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在企业的管理层面如何实施内部控制呢

在企业的管理层面如何实施内部控制呢

在企业的管理层面如何实施内部控制呢
在企业的管理层面如何实施内部控制呢

在企业的管理层面如何实施内部控制呢?

企业的内控层面是多种多样的,咸蛋兄妹在曾经提到,做好企业的内控管理可以从企业管理层面控制进行。

企业管理层面控制是指对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直接相关的控制。

1、组织架构控制主要风险:设计环节;运行环节。

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主要风险:

1)企业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就可能发生经营失败;

2)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运行效率低下。

组织架构设计环节的关键控制点:

1)董监高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予以明确,企业三权分离,形成制衡;

2)企业“三重一大”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3)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

4)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

5)企业应当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使员工正确履行职责。

组织架构运行环节的关键控制点:

1)全面梳理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

2)对子公司的监控;及时全面评估组织架构

2、发展战略控制主要风险在于制定环节;实施环节。

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中的主要风险:

1)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

2)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

3)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制定环节的关键控制点:

1)企业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科学分析预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制定发展目标;

2)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明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3)企业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规划管理工作,履行相应职责;

4)董事会应当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方案,重点关注其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董事会在审议方案中如果发现重大问题,应当责成战略委员会对方案作出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实施。

发展战略实施环节的关键控制点:

1)企业应当根据战略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分解、落实;

2)同时完善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

3)企业应当采取组织结构调整、人员调配、财务安排、薪酬分配、信息沟通、管理和技术变革等配套保障措施,确保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4)企业应当重视发展战略的宣传工作,通过内部各层级会议和教育培训等有效方式,将发展战略及其分解落实情况传递到内部各管理层级和全体员工;

5)企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和评估,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于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内部报告;

6)由于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技术进步、行业状况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的,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调整发展战略。

3、人力资源控制主要风险:引进与开发;使用与退出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风险:

1)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2)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露;

3)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

人力资源引进与开发环节的关键控制点:

1)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按照计划、制度和程序组织人力资源引进工作;

2)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能力框架要求,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选聘优秀人才,重点关注选聘对象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意识;

3)企业应当依法与选聘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用工关系。有关岗位还需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义务;

4)企业应当建立选聘人员试用期和岗前培训制度,对试用人员进行严格考察;

5)企业应当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全体员工的知识、技能持续更新。

人力资源使用与退出环节的关键控制点:

1)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的激励约束机制,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进行严格考核与评价;

2)企业应当制定与业绩考核挂钩的薪酬制度,切实做到薪酬安排与员工贡献相协调,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企业应当制定各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员工定期轮岗制度,明确轮岗范围、轮岗周期、轮岗方式等,形成相关岗位员工的有序持续流动,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4)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员工退出(辞职、解除劳动合同、退休等)机制,明确退出的条件和程序,确保员工退出机制得到有效实施;

5)企业应当与退出员工依法约定保守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国家机密和竞业限制的期限。关键岗位人员离职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工作交接或离任审计;

6)企业应当定期对年度人力资源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主要缺陷和不足,完善人力资源政策,促进企业整体团队充满生机和活力。

4、社会责任控制主要风险:安全生产环节;产品质量环节;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环节;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环节。

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

履行社会责任中的主要风险:

1)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

2)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3)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

4)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安全生产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建立制度;设置机构;重视投入;预防为主;妥善处理

产品质量环节的关键控制点:遵循要求;规范流程;严格检验;售后服务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建立制度;重视投入;加快改造;注重监控;定期检查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环节的关键控制点:依法保护;薪酬管理;社会保险;组织建设;公益事业

5、企业文化控制主要风险:文化培育环节;文化评估环节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风险:

1)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

2)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3)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

4)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大中型企业进行治理的重要内容。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内部管理失控等问题,而且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培育环节的关键控制点:

1)注重特色;

2)确立目标和内容,形成文化规范;董监高率先垂范;

3)融入生产经营过程;关注并购中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评估环节的关键控制点:

企业文化评估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的重要环节。

1)企业应当建立企业文化评估制度,明确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落实评估责任制,避免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2)重点关注董监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全体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各方文化的融合度,以及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3)重视评估结果。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核电产业由“适度发展”向“积极发展”的快速增长期为企业成长带来了广阔的空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的深入,防范各种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内控管理逐步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上海电气党委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制度完善作为纪委工作的重点工作抓,而作为世界级工厂建设的企业过程中如何充分认识企业内控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找准企业内控管理的对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发展 1、企业内部控制含义。 常用的定义是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简称为企业内控。 从上述我们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 2、企业内部控制发展

内部控制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1934年美国的《证券交易法》中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2001年底以来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大公司的一系列会计丑闻被曝光后,2002年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美国的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较晚。直到2008年和2010年,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共同构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控规范的发布是中国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接轨和整合。企业对于内部外部的风险可以得到更系统有力的控制。内控规范为中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理念、实施和制度层面为企业提供了基础,即解决了什么是内控的问题,又解决了怎样开展内控的问题。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重要意义 1、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在不断地加以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让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人人都能够遵循的统一完整的制度体系,达到能够使企业各项活动都能被体系涵盖并有效的控制。纪检监察工作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步骤,通过直接参与和监督检查等形式,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督促企业有关部门加强制度建设, 及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从当前实际看,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下面提出一些自己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看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 1.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和“内部人控制”较严重的企业大量存在。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会计不太熟悉和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他们的手脚。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老板一人说了算,会计的作用仅在于如何算账使老板少交税。收入不入账,成本、费用虚高等屡见不鲜。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没有内部制度更对自己有利,更便于他们浑水摸鱼。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有些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

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薄、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 3.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的片面性。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即内部会计控制。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 4.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 5.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近年来,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势必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本就资金紧张的企业举步维艰。 6.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

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指公司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经营运作符合公司的发展规划,在充分考虑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组织机制、运用管理方法、实施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形成的系统。 第二章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 第二条保证公司经营运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规则自觉形成守法经营、规范运作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 第三条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确保经营业务的稳健运行和受托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公司的持续、安全、稳健发展。 第四条确保基金和基金管理人的财务和其他信息真实、准确、完准、及时。 第三章公司内部控制的原则 第五条健全性原则: 公司内部控制必须覆盖公司所有人员,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应互相配合、协调同步、紧密衔接,避免只管互相牵制而不顾办事效率的做法,导致不必要的扯皮和脱节现象。 第六条有效性原则: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必须讲究效率和效果,所有的控制制度必须得到贯彻执行。公司内部涉及基金管理工作的任何个人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

第七条独立性原则: 公司内部控制的独立性指公司各部门、岗位职责应保持相对独立、基金资产、自有资产、其他资产的运作应当分离。各岗位由专人负责,接受部门领导监督。 第八条相互制约原则: 公司内部控制的相互制约指公司内部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应当权责分明、相互制衡。公司内部的各项业务,从申请到执行必须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相互监督和核查。 第九条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指公司运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降低运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对投资、研究、交易影响范围广的关键点位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必须进行严格控制,而对普通点有一定的监控措施就可以,不必投入过多。 第四章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内部监控。 第十条控制环境 公司管理层应牢固树立内控优先和风险管理理念,努力培养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营造一个浓厚的内控文化氛围,保证全体员工及时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使风险意识贯穿到公司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各个环节。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明确又互相监督制衡。 第十一条风险评估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体系管理的融合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一体化体系管理的融合在企业高效运作的今天,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规避风险、规范运营,越来越受到各企业的重视。通过介绍内控发展的历程、它与一体化体系管理的异同,为我们打开一扇实现内部控制与体系管理融合的创新发展之窗,来完善自身的内控制度,提高一体化体系管理的水平,给企业管理带来新的活力。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一)初级阶段:内部控制系统理论(1936至20世纪80年代末) 内部控制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前者着力于保护资金安全及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后者着力于提高经营效率和确保既定的管理政策。这一理论是内部控制的外延得到拓宽,也是其内涵更加丰富。一直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末。 (二)发展阶段:内部控制结构理论(1988年至1992年) 内部控制系统理论局限性在于把精力过多的放在纠错防弊上,内部控制的范围的目标也显得消极和狭窄。也正因如此,才使新的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结构理论应运而生。 内部控制结构理论观点的提出是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首次使用“内部控制结构”一词,指出:“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确定内部控制结构包含3个要素:控制环境、

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内部控制结构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领域。同时,考虑到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的不可分割性,因此不再细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操作的新的发展。 (三)最新成果:整体框架理论(1992年至今) 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发起人委员会”(简称COSO委员会),于1992年9月颁布其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在这部描述内部控制的报告中,开创性的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概念。1994年,该委员会又对报告进行了增补。他们在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设计并实施的,旨在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效率与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简称三类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由相互关联的5个要素构成: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人是诸多环境因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的品行操守、道德价值观以及能力,即使构成环境的重要因素,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要素还包括管理层的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等等。 (2)风险评估。在变化万端的环境中,任何单位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对风险的了解和估定是必须的,建立可操作的风险评估机制,发现、甄别、分析、管理、控制风险也是必须的。重要的前提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要从整体上和单个层面上制定与不同作业

内部控制手册

一、前言 1 编制《内部控制手册》背景 为规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 份公司”)管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满足国内外资本市场对 上市公司监管要求,股份公司特制定《内部控制手 册》,作为建立、执行、评价及验证内部控制依据。 完整内部控制体系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约束、规 范企业管理行为准则,是减少风险重大措施。实施内 部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及不法行为,有 利于保证资产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 真实、可靠。其必要性表现为: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经 营机制转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营业绩,改 善企业财务状况。 二是贯彻我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循美国《萨班斯-奥 克斯利法案》等国内外资本市场监管需求,提高会计 信息质量。

三是积极参与竞争、努力降低风险。随着市场竞争日 趋激烈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 程加速,股份公司所面临风险也逐渐加大。建立健全 有效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和效果重要措施。 四是建立统一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使股份公司各项规 章制度成为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包容性很强内部管理 制度,更为有效地体现股份公司管理理念。 2 《内部控制手册》遵循基本原则 2.1 合规性原则 合规性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 法规和政策;符合股份公司上市地(上海、香港、 纽约、伦敦)证券监管机构有关上市公司法律、法 规和要求。 2.2 全面性与系统性原则 《内部控制手册》涉及股份公司经营活动各个方面, 其内部监督和控制贯穿于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并涉 及全体员工。股份公司每一个员工既是内部控制主 体,又是内部控制客体;既要对其负责作业实施控

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1)

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标准建设指引》的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管理,所属子公司应依据此办法制订适应本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或内部控制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执行董事、监事、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四条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 (一)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二)资产安全完整; (三)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五)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第五条内部控制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体现相互制约与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公司经理层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监事对内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 第七条公司经理层是内部控制最高层级决策机构,对公司内控体系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负责,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

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的目标 (1)企业战略; (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3)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 (4)资产的安全完整; (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内容。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 3、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控制措施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 5、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

内部控制手册

一、前言 1 编制《部控制手册》的背景 为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以下简称“股份公司”)的 管理,贯彻《中华人民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国证 券法》、《中华人民国会计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 法规,满足国外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 股份公司特制定《部控制手册》,作为建立、执行、 评价及验证部控制的依据。 完整的部控制体系和完善的部控制制度,是约束、规 企业管理行为的准则,是减少风险的重大措施。实施 部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及不法行为,有 利于保证资产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 真实、可靠。其必要性表现为: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经 营机制的转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营业绩, 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二是贯彻我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循美国《萨班斯-奥 克斯利法案》等国外资本市场监管需求,提高会计信 息质量。

三是积极参与竞争、努力降低风险。随着市场竞争日 趋激烈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进程加速,股份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加大。建立 健全有效的部控制制度,是防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 率和效果的重要措施。 四是建立统一规的部控制制度,使股份公司各项规章 制度成为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包容性很强的部管理制 度,更为有效地体现股份公司管理理念。 2 《部控制手册》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合规性原则 合规性是指企业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 法规和政策;符合股份公司上市地(、、纽约、伦敦) 证券监管机构有关上市公司的法律、法规和要求。 2.2 全面性与系统性原则 《部控制手册》涉及股份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其部监督和控制贯穿于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并涉 及全体员工。股份公司的每一个员工既是部控制的 主体,又是部控制的客体;既要对其负责的作业实 施控制,又要受到其他人员或制度的监督与制约。

内控管理及考核办法

内控管理及考核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规范化运作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以下简称“应用指引”)及股份公司相关制度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 第三条本办法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未有明确的内控管理体系及组织架构,可能导致公司内控管理职责不清、流程不规范,对内控管理工作效能产生影响。 (二)未能建立内部控制检查评价机制,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识别内控风险、认定内控缺陷、发现内控失效等情况,形成企业管理漏洞。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XX公司。 第二章基本要素、原则及措施 第五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内部控制包括五项基本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内部环境是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公司建设内部控制的

土壤,是一切内控制度、流程、控制节点得以实施的根本条件,支配着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 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是内控体系核心的三个环节。风险评估是内控建设的方向,非重大风险可以适当简化控制,提高效率和降低控制成本;重大风险则需要加强控制,并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与流程予以保证。控制活动是内控体系的核心环节,嵌入在业务流程中,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程度之内。信息沟通是内控体系的桥梁,确保企业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各管理级次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 内部监督是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控体系不断优化和提升的保证。 第六条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控制度覆盖公司的所有业务、部门和人员,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各环节。 (二)重要性原则:内控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事项、高风险领域,制定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03T15:01:05.8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朱晟 [导读]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指为了促进经营活动的效率性、经济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尽快达成,保证企业经营决策和方针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控制,其范围涉及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层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框架层次。 身份证号码:43062619860226XXXX 中国银行中山分行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指为了促进经营活动的效率性、经济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尽快达成,保证企业经营决策和方针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控制,其范围涉及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层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框架层次。然而由于内部控制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不少企业在实际的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分析 1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通过考察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总体目标,并且把这个目标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出发点;第二个方面是依据总体目标设计出业务操作的各种控制方法,并且把设计出的控制方法与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相互结合起来;第三个方面是对最终的控制效果进行验收,并且分析出现差异原因,对不适应企业运作的部分内控制度进行及时修正。但是目前想要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1.1 企业外部环境 1.1.1由于资本市场不够健全,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接受力。现在的资本市场普遍存在交易混乱不规范,非法谋取暴利的现象,因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都不够健全,致使这种混乱现象不能得到很好的遏制。由于资本市场不健全,一旦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出现外泄并被披露,极其有可能导致企业投资者出现过度忧虑和惶恐,进而影响公司正常运作。 1.1.2 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制衡机制,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控制力缺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董事会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直接影响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就目前中国现阶段来看,很多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备而实不至”,公司架构建立的非常完善,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岗位应有的职能,表现尤为突出的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公司治理结构的责权不分,直接导致公司内部控制如同“空中楼阁”。 1.2 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1 企业成本限制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否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其成本也有直接的关系。企业在内控系统投入费用过高或过低都将对企业的整体利益有影响。所以从企业成本的角度来说,企业内控程序的成本应该低于错误或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反之,再好的控制方法和措施也适得其反,不会降低企业的成本。 1.2.2 管理越权 控制程序只是企业用于管理的一种工具,工具的使用者是企业管理者,所以内控管理也不能发现并杜绝那些滥用职权的监督控制管理人员。这些管理者或者是出于牟利的目的,或是因成本或者时间不利等因素,导致企业内部出现相关管理人员故意避开、指示他人避开一些预定内控管理的可能。在特殊情况下,企业管理者过于干涉监督执行内控制度实施情况的工作人员,有时甚至凌越于企业内控之上。 1.2.3 串通舞弊现象严重 企业将不相容职责进行分离避免了内部隐瞒不正当行为及单独一人从事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但是,如果企业内部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一起就可以避开内部控制。例如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和出纳一起舞弊,资产校验核对与资产监督保管工作人员联合造假,对于串通舞弊现象,再好的内部控制措施也无法控制。 1.2.4 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有效程度直接取决于企业内部操作人员的实际执行情况,当然不可避免的是企业工作人员在执行控制职责时偶尔发生错误。工作人员的马虎、身体不适、精力不集中、判断错误、曲解指令等都会影响内控系统的效果。常见的例子如对方发票的总金额计算错误但未及时发现,以及发货后忘记索要提货单和签发支票时没有审查支付用途等。 1.2.5 计划变动性太大 企业内部控制会随着企业内部的业务性质的或外部的经营环境不断改变而逐步削弱,甚至有可能全部失效。绝大部分单位的内控制度目的是为管控已有的正常且经常反复出现的业务活动,对企业正常运作以外的特殊、非正规的或未能及时预料的业务操作缺乏一定的管控效果。现代企业经常调整经营策略,或增加新的生产线,或增设分支机构等来适应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这就有可能出现新增的业务内容和原来的企业内控制度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无法对新增的业务进行控制。 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2.1.1 发挥董事会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关键作用。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董事是独立于内部控制之外的,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缺位现象严重,这将严重影响内控环境的改善。想要对目前的情况进行改善,首先要发挥企业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作用,重点突出董事会在企业健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其次是建立企业独立董事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当引入企业外部的独立董事,同时对内部董事会进行相应外部化,以此来监督约束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为企业股东赚取最大限度的权益;最后是对董事会内部进行明确分工,在董事会内部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进而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尽早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 2.1.2 倡导“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否将企业内部控制变为内部自发的需要,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效果。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都持有相同观念,共同目标时,内部控制效果才更加明显。企业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对人的价值管理为中心,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促使每个员工都能进行自我管理,并时刻以企业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如此,在内部控制管理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都能变企业员工的“要我控制”为“我要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满足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严格遵循实施,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财政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经济组织)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一、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确保企业制订的各项管理方针、目标的贯彻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内部存在经营活动和管理环节,就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确保会计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防范经营风险 健全内控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各类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的过程和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加以有效利用 健全内控制度,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和现金流动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四)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 健全内部控制,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活而有序,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开支,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以求企业实现更大的盈利目标。 二、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政府部门到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断提高,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经营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但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后,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产权不明晰、出资人缺位,未形成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造成内控力度削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加大,监督机

2021年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将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挑战,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企业经营所遇到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加之企业经营改制中存在的不完善的运作,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峻。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经济潮流中生存、竞争、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它是通过企业内部

高层管理者乃至每一名员工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高效的相互制约的行为规范。 一、科学合理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经营管理循环。就制定内控制度而言,我认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经营的设计理念上就应该高度树立制定内控制度的观点和意识,注意从建章建制向整体框架的构建与认真实施转变,做事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科学严谨的制定有序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经济越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就越重要。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在每项业务和环节上都必须按内控制度办事,使企业的内控制度真正起到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发现和纠正弊端和错误,确保企业的经营运作有序、科学、高效。企业可采用业务循环法,将企业整个交易循环事项的过程,划分为销售和收入的循环、采购和付款的循环、生产过程的循环、筹资和投资的循环、货币资金的循环五个关键性环节,并据此制定各环节的科学、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合法,保证经营活动的高效、经济,保证企业内部管

内部控制管理手册(样)

部控制管理手册——***公司分册—— ******公司 ***分公司 二〇一六年一月一日

******公司 《部控制管理手册》〈***公司分册〉 发布令 为全面贯彻实施股份公司《部控制管理手册》,根据《部控制管理手册》编制规要求,结合本公司管理实际,编制了《部控制管理手册》〈***公司分册〉,经股份公司审查批准,现予发布。 股份公司《部控制管理手册》是建设并实施部控制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公司分册〉是股份公司《部控制管理手册》的组成部分。全体员工必须认真贯彻,严格遵照执行。 本手册自二○一六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总经理: 二○一六年一月一日

目录 公司简介 (1) 分册说明 (2) 1 实施方案 (4) 1.1 部控制体系实施方案 (4) 1.2 组织结构、职责与权限 (4) 2 控制环境 (9) 2.1 组织结构图 (9) 2.2 权限指引表 (10) 2.3 控制环境涉及的制度索引 (20) 3 风险评估 (23) 3.1 基本业务流程目录 (23) 3.2 重要业务流程目录 (28) 4 控制活动 (31) 4.1 风险控制管理文件 (31) 4.2 控制活动涉及的制度索引 (704) 5 信息与沟通 (713) 5.1 信息流汇总表 (713) 5.2 业务活动与应用系统索引目录 (716) 5.3 关键应用系统调研问卷 (720) 5.4 用户与通用角色对照表(FMIS6.0、资产5.0) (722) 5.5 FMIS6.0-报表数据权限 (724) 5.6 FMIS6.0-责任中心-科目 (782) 5.7 财务关联信息系统清单 (783) 5.8 财务关联信息系统流程图 (784) 5.9 电子表格汇总表 (800) 5.10 信息与沟通涉及的制度索引…………………………………………………………...

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控制解决方案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内容(提纲): 一·研究背景 乐视成立于2004年,创始人贾跃亭,乐视致力打造基于视频产业、内容产业智能终端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完整生态系统,被业界称为“乐视模式”。乐视垂直产业链整合业务涵盖互联网视频、影视制作与发行、智能终端、大屏应用市场、电子商务、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等;旗下公司包括乐视网、乐视致新、乐视影业、网酒网、乐视控股、乐视投资管理、乐视移动智能等;2014年乐视全生态业务总收入接近100亿元。本论文主要阐述以乐视公司为例的内部控制现象,从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途径进行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在今后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知识科技时代,高新技术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企业备受人们的关注,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拉动各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企业的关键是创新,但是有创新就会有风险,高新技术如何减低或者是避免风险问题是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研究乐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乐视企业在懂得抓住机会和风险控制,多方面发展,开启的“乐视模式”。 三·研究思路 了解乐视企业的内控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风险。结合资料分析,分析内部控制下存在的风险,尽量避免或者降低风险,提出合理的措施。 四.主要内容 1.绪论 1.1内部控制的简述 2.高新企业在现代经济下的发展状况。 2.1高新技术企业的现在—以乐视企业为例。 2.2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乐视公司的主营业务。 3.内部控制的意义。 3.1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风险和挑战-乐视所处的经济环境。 3.2高新技术企业面对风险的改进措施。 4.未来怎么发展,怎样建立好风险措施。 4.1高新技术企业应如何有效建立健存的内部控制。 4.2结合现代经济对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5.解决的方法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三.进度安排 2015年10月17日,确定论文方向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其衰亡是从内部开始的,外部力量不过是其衰亡前的最后一击。”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一般来说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干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什么?一种通俗的回答是:“企业防止舞弊的工具。”我国目前尚未提出权威的内部控制定义.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现行的规范制度中,只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一内 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本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二、国日前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韪 目前许多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内控功效表现紊乱、机制失衡,从而引发的经济犯罪和经营失误屡见不鲜。经过归纳总结,企业内部控制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处理缺乏一贯性、完整性。近年来,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自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 2、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仝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 有些企业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或与企业外部不法商人相勾结.非法侵占企业资金等。 4、考核企业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对企业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以目标利润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有些企业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便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还有些业务主管部门.为了加快本系统的经济发展.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下迭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而部分企业领导者为讨好主管部门.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来“实现”上级主管部门下迭的有关指标。 5、费用支出失控 如某些企业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导致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一)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一)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 司可持续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 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 规、业务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 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三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一)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二)保障公司的资产安全。 (三)保证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五)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公司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 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 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 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公司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一)目标设定,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的风险偏好设定战略目标。 (二)内部环境,是指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公司文化等。 (三)风险确认,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确认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 (四)风险评估,是指公司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 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五)风险管理策略选择,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选择 风险管理策略。 (六)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公司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 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七)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公司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 息,确保信息在公司内部、公司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八)内部监督,是指公司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 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第六条公司内部控制活动涵盖公司所有的营运环节,包括但不限于:销售及收款、采购和费用及付款、固定资产管理、存货管理、 预算管理、资金管理、重大投资管理、财务报 告、成本和费用控制、信息披露、人力资源管理和系统信息管理等。

公司内控管理制度

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章:财务管理 第一部分:会计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工作,促进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制度和公司章程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会计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第三条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一)筹集资金和有效使用资金,监督资金正常运行,维护资金安全,努力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二)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 (三)加强财务核算的管理,以提高会计资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四)监督公司财产的购建、保管和使用,配合综合管理部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五)按期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和财务说明书,做好分析、考核工作。 第四条财务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司财务负责人对财务管理工作负有组织、实施、检查的责任,财会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坚决按财务制度办事,并严守公司秘密。

第五条加强原始凭证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原始凭证是公司发生的每项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书面证明,是会计记录的主要依据。 第六条公司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记帐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复核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收款和付款记帐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第七条健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帐簿。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相一致。 第八条做好会计审核工作,经办财会人员应认真审核每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和资料的准确性。编制会计凭证、报表时应经专人复核,重大事项应由财务负责人复核。 第九条会计人员根据不同的帐务内容采用定期对会计帐簿记录的有关数位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帐证相符、帐实相符、帐表相符。 第十条建立会计档案,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都应建立档案,妥善保管。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保管和销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