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发布时间:2004-11-4 5:23:00 被阅览数:76 次

为更好地推动和指导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对策措施建议的报告》,国务院领导同志作了重要批示;随后又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次会上发给大家,请提出修改意见。这里,我就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谈几点初步想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近期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主要原则:坚持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推进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强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努力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近期目标: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力争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重点领域建立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机制;形成若干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全国资源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量显著削减,为初步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和重点

发展循环经济,要大力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量;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供物质技术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5个环节: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对矿产资源开发要统筹规划,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开采管理,健全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矿业的优化与升级;开发并完

善适合我国矿产资源特点的采、选、冶工艺,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延长矿山寿命。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钢铁、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电动机、汽车、计算机、家电等机械制造企业,要从产品设计入手,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以及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尽量采用小型或重量轻、可再生的零部件或材料,提高设备制造技术水平。包装行业要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冶金、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印染、皮革等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重点行业的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各种建筑废弃物及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推广沼气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充分发挥建材、钢铁、电力等行业废弃物消纳功能,降低废弃物最终处置量。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废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支持汽车发动机等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在严格控制“洋垃圾”和其他有毒有害废物进口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国际贸易。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产品,如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等;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政府机构要发挥带头作用;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上述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基本途径和重点,我就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以下10条措施,供大家讨论。

1.转变观念。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在今年3月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推进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温家宝总理也要求:“要重点抓好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使用资源放在优先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当前,要突出抓好节煤、节电、节油、节水和降低重要原材料消耗工作。要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工艺,开展清洁生产。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锦涛和家宝同志的讲话,为我们做好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召开这次会议,是贯彻中央的部署,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一次实际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把发展观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简单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应地把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单一标尺而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而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尽管人类曾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增长奇迹,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一方面资源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没有必要的资源保障,经济就难以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资源对经济增长又有重要的约束作用,资源的承载能力反过来也会制约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和方式。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2.搞好规划。当前,中央和地方都正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组织编制“十一五”规划。在编制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类规划的编制;另一方面,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今年,我委组织编制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已报国务院审定。目前,正在抓紧编制《节约和替代石油规划》、《节水专项规划》、《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加快工作进度,提高规划的质量。

与此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加快研究建立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并把主要指标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各地区、各行业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

3.调整结构。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高技术产业化,积极推进信息化,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方面,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遏制部分地区和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特别是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限制和淘汰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要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抓紧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重点行业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抓紧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同时,还要根据资源条件和区域特点,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开发区建设要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对进入园区的企业提出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建设集中供热和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

4.健全法制。这是把发展循环经济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我国已经颁布了《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及相关法规,但总体上看,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制建设仍然薄弱,不能适应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要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研究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加快《循环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抓紧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包括《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我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提出建立生产者责任制,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处理企业、使用单位和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提出建立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专项资金,促进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我们还要加快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重点是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和再利用品标识制度。今年,我委会同质检总局制定并发布了《能效标识管理办法》,明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标准体系,把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要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抓好落实。当前要组织开展资源节约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检查高耗能、高耗水地区和重点行业节能、节水情况;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情况;用水计划和取水定额执行情况,推动节约降耗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各地区、各行业要严格环境管理和监督,对于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要配合环保部门监督并落实清洁生产审核方案的实施,从源头和全过程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5.完善政策。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首先,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其次,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价、电价等价格政策的调整,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今年我委陆续出台了水价和电价调整的政策,目的在于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

约使用和有效保护。下一步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比如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并适当提高征收标准;适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创造条件加快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加大实施峰谷电价和丰枯电价的力度,扩大执行范围;对国家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及高耗能企业,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实行差别电价。

第三,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今年,我委组织行业协会和专家研究提出了《节能产品目录》和《关于政府节能采购的意见》,目前正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对生产和使用目录内产品给予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并准备将目录中的产品列入政府采购范围。还将继续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对不易回收的大宗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实行收费或押金制度的可行性。积极探索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第四,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打破企业间单向式线性生产方式和“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鼓励企业根据社会化分工和产品生产的内在联系,研究制定有利于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增强关联度,提高资源效率,减少废弃物,延长产品使用周期,促进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

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推行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

7.示范推广。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我委将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部分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提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大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领域;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明确回收处理技术路线,制定促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法规、政策和措施;提出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改造工业园区以及城市发展的思路;树立先进典型,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并为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计划提供参考。

这项试点工作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发展改革委(经贸委)以及有关行业协会。我委将成立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和专家组,并将利用国债资金或财政预算内资金,加大对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今年年底前,要完成试点的前期准备,确定试点工作方案,落实试点工作条件,明年正式启动。

要认真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在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我委将会同环保总局开展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活动,目前正在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通过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促使更多的企业加快实施清洁生产,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微观基础。

8.强化管理。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和排放的载体,加强企业资源环境管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企业要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在商业目标和环境目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车间、班组岗位责任制,完善计量、统计核算制度,加强物料平衡。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职工节约降耗、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要按照《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的要求,加快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促进企业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努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9.宣传教育。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要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和印发宣传品等,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典型案例,提高社会各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0.加强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各级发展改革委和经贸部门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认真研究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近期,要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与环保、科技、国土资源、建设、水利、农业、财政、税务、质检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为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做法

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做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落实区委、政府工作安排部署,扎实推进我区节能降耗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工作情况及主要做法 1、节能降耗方面: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自治区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要求,按照自治区政 府和市政府节能工作要求和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节能目标任务,,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工业产品单耗控制在自治区定额标准以内。采取了强有力的调控措施和保障措施。 2、工业经济转型方面:为了进一步对接自治区给予我市资源枯竭城市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自治区支持我市加快推进全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8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9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石嘴山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宁政发〔〕134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经济转型示范区工作方案。该方案以打造宁夏陆港经济区为目标,紧紧围绕经济转型这一主线,抢抓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国家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石嘴山工业园区被自治区确定为“四大工业园区”的历史机遇,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强化投资拉动,积极探索经济转型与低碳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工业经济的新突破推动经济社会的快发展,努力在产业转型上再上新台阶。 3、循环经济方面:抓住石嘴山工业园区被列入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机遇,加快石嘴山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通过规划、改造和建设,使园区内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形成各种循环利用链条,以宁夏博宇60万吨矿渣微粉新型建材、荣华缘25000kva硅铁矿热炉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试点项目为带动,鼓励生产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形成循环发展规模优势,获得最大的可持续发展效益。 二、对策及措施 (一)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必须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严把项目审核管理关、项目审批程序关、“两高”产品出口关。采取铁的手腕淘汰落后产能。 (二)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重点行业烟气脱硫、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着力抓好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重点领域节能。 (三)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继续做好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加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力度,推广节能灯。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扩大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实施范围。全面实行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认真落实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切实加强用能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5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监管。坚决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对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单位,收取惩罚性电价。 (五)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规标准,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即将出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推进高效节能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先进发电设备等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完善主要用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严肃查处违规乱上项目、对高耗能企业实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习题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一.单选题(红色标记为正确答案) 1、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A ) A、上海 B、北京 C、杭州 D、成都 2、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A )。 A、美国 B、日本 C、挪威 D、英国 3、在使用生物乙醇减排方面( C )走在了世界前列。 A、印度 B、中国 C、巴西 D、南非 4、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C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 D、碳排放考核 5、20XX年中国全国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C ) A、6.50% B、7.50% C、8.70% D、10% 6、低碳经济理念是在(B )的背景下产生的。 A、经济危机 B、气候变化 C、全球合作 D、知识经济 7、( B )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A、产业规模 B、科技进步 C、绿色革命 D、节能减排 8、中国在20XX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A )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9、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D )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发达国家。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10、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C ) A、京都会议 B、巴厘岛会议 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D、坎昆会议 11、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C )的曲线关系。 A、倒“V”形 B、“V”形 C、倒“U”形 D、“U”形 12、( 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 B、克林顿政府 C、小布什政府 D、奥巴马政府 1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C ) 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 B、行业协会推进模式 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D、单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14、人们所谈及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狭义范围上的,主要指的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 C )种气体。 A、4 B、5 C、6 D、7 15、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排放量中所占的比例上升较快,占到了全世界的(B ) A、40% B、42% C、44% D、46% 16、当全球气温比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高出2摄氏度的时候,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第十五讲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第十五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变“仇家”为“亲家” 1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 2、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 (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5) 【题例】 据报道,日本科学家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被利用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为此,经政府、企业和科技界三方的共同努力,取得 “循环经济社会” ①有利于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实 现可持续发展; ②有助于促进科技进步,企业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③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3 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减 4 (1)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废与不废是对立统一的双方,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自然界本身就是普遍联系的大系统,方可循环; (3) 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 【题例】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 (2)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

2017-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分析

2017-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分析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 (一)循环经济契合“一带一路”科学建设要求 “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其自然环境、产业基础等千差万别,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始终保持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当前,我们应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着力,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建设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辅相成、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科学路径。 1、建设生态廊道,实现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创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创新。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在传统区域增长极的基础上,依托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城市群和城市带,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比如,就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而言,已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兰州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城市带和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麓城市带。这些城市群和城市带成为所在区域协调发展的龙头。当前,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正呈现多点带状延伸、区域连绵发展的态势。“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应坚持生态导向和环境保护原则,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使“一带一路”成为生态廊道。立体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绿色低碳运营管理,充分考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交易市场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城镇规划选址等都要综合考虑地理、地形、气候与环境等条件,力求科学合理,坚守生态底线。比如,在位于“胡焕庸线”以西的我国西部地区,年降雨量大都在400毫米以下,多为草原、荒漠和雪域高原之地。其间也有少数地段形成绿洲,适合进行城镇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承载地、人口的集聚地,但多为孤岛式发展。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些区域也有了较快发展。但根据近70年的人口调查,“胡焕庸线”以西人口的增长仍然非常有限。总体看,受生态条件限制,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较低,聚集大规模产业、大规模人口的能力较弱。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的功能区大多位于西部地区。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环境条件的制约,研究产业和城镇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特点和规律,依据各地区具体的自然、经济、历史、空间等条件,以可持续发展和综合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节能降耗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节能降耗 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是省政府于1992年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已完成配套区面积4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9.7亿元。2006年全区实现业务总收入234.4亿元,同比增长12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7.5亿元,同比增长91.9%;实现开发区生产总值75.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7.13亿元,实现税收收入3.92亿元,实现出口额3.22亿元。 近年来,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不断加大节能降耗监管力度,将节能降耗、资源再生作为项目入区及企业评先树优考核的条件之一。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资源再生、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取得显著成效。2006年全区累计消耗能源981.5万吨标煤,比去年同期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2152吨标煤;同比下降44.3%;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4686吨标煤,同比下降36.2%,圆满完成了东营市政府下达的节能降耗责任目标。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节能工作的管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成立了以主要领导组成的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加强高耗能企业的有效管理,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二是实行节能工作定期调度制度,2006年,我区召开节能工作调度会四次,及时研究和解决节能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积极组织我区4家重点用能企业与市政府签订了节能降耗工作责任书,组织全区能耗企业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节能降耗工作责任书。严格要求企业认真贯彻节能法律规定,加强节能管理,推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继续教育90分试题

1.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 C ) 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 B.行业协会推进模式 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D.单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2.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B ) A.天气 B.气候 C.气温 D.水汽 3.碳关税是一种特殊的关税政策,指对高能耗产品的(A )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A.进口 B.出口 C.进出口 D.生产 4.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风能发电在( A )途径上将完全可以与燃煤发电竞争。 A.商业 B.工业 C.农业 D.环保事业 5.中国在2009年12月7日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2020年中

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A )年下降40%-45%的承诺。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6.当全球气温比1750年工业革命之前测定的标准气温高出2摄氏度的时候,将会引起(B )的灾难一触即发。 A.工业发展 B.生态环境 C.农业发展 D.商业发展 7.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 C )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A.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B.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C.绿色政绩考核制度 D.碳排放考核 8.自然存在的主要温室气体包括( D) A.二氧化碳、臭氧 B.水蒸气、二氧化碳 C.氧化亚氮、甲烷 D.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 9.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 C )的曲线关系。

A.倒“V”形 B.“V”形 C.倒“U”形 D.“U”形 10.( B )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11.(D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 B.克林顿政府 C.小布什政府 D.奥巴马政府 12.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 A ) A.上海 B.北京 C.杭州 D.成都 13.低碳经济理念是在( B )的背景下产生的。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发布时间:2004-11-4 5:23:00 被阅览数:76 次 为更好地推动和指导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对策措施建议的报告》,国务院领导同志作了重要批示;随后又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次会上发给大家,请提出修改意见。这里,我就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谈几点初步想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近期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主要原则:坚持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推进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强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努力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近期目标: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力争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重点领域建立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机制;形成若干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全国资源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量显著削减,为初步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和重点 发展循环经济,要大力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量;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供物质技术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5个环节: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对矿产资源开发要统筹规划,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开采管理,健全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矿业的优化与升级;开发并完

2021年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精选)

2021年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知识竞赛题库 及答案(精选) 单选 1.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 B) A.天气 B. 气候 C.气温 D.水汽 2.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C ) A. 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氯氟烃类化学物质 D.化肥农药等物质 3.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 A ) A.亚洲 B. 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4.日本独创的一种“鞭打慢牛”的促进企业节能的措施是。( D) A.补助金制度B.“绿色证书”制度C.特别折旧制度D.“领跑者”制度 5.欧盟唯一的能源净出口国和最低单位GDP能源消耗国是。( C )

A.冰岛 B.挪威 C.丹麦 D.瑞士 6.目前世界上风能占发电量比例最高的国家,有着“风电王国”美誉的是丹麦。( B) A.荷兰 B.丹麦 C.中国 D.沙特 7.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是( D ) A.《节能法》的出台 B.制定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C.“低碳技术计划”的公布 D.“福田蓝图”的提出8.最早发现于南美,被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国家的渔民们称为“圣婴”的气候现象的是( A ) A.厄尔尼诺 B.拉尼娜 C.蝴蝶效应 D.飓风 9.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 C ) A.京都会议 B.巴厘岛会议 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D.坎昆会议 10.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A ) A.低碳革命 B.绿色革命 C.科技革命 D.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解析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解析 时间:2008-05-05 14:42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417次 分享到: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全面部署,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并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议,总结了各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党的十七大首次把资源环境问题列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并提出了循环经济要形成较大规模、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环资委的组织领导下,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已正式颁布,《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进展顺利。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配套法规正在抓紧制定,《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修订调整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修订和实施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加大了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2007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有关部门发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机制,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配合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抓紧与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尽早出台《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抓紧制定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快建立与废纸、废塑料等回收利用相配套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完善节能、节水和再生产品标准和标识等。 (二)加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组织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在组织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对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根据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考试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 第一章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 一、单选题 1、(),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a.1987年 b.1988年 c.1989年 d.1990年 2、在下列能源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是()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核能 3、我国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以()增加值最大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4、从()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2000年 5、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拥有量的() a.1/2 b.1/3 c.1/4 d.1/5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气候系统的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冰雪圈 d.岩石圈 2、从地域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

a.西北 b.华北 c.东北 d.东南 3、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a.砍伐林木 b.开垦林地 c.空气污染 d.采集薪材 4、酸雨发生并产生危害的条件有() a.气候异常 b.发生区域有高度的经济活动水平 c.缺少中和酸性污染物的物质 d.森林减少 5、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柴薪 b. 煤 c.石油 d.天然气 三、判断题 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 2、气候不同于天气() 3、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则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应是18°C() 4、燃烧煤所产生的主要是一氧化碳() 5、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 第二章“低碳经济”:一种文明的转型 一、单选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循环经济是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手段,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一、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进一步拓展钢铁产业功能,优化整体物流链,发展深加工产品,延伸产品链,扩展物质循环利用领域,最大限度地提高钢铁工业自身所产生的和社会其他领域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使钢铁工业不仅具有生产钢铁的主要功能,而且具有能源转换、大宗废弃物处理及为相关行业提供原料等辅助功能,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原燃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矛盾的重要出路。钢铁企业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大量使用铁矿、煤炭、水、电等资源,钢铁企业用能占全国总用能的10%。我国铁矿资源紧缺,50%以上的铁矿需要进口,已经引起全球矿价和运价的大幅度上涨;煤炭资源虽然相对丰富,但是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 55.4%。同时,水资源匮乏、电力紧张等都给钢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为了节约大量的资源、能源,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钢铁企业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发展循环经济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煤炭、石灰等,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烟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如何做好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缓解资源紧张趋势,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已经是社会对每一个钢铁企业的要求,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3.发展循环经济是钢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使得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企业生产成本自然就高,市场竞争能力就会减弱;目前钢铁企业原燃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70%,资源浪费严重,就会加速资源短缺。所以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不仅是钢铁企业降低成本、谋求生存的迫切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围绕铁素资源综合利用,邯钢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 1.推行集中一贯制管理,减少过程损耗。自2007年开始,为进一步减少含铁物料的丢失,公司成立了物流减损降耗攻关队,遵循集中一贯制管理的基本要求,按照“能够利用,绝不外排”的工作方针。一是理顺管理流程,将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统一划归附属企业公司外排,将生活部道路清扫业务整建制划转附属企业公司,由附属企业公司集中管理,从流程上解决多头管理、多头外排、外排过程夹带含铁物料,造成公司损失的问题;二是对厂内能够回收利用的含铁资源进行重新分类。按照公司协议确实需要外排的,采用“集中管理,二次落地”的运输模式,由附属企业公司运输到厂外指定的地点落地集中存放,分类处理;对含铁可利用物料,按照“本工序循环利用、厂际间循环利用、加工循环利用”三种运行模式,实现100%回收利用。三是规范管理。随着集中管理的推行、管理权限变化,迫切需要建立与集中管理配套的相关制度。按照“成熟一个规范一个、规范一个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一个”思路,先后制订下发了《工业垃圾(第一批)集中外排管理办法》、《建筑垃圾集中外

适合连云港的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考试题库及答案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公共课考试题库完整版 一、单选题 (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 1、二氧化碳增多对气候变化将有怎样的影响? C、长期 2、联合国人居中心出版物上把()列为一个海平面上升威胁的一个重点地区? D、亚洲 3、大气里面二氧化碳平均会存留多少年? B、二百年 4、中国2006年出版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里面对平均气温升高的报道数字是? C、0.5-0.8 5、____年6月份,美国的众议院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 A、2009 6、很多国家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比例,中国投资了____元到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方面。 A、四万亿 7、2007年,日本提《美丽星球50》计划,目标于____年日本要进入低碳社会? A、2050 8、2006年,日本发布了《新国家能源战略》,它提出来到____年能源效率提高30%,石油供应量要从50%降到40%,交通的能耗依靠石油的依存度要从现在100%降到80%。 C、2030 9、哪一个国家提出了世界上第一部针对全球变暖政策方案? A、中国 10、什么能源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的骨干能源? C、核能 11、中国哪一个省市利用太阳能最好? C、西藏 12、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降低生活水平,而是___? A、反对奢侈浪费,提倡绿色消费低碳生活 13、低碳发展要求经济系统___。 A、从高碳走向低碳,从低效率走向高效率 14、胡主席联合国发言的关键是?

A、确保资金技术 15、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参与发展___有关规则的制定。 A、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 16、IEA预测,2030年,中国每1000人拥有的车辆数将由现在的20辆增加到多少辆? D、140 17、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言的关键点是? A、确保资金技术 18、中国在什么时候制定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年对策》? A、1992年 19、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什么会议? A、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 20、1994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查批准,我国制定颁发了哪个跨世纪的环境保护法案? B、《中国21世纪议程》 一、单选题 (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 1、何年何月,中国正式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B、2007年6月 2、山东济南实现了多少层楼房的太阳能设备和建筑一体化? A、24 3、江苏的什么大学,建立了一个数字化的节约型生态低碳校园,并通过了教育部的鉴定? C、江南大学 4、联合国政府间气侯变化专门委员会已经发布过几次评估报告? C、四次 5、中国现在的发电效率是多少 C、超过30% 6、发电效率的世界先进水平是多少? C、45% 7、国家能源局说,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争取要达到多少千瓦? B、1亿 8、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到,1979年,太阳能光伏电池每一瓦特价格在25美元以上,但2001年降到了多少美元? C、3 9、2007年,我国的人均碳排放量是多少吨? C、4.58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 一、关于循环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循环经济是针对持续的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指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在技术层面上,循环经 济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体系的融合,强调首先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生产技术与环境保护技术和清洁生产相 结合,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 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它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它要求改变生产的社 会成本与私人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成本内部化;要求改变环保企业 治理生态环境的内部成本与外部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效益内部化。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社会公平。发展循环经济要解决的目标问题———生态环境和资源 问题说到底是经济问题。当前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主要在技术层面上实 行试点,面临着很多困难,涉及到对经济增长、就业与环境之间的深层 次矛盾问题,需要对若干理论实行分析,才能制定合理的配套政策,有效推动。 1.关于污染治理的经济学问题 经济学对污染的定义可表述为外部不经济,也就是未签订契约就将生 产成本的一部分强加给他人,使得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失。从这个角度说,污染是违背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规律而形成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源于生态环境没有作为生产要素并界定其产权。在自然特征上,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天然性、流动性、外部性等特征决定了其产权难以实现私 有化,任何私人和企业都无法有效行使对生态环境的产权,只能由国家 政府代表社会来实施。当政府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题库单选

(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对海洋环境保护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B ( ),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关于森林的原则声明” A ( ),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了热带林行动计划。 D ( ),美国的 "雨云-7号"气象卫星测到了这个臭氧洞 D (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 D (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C ( ),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A ( )臭氧层耗损也很明显 D ( )法、德、荷、瑞士等国签订了“保护莱茵河不受化学污染公约” C ( )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A ( )年美国一场飓风就造成400亿美元的损失A ( )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 A ( )亚马孙流域8国签订“亚马孙河合作条约”,宣布为保护亚马孙河地区的生态环境而共同努力 D () 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 A ()不是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是B ()不是三大光伏消费国 C ()的碳减排潜力巨大,应当大力发展B ()即低碳消费方式的可操作性 C ()即人们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经济成本可以承受 D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纳入GDP碳强度考核指标 D ()就是在道德价值和安全可靠等方面的社会接受程度 D ()明确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关系,是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飞跃。 D ()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B ()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应对国际光伏市场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 D ()是以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为特征的改变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是系统性的质与量的变化。 B ()是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能源供需矛盾和生态日益恶化问题的主要手段A ()是用来衡量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状况 C ()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A ()是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A ()是指倡导低碳的思维模式、生产观念、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将企业低碳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C ()是指利用太阳能加热工作介质,产生过热蒸汽或高温高压空气,驱动蒸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B ()是指企业通过转变发展模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率,构建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责任理念 A ()是指围绕太阳能光伏技术,以可释放电子的半导体物质为核心,包括上游的硅材料制备及电池制造,中游的电池组件封装以及逆变器、控制系统和蓄电池等配套部件的生产以及下游光伏系统集成与应用的一个新兴产业 A ()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 B ()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 A ()在多种能源中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它的大比例使用是造成国内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B “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是在借鉴国外三种典型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不包括( D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 )受控温室气体 C 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就几乎达( )美元 D 2004年7月28一30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召开了“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经验交流会,’,会议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归纳为 A 80年代,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是( )美元 D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相关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相关措施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实现这一战略部署,必须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去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开始向中低收入国家迈进。国际经验表明,从低收入国家步

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的阶段,对任何国家的成长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电油运的持续增长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研究表明,如果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使万元GDP能耗由XX年的2.68吨标准煤降低到1.54吨标准煤,那么能源消费总量就能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再生铝比重如果能从目前的21%左右提高到60%,就可替代3640万吨的铝矿石需求。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试题及考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A:政策支持 B:法律保障 C:节能减排经验 D:技术低第2题: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五个层次”,不包括()。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安全消费D:环保消费第3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没有( )。A: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 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 C:强调中国在全球化之下的分工以及对全球所做的贡献 D:政治和外交层面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第4题:()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A:“九五” B:“十五” C:“十一五” D:“十二五” 第5题: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指的是()。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安全消费 D:可持续消费第6题: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也在变暖,以西北、华北、东北变暖最明显,其中()地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A:西北 B:华北 C:东北 D:西南第7题:()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纳入GDP碳强度考核指标。A:“九五” B:“十五” C:“十一五” D:“十二五” 第8题: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是()。 A:煤 B:100石油 C:天然气 D:氢第9题:()在多种能源中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它的大比例使用是造成国内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铁矿石第10题: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对全国900多个气象站测算,陆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地区。 A:北部 B:中部 C:南部D:东部第11题:(),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第12题:循环经济最广泛的参与主体是()。A: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第13题:地球表面()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 A:50% B:60% C:70% D:80% 第14题:(),美国的 \"雨云-7号\"气象卫星测到了这个臭氧洞。A:1982年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第15题:从()起,对流层中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开始下降。A:1992年B:1993年 C:1994年 D:1995年第16题:下面不属于低碳社会评价指标得是()。 A:人类发展指数 B:人均住房面积 C:低能耗建筑比例 D:人均生活碳排放第17题: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力量()。 A: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 B: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C:构建低碳技术创新机制 D:能源技术创新第18题: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是指()。 A:产品营销模式 B:市场营销模式 C:绿色营销模式 D:持续营销模式第19题:下列关于低碳模式论述不正确的是()。 A:碳模式是由经济、社会、生态系

当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2011年5月河北学刊May.,2011第31卷第3期Hebei Academic Journal Vol.31No.3 当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叶梅 (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面对中国经济发展中伴随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制约的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寻求经济增长的新模式,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要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中国;发展模式;选择 [作者简介]叶梅(1968—),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11)03-0159-03[收稿日期]2010-12-16 循环经济利用生态学原理,把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循环经济是一种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社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高速、持续发展,经济总量有了巨大的增长。但是,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经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入循环经济作为支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一、当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循环经济概念于1990年代末引入中国,并在中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理念倡导阶段(2002年)、国家决策阶段(2002—2005)、全面试点示范阶段(2006年以来)。 首先,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公众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前提。树立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作出努力,更需要公众积极的支持和参与。中国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或通过开展有影响力的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树立循环经济观念;二是相关部门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对循环经济进行广泛宣传,使民众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循环经济纳入了国家决策层面。中国政府意识到当前经济模式对环境资源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越加严重。通过一些积极的举措,如制定法律法规,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在社会、企业中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于2008年8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已经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及战略目标,并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 再者,组织试点示范。中国已在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四个层面上开展了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重点行业领域在推广循环经济上,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循环经济,对于加快中国产业化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在中国,循环经济从理念引入、理念倡导到具体实践这一过程还不长,但围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已经出台了不少单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制定了4部环境法律、8部资源管理法律、20多项环境资源管理行政法规、260多项环境标准[1],初步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但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仍然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或其他保障措施。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政策,虽然有许多原则和做法比较全面地体 95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