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干旱的宝地

干旱的宝地

干旱的宝地
干旱的宝地

干旱的宝地

一、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分析以西亚波斯湾沿岸地区为代表的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通过波斯湾沿岸国家的案例,理解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会人类是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与干旱环境和谐共存的。

3.学会利用地图等资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够运用景观图等资料描述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具有特色的生活方式。

三、教材分析

陆地上干旱地区的面积十分广大。大部分干旱地区降水极为稀少,沙漠连绵,曾被视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的地方。自然环境比较严酷,但有的地区地下蕴含着丰富的宝藏。自古以来,炎热和干旱非但没有熄灭人们生活下去的勇气,反而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石油宝库──介绍了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开采。随着那里的地下宝藏──石油的开采,从此结束了人们的贫困生活。他们用石油输出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农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在茫茫沙海中建造了美丽的都市,使这一地区步入了现代化。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我想要站在异国的地方,感受文化的冲击,去发现我们的世界之外,真的有另一个世界,或者澎湃平淡,或者安乐繁荣。只是现在,我们都只能坐在教室里,工作或者学习。但这不妨碍我们放飞心灵去旅行。

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有不同的景观。(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有一个地方,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我们来找一找。

阿拉伯半岛是什么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这样的气候造就了什么样的景观?(沙漠连绵,河流稀少。阿拉伯半岛中部夏季最热月均温在白昼时达70~80℃,夜晚则降至30℃;冬季最冷月气温也达40℃以上;年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许多地区两次降水间的间隔需要数年。地表没有一条常年河。)在这样的地方,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揭开波斯湾地区人们生活的神秘面纱吧。(二)新课

出行服装很重要。老师找好了一个向导,现在啊,向导爷爷先带大家去服装市场置办一下行头。你是要风度还是要温度?出示T恤和长袍,选哪种?

盛夏的沙漠地带温度能达到40、50摄氏度以上,阿拉伯长袍的特点是宽大,能遮住全身,外界的风吹入袍内,能迅速窜遍上下,起着一种“烟囱效应”,将身体上散发的湿气一扫而去。与此同时,由于人体皮肤都被宽大的长袍遮住,阻挡了日光对体表的直接照射,而灌满长袍内的空气又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因而使人感到凉爽、舒适。在沙漠地区,穿长袍是最明智的选择。

爷爷一路上给我们介绍他以前的生活,可惜他语速太快,我英语水平有限,听到的最多的就是水、战争、贫穷这三个词,大家能根据这些图片资料帮助我分析一下爷爷讲什么吗?

可见热带沙漠气候区最缺少的东西是什么呢?水。中东一些国家经常为水而战,其中,大家熟知

的巴以冲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水资源的争夺。水资源的缺乏不仅引发了战争,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使这一地区长期处于贫苦状态。但大自然却赐予了他们另一种黑色的液体──石油。

石油有什么作用?(石油燃料,如汽油、柴油等,润滑油及相关产品,石油沥青,溶剂和化工原料等。)石油是现代社会主要能源之一,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全世界的有机产品几乎90%来自石油。

读图4-36,波斯湾沿岸有哪些主要产油国?

石油桶上的地区,出示材料——

资料一:波斯湾沿岸的石油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

资料二:波斯湾地区现已探明的油田有150个,85%的油井为自喷井,世界20个特大油井这里就占了14个。

资料三:由于波斯湾沿岸各国人口少,工业还不发达,各国石油消耗量不大。

石油那么多,自己又消耗不了,怎么办?源源不断的被运往世界各地。

观察图4-37,波斯湾地区的石油主要输往哪些国家?

如果有一艘油轮要运往中国的浙江,请问路线?

运出去的是石油,那么带回来的是什么?

思考:如果我们也是阿拉伯人,我们会如何利用滚滚而来的财富?(见书P89)

提升石油开采的技术,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增加石油资源的探明储量;改善生活的条件,尤其是水(海水淡化);发展绿洲农业……到了波斯湾地区,一定要到阿联酋的迪拜去看看,到了迪拜,一定要去见识一下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级酒店。介绍:

帆船酒店建立在离海岸线280米处的人工岛上。

它宛如一艘巨大而精美绝伦的帆船倒映在蔚蓝海水中。

除了别致的外形,酒店还有全年普照的阳光和阿拉伯神话式的奢华——躺在床上就可欣赏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阿拉伯海湾美景;饭店内设计金碧辉煌,黄金打造的家具和360度海景,每个房间都在170平方米以上,为两层的复式结构,卫生间超过25平方米;大堂的地板上、房间的门把手、卫生间的配件以纯金或镀金而做。帆船酒店最低收费的房间一晚也要约1000美元,总统套房则约5000美元一晚。

难怪这里被人们喻为是石油浇出来的极度奢华的沙漠城市。我们在这里感慨不已的时候,向导爷爷却面露担忧之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在想,现在是靠石油发家致富了,可是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有朝一日石油开采完了怎么办?

新的研究发现,人们可以在沙漠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制造无碳能源;在沙漠地带可以繁殖一些草药,用来有效地治疗癌症,皮肤病等;还可以开发沙漠旅游业,使生活在沙漠周边的人们受益。我们要寻找更多的机会,利用和开发沙漠。高效利用水资源的一种可行方法是在沙漠地区发展水产业。有些国家试验在沙漠地区养鱼养虾,沙漠地带高盐分的水和高温并没有影响这些水生物,这样还可以缓解使用海洋水资源的压力;也有国家尝试种植可在干旱和盐化土壤中仍能丰收的庄稼,比如大枣类和尼巴椰子等。

沙漠是生态系统中特殊的一部分,它所供养的野生植物和动物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不可

估量的作用。联合国发起的以沙漠为主题的环境日,再次提醒人们,解决沙漠中用水问题,仍是人们不断努力的目标。中国的沙漠面积也非常广大,比如新疆地区就有广漠的沙漠,我们新疆的人民又是如何解决这个水的问题呢?

坎儿井(录象)——都说水是生命的源泉,有了坎儿井,有了水,沙漠成绿洲。我们可以吃到来自新疆的葡萄、哈密瓜等。

(三)小结:炎热和干旱非但没有熄灭人们生活下去的勇气,反而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自然,合理的开发资源,与严酷的环境和谐共存,实现了社会的文明与发展。干旱也能变宝地,处处都是好地方。

(四)风俗禁忌

中东是世界穆斯林的起源地,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俗,所以一定要了解这里的禁忌和风俗,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1.当地每年一次的斋月期间,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许在公共场所和大街上喝水、吸烟、吃东西,当地绝大多数的餐馆和饮品店在这个时间关门停业。

2.斋月期间,女士们要尽量注意穿长袖衣服和长腿裤,不要太暴露。

3.除在寓所或有住房的饭店可以喝酒外,其它的场所或大街上不许喝酒。

4.在与当地人交往中,与先生谈话不能主动问及其夫人的情况;与妇女交往只能简单问候几句,不能单独或长时间与她们谈话,更不能因好奇盯住看她们的服饰,也不许给她们拍照。

5.阿联酋国内节假日较多,还有长达1个月的斋月,虽然斋月期间上午半天工作,但实际上办不了事。因此,国内来阿联酋访问或做生意、办展览要注意避开当地的节假日。

6.在阿联酋之商人除欧洲人外,常常是谈完就忘掉了,因此重要事情必须继续追踪办理。

7.阿拉伯人宴客一般均在外面之餐厅,若是在家里宴客,女主人也多不出面。若以咖啡待客时,通常是由保温瓶中倒出滚烫的半小杯,喝完后,侍者会继续添加,除非以姆指及中指左右摇晃手中的小杯表示已足够了,不用再添加。

8.一般阿拉伯家庭仍是席地用餐,且系用手抓食,做客时最好入境随俗。

9.目前各邦之主要街道虽都已有街名甚至街号,但大都以人名为主,名称很长,且房屋仍无门牌号码,找起来相当费时。最好能问明确切地点并带着客户的电话,真找不到时可请当地商店帮忙打电话告知你的位置,请对方派人来接。

日志

陆地上干旱地区的面积十分广大,大部分干旱地区降水极为稀少,沙漠连绵,曾被视为“最不合适人类生存”的地方。自然环境比较严酷,但有的地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自古以来,炎热和干旱非但没有熄灭人们生活下去的勇气,反而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石油宝库---介绍了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开采。随着那里的地下宝藏---石油的开采,从此结束了人们的贫困生活。他们用石油输出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农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在茫茫的沙漠中建立了美丽的都市,使这一地区步入了

现代化。同样也展现了人们适应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创造力。一节课下来,我有以下体会:1、教学设计一定要按照课标,依据课标,确定重难点。依据课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石油宝藏带来的现代化以及人们生活的提高,难点确定为理解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会人类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与干旱和谐共存。

2、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比如对于西亚石油生产的特点,我分别以图片、表格来让学生归纳总结西亚石油生产的特点是分布广、储量大、产量大、出口量大。

3、3、教学设计一定要条理清楚,本节课我分四大块来进行设计,一是西亚的自然环境;二是西亚石油生产的特点;三是石油带来的现代化;四是居安思危,将本课内容提升到走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当然课上完后,我觉得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自己的教学设计,课上后的感觉是框架设计合理,但是没有血肉,尤其是重点挖掘不深。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改进。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波斯湾地理位置极其自然环境,了解主要石油输出国,明白石油销售对阿拉伯人的影响。

2能力目标:提高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石油销售对波斯湾沿岸人们的影响。

2教学难点:石油销售对波斯湾沿岸人们的影响。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讲授法。

八年级地理第二节_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_(1)

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1) 学习目标 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位置、范围及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学习重点 1.塔里木盆地的位置、范围及气候特点。 2.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 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自主学习 1.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南部,山脉和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的盆地。 2.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沙漠。 3.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和。 合作探究 1.看教材图8.18,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城镇,说出它们的分布特点。 2.讨论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分布与水源,绿洲分布的关系。 3.看教材图8.18中有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猜测修建这两条公路的原因。 课堂检测 1.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吐鲁番盆地 D.准噶尔盆地 2.塔里木盆地主要位于 (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青海省 3.塔里木盆地中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于 ( ) A.湖泊水 B.河流水 C.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D.地下水 4.决定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5.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A.塔里木河 B.伊犁河 C.长江 D.额尔齐斯河 6.我国最大的沙漠位于() A.准噶尔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柴达木盆地 7.下列不能反映塔里木盆地干旱这一自然特征的是() A.多沙漠、戈壁 B.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C.农村、城镇、城市的分布多呈带状或点状 D.矿产资源很丰富 8.读新疆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指出塔里木盆地的范围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2. 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 了解西气东输,并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4. 了解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开放性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 2.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阅读教材78页第一段。 提问:说起塔里木盆地,你们会想到什么? 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以及文字了解说出自己对塔里木盆地的印象。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塔里木盆地沙漠、绿洲、城镇、油田、瓜果和民族风情的照片;这里既是一片荒凉也有着无限生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如今还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目的增强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板书: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沙漠和戈壁广布 [讲授新课] 教师讲述:利用多媒体展示图8.16塔里木盆地的地形图,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在塔里木盆地里面有这一片茫茫沙海——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塔里木盆地是极端干旱的地区。 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小组间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为什么如此干旱。 学生:根据地形图以及过去学习过的知识,思考、讨论并归纳,并让代表发表小组成果。教师指导并总结:结合图8.17了解塔里木盆地距离海洋远;地形方面,塔里木盆地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因此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板书)。 一、自然环境 1、海陆位置:距离海洋远 2、地形:盆地,周围山脉环保 过渡:由于干旱,塔里木盆地环境恶劣,那么这里是否有人类活动呢?好,其实这里是有人类活动的,那些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于环境的关系。 提问:大家知道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在哪里吗?以及绿洲水源的来源?

干旱的宝地

干旱的宝地 一、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分析以西亚波斯湾沿岸地区为代表的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通过波斯湾沿岸国家的案例,理解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会人类是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与干旱环境和谐共存的。 3.学会利用地图等资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够运用景观图等资料描述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具有特色的生活方式。 三、教材分析 陆地上干旱地区的面积十分广大。大部分干旱地区降水极为稀少,沙漠连绵,曾被视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的地方。自然环境比较严酷,但有的地区地下蕴含着丰富的宝藏。自古以来,炎热和干旱非但没有熄灭人们生活下去的勇气,反而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石油宝库──介绍了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开采。随着那里的地下宝藏──石油的开采,从此结束了人们的贫困生活。他们用石油输出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农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在茫茫沙海中建造了美丽的都市,使这一地区步入了现代化。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我想要站在异国的地方,感受文化的冲击,去发现我们的世界之外,真的有另一个世界,或者澎湃平淡,或者安乐繁荣。只是现在,我们都只能坐在教室里,工作或者学习。但这不妨碍我们放飞心灵去旅行。 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有不同的景观。(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有一个地方,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我们来找一找。 阿拉伯半岛是什么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这样的气候造就了什么样的景观?(沙漠连绵,河流稀少。阿拉伯半岛中部夏季最热月均温在白昼时达70~80℃,夜晚则降至30℃;冬季最冷月气温也达40℃以上;年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许多地区两次降水间的间隔需要数年。地表没有一条常年河。)在这样的地方,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揭开波斯湾地区人们生活的神秘面纱吧。(二)新课 出行服装很重要。老师找好了一个向导,现在啊,向导爷爷先带大家去服装市场置办一下行头。你是要风度还是要温度?出示T恤和长袍,选哪种? 盛夏的沙漠地带温度能达到40、50摄氏度以上,阿拉伯长袍的特点是宽大,能遮住全身,外界的风吹入袍内,能迅速窜遍上下,起着一种“烟囱效应”,将身体上散发的湿气一扫而去。与此同时,由于人体皮肤都被宽大的长袍遮住,阻挡了日光对体表的直接照射,而灌满长袍内的空气又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因而使人感到凉爽、舒适。在沙漠地区,穿长袍是最明智的选择。 爷爷一路上给我们介绍他以前的生活,可惜他语速太快,我英语水平有限,听到的最多的就是水、战争、贫穷这三个词,大家能根据这些图片资料帮助我分析一下爷爷讲什么吗? 可见热带沙漠气候区最缺少的东西是什么呢?水。中东一些国家经常为水而战,其中,大家熟知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1.塔里木盆地地处() A.天山山脉与祁连山脉之间 B.天山山脉与阿尔金山脉之间 C.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之间 D.阿尔泰山脉与天山山脉之间 2.读“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示意图”,说明塔里木盆地() 图T8-2-1 A.油气资源丰富 B.是“丝路”走廊 C.降水稀少D.地势平坦 3.[宜宾中考] 分布于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A.黄河水 B.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C.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D.地下水和河流水 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回答4~5题。

图T8-2-2 4.关于该盆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盆地内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聚落多分布在山麓绿洲之上 ④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5.该盆地内河流多为时令河。但天越旱,这里的人们就越盼望见到太阳,主要是因为() A.天越旱,地下水越丰富 B.气温越高,瓜果越香甜 C.天越旱,盆地光照越强 D.气温越高,冰雪融水越多 读我国西北某区域图,完成6~7题。

图T8-2-3 6.下列诗句,反映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A.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7.通过该区域能源通道向江西省提供的能源是() A.煤炭B.火电 C.水电D.天然气 8.[济宁中考]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区域组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T8-2-4

(1)图a所示A区域是________盆地。 (2)该区域沙漠广布,降水稀少,请从海陆因素方面简要分析造成这里降水稀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a可知,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a说明绿洲和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b所示为主要分布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古老引水工程——坎儿井,该工程解决了当地农业和生活用水问题。利用坎儿井引水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一起来看,图片所示的是人体的哪个器官? 生:眼睛。 师:我国四大盆地中有一个盆地的轮廓形似眼睛,你知道是哪一个盆地吗?生:塔里木盆地。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地理区域就是塔里木盆地。 【设计意图】将塔里木盆地的轮廓与眼睛的轮廓进行比拟,通过差距甚大的两种事物的视觉冲击,引出课堂主题,在新奇和趣味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教学。 【讲授新课】 一、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一)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的分布特点 教师展示一系列新疆城镇的景观图片,学生在地图资料当中一一找到它们,并标注出来。

图一 喀什地区是中国最西部的行政区,古称疏勒,地处欧亚大陆中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全区总面积16.2万平方千米,东西宽约750千米,南北长535千米。喀什市是喀什地区行署所在地,是喀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新疆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10年,喀什辟为国家第六个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内陆第一个经济特区。

图二 叶城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区南部,喀喇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总面积28928.64平方千米,总人口373492人(2003年)。有维吾尔、汉、塔吉克、回、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 图三 和田地区,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隅。南抵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交界,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阿克苏相连,辖1个县级市、7个县,2012年末,总人口212.34万人。2012年,和田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图四 民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东临且末县,西连于田县,全县总面积56759.86平方千米,总人口34284人(2003年)。有维吾尔、汉、回、柯尔克孜、蒙古、朝鲜族、塔塔尔、哈萨克等民族。

干旱的宝地说课稿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节是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学完第一节西北地区概况后,塔里木盆地因地形、资源、人口分布、城镇分布的特殊状况,同时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矛盾突出,使其成为典型区和代表区。 教材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在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自然景观图片和相关文字材料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引导学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概括归纳进一步分析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第二部分突出了塔里木盆地的能源和资源的开发。这一部分主要通过讲述西部大开发,通过多媒体整合的文字材料和图片,逐步认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从而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一些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特点; 3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举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相关文字材料传授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知识和讲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说明西部大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西气东输 难点 1自然环境对塔里木盆地的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2能源开发中如何避免破坏环境; 二、说学情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思维,但是对于怎样以某区域为例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大纲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情境导入中,运用歌曲来构建学生对塔里木盆地学习的背景,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在该背景下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述法情境创设法

《干旱的宝地》习题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一.选择题 1.下列没有与波斯湾地区相濒临的是() A.红海 B.黑海 C.地中海 D.里海 2.下列波斯湾地区的国家石油储量最少的是() A.沙特阿拉伯 B.科威特 C.伊拉克 D.阿曼 3.被称为欧洲人的“大花园”“大菜篮”的国家是() A.荷兰 B.瑞士 C.意大利 D.以色列 4.海湾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 A.农业 B.工业 C.石油业 D.畜牧业 5.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主要输往() A.北非、东欧 B.南美洲、北美洲 C.西欧、北美、日本 D.俄罗斯.美国 6.干旱地区的居民生产和生活主要在() A.沙漠中部 B.沙漠边缘 C.谷地 D.绿洲 7.一个世纪以来,石油储量和产量始终居世界前列的地区是() A.波斯湾沿岸 B.北海附近 C.渤海 D.东南亚 8.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其中在阿拉伯半岛盛产() A.葡萄 B.香蕉 C.哈密瓜 D. 椰枣 二.问答题 1.读《世界石油海上运输路线图》完成相关题目。 (1)请写出海湾石油运输路线(经过海湾主要通道,目的地), 至少三条。 (2)假如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暴跌,哪些国家或地区将受到严重 损失?哪些国家或地区将大受其利?举出3个国家的名字并说 明理由。

答案: 一.1.B 2.D 3.D 4.C 5.C 6.D 7.A 8.D 二.1.(1)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和北美;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北美和西欧;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北美和西欧。 (2)答题思路:西亚的产油国家将受严重损失。比如: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伊朗等石油输出国。美国、日本、英国等石油进口国将大受其利。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第八章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指出塔里木盆地的范围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2. 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 了解西气东输,并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4. 了解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开放性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开发利用

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 2.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阅读教材78页第一段。 提问:说起塔里木盆地,你们会想到什么?

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以及文字了解说出自己对塔里木盆地的印象。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塔里木盆地沙漠、绿洲、城镇、油田、瓜果和民族风情的照片;这里既是一片荒凉也有着无限生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如今还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目的增强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板书: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沙漠和戈壁广布 [讲授新课] 教师讲述:利用多媒体展示图8.16塔里木盆地的地形图,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在塔里木盆地里面有这一片茫茫沙海——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塔里木盆地是极端干旱的地区。 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小组间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为什么如此干旱。 47 学生:根据地形图以及过去学习过的知识,思考、讨论并归纳,并让代表发表小组成果。教师指导并总结:结合图8.17了解塔里木盆地距离海洋远;地形方面,塔里木盆地周围有高大山脉环抱,因此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板书)。 一、自然环境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我讲的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本节是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首先,塔里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形和丰富的资源,在我国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和城镇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最后,作为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区域,塔里木盆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具有典刑性和代表性。因此教材选择塔里木盆地作为西北地区的代表区域。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了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塔里木盆的位置和自然景观。东气西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人地关系协调的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理。难点是塔里木盆地的开发。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去思考,广泛交流,通过分析进行总结。使学生乐于思维,同时用多媒体为师生的交流和讨论提供了平台。 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边讨论,边解决疑难,获取新知,掌握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目标交流预习: (四)、引导探究小组展示: (五)、精讲点拨质疑释疑: 四、课堂检测 针对本课内容,选择相关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教学案 课题第二节塔里木盆地课时1 班别 2.1 2.2 2.3 2.4 2.5 课型综合课时间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塔里木盆的位置和自然景观。东气西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重点塔里木的自然地理难点塔里木盆地的开发 预习内容及学法指导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78-80,结合图找到下列问题。 1、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地位?归纳塔里木盆地的地形特点?(图8.16) 2、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征?干及形成的原因? 3、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景观是? 4、塔里木盆地的人们生活在哪儿? 5、合作探究教材P80,结合图,找出下列问题 6、塔里木盆地的资源有? 7、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工程的起止点,所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 8、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9、合作探究P82页活动题2. 主备人马丹审核人朱万杰

学习过程 教学流程及 时间 教师行为(活动)学生行为(活动)教学笔记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交流预习:(10) 引导探究小组展示:(10) 展示一:展示二:展示三:展示四:展示五:1、西北地区的地形是? 2、西北地区主要的省级行政区 有? 3、新疆的地形特征是?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我国最大盆 地--塔里木盆地。 第二节塔里木盆地 教师口述目标,明确本课要求。 教师出示预习提纲。 问题1: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地 位? 问题2:塔里木盆地的地形特点, 及其主要的河流? 问题3:塔里木盆地气候特征?及 其形成原因? 问题4: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景观 是? 问题5:绿洲分布特点? 学生通过教师口述,明 确学习内容。学生结合 提纲,自主学习。 学生读图8.16,找出 位置、地形、气候,然 后分别展示。 学生读图8.18,总结。

干旱的宝地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第一课时《丝路明珠》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新课程作为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措施的特点和影响,深刻领会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更应保护资源,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了解丝绸之路,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疆人民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难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停电公告”图片。 师:电力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谁能再讲讲还有哪些资源的缺乏也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生:停水 生:汽油涨价师:我们是“水乡”,为什么会缺水? 生:是环境污染造成,我们海宁有许多印染厂乱排放污水。 生:下雨少,今年天很热。生:许多人浪费水。…… 师:有没有比海宁更缺水的地方,你认为我们干旱面积分布最广的是在哪个省区? 生:有,新疆。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新疆是如何的干旱的? 生: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生:有传说中的“火焰山”。…… (展示绿洲图片1 2 3 4)师:请同学们猜猜这张图片是什么地方拍摄的? 生:内蒙古。生:森林。…… 师:同学们都进行了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但老师对这张图片感到很困惑,沙漠中为什么含有绿洲呢? 生:雪山上的雪水融化后,可以灌溉形成绿洲。生:沙漠中有地下水,可以灌溉。 生:有坎儿井。…… 师:是绿洲与水资源有关,水是生命的源泉,它解决好水的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展示坎儿井直观图片1 2 3 4) 师:我们有看图、看材料时应该学会质疑,现在我们用5分钟时间分组提问,看谁问得多、问得好。生:新疆人民为什么要开凿“坎儿井”?生:“坎儿井”给新疆带来什么影响?生:“坎儿井”是什么样子的?…… 师:同学们的问题问得很好,要全面掌握一件事件需要我们从三个角度: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去把握,现在我们每个小组从一个角度提一个问题,看看你们能不能问倒老师好吗?生:好师:第一组谁来问?生:坎儿井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师:1.2.3.4好像由……,老师要回答了?生:不算,不算,我来说,竖井、暗渠、明渠。师:噢,还有补充吗?生:池塘,出水口。 师:第二组,老师再来接受你们的挑战?生:“坎儿井”来灌溉有什么好处? 师: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嗯,谁能帮老师补充一下。 生:节约水资源。生:不受污染,水质好。生:自高而下,免去运水。 生:水温较低,比较清凉。…… 师:谢谢同学们,老师不仅为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坎儿井而感到骄傲,更为同学们的学习、探究精神感到自豪,让我们继续努力,好吗? (展示塔里木河地图1 2 3 4 5,楼兰古城遗址图1 2) 师:塔里木河的断流,楼兰古城的消失,你能想到什么? 生:人们破坏了环境,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生:地球的气候越来越暖。……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知识与技能】 1.能指出塔里木盆地的范围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3.以活动形式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路线以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问题探究活动,说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归纳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趣味论坛贴吧模拟活动,以西气东输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将要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体验式、生成性、多样化的成块活动来实施和完成。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油气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 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工具】 用教学课件ppt引领课堂教学,用学生活动材料增加学生参与地理课堂和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一起来看,图片所示是哪个地区 生:新疆 师:对,上节课我们学的就是西北地区而新疆就是西北一个特别的地区,我们上节课用什么地形特征来形容新疆地区 生:三山夹两盆 师:对,(结合图片回忆新疆的地形图)所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疆的一个宝地——塔里木盆地 【设计意图】 将上节课的知识点引出课堂主题,在回忆中增加新奇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教学。 【讲授新课】 (板书)一、认识塔里木盆地 (板书)1.位置 教师结合新疆的地形图带领学生一起认识塔里木盆地的位置。新疆的南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再展现这里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情境1,展示一系列新疆荒漠的景观图片 师:看完图片后你们对塔里木盆地有什么感受 生:干旱,荒凉一片 【设计意图】以图片展示引出课本第一个标题沙漠戈壁广布的自然环境,从而引伸出第一个自然环境气候 (板书)2.自然环境 师:根据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塔里木盆地显著的气候特征怎样? 生:干旱 结合地图带领学生探讨是什么气候,同时在图中找出主要的地形,河流 (板书)(1)气候: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 (2)地形:盆地(塔里木盆地)、山地(天山、昆仑山脉) (3)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第八章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

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学习目标】 1.掌握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2.了解塔里木盆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之间的矛盾,分析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 3.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重难点】 重点: 1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2. 塔里木盆地的主要环境问题。 难点: 塔里木盆地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 【沙漠和戈壁广布】 1.位置和范围: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南部,山脉和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地形和气候:塔里木盆地深入内陆,,周围,使得来自不易到达,造成气候,,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沙漠和戈壁广布,最大的沙漠_______________。 3.植被: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和,分布 着。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和。 4.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三山夹两盆,, 和,。 5.气候: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油气资源的开发】 6.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储量占全国陆上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7. 目前,塔里木盆地已建设了十几座大型的油气田,并通过工程 将这里的运送到我国。这些油气资源的开发,不仅为新疆带来了,发挥了,而且也缓解了我国,优化了。 【课堂检测】 (一)读图题 1读图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流 山脉A_______B_______C______ D______ 盆地E_________ F___________ 河流G_______L_________ H_____平原 I______走廊 J______高原 K________沙漠 2在课本中找出下列内容,并填空 ?西北地区大体位于长城-______山 -________山-_______山一线以北. ?_____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年降水量表现出__________逐渐减少,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降水最少的的地方是_______盆地西部的_____ __.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西北地区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_34

第二节塔里木盆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2、能看图说明本区城镇和交通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与水源、绿洲的关系。 3、读图文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确定位置、分析干旱的原因、城镇交通的分布等,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学习西气东输工程带来的好处以及注重学生态保护等内容,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绿洲城镇的分布、开发资源中的环境保护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通过学习西气东输工程,了解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的分布与水源绿洲的关系。 2.西气东输工程以及对东西部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部资源的开发是如何注重“经济效益与学生态效益双赢”的。 【学法指导】 1.重要知识点在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同学间互助合作。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农产品和图片,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等课外资料。 学生:1.复习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分布 2.查找西气东输的资料。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北地区,本区西部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省,是哪个省? 学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师:谁能描述一下它的地形特点? 学生:“三山夹两盆”从北往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 教师:本区有我国最大的盆地是哪个盆地? 学生:塔里木盆地 教师:不错,那你们对塔里木盆地的印象是什么呢? 学生:干旱。 教师:塔里木盆地由于干旱,地表黄沙漫漫,寸草不生,可历史上这里却是“丝绸之路”的走廊,如今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天我们就走

干旱的宝地

干旱的宝地──丝路明珠 教学目标: 1.了解干旱地区新疆人民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特点发展绿洲农业,以及知道绿洲的意义(丝绸之路)。 2.并认识到干旱地区水的重要性和科学合理利用的必要性。人可以改造自然,为生存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分析,寻求方法,老师提出质问,解决问题(看先辈之法)。由看一看,想一想到说一说,读一读,猜一猜,发现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来逐层深入地引进主题。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看一看,放映《鸣沙山》短视频,直观感受干旱地区。 猜一猜,这鸣沙山是在中国内陆的哪个方位?翻书看地形图 (西北部)-----展示图片: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气候地形情况。 想一想,给出一段吐鲁番的气候地形资源的文字介绍材料,让学生设想:在如下的干旱环境中,你是如何发展农业以及经济,而生存下来的? 说一说,融化的雪水以及极少的雨水,被强烈的光照和干燥多风的空气大量蒸发掉了,我们怎么办? 读一读,看书了解古代人民如何克服苦难,利用有限资源,发展绿洲的? 猜一猜,坎儿井表层密布井口的壮观远景图片。提出这是什么? 然后用图示分析坎儿井的结构(竖井、暗渠、明渠、蓄水池)以及作用优点(减少蒸发,避免地表污染,,清凉剂,自流)。 科学合理利用水的结果是,出现了沙漠边缘的绿洲。 并运用灌溉水渠尽量减少蒸发发展农业。以图片展示农业的丰硕成果。 再设情境:如果在汉代,让你穿越干旱的西北前往中亚、西亚,进行商业贸 易活动,你如何选择路线? 有了绿洲,有了沟通的可能,也有了繁荣悠久的对外交往历史----丝绸之路,也有了欣欣向荣的农业。 学生说一说新疆的农产品、水果,并看图。 但是干旱环境还是面临着危机,塔里木河发出了呼救声,现代采取了更加有效的滴灌法节约水源。 思考:“干旱”、“坎儿井”、“水”、“绿洲农业”与“丝绸之路”之间的内在关系是怎样的? 小结:人们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应合理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疑问:如果干旱沙漠地带没有了冰川资源,当地人们又是如何利用其自然条件,发展经济生存下去的?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并初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3)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通过绘制简图表示塔里木盆地地形分布特点,学会用简图表示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二、教学重点: 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盆地地形是本区主要自然环境特征,绿洲是耕地、城市、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集中分布的地区,引导学生分析绿洲的分布有助于理解本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突出水对本区域的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影响,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难点: 如何从“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中获取新疆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及绿洲在干旱地区的作用,并迁移到整个西部地区,引导学生思考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问题。 突破方法:从图8.18入手,将塔里木盆地周围城市标注在地形图上,引导学生观察城市的分布和地形之间的密切联系,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区内的发展扩展到区际间的联系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 地理图像导学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以“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指导”——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地理图表,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环境观的渗透。 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视学生自主发展。为体现此教学思想,本课主要设计以下的学习方式: 1、课前学生收集有关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色产品、风土人情等资料和图片。 2、给学生读图提纲,明确提出读图要求,学生通过读书、读图,尝试独立地从课文和各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