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问题及进展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问题及进展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问题及进展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问题及进展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问题及进展

3

黄金火1

 杨新军

233

 马晓龙

2

(1莆田学院,莆田351100;2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安710069)

摘 要 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入手,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问题和进展,包括自然区

保护、区域经济发展、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主办社区、旅游业和游客等6个方面。针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中存在问题,从方法、广度、深度和层次4个角度,提出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具体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利益主体

中图分类号 F590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5)02-0228-05

Issues and progress on ecotourism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HUAN GJinhuo 1,Y AN G Xinjun 2,MA Xi 2aolong 2(1Putian U niversity ,Putian 351100,China ;2Depart ment of U rban and Resources ,Northwest U ni 2versity ,Xi ’an 710069,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5,24(2):228~232.

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the contan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major issues and progress of eco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ing nature conserv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role of non 2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s ,host communities ,tourism industry ,and tourists.Suggestions on ecotourism study in China was made focusing on methods ,contents ,arrangements ,and steps.K ey w ords ecotourism ,nature conservation ,stakeholders.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101008)。33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3-01-18 改回日期:2003-04-22

1 引 言

“生态旅游”的概念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 2

UCN )特别顾问Ceballos Lascurain 于1983年首次提出[9]。当时,这个术语应用并不广泛,有些学者还以自然旅游、生态性旅游或绿色旅游来表达[14,20]。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会议上该概念被正式确认,并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对厄瓜多尔等5个国家进行了专门研究,并于1990年出版《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的研究报告,从而使生态旅游的概念被广泛应用,更多学者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的深层次研究。

尽管众多学者对“生态旅游”的概念进行了广泛探讨,仍未取得令各方完全满意的表达[16,21,22,26],但经过20年探索,生态旅游的内涵已远远超出“到自然区旅行”这样简单的内容,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生态”还应包括对区域的积极反馈作用,即生态旅游是推进旅游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光行为[5],包括对区域环境保护、当地居民福利状况改善、低影响、负责任等多方面内容[13],因此,世界生态旅游学会(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 ,IES )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在自然区里进行的、保护

环境同时维持当地人福利的负责任的旅游”。2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问题及进展

分析20年来相关的旅游、环境和生态等方面的

著作,西方学者早期生态旅游研究大多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侧重于旅游对区域影响和环境保护问题,并将后者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8]。随后,生态旅游与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和对游客的教育联系在一起,迅速获得对区域当地文化和居民的关注,从而为生态旅游的迅速普及提供了群众基础。

生态旅游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利益相关者,从旅游企业经营者、自然区管理者、当地居民到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组织,即利益主体(stakeholders ),只有在各利益主体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将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相互衔接在一起,才可以使一个国家或地区获得自然、文化、道德和经济等多方面利益的共同实现。国外学者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于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自然区保护的目的,以及各相关因素和利益主体在实现这一共同目标中各部分所起的作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5,24(2):228~232

用等问题,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自然区保护、经济发展、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主办社区、旅游业和游客等6个方面。

211 自然区保护

作为旅游形式的一种,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提是必须有利于区域自然环境的改善,这种改善广义上应包括自然区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保持,甚至恢复等多方面内容。Filion[15]认为通过提高全社会资源价值的意识,营造保护自然资源的氛围,扩大外资和资本投入,可以达到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和栖息地,最终实现生态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保护的目的[11]。

McNeely和Thorsell则特别强调了对敏感度较强的生态系统和保护区实施管理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他们认为必须解决旅游对环境影响(诸如游客承载力、游客量等)的问题,形成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而这种管理方式又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地吸引力的增强,扩大游客数量,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Positive Feedback Loop)[17]”。该思想的核心就是把对脆弱生态系统单纯地进行保护这一不切实际的目标改变为人类对它的有效利用上来,即利用生态资源开发旅游业,将旅游收入的一部分建立生态保护机构,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以满足栖息地和生物种群的需要。除此之外,Boo[5]、Fennel 等[14]在对哥斯达黎加等发展中国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生态旅游能够在提供社会收益并反过来为自然保护区提供激励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将生态旅游、公园管理和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很多目标并获得收益。

在如何使生态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恰当并有效结合的问题上,西方学者做过很多尝试,并制定了开发大纲和效果评价体系以规范二者的关系。当然,在发展生态旅游增加自然保护资金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游客和当地居民的作用。Ziffer[27]认为,必须提高二者对自然环境面临压力的忧患意识,因为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生态旅游开发中环境保护的效果。

212 区域经济发展

在分析生态旅游和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时,必须考虑诸如资金投入、外汇汇率、就业影响和收益流失等多方面因素。根据经济学收益递减原理,一般情况下,经济项目的开发会随着规模的逐渐增大而出现收益逐渐减少的状况,即随着单位投入量的增多,每个单位带来的单位收益逐渐减少,但总收益将加大。根据这个结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规模越大的国家,经济效果越好。但这个结论未必普遍适用, Weaver[25]经过实证分析认为,在多米尼加(Domini2 ca)这样的岛国,其不利的地形、闭塞的交通和气候条件束缚了大规模的旅游开发,而小规模的经营方式也可扩大就业水平,带来较高的增值,促进经济发展,往往产生比大国家较高的利润水平。因此,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采取最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生态旅游开发方式。

一般来讲,以丰富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开发方式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平台。但Place[21]强调,这种发展方式必须注意可持续性,随着保护区资源日益减少,而又不能提供经济发展的替代增长极时,可能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另外为消除当地居民对资源保护的抵触情绪,随着生态旅游收入的增长,把利润的一部分作为补偿回馈给社区居民,是刺激他们对保护区和野生动物进行保护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保证了当地居民在支持保护区保护的过程中可获得公平的经济收益,实现了全社会生态旅游开发经济收益分配的公平。

可见,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二者的关系当中,必须树立保护是前提,开发是主题的观念。没有开发的经济效益不可能达到资源的有效保护,但是,更不能将经济效益置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其他相关生态效益之上。因此,Lindberg[18]认为,当选择基于生态资源的旅游开发方式时,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213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诸如野生动物基金组织(WWF)、国际保护组织(CI)的许多非政府组织(N G Os)在规范生态旅游研究、制定方针政策、提高公共意识、培训教育游客、发展社区经济等技术支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非政府组织已经对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特别是涉及资源和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Vega[24]以Belize为例,详细说明了政府在发展农村和偏远地区经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该地区,政府意识到生态旅游的作用后,迅速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把旅游业确定为主导产业,推向“绿色运动,产业先锋(the industry spearheading,the“Green”movement)”的位置。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产品形式,生态旅游产品在开发、营销和推广过程中,必然

922

马晓龙等: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问题及进展

需要建立一系列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来实现起对自然和社会负责的承诺,而政府组织在规范体系和科学认证方法的实现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当生态旅游的优点被意识到之后,政府可使政策变化相当快捷。但有批评者对这些政策的经济性、生态性目的持怀疑态度,不相信政府在资源保护和利用之间进行有效调节的能力。

事实上,政府在调节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国家、地方和区域三个层面的关系以及为实现生态保护目的,对旅游产业进行培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处理包括规范制定、结构调整、教育培训和市场营销等在内的问题;协调与私人机构、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分工和旅游经营者和与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加强旅游管理部门和私人机构之间的合作以促进生态旅游宣传,同时向游客需求提供准确预报信息的责任等。

214 主办社区

生态旅游大多发生在热带雨林地区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远离城市的农村或未经开发具有良好自然风景的地区,这里的居民与游客之间几乎不发生任何联系,但游客仍把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等作为自己旅行经历的一部分。许多例子表明,尽管社区居民不会主动参与生态旅游,甚至在旅游开发规划时根本就没有考虑居民这个要素,但不可否认,他们的确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0]。

游客与开发区的联系不可避免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一定条件下可导致经济水平恶化和居民道德水准下降。而立足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方式和决策制定则要求游客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的生活方式,避免从事任何可能造成环境危害和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活动,选择有益于环境、社会、经济和传统文化相一致的旅游产品。就这个问题,支持当地居民对生态旅游进行开发者主张,社区居民应该控制整个项目,并且对任何与之相关的事情有否决的权利;而以Malcolm[19]为代表的反对者则认为,在旅游开发供给管理模式下,为使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只能把物质刺激下当地居民对资源的保护作为一种管理方式。

事实上,社区居民不可能控制全部生态旅游开发行为,多数开发项目由外力或外来机构(例如开发商、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等)所经营,这些机构同时进行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或者从事二者中的一项。尽管如此,Drake[10]仍强调取得当地居民合作的必

要性和必须性,认为他们规范性的参与被看作是减少生态旅游消极影响、强化其积极作用的最为有效的方式,而参与方法是否适当,很大程度上对生态旅游吸引力的发挥有或好或坏的影响。日本学者田野敏久认为,不考虑社区利益的生态旅游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他以旅馆业为例,认为旅馆业巨头拥有连锁店,在国际业务中取得的利润往往一点也不留给地方,均流入游客出发地的“中心地”,这种现象被喻为“新殖民主义”。也就是说,只有在当地居民成为整个开发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后,生态旅游才可能真正成为环境保护的工具。

215 旅游业

尽管生态旅游市场和开发规模的大小难以度量,但北美的一项研究表明,二者确有日益增多的趋势。Ziffer[27]经过分析认为认为,在欧洲和北美生态旅游大约取代了自助旅游和休闲旅游市场份额的10%,她估计400万美国市民每年花费在海外观光旅行上的费用大约为120亿美元。如果将范围扩大,以1988年为例,至少1157亿人从事生态旅游的游客带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可达1550亿美元。1985~1989年间,美国生态旅游开发商每年增长13%,而由此导致的旅游收入每年增长20%,根据这些经验数字,从事生态观光的游客大约每年可增长20%。随着生态旅游规模的扩大,全新旅游线路和旅游地的开辟,出现开发商对待生态保护态度的问题。一些开发商与生态保护组织相互协调使旅游开发进程能够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另外一些开发商却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考虑环境保护,从而产生了“生态旅游”被“生态销售”所取代的现象。

为了使赖以生存的旅游业健康发展,保护所经营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经营商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除制定了许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外,也意识到员工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另外,Durst[11]则从市场营销对旅游业发展影响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市场营销问题是旅游经销商和当地居民共同面对的挑战,旅游业健康发展有赖于有效的营销手段和正确的旅游产品结构的结论。

216 游客

游客直接作用于旅游地,对游客行为和特征的研究也是西方学者的研究重点之一。西方学者根据大量实证研究认为,尽管受各种因素影响,生态旅游游客个体旅游偏好可能有很大差异,但仍具有一个

032

生态学杂志 第24卷 第2期 

根本特征,即通过与旅游地的直接联系,感受区域异质性较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从而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现在,更多学者开始注重旅游者产生原因和旅游动机的研究,Eagles[12]在加拿大进行的研究显示,从事生态旅游的游客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高于平均水平的收入状况,同时,对目的地自然、人文和历史方面的知识有迫切的认知需求。

游客对生态旅游的认知大多通过报纸、旅游杂志和电视等各种媒介。Rymer[22]证实了美国生态旅游市场游客数量和旅游消费的增长,同时,也分析了关心旅游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游客比率显著增加的现象,他认为,形如《好游客》这种导游册的出现在提高游客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3 国外学者对生态旅游问题研究的结论

将生态旅游涉及的所有问题综合研究是一项困难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支撑。Valen2 tine[23]通过研究列举了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例如各相关利益主体(政府决策者、私人开发者、旅游经营者和当地居民等)在相同准则和各自利益下,如何共同使生态旅游健康运作?哪方从中获益或付出?环境是否真正从旅游开发中受益?如何对这些影响加以控制和监测?显然,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更多学者更为深入的研究。

尽管如此,大多数西方学者对生态旅游的前景均持乐观态度。Budowski[7]预言,基于自然环境的旅游业具有光明的前景[23];McNeely[17]把旅游和自然环境看作相互依存的产物;Ziffer[27]和Boo[6]则分别把希望寄托于政策法规和人的道德水准这些软性要素上。当然,质疑这种乐观态度的也不乏其人,他们列举了许多生态系统被破坏,社区受到威胁的例子。应该承认,生态旅游开发不可避免会失去甚至破坏一些原始地域,但更应看到,生态旅游构建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西方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通过各种理念的传输和引导,更多受到人类或自然威胁的生态旅游地域将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控制,在不同目标和各自利益导向下,利益主体的积极行动都从主观或客观层面使生态旅游持续向前发展成为可能。

4 国外生态旅游问题研究对国内的启示

我国人口数量居世界之最,自然资源(包括旅游资源)相对不足是基本国情。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承受着越来越打的压力。旅游业发展在赢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传统的大众旅游方式也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因此,联合国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以倡导全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旅游在我国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由于传入时间较晚,我国学者就生态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旅游的属性[25]、实质[26]、生态旅游的开发条件[27]、生态旅游规划[28]等方面的的概念引入、辩争和操作方法的尝试阶段。

对比分析发现,国外学者对生态旅游研究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借鉴国外研究经验,笔者认为,我国今后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从研究方法上分析,目前我国生态旅游研究主要借鉴和利用生态学、地理学、国土开发等几个学科的相关理论,但生态旅游具有很强的学科边缘性、交叉性特征,涉及的因素较多,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积极引入更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构建独特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旅游研究理论体系。如,国外的自然保护区内不允许有常住居民和任何人工设施,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即便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也存在大量的永久性居民,对这些居民不可能完全进行搬迁,即便搬迁也需要考虑社会公平等问题。第二,从研究深度上分析,国内生态旅游无论是资源价值的评价还是区域开发对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属性探索和开发研究的初期概念辩争阶段,缺乏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成功模式和案例,在积极完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革新的前提下,应努力使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任何停留在表明意义上的论证都无益于整个学科体系的构建和研究的实用性。第三,从研究广度上分析,我国生态旅游的研究领域较为狭窄,即过度侧重于对个别领域或单项要素———如旅游规划和自然区保护的研究,而相对忽视了对其他领域如对社区居民、旅游主体行为的研究。生态旅游开发涉及的内容较广,而且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在一起,任何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都对整个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应从对单要素研究转移到全方位思考上来,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完备研究体系。第四,从研究层次上分析,由于国内生态旅游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研究主要停留在描述性和阐释性的层次,也是限制我国生态旅游研究方法

132

马晓龙等: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问题及进展

单一、研究深度、广度不足的根本原因。因此,这一时期应主要加强实证研究,吸收国外成熟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总结和提炼,促进生态旅游理论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指导生态旅游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家明.1998.生态旅游及其规划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

报,9(3):327~331.

[2] 李东和,张结魁.1999.论生态旅游的星期及其概念实质[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5(2):75~79.

[3] 张广瑞.1999.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14(1):

51~55.

[4] 张林源,杨新军.1996.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研究[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2(1):40~43.

[5] Boo E.1990.Ecotourism:The Potentials and Pitfalls[C].WWF.

[6] Boo E.1992.The ecotourism boom:planning for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M].Technical Paper Series,Paper NO.2,

Washington DC:World Wildlife Fund.

[7] Budowski G.1976.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Conflict,Coexistence,or Symbiosis[J].Envi ronmental Conser2

vation,3(1),27~31.

[8] Buckley R.2001.Environmental Impacts,in Encyclopedia of E2

cotourism[M].New Y ork:CABI Publishing.

[9] Ceballos L H.1987.The future of ecotourism[J].Mexico Jour2

nal,1:13~14.

[10] Drake SP.1991.Local participation in ecotourism projects,in t.

whelan(ed).nature tourism:managing for the environment[M].

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

[11] Durst PB,Ingram CD.1988.Nature2oriented tourism promotion

by developing countries[J].Tourism M anagement,9(1):39~

43.

[12] Eagles PFJ.1992.The Travel Motivations of Canadian Eco2

tourists[J],J.T ravel Res.,21(2):3~7.

[13] Ercan S,Vinod S,Sevil S.1999.Redefining Ecotourism:The

Need for a Supply2Side View[J].J.T ravel Res.,11,168~172.

[14] Fennell D,Eagles PFJ.1989.Ecotourism in Costa Rica:A Con2

ceptual Framework[J].J.Parks and Recr.A dmi nist ration,8

(1):23~24.

[15] Filion FL.1992.The role of national tourism associations in the

preserving of the environment in Afica[J],J.T ravel Res.,13

(4):7~12.

[16] Hunt JD.1992.Rural Tourism:New Focus on a Traditional In2

dustry[J].Western Wil dlands,18(3):2~3.

[17] Jeffrey AM.1988.Economics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IUCN.

Atlas of the Environment:The most up2to2date report on the

state of the world[C].by A Markham.1990.WWF.

[18] Lindberg K.1991.Policies for maximizing nature tourism’s eco2

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C].Washington DC: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19] Malcolm L.1990.Low Impact Tourism as a Strategy for Sus2

taining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Sub Saharan Africa

[R].Mid Term Report,Washington DC:U.S.Agency for Inter2

national Development,Bureau of Africa.

[20] Miller M.1993.The rise of costal and marine tourism[J].Ocean

&costal M anagement,20(3):181~199.

[21] Place S.1991.Nature tourism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or2

tugero[J].A nn.Tourism Res.,18(2):186~201.

[22] Rymer TM.1992.Growth of U.S.Ecotourism and Its Future in

the1990s[J].FIU Hospitality Rev.,10(1):1~10.

[23] Valentine PS.1993.Ecotourism and nature conversation:a defi2

nition with some recent development in micronesia[J].Tourism

M ana.,14(2):107~15.

[24] Vega M.1992.The ecotourism trend[J].Belize Currents,13:35

~37.

[25] Weaver DB.1991.The encyclopedia of ecotourism[M].New Y ork:

CABI.

[26] W ight P.1993.Ecotourism:Ethics or Eco2Sell[J].J.Travel Res.,

31(3):3~9.

[27] Z iffer K A.1989.Ecotourism:the uneasy alliance[C].Washington

DC:C 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and Ernst&Y oung.

作者简介 黄金火,男,1964年生,副教授。从事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 李凤芹

232

生态学杂志 第24卷 第2期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_傅德荣

97 小城镇建设2006/7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开展,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20世纪后期,西班牙通过对本国近20年乡村旅游的研究总结,证明现代乡村旅游非常有利于推动西班牙农村地区的发展。在西班牙,现代乡村旅游者年龄多处于25-45岁之间,为社会文化水平高、购买力强的城市居民,他们对享受农村活动持积极的态度。主要乡村旅游活动包括运动、与农业相关的劳动和观光等方面,这些现代乡村旅游者多利用现有的设施,包括充满魄力的乡村小旅馆和农舍等。 英国Richard Sharpley先生认为乡村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少支持;缺少训练;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利用率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 为了解决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采取积极对策,使乡村旅游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一、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发展的战略范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 以英国为例,一百年前,许多农村家庭为摆脱贫 困迁移到城市,而目前人口开始向农村地区流动,农村地区人口的增长水平是全国平均增长数的两倍,其中以年老的有钱人居多。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约1100万。但是与增加了的人口不协调的是农村落后的社区基础服务。加之“疯牛病”的影响,以及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调整和改革,将逐步减少对农业的补贴,农村社区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农业和农民收入下降问题,农村的贫困问题,农村环境等问题突显出来。1/5人口的问题如不很好解决,无疑将是个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为了直接应对并解决上述特殊问题,英国在2001年大选后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MAFF)改为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增加了对“环境”与“农村事务”问题的重视,这一改动正是针对英国农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而为,其有的放矢已经初见成效。 为发挥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一举多得的优势,“农村事务”采取了更加具有竞争性、灵活性,对环境更加负责的政策。全面推行:农村管理方案———提供给农场主和土地管理者费用开展管理活动,以此来改善和保持农村风光,野生动植物及生活环境;有机耕作计划———通过资助农场主从传统的耕作方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傅德荣 英国乡村旅游

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了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云南迪庆作为滇、川、藏联手创建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中心,有着其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大发展的今天,具有极高的旅游市场需求。迪庆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促进迪庆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能够改善迪庆藏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给藏区人民带来就业岗位,促进迪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稳定和谐。但迪庆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加深了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极为重要,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问题应得到正视和有效解决。本文通过调查梳理迪庆藏区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分析发展现状,应用SWOT 分析法对迪庆藏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挑战与机遇,进行探讨分析,并基于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SWOT的分析结果,针对目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客观、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能够为迪庆生态旅游业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时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实现生态旅游的有效开发与保护,促进迪庆生态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growth of tourism and economy, ecology and society, eco-tourism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Diqing of Yunnan is the center of “China Shangri-La eco-tourism area” jointly established by Yunnan, Sichuan and Tibet, possessed of unique eco-tourism resources, which can satisfy the extremely high demand of tourism market in the major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t present. Fo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Diqing, it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the protection of local eco-environment,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improvemen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ibet area and increase of jobs for Tibetan, but also helpful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Diqing,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as well as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Howeve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also deepens the reliance on eco-environment and makes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come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eco-tourism expans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solved effectively. In the paper, eco-tourism recourses of Diqing in Tibet area was investigated and sorted out 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 was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SWOT was applied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as well as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Besides, based on eco-tourism status in Diqing and SWOT analysis result, its regional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also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weakness and challenge in current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Diqing, objective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or its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relevant eco-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Diqing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relative polic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qing’s eco-tourism.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进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99年是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定的生态旅游年。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爱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不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治理措施,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爱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进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衍变与真正内涵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阻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1988年,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

常规旅游的一种专门形式,游客在观赏和巡游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情愿到大自然中巡游而不是去现代的都市和海滨度假,强调进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爱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爱护,是可持续进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同时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制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同时,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爱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专门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

浅析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2011届毕业生:存档号: 毕业论文题目 浅析青海乡村旅游的发展 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 班级:景区09(01)班 学生姓名:布音白力格 指导教师:张晓兰 完成时间: 2012年5月

浅析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物、文化传统、风情风俗、体育娱乐等四大类型。生态旅游资源是:以生态美吸引游客,为旅游业所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具有较高观光,欣赏价值的生态旅游活动对物,可供生态旅游者感知、享受、体验自然生态功能与价值的资源。 Abstract: tourism resources is the prerequisit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tourism. Tourism resources mainly include natural tourist resources and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human landscape. Natural tourist resources including mountains, canyons, lakes, rivers, forests, volcano, beach, hot spring, wildlife, climate, landform, hydrolog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biological climate.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human landscape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achievements, eating, shopping, arts and culture,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can be summarized as humanitarian scenery, cultural traditions, customs,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in four categories.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 taking ecological beauty attracts tourists, tourism industry by. In the premise of protection, can produc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tourism integrated benefit, have a high appreciation of the value of tourism, ecological tourism activities on the matter, for ecological tourist perception, experience, enjoy the natural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the resources.(把底纹去掉)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resources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 摘要:在人类与环境冲突日益激烈的现在,旅游业开发问题是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粗放式的自然保护区开发模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正迫在眉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型开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发展环境保护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 1972年,第一次人类的环境会议在召开。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了国际议事日程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中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使之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改变了过去保护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点。1987年,在(MCED)在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的报告,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报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休闲生态旅游是以县域环境为载体、以自然为背景、以文化为基础、以发展为前提的一种全新旅游方式。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中具体体现。我们将以我县获得了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围绕国家旅游局确定的“2018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题,充分整合和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这对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响“名山湿地古镇、生态休闲江左”品牌,促进江左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一、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生态资源独特 江左五山一水四分田,地形独特。从西到东呈现明显的三个台阶,西部属天目山余脉,群山逶迤,竹林葱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代表是黄山风景区。中部丘陵湖泊相互交汇,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河水清澈,野鸟群栖,主要代表有南湖湿地风景区。东部水乡平原,河网密集,鱼塘

棋布,阡陌纵横,主要代表是邵洋水乡古镇。江左拥有山、河、湖、泊,这种地形在周边地区较为罕见。 (二)景区布局初步形成 2016年初,编制完成《江左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并相继编制完成了《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江左县西部生态旅游规划》等23个规划,基本上形成全县旅游规划体系。目前全县已形成南湖湿地风景区、邵洋古镇景区、防风古国文化园、碧坞龙潭景区及黄山风景名胜区等5个景区。其中南湖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外海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和湖州市十大风景区之一,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是我县首家国家3A级景区。邵洋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三)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初具特色 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县特色优势资源,特别是田园景观资源,“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江左农家乐休闲生态旅游业鲜明的特色。目前全县有休闲农业园(景区)13个,农家乐经营户进入统计范围达85户,床位407张,餐位5100多席,直接从业人员682人,全县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杨墩休闲农庄)、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特色点各2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3家、特色点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星级农家乐38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5家,二星级21家。

国内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综述精

国内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综述(精)

————————————————————————————————作者:————————————————————————————————日期:

思考|THINK 030 W ORLD 国内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综述 文/谢冽钟永德 摘 要:生态旅游标准能够规范生态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行为和生态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标准的概念,分析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的内容、领域、主要成果等,提出我国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生态旅游;标准;规范作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生态旅游标准能够规范生态旅游经营 者的经营管理行为和生态旅游者的消费行 为,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 国内外有关传统生态旅游标准的研究很 多,并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操作层面成果,对 传统的观法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 而,国内外对生态旅游标准的研究,不仅缺 乏系统性,而且至今尚未形成共识,尤其是 国内有关生态旅游标准的研究则处于起步 阶段。

一、生态旅游标准的概述目前在国外业界和学术界探讨生态旅游有关问题的学术文章中,生态旅游的标准分别以广义和狭义的形式与规范、原则、策略和认证同时出现。狭义的概念是指认证项目中的评估标准,如绿色环球21的/国际生态旅游标准0。相比狭义的概念而言,生态旅游标准更多时候是指广义的标准。广义的生态旅游标准包含两大类:生态旅游规范与生态旅游认证,它们之间的共性不仅在于都是生态旅游的相关准则,而且从国外遵循的方式来说,都是参与者自愿性的行为,而非政府强制要求。它们 的区别在于认证是一个如何遵循标准的动 态的过程,而规范是一些成文的标准。 二、生态旅游标准研究内容 (一国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内容世界旅游组织为进一步探讨旅游业贯彻51992年里约地球会议环境标准6的具体实践方式,在可持续发展的12条原则、以及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组织等执行可持续旅游的9条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可持续旅游的三个基本方法:制定新的规范、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行业导向的自愿性的法规体系。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U N、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 CN、国际生态旅游学会(T IES等,都一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指导生态旅游实践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国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主要集中在狭义的生态旅游标准、生态旅游管理框架、一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范和生态旅游标准的实践上。 11生态旅游标准 Dr iml,Connllo n 在可持续原则的基础 上提出可持续旅游的生态经济标准,并以 大堤礁和热带湿地世界遗产地为案例阐述 了可持续旅游和保护区的定义、可持续旅

关于当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当前生态旅游现状情况 (一)调查显示,在已经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中,仅有16%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有的保护区连一台必须的测量仪器也没有。根据科学监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保护区仅占20%,一些保护区已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甚至有23%的保护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从事旅游活动,使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域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这里的动植物死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保护区旅游现状调查显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二)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使区域和城郊的一些风景区受到冲击。有的地方在风景名胜区邻近盖工厂、办企业、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有的景区对名胜古迹随意修葺,在山林古刹安置电器设备,铺设人造大理石、地砖,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与其自然本色极不和谐;有的景区不顾环境、条件,乱建寺庙、佛像和不伦不类的主题公园等等。这些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 (三)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 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这里的水土、大气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噪音、烟尘都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湘区武陵风景区中二氧化硫含量高达0.62毫克/米3,超过国家一级大气标准3.68倍;树林大片枯黄,PH值达4.44并出现酸雨酸雾。我国水污染的范围也在扩大,全国135条受污染的城市河段中,52条严重污染,其水质连灌溉标准都达不到,更谈不上饮用标准了。如饮用滇池水源的地区,已成为昆明市传染病和许多疾病的高发区。黄河断流达266天,87%的河段水质达四级污染,尤其是近几个月来,黄河干流中游河段遭到严重污染,水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泡沫,下面呈酱色的污水散发着刺鼻的异味,鱼已死光,连浇地都不能用,对河南省沿黄河各城市饮用水造成危胁。这是黄河历年来发生的最严重污染。而且是一次流域性污染。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致使那里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日趋严重,目前已有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 上述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主要措施: (一)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自然环境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对于地上、地面、地下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如果把森林看做单纯的木材生产基地去砍伐,而且是掠夺式的经营,不顾植被具有极为重要的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

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一)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趁势 (1)生态旅游兴起阶段(1960年—1980年)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各国因经济快速发展.观光旅游人口大增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造访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体验原住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快速成长。这正是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生态旅游活动基本处于传统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的调整时期,期间既有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也有在发展过程中走弯路的国家,这些国家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后期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生态旅游在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展开,还未形成规模;各国对生态旅游这个新兴的旅游形式还不够了解,人们对生态旅游也存在误解,把生态旅游等同于自然旅游。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游、海底观赏;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滨海旅游、观鸟旅游等;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之旅、土著文化旅游等。 (2)生态旅游蓬勃发展阶段(1980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环保的旅游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都根据各自生态环境特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是:政府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各国成立了生态旅游相关组织.旨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应;生态旅游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生态旅游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旅游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生态旅游对规模的限制和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热”产生矛盾;在生态旅游发达的国家已经出现官方和非官方的组织,目的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建立生态旅游基金,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的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努力改善生态旅游发展和社区发展的关系,为社区发展谋福利。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美国的森林游憩、滑雪旅游;日本的环保之旅、观光农业、跨国生态公益旅游;澳大利亚的农场度假、滨海旅游、观鸟和动物巡游;新西兰的观鸟、海洋生物之旅、珊瑚礁之旅;法国的绿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 (3)生态旅游稳定成熟阶段(20世纪如年代中期。) 随着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进入了稳定成熟发展阶段。生态旅游市场的细分是根据生态旅游者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划分的,具体可分为观鸟、潜水、自然爱好者、考古学家、洞穴学者、徒步旅行者、登山者、环境保护主义者和自我价值实现者。学者彼得森把生态旅游产品分为9类,分别是包价旅游、节庆、住宿、导游服务、观光胜地、非营利性协会、餐饮服务、零售、交通运输。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概念顺势而生。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迟,但基础雄厚,发展快,我们应加大投入和策划,让生态旅游在我国普及起来。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却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威胁。虽然这些年旅游业价格一再下跌,广大百姓也可以享受的起旅游花费,但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人旅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所以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然而同时,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过度的人工开发,过度的谋取暴利,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旅游业的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了问号。所以只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让旅游和保护均有收益时,旅游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生态旅游现状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

桂林生态旅游现状研究

桂林生态旅游现状研究 什么是生态旅游? 长久以来,大众旅游在中国很多地方主宰着地方旅游的发展趋势。生态旅游作为大众旅游的一种替代,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生态旅游和传统的大众旅游有很大的不同。它通过限制游客的数量,控制能源和水的消耗,使得文化之间能够充分的交流,它给游客提供当地自然和文化的历史信息,使旅游者并不仅以金钱的方式来回报社区。生态旅游通过赋予旅游者自主权,由他们自主决定希望开展一种什么样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致力于使游客享受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感受当地文化的同时对当地环境产生最小的影响,并尊重当地人的传统,信仰和习俗。 生态旅游的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开发的方式之一,以每年30 %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生态旅游的兴起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被看作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之一。然而,生态旅游并不是万无一失的。生态旅游如果开发利用不当,对环境所造成的威胁甚至大于传统的大众旅游。因为大众旅游的地点大多是在人为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而不是发生在环境敏感的保护区或国家公园。而生态旅游恰恰相反。如何发展成功的生态旅游? 综观世界各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可以发现:对当地居民利益的关注程度以及居民对旅游的参与程度和生态旅游的成功与否关系十分密切 桂林生态旅游现状: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据前不久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介绍,生态旅游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年产值,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 桂林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一是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且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二是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漓江,阳朔,龙胜,资源这些地区集中了桂林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中最精华的区域,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处所,已经成为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但由于桂林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史较短,目前尚为初级旅游开发模式。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实际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给环境带来较严重的污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如:(1)对桂林市内溶洞的大面积开发,许多地区一发现好的溶洞,就匆忙施工开发。开放后又不控制游客人数,过多的游客加速了洞内沉淀物氧化。一些洞口开得过大、过长,加速洞内外空气对流,人们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破坏了岩溶洞环境的平衡,致使石钟乳已开始退化、变色。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些溶洞将会过早衰亡。(2)有关部门为了大量揽客,在龙胜核心景区内建造宾馆等与当地风情格格不入的建筑,严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氛围。(3)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许多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上进行,在充分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为了促使贵州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贵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文章首先要对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生态旅游的相关理念基础上,提出贵州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对策旅游发展 一、研究综述 生态旅游思路的产生是在全球环境危机、人们"生态觉醒"的大背景下,生态旅游的思路对旅游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国外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是以研究大型动物在生态旅游中作为游客观看的对象开 始的,后来学者们在研究生态旅游的时发现,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居民越来越注重保护其居住的环境。如Lindberg, Enriquez & Sproule 1996年以洪都拉斯伯利兹地区为例,发现随着社区居民从公园生态旅游中获取收入的增加,社区居民则更加积极地支持保护区的发展。同时,学者们也在对生态旅游的各种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Stefan Gossling (1999)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CBA)对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的各种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和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保护成本、旅游环境危害成本)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生态旅游经济价值超过常规利益(如砍伐、放牧等)的经济价值。 我国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80年代,但开始重视始于1995年,起初学者们主要是将生态旅游的一些思想应用到生态旅游规划中进行研究。而关于对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生态旅游评价指标和标准等方面进行,同时从多角度去考虑有关生态旅游对于各种相关群体的影响进行研究。如阎传海(1997、1998)对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张崎等(1999)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稳定性等方面对湿地生态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

国内外休闲农业研究进展电子教案

国内外休闲农业研究进展 张广海包乌兰托亚 2012-10-9 11:25:10 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6期上 一、引言 休闲农业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使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受到大众青睐。20世纪30年代,欧洲休闲农业得到较大发展,并逐步向美洲、亚洲等部分国家扩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70年代后,各主要国家的休闲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近年来,休闲农业也成为我国旅游开发的重点,国家旅游局、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家乐已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1.8万家,全国年接待人数4亿人次,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2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与此同时,休闲农业开发的相关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方向。 二、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研究进展 目前,国外对休闲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休闲农业概念内涵的研究、休闲农业开发现状与经济效益研究、休闲农业区域开发与规划个案实例研究。 (一)休闲农业概念内涵的研究 在国外文献中对休闲农业并没有统一定义,有乡村旅游、农业旅游、农庄旅

游、田园旅游、观光农业等不同提法,但表述的意义基本相同。因此,在资料搜集整理中均理解为休闲农业。对休闲农业概念内涵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下: 在早期的休闲农业概念研究中,国外主要学者Dart(1974)、Hoyland(1982)、Murphy (1985)、Wales (1986)、Denman(1990)、Davies(1992)将休闲农业定义为基于营运农场中提供的休闲游憩设施,在典型的乡村环境下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随着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Bramwell(1994)、clarke (1996)、 weaver (1997)、IIbery (1998)、sonnino (2008)等学者进一步深化了对休闲农业的认识,将休闲农业理解为目的在于娱乐、教育、休闲、体验农业劳动的一项经营活动。Lane.B(1994)对乡村旅游的内涵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从地域、旅游活动本身、规模、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及类型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的本质进行了界定。MikeWoodS(2000)认为,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在乡村地区所从事的所有旅游活动,以实现对乡村自然、人文的感知、体验,从而达到精神的升华。DeboI’ ah等(2005)采用了这样一个定义:“观光休闲农业是一项参观农业耕作、栽培、园艺或农业经营的活动,其目的是娱乐、教育或亲自体验农业劳动。” 总体来看,国外学者对休闲农业概念内涵的界定尚未统一,但对休闲农业“乡村性”的本质基本认同,也是对休闲农业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基础。 (二)休闲农业发展动力与经济效益研究 休闲农业发展主要基于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两个层面,分别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促进休闲农业的兴起与扩展。Greffe从物质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现代的与传统的为分界,对乡村旅游者的需求进行划分,

乡村旅游资源生开发与整合策略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旅游管理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 我国当今的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但是因为市场机制及法律问题,其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资源开发不合理,当地农民受益少,环境破坏严重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必要进行资源的生态开发与整合。 一、以生态保护为切入点,从而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 乡村旅游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因此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系到当地民生与经济,因此,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 (一)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乡村有着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这是其吸引大量游客的根本原因,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可复制性特征,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必须严格保护。 (二)注重田园风光的维护。田园风光是区别城市的重要特色,其乡村性是区域旅游的核心组成,田园风光不仅仅是一种基于农村景观的特有风光,同时也是原始农村生产活动的体现,田园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核心,因此应当全力保护农村的田园风光。 (三)要注重保护乡村村落景观。乡村的文化特色一般通过建筑体现,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乡村,其建筑是其村落发展的活化石,这也是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重点保护。 二、以当地实际为基础,对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优化 乡村旅游发展基于乡村特色,而对于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基础,也是设计好的旅游发展项目的基础,乡村旅游的特色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点: (一)乡村性特征,乡村旅游的灵魂便是乡村,是基于本地风土人情的旅游形式,这种乡村性也是区别名省旅游的主要特征。 (二)文化性,乡村的景观与人文特征沟通构成了乡村的特有文化气息,其与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截然不同,虽然也为生计所忙碌,但是乡村有着其特殊的农耕文化气息,同时大部分乡村居民也保持着质朴的特征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三)生态性特征,乡村的生态环境优于城市,特别是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开始在周末逃避城市,选择乡村生态旅游。 (四)体验性,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化还应当注重体验性,特别是农耕文化体验及乡土风情的体验,这也是吸引大量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以生态文明为基础,注重生态旅游的规划与资源分配 我国乡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不同地区都开始大力开拓乡村旅游市场,特别是一些城郊乡村及特色乡村,但是这也导致了乡村旅游的同质化,定位不准确,特色化不明显等,因此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还应当注重合理规划与资源合理配置。 (一)注重旅游特色的体现,现有的乡村旅游主要从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环境两个角度体现,这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不同乡村应该在其中甄别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建立特色化旅游。 (二)科学规划,注重资源合理配置,乡村旅游应当建立在严格的规划基础上,特别是在同一个县市区的不同乡镇之间应当采取差异化规划,逐步推进乡村旅游建设。 (三)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在资源的开发中不可操之过急,而应当充分考虑到保护与发展的均衡,从而保证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发展,保证生态环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