产生互动并尽量不对情境进行任何改变。 档案分析法:观察法的一种形式,由研究者考察一个文化中所积累的文件记录或档案(如日记、小说、杂志、报纸等)。 观察法的局限 1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到的内容不一样 2局限于特定群体、情境或某种特定类型的活动上 3只能对行为进行描述,而无法推论因果关系。 4某些特定行为很少发生 相关法:预测社会行为 相关法:系统地测量两个或多个变量,继而评估其关联性的方法。 调查:相关法常用技术,选取一些人作为样本,询问其态度或者行为的研究方式。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即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社会心理学经典效益分析 1 巴纳姆效应: 实验: 结论:由于人们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来观察,所以,人们通常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特别适合她们。 巴纳姆效应——自我暗示表现: ?迷失自我 ?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 ?以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 ?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2 蝴蝶效应——防微杜渐 ?案例: ?表现:心理变化纤细而微妙,一丝再细小的不快心情或许就会导致一整天的心境不快,或许还会引起诸多烦恼,甚至引来一连串的噩运。 3 多看效应(曝光效应) ?多看效应:人们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 ?前提:首因效应要好,若是不好,则会起到反作用。 4 定势效应 ?案例: ?表现: 5 晕轮效应 ?案例: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6 投射效应 ?案例: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7 皮革马利翁效应 第2章自我认知 一、什么是自我认知 ?威廉·詹姆斯(1890)提出:自我包括三个部分: ?物质自我 ?真实的物体、人或者地点等 ?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 ?社会自我 ?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 ?社会特性: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关系 ?精神自我 ?内部自我或心理自我 ?我们所感知到的内在的心理品质 ?代表了我们对于自己的主观体验、对自己的感受 二、怎么进行自我认知? 1 通过自己:

社会心理学书籍社交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书籍:《社交心理学》 《社交心理学》教你成为社交达人,教你如何运用社交技巧和社交心理学来博得他人的好感! 内容简介 本书巧妙地将心理学和社交学融为一体,面面俱到地讲解了洞察内心、赢得喜爱、结交朋友、收获支持、消除敌意、说服他人等多方面的技巧策略,对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博弈做了具体阐述,并提供了*实战效用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它会帮助你提升社交技巧和能力,了解人们外在行为背后的心理奥秘。 作者简介 李靖:文学硕士,人力资源师,资深编辑,典型的成功学实践者。曾出版过《你别困在欲望上》《职场做人做事取舍之道》《职场说话办事取舍之道》等多部畅销书。 编辑推荐 * 要掌握社交策略就不能不懂心理学。只有走入他人的内心深处,把握心理脉搏,洞悉人心的奥妙变化,才能运用恰当的策略赢得人心! * 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分析国人心理特点,解析自我

心理对社交的影响,告诉大家如何通过心理较量占据社交主动。 目录 Part 01 了解社交原理,做到知己知彼 交友暗藏许多法则,社交不只是会行动而已。要想在社会上拥有更多朋友,就要在社会活动中占据主动。掌握社交原理,学会知己知彼,能够对社交法则了然于心,无疑是你实现良好社会交往的第一步。 每一份关系对你来说可能都有用 / 2 乐于关爱朋友,才能感怀人心 / 5 交往中要分清真朋友和伪朋友 / 7 是小人还是君子,重点看本质 / 10 衡量一个人,最忌掺杂主观偏见 / 12 有时你所看到的只是一个表象 / 16 看人要看细节,但不可以点概面 / 19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真心为你着想 / 22 与人共事,还是留心一点才好 / 25 保护好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 / 28

社会心理学2

社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并举例 1、基本归因错误 p58 归因偏差(attribution warp) 上述的归因理论,特别是凯利的模式基本上都假定归因是一种合理的有逻辑的过程。但学者们指出,人们在许多情况下对行为原因的解释是武断的不合实际的偏见。 过高估计内在因素 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 忽视一致性信息 自我防御性归因 基本归因偏差: 从内部对行为加以归因,忽略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但是,一些研究表明这种偏差主要出现在强调个体自主的西方文化中。因为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一个人被看成是独立自主的,他或她的行为反映了其内部特点、动机和价值观。 2、首因效应 p36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

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例子:《三国演义》中大才子庞统准备效力东吴,面见孙权。孙权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将其拒于门外。 3. 晕轮效应 p38 光环效应(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案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看到某个明星在媒体上爆出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而事实上我们心中这个明星的形象根本就是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我们的那圈“月晕”,它真实地人格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仅仅是推断的。 4、核心特质

社会现象中的社会心理学

公交车让座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摘要:从众心理“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从众行为的过分普遍,反映了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较差,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字:从众心理心理学道德素养 从众心理“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美国人詹姆斯·瑟伯有一段十分传神的文字,来描述人的从众心理: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了与情人的约会,现在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么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向东跑去。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的报童。第三个人,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也小跑起来十分钟之内,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逐渐清晰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怖的声音,可能是电车上一位老妇人喊的,或许是一个交通警说的,也可能是一个男孩子说的。没有人知道是谁说的,也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两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来。“向东!“人群喊叫了起来。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向东去!向东去!” 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造成人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众行为表现在方方面面,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都有所表现。 现实生活中我们坐公交,在车上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有人需要座位时,如果前座的没有人让座,那么,其他人都不会轻易起来让座;如果有一个人起身的话,那么后面马上会有其他人站起来。不去让座的人总会有某些素质,道德缺失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这种人我们暂且不去理会,因为我们研究的不是这部分人,而是那些让座位的人。在表扬这种乐于助人的行为同时,我们是否能够清楚地分析到这些好心人最原始的动机和致使他们让座的原因呢?首先,我们必须肯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人们日常行为活动中的根本的引导性和固然的高尚性,但支撑其行为进行的直接心理因素我们还是要经过一番讨论。 当我们在音乐厅里欣赏演奏时,一曲完毕,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即使你不喜欢这种类型的音乐,你还是会不自觉地跟随大家一起鼓掌?这是一种极为简单的从众行为。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但是,就让座而言,当一个青年为一位老人起身让座之后,一定会有第二第三个青年站起了,尽管最初他们并不想移动自己的屁股,又是什么导致这种不动则已,一动皆动的现象呢?也可以用从众来解释吗?社会传染效应模式之一“变色龙效应”可以说明这一从众心理,即当你看到其他人一些行为时常发生时,你也许会不知不觉的加入其中,但是这种情况发生的最根本要件是,起引导作用的是群体而不是少数个体。像我们所研究的这种情况,单个个体影响引导其他人,最主要的前提还是需要建立使社会某群体都认可尊重的社会规范,道德规范,

【精品文献】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精品文献】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 “正常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有背于他们本性的蠢事,以哪种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对此极其感兴趣。为什么本性善良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邪恶的事情来,为什么聪敏的人有时候又会做出一些愚蠢,荒谬的傻事,” -- Philip Zimbardo 跟著名社会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教授一样,我也对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做蠢事这一点很痴迷。通常我们会听到的答案是:是由于外人造成的 (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笼统的这样解释。)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详述这10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每一个都讲述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独一无二且意义深刻的故事。 1、光环效应 当你自己的头脑是一个谜的时候,十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但论证了“光环效应”,还证明了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 “光环效应”是社会心理学里的一个经典的发现。其理念是对于个人的总体评价(例如,她是否令人喜爱)渐渐成为了狭隘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特征的评判(例如,她是聪明的)。好莱坞明星完美地证明了光环效应。因为他们总是很有魅力而且令人喜爱,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假设他们同时也是聪明的、友善的、明辨是非的等等。直到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与此相反的证据,我们才幡然醒悟。同样的道理,政治家利用“光环效应”使其成为自己的优势。他们表现得和蔼而友好,却不怎么谈到主旨。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些政治家的政策是好的,因为他们看上去是好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你可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省,或者用一种说法来说,追溯我们的思考过程以回到最初的错误,从而找到这种判断的错误。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社会心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5()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社会心理学经典研究量表

一.自尊量表 指导语:仔细阅读下列条目并随后用数值标明每一条陈述在多大程度上描述了你:0=极不典型(根本不像我) 1=不典型(有些不像我) 2=不典型,也不能说典型 3=典型(有些像我) 4=极典型(非常像我) 1.(2 )大体上,我对自己满意。 2.( 1 )有时候我对自己一点也不好。 3.(4)我感到我有一些好品质。 4.()我可以像其他大部分人一样把事情做好。 5.()我感到我没有很多值得骄傲。 6.()我有时确实感到自己没有用。 7.()我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和其他人在一个同等水平上。 8.()我希望我可以对自己有更多尊重。 9.()总而言之,我倾向于感到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10.()我对自己持正向态度。 二.自我意识量表 指导语:仔细阅读下列条目并随后用数值标明每一条陈述在多大程度上描述了你:0=极不典型(根本不像我) 1=不典型(有些不像我) 2=不典型,也不能说典型 3=典型(有些像我) 4=极典型(非常像我) 1.()我总是尝试了解我自己。 2.()我关心自己做事的风格。 3.()大体上,我不太关注自己。 4.()我总是反省自己。 5.()我关心我所呈现出自己的方式。 6.()我经常是我自己的幻想的主体。 7.()我从不仔细审视自己。 8.()我自己意识得到自己看起来的样子。 9.()我通常关注我的内在感受。 10.()我通常担心自己是否给人好印象。 11.()我经常检验自己的动机。 12.()我离开家之前的最后一件事是照镜子。 13.()我有时感到我在某个地方看着我自己。

14.()我关心其他人怎么想我的。 15.()我很警觉自己情绪的改变。 16.()我通常都注意自己的外表。 17.()当我思考问题时我注意到自己的思维过程。 三.尴尬易感性量表 指导语:仔细阅读下列条目并随后用数值标明每一条陈述在多大程度上描述了你: “1”为“完全不像我”,“7”为“完全像我”。 1234567完全不像我完全像我 1.()我对自己没有自信。 2.()在公众场合,除非我的衣服、发型都很合适,否则我会感到不安。 3.()在人群中时我会感到不安。 4.()我不介意自己是大家注意的焦点。 5.()我太过于关心怎么和别人相处了。 6.()我觉得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刚刚认识的人谈话。 7.()在社交情境中,我觉得我很笨拙。 8.()当没有表现出我的最好一面时,我会感到不安。 9.()有时候我觉得我完全暴露在大家的眼光下。 10.()如果我在一群人面前犯了错,我会感到羞耻。 11.()当要面对一群人说话时,我会感到慌乱。 12.()在公众场合与一群人在一起时,我常常觉得会暴露出自己的情绪。 13.()成为大家的注意焦点会让我感到不安。 14.()仅仅是想到自己要做一个演讲就会使我紧张。 15.()当出现轻微的难堪时,我会感到羞耻和窘迫。 16.()在公众场合,我非常担心会犯错。 17.()我不喜欢待在人群中。 18.()我不容易脸红。 19.()我常常担心自己看起来很傻。 20.()我觉得自己很敏感。 21.()我很关心别人怎么看我。 22.()我很担心自己说的事情听起来很傻。 23.()我生怕把自己弄得像个傻瓜一样。 24.()别人对我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的。 25.()我不容易感到尴尬。 四.自我监控量表 指导语:仔细阅读下列条目,若句子所描述的内容符合您的实际情况,请在句子的左边标记“T”,反之则标记“F”。 1.()对我而言,模仿别人的行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社会心理学答案(1)

1.心理学不属于以下哪门课程的分支学科?生理心理学 2.中国的心理学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独立研究自己的观点的?80年代 3.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在个体层面研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正确 4.社会心理学是生理心理学的下级学科否 5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社会动机 6心理学可以分为几大分支? 2 7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分支之一是 8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只有一种是标准的错误 9生病引起脸色发红,那么生病是自变量 10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普通社会心理学和群体行为 11由于到了一定年龄才能入学,所有学校不影响人的社会化。错

误 1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不包括考试法 13影响结果的因素一定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错误14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观察的方法是一般观察法 15现场实验法不同于实验室实验法,不需要控制变量。错误16相关就可以解释因果。错误 17观察法根据主体参与情况不同分为几种类型? 2 18访谈法和问卷法统称为什么? 调查法 19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正确 20群体心理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爱的关系 21麦孤独的观点至今看来都是非常合理的。错误

22现场实验法对任何条件都不用控制。错误 23观察法中除了一般观察法还有参与观察法 24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25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正确 26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各种证实手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由“社会分析论”阶段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错误 27社会经验论时期是社会心理学形成的哪个时期?形成 28卢梭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来自教育 29人类的遗传基因提供了个体社会化的可能性。正确 30调查法可以分为几类? 2 31婴儿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害怕感是在什么时期? 8-10个月 32人生来就会有“我”的概念。错误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作者:————————————————————————————————日期: ?

1、社会心理现象:当然也是心理现象,但有别于一般的心理现象,指在周围社会情境下,在他人或人群影响下,你的心理上的主观觉得与调整。 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3、变量:指一个具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的大小能够观察和测量。变量一般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以确定其对心理或行为的影响。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室中的行为反应。 4、信度: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得的分数是可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就是可信的。一项研究结果经过重复后得到类似的结果,就意味着这项研究是有信度的。 5、效度:指当研究者所测量的正是他要测量的东西,发现的正是他要发现的东西时,研究就有了效度。 6、调查法:又称询问法,在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调查法有访谈法和问卷法。 7、档案研究法:是指对现存的档案材料的内容进行调查分析,档案材料包括报纸的报道、政策或团体的记录、书籍、杂志、个人新建、讲演稿等。 8、物理痕迹研究法:是利用残留在物体上的印记来研究有关的社会心理现象的技巧。 9、个体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一句话,通过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个体实现社会化是个特别长的过程。 10、再社会化问题:个体社会化还存在改造和重建的问题。个体从一种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或工作方式向另一种方式迅速转变与适应的过程,称为再社会化问题。 11、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身份,而根据这种社会地位、身分,规定了这个个体应当具有的心理和行为。 12、角色希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是由社会及其对应的文化规定的,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绝对的希望,称之为角色希望。

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或理论

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或理论)

————————————————————————————————作者:————————————————————————————————日期:

1、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社会心理学课本框架

第一章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研究对象 1.心理学的定义胡济南: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念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1)强调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重视关于社会情境的探讨(3)也重视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 2.三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1)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3)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 二、学科性质 1、社会心理学是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介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之间 2、与心理学的关系 (1)传统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2)洛莫夫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之一 (3)吴江霖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大支柱 (4)班特纳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总称 3、与社会学的关系 (1)社会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2)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理论与方法上彼此相通(3)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研究课题上同中有异 4、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 三、基本理论与基本内容 1、基本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

是在行为主义—反应学习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着重阐明环境与教育因素在人们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a、强调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b、强调认知因素 c、强调观察学校 d、强调自我调节过程 (2)社会认知理论 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或完形心理学),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主要观点是:强调认知结构的意义,认为认知是个体以已有的知识结构来接纳新知识,同时,旧认知结构也从中得到改造与发展。 (3)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动力学说,人格结构学说 新精神分析,主要反对泛性论 (4)符号交互作用理论 三个假设:a、人对外界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b、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存在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c、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是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与修正这些意义的。 (5)社会交换理论 a、 b、 c、基本观点:五个命题 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与满足命题、侵犯与赞同命题 2、基本内容 (1)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现象 a、个体社会心理:个体的社会动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学习等 b、群体社会心理:人际互动、群体内聚力、群体的社会心理气氛 c、大众社会心理:如流行、模仿、暗示、流言、舆论、经济恐慌、大众骚扰等 (2)应用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socializat-ion):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人们解释、分析、记忆及使用社会环境信息的方式。 内隐人格理论( Forming Impressions ):该理论的观点是,某些人格特质伴随有其他特质。 每一个普通人都有着关于人格中哪些特质互相联系在一起,哪些特质互相没有关系的理解,因而只要认识了其中一个占重要位置的特征,就可以推知其他品质,这些理解称为内隐人格理论。 换言之,这一理论由我们关于哪些类型的人格特质会组合在一起的观点所组成。我们常常运用少数己知特征来判断他人具有哪些特点: 善良——慷慨大方、诚实、有责任心 吝啬——暴躁易怒、虚伪、为人冷漠 自我图式(Self-schema):自我图式是指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 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由于第一印象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住处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刻板印象(stereotype impression):指人闪对某个事物或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群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略了个体差异。 图式( schema ):图式关于一个人、群体、地点或事物的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认知结构。 个人图式(person schemas):对人的人格进行描述的认知结构,一般应用于特殊的个人或者典型的一类人身上。 自我图式(self schemas):帮助人们去组织对自己进行了解的心理结构,它会影响人们所注意到的、所思考的和所识记的关于他们自身的信息。 群体图式(group schemas):关于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或社会范畴的图式(Hamilton, 1981)。刻板化显示出特殊社会群体和社会范畴的属性和行为。 角色图式(group schemas):代表我们对处于某种角色的人们所持有的有组织的、抽象的概念。 原型(Prototypes):是关于图式的抽象的理想化形象。 态度(attitude):包含情感、行为和认知成分的持久反应倾向。 Krech(1948):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中某些现象的动机过程、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章志光版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现场实验:在现场背景中适当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的实验,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现场研究:研究者亲临现场依据计划通过多种方法对有关的社会事件、群体活动及其中的心态进行观察与了解的方法。一般是非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作为旁观者观察;也可以进行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作为群体的成员参与活动。 优点: a.所获材料比较真实且有深度,有助于新事实的发现。 b.不排除甚至相当重视晤谈,但更集中注意力于人们的行为、群体情境及相互作用的活动上。克服了许多被研究者不善或不愿描述而歪曲实情的困难。 c.采用参与观察法时;研究者的本来身份不易被觉察,因而可以消除或减少被访谈者常有的人为紧张感或唐突感,从而保证了材料来源的多样性与真实性。 d.所得到的结果来自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日常活动,因而其成果或结论能直接运用于被考察的环境。如果考察的群体较典型,其结论甚至可以推广或应用于类似的群体或 环境。 缺点: a.要考察的有关现象往往要等待其自发出现,而不能靠研究者的意愿去引发,有时还会遇到意外的干扰不能完成考察任务,所以在时间与精力上往往花费较多。 b.导致社会现象发生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多种类的,考察者所把握的因素是否全面或是否为主要原因,常常有赖于其分析素养,更取决于相关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强调事物的意义和符号在社会过程及在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中的作用,带有社会学特色。 代表人物:米德、林顿、戈夫曼及海曼等人。 基本思想: 1.基本观点 心智、自我、社会是密切关联的三种结构和现象。它们的形成、维持和发展,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关联,都凭借符号(特别是言语)及符号相互作用来实现。 米德把能传达某种意义的姿势(gestures),如动作、形相、言辞等称作符号,并称人是惟一能使用语言符号及其意义系统的动物。 (1)人的心智活动是人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与运用符号并通过符号相互作用而产生与 发展起来的,它既是社会客体向主观领域过渡的内化过程,也是大脑赋意义于客体 的外化过程。

社会心理学推荐书目

社会心理学推荐书目* *注:以下图书均可在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12334302.html,/中搜索并免费阅读Mirror, mirror: the importance of looks in everyday life 作者:Elaine Hatfield,Susan Sprecher Stereotypes and prejudice: essential readings 作者:Charles Stangor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stigma 作者:Todd F. Heatherton,Robert E. Kleck,Michelle R. Hebl,Jay G. Hull Handbook of prejudice, stereotyping, and discrimination 作者:Todd D. Nelson Stereotypes and stereotyping 作者:C. Neil Macrae,Charles Stangor,Miles Hewstone Confronting racism: the problem and the response 作者:Jennifer Lynn Eberhardt,Susan T. Fiske Encyclopedia of women and gender: sex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 第 1 卷 作者:Judith Worell The develop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of gender 作者:Thomas Eckes,Hanns Martin Trautner 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 作者:Carol S. Dweck The self in social psychology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 本章导学 本章概要 本讲将主要讲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发展历史以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学习指导 本讲的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抽象,需参照案例和资料领会贯通。 案例导入 心理研究中保护被试的守则 1. 心理学家应致力于提高心理学科学、教学和实践的准确性、诚信度的真实性。 2.心理学家应该尊重所有人的尊严和价值、个体的隐私权、私密的自我决断的权力。 3.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时候,无论是当面进行,通过电子交换系统还是其他形式进行交流,都必须征得个体的知情同意。 4.在征得同意时,心理学家应告诉被试研究的目的、预期的持续时间和过程,让他们知道有权参加或者在实验开始之后退出研究。 5.保护任何媒介记录的私秘性信息是心理学家的一项基本义务,他们对此应该合理谨慎的措施。 6.心理学家不应进行欺骗的研究,除非他们作出判断,认为研究预期的重要科学、教育或应用价值可以使其技术运用合理化,并且有效的非欺骗备选过程不可行。 7.心理学家应尽可能早地向被试解释作为实验设计和进行的必要组成部分的任何形式的欺骗。 8.心理学家提供机会,让被试及时得知有关研究性质、结果和结论的确切信息,应采用合理措施来纠正被试可能形成的错误观点。 章节内容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而其它学科难以替代的研究对象。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其实就是寻找有关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什么是社会心理学问题的答案。当然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很多,有人曾说过,有多少位社会心理学家,就有多少种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鉴于我们不可能一一陈述,因此我们把国内外主要的学术观点进行分类介绍。

社会心理学参考书目

社会心理学主编张文彦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社会心理学主编沙莲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社会心理学主编刘志红, 王辅贤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社会心理学概论周振明著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6.08 社会心理学郑雪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社会心理学郑全全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8 社会心理学赵中天编著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 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蹚过人生河:社会心 理学 张明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4 社会心理学俞国良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社会心理学经典导 读俞国良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社会心理学导论 (英)麦独孤,威廉 (McDougall,W.)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09 社会心理学精要(英) 理查德·克里 斯普, 里安农·特纳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社会心理学(英) 布丽姬特·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艾斯主编2008 社会心理学杨宜音, 张曙光编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8 社会心理学许锋著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1 社会心理学 吴江霖 ... [等] 编 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社会心理学 吴江霖, 戴健林, 陈 卫旗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社会心理学理论与 应用 屠文淑著人民出版社 2002 社会心理学词典孙非著农村读物出版社 1988.08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 问题(苏)卡扎科夫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03 社会心理学(苏)安德列耶娃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04 社会心理学 (苏)R.M.安德烈耶娃 著 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84 社会心理学 (苏)E.C库兹明等主 编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81.02 社会心理学时蓉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07 社会心理学时蓉华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05 社会心理学时蓉华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社会心理学时蓉华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社会心理学-A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容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 ) a 人际关系 b 社会变迁 c 社会互动 d 社会化 a 创新性 b 开放性 c 实用性d 独立性 a 抽样调查 b 个案调查 c 观察访谈 d 典型调查 a 玛格丽特·米德 b 本尼迪克特 c 卡丁纳 d 马林诺夫斯基 a 角色互动 b 角色规 c 角色丛 d 角色知觉 a 定势b 社会刻板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光环效应 a 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 b 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 c 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 d 以交往为手段 a 环境压 力 b 角色不兼容 c 信息过多 d 个人差异 a 媒介性b 对象性c 统合性d 压迫性 2.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具有综合性、( )、层次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3.调查法是社会心理学家在社会行为研究中常用的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其中不属于调查法的是( )。 4.由于文化决定理论的片面性,到后期,林顿、( )等人将文化决定理论改造成文化相对理论。 5.一个角色总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称为( )。 6.在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对他人某些突出品质或特征的了解,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征的知觉,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称为( )。 7.不属于人际关系的特点的一项是( )。 8.冲突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不属于冲突来源的是( )。 9.态度的基本特征有( )、在性、持久性三个方面。

a 经典条件反射 b 经验在参照 c 认知不协调理论 d 操作性条件反射 a 服从心理b 选择心理c 从众心理d 集群心理 a 观看效应 b 从众 c 竞争与协作 d 共做效应 a 人际冲突 b 目标冲突 c 认识冲突 d 情感冲突 a 正式群体 b 初级群体 c 非正式群体 d 次级群体 二 多项选择题 既有稳性又有外显性 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 既有主动性又有受动性 以上都是 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相并存的趋势 社会心理学朝着深入研究个性、小群体和集体问题的方向发展 加强了同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一系列行为科学的联系 研究课题广泛地面向实际,从理论探索转向应用研究 摆脱了假说的验证,进入实证化阶段 间接性 标准化 匿名性 性 真实性 10. “当一个刺激有规律地出现在另一刺激之前,那么前一刺激的出现很快就会成为后一刺激出现的信号”,这属于( )。 11.群体心理包括三种形式,分别是社会群体心理、( )和民族心理。 12.在群体中的共同活动,由于成员间的相互激励作用,可能比一个人的单独活动更有效率。这属于( )。 13.不属于从冲突起因上来划分群体冲突的是( )。 14.学校、工厂、部队等群体属于( )。 1.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包括( )。 2.属于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社会心理学研究出现的动向的论述是( )。 3.问卷法是一种被社会心理学研究普遍使用的调查技术或工具,其特点是( )。

《社会心理学》读后感

《社会心理学》读后感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学科,它的学科生命力寓于全社会不同个人和由这些个人所组成的不同群体的需要和应用之中.社会心理学是指社会因素引起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事物及社会关系并对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对社会发生影响的心理活..通过读这本书可以让我明白社会心理学伴随社会发展,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寓益突破历史上形成的“心理—社会或社会—心理”这种社会心理学框架,用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去研究社会心理状态、过程和社会对社会行为的内在规定性,将会推动社会心理的进一步发展.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因此,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中要内容之一.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的实际是人与人的利害关系.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你满足了别人的需求,别人便同样会满足你的需求.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的人,是迷失于方向的人,只会把你原来的想法颠倒过来,只有给予、给予、再给予,那么你就会赢得别人的喜欢.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的维度是:感情上的"亲疏"和地位上的"尊卑".在社会交换理论看来,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人们之间的所有活动都是交换,是一种经济交易,人们试图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并使自己的成本最小化,从而确保交换结果是一个正的净收益.交换的东西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是"社会"性的,包括信息、地位、情感、服务和物品等.不过当人们建立关系后,分歧就难免,冲突也就可能出现.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是关于他人和自我所具有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一种整体性的知觉,人们也由此形成社会判断,并进一步对他人作出有根据的归因.它主要包括对他人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对群体的认识,对社会因果关系的认识.自我知觉的内容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与自尊.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象镜子那样是从别人那里发现自己的".人们对自己首先要有自信,坚强的自信是成功的源泉,其实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能力低下而是信心不足,还没有上场,精神首先败阵.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的自暴自弃.所以我们要有自信.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或看法.对他人的知觉中的社会心理活动规律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而我们也应该在"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得到启示,对他人要有医生的心肠,但不能有医生的眼光.我们需要被别人信任,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积极的肯定与评价的一种精神需要.有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人由于受到信任和期望的激励而迈上了成功之路,也有许多一时的误入歧途的人因受到信任和期待的激励而重返正道.因此,我们要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从客观上去看待别人. 社学心理学发展至今,有基础性影响的理论不外乎动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决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进化论社会心理学等几种,每一种理论都不能成为社会心理研究的一般性理论,也就是说每一种理论的适用范围有限。在S.E.Taylor、L.A.Peplau和D.D.Sears 所合著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作者也提出了相类似的看法:“现代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任何单一的一般性理论,如社会学习理论,都不能充分解释他们所研究的课题,因而从不同的理论传统中整合各种观点,就很有实用意义”[3]。相对于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困难更大,这也正是社会心理学的特色所在。 作为一门研究人们如何认识他人、影响他人、及与他人关系的一门科学,社会心理学始终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