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巴中市南江县朝阳中学王学东

初中生物很多年没有列入中考科目,是副科,班主作和领导心目中可有可无的豆芽科;而高中生物又太抽象,好多学生提不起兴趣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生源较差的非重点学校的生物教师是一个大问题,下面就自己的的亲身实验介绍一些经验。

一、生物教师也要用良好的形象吸引学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社会谁不喜欢美女帅哥?学生也不例外。我们教师也要尽量将自己打扮成美女帅哥,至少尽量让自己更整洁。衣着端庄的教师,给学生以身正为范的感觉;衣着新潮亮丽的教师,则能给学生清新亲切的感觉,带给学生一份好心情。美好的教师形象感染、陶冶学生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健康心态。当然,教师不是时装模特儿,不能穿着过于暴露,不能追求性感。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爱清洁卫生,都爱臭美的。教师衣着太落后时代,甚至给学生以脏、乱、差的形象,非常不利于教学。设想一下:一个教师几周不刷牙,不洗澡,满嘴口臭,满身肮脏。学生怎么有兴趣来向你请教问题?学生是不是感到恶心?

二、生物教师要用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

教师经常高高兴兴乐呵呵,会感染学生,能形成师生愉快的心情,能避免教师和学生情绪的对立,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保持好心情,多微笑,多用鼓励性语言,多用启发性语言。不

说脏话,不骂人,不讽刺不挖苦学生,少发怒,坚决不体罚学生。不要将生活、社会、家庭中的不良情绪带到教室来,不能将学生当作不良情绪的泄愤对象。

客观公正看待差生,不岐视差生。许多差生可能学习不好,纪律不好。但劳动很可能是最积极的,运动场上可能是优秀的。将来挣钱可能是最多的,可能是你将来接触最多的,最记得你的,对你最有帮助的学生。

摆正自己的心态也是教师纠正自己不良情绪的一个重要措施。不要真的认为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也不要真的认为自己从事的是最伟大的职业。教师上面有校长,校长上面有局长,社会上有很多地位比我们高的人,也有很多比我们富裕得多的人。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教师本来就是从事很卑微的职业,大多数教师也就是从事一个谋生的职业而也。但是,只要我们要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行了。

也不要认为学生会100%的会尊重你,少数学生可能会对你有意见。甚至于有意无意地骂老师,你可一定想得开,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一般可以问他:你骂谁?是不是骂我?为什么骂我?是为什么不尊敬老师?。从外国的总统到中国的领袖有几个人没有被人骂过?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人骂,现在的社会上儿女子骂父母亲也是不少的,最重要的是老师不要过分冲动,避免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来。

三、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生物实验、模型、标本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㈠、生物实验是最形象直观,学生最感兴趣,也是生物学科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也是生物知识的根本来源。充分利用实验是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

实验要采集和购买实验材料,要准备实验用品,实验过后还要清洗仪器,的确比较麻烦。教师大多数有怕麻烦的心理,但是只要充分发挥学生中实验积极分子的作用,教师只要多指导他们,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准备和善后工作,其实实验做下来也比较轻松的。只要做好了实验,生物教学效果要显著得多。例如:检测骨组成部分的实验,我是发动学生中的积极分子自己从家中拿来鸡的肋骨和白醋。到实验室后,让学生人人动手将鸡的肋骨煅烧成灰。然后将再将另外的肋骨放到白醋(若用盐酸,为了安全,盐酸浓度不能超过8%)中浸泡,直到鸡的肋骨变软,取出冲洗后,再打成圈儿。学生绝大多数都能认真做实验,认真观察。当看到骨头也能打圈儿时,直呼:“好神奇哦!”我再趁机总结到:骨头中可以燃烧的是骨胶蛋白等有机物,醋酸溶解后剩下的可以打成圈的部分也是有机物。煅烧后剩下的骨灰主要是钙盐。有机物可以使我们的骨头柔软有弹性,钙盐可以使我们的骨头坚硬。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记住骨头的成分和作用。

㈡上课利用生物模型也有不错的效果的。例如:讲到人的骨胳一节,我总喜欢拿人体骨骼模型到教室展示。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一见到总会说:哇,死人骨头。好恐怖哦!问:王教师,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回答后,再指导学生认识各个骨头的名称,观察每个骨头的形状,数各种骨头的个数,介绍各个骨头的作用。这样大多学生

都能记住人体主要骨头的名称和作用,下课后还有部分学生拿着书到办公室来研究人体骨骼。

㈢充分利用生物标本和教学生制作生物标本也有不错的教学效果。有一个学生,捡了一只啄木鸟尸体。我亲手教他,剥皮、涂防腐液、填草、上架、缝合,一会儿做成了一个漂亮的啄木鸟标本,并送给他,让他自己保存。该同学兴奋不已,将该标本珍藏在家中,有客人来时就拿出来欣赏。

我实验室好多生物标本,如:蝙蝠、蜴蜥、蛇、翠鸟等标本都是上课调皮捣蛋的学生帮助采集的,我再教他们做标本。结果好多数学和英语学不懂的学生,学生物还饶有兴趣。

四、教师要利用生物课外活动聚集学生

生物课外活动包括参观养鸡场、养猪场、参观动物园、参观植物园、参观种植园、养小的动植物等。

生物课外活动可以为差生找一个事情做,可以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研究动植物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会了解每一种生命形式,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如:我经常发动学生养鸟、养蝌蚪、养蚕、养毛毛虫、养菜青虫、养仓鼠、养金鱼、养泥鳅、养蚊子和苍蝇幼虫,养花、种菜等。花、菜苗、小动物、花盆、玻璃瓶等可以发动学生想办法:从自然界采集、从家中拿、从实验室找、从市场上买。场地可以是教室、实验室、学校的花园。

课外种养活动成功的关键,首先要挑选有兴趣的负责的学生,分组包干负担。其次是让学生作好观察记录活动,有重大发现通报全班,

让全班师生共同观察和研究。最后是处理暑假和寒假的工作,小动物可以让学生带回家,带不走的植物和动物要让离学校近的学生定时照养。

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处理好生物教学中的难点

例如,细胞核的衰老不好记忆,我是这样教学生的:整体上看细胞核体积增大,外面看是细胞膜内折、里面看是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功能上看是细胞核的转录活动减弱。再如,核酸中五种碱基不好记,好多学生根本记不住。我是这样处理:A——腺嘌呤,A左边有一“漂”,腺字上的白字也有一“漂”:T——胸腺嘧啶,T象人们祷告时在胸前划的十字;G——鸟嘌呤,G外形象一只鸟;C——胞嘧啶,C字本身是个半包围;U——尿嘧啶,U有点象农村的尿桶。又比如: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血糖。我总结成A高B低。这样好多记忆不好的学生也可以将这些令人头痛的内容深刻记住。

遗传学中有关概率的计算是一个令教师为难,让学生头疼的难点。我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一个是放慢教学速度,另外就是作业学生先做一遍,讲一遍;同样的题目,学生再做一遍,教师再讲一遍。这样只要是认真学习的学生,基础题都能掌握。

七、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既增加了生动感,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降低了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难度,变难为易,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如,在教减数分裂

时,我先要网上找到有关减数分裂的歌曲教学生唱,再放有关减数分裂的动画片,这样不但学生能形象也看到减数分裂的过程,也能记住减数分裂的特征,效果比干巴巴的讲授好得多。

绝大多数教师不可能有能力将教材内容都制成PPT(教学幻灯片)和动画片。生物教师可以到生物学科网上免费下载,但我觉得这个网上的资源不多。还有一个去处,百度文库资源丰富一些,但你要先注册,有要财富值的,也有不要财富值的,每天上百度文库浏览一下,可以挣财富值,或者是上传自己试卷和文章换取财富值,或者给钱购买也可以(不贵的),三个月内将你要用到的教学幻灯片下载完,分别按课本制成文件夹。

我个人使用PPT的两点经验:1、是将一本书的内容放到一个文件夹中一次性复制到教室的多媒体电脑上。这样不但电脑桌面不凌乱,可以避免一课一课地复制到电脑上的麻烦,也不容易损坏USB 接口。2、是教学幻灯片里面的动画播放时,菜单有一个播放方式,可以从自动换片调成手动换片,这样有一些动作太快的画面可以让学生看得更清楚。

总之,生物课只要我们教师树立好自己的的形象,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同时充分利用实验、模型、标本、活动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完全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希望培养出我们自己未来的生物学家的。

2014-11-27

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摘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需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注重生物科学史,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引典激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要变革评价方式。 【关键词】培养加强注重引典变革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四大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 要想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科学素养教育的第一特点在于其基础性,即使所有受教育者都具备一种最基本的学识、能力、思想和品质,发展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在于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依照课标的要求,力求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生物科学知识。还应充分运用多媒体优势解决教学中难点,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细胞减数分裂”这一节课时,可以通过设计三维动画来显示染色体有规律变化,并通过音频、

色彩的辅助,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人机互动的手段获得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的积极活动,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倾注极大热情,形成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意志品质。还要充分挖掘生物科学的成就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从而实现基础知识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科学品质(对科学的兴趣、情感、意志和作风)相统一。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探究创新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最大特点之一。 1、通过验证实验培养操作技能 科学技能是构成科学素养的另一个基础要素。新课标对此有明确要求,实验操作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中,采用开放实验室、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实验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从操作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并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科学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或数据,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108班11080816 唐雅婷 生物科学是一门古老的自然科学,随着综合科学的发展,它正成为一门新兴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科与物理学科、化学学科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完全遵循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原理。伴随着生物科学的便是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作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对于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正在逐渐成为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生物学家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不是生物学家的启蒙教育,而是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是培养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而不是学科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就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各科知识交叉点 要在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对照研究,明确与其他学科的交汇点。跨学科综合试题多是在各学科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的,这些试题要求学生对题目展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的分析理解、认识描述,是对综合能力的高层次要求。这种能力必须建立在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交叉内容,使学生对整个中学阶段的知识结构产生立体认识之后才能获得。 二、采取多形式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改革进行的几年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未能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变被动接受学习为探究式学习为突破,也就是说面对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传统的教学,知识量大,面面俱到,严重挤压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不利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离开了科学探究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

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12386791.html, 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张淑霞刘婕妤 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年第09期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家也实行了相应政策,将素质教育推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进而更好地开展生物教学工作。笔者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普通高中生物选修1实验教学的有效开设研究”(课题编号2017CQJWGZ3008)的研究成果。 一、教师自身需要做出的工作 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高中生物教师较为注重教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并且教学基本不离教材,这种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导致授课效果不佳。要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不能将生物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而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适合的方法与手段,培养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生物学习中。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重要性。教师要从心理上保持一种平衡,即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平衡、书本知识与学生兴趣的平衡、教学过程与课堂体验的平衡,要认清与理解高中生物教学的本质,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列为教学目標之一,并根据此目标制订相应教学计划,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在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节内容进行讲解时,就可以对教材知识整合,通过投影为学生播放有关内容,将抽象的书本知识转换为生动与具象的影像,更加直观地展现知识内容,随后组织学生对其中涉及的三种运输方式进行讨论与探究。教师通过营造探究环境,能让学生很自然地融入求知的氛围中,在互帮互助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巩固知识,在主观意愿上希望花费更多时间,与同学一起探索生物中的各种现象与知识,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什么是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技行业)什么是生 物科学素养

3、什么是生物科学素养?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答:科学素养是指了解且能够进行个人决策、参和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生命科学是科学的壹部分,因此,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教师应该努力让所有的学生经过课程的学习都有机会使自己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 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以下四方面得到发展: 壹是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包括好奇心、诚实(实事求是的思维品质)、合作、创造力(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学习)。科学的世界观体现科学家对科学的壹些基本的信念和态度,主要包括:第壹,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第二,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第三,科学知识的主体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第四,科学不能为壹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 二是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 (1)科学探究不是仅仅属于科学家的方法和技能 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活动,那么,当他离开学校时,对生物学所形成的印象可能会深。新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都有壹些给定选题的探究实验,这些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科学探究的性质。在参和探究时,学生们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壹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更重要的是它

提高全体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人类进入了21世纪也进入了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提高全体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笔者认为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生物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一)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希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指导学生更积极更健康的生活!例如:通过对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青春期生理和保健;知道传染病传播、预防的相关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急救,了解一些医药常识。争取使每

位学生都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的合格中学生。 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能够使学生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 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义务教育的责任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位社会主义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所以初中生物教育要面向每一位适龄的社会主义公民,每一位初中阶段的学生。 (三)因材施教 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求做到:(1)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学生学会学习被看作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 一,而让学生走自主学习之路则是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生物学科的特点,通过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等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生物教学;自主学习;学生主体;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总是听得很“明白”,但自己解题就困难重重,无从下手;“打开书了然,合上书茫然”;做过且评讲过的原题再做时还出错……这些都说明学生不会比较、分析、归纳、综合,不会看书,不会发散思维,不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一句话不会自主学习。 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的教学原则上。”、“自学,尤其是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由此看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未来世界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研究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开展了“高中生自主学习生物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初步探索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些策略,并逐步形成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我国中学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现象。课堂教学中主体倒置,气氛沉闷,学生厌学情绪越来越明显,学习效益低下。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不得不课内损失课外补,搞题海战术。其结果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要激起学生主动学习。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愉悦的心境中完成学习过程。在生物课堂上通过精心设计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起他们进一步探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如学习“植物激素调节”时,提出“你能不用任何药物和器械培养出S型植株吗?”。 2、运用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动机。 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让学生亲手做一些实验,自己设计,独立操作,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调动学习主动性很有帮助。对于难以开设实验、难以理解的内容,可运用挂图、标本、

以科学素养为题的作文[浅析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以科学素养为题的作文[浅析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 途径] 一、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说来,生物科学素养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物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在中学阶段学到的有关生命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遗传进化及生物技术等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观察和解决身边的问题。 二是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生物科学是由众多的生物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们不断探究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探究是认识生命世界的有效方法,领悟科学思想,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主动构建知识框架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确立积极地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 1.实践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有巨大发展潜能并有独特个性的人。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构建科学思维。自主学习是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物学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让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向往,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学生健康的个性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而群体间的尊重与宽容,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自主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实现民主的学习氛围创造了条件。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拓展了生物知识,同时还体验了人类发现这些知识和生命规律的艰辛。学生在研究中、在推理归纳中、在积极的思辩中、在不同见解的碰撞中培养了生物科学的思维能力,提高了生物科学素养。 2.通过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12-05-15T15:44:18.71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王坤[导读]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科学,许多知识是通过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证实来的。 王坤(潍坊科技学院山东潍坊262700)随着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我们的生物教学中更应如此。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激发兴趣,唤起创新意识;鼓励质疑,培养创新精神;启发学生想象,提高创新能力;鼓励创新,体验创新快乐。培养创新能力,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就如何培 养创新能力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从而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而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新异好奇、渴求参与、求知等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创新能力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学生是否感兴趣,我认为关键是本节课开始对学生的吸引程度,所以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学习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节课时,开头部分,我是通过给同学们放映杂技团各种动物表演的节目,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杂技团的动物会表演节目,而普通的动物不会表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这种通过影片播放的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在看节目的同时,不但没有感觉到是在上课,相反,他们在自己心理还能提出很多疑问,正好是我所要设置的问题。这样,愉快的一节课就开始了。这种方式的教学取代了以往的只用死板的、枯燥无味的语言直接导入教学内容的方式,是激发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的很重要的手段。 二、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疑才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例如,在学习“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知识:家里养花时总是要给花浇水,是把水浇到土里去,而花的根部在土里,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后如何运输到茎和叶子?这就要学习茎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茎的结构后,由学生回答茎里有导管专门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接着教师举生产实例:果园的果农每年在果树结果后要对果树的树干进行环割,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植物的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如何运输?同时,让学生再想一想,植物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通过哪些途径排出?学生联系已学的旧知识,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努力思考问题,分小组讨论之后,每组请一个学生介绍他们讨论的观点,并解释为什么支持这样的观点。通过这些不仅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还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三、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即不受固有模式束缚而进行的有创见性的心理反应,就是教师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教学方法的改变,便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之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以实验技能训练为切入口来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这包括实验之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进行中的指导工作和实验结束后的总结工作。 实验之前的准备工作要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内容、目的、原理和步骤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于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一些关系到实验成败的关键之处,教师应做规范化的演示操作,给学生讲解操作要领并示范。实验进行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显微镜操作中有的学生观察装片时看不清晰,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哪些方面的问题会导致这个问题,实验操作中可能有哪些失误、通过什么方法去解决等等。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的观察更加细致深入,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要能够做到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调动起实验各方面的因素,提高实验的质量。 四、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科学,许多知识是通过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证实来的。生物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养和志向,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开展实验教学,将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与培养创新能力统一起来。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些经典实验教学很值得教师重视。经典实验蕴藏了很重要的科学实验思想和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载体。 通过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如在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演示各种生态系统在遭受破坏的情况下如何自身恢复的过程,使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直观的体验。再通过让学生课后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并对生态缸里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追踪记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另外结合实验,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制教学实验仪器,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还可以用于一些探究实验。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可以把学生自制的仪器作为实验室仪器的有益补充,不仅培养了师生的动手技能,又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利用高中生物教材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浅谈如何利用高中生物教材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发表时间:2019-07-23T11:22:50.810Z 来源:《成功》2019年第6期作者:李艳珠[导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总趋势,培养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科学素养则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内涵以及如何利用新课改后的教材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进行了论述。 广西来宾市第四中学广西来宾 546100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总趋势,培养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科学素养则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内涵以及如何利用新课改后的教材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教材;生物科学素养;新课标 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其中,提高每个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科学素养包括五大要素: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一个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结构。而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那么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师如何把科学素养这一理念融会贯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呢? 一、利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新课标提出了三个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针对这三个目标的设定,新的生物学教材比旧教材增加了许多内容,其中之一就是科学史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处理这类内容时,部分教师的态度是忽视,不予理会,认为高考不会考查科学事件中的人物和试验过程,所以通常是教师一带而过,让学生课后自读,这种做法可能对生物学基础原理的把握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则是不利的。在教育的改革浪潮下,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把科学史的介绍内容作为一个新契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质疑、求新、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二、通过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探究创新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最大特点之一。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的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的思维能力,开发出学生的创新潜力,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 首先,要重视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精神。科学是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任何科学结论都是经过了科学家们无数次的实验,在教学中重视教材中的科学发现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求实精神。其次,重视实验过程教学,建立学生科学探究思维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是培养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教材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重视教材中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思维。最后,拓展教材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科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有科学求实精神和科学探究思维,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勇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创造性的设计方案,并将设想变成现实。 三、重视渗透STS教育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STS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3个单词的缩写。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学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鉴于我国的经济基础、文化特征、STS教育理论基础和课程的实践基础等因素,我国尚未有正式的STS教材。因此,把STS思想渗透或应用到现行的生物学教学中,赋予生物学新的生命力和功能,使原有抽象的理论知识得到较好的感性支撑,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内化,更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当代社会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生物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拓宽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一是让学生了解当前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包括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脑科学、生态学、生物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及其应用、发展前景。二是加强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育,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更新,加强生物科学技术教育。如花卉、果树、食用菌、药用植物、经济动植物、农业新技术、生物资源开发、食品工业、发酵工业等方面的知识、技术和应用。三是加强与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教育。新技术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全民科学与技术教育。如环境污染、癌症、艾滋病、优生优育、性教育、营养与健康、长寿、资源、能源、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常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技术的决策能力。 中国的教育依然属于应试教育,但是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与应试并不存在矛盾的关系,反而通过层层引导,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所提高之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应试学习。然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和坚持。 参考文献: [1]郑庭海.多途径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8,No.3. [2]郝艳芝.分析中学生物教材中的衔接问题以及应对策略[J].科普教育,2013.

重视生命科学史学习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重视生命科学史学习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摘要]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深入分析了生命科学史的重要价值,并讨论了生命科学史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科学史价值 重视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是时代的呼唤。《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在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获得生物学基础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在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部分中,第七个专题“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中举实例突出强调了“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并特别说明“对于《标准》中没有列出的其他生物科学史实也应注意引用”。 一.生命科学史的重要价值 1.生命科学史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 生命科学史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同时显示了产生每个知识点的科学过程。例如,20世纪初,萨顿和鲍维里在孟德尔遗传学以及19世纪末在染色体的变化、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裂等方面的成果上,提出了染色体学说,即(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可能就在染色体上。

但是当时拿不出证据证明他们的观点。直到1910年,摩尔根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才证明了萨顿、鲍维里的假说。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到科学过程的步骤。生命科学也是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和进步的。 2.生命科学史是前人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过程史 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生命科学史就是前人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过程史,生命科学史中蕴涵了知识与过程的统一。(过程中包含着思维方式,如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推理等;过程中包含着研究方法。)创造科学知识的科学家,哪一个不具备广博的知识呢?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汇集了许多不同学科背景科学家的智慧,显示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仅有沃森和克里克的知识也是办不到的。知识和过程是自然科学的两个维度,二者是统一的,不能割裂开来。 3.生命科学史展示了人们的合作过程 生命科学史展示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有相同研究方向的人们之间和有不同研究方向的人们之间的合作。DNA双螺旋结构的问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这个事实表明从事不同学科研究的人,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是不同的,而且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带来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尤其是玻尔、德尔布吕克和薛定谔的思想为遗传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沃森和克里克),他们的合作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郑雪萍 识图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阅读等对插图所蕴含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在现行的初中生物新课程生物教材中,每一册书都有大量的插图,这是生物学科的特点,每个插图都反应了生物结构功能或原理或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知识。通过识图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和思维等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的技能。 在生物教学中要关注识图能力的培养,在整个七年级下册是学习人的生理卫生知识的内容,涉及人体的各大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插图特别多。教师要指导学生识图,这也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能力的重要方面,平时教师习惯了利用多媒体展现教学的过程和环节,忽略了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的插图,课本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资源,要充分利用好。不同类型的插图,有简单、有复杂、有的只需要记忆,有的需要分析,有的需要综合解释等。针对不同的插图,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下面是我根据下校听课,摘录了一些教师识图的一些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物结构、组成和功能”类型的插图。 “生物结构、组成和功能”类型的插图,在课本中是最多的,如在七年级下册涉及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插图特别多,如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呼吸系统的组成、心脏的结构、眼睛和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肾的内部结构等,这类型的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观察这类型的图,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插图的名称,观察的目的是什么,从插图里获取什么信息。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插图的方法,如观察插图要有顺序的,要抓住插图的主要信息,不要给无关紧要的画面所吸引,从而忽略最要的信息。然后设计恰当的看图需要完成任务,让学生不观察,边完成任务,这样才能达到识图获取信息的效果。 【案例1】观察“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及“小肠和大肠结构”图。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会看图的原则与方法:1、先看标题(理解图的主要内容);2、先整体再局部(找出图中关键的部位);3、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引导观察消化系统的两条主线:消化道和消化腺);4、深入、细化要点(小图中肝胆胰腺的说明);5、分享看图经验。然后让学生看并完成任务:就是根据图填写表格(如下) 根据图IV-21填空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摘要: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相关阐述,然后分析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阶段;生物教学;核心素?B;培养策略 一、引言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学科比较多,需要掌握的知识容量大,而生物学科便是其中的有机构成之一。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考虑到今后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满足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高中生物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塑造学生生物基本技能和认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 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与个人终身发

展和社会发展有关的,最基本的知识与能力、观念与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针对核心素养,可以对其进行细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素养。上述三个方面属于一级指标,而每一个一级指标又可以分为四个二级指标。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素养和国际理解组成了社会参与,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和问题解决组成了自主发展,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素养、人文素养组成了文化素养。 三、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效率高低与否,一方面与教师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有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的技巧,在学习中管理好自己,而这些内容都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巨大的帮助。 其次,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学科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其实质就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方面意义重大。 四、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试论在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试论在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要结合生物课程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科学素养 生物学隶属于自然科学。生物学课程是一门科学课程,这是生物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之一。科学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其中就包括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些特殊途径和方法。正由于有了这些对生命世界准确地提出问题及获取较为可靠答案的方法,如观察、量化、求证和思考等,人类对自身和环境的认知才能日益深入、全面和可靠。这些方法反映出自然科学与其他领域认知模式的不同,也体现了科学最基本的特征和本质。 当前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公民的科学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和基本理念,并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物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每一个生物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长期的工作目标和核心任务。 一、渗透生物科学技术新信息,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意识 在生物学教学中,平时注意搜集一些科学技术的新信息,适时地与课堂教学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使教材基础知识与生命科学发展动态相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科学、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志向。例如,对细胞一章内容的学习,通过细胞全能性的介绍,引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实例:如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花卉树苗。在“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中,引入遗传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成果,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生命科学的前沿知识。渗透这些知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时代感,使其树立生命科学意识。 二、通过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顽强、勤奋、实事求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标中强调“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生物科学史是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其中很多事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科学精神教育的良好素材。如达尔文冒着生命危险做环球考察,虽历尽艰辛,但最终还是完成了巨著《物种起源》;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好习惯 养成了,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而且会使他们终生受益。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理论性极强的科学,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更高。那么,在生物教学中要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时,学生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根据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交流。当然,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会为学生逐步学会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刚开始通过读书找出高质量的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本实际和学生学情编写预习提纲或导学案,以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预习,养成科学预习的习惯。 二、专心听讲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 抓住重点,弄清关键; 主动参与,思考分析; 大胆发言,展示思维。对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而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教学语言力求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 其次,要创造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再者,要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 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学习生物时还要学会记笔记,笔记是一项技巧性的活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提炼笔记内容的能力。生物课是理科课程,理解思维是上课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教学生处理好听课、思考和记笔记的关系。如果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老师思路思考,避免因记笔记而使后继内容无法理解,对于笔记可采用写标题留空白课后补充的方法,记笔记时要有针对性,笔记可以使课后复习的效率得以提高,并丰富完善知识体系。 四、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你仍感模糊的认识。如果你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习题,你定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你的记忆也会保持更久。 五、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质疑在学习中非常重要。教师在生物教学中科学地创设生物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生物科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质疑能力的重要方法。只有在问题情境中才能促使学生的原有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从而使之“生疑、困惑”。有了疑问就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勤学好问。 六、良好的观察习惯

如何提高和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如何提高和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就是指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作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生物学家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不是生物学家的启蒙教育。而是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是培养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而不是学科的继承和发展。在教学改革进行的几年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未能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变被动接受学习为探究式学习为突破,也就是说面对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就此观点谈谈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一、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应重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探究性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在生物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性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传统的教学,知识量大,面面俱到,严重挤压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不利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离开了科学探究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的形成,必须改变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被动地听讲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如:在上开花和结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已动手拼合花的结构图,在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富有个性化。 2、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一般科学的探究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后,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着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出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散发思维和想象是关键。引导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是教师引导教学的出发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如:在上“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这一探究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捕捉鼠妇开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来发现问题:鼠妇为什么会跑?是被吓着了?是怕光?还是喜欢在潮湿的环境?这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也是关键。接着探究的过程才能顺利进行,通过探究,学生不仅获得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和培养了科学探究的养成和发展。 3、重视生物科学实验。生物科学实验能使我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探究活动,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现学方法式转变切入点和突破点,是学好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探究式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生物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