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示例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示例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示例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示例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示例

数列不等式综合题,是高考数学的常见试题. 这类试题,对数列方面的考查多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层级,而对不等式的考查,其中口径往往比较宽,难度的调控幅度比较大,有时达到很高的层级. 试题排序,靠后者居多,常以难题的面貌出现,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深刻.

这类试题,时常以递推关系或间接的形式设定数列. 对数列的提问,多涉及通项、前n 项和或数列中的某些指定的参数,有时也会涉及多个数列. 至于有关不等工的提问,可以是含变量n 或其他参变量的不等式的证明或求解,抑或求某些量的取值范围,或者是不同量间的大小比较,等等. 试题的综合程度有时不大,有时很大,既有中低档次的题目,又有中高档次的题目,而且多数年份属于后者.

对数列不等式综合题的解答,往往要求能够熟练应用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应具备比较娴熟的代数变换技能和技巧. 下面借助若干实例,谈谈解答这类试题的个人点滴体验,希望有助考生理解.

例1 设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前n 项和),2,1( 0 =>n S n

(Ⅰ)求q 的取值范围; (Ⅱ)设122

3++-=n n n a a b ,记{}n b 的前n 项和为n T ,试比较n S 与n T 分析 设定的数列}{n a 是满足0>n S 的一类等比数列,而不是确定的一个具体数列, 而不是确定的一个具体数列. 提出的两个问题都属于不等式问题. (Ⅰ)的求解可按等价关系建立关于q 的不等式,解之可得;也可对q 作分类讨论,再归纳出答案. (Ⅱ)的求解,可用差值法,也可用比值法.

(Ⅰ)的解:

方法一

因为q 是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S n 是数列的前n 项和,所以0≠q ,且

??

???≠--==.1,1)1(,1,11?q ?????q q a ?q ?????????na S n n 当当 因此,),2,1(0 ????

n S n =>等价于:01>a 且下列条件之一成立: ①q =1; ②??????n q ?q ?q n ?????=<-<-≠;),2,1(01,01,0 ③??

???=>->-≠.),2,1(01,01,0????n q ?q ?q n

解不等式组②得:1>q ;解不等式组③得:01<<-q 或10<

综合得q 的取值范围为),0()0,1(∞+?-????.

方法二

根据等比数列性质,在题设下,必有

?S a 011>=,公比0≠q .

当1-≤q 时,0)1(12≤+=q a S ;

当1||0<q 时,

),2,1(01)1(1 ????n ???????????q q a S n n =>--=;

当q =1时,),2,1(01 ????n ?

??????na S n =>=. 综合得q 的取值范围为),0()0,1(∞+?-????(Ⅱ)的解:

方法一 ∵)2

3(23221q q a a an bn n n -=-

+=+, ∴)23(2q q S T n n -=, .),2,1(,)2

1)(2()123(2?????n ??????q q S ???????q q S S T n n n n =+-=--=- 因为1,0->>?q ?

S n 且0≠q ,所以得: 对任意正整数n ,有: 若211-

<<-q 或2>q ,则0>-n n S T ,即n n S T >; 若02

1<<-q 或20<

1-=q 或q =2,则0=-n n S T ,即n n S T =. 方法二

∵11-=n n q a a ,)2

3(231111-=-=+q q a q a q a b n n n n ,∴)23(-=q q S T n n , ∵1232=-q q 的两根为2

1-和2,

∴?????????-<<-<>-<>=-==-.2211,2211,

2211232?a ?????????????q q ????????????q q ??

?????????q q 当或当或当 依题设),2,1(0 ????

n S n =>,且由(Ⅰ)知01<<-q 或0>q ,所以得:对任意正整数n ,有: 当;,221??S ?T q q n n ==-=时或 当;,2211??S ?T q q n n >>-<<-时或 当02

1<<-q 或20<

(1)求取值范围,务必勿忘其充要性. 只顾必要性,忘了充分性,易使范围扩大;只顾充分性,忘了必要性,易使范围缩小. 上述(Ⅰ)的解法一,采用等价性陈述方式;解法二,采用了从必要性入手,再讨论充分性,然后综合得解.

(2)对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S n 依赖于a 1和q 的两上参量. 由前述讨论可见:使),2,1(0 ????n S n =>的充要条件为a 1>0且}01|{≠->∈q q q q 且. 因此,严格地说,第(Ⅰ)问的完整答案似乎应为:在等比数列)(n a 中,01≠a ,而当01a 时,q 的取值范围为),0()0,1(∞+?-????. 不过,对该题也可作这样的理解:在题设下,不可能出现01≤a 的情况,而第(Ⅰ)问要求的只是q 的取值范围. 所以前述的解答也算完整.

(3)上述(Ⅱ)的两个解法,差值法与比值法. 由于Tn 与S n 仅相差一个因子(q 的二次式),所以两法几乎没有本质差别,只是陈述表达形式有所不同. 在前述的解法中,都应用了等比数列和二次函数式(方程)的基本知识,但具体的知识点有所差别,有的是最基础的入门知识,有的是经过派生的常用性质. 学会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解题,减少记忆量,提高活用技能,是解题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

(4)本题虽属中低档题,但也具备相当的综合性,展现了高考试题的常见特点. 例2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14122333

n n n S a +=

-?+, ?????n ,3,2,1= (Ⅰ)求首项1a 与通项n a ; (Ⅱ)设2n

n n T S =, ??????n ,3,2,1=,证明:132n i i T =<∑

分析 取n =1,由已知等式即可求得a 1. 为求通项a n ,可先将已知条件化为关于a n +1与a n 的递推关系求解,也可先求S n ,再得a n . 至于不等式的证明,可将公式化简,进行论证.

(Ⅰ)的解:

方法一 依设,得3

234111-=

=a S a ,∴a 1=2. 当2≥n 时,n n n n n n a a S S a 231)(3411?--=-=--, 整理得)2(4211--+=+n n n n a a ,∴n n n n a a 4)2(4211=+=+-,

得通项.,3,2,1,24?????????n ?

a n n n =-= 方法二

依设,得.,3,2,1,22431????????n ?

a S n n n =--=+ 因为11a S =,所以24311-=a a ,得a 1=2.

当2≥n 时,n n n a S S =--1,∴)22()(4311n n n n n a a a ---=+-,

整理得.,4,3,2,241??????????n ?a a n n n ==-- ∴12

2211=?---n n n n a a 即有,2)12(2)12

(2121111??a a a n n n n n n =+=+=+--- 得通项.,3,2,1,24?????????n ?

a n n n =-= 方法三

同上法得a 1=2,

??????????????n ?a a n n n ,4,3,2,241==-- ①

∴124412=+=a a ,)4(24211----=-n n n n a a a a ,

整理得

)2(4)2(42122211a a a a a a n n n n n -==-=-----

即有 ??????????n ?

a a n n n ,3,2,42211=?=--- ② 由2×②-①得 ???????????n ?a n n n ,3,2,24=-=

当n =1时,该式也成立,所以,通项为

??????n ??????????

?a n n n ,3,2,1,24=-= .

方法四

因为11S a =,当2≥n 时1--=n n n S S a ,所以由题设得24311--S S ,

当2≥n 时,22)(4311+--=+-n n n n S S S .

∴14,221==?S ?S , ??????????n ?S S n n n ,3,2,2241==+-- ①

从而,)24(224211+-=+----n n n n S S S S ,

即得

,43

24332)322(4)322(43222122211?????????????S S S S S S n n n n n n n ?=?=+-==+-=+

------ ∴ ?????n ??????????S S n n n ,3,2422631=?=+-- ②

由2×②-3×①,整理得

?????????????n ?S n n n ,3,2,3

2243111=+-?=+-

该式对n =1也成立,从而得通项 )223(4

11-+=+n n n S a 即.,3,2,1,24?????????n ???????????a n n n =-=

(Ⅱ)的证明:

方法一 ∵3

2231341+?-=+n n n a S ,)12)(12(3

2)2234(31111??n n n n --=+?-=+++ ∴,1211212321??S T n n n n n ??

? ??---==+ .23121123121121231111??T n

i n i n i i i ∑∑==++

?---= 方法二

∵n n n a 24-=,

∴2

12241441

1-----=++n n n S ,)12)(12(32)123122(321?n n n n --=+?-+=

+ 得 ????????????n ?S T n n n

n n n ,3,2,1,)

12)(12(22321=--?==+ ∴,)3

11(23312231?T -=??= .)1511(23)1578711(23,)711(23)734311(2332121??T T T ?T T -=?+-=++-=?+-=

+ 猜测.)1

211(2311??T n i n i ∑=+--=

(i )当n =1时,上面已证明猜测成立;

(ii )假设当1≥=k n 时,猜测成立,即

∑=+--=k i k i T

11)1

211(23, 则∑+=++++???? ??--+--=1

1211

1)12)(12(2121123k i k k k k i T ,)1211(23)12)(12(21212322112??k k k k k --=???

? ??-----=+++++ 即当n=k +1时猜测也成立.

综合(i )(ii )得对任意正整数n ,猜测都成立. 所以,.,3,2,1,231??????????i ???????????T n i i =<∑=

体验

(1)已知数列前n 项的和S n 与通项a n 的关系式,为求通项的解析式,通常要将条件转化为数列}{n a 的递推关系式或数列}{n S 的递推关系式,然后,再作进一步推演,这时要用

到公式???≥=-=-.)2(,111?n ?

a S S ?a S n n n 许多时候,容易忽略11a S =,这个式子,同时,对于另一式子中n 的取值范围,也容易忽视,以致出现差错. 对此,必须警觉.

(2)根据递推关系)(1n f pa a n n +=+求通项a n ,是常见的数列试题.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考试中,这类试题较多出现. 其中,)(n f 可以是常数、等比数列、等比数列与常数之和、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之和,等等形式. 本题(Ⅰ)的四种解法,反映了解答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常用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转化为等比数列的问题进行解答,或借助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代数变换与换元是否有效. 具体的运用非常灵活,就本题(Ⅰ)的解法而言,尚有多种解答方案可供选择,远非只是上述的4种.

(3)关于不等式∑=<

n i i T 12

3的证明,上述两种证法有典型意义. 证法一采用裂项的技术,将不等式化简,达到证明目的,十分精练. 用好这一技术,须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裂项的经验. 因此,平时要注意经验的积累和一定的操作训练,当存在数列}{n R 满足1+-=n n n R R T 时,则有∑=+-=n

i n i R R T 111,从而达到将和式化简的目的. 这里的关键是数

列}{n R 的发现. 举个例说,可用这项技术,求等比数列前n 项的求和公式:

设)0,1(111≠≠=-q ?a ?

q q a a n n ,则有 ?q q q

a a n n n )(111--=-, ∴∑∑==---=--==n i n i n i i i n q q a q q q a a S 1

1111)1(1)(1. 也可写成q a a S n n --=+111. (4)上述(Ⅱ)的证法二,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根据开始的几个特殊情形,探索规律,对一般情形作出“猜测”,进而应用数学归纳法,作出证明,完成解答. 这也是解答数学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法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猜测,为了使猜测有效和正确,在考查特殊情形时,应避免机械的数字计算和瞎猜,须讲究方法. 例如,上述在考查211,T ?T ?T +与321T T T ++的变化规律 ,充分注意所要证明的不等式∑=<

n i i T 12

3的特点,把观察的侧重点放在差值)132(1∑=-n i i T 的估计上:把T 1=1写成)311(231-=T ;把7

921=+T T 写成)711(2321-=+T T ;把1521321=++T T T 写成)15

11(23-. 为一般规律的发现提供了方便,提高了猜测的成功率.

例3 数列}{n a 满足a 1=1,且)1(21)11(21≥+++=+n a n n a n

n n . (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n a n ;

(Ⅱ)已知不等式x x <+)1ln(对0>x 成立. 证明:)1(2≥

e =2.71828 … .

分析 根据题设的递推关系,难以求得通项,为了证明给定的不等式,宜用放缩法. (Ⅰ)的证明;

(1)当n =2时,22

1)21

1(12=++==a a a n ; (2)假设2≥=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2≥k a ,则

221)11(21≥≥+++=+k k

k k a a k k a ,即当1+=k n 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1)(2),得)2(2≥≥n a n .

(Ⅱ)的证明;

方法一

∵1,)2(21=≥≥?a ?

n a n , ∴)1()2

111(21)11(0221≥+++≤+++

=<+n a n n a n n a n n n n n , 取自然对数,得:当1≥n 时,

n n n n n n n n a a 21)111()2111ln(ln ln 21++-<+++≤-+, ∴∑∑-=-=+++-<-111

11])21()111[()ln (ln n i n i i i i i i a a

即2)2

121(211ln ln 1<-+-<-n n n a a , ∵01ln ln 1==a ,∴)1(2≥

方法二

首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1)(1(2≥->n n n .

(1)当n =1,2,3,4时,n 2依次取值2,4,8,16,)1(-n n 依次取值0,2,6,12,所以不等式成立;

(2)假设4≥=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2->k k k ,所以)1(22

1->+k k k ,

∵4≥k ,∴0)3()1()1(2>-=+--k k k k k k ,

即k k k k )1()1(2+>-,从而]1)1)[(1(2

1-++>+k k k ,即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 综合(1)(2),证得)1)(1(2≥->n n n .

其次,当 2≥n 时,)1()1(->+n n n n ,依设得

)1(1))1(11(2

1))1(11(1-+-+<+++=+n n a n n a n n a n n n n , 由(Ⅰ)知0>n a ,故有

)1)()

1(11(101+-+<+<+n n a n n a , ∴ )2(,1)1(1)1(1))1(11ln()1ln()1ln(1≥--=-<-+<+-++n ??n

n n n n n n a a n n 得∑∑-=-=+--<+-+1212

1)111(

)]1ln()1[(ln n i n i i i i i a a , ∴11

11)1ln()1ln(2<--<+-+n a a n . ∵22=a ,∴<+1n a e 3ln 1+<3e ,

∵2.77.2q ,

得a n <3e-1<7.16

又有a 1=1

体验

(1)上述(Ⅱ)的证法一,将n 21放大为n n a 2

1,即是利用了)2(2≥≥n a n 和a 1=1,将1放大为n a ,顺利且简练地完成证明. 而证法二,则比较转折,进行多次放缩,首先是将)1(1+n n 和n 21都放大为)

1(1-n n ,后来为证明3e-1

当2≥n 时,2≥n a ,所以,依设得

112

1)1(1121)1(110+++++<+++=

<-+++n ??n n n n a a n n n , ∑∑-=+-=+--++-<-1221212

11)21(81)111()ln (ln n i n n i i i i i a a , 得12)21(41121ln ln +-+-<-n n n a a ,∴2ln 4

3ln 43ln 2+<+2.73=19.683>16,∴2ln 416ln 3=>, 得2

34343ln ,432ln =+<

n ?a n . 因为23e e <,所以,这里不仅证明了(Ⅱ)的不等式,而且获得更强的结论.

(2)用数学归纳法证(Ⅰ),无难点,但在(Ⅱ)的证法二中,证不等式)1)(1(2≥->n n n 时,不仅要检验n =1时,不等式成立,还要检验n 取值为2,3,4的情形,然后作归纳假设4≥=k n 时,不等式成立,再去证1+=k n 时,不等式也成立. 从这里可体验到:应用数学归纳法时,必须根据归纳假设及其接着的归纳证明的需要,确定应该检验哪些特殊的n 值;其次,归纳假设的设定,也并非千篇一律,不是所有的情形都假设1≥=k n 时结论成立. 有时必须假定为m k n ≥=时结论成立,或假定为当k n ≤时结论成立,等等,这要视归纳证明(即证1+=k n 时结论成立)的需要而定.

数列与不等式测试题及答案

数列与不等式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不等式1 x x >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x>0 B.x<0或x>1 C.x<0 D.0∈≥,则0n 等于( ) A. 1 B.2 C. 3 D. 4 5.已知数列{}n a 中,1a b =(b 为任意正整数),11 (1,2,3,)1 n n a n a +=-=+,能使n a b = 的n 的数值是( ) A. 14 B.15 C. 16 D. 17 6.在等比数列{}n a 中,7116,a a =4145a a +=,则20 10 a a 等于( ) A. 23 B.32 C. 23或32 D. -23或-32

7. 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若π=++951a a a ,则28cos()a a +的值为( ). A. 12 B. 1 2 - C. 2 D. 2-8.数列{}n a 的通项为1(21)(21)n a n n = -+,前n 项和为9 19 ,则项数n 为( ) A. 7 B.8 C. 9 D. 10 9. 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9418,240,30n n S S a -===,则n 的值为( ) A. 14 B. 15 C. 16 D. 17 10.已知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00S >并且110S =,若n k S S ≤对n N *∈恒成立,则正 整数k 构成集合为 ( ) A .{5} B .{6} C .{5,6} D .{7} 11.一个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其任何项都等于它后面两项的和,则其公比是( ) A. 212-12 12.若a 是12b +与12b -的等比中项,则 22ab a b +的最大值为() A. 12 B.4 C.5 D.2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n a 中,2 37 11220a a a -+=,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且77b a =,则68b b = .

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练习题练习题1

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练习题 命题人:刁化清 一、选择题 1.对于任意的实数,,a b c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22bc ac >,则b a > B .若0,≠>c b a ,则bc ac > C .若b a >,则 b a 11< D .若b a >,则22b c ac > 2. 设0 C .0()0f x < D .)(0x f 的符号不确定 7. 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8171593=+++a a a a 则=11a ( ) A. 1 B. -1 C. 2 D. -2 8.已知等差数列前n 项和为n S ,且,则13S 的值为 A .13 B .26 C .8 D .162 9.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10=2,S 30=14,则S 40等于( ) A .80 B .30 C .26 D .16 10.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若2cos a c B =,则ABC ?的形状为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n a 351024a a a ++=

数列与不等式专题练习[1]

数列与不等式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等差数列9}{,27,39,}{963741前则数列中n n a a a a a a a a =++=++项的和9S 等于( ) A .66 B .99 C .144 D .297 2.等比数列{}n a 中, ,243,952==a a 则{}n a 的前4项和为( ) A .81 B .120 C .168 D .192 3.12+与12-,两数的等比中项是( ) A .1 B .1- C .1± D .2 1 4.已知一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33,22,++x x x ,那么2113 -是此数列的第( )项 A .2 B .4 C .6 D .8 5.在公比为整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如果,12,183241=+=+a a a a 那么该数列的前8项之和为( ) A .513 B .512 C .510 D .8 225 6.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2,若431,,a a a 成等比数列, 则2a =( ) A .4- B .6- C .8- D .10- 7.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5 935,95S S a a 则( ) A .1 B .1- C .2 D . 21 8.若)32lg(),12lg(,2lg +-x x 成等差数列,则x 的值等于( ) A .1 B .0或32 C .32 D .5log 2 9.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构成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为q ,则q 的取值范围是( ) A .15(0,)2+ B .15(,1]2- C .15[1,)2+ D .)2 51,251(++- 10.在ABC ?中,tan A 是以4-为第三项, 4为第七项的等差数列的公差,tan B 是以 13为第三项, 9为第六项的等比数列的公比,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钝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以上都不对 11.在等差数列{}n a 中,设n a a a S +++=...211,n n n a a a S 2212...+++=++,n n n a a a S 322123...+++=++,则,,,321S S S 关系为( ) A .等差数列 B .等比数列 C .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D .都不对 12.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564718a a a a +=,则3132310log log ...log a a a +++=( ) A .12 B .10 C .31log 5+ D .32log 5+

专题3.3 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相结合问题(解析版)

一.方法综述 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相结合是数列高考中的热点问题,难度较大,求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相结合问题时会渗透多种数学思想.因此求解过程往往方法多、灵活性大、技巧性强,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熟练掌握各个类型的特点即可.在考试中时常会考查一些压轴小题,如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数列中的最值问题、数列性质的综合问题、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问题、数列与其他知识综合问题中都有所涉及,本讲就这类问题进行分析. 二.解题策略 类型一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 【例1】【安徽省毛坦厂中学2019届高三校区4月联考】已知等差数列满足,,数列满足,记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对于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B. C.D. 【答案】A 【解析】 由题意得,则,等差数列的公差, . 由, 得, 则不等式恒成立等价于恒成立, 而, 问题等价于对任意的,恒成立. 设,, 则,即,

解得或. 故选:A. 【指点迷津】对于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仍要转化为求最值的问题求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得,进而由递推关系可得 ,借助裂项相消法得到,又 ,问题等价于对任意 的 , 恒成立. 【举一反三】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a a =,其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2 142,n n S S n n n N -++=≥∈,若 对任意1,n n n N a a ++∈<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5 B .()4,6 C .[)3,5 D .[)4,6 【答案】A 类型二 数列中的最值问题 【例2】【浙江省湖州三校2019年高考模拟】已知数列满足 , ,则使 的正整数的最小值是( ) A .2018 B .2019 C .2020 D .2021

数列与不等式复习题

数列与不等式复习题(一) 1.数列 ,8,5,2,1-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 A .43-=n a n B .43+-=n a n C .()43)1(--=n a n n D .()43) 1(1 --=-n a n n 2、在数列{}n a 中,122,211=-=+n n a a a ,则101a 的值为( ) A .49 B .50 C .51 D .52 3、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2, 前4项的和是1, 则前8项的和为( ) A .15. B .17. C .19. D .21 4.不等式01 31 2>+-x x 的解集是 ( ) A .}21 31|{>-x x D .}3 1 |{->x x 5.已知某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为( ) A.5 B.4 C. 3 D. 2 6.数列 ,16 1 4 ,813,412,21 1前n 项的和为( ) A .2212n n n ++ B .122 12+++-n n n C .22 12n n n ++- D . 2 2121 n n n -+- + 7.f x ax ax ()=+-2 1在R 上满足f x ()<0,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 <-4 C .-<<40a D .-<≤40a 8.在等比数列{}n a 中,12a =,前n 项和为n S ,若数列{}1n a +也是等比数列,则n S 等于( ) (A)1 2 2n +- (B) 3n (C) 2n (D)31n - 9.已知在等比数列{}n a 中,各项均为正数,且,7,13211=++=a a a a 则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_=n a . 10.若方程x x a a 2 2 220-+-=lg()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

数列与不等式知识点及练习

数列与不等式 一、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2(1为常数d n d a a n n ≥=--②211-++=n n n a a a (2≥n )③b kn a n +=(k n ,为常数). 二、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0,,2(1≠≥=-且为常数q n q a a n n ②112 -+?=n n n a a a (2≥n ,011≠-+n n n a a a ) (2)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1)当1a >0,d<0时,满足?? ? ≤≥+0 0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当1a <0,d>0时,满足?? ?≥≤+0 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小值.在解含绝 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四.数列通项的常用方法: (1)利用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2)利用公式法求数列的通项:①;②{}n a 等差、等比数列{}n a 公式.(3)应用迭加(迭乘、迭代)法求数列的通项:①;②(4)造等差、等比数列求通项:;②;③;④.第一节通项公式常用方法题型1 利用公式法求通项 例1:1.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求a n 。 2.已知为数列{}n a 的前项和,求下列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⑴ ; ⑵.总结:任何一个数列,它的前项和n S 与通项n a 都存在关系:???≥-==-)2() 1(11n S S n S a n n n 若1a 适合n a ,则把它们 统一起来,否则就用分段函数表示. 题型2 应用迭加(迭乘、迭代)法求通项 例2:⑴已知数列{}n a 中,,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⑵已知为数列{}n a 的前项和,,,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总结:⑴迭加法适用于求递推关系形如“”; 迭乘法适用于求递推关系形如““;⑵迭加法、迭乘法公式:① ② . 题型3 构造等比数列求通项 例3已知数列{}n a 中,,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总结:递推关系形如“” 适用于待定系数法或特征根法: ①令;② 在中令,;③由得,. 例4已知数列{}n a 中,,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总结:递推关系形如“”通过适当变形可转化为: “”或“求解.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数列与不等式测试卷

高一数学检测卷(十一) 一、选择题 1. a ∈R ,且a 2+a <0,那么-a ,-a 3,a 2的大小关系是( ) A .a 2>-a 3>-a B .-a >a 2>-a 3 C .-a 3>a 2>-a D .a 2>-a >-a 3 2.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若a 1=-11,a 4+a 6=-6,则当S n 取最小值时,n 等于( ) A .6 B .7 C .8 D .9 3.已知x ,y ∈R + ,2x +y =2,c =xy ,那么c 的最大值为( ) A .1 B.12 C.22 D.14 4.设{}n a (n ∈N * )是等差数列,S n 是其前n 项的和,且S 5<S 6,S 6=S 7>S 8,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d <0 B .a 7=0 C .S 9>S 5 D .S 6与S 7均为S n 的最大值 5.若数列{x n }满足lg x n +1=1+lg x n (n ∈N +),且x 1+x 2+x 3+…+x 100=100, 则lg(x 101+x 102+…+x 200)的值为( ) A .102 B .101 C .100 D .99 6.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2-b 2)tan B =3ac ,则角B 的值为( ) A.π6 B.π3 C.π6或5π6 D.π3或2π3 7.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且a 1,a 3,a 9成等比数列,则 a 1+a 3+a 9 a 2+a 4+a 10 等于( ) A.1514 B.1213 C.1316 D.1516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等式组???? ? x +y ≥0x -y +4≥0 x ≤1 表示的平面区域面积是( ) A .3 B .6 C.9 2 D .9

数列与不等式压轴大题练习题和详细分析解答(1)

数列与不等式压轴大题练习题和详细分析解答(1) 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积为n T ,{}n T 为等差数列,且1324a T ==,. (1)求n a ; (2)证明: 112233 1111 ln(1)n n n a T a T a T a T ++++ <+. 2.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点()11,1n n a a +++在直线2y x =上.数列{}n c 满足11c a =, 121 111n n n c a a a a -=++???+(2n ≥且n *∈N ). (1)求{}n a 的通项公式; (2)(i )求证:11 1n n n n c a c a +++=(2n ≥且n N ∈); (ii )求证:231115 1113 n c c c ??????+ +???+< ? ? ???????.

3.已知{}n a 是无穷数列.给出两个性质: ①对于{}n a 中任意两项,()i j a a i j >,在{}n a 中都存在一项m a ,使2 i m j a a a =; ②对于{}n a 中任意项(3)n a n ,在{}n a 中都存在两项,()k l a a k l >.使得2k n l a a a =. (Ⅰ)若(1,2, )n a n n ==,判断数列{}n a 是否满足性质①,说明理由; (Ⅱ)若1 2(1,2, )n n a n -==,判断数列{}n a 是否同时满足性质①和性质②,说明理由; (Ⅲ)若{}n a 是递增数列,且同时满足性质①和性质②,证明:{}n a 为等比数列. 4.设数列{}n a 的前n 项的积为n T ,满足1n n T a =-,*N n ∈,记222 12n n S T T T =++???+ (1)证明:数列11n a ?? ??-? ?是等差数列; (2)记1n n n d a S +=-,证明:11 32 n d <<

数列及不等式综合测试卷

数列及不等式综合测试卷

测 试 卷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若a b >,则2 2 ac bc > B .若 a b >,则2 2 a b > C .若0a b <<,则2 2 a ab b << D .若 a b <<,则11 >a b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b a >,d c >,则bd ac > B.若bc ac >,则b a > C.若2 2 c b c a < ,则b a < D.若b a >,d c >, 则d b c a ->- 3.设1 1 1 () ()122 2 b a <<<,那么 A . a b a b a a << B .b a a a b a << C .a a b b a a << D .a a b a b a << 4.设3log π =a ,3 .02=b ,6 sin log 3π =c ,则 A .c b a >> B .b a c >> C .c a b >> D .a c b >> 5.若正数a, b 满足3a+4b=ab ,则a+b 的最小值为( ) A .6+2 B .7+2 C .7+4 D .7-6.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1 2 a =,2 50 a a +=,{}n a 的n 项

和为n S ,则2015 2016S S += ( ) A .4032 B .2 C .2- D .4030- 7.等比数列{}n a 中,4 52,5 a a ==,则数列{lg }n a 的前 8项和等于( ) A .6 B .5 C .3 D .4 8.已知}{n a 是首项为32的等比数列,n S 是其前n 项 和,且 64 65 36=S S ,则数列|} log {|2 n a 前10项和为 ( ) A.58 B.56 C.50 D.45 9.已知等比数列{}n a ,且4 82, a a +=则6 2 610(2) a a a a ++的 值为( ) A .4 B .6 C .8 D .10 10.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恒不为零的函数,对任意实数 ,x y R ∈,都有()()()f x f y f x y ?=+,若 ()()11 ,2 n a a f n n N *==∈,则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的取值 范围是( ) A. 1,22????? ? B. 1,22????? ? C. 1,12????? ? D. 1,12????? ?

高中数学:数列与不等式测试题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5

数 列 与 不 等 式 测 试 题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数列95 ,74,53,32, 1的一个通项公式n a 是( ) A 、12+n n B 、12-n n C 、32-n n D 、3 2+n n 2、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2 4282a a a =,11=a 则=2a ( ) A 、2 B 、2 C 、 2 2 D 、21 3、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n 项和为n S 且0>n a 已知02 564=-+a a a 则=9S ( ) A 、17 B 、18 C 、19 D 、20 4、已知)1,0(,21∈a a ,记21a a M =,121-+=a a N 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 ) A 、MN C 、M=N D 、不确定 5、若011<+><+中 正确的是( ) A 、(1)(2) B 、(2)(3) C 、(1)(3) D 、(3)(4) 6、不等式 121 3≥--x x 的解集是 ( ) A 、??????≤≤243x x B 、??????<≤243x x C 、??? ? ??≤>432x x x 或 D 、{}2>b a 三个结论:①22b a b a ab +≤+,②,2 22 2b a b a +≤+ ③b a b a a b +≥+2 2,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9、目标函数y x z +=2,变量y x ,满足?? ? ??≥<+≤+-125530 34x y x y x ,则有 ( ) A 、3,12min max ==z z B 、,12max =z z 无最小值 C 、z z ,3min =无最大值 D 、z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10、在R 上定义运算).1(:y x y x -=??若不等式1)()(<+?-a x a x 对任意实数x 成 立,则( ) A 、11<<-a B 、20<

数列_不等式_向量综合测试题

数列向量不等式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不等式11<-x 的解为( ) A.02 D x<2 2.已知c b a ,,满足a b c <<且ac<0,则下列选项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 c a b < B 0>-c a b C c a c b 2 2 > D ac c a -<0 3.在ABC ?中,若B a b sin 2=,则A=( ) A o o 6030或 B o o 6045或 C 120o 或60o D 30o 或150 o 4.已知,0)(,2,12 2=?-==a b a b a 则b a 与的夹角为( ) A.30o B.45o C.60o D.90o 5.在等差数列{}n a 中,8,3a a 是方程 0532=--x x 的两根,则S 10= A.15 B.30 C.50 D15+2912 6.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5321 =a a a ,10987=a a a ,则654a a a = A.24 B.7 C.6 D.25 7.等差数列{}n a 中,,14,1531=+=a a a 其前n 项和100=n s ,则n 的值为 A.8 B.10 C .12 D.14 8.等比数列{}n a 满足:,4,23221=+=+a a a a 则=+65a a ( ) A.64 B.32 C.16 D 18 9.已知ABC ?中,o C 90=∠,)1,(k B A = , )3,2(=C A ,则k 的值为( ) A.5 B.-5 C.2 3 D.2 3- 10.有两个等差数列 {}n a 和{}n b ,若 )(7 642121+ ∈++= +???+++???++N n n n b b b a a a n n ,则 =+++++++13 1176314963b b b b b a a a a ( ) A. 75 152 B. 9 14 C. 5 12 D. 2 3 二.填空题

期中考试练习题数列不等式

期中考试练习题数列不等式

————————————————————————————————作者:————————————————————————————————日期: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数列{a n }中,a 1=3,a n+1=2a n +1,则a 3等于( ) (A)3 (B)7 (C)15 (D)18 2.若a<0,b<0,则p=+与q=a+b 的大小关系为( ) (A)pq (D)p ≥q 3.已知a>b,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A)ln a>ln b (B)< (C)a 2>ab (D)a 2+b 2>2ab 4.已知2a+1<0,关于x 的不等式x 2-4ax-5a 2>0的解集是( ) (A){x|x>5a 或x<-a} (B){x|-a-a} (D){x|5a

A. 命题:“0,4x π???∈ ?? ? , sin cos x x >”的否定是“00,4x π?? ?∈ ?? ? , sin cos x x <” B. 函数sin cos y x x =+的最大值是2 C. 已知a , b 为实数,则0a b +=的充要条件是1a b =- D. 函数22cos 14y x π??=-- ?? ?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9.设M=a+(2N (B)M=N (C)M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

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 分 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15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2016·银川一模](本小题满分15分)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3,其前n 项和为S n ,等比数列{b n }的各项均为正数,b 1=1,公比为 q (q ≠1),且b 2+S 2=12,q =S 2 b 2 . (1)求a n 与b n ; (2)证明:13≤1S 1+1S 2+…+1S n <2 3 . 解 (1)设{a n }的公差为d ,因为 ???? ? b 2+S 2=12,q =S 2 b 2 ,

所以? ???? q +6+d =12,q =6+d q .解得q =3或q = -4(舍),d =3.(4分) 故a n =3+3(n -1)=3n ,b n =3n -1 .(6分) (2)证明:因为S n = n 3+3n 2 ,(8分) 所以1 S n =2n 3+3n =23? ?? ??1 n - 1n +1.(10分) 故1 S 1+1 S 2+…+1 S n = 23???? ??? ????1-12+? ????12-13+? ???? 13-14+…+? ????1n -1n +1 =23? ? ???1- 1n +1.(12分) 因为n ≥1,所以0<1n +1≤12,于是1 2≤1- 1 n +1 <1,

所以13≤23? ? ???1- 1n +1<23, 即13≤1S 1+1S 2+…+1S n <2 3 .(15分) 2.[2017·黄冈质检](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a 1=35,a n +1=3a n 2a n +1 ,n ∈N *. (1)求证:数列???? ?? 1a n -1为等比数列; (2)记S n =1a 1+1a 2+…+1 a n ,若S n <100,求最 大正整数n . 解 (1)证明:因为1 a n +1=23+1 3a n , 所以1 a n +1-1=13a n -13=13? ?? ??1 a n -1. 又因为1a 1-1≠0,所以1 a n -1≠0(n ∈N * ), 所以数列???? ?? 1a n -1为等比数列.(7分)

专题五 数列不等式专题

专题五 数列不等式专题 【命题趋向】在历年高考中,往往把数列当作重要的内容来考查.在以考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求和等基础知识为主的试题中,关注概念辨析以及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量法”;在考查数列的综合问题时,对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常与单调性、最值、不等式、导数、数学归纳法等知识交织在一起,涉及化归与转化、分类与整合等数学思想.在考查相关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高考把对数列的考查重点放在对数学思想方法、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上.使用选择题、填空题形式考查数列的试题,往往突出考查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数学思想方法.使用解答题形式考查数列的试题,其内容往往是一般数列的内容,其方法是研究数列通项及前n 项和的一般方法,并且往往不单一考查数列知识,而是与其他内容相结合,体现对解决综合问题的考查力度.数列综合题有一定的难度,对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合理区分出较高能力的考生起到重要作用.在高考试卷中一般有一个小题有针对性地考查数列的知识和方法,有一道综合解答题重点对数列、数列和函数导数、不等式进行综合考查考查. 由于新课标的考试大纲在必考部分删除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分式不等式、带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三角不等式等内容,高考对不等式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其和其他知识的交汇考查上,重点是不等式和导数的结合、不等式和数列的结合、不等式和实际问题的结合,不等式与线性规划.高考试卷中一般有1-2个小题考查基本不等式的运用、简单的线性规划,在解答题中与其他知识交汇考查. 【考点透析】数列的主要考点有: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数列的简单应用等.不等式的主要考点有: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简单的线性规划,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例题解析】 题型1 数列的一般问题 例1.(2009江苏泰州期末6)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0(123)n S n n n =-=,,,,则 数列{}n na 中数值最小的项是第 项. 分析:根据数列中n a 与n S 的关系求出n a 后解决. 解析:当1n =时,119a S ==-;当2n ≥时,22110(1)10(1)211n n n a S S n n n n n -=-=---+-=-.可以统一为211n a n =-,故2211n na n n =-,该关于n 的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114 n =,考虑到n 为正整数,且对称轴离3n =较近,故数列{}n na 中数值最小的项是第3项.答案3. 点评:数列问题中其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都是关于正整数n 的函数,要善于从函数的观点认识和理解数列问题.数列的一般问题中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的关系是重点,要注意把1n =和2n ≥分开讨论,再看能不能统一. 例2.(江苏扬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未调研测试第13题)数列{}n a 的

(完整)圆锥曲线、数列、三角函数、不等式-高中数学阶段测试2(有答案)

,12 D. 0,12 高中数学阶段测试 测试范围:圆锥曲线、数列、三角函数、不等式 考试时间:120分钟 本套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n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分.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 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n 1 6.若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S n ,则 ( ) n 1 a 5 D . 30 A . 45 ° B . 135 ° C . 45。或 135 °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4.抛物线 y 4x 2 的准线方程是( ) A. y 1 B. y 1 C.y 丄 16 1 D. y 16 5.若椭圆 2 x a 2 y b 2 1 a b 0 的离心率为——, 2 则a () b A . 3 B . 2 C. ■. 3 D . 2 3.在△ ABC 中,A=60 °,a ) 1 1 2 . A . Ina Inb B.— — C . a ab a b 2 2 D . a b 2ab p 是真命题 D . q 是真命题 4. 3,b 4 2,则 B=( 1.已知a b ,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2 .若p 是真命题,q 是假命题,则( ) A . p q 是真命题 B . p q 是假命题 C .

30 1(m R) 2 y_ x21有相同的焦点,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 A.y3x B.y x C. y 3 x y 1 0 &实数x, y满足x2y3 0,若4x 2x y 6 0 A.,0 B.,4 C. 1 x 3 D. y3x y m恒成立,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7.已知双曲线my2 x2与椭圆

高中数学 数列与不等式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探究性试题汇编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一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陈旧做法;二是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牲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具体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探究性试题有助于数学思维的提高。 1.已知集合M 是满足下列性质的函数()x f 的全体:在定义域内存在0x ,使得 ()()()1100f x f x f +=+成立。 (Ⅰ)函数()x x f 1 = 是否属于集合M ?说明理由; (Ⅱ)设函数()M x a x f ∈+=1 lg 2,求a 的取值范围; (Ⅲ)设函数x y 2=图象与函数x y -=的图象有交点,证明:函数()M x x f x ∈+=2 2。 解:(Ⅰ)若()x x f 1= M ∈,在定义域内存在0x ,则 01111102 000=++?+=+x x x x , ∵方程0102 0=++x x 无解,∴()x x f 1 =M ?。 ( Ⅱ ) ()()()()012222lg 1lg 1 1lg 1lg 22 22=-++-?++=++?∈+=a ax x a a x a x a M x a x f , 2 =a 时, 2 1 - =x ; 2 ≠a 时,由 ≥?,得 [)(] 53,22,530462+?-∈?≤+-a a a 。 ∴[] 53,53+-∈a 。 ( Ⅲ )∵ ()()()()() [] 122)1(223212110102 02 01000000-+=-+=---++=--+-+x x x x f x f x f x x x x ,

数列与不等式综合习题

数列与不等式的题型分类.解题策略 题型一 求有数列参与的不等式恒成立条件下参数问题 求得数列与不等式绫结合恒成立条件下的参数问题主要两种策略:(1)若函数f(x)在定义域为D ,则当x∈D 时,有f(x)≥M 恒成立f(x)min ≥M;f(x)≤M 恒成立f(x)max ≤M;(2)利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数列知识化简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解得. 【例1】 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1,第17项的平方等于第24项,求使a 1+a 2+…+a n >1a 1+1a 2+…+1 a n 恒成立的正整数n 的取值范围. 【分析】 利用条件中两项间的关系,寻求数列首项a 1与公比q 之间的关系,再利用等比数列前n 项公式和及所得的关系化简不等式,进而通过估算求得正整数n 的取值范围. 【解】 由题意得:(a 1q 16)2 =a 1q 23 ,∴a 1q 9 =1.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数列{1a n }是以1a 1为首项,以1q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要使不等式成立, 则须a 1(q n -1)q -1>1a 1[1-(1q )n ]1-1q ,把a 21=q 18代入上式并整理,得q 18(q n -1)>q(1-1q n ), q n >q 19 ,∵q>1,∴n>19,故所求正整数n 的取值范围是n≥20. 【点评】 本题解答数列与不等式两方面的知识都用到了,主要体现为用数列知识化简,用不等式知识求得最后的结果.本题解答体现了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及估算思想的应用. 【例2】 (08·全国Ⅱ)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a ,a n+1=S n +3n ,n∈N*.(Ⅰ) 设b n =S n -3n ,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Ⅱ)若a n+1≥a n ,n∈N*,求a 的取值范围. 【分析】 第(Ⅰ)小题利用S n 与a n 的关系可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第(Ⅱ)小题将条件a n+1≥a n 转化为关于n 与a 的关系,再利用a≤f(n)恒成立等价于a≤f(n)min 求解. 【解】 (Ⅰ)依题意,S n+1-S n =a n+1=S n +3n ,即S n+1=2S n +3n ,

数列与不等式综合习题

数列与不等式的题型分类.解题策略 题型一 求有数列参与的不等式恒成立条件下参数问题 求得数列与不等式绫结合恒成立条件下的参数问题主要两种策略:(1)若函数f(x)在定义域为D ,则当x ∈D 时,有f(x)≥M 恒成立?f(x)min ≥M ;f(x)≤M 恒成立?f(x)max ≤M ;(2)利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数列知识化简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解得. 【例1】 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1,第17项的平方等于第24项,求使a 1+a 2+…+a n >1a 1+1a 2+…+1a n 恒成立的正整数n 的取值围. 【分析】 利用条件中两项间的关系,寻求数列首项a 1与公比q 之间的关系,再利用等比数列前n 项公式和及所得的关系化简不等式,进而通过估算求得正整数n 的取值围. 【解】 由题意得:(a 1q 16)2=a 1q 23,∴a 1q 9=1.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数列{1a n }是以1a 1为首项,以1q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要使不等式成立, 则须a 1(q n -1)q -1>1a 1[1-(1q )n ]1-1q ,把a 21=q -18代入上式并整理,得q -18(q n -1)>q(1-1q n ), q n >q 19,∵q >1,∴n >19,故所求正整数n 的取值围是n ≥20. 【点评】 本题解答数列与不等式两方面的知识都用到了,主要体现为用数列知识化简,用不等式知识求得最后的结果.本题解答体现了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及估算思想的应用. 【例2】 (08·全国Ⅱ)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a ,a n+1=S n +3n ,n ∈N*.(Ⅰ)设b n =S n -3n ,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Ⅱ)若a n+1≥a n ,n ∈N*,求a 的取值围. 【分析】 第(Ⅰ)小题利用S n 与a n 的关系可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第(Ⅱ)小题将条件a n+1≥a n 转化为关于n 与a 的关系,再利用a ≤f(n)恒成立等价于a ≤f(n)min 求解. 【解】 (Ⅰ)依题意,S n+1-S n =a n+1=S n +3n ,即S n+1=2S n +3n , 由此得S n+1-3 n+1=2(S n -3n ). 因此,所求通项公式为b n =S n -3n =(a -3)2 n -1,n ∈N*, ① (Ⅱ)由①知S n =3n +(a -3)2 n -1,n ∈N*, 于是,当n ≥2时,a n =S n -S n -1=3n +(a -3)2 n -1-3n -1-(a -3)2 n -2=2×3n -1+(a -3)2 n -2, a n+1-a n =4×3 n -1+(a -3)2 n -2=2 n -2·[12·(32 )n -2+a -3],

不等式与数列经典习题

34. 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 (), 100a b c ac bc c ac bc >>?>>?+>+ (),300a b c d ac bd >>>>?>(),4011011a b a b a b a b >>?<< (),50a b a b a b n n n n >>?>>()(),或60||||x a a a x a x a x a x a <>?-<<>?<-> 如:若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110a b << A a b B ab b ..22 2 << C a b a b D a b b a .||||||. +>++ >2 答案:C 35. 利用均值不等式: () a b ab a b R a b ab ab a b 2 2 2 222+≥∈+≥≤+?? ? ? ?+ ,;;求最值时,你是否注 意到“,”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积或和其中之一为定a b R ab a b ∈++ ()() 值?(一正、二定、三相等) 注意如下结论: ()a b a b ab ab a b a b R 2 2 2 2 2+≥ +≥≥ +∈+ ,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a b = ()a b c ab bc ca a b R 2 2 2 ++≥++∈,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a b c == a b m n >>>>000,,,则 b a b m a m a n b n a b < ++<< ++< 1 如:若,的最大值为 x x x >--0234(设y x x =-+? ? ?? ?≤-=-2342212243 当且仅当,又,∴时,)340233 243x x x x y =>= =-m ax 又如:,则的最小值为 x y x y +=+2124(∵,∴最小值为)22 22 2222221 x y x y +≥=+ 36.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都掌握了吗?(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等) 并注意简单放缩法的应用。 如:证明 (112) 13 122 2 2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