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本诗运用形象化手法所表现意象的具体含义。

2、学习现代诗歌的朗诵技巧,较有感情的朗诵本诗。能力目标: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积累思乡的对联。

情感目标:体味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乡愁,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感悟诗歌主题,深化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象,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导入

他,一首诗,道出了两岸共同的心声;他,多次往返海峡,却始终难圆故乡梦;他,一段陈词,成就故乡无尽的佳话和荣耀。

他是谁呀?(乡愁诗人——余光中)

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二、教学过程

在以往学习诗歌的课堂上,老师说过,学习诗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呀?(朗读)

是的,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且,朗读时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艺术殿堂。

1、自由读(强调:在读的时候,揣摩一下怎样才能读好。)

觉得自己读得好吗?

录音好在哪里?(强调:语速要慢,感情是忧郁的,节奏要放慢)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的朗读,看看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的。

3、个别读。

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象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能吸引人,打动人。

通过刚刚的朗读,从中你读出了什么呢?(诗人融于诗歌中的浓浓思乡之情)

为什么诗人会有如此浓重的乡愁呢?这与诗人的人生经历

是分不开的。

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余光中

让我们再次跟着录音朗读,体会诗中的乡愁。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对故乡绵绵思念一直萦绕在心间,让他怅惘叹息。那么,诗歌中那些词可以看出。

(如: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叠词,以事物的轻小衬托乡愁的浓重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物化乡愁,使其具体可感。)愁绪在诗中弥漫,读来似乎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乡愁本来就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那么诗人又是如何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呢?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四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作者分别选取了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那么这些意象分别表达的是怎样的乡愁呢?

让我们携带着诗人的这份情,再来齐读全诗,感受诗歌中的浓浓乡愁。

三、总结

最新乡愁教案3篇

最新乡愁教案3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由五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乡愁教案,希望大家能喜欢. 乡愁教案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学习重点难点 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学习重点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 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 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 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发现创新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阅相关

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 课前检查与反馈: 1字音2字形3解释4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 二、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生背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体感悟 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 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② 翻译③ 了解作品主旨 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④当堂成诵 四、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乡愁》公开课教案

2009-2010学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课题:乡愁 执教:刘福青时间:2009年12月22日下午第一节地点:多媒体室 教学目标: 简要了解作者及作品,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基本成诵,理解诗的内容,品味诗的脉络和意象,感悟诗的主题,欣赏诗歌的特点,感受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感受诗人爱乡爱国 的感情。 2、理解诗的脉络和意象,欣赏本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1、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

小学语文_乡愁——思乡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乡愁——思乡诗群文阅读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拓展学习课外思乡诗词,感受中国独特的思乡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在读中感受思乡情感,进行文化熏陶。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感悟思乡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有一句诗,大家耳熟能详,“露从今夜白”——生接“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并将这种真切的情感融入到了一首首思乡的诗词中。前面我们学习了这三首诗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虽然这三首诗词作者不同、朝代不同,体裁也不同,但都向我们展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那是什么引起了他们的思乡情怀呢?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做了总结回顾,请拿出你的课前学习单,我们来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先读一读这首诗,然后说说诗人借助了什么景或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意象 (一)泊船瓜州 学生交流,是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时春风明月就成为王安石乡愁的寄托。 拓展明月。 (1)那老师发现,在很多诗中,都有一轮明月。手势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中有月亮;手势齐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有月亮;手势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指——月亮,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也有月亮。那就奇怪了,为什么诗人如此地钟情于明月啊? ——月亮很圆、很美。 ——嫦娥 ——柔和,让人安静 (2)是啊。月亮的圆满象征着中国人追求的家庭团圆! “以月寄情,抒发感想”,表达对家人、家乡的思念之情。这就是中国诗人的月亮情结。我

们再来读一读这诗中的月亮—— 你看春风、明月就像是思乡的符号,让人看到,不由得就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品味着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二)第二首诗《秋思》谁来汇报? 生:家书。(秋风)(“秋风惹愁思,落叶人断肠”。秋风的萧瑟也给诗人带来了内心的孤凉。除了秋风,还有什么也寄托着张籍的乡愁啊。) ——家书 1.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啊?(纸短情长,道不尽对家人的思念。)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山遥路远,离别容易相聚难!浪迹天涯的游子就只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家书中。一封家书寄托了多少相思和牵挂啊!这样沉甸甸的家书,在古诗中也随处可见。 3.师:杜甫在《春望》中这样写道: 课件出示:(齐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家书抵万金,你感受到什么? ——珍贵 (2)课件出示: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陆游《渔家傲》 流清泪啊,谁再来读读? 4.同学们,一封家书,往来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万金不换;一封家书拆了又封、封了又拆,道不尽对家人的万千思念。秋思,(手势)。 (三)长相思 1.纳兰性德写的《长相思》,又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呢?谁来汇报。学生汇报。 2.这都是哪里的景物呀?(边塞之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正是看到这些边塞之景才不由得引起了浓浓的思乡情。我们一起来感受着读一读。 三、对比发现 1.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三首诗词,那你发现这些诗词有什么共同点? ——借助景或物表达感情。 2.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借助的是——张籍在《秋思》中借助的是,纳兰性德在《长相思》中借助的是——。作者正是借助春风、明月、家书、边塞之景等物象(板书:物象),

《乡愁》优秀教案

10 《乡愁》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题,示标5分钟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今中外的诗词里都提到关于“愁”的话题: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以此导入新课,板题,PPT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全诗,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通过分析诗中意象,理解意象对于表达乡愁的作用; 在开始第一次“先学后教”,简单引出作者的介绍及写作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文意;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深情朗读课文12分钟 1、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文,诵读过程中注意: ①读出节奏;②读出重音;③读出感情。 5分钟后,邀请同学进行朗读比赛;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读“小小”) 我/在这头(重读“这”,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重读“那”,以下类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重读窄窄)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矮矮)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重读“浅浅”)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2、学生朗读比赛后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5分钟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品析诗歌意象10分钟 1、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2、自学指导 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以上问题,也可适当进行小组讨论,10分钟后举手回答问题; 具体事物: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借物抒情 感情: 邮票:离家求学的少年,想念母亲。 船票:奔波在外的青年思念爱妻 坟墓:失去母亲的痛楚。 海峡:国家的分裂,亲人分离,那是更痛的乡愁。 3,让学生感受诗歌与现代文表述上的不同之处; 四、当堂练习:10分钟 阅读《别》(吴奔星),完成题目:

乡愁教案

乡愁 新化思源实验学校蔡邃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难点联想想象,走入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学生背诵《天净沙秋思》,师问:这首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是啊,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乡,我们怎能忘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2、走近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台湾十大现代诗人之一。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 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再还乡时已64岁。 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二、讲授新课 (一)倾听乡愁 1、学生欣赏《乡愁》的配乐诗朗诵,注意认真倾听朗诵的节奏、重音、语速、语调、情感等。 2、听完后,师生讨论明确: 语调——深沉语速——低缓感情——深挚 3、师指导朗读 第一节回忆平淡(小时候,诗人求学在外,思念母亲,这种对儿时的回忆,读时可以稍微平

《乡愁》最完美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学生处在诗的年龄,他们应该具备诗意表达的能力.”学生对现代诗歌这种纯美文字的渴望,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们应努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破读书写诗的神秘感,诱发出学生对诗歌之美的感悟和兴趣. 乡愁教学设计 达孜县中学康昆成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点】在品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仿写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余光中的生平、创作情况及乡愁的写作背景。 2、教师创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使学生进行多感官的文本接触,更易于学生入情入境地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青春寄语(幻灯片1) 能在这里和同学们见面,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同学们总让我忍不住回忆起自己中学时光。 我一直认为同学们这个年龄阶段最美丽的,是一个如花如诗的季节,有燃烧不完的青春,释放不完的激情和永不停息追求梦想的步伐。 所以,今天老师有一个梦想,希望和同学们通过一个诗歌游戏来完成,算是我对逝去的时光的一个纪念吧,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个游戏,懂得珍惜这如花如诗的季节,把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 2、引入游戏(幻灯片2) 游戏:记忆大比拼(游戏规则:准确、流畅重复)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推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推开了;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能力目标: 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4、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

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 二、〖走进作家〗 余光中:诗人、评论家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现居台湾。多年漂泊海外,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游子思乡之情是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乡愁》的创作背景: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三、〖朗读感悟〗 1、听朗读录音划分节奏、重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2020初中语文教资面试《乡愁》教案示范

2020初中语文教资面试《乡愁》教案示范 《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拥有初步分析现代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将诗歌意象与生活情景的联想相结合,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深切感受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2.学生具有分析现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并理解诗歌优美的韵律。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综合运用反复诵读、师生互动和教师总结归纳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刚刚学过的《静夜思》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指出“乡愁”在中华儿女的身上代代相传,而台湾人民的思

乡之情更深切、更感人,今天就带领大家来感受一下台湾人民的思乡之情。(板书:《乡愁》) 讲授新课 一、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先齐读,再听配乐朗诵,找出差别,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听后师生一起评价,特别注意朗诵时的语气和节奏。 提问: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发乡愁?(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些形象的?(以时间为顺序) 二、师生互动,想象构图 1.教师范读诗歌的第一节。 (1)让同学们联系自己在外上学、思念母亲的实际情况来理解诗歌内容。 (2)请同学说出自己的联想。 2.请同学朗读诗歌的第二节,教师进行指导。 (1)构建生活场景理解内容。 (2)补充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加强同学们的语文知识积累。3.请同学深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三节,教师进行指导。 (1)让同学们想象三五十年之后,母亲去世后自己的内心感受,加深对诗歌第三节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味。 (2)回顾前三节意象选择的典型性,加深学生对作文选材典型性的

乡愁教学设计教案

乡愁教学设计教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乡愁 灵宝市二中刘晓伟 验收人:张建清 【预习提示】 1、读熟诗歌,体会诗意。 2、理解诗中的几个意象。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想。学完后要背熟诗并能写200字左右的感想。 【教学目标】 以诵读为基础,介绍几种赏析,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难点: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乡愁》影片录音 二、作者介绍:(由学生自由展示)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着有长诗《天狼星》、诗集

《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三、整体感知 (1)阅读《乡愁》,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学生两两对读、个人读、尽情的读,乐在其中。并说说这首诗的画面及内容)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 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2、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

《乡愁》(同步教案)

《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浓厚强烈的思乡愁绪。 2.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抓住“小时候”“长大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诗歌精巧的构思和严谨的结构。 4.体会叠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2、3、4。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大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他们对故乡的眷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情感,让漫漫人生多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诗人们把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使我们品味到思乡的凄婉哀伤,感受到思亲的绵延悠长。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体味一个游子对祖国的赤子衷肠。 二、预习与交流 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愁 小时候 乡愁 .. ../是一枚/小小 ..的/邮票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

乡愁 .. ../是一张/窄窄 ..的/船票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 .. ..的/坟墓 ../是一方/矮矮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乡愁 .. ..的/海峡 ../是一湾/浅浅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 2.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面的思乡思亲名句。 (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作者链接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三、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朗诵全诗,探究问题: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交流点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小时候,诗人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乡愁》教学设计7238

《乡愁》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同学们,每当星期五老师宣布放学的那一刻,你最想做什么? 回家 是呀,每一个远离家乡,或去追求理想,或去完成学业的游子,无一思乡,乡愁一直都是古往人们经常谈到的话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感受一首字里行间流露着乡愁的现代诗,余光中的乡愁。 一、创设情境导入,感受诗歌的音乐(伴着《思乡曲》音乐,师充满深情地走上讲台 1、1972年,台湾的一个深夜。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棂,洒进房间。诗人余光中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矇眬,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师播放《乡愁》的朗读:"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生听) 2、大家听得很投入,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光中先生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吧!(教师板书课题:乡愁) 3、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屏幕显示:深情地朗读细腻地感受诗意地仿写) 介绍作者生平 1、乡愁是余光中不变的情结。他为什么对大陆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他的身世做一番了解。(请看大屏幕: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去台湾,当时仅21岁,再还乡时已经64岁。余光中从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70年代初创作了《乡愁》,他说:"我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读诗歌)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学生朗读) 2、一生读、齐读 3、谁来说说你读这首诗的心理感受?(悲伤,凄凉,是隐藏在思想深处的一种说不出的痛;无奈,惆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受到一缕缕乡愁绵绵不绝地袭来,仿佛听到一位海外游子深情的呼唤。)

乡愁教案ppt课件 乡愁教案ppt

乡愁教案ppt课件乡愁教案ppt 【--述职报告ppt】 《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1、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能力目标: 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乡愁,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感悟诗的主题,同化爱家爱乡爱国的意识。 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导入:播放《故乡的云》,将学生带入情境。

师:这种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情感就是“乡愁”。“乡愁” 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更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当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位诗人也就有一千种乡愁情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 板书课题:乡愁(余光中)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卷首语导入,不仅丰富了学 生的语料资源、达到课前积累的目的,而且过渡和衔接自然,再用音乐营造一种与诗歌相一致的浓浓的乡愁氛围,缩短认知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教者以启发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游子的思乡情节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作家身影①关于作者,由学生介绍。 ②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加深对本节课要学习的余光中《乡愁》的印象。同时,在了解作者生平的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使学生悠然产生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乡愁余光中优质课教案

乡愁余光中优质课教案 学习余光中 的乡愁 ,品味诗歌 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2、培养学生感悟、欣赏 诗歌的能力。 3、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 “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 ”,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九年级学生由于人生 阅历的不断增加和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对诗歌的领悟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而 《乡愁》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读几遍基本都能理解诗歌内容,不用老师过多的 讲解。因此,我把本课教学分为“认真聆听、深情诵读、仔细品味、我也 来写”四个环节,通过这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学生对 主题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感悟、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2、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导入】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几句诗歌,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共同 情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6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是啊,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乡,我们怎能忘记?诗人余光中说过:“烧我 成灰,我的唐魂汉魄仍然萦绕那片厚土。”在他离开大陆 20 余年的 1971 年,那时,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之中,他在厦门街 的旧居里感情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 20 分钟便写出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诗 ——《乡愁》。 2、走近余光中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 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 年去台湾。由 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漂泊于海外,游子思乡 之情, 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著名文集有 《白玉苦瓜》 、 《石室之死》 、 《听听那冷雨》等。 【活动】认真聆听 1、优美的诵读能激起我们的感情共鸣,用心聆听会让我们如痴如醉。首先 请同学们欣赏《乡愁》的配乐诗朗诵,注意认真倾听朗诵的节奏、重音、语速、 语调、情感等。 2、多媒体播放影音。 3、听完后,师生讨论明确: 语调—— 深沉 语速 —— 低缓 感情 —— 深挚 【活动】深情诵读 1、优美的诵读犹如一杯美酒,越品越浓,听了别人的诵读,大家想不想自 己也深情的读一遍呢? 2、把握好作者的感情变化,才能读出诗的韵味来。 第一节 回忆 平淡(小时候, 诗人求学在外, 思念母亲, 这种对儿时的回忆, 读时可以稍微平淡一点。) 第二节 遗憾 甜蜜(长大后,诗人新婚别离,对娇妻的思念,虽然遗憾却带 有丝丝的甜蜜。) 第三节 失落 痛苦 (后来呀,一座坟茔、两世相隔,母子永远不能相见了, 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呀!对母亲的这种悼念,是失落中带有难以名状的痛苦。) 第四节 惆怅 无奈(而现在,台湾与大陆长期阻隔,作者归心似箭,却又无 能为力,只能望峡兴叹!所以是惆怅中有着些许的无奈!) 3、学生自读 4、组内读 5、请几名层次不同的学生班内读,学生进行评价。 6、齐读 【活动】仔细品味
2/6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余光中及相关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及诗人的真挚感情。 3、体会诗歌用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乡愁”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反复诵读。 2、理解诗人的真挚感情,培养爱国情怀。 难点:体会诗歌用具体形象来表达丰富情感的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搜索图片或视频,有关文字资料。 2、学生课前上网查找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导入:同学们,乡愁是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 学生回答: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学生回答: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学生回答:王湾的“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学生回答:杜甫的“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 2、引入: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 二、检查预习 1、请大家打开课本,先来了解作者。书上的介绍非常简单,哪位同学能介绍得更详细些? 2、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三、朗读吟诵 1、先范读,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2、听朗读,谁说说这首诗的语调、语速、节奏? 学生回答:这首诗语调深沉,语速舒缓。 学生回答:诗歌的节奏按照课后习题三的示例,以此类推,就可以划出来。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4、一名学生朗读后,学生点评。 5、指导诗的节奏和重音。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6、接着同学们采取男女生交叉朗读,同桌之间交叉朗读的方式。 7、音画欣赏 四、研读感悟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既然采用了叙事的形式,叙述了什么事? 生:诗人从小到大的经历。 2、诗言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学生回答:思乡之情,因为“乡愁”一词贯穿全诗。 学生回答:对家乡的思念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以看出诗人渴望和祖国团圆。 3、同学们学习诗歌的方法很巧妙,“诗以一字为工”,光靠读是不够的,还要仔细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挖掘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我们进入第二乐章,这就是琢磨品味,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同学们分组讨论:诗歌当中有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 4、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讨论的结果。 学生回答:“小小的”、“窄窄的”这两个形容词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学习目标:以诵读为基础,介绍几种赏析,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难点: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播放《乡愁》朗读录音 二、作者介绍: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三、整体感知 (1)阅读《乡愁》,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 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2、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课题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挚爱祖国的感情。 教材分析《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虽曾接受过现代主义的浸染,但骨子里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诗歌内容触及思想深处的“中国意识”时,自然而然地摄取了“乡愁”这一主题。历代爱国知识分子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文化。从形式上说,这首诗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汉语,使之带上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诗的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教法提示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导入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中国古代有许多“乡愁”

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头在一夜间!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二、研习余光中的《乡愁》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 《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注意诗的节奏和重

《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对诗歌深度的挖掘,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学会一种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技巧:托物寄情。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深入的感知,感受作者的乡关之思、怀念大陆亲人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会一种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技巧:托物寄情。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ppt展示) 【教学时数】 共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三五天或较长时间的离开家、离开过父母?你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答:想)是啊,想家的心情,谁都说不清。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呢?尤其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在学习诗歌之前,让我们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点击余光中) 1 诗人简介: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大屏幕显示)虽然,诗人的后半生是在台湾度过的。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有家难回,思乡之情也愈来愈浓。《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 2 创设背景: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同学们,是怎样的深切思念故乡才能让诗人在这短短的20分钟写成如此经典的思乡诗歌啊!这20分钟承载着20年的深厚感情啊,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讲解)下面,现在让我们再次反复诵读,反复体味这首拥有伟大的爱国之情诗歌吧!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我先为大家诵读一遍。(教师朗读,突出重音与节奏把握) 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的节奏、重音和感情 1.听读。播放《乡愁》的配乐朗读。 教师提示:要把一首诗歌读好,必须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注意音的修饰、调的把握、速的调控、情的渗透、节奏的明晰,在对诗歌意象想象的基础上,把自己所形成的情思发之于声,见诸于音。 2. 试读.学生选一段展示朗读才艺,教师评价,顺势指出诵读这首诗的三点要求(嘱学生笔记):①要读出节奏;②要读出重音;③要读出感情。 3.练读、展示。学生自行练读,然后点学生读。 4.赏读。欣赏配乐朗诵,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三、评析诗歌,体会意境 (一)诗人是借助什么结构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的? 同学发言,很多同学说是时间顺序。 这首《乡愁》诗,的确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的,那么结合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依据。(板书: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诗中的意象 2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找到记忆的恰当方法 4能够结合该篇自己创设意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以致用,自如想象,创设新意象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课前播入《乡愁》曲,创设氛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一:同学们有没有三五天或较长时间的离开家、离开过父母?你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列举,师述同感,引出小诗: “……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觉得到,谁也说不清。”——王慧敏《想家的心情》(媒体配乐) 是啊,想家的心情,谁都说不清。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呢?(媒体示图)尤其是台

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 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导入二:,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 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 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 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了解余光中 1学生根据所积累的资料,简要地介绍。 2补充(媒体示): 代表作《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被称为乡愁诗人。 (三)听录音,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余光中乡愁教案

余光中《乡愁》教案――结合PPT使用 拉萨七中孔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预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解决可能存在的字词问题,并进一步体会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自我思考,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情感导入 播放费翔的《故乡的云》的音频、视频文件后,老师加以旁白:是啊,同学们,你或许有过与亲人小别而倍感思念的时候,你或许有过因与亲人永别而深感切肤伤痛的时候,那丝丝缕缕的对亲人的怀念与痛悼,那刻骨铭心难于言表的伤感与惆怅,怎一个愁字了得?当一个游子在尽情思念自己的祖国时,这样的愁,这样的痛,又该用怎样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形象来表达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吧,相信我们会受益匪浅。 (二)了解作家作品 余光中:台湾当代诗人、诗评家,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 (三)了解本诗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72年,诗人以台湾和大陆长期隔绝的现状为大背景,

以任何时代的乡愁都不可比拟的特定时空为广阔内容,融合个人的经历、亲人的情思以及对民族和祖国的挚爱,表达了漂流到孤岛的千千万万人绵延不尽的思乡、念国情怀。 (四)朗读并背诵本文 1、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指名读(一人读一节,共八人读)。〔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学生更正,教师板书;如无,则罢。〕 2、集体诵读,要求读出停顿、节奏与感情,再给一、二分钟时间给学生背诵,抽查背诵情况。 (五)合作探究,品味研读 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已能背熟整首诗了,这是理解本文的必由之路。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讲究以下问题(老师作适当的点拨指导): 1、师:“这头、那头指什么?” 生:“这头”指自己,“那头”指思念的对方。 2、师:“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作者对它进行了具体的物化,请思考:作者将乡愁分别寄托在哪几种具体的意象上? 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师:这几种意象分别对应的时间段是什么?分别代表了对谁的思念之情?这几种意象前的修饰语又有何作用? 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母亲、妻子、母亲、祖国;反衬自己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对象的强烈思念之情。 4、师: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在不同时间段的思念情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