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职业教育教学法期末复习

职业教育教学法期末复习

职业教育教学法期末复习
职业教育教学法期末复习

职业教育教学发期末复习

第一章

1.职业教育课程:是实现职业教育目的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连续宏观层次的职业教育目的、培养微观层次的教学、训练等教育实践活动的桥梁。

2.狭义的职业教育课程:是指职业学校所设置的某一部门教学科目或全部科目。

3.职业学校教学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4.职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教学论的关系归结为3种:大教学论观、大课程论观、一体化论。

5.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概述:是基于某一专业领域的方向,关于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它是教学论具体化的体现,涉及单个或多个科目。

6.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校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7.组成教学活动的4个因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情境。

8.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9.三农:农村、农民、农业。

三农问题:我国正致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提高的“三农”问题。

三产:农业、工业、服务业。

10.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11.初中生--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教育。

高中生—职业技术学校—高等职业教育。

12.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新变化:1.人才培养目标从单一就业转向就业与发展并重;2.由注重知识与技能转向能力与人格培养;3.越来越强调适应性和迁移能力。

13.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1.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引导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2.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14.三个对接:1.在职业教育中要突出教学需求与职业需求对接:2.教学情境与工作岗位对接;3.情感态度与职业素养对接;只有这方面良好的对接,学生毕业后才能较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13.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1.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2.强化实践教学;3.教学组织形式方法多样性;4.教学对象的复杂性;5.师资的“双师型”。

14.“双师型”教师: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试训指导的技师。

15.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16.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内容应以过程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知识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17.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

18.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1.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功能;2.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3.教育功能。

第二章

1.教学原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即根据教育、教学目的的需要去处理教学中矛盾关系的原则。

2.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教学原则是主观的。

3.教学规则与教学原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两者的联系体现在:教学原则借助于一定的教学规划来体现,没有一定的教学规划,教学原则就成为空洞之物。

两者的区别体现在:教学规划是教学原则的组成细节,每一条教学原则都包括若干具体的教学规划,因此教学规划与教学原则是部分与整体的从属关系。

4.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5.双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6.职业教育教学原则的依据:教学实践经验、教学规律、教学目的、现代教学理论基础。

7.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行动向导学习理论和构建学习理论。

8.教学原则的特点:时效性、发展性、针对性。

9.职业教育教学原则的内容:职业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原则。

10.职业性原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学目的的服务性、教学对象的服务性、教学对象的就业性、教学内容的专业性。

11.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的问题:能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12.影响职业能力培养的四个因素:办学思想不明确、办学条件不足、缺乏“双师型”教师、课程设置科学化。

13.理论教学必须以实践性教学的需要为依据:以“适度,必须,够用”为原则。

14.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1:1。

15.中职要求师生比16:1。

16.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做中学,做中教”。

17.当好教师应有三方面的素质:1.师德:承担育人责任的动力;2.学识:履行教学任务的基础;3.教法:教会学生的艺术。

18.学生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专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以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19.我国沿海有三大制造基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渤海湾三角洲。

20.制约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核心因素是: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问题。

21.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遵循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22.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民主平等性原则、尊重性原则、个性化原则。

23.做好我国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应做到“四个结合”:1.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图与学校相结合;2.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3.学生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4.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

第三章

1.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围绕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指标参数,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与教学有关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教学评价的种类: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3.教学评价的标准:公平性、可信度、有效度、选择性、难度、经济性。

4.教学评价的功能:评定功能、诊断和反馈功能、预测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挑选功能、资格证明功能。

5.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方法: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个体差异评价法、量化评价法、质性评价法。

6.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完整性原则;5.连续性原则;6.互动性原则;

7.分析的评价与综合的评价相结合的原则;5.评价与指导统一的原则。

7.职业能力的构成及其内涵:专业能力: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方法能力:基本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素质高低的标志。

8.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

9.我国职业证书分为5级:初级技能(五级)、中级技能(四级)、高级技能(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

10.我国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因为,一方面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也是促进就业的需要。职业教育是保证教育公平的需要;其一、是促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成才的教育。其二、职业教育是保证教育公平的需要;其三、职业教育是协调发展的需要

11.职业技能鉴定包括:初级(职业资格五级)、中级(职业资格四级)、高级(职业资格三级)、技师(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一级)

第四章

1.教学媒体: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媒体,被称为教学媒体。

2.现代教学媒体:是指通过媒体,综合的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信息,把媒体的各种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显示出来。

3.教学媒体的分类: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

4.现代教学媒体的特征:交互性、智能性、扩展性。

5.现代教学媒体的主要特点:信息容量大、多媒体功能、智能化程度高、虚拟化、网络化。

6.现代教学媒体的优点:直观性的优势、趣味性的优势、形象性的优势、深刻性的优势、艺术性的优势。

板书的优点:1.即时重现力强;2.方便对问题的推演分析。

6.职业教育教学实践重心出现两大变化:1.教学目标重心:理论知识向职业能力迁移;2.教学活动重心:单项行动向双向行动迁移。

7.现代教学媒体的指导思想:一个方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为指导思想;一个度:以教学活动中心的指导思想。

8.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人的因素、实际制约、合理的代价、有效的传播。

9.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实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专业学习目标原则。

10.多媒体技术:一种把文字、数字、图形、图像、声音五种运载信息的媒体集中在一起,并由计算机综合型控制的技术。

11.单一媒体作用下授课时学习者所学的知识3小时后能保持608%,3天后降为15%,声像结合可以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利用此种媒体教学,3小时后能保持88%,3天后降为65%。

13.CAI即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将多媒体计算机用作教学工具,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和学生利用计算机多种教学媒体(比如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信息存储、处理和多形态呈现的功能来支持自己的教和学的一种活动方式。

14.几种现代教学媒体简介:数字化音频、视频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

15.现代教学媒体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多样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四大趋势。

16.七种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语言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流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

17.智能类型分为两大类:抽象思维(涉及、学术研究)、形象思维(技能、技术、技艺)。

18.陈述性知识—高等学校—为什么—显性过程性知识—职业教学—怎么做—隐性。

第五章

1.教育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工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和,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2.教学实践的两大变化:职业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职业教育教学的方法的基本特点:整体性、自主性、行动导向性、非智力性、双边性、双法性、综合性。

教学方法改革“三个乐于”: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企业乐于用。

5.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参观法、微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

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6.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7.讲授法的主要特点: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作为传递知识信息的媒体,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

8.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9.演示法:是教师在上课时,或者在通过展示实物、教具或者进行示范性试验,或者现代化教学手段放映视频节目,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从而说明货认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10.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1.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获取知识的方法。

12.实习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校内校外组织学生开展实习练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13.赵志群:从专业角度看,一个专业之所以成为专业,是因为这个专业有着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科学知识结构,而从职业知识角度看,一个职业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则是因为这个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工作过程,包括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及工具的历史发展诸方面。

14.由专业科学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科学体系,以传授实际存在的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为主;

由实践情景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以强调获取自我构建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为主。

15.教师要提高教学技能,必须获得三种信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信息、学生的信息和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信息。

17.教学方法是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性。

18.我国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个别教学。

19.教学艺术:简单地说就是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他能让学生乐学、易学、会学。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培养,智慧得以启迪,情操得以陶冶。

20.教学艺术的目的:让学生充满生命活力、优化教学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

21.教学艺术的特点: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独创性。

22.教学艺术的功能:动机和引起兴趣、减少失误和提高效益、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创造气氛和组织管理、进行美育和进化心灵。

23.备课要从以下几点做起:备职业岗位、备教学内容、备学生、备教师、备教学条件。

24.教学艺术中的教学语言要求:

音高得当、音强适中;

形象生动、绘声绘色;

抑扬顿挫、节奏鲜明;

幽默诙谐、妙趣横生。

25.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到三备:心备、口备、手备。

26.课堂提问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准确性、针对性、难度适中、启发性、思维性。

27.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有威信、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感情感染学生、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情趣、教学的内容要难以适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28.导入知识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简洁明了,恰到好处;

新颖有趣,能吸引人;

29.什么是批评艺术:让批评变成阳光雨露、批评要幽默、批评学生留有余地、批评要包含爱心、批评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眼神批评、用表扬批评、错了不一定都批评。

30.三个相信: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力;

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可以取得各方面的成就;

关于中职教育的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a7202284.html, 关于中职教育的教学方法 作者:詹冰雪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34期 【摘要】新课改明确指出,当前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这里的以学生为中心,除了是指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之外,还要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组织教学,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会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越来越大,而且与“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相违背。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利用分层教学来组织中职教学活动。 【关键词】中职教育艺术专业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022-01 分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来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此在最近发展区内,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并引导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对于班级授课制下的中职教育而言,分层教学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之上,以统一化的教学手段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要贯穿中职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生分层 正如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在组织分层教学的时候要需要将学生作为中心,对不同层析的学生进行分层。这里所指的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不是对学生人格分层,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等对其划分层次,将有具有相同水平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层次,教师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其最近发展区内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2.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教师一切教学行为的指导,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设定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此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然后根据这三个层次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音乐基础理论》该内容中的音及音高教学目标为例,学困生只需要了解音乐的四大因素即可;中等生需要在音乐的四大因

关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关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内容摘要]作为职教的老师都知道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适应目前的新形势和新的要求。然而,怎样对课堂教学改革、度和量又是多少;怎样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为人处事的影响,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待我们及时加以解决。为此,教师除具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一定的基本素养外,还应该增加自我素质的培养,学生老师关系的再思考以及教学的及时反思。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为人处事、误区、反思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应该说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几乎每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等等。但实施到具体的问题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和这些理念相矛盾实际情况,这时不禁有些茫然;有些困惑;有些误解;是不是还是应该沿用以前的传统教育模式?我们在积极实践的同时必须进行课堂教学上的反思,及时小结,及时调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相信终究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学院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走出误区,走向成功。 一、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误区一:课堂上只要有了“问题讨论”、“小组合作”就是改革了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过分强调知识传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学生只是作为纯粹的而且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为此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起能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发挥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如果在具体操作中不顾教学实际,专为讨论而讨论,并试图以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形式来渲染“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气氛的话,这就会容易走入误区,歪曲新课程的理念。记得我在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时,就犯过类似的错误。首先我把一个班级划分成四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回家预习下一次课要上的内容,等上课的时候,我从每个小组中抽一个学生上台说课十分钟,另外小组打分,最后一节课,我对学生刚才说课时出现的问题和差错进行讲解。本想这样的话,对于同一知识点,学生可以学五至六遍。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以及演讲水平。没想到的是学生在说课的时候,只是照着课本上的黑体字念了一遍。而且还为分数的高低争执。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 教育学创立过程中出现的人物 1.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 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2.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 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3.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 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 4.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 5.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 系; 6.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 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 7.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下列不同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主张需要识记(几乎每年必

考): (1)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贡献: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2)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19世纪末,德国,代表人物: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教育学的展望》、利特《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主张通过“陶冶”与“唤醒”培养完整人格。 (3)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作:《我的教育信条》、《民本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设计教学法》。 (4)制度教育学:20世纪60年代,法国,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6)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之后,代表人物:美国: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吉鲁《教育中的理论与抵制》,法国: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教育学人物 1、苏格拉底(古希腊)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一起雄辩和青年智者问答法著名。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a7202284.html,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 一、最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选题参考 1、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而奋斗 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为例 3、从技能竞赛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4、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探讨 5、工学结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6、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7、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 8、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9、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10、关于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1、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 12、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13、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脉络与变迁——基于教学政策文件的分析 14、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三维互动数字化教学 15、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难点思考 16、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17、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a7202284.html, 18、《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之一 21世纪初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19、行业企业参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20、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3月18日) 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题目大全 1、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2、谈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考察德国巴符州职业院校的启示 3、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 4、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5、WTO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6、新阶段新起点新思路——我们眼中的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视点 7、新阶段新起点新思路——我们眼中的新一分界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视点 8、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9、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10、基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课程设计研究 11、积极推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新教学大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12、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 13、企业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14、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状的报告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状报告 报告人:任辉 为适应加入WTO后新形势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应树立大教育观,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际化的现代教育制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互为补充的灵活的现代教育体系,修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应该逐步改变思想,逐步接受、认可职业教育,认可职业院校学生。 一、当前阶段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背景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据统计,2005年全国仅有中等职业学校11611所,当年招生537.29万人,在校学生1324.74万人。经过3年发展,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767所,招生规模达810万人,在校生达20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已大体相当。数据背后体现了“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随后,职业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一起,作为我国教育的三大战略重点,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投入超过100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县级职教中心,并在重点投入建设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同时,建设100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央政府还专门拿出5亿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此外,中央政府还加大投入,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框架和内容,在2007年得到明确规定。据统计,从2006年到2009年,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约400亿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受资助面达90%;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受资助面超过20%。 为了鼓励社会各界投入资金发展职业教育,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优惠政策。辽宁省财政厅等5个部门联合发文规定,对职业学校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学校后勤设施建设,学校后勤实体及社会企业为学校兴建的学生生活设施,在用地、税费方面,享受教育基建优惠政策。湖北省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捐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国家的大力扶持政策,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以及职业学校自身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作出的改革调整,则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自2004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技工荒”,高级技工尤为稀缺。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会昌珠兰示范学校职高部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初稿)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职业教育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职业教育的改革也正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为把我校的职业高中办好、办精、办强,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创建省级示范学校的要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的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操作流程) 此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四阶段八步骤”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四个阶段:“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巩固训练(培养能力)”。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布置预习任务 至少提前一天给学生划定各组预习任务,全组学生先各自完成任务,然后集体讨论交流得出最佳答案,完成老师指定预习任务。 (二)课堂教学流程 (1)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导入(1—2分钟)。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3)指导学生自学:布置本课任务,教师巡视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自学; (4)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3—5分钟)。 (5)检测自学效果:学生(或小组)上台展示,每组展示完成要让其它组点评和补充(25—30分钟,根据各学科情况,时间可适当浮动); (6)教师精讲点拨(3—5分钟); (7)课堂巩固训练(3—5分钟,根据各学科情况,时间可适当浮动); (8)教学小结提升; (三)注意事项 1、教师备课。备课做到四问: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 -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小编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学科专业知识备考][面试技巧]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

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与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与对策 摘要:文章在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观点与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实践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它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管理型人才的使命。在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经济建设对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急剧增加。但由于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时间不长,理论体系尚待健全与完善,教学经验也存在不足,因此,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 1.重理论知识轻技能教育倾向依然存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工学结合的办学目标,中国特色的课程开发初露端倪。在课程开发方面,先后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即从普高学科体系到能力本位体系,再到工作过程体系。但是,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对课程体系进行局部的调整,至今仍停留在对学科体系的改良上面。学科本位的思想在高职院校中依然存在,在教学实践中更

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体现出来。总之,“三段式”课程体系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整体的课程模式未能实现根本的变革,因而导致了人才培养存在系统性偏差的问题:重知识理论,轻能力和工作过程,学生毕业后不少所学的知识无法在专业对口的岗位进行运用,而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在学校却没有学。因此,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转变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观念,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应该说,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课题,但影响这一项攻坚课程推进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我们应该认真总结高职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加深对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构建基于工学结合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思路。 2.培养实践型、适用型、发展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明显增强 只要留意目前的新闻即可发现,目前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社会要求高职院校提供具有一定知识基础,又有较高的实际技能的职业型人才,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具有一定的书本知识,而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社会所需要的并不是仅具有一个方面实践能力的人才,而是具有多方面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较广的适应面,又要有突出的特色、专长。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知识技能到数量等方面都是不断变化的、不断发展的。高职院校必须洞察和适应这种变化趋势。 二、积极探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

关于职业教育中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pdf

关于职业教育中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关于新的教学方法的阐述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的教育理论界介绍了为数不少的国外现代的教育理论,如来自德国 的范例教学论和柏林学派的教学理论等等,而涉及到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文章则比较有限。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本课题选定了四步教学法、引导提示法和行为导向法作为阐述的对象。 1.四步教学法 四步教学法以对某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它由四个教学环节或步骤组成。 第一步,讲解。首先,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以便根据 他们的情况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然后,教师通过演示某器械的功能等方式生动、有趣地引入教学的主题——如器械的安装或制作。在这一步骤,教师尤其应该注意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动机。 第二步,示范。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即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应该掌握的知 识和技能,并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等三个方面来组织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师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物或教学用具向学生示范如何操作。 第三步,模仿。在这一步骤,主要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即按照教师已做的示范,自己动手 模仿操作。 第四步,练习。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总结,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重复,教师也 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在这基础上由学生自己通过练习达到完全掌握和熟练运用。 在四步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提示型的教学样式教授教学内容,不过随着教学环节的延展,教师也采用评价、教学对话等共同解决型的教学样式。教学的组织以班级授课为主,但是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变化的形式,如让学生环绕在自己周围,以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示 范动作和过程,可以借助于静态或动态的直观教学技术,如模型、绘图、现场参观、演示实验等 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而学生学的活动更多的是受纳性的,学生主要通过倾听、观察、模仿、练 习等形式展开学习。 2.引导提示法 引导提示法是70年代以来,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 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种“关键能力”的概念近年来在职业教 育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可以理解为“职业性和跨学科的能力,并且补充了职业性的资 格”,并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即: ——组织能力。包括有明确的任务目标,任务的实施要准时精确,有良好的协调技巧等;

《教育学》新增考点

《教育学》新增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新增考点1:“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所构想的学校模式。在学校改革的大背景下,“学习共同体”意味着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家长及市民之间的密切协作和互相学习,其目标共同指向:为每位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将“学习共同体”构想引入自己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他提出“学习共同体”就是要使学校成为儿童合作学习的场所,成为教师相互学习的场所。成为家长与市民参与学校教育并相互学习的场所。这一目标主要通过课堂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之间形成开放课堂、共同成长的同僚性,家长及市民参与教学实践的“学习参与”的方式实现的。 新增考点2:教育公平 瑞典著名的教育学家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公平主要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与自由发展,即包括教育权利公平和教育机会公平,衡量标准定位在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指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就上的实质性的公平,即学业成功并被社会所接纳的机会均等。它以承认个体差异为前提,可以理解为每个学生都能在经过某一教育过程后,大体上获得一致的学识水平、能力水平、道德发展水平,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个性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新增考点3:教育的基本形式 1.从纵向看,有落后的、原始的教育现象和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 2.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①学校教育,即在学校中进行的各级各类教育; ②家庭教育,即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 ③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有两大类,一是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二是校外成人文化教育机构; ④自我教育,指人们自我组织的自学活动及自省、自修行为; ⑤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性教学管理课堂要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改革已是风起云涌。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还是尝试,各级各类高职学院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都有振臂高呼之意,但当我们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没有多少实质上的变化。 一、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高职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是什么原因导致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呢?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意到“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1];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好坏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高职学院管理者偏重于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这样就限制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有的高职学院鼓励教师创新,但不注重总结、完善,常常是“虎头蛇尾”,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收获不明显。 从管理角度来看,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是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根据“系统原理”,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当然,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职业教育尤其重要。 由此看来,没有管理层的推动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二、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2]。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量对应的是效率,质对应着效果,有效就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但对高职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举例来说,某一堂课的教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 所以对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高职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劲松职高《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实训课教学模式》阶段汇报(弱化课题,强化教学改革;弱化我个人的作用,强化内涵发展需要)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这所有着34年建校历史的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我非常荣幸能代表学校就《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中职实训课教学模式》这一课题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背景 我校1983年建校,是北京市第一所独立设校的职业高中。2014年通过三部委验收,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对课堂教学的关注不够.随着中职生源质量的持续滑坡,我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家长学历层次较低,对学生期望不高,很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信息技术水平整体不高。(此场合不宜这样表述)但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仅有一技之长的员工已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现代企业员工的核心职业素养,也是决定其职业生涯层次的关键因素。这两方面的能力恰是中职技能型人才的短板,导致他们发展的后劲儿不足,学校的教育培养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学校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育人质量,适应学校及专业转型升级发展要求,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2015年9月,郭延峰校长将普通中学“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带到劲松职高。寒假里,他组织教师自主学习了99页的关于“翻转课堂"的理论文章。开学后,先后组织了15次关于“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学习、建课培训,利用周二大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全校116名老师全部完成学校规定的建课任务,共推出30节“翻转课堂”组内研究课。 从理论学习到培训研讨,再到教学实践,这些都是在教与学方式上进行的初步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职业学校的实训课教学与文化课教学有着显著的差异,

高等职业教育常用教学方法大全

高等职业教育常用教学方法大全(共22种) 1、大脑风暴教学法:就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就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与观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与科研工作中。在职业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可通过大脑风暴法,讨论与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也称为建议集合),通过集体讨论得出结论。 2、张贴版教学法:就是在张贴画版上别上由学生或老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填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主要用于: ⑴制定工作计划;⑵收集解决问题建议;⑶讨论与做出决定;⑷收集与界定问题;⑸征求意见。 3、案例教学法:就是指通过—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就是传授最终真理,而就是通过—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与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她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她真正重视的就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4、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它力图帮助个人了解她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实例为媒质:一就是探索她们的感情;二就是洞察她们的态度、价值与感知;三就是培养她们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态度;四就是用各种方法探讨对教材的理解。 5、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就是指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及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0-07-13T17:04:18.62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3月第3期作者:朱新力 [导读] 本论文分析了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成人中专教师,河南商丘 476005) 中图分类号: F71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 03-027-02 摘要: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论文分析了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有效性;教学管理;课堂要素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改革已风起云涌。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还是尝试,各级各类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都有振臂高呼之意,但当教师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没有多少实质的变化。 一、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中职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呢? 只注意“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人或事;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好坏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中职学校管理者偏重于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这样就限制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有的中职学校鼓励教师创新,但不注重总结、完善,常常是“虎头蛇尾”,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收获不明显。 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是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根据“系统原理”,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当然,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职业教育尤其重要。由此看来,没有管理层的推动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二、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 对中职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举例来说,某一堂课的教学严格按照即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 所以对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中职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 其次,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不容忽视。 再次,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职教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靠得住的只能是有能力把握现实职业环境、有能力创新的教师,可见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最根本的保障。 换而言之,中职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课堂效益是指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程度,这显然不能忽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依据“有效”的原则,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中职教育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 三、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 (一)从深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新起点。 有位职教人士曾经感慨:“其实最有条件去实现开放教育的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开放;最有理由去实施素质教育的也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推行。”这在某程度上道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就目前中职学校教师的组成结构来说,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职教与普教的区别,但忘记了中职教育本身也是教育,很多与普教存在着的共性之处没有很好地加以借鉴。现在看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惟有这个的新起点,课堂的教学时空才能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师生的大部分精力才不至于耗费在识记教材的“只言片语”上,“请进来”和“走出去”才是理所当然;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能的结合,职业能力才可能是结构性而非点式、线性

教育学理论主要知识点.

1. 人的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 2. 3. 4. 承为标志的。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5. 育学所研究的对象, 一般是指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6. 孟学派所写的《学记》。比《学记》晚三百多年的古罗马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被认为是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方法论著作。 17世纪,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于 1632年出版的《大教育论》一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9世纪的赫尔巴特被西方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创始者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于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7.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反作用: 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政治;

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8.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①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教育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9. 理两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10. 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1. 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活动在人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2. 产关系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是影响教育目的直接的决定因素。 13.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二是以人的发展规律性为客观依据; 三是以我国社会主义的客观现实为现实依据。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材料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经验总结 多年来,我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全力搞好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坚持以内涵发展为基础,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德育管理为先导,以多元经营为战略,以就业导向为方针,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在了全县职业教育的前列。 建校10年来,我校先后向社会培养大批的数控、电工电子、工艺美术、服装设计、计算机技术、等各类技能型(包括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和技能鉴定)人才,为固镇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回顾学校走过的历程,尤其是近几年取得的辉煌成绩,我认为,我们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给我们的发展和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密结合职教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治校办学理念 当今职业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何在调整、巩固中谋求发展是每一个学校面临的新问题,我们的做法是:深化改革,练好“内功”,办出特色,将挑战与冲击转化为动力。 (一)建立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 创校制胜,理念先行。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办学理

念,克服办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此,学校紧跟时代的发展,及时提出并更新了各种具有指导性的办学思想。 (二)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我校以“重德育、强技能、严管理、包就业”为办学理念,在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紧密结合企业的需求,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按企业需求设置专业。近年来学校坚持面向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明确培养初、中、高级实用技术人才的办学目标,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需求发展设置专业。 2、变革传统教学方法。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变革传统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教学方法,我校采 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运用“项目式引领”式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推进教学改革实验。根据学生的成绩、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弹性学制、学分制改革实验。将传统的统一编班改变为分层次编班,推行“精英班、普通班和素质班”的编班模式,做到有的放矢,将被动学习转变主动学习,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发展空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