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典恩格斯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研读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典恩格斯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研读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典恩格斯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研读笔记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典恩格斯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研读笔记

¨Ⅲ4誊:

瀚戴怒爨;貔缀蛰漪鬻掰漱。!爰?

——恩格斯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研读笔记

吴雄丞

摘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这些认识对于今天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必然性

文章编号:1002—4409(2006)04—0022—08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

本书出版的意义及其在我国的传播

这部著作是恩格斯应保尔?拉法格的请求.把他在1877—1878年写成的《反杜林论》一书中的三章抽取出来稍加改写而成的。1880年由拉法格译成法文,首次在法国《社会主义评论》杂志上发表(分三期连载),同年叉以法文单行本出版.以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马克思在本书1880年法文版前言里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一语点明了这部著作的重要价值和伟大意义。马克思写道:“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当代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1](”)“他为《前进报》撰写并讽刺地题为《欧根.杜秫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的最近的一组论文.是对欧根?杜林先生关于一般科学、特别是关于社

国堑!堡塑塑堡!!!!:!会主义的所谓新理论的回答。这些论文已经集印成书并且在德国社会主义者中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本小册子中我们摘录了这本书的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Ⅻ)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概述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它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典著作,是每个有觉悟的工人必读的书籍.

我们党非常重视恩格斯的这部著作.毛泽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把它列入“干部必读”的书目,就因为这确实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最集中、最完整的著作。根据文献记载.毛泽东给全党开出阅读马列著作的书目有以下几次:1943年3月16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中央直属机关干部要进行理论、思想教育,读马、恩、列、斯的四十本书。”[2J(PID这次讲话有中央档案馆藏的记录稿,已收入《毛泽东文

 万方数据

麓辫避蕊蕊繇辫精鬻耕瓣

集》第3卷。可惜没有附四十本书的书目。

1944年3月5日,在延安整风后期的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为了“学习世界革命的经验”.“现在中央指定读五本理论书”Ⅲ(m).这五本书是:《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1945年4、5月.毛泽东两次专门讲到读书问题。一次是在4月24El的口头政治报告中.一次是在5月31日七大上作结论的讲话里.他不仅讲了要读中央推荐的上述五率马列主义的书.还讲到了读书的方法。他说:这五本书.“既是理论的.又是历史的。马、恩、列、斯的书多得很.如果先读了这五本书,就差不多了。”[21(n50-351)“这里马、恩、列、斯的都有了。如果有五千人到一万人读过了。并且有大体的了解。那就很好.很有益处。”Ⅲ(w,)新中国建立前夕.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学习马列主义必读的十二本著作。《毛泽东文集》第5卷刊印的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一文,说明了为什么要向全党推荐阅读这十二本书.这篇文章的注释中列举了十二本书的书目,其中就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3】(Ⅸ1∞’

1958年11月9日.毛泽东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的委员会的同志们写信.建议读两本书:一本斯大林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同时还提到要读“苏联同志们编的那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毛泽东强调:“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现在很多人有一大堆混乱思想.读这两本书就有可能给以澄清。”[4】(一’在第二本书里,摘编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的许多重要论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党中央叉发布了一个要求全党认真研读的三十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书目.包括马克思著作8本,恩格斯著作3本,列宁著作11本.斯大林著作5本.普列汉诺夫著作

3本。恩格斯的著作里就包括《反杜林论》(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毛泽东还要求中央宣传部把这三十本著作印成大字本.为年龄较大、视力较差的同志们的阅读提供方便。

从上述历史事实可以看出.我们党是多么重视研读马列主义的原著。学习马列著作。可以使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时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澄清混乱思想.很有益处。邓小平在1985年9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向全党新、老干部提出要求,努力针对新的实际,学习、掌握、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其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加强我li']z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㈣“”

中央党校从1977年复校以来.新开设了“科学社会主义”课程.在高中级干部的培训进修的教材目录里,都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和《共产党宣言》并列,作为首选必读的书籍。全国的高等院校、党校、社会科学院各系统培养的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里.也都列入了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许多诸如马列原著《讲解》、《选介》、《内容提要和注释》、《导读》之类的书籍,以及许多诠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章.也都宣传和阐发了恩格斯这部重要著作中的科学原理.使之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建党已经80多年、执政已经50多年的今天.所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十部.都仍然应该认真研读恩格斯著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书.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全书共三章.分别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

2盟§:&壶!!堡塑丛圈

 万方数据

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等丰富的内容。

本书第一章的开头就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有其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来源的。“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1j(P719)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理.这就是: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此.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把它们比喻为“源”和“流”。[6](…’

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与实践.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概括和反映:而就其理论形成来说.则是在已有的思想资料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展.离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与社会实践.离开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就无法理懈现代社会主义的社会内容和事实依据。但是,现代社会主义又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在已有的理论原则和理论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否则就会失去思想前提和依托。这里所说的“已有的思想材料”.包括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优秀成果.特别是近代欧洲的哲学、历史、经济学、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包括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者提出的各种理性原则.按照恩格斯的观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乃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和阶级斗争在理论形态上的反映.只是有着阶段的不同、不成熟与成熟之分.而前者还是后者的直接思想来源。在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空想社会主义在欧洲已经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学说.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顶峰。恩格斯说过:“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

辫裳巍鼹激缀黪精糟麟骥

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7(—一’

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章中.恩格斯论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思想理论贡献。他们三个人的学说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已有所暴露而又很不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他们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严重弊病和不合理性.对人们深感失望的现实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企图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他们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作出的重要贡献.一是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与罪恶.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和研究资本主义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二是在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某些天才预测.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好了准备。

具体说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道德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所有罪恶之源:揭露了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虚伪与欺骗性:抨击了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导致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沦丧:指明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是什么“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而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他们初步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进程.并试图从经济方面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性。他们对未来新的社会提出了一些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如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行人人参加劳动.合理分配生活资料,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消灭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他们还提出实行民主制度、选贤任能,用法律维护社会公益和公民权益.国家的职能将由对人的控制逐步转向对物的管理.直至最后消亡:实行普及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发展科学、文化艺术以推动生产,造福社会;实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提出了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普遍

 万方数据

游宽邋懑文巍蒜觜辫獬馔

解放的天然尺度的重要观点.等等。

但是.19世纪三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有着明显的缺陷。他们只是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但没有能够进一步洞察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像启蒙学者一样.认为理性是现存事物的唯一裁判.把社会主义看成理性、正义的体现,只有天才人物才能认识、发现它.而不是能够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被发现的历史必然性:他们仅仅把无产阶级看成“受苦的阶级”与同情的对象.而不是实现破旧创新的社会力量:他们寄希望于社会上层和富人,以为通过宣传、呼吁、试验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因而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历史事实已经表明,这种理论主张只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不能成为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空想家们理论上的缺陷是由于支配其思想行为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核心内容是理性论和天才论)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却是由历史条件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因为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很发展.基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无产阶级刚刚从无财产的群众中分离出来.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1_I(””)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n]m:’本书第一章结尾的这个重要论断.是上述分析的逻辑顺理成章得出的结论.恩格斯的这个点睛之笔.一语道破了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到科学的关键。我们必须弄清楚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和原则区别.切忌望文生义地妄加推演或解释。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后.在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与认识论上的局限性,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失误.包括一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脱离当时当地实际的做法,对此.不宜轻率地扣上“左倾空想社会主义”的帽子加以贬斥.而只能在总结经验教训、端正思想路线基础上加以改正。

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成了科学本书第二章论述的是.马克思思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由于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就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哲学.因为哲学是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和精髓.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工具。在本书第二章中.恩格斯用很大篇幅阐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唯物辩证法产生的意义。恩格斯在1870年曾经指出:“如果不是先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唯一科学的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创立。”m(一’后来又在本书的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中说:“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M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一方面必须有德国的辩证法.同样也必须有英国和法国的发达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只有在英国和法国所产生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受到德国辩证法的批判以后,才能产生真正的结果。”…(mt)黑格尔哲学的最大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并且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但是.黑格尔的体系是唯心主义的,在他那里.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

2QQ§.±塑±堡堕型堡国

 万方数据

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他的历史观本质上仍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分离、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矛盾的缺陷.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统一起来.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终于使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

恩格斯在本书第二章里和第三章的开头.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了两处概括性表述。他指}n:“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m(一)“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1]口mⅫ1

唯物史观是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呢?具体地说,第一,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揭示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一切社会变革都来自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而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正义原则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第二,唯物史观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提出了从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社会冲突的途

国L查堑堡堕塑堡!!塑.!

鸳觉髓魅魏鲢游漪绺衙辫

径.指明了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乃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头脑中构思社会改革的蓝图、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幻想。第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指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主体和动力.能够而且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放自己和全人类.批判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人群.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在个别天才人物出现的理论局限性。

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罪恶.但是不能揭露这种罪恶的经济根源:他们激烈地反对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却搞不明白这种剥削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产生的。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彻底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原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用自己出卖的劳动力创造出来的价值量.要比工人以工资形式从资本家那里得到的价值量大得多:这个大出来的部分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占有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一极是资产阶级的财富不断积累增值.一极是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的局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而这种矛盾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恩格斯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一,概括起来说.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对立的经济根源.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趋势.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承担者.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系统的经济学论证。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发

 万方数据

i慧藏

:鬟薰誊鸳觉髓魅魏鲢游潼绺衙辫

现.使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而传之于后世。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共产党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和传人手中锐利的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内容与精髓.用以观察分析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和对策。一切轻视、嘲弄、曲解、攻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思想言论.不论来自何方,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必须加以识别.予以抵制、纠正和严肃批判。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在本书的第三章中.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这一章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该作为学习的重点f以下的阐述和引文均根据本书第三章.不另加注)。

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经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主要表现为:(1)生产资料社会化,即大批劳动者共同使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2)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生产日益专业化.生产本身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各企业、各部门、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3)生产成果的社会化.即生产的产品不再是个人劳动的产物.而是社会协作劳动的产物.甚至是国际协作劳动的产物。生产的社会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区别于以往时代生产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巨大进步.但这是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和以往简单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不同的是.现在的私人占有者已不是那些真正使用生产资料和真正生产出产品的劳动者.而是把社会化的生产资料集中在自己手里、不劳而获、占有了别人劳动产品的资本家。这样.生产的社会化便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发生了对抗

性的矛盾.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具体表现.这个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恩格斯正是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和阶级关系状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得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结论。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形式中毫无出路地运动着:一是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二是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第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机器和扩大生产规模.结果是机器排挤了工人.进一步加深了劳动者的贫困化.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生产无限扩大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造成了生产的相对过剩和经常的比例失调.导致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和伴侣。第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差不多每隔十年重复一次.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恶性循环的结果。危机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和痛苦。引起了阶级斗争的尖锐化。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便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第四.无产阶级革命将导致矛盾的解决:“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

恩格斯还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如股份公司、垄断组织和国有化资本作了

2塑!±塑±!!塑堡国

 万方数据

深刻分析.从而对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原理作了重要补充。由于社会生产力的猛烈增长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越来越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并对生产关系的形式不断进行调整。股份公司、垄断组织、国有资本及其他手段的国家干预.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各种转化形式。这些新的形式和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延缓了社会革命的到来。“但是,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和托拉斯,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越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越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越是剥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佣劳动者,无产者。资本关系并没有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但是在顶点上是要发生变革的。生产力归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

恩格斯的精辟分析和论断.对于我们今天科学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走过了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发展过程。在二次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里.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的历史大背景.它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我调整和改革。一是越来越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二是日益把改良、让步作为维护统治、实施管理的方式.同暴力镇压两手并用或交替使用:三是为抵消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也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做法.从而推动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生产力领域.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企业组织机构和治理结构、产品分配和再分配方面.在政治上层建筑领域和经济社会运行机制上.在处理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上.都作出了许多改变。新变化真是层出不穷.甚至在《共产党宣言》中列举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采取的十项措施.大部分都已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得到了实现。没有这些改革.很难想像资本主义制度还会继续存在。因此.必须正视、承认并且科

国查!鲤塑垡!!!坠

i蠹鏊

鸳觉髓魅魏鲢游漪绺衙辫“黧黪

学认识这些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采取回避和不承认的态度是错误和有害的。但是,夸大这种变化.认为新变化根本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观点.也是错误和有害的。不管能够列举出来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多少条.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没有变.资本向全球扩张的欲求没有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变。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没有变。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并不意味着当代资本主义会白行长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改良和改革.也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可以和平长人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社会化措施以及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做法,包括在所有制、分配制度、经济运行机制、企业治理制度等方面的“趋同现象”.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趋同”。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表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正在新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和加深:工人阶级依然存在和壮大。仍在反抗剥削.抵制资产阶级;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FI益引发不满、反抗与社会震荡:南北差距在不断扩大,数字鸿沟日益加深。穷国的财富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向富国。尽管西方国家的政府还会采取一些新的举措加以调节与应对.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犹如一些无法愈合的伤IZl.终究会发展到溃烂、坏死即无法解决的地步。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终究会冲破重重障碍.为自己的实现开辟道路的。当然.这种代替必将是一个长期而又曲折的过程。

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时.还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从本书第三章的论述中可以归纳出以下九条:

1.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

2.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不断加速发展、无限增长。

3.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

4.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5-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

 万方数据

j§§鬻。》

i辫精宽避爨魏簿黪辫褴鲻徽

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

6.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

7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

8.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将自行消亡。

9.人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实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以上这些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为出发点.从同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角度分析得出来的.应该说都是有科学根据的预测。它集中地表达了先进的人们长期以来对人类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望与理想追求.也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崇高目标。忠诚于马克思主义、郑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切不宜用今天的生产力水平和思维方法为尺度.去判断评价其现实意义:更不能任意轻率武断地去否定、嘲讽其中某些论断。

恩格斯在本书最后的结语中概括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它的任务就是考察“解放世界7’(既解放无产阶级也解放全人类)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因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学习恩格斯这本科学社会主义的人门书.可以帮助我们从掌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这句话出自思格斯1874年7月为他写于1850年的《德国农民战争》一书准备出第三版时给该书第二版序言所做的补充.恩格斯这里说的“人们”.具体指的就是德国工人的“领袖们”。在这句名言的前后.恩格斯还对“领袖们”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三点明确的要求:一是“有责任越来越透彻地理解

种种理论问题”:二是“越来越多地摆脱那些属于旧世界观的传统言辞的影响”:三是“必须以高度的热情把由此获得的El益明确的意识传布到工人群众中去”。(7](Ⅻ’

列宁也讲过类似的话。他说:“社会主义以人类知识的一切材料为基础.以科学的高度发展为先决条件,要求科学的工作”…c一,。列宁要求共产党人不仅应当领导工人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还“应当时刻不忘我们的最终目的.随时进行宣传.保卫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恿主义——不被歪曲.并使之继续发展。我们应当坚决地同一切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作斗争.不管它披着怎样时髦而华丽的外衣。”…”1’

文章最后引用的恩格斯和列宁这两段话.应当成为我们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动力.应当是我们共产党人终生奉行的座右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

[3]《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

[4]《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6]《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7]《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8]《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10009l责任编辑:李珍

垫Q§.!盘!±!!塑型坚固

 万方数据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地理科学 09344044 梁健彬 任何一种理论创立,都有其衍生脉络,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或思想都有其开放的体系,包括其对历史的批判继承和对未来的科学预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说明了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文章介绍及章节点评: 在第一部分中,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理,这就是: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恩格斯认为,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个人的学说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演化是一个不断进步、逐步前进的过程,并试图用经济基础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他们提出了对未来新社会构想,这些构想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他们进行了实践。 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其中仍有理论缺陷。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没有能够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去发现历史必然性;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这些理论上的缺陷是由唯心史观造成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则是历史条件的局限。因为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很发展,基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正如恩格斯所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第二部分中,恩格斯主要论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有关问题。在对唯物史观的阐述中,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揭示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一切社会变革都来自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而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唯物史观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提出了从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社会冲突的途径。另外,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指明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主体和动力。 最后,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恩格斯系统的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未来社会的特征作了预测。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 读后体会及启示: 一、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发展》一书是恩格斯根据自己的名著《反杜林论》中的三章改写而成的。写作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消除杜林的影响, 促进德国党的健康成长。而深层的蕴意则是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纠正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 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杜林的思想能在德国风行一时, 决不只是德国自身的事情, 而是与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混乱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流行息息相关。恩格斯在《发展》一书中,以严谨的逻辑,紧紧抓住社会发展规律这个中心, 从三个方面论证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第一,评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发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圣才出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5.1 复习笔记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1.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同人类社会所处的时代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是指人类活动较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认为,应当遵循唯物史观来确定划分时代的标准:一个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性质和阶级力量的对比。 a.科技和生产力的水平集中体现在生产工具上。以生产工具为标志,可以把全部人类社会历史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机器时代。机器时代又分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和生产力有了更新的发展。以原子能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进入了原子时代。 c.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使用为标志,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又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不仅能使人免除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能部分地取代人的脑力劳动。 d.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在美国问世。激光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类社会正在由电子时代迈向光子时代。 e.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导体研究获得发展,使金属材料的电阻在特定温度条件

下消失,具有超级导电功能。这种新技术使一些物理学家预言未来将是超导时代。 f.90年代以来,纳米技术获得大发展。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极小量度,如果金属、陶瓷等各种物质材料都纳米化,那么未来将是纳米时代。 g.化学工业的发展已经使一种薄膜的生产成为可能,可用充气的方法使它膨胀起来充当屋顶,未来的建筑很可能就是这种薄膜建筑。因此有的化学家预言未来是薄膜时代。 h.天文学家根据航天技术的发展预言未来是航天时代。天文学家已经在设计未来太空站和月球的生产生活点,预计把人类送上太空和月球从事生产和生活。他们还预计未来要使火星地球化。 i.地理学家预言未来是大洋时代。在大洋时代,人类所需产品的一个重要来源将是大洋。海洋技术的发展可以给人们提供吃、穿、用等多方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产品。 j.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时代、生物工程时代。生物遗传工程将改变动植物的品种,创造人类所需要的新的生物品种,大大提高农牧业的经济效益。生物工程还将用细菌的蛋白质来制造生物集成电路,用生物的蛋白体来取代硅片作为集成电路中的芯片,制造出超微电路的有机电子计算机。 上述种种说法,都是各个门类的科学家从各自门类的角度预测现在已经到来和将要到来的新时代。综合起来看,人类社会正面临一个以信息化为先导的科学技术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 ②科技全方位大发展,是指以往的科技革命主要限于某一学科领域。当今时代新的科技革命遍及自然科学六大领域,所以是全方位的科技革命。这种全方位的新科技革命,不是单科独进,而是各科齐头并进,并驾齐驱,互相交叉,彼此融合。 ③科技加速度大发展,是指科技的发展后浪赶前浪,一日千里,速度倍增,突飞猛进。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答案

参考答案来自于教材以及课件。部分问题答案不确定,为了不影响大家,仅将明确的答案上传。欢迎大家完善答案,感激不尽。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答:“社会主义”是一个多义词,人们对它有多种理解。社会主义既指一种思想、理论、学说,也指一种社会实践运动,还指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因此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⑴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学说的社会主义。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最广义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及其问题是同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并且同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其二是广义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主要包括所有反对资本主义的比较有系统的思想,理论和主张及派别。也包括保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其三是狭义的社会主义。即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⑵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它是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也是检验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社会主义科学真理性的客观标准。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动的社会主义的结果。⑷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是一种对古代理想社会观更高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回归。马恩认为,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形态的直观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其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它同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含义,泛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的含义则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试述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 主要内容: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批判,反对资本主义主义的思潮。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演变而发展起来的。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是乌托邦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以英国的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为代表。以文字游记的形式,对理想的社会制度予以空想的描写。代表作如《乌托邦》《太阳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是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以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为代表。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上论证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是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产业革命时期,是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叶立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他们把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最高阶段,继承了前辈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了罪恶,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许多合理设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给予他们以极高的评价,称他们为“第一批社会主义者”,“社会主义创始人”。 历史功绩:(见教材48页) 局限性:(见教材49页) 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答: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⑴以唯物史观,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⑵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⑶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景作了精辟的概括⑷系统地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⑸明确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以取代原来正义者同盟“人人皆兄弟”缺少阶级观点的旧口号。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其现实基础及意义。

马原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版》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1.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充实、丰富和发展。 2.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是从事物的内在矛盾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宇宙间任何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相互对立的两个基本方面,他们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又相互冲突和相互斗争。事物内部的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拓展: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必须在矛盾的对立性中把握同一性,在矛盾的同一性中把握对立性。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相互联系,不能分离。没有对立就没有同一,同样,没有同一也就没有对立。对立和同一作为两种相反的属性,失去其中任何一种,事物就不成其为事物。同一之所以不能脱离对立而存在,这是因为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差别和对立中的同一;对立之所以不能脱离同一而存在,这是因为对立是统一体内的对立,如果对立面之间没有了联系,毫不相干,也就谈不上对立。脱离对立的同一是绝对的同一,脱离同一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这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 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是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引起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结合,不仅是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本质联系,而且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按照这九篇经典著作的写作时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既力求保持”原汁原味”的、又富有中国话语特色的阐发,在内容的准确性、叙述的完整性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活着的马克思》的四位作者,几十年来勤勉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孜孜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结合了他们在共和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真知,实际是他们这几十年来学习和研究体会的凝练,对后学者会有极大的帮助和启示。以此来读《活着的马克思》,我深刻的感受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知者才能书之。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多选)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车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多选)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1)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 (2)科学社会主义:即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这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后人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与时俱进。 (3)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它是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3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5个大的历史时期: (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是作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流行的时期。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这一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并使之逐步走向成熟。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这一时期,俄国建立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夺去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扩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为一种世界体系的时期。世界上欧美亚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体系。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仅次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事件。 (5)社会主义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新型模式转变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和弊端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重大深刻的改革。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补充1。如何正确认识迄今为止的社会主义运动? 答:1、方法(1)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要把社会主义思想、模式放在当时大环境下分析(2)阶级分析的方法,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理论来分析问题(3)发展 2、认识(1)总结社会主义过去(2)观察社会主义的现在(3)把握社会主义的未来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剩余价值学说伪科学依据,论述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说。 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2.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P59) (1)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第一块理论基石,奠定了世界观的基础。 第一,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而把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观点从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 第二,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社会制度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三,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第四,唯物史观阐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 (2)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的最直接的理论依据。 第一,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马、恩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发展发展即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实践实践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意识形态属于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 ,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又称价值法则,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共产主义它是一种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的最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它是同资 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揭示的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是在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指导下的以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实际运动,即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马、恩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发展发展即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实践实践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意识形态属于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 ,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又称价值法则,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共产主义它是一种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的最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它是同资 本主义制度相对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揭示的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是在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指导下的以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为最终目标的实际运动,即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之读书报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第六章和第七章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个思考题目,在阅读相关参考书目后完成一篇读书报告,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之一。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 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 版社1995年版。 4、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 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10、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容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 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1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思考问题: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2、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3、如何理解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划时代意义? 4、《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那些基本理论? 5、你对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如何理解的? 6、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 7、如何理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遭受的挫折? 8、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区别? 9、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给予正确理解。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考博笔记-内部资料-考博参考书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考博笔记-内部资料-考博参考书一、专业的设置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每年招收博士生12人,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五个专业。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下设六个方向,分别是王伟光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探索;韩庆祥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研究;牛先锋的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运用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下设薛广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问题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下设贾建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以及马克思人的学说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下设胡振良的发达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国外社会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设戴焰军的执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以及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张晓燕的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研究;宋福范的执政党意识形态研究以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李俊伟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以及政治教化与社会认同研究。 一共有10位博导,其中王伟光导师是外聘的博导,只能招收一个博士生,其他导师最多可以带两个博士生。本部一共有19个研究方向,可以说分类非常的全面和齐全。 二、导师介绍 王伟光(兼岗),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职务:常务副院长。

韩庆祥,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中央党校,职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 牛先锋,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 薛广洲,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贾建芳,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中国化教研室主任。 胡振良,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职务:国际工人运动史教研室主任。 戴焰军,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党的建设教研部。 张晓燕,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党的建设教研部。 宋福范,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 李俊伟,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职务: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副主任。 三、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马列著作选编》(哲学部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2、韩树英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修订版),人民出版社。 3、杨春贵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第二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4、庞元正、董德刚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马原名词解释最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版》名词解释汇总(大全)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充实、丰富和发展。 2.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主要是从事物的内在矛盾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宇宙间任何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相互对立的两个基本方面,他们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又相互冲突和相互斗争。事物内部的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拓展: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统一、又对立的关系。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必须在矛盾的对立性中把握同一性,在矛盾的同一性中把握对立性。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相互联系,不能分离。没有对立就没有同一,同样,没有同一也就没有对立。对立和同一作为两种相反的属性,失去其中任何一种,事物就不成其为事物。同一之所以不能脱离对立而存在,这是因为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差别和对立中的同一;对立之所以不能脱离同一而存在,这是因为对立是统一体内的对立,如果对立面之间没有了联系,毫不相干,也就谈不上对立。脱离对立的同一是绝对的同一,脱离同一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这在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 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是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由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引起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结合,不仅是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本质联系,而且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一,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在二者的相互结合中实现的。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欧洲主要国家占据统治地位,但是,随着 产业革命癿完成,大工业癿发展和工厂制度癿普遍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癿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癿矛盾日益暴露出来,这导致了经济危机频频发生。经济危机是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劢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资产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癿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癿剥削和压迫。随着矛盾癿不断暴露和计划,无产阶级渐渐发起对资产阶级癿斗争,斗争规模不断扩大。接连癿三次工人活劢癿失败,使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迫切需要。马克思恩格斯讣为,必须要把分散癿工人活劢统一起来,批判错误思潮,为统一癿工人活劢提供行劢纲领。 渐渐地,马克思迎合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癿斗争需要,和对过去活劢失败癿反思,以“叙述历史”癿方式撰写了《共产党宣言》。 至今一切社会癿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癿历史。癿确,不管是有五千年历史癿中国,还是后来崛起癿西欧和北美,其社会癿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癿历史。《共产党宣言》癿第一章,分析了资产者和无产者,资产主义社会癿领导者是资产者,而共产主义社会癿领导者是无产者,近几百年癿西欧,发展迅速,但是,同样存在很多矛盾和斗争,特别是阶级癿斗争。17、18世纪,西欧各国,特别是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发展航海业,同样,发起了殖民掠夺癿侵略戓争,从其他各大洲掠夺丰富癿资金资源,运回自己癿国家。当时,掌握政权癿贵族,特别是英国癿贵族,没有用掠夺来癿资金进行自己癿个人享乐,而是配合工业革命,发展工业生产,渐渐地,资产阶级慢慢壮大。大工业癿高效率,使得工人癿成本越来越低,工资越来越低,无产阶级获得癿报酬只能维持生存,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癿矛盾激化,逐渐演变成斗争。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乌托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3.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理想,也可称为反专制社会主义。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4.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基本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 导论: 名词解释: 科学社会主义: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同其他两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它直接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理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章: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经济条件:一方面机器大工业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庞大的社会财富却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促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并日益明朗。1825年在英国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揭开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序幕,在这以后,经济危机每隔10年左右就周期性地爆发一次。其症状是:交易停顿,市场盈溢,产品大量滞销积压,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停工,工人群众因为他们生产的生活资料过多而缺乏生活资料,破产相继发生,拍卖纷至沓来。从1847年开始,经济危机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阶级条件: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资本家阶级

的具有革命性的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工业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一边是资产者财富的积累,一边是无产者贫困化的加深。在19世纪上半期,除劳动力不足的美国以外,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都有下降的趋势。无产阶级直接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而日益壮大,并被现代化大生产组织起来,因而拥有以前的无产者群众所从未有过的组织性和战斗性。他们在斗争中开始建立带有政党性质的独立政治组织,反映了其组织性和团结战斗的精神明显提升。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工人运动开始登上欧洲历史舞台。19世纪30—40年代先后发生了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其他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时,无产阶级确实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理论条件: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式和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面前,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成了时代的落伍者。工业革命的深入,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新的客观历史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和当前的现实作一番新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根据新的事实,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新飞跃。 第四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 简答: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最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资料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这些认识对于今天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对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仍然有现实意义,十七大报告中就特别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本书第一章的开头就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有其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来源的。“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有着明显的缺陷。三大社会主义学说从它们产生开始就注定了只是空想。但是,正是这些空想社会主义,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同时,恩格斯也强调,三大空想家的思想

长期支配着19世纪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者,产生了种种“折衷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要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本书第一章结尾的这个重要论断,是上述分析的逻辑顺理成章得出的结论。恩格斯的这个点睛之笔,一语道破了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到科学的关键。我们必须弄清楚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和原则区别,切忌望文生义地妄加推演或解释。 本书第二章论述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是由于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就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是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呢?具体地说,第一,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揭示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一切社会变革都来自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而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