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元代的戏剧叫元杂剧。元杂剧不仅是一种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还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元杂剧最初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流行于北方。元灭南宋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元代的剧坛,群星璀灿、名作如云。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恰恰此时的传统诗文,在经历了唐宋鼎盛与辉煌之后,走向衰微。在有才华的艺术家眼里,剧坛艺苑是一块等待他们去耕耘的新土地。从社会现实方面来看,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只比乞丐高一等,居于普通百姓及娼妓之下。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创作者。他们有一个以“书会”为名的行业性组织,加入书会的剧作家,称为“书会先生”。这些落魄文人在团体内,又合作又竞争,共同创造着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与从前的偏于抒发主观心绪意趣的诗词不同,元杂剧以广泛反映社会为已任。显然,这是由于作家们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有着深切了解和感受的缘故。元杂剧的剧本体制,绝大多数是由“四折一楔”构成。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像做文章讲究起承传合一样。楔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这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序幕”。元杂剧在艺术上是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表演的形式。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联成一个套曲。全套只押一个韵,由扮演男主角的正末或扮演女主角的正旦演唱。这种“一人主唱”可以极大地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念白部分受参军戏传统的影响,常常插科打诨,富于幽默趣味。将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统一起来,达到体制上的规整,这表明元杂剧的艺术成熟和完善。梨园领袖关汉卿不满于黑暗社会的压抑与摧残,关汉卿长期“混迹”在勾栏妓院。在戏剧天地纵横驰骋,发挥着自己的心智和才能。他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

盖世界浪子班头”,并形容自己是有如“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隐藏着冷峻悲凉的内心世界和热烈乐观的战斗精神。关汉卿写作勤奋,一生共著杂剧67部,今存18部,其中“旦本”戏占12个。他那贴切现实、充满

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又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窦娥冤》。《窦娥冤》取材于汉代流传下来的“东海孝妇”民间故事,关汉卿结合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认,精心构制了这个大悲剧。窦娥因家贫被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丈夫早死,婆媳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闯入这个家庭,胁迫窦娥婆媳嫁给他们父子为妻,遭到窦娥严辞拒绝。张驴儿欲毒死蔡婆,结果反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便嫁祸给窦娥。昏聩的桃杌太守严刑逼供,将窦娥屈打成招,并被处死。违法的人并未得到制裁,守法的人却被“法纪”送了性命。戏剧的锋芒直指酷虐的封建统治。当窦娥幻想破灭,她愤怒地呼喊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的责天问地,也是关汉卿的呼喊,代表着不屈从于现实命运的浩然正气。元杂剧多充溢着一种郁闷、愤懑的情绪,这是在异族统治下的元代作家目睹种种黑暗现象后的自然流露。但关汉卿在《窦娥冤》中表达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否定与诅咒般的诘难,具有无可辨驳的深刻性。《西厢记》实现有情人的爱之梦王实甫的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均不可考。但他为我们留下一部不朽的杰作《西厢记》。《西厢记》的故事出自唐代元稹(779-831)的小说《莺莺传》。小说叙述书生张生游学蒲州,与寄居普救寺的崔相国之女莺莺相恋,后入京赴试,将她遗弃。王实甫改写了这个始乱终弃的悲剧,让张生与莺莺相互爱慕,为争取爱情自由,在婢女红娘的热情帮助下,共同向崔老夫人进行斗争,最后相偕出走。剧中对青年男女幽会、私奔行为的大胆描绘,以及剧终时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的祝福,都明确宣告了自主婚姻的合法性,尽管它仍属于才子佳人式的一见钟情。在封建正统观念看来,一见钟情的本身,也是十足的叛逆。颇具说服力的团圆结局,成为中国戏曲的常用模式。它体现了中国人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精神气质,对民

族的文化心理构成,有着重要意义。戏剧性与抒情性的完美结合,使《西厢记》成为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作品,被视是古代剧诗的一个范本。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矛盾起伏跌宕。张生的热烈执著、莺莺的含蓄蕴藉,红娘的锋利俏皮,都写得活灵活现。尤其是作者怀着民主思想刻划的红娘,以自已的聪明机智、泼辣爽朗,不但为莺莺张生穿针引线,传书递简,而且在私情败露的紧要关头,不畏家法挺身而出,维护着他们的爱情。所以红娘这个晶莹亮丽的形象,在后世成了热心撮合男女恋爱婚姻者的共名。它们在刻写亡国之痛白朴(1226──1306以后)《梧桐雨》和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汉宫秋》是两部著名的悲剧。它们分别以唐代安史之乱、汉代与匈奴的民族矛盾为背景,描写了唐明皇、杨贵妃和汉元帝、王昭君不幸的爱情故事。作品用凄婉的绝唱烘托了在民族纷争中的社会景象。即使帝妃之情,也无不灌注着沉痛的政治感受和浓郁的故宫禾黍之悲。无论是作家,还是观众,从不把它们当作严格的史剧看待,因为它们是借助历史故事的铺陈,刻写自己的亡国之痛。以深沉的目光和怅然的心情回顾前朝,曲折地表达对现实的失望和对未来的希望──这是元代作家为中国史剧创作定下的基本格调。纪群祥(生卒年不详)因一部《赵氏孤儿》而传名古今中外。此剧取材于历史记载并加以虚构发展而成。春秋时期晋国奸臣屠岸贾诬陷赵盾,致使赵家300余口被诛杀。为保护赵氏根苗和晋国同龄的幼婴,草医程婴献出了亲生骨肉,原晋国大夫公孙杵臼抛却身家性命,守门将军拔剑自刎……他们心存正义向死亡挺进,换得出赵氏孤儿的安全。20年后,程婴把事情真相告诉了赵氏孤儿,孤儿把复仇的利剑刺向了血债累累的屠岸贾。纪君祥描绘的一幅幅令人怵目惊心的场景,张扬着民族的百死不辞的复仇精神。剧中提出的“存赵孤”的口号,隐含着怀恋亡灭的前朝(赵宋)、不满元蒙统治的民族意识。此剧早已流行海外,法国作家伏尔泰受它的启发而写了《中国孤儿》;德国诗人歌德也写过模拟其后半部情节的剧本《埃耳泊诺》。四大传奇南戏在元朝继续着经的发展和流行。它自觉不自觉地吸纳了杂剧的优长,对自身作出新的规范与提高。于是,这时的南戏出现了由粗变精的飞跃。其代表作就是元末盛行的“荆、刘、拜、杀”四大传奇。《荆钗记》中的王十朋与历

史人物王十朋生平不符。一说钱玉莲原是妓女,因遭他的遗弃而投江自尽。但舞台上的《荆钗记》,是一个写尽夫妻之间忠贞的爱情故事。王十朋是一位受到称许的人物。这个故事的曲折发展,肯定了一种不随升沉荣辱而转移的婚姻观念;同时,又是对上层社会流行的“富易交、贵易妻”的批判。戏剧以对爱情的坚贞和对富贵权位的傲视,赢得了平民观众的喜爱。历史人物刘知远以破落户起家,从军卒升为将帅,最后当上皇帝。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生平事迹,自是民间文艺创作撷取的绝好题材。《白兔记》以刘知远鱼龙变化的故事作为全剧骨架,流露出封建时代小生产者的思想意识。他们渴望改变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又苦于上天无路,不免艳慕或幻想能通过某种机遇而出人头地。剧中赞扬李三娘不以贫贱论人,识刘知远于草莽之中,也是从这点出发。但是《白兔记》所产生强烈审美效果的,不是这些思想,而是李三娘所受的非人苦难,“日间挑水三千担,夜间推磨到天明”,几近家奴。这种苦难,控诉了那个妻离子散,民不聊生,几人升迁,万众受虐的年月。质朴自然的艺术特色,却浓重地传递出由动乱酿成灾难的氛围。《拜月亭记》是在一幅兵荒马乱的画面里,讲述一个颠沛流离的故事。男女主人公踏上逃避战火的风雨旅途,在患难相扶之中,他们萌发了爱情。离乱中的结合,既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不门当户对,自然有悖于封建伦理,但作品肯定了它。充满干戈的人生遭际,是极其痛苦的,舞台上着意渲染的是关切他人的美好情操。温和的关系与严峻背景的对比,人物亮丽的情感色彩和非常巧合的情节的融合,是它的重要艺术特点。《杀狗记》写富家子弟孙华结交市井无赖,反视胞弟为仇敌,使之沦为乞丐。孙妻屡劝不听,便杀狗伪装成死尸放在家门口。孙华见后十分惊惧,找酒肉朋友帮忙,均被托辞拒绝。只有弟弟不记前恨,将“尸首”背到城外掩埋,并向官府自首,说人是自己杀的,与兄弟无关。孙华顿然悔悟,兄弟和好,共受官府旌表。这是一出劝诫剧,通过一个生硬设计的事件,让那些违背封建行为规范的人改邪归正。观众能接受《杀狗记》并非由于这个主旨,而是在表现孙华的遭遇时,展示了市井无赖的无信、无聊、无行,让人们看到了一幅可憎的世态图画。南戏绝唱《琵琶记》在南宋民间文艺和早期南戏中,蔡伯喈是个“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的

坏人。高明改写了他,不再是个负心男子。他本无心功名,因严父催逼,才不得已进京赴考;高中以后,屈于皇帝和牛丞相的炎威,被迫入赘相府,不能归家。只因他辞试、辞婚、辞官的请求都被拒绝,终于酿成了父母饥饿而死,妻子赵五娘卖发葬公婆,沿途弹唱行乞,千里寻夫的悲剧。作品的最后,以一夫二妇守孝三年一门旌表作结。剧作家把功名利禄与家庭幸福对立起来,表明对皇帝的效忠义务原来是以剥夺人的赡养权利为前提的。戏剧的结构极富特色,依据男女主人公的两地处境,分成两条线索交错递进。一面是蔡伯喈一步步陷入功名富贵的罗网;一面是赵五娘独自支撑门户,苦苦挣扎。将统治者的飞扬跋扈、安富尊荣和农村灾年一派残破的生活情景同时写入戏中。鲜明的对比折射出社会的深刻矛盾。尤其是赵五娘这个人间苦难负荷者的形象,更具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全剧典雅、完整、生动、浓郁,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它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传奇―明代戏剧主潮由于传奇这种戏剧样式一直延续至清代,故又被人习惯地称作明清传奇。明清传奇在形式上承继南戏体制,且更加完备。一个剧本,大都只有30出左右,常分为上、下两部分;作家还特别注意结构的紧凑和科浑的穿插。传奇的音乐也是采取曲牌联套的形式,但比南戏有所发展,一折戏中不再限于一个宫调;曲牌的多少,也取决于剧情的需要;所有登场的角色都可以演唱。明清传奇包括众多的地方声腔。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是昆山腔和弋阳腔。昆山腔经过嘉靖时期的魏良辅(生卒年不详)的改革,创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的“水磨调”,讲究宇清、板正、腔纯。将弦索、萧管、鼓板三类乐器合在一起,建立了规模完整的乐队伴奏。而一出《浣纱记》的演出,使昆山腔通过舞台的光大流布,成为全国性剧种。产生在江西的弋阳腔则主要流行于民间,由江湖戏班演出,每流传到一地,即结合当地的语言和民间音乐,衍变为地方化的声腔。弋阳腔不用管弦伴奏,仅以锣鼓为节奏,一唱众和,采用徒歌、帮腔的形式,通俗性、民间性和注重演出效果是它的特色。它与昆山腔典雅、清细的风格,形成中国戏曲内部的两种不同走向。明代戏曲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角色分工更加细密。比如昆山腔就有12个角色,主角不限于正生、正旦,净、丑也不止是调笑了。明后

期的舞台,开始流行以演折子戏为主的风尚。所谓折子戏,是指从有头有尾的全本传奇剧目中摘选出来的出目。它只是全剧中相对独立的一些片断,但是在这些片断里,场面精彩,唱做俱佳。折子戏的脱颖而出,是戏剧表演艺术强劲发展的结果,又是时间与舞台淘洗的必然。观众在熟悉剧情之后,便可尽情地欣赏折子戏的表演技艺了。《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拜月亭记》中的“踏伞”、“拜月”,《玉簪记》中的“琴挑”、“追舟”等众多的折子戏,已成为观众爱看、耐看的精品。嘉靖时期的三部传奇嘉靖时期传奇创作最优秀的作品,是突破封建说教条框,直接将现实斗争和历史上重大政治题材搬演于舞台的三部大戏:《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李开先(1502―1568)进士出身,官居太常寺少卿,后被罢官。他藏书极多,对与正统文学大相异趣的戏曲小说有特殊爱好,家中蓄有戏班。《宝剑记》是他的代表作。此剧取材于小说《水浒》中林冲被逼上梁山的一段故事,但有改动。剧中林冲和高俅的矛盾是由于林冲一再上本参奏高俅等权臣的结党营私,祸国殃民,招致高球的报复陷害,才被逼上梁山,而不像小说起因于高俅的儿子要霸占林冲的美貌妻子;这一情节仍被保留,但移到了林冲发配之后。这样,就给林冲的反叛朝廷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作为禁军枪棒教头的林冲,不过是一个中下级军官,政治上没有多大的抱负及作为。《宝剑记》提高了他的身份,反复渲染他忧国伤时的思想情怀,这是李开先以此来抒发胸中不平之气。戏剧搬演的是北宋故事,但折射出来的却是明代现实。作者不详的《鸣凤记》写的是一场发生于当时的政治斗争。剧成之时,这场政治斗争实际上还没有完全结束。严嵩从嘉靖二十一年(1542)入阁,把持朝政20多年,是明代有名的奸臣。《鸣凤记》就写一批志士仁人,明知处于“寡不敌众、忠不胜邪之时”,一个个拼死捐生,不屈不挠地与其父子及爪牙进行斗争的故事,以戏剧方式及时地表现现实政治斗争。《鸣凤记》是开风气之先的杰作。梁辰鱼(1519-1591 )的《浣纱记》取材于中国有名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以西施和范蠡的爱情纠葛贯穿全剧。梁辰鱼写西施与范蠡的悲欢离合,跳出了才子佳人的俗套,使政治原则凌驾于儿女私情之上。这一对情人被塑造为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者。汤显祖和他的梦幻《牡丹亭》是汤显祖

的代表作。剧情是这样的:福建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到花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梦醒后她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和杜丽娘的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但杜宝不承认他们的结合,直至柳梦梅中了状元,由皇帝作主,事情才获得圆满解决。女主人公杜丽娘不甘心做循规蹈距的闺阁典范,而大胆披露自己的内心欲望,“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要求过“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自由生活。满园春色,更催醒了爱情。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终于在睡梦中突破了牢笼,到广阔的天地去寻找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感和生活。这种勇敢而自主地追求人性自由的女性,是此前戏剧乃至文学的妇女形象中从未出现过的。这个戏剧的故事出乎生活常理,带有幻想性质。但就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精神而言,极其真实可信。杜丽娘的形象所蕴含的巨大的艺术力量,强烈地叩动着古代青年男女的心灵。一个娄江女子因读《牡丹亭》竟断肠而死;著名女伶商小伶为此剧伤心而亡;以致曹雪芹《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听了《牡丹亭》曲文,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的描写。以人的感情为出发,提出情理冲突的命题――汤显祖用《牡丹亭》呼唤着一个人性解放的新时代。晚明的佳作万历年间(1573-1620)戏剧领域的创作是一个高潮,与汤显祖同时代的作家不少。一些当时颇孚名望的人,虽然把自己的作品存留下来,却未必出色;倒是当时并不著名的人写的剧本,在今天还有光彩。例如高濂的《玉簪记》和周朝俊的《红梅记》,就长期受到人们的喜爱。《玉簪记》描绘了一位书生与一个女道士的勇敢结合。女贞观主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便来女贞观姑母处小住,后遇小尼姑陈妙常。陈、潘经过茶叙、切磋琴艺,你弹我唱,偷阅诗文的融洽,互传心曲,终于私自结合。事情不久被观主发觉,遂逼侄赴试。登程之日,陈妙常追至江边,雇舟赶上,哭诉别情。后潘必正高中得官,迎娶陈妙常。剧本强调的是这对情人的恋爱心理。女尼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害羞畏怯的矛盾心理,使这场恋爱充满了曲折与情趣。这部作品被后世列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红梅记》为中国戏曲史和无数观众留下了一个著名的鬼魂形象。故事是这样的:不可一世的奸

臣贾似道杀害了只是偶尔赞美了一下书生裴禹为美少年的侍妾李慧娘。此后,他又霸占了裴禹钟爱的姑娘,还把裴禹本人囚禁起来。李慧娘的鬼魂救出了落难的公子,致使裴禹和贾似道政治命运发生逆转,贾似道贬官被杀,裴禹高中,与意中人完婚。《红梅记》把爱情故事

和反权奸斗争交织在一起,对李慧娘的描写也不占主线地位。但是,作品的读者和观众特别看重她――一个见少年英俊而出声赞美的

“低溅”女子,竟然死后以不屈的灵魂救助受难的好人,勇敢地面斥权奸。李慧娘鬼魂与裴禹幽会,并以鬼魂的方式救裴禹脱险,不灭的仇恨与不熄的情感,化为强烈有力的戏剧行动,并让它真实地流传。这种描述是浪漫主义的虚构,但中国百姓认可这个虚构,并深深地喜爱化为鬼魂的李慧娘。苏州作家李玉明清易代之际,在昆曲发祥地的苏州,产生和集中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家。在这个专业作家群体里,李玉(1591-1671)是最突出的一个。在明末他以作品《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闻名剧坛。入清后又作《千钟禄》、《清忠谱》。以作剧为谋生手段的李玉的社会地位不高,却常怀忧国

忧民之思;文化修养不低,却深知剧场的实际需要。在他所著的40

部作品里,题材广泛,但多取材于时事或近代史事。《清忠谱》、《万

民安》(已佚)反映当时苏州两次大规模的市民运动。《一棒雪》是一部直接抨击明末奸臣严世蕃的作品。《千钟禄》表现的是明代最上层

的一场争夺战,搬演了一则燕王朱棣攻占南京后,建文帝化装成和尚逃亡的故事。剧中那些忠臣义士以身家性命为代价,来掩护这个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的皇帝。而这个天子处在颠沛流离的困厄之中,第一次目睹并感受着黎民苍生所承受的苦难。于是,愚忠观念,政治忧患,悲怨情怀在艺术上组合成一种苍茫雄浑的格调,而这也是李

玉剧作的基本格调。目连戏―中国宗教剧目连戏是指以目连救母为题材的剧目总称。内容梗概是这样的:傅相一家三代,都是佛徒。傅相死后,他的妻子刘青提(又叫刘四娘)破戒杀牲,大开五荤。刘氏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受尽苦刑的惩处。其子傅罗卜(即目连)前往西方求祈佛祖。佛祖赐“盂兰盆经”和锡杖,以救其母。目连游遍地狱,尽历艰险,寻母劝善,最后一家超升团圆。作为宗教剧,目连

戏是中国戏剧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但从古至今广大城乡民众成群结队,

不舍昼夜地看目连戏并非出自宗教的虔诚,倒是为了戏剧的娱乐。宣教的目的逐步让位于审美的功能。剧中离合悲欢,喜怒哀乐,天地阴阳,雷电神鬼,三教九流,仕农工商,种种离奇古怪,应有尽有。在表演上,高跷,耍扇,逗笑,舞刀、弄枪,打铁叉、叠罗汉等绝活特技,处处显露出惊人之态与歌舞百戏之痕。在音乐上,除百余只传统曲牌之外,还有民歌、佛曲、梵音等等。正是它博大纷繁的戏剧形式,无所不包的表演手段,积累丰厚的音乐素材与观众水乳交融的演出排场,使目连戏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而艺人们则把目连戏称之为“戏娘”。另外,远古的巫傩活动,也并未随着岁月的推移而消失。情

况恰恰相反,很多地方通过巫傩仪式,对神话人物及其业续进行模拟说唱,使之向着戏剧方向发展,这就成为傩戏。由于傩戏是与仪式融为一体的,又被称为仪式剧。仪式剧的宗教色彩很浓,歌舞占据重要的成份。可怜一曲《长生殿》《长生殿》取材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恋爱故事。从帝妃之间产生了一点真情的那一刻,杨玉环为卫护自己与李隆基稳定的关系,她妒忌、侦审、吵闹、百般邀宠;而作为天子的唐明皇则是“弛了朝纲,占了情场”。朝纲废弛,又引起了野心家安禄山的叛乱和军民的怨恨。在军士哗变的逼迫下,唐明皇在马嵬坡赐死杨玉环。然而,马嵬之变不是戏剧的结束。此后,洪升把情感的实现寄托到理想的天国。男女主人公飞升仙境,在情悔与梦幻中,爱情最终得到升华与净化。《长生殿》不是简单的爱情剧,它是在广阔

的社会政治背景下诉说众人皆知的李杨爱情故事。帝妃间“真心到底”的海誓山盟与天上人间的不尽思念,是洪升对至情理想的讴歌与悲剧性呼号;与此同时,在剧中展示的社会动乱、民生疾苦的长幅画卷里,又分明寄寓着洪升的民族兴亡感和对帝王“溺情误国”的政治批判。所以,《长生殿》对李杨形象的塑造,赞扬针砭兼而有之。洪升笔

下的情,包容着善与否两个对立的方面,这是他和他的作品难以克服的矛盾。《桃花扇》底系兴亡桃花扇是侯方域、李香君定情之物。孔尚任以此记录着男女主人公的沉浮命运,又用它勾连出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戏从赠扇定情开始,侯李的爱情与当时复社反对阄党余孽阮大铖的斗争纠缠在一起。杨龙友的帮衬和阮大铖的妆奁促成了他们的结合。新娘比丈夫更看重名节,馈赠被退回,侯方域立即遭到忌恨。

阮大铖诬告他勾结左良玉,侯只得逃奔史可法,于是夫妻二人分离。由此,侯、李各自不同的遭际,折射出南明政治的各个方面。侯方域这条线,关联到史可法、左良玉等军国重臣和迎立福王、史可法被排挤等重大事件。李香君这条线,则描写了弘光群丑的偷安宴游之景。后来,侯方域被捕入狱,李香君被迫做了宫中歌妓。直到清兵席卷江南,南明小朝廷覆灭。当这对夫妻不期而遇,已是国破家亡。一个道士撕破了这柄扇子,他们一起出家,也结束了爱情。一把纤巧的扇子,在孔尚任手中不仅串络着纷乱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并雄辩地展示出它们的破灭的必然性。在民族沦落、社稷倾圮的时代,作者把高尚的人格给予身为妓女的李香君,把一个孱弱的灵魂赋予了享有盛名的才子。而将最深沉的同情寄予在社会地位卑微的民间艺人身上。孔尚任借助他们的口,抒发了对末世既临的无可奈何、无可挽回的叹息。花部勃兴生机在民间清中叶以后,地方戏兴盛起来。地方戏是昆曲之外多种剧种的统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乾隆年间(1736-1795)被称为“花部”或“乱弹”的梆子、皮簧、弦索等新兴剧种。“花、雅”之分,沿袭了中国历代统治者分乐舞为雅、俗两部的旧例。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当时奉昆曲为正声;所谓花,就是杂的意思,指地方戏的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如果说,明清传奇是以文人剧作的繁茂为标识的话,那么花部乱弹则恰恰相反,它极少得到文人士大夫的扶植和帮助。作品直接取自民间,荡漾着泥土的芳香与生命的激情。花部创作可视为是对昆曲雅化倾向的逆反运动。它文辞欠讲究,甚至文理不通,缺少文学上的规范与格式。花部乱弹是在舞台演出与戏剧性上,张扬自己的优势。不论组织戏剧冲突,还是塑造舞台形象,它丝毫不比前代的杂剧、传奇逊色。可以说,花部的艺术性是在舞台上锤炼出来的,而不是案头上推敲出来的。由于剧作家的匮乏,清代地方戏创作始终未能出现像关汉卿、汤显祖那样的大师。中国戏曲从这个时候开始了以剧本文学为中心向以舞台艺术为中心的

转移。清地方戏作品主要靠梨园抄本流传或艺人口传心授,刊刻付印的极少。保存至今能看到早期面貌的剧本,只有乾隆年间刊刻的戏曲选本《缀白裘》。在艺术形式上,花部戏当中的梆子、皮簧等剧种,为了达到通俗易懂,从根本上脱离了曲牌联套的结构。它们以七字句、

十字句为主的排偶唱词,代替传统的长短句。唱腔音乐则是以一对上下乐句为基础,突出节奏、节拍的作用;以唱腔板式(如慢板、愉板、流水板、散板等)的变化,表现戏剧情绪的变化。板腔体的出现,是中国戏曲结构形式的变化。它可以根据作品的内容,需要唱就唱,不需要唱就不唱。从此,一个戏不必都以唱为主了。不同的作品(或作品内的不同场次),也可以分别处理成唱功戏、做功戏、武打戏等。

显然,这有利于中国戏曲唱念做打的综合性、整体性向更自由灵活的形态发展。中国少数民族的戏曲剧种,在花部崛起的年月,也似春

笋一般,纷纷破土而出了。如贵州侗族的侗戏,布依族的布依戏,云南白族的吹吹腔剧(白剧之前身),傣族的傣剧,以及分布在云南、

广西两省的壮族的壮剧等。而15世纪便在x藏地区形成的藏剧,此

刻已呈繁荣蓬勃之貌。它们各异的形态、风格,分明体现着自己民族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传统。花部戏――犯上作乱精神和平淡生涯的讴

歌搬演历史故事,是花部戏的主要内容。19世纪的中国封建社会,已是暮色黄昏。在中国人灵魂深处普遍蕴藏着的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反叛心理,强烈地体现在当时的戏剧中。水浒戏是元明时期就有了的,地方戏艺人本着一股对已处末世的封建统治的挑战精神,将一个个逝去的草泽英雄重新举到了台上。演的虽是宋朝旧事,却紧紧切合着清末时代的脉博。《打渔杀家》借一个年迈的水浒英雄,在压抑、忍

让之中不得不走向反抗的悲壮而苍凉的故事,浓烈地传摹了社会政治意向和时代气氛。父女在江边诀别的绵绵情意,震撼了无数观众的心。除了明显带有反抗色彩的水浒剧目以外,地方戏中还有大量的三国戏,隋唐戏,杨家将戏,呼家将戏。在三国戏里有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有超凡绝伦的军事谋略;在杨家将戏里有忠勇与奸佞的比照,有孤单孀妇与驰骋沙场的呼应……。尽管这些戏也多关及朝廷,但它们大半是从民间心理逻辑出发,表达着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揣想。清地方

戏还把戏剧的独角伸到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之中,展示他们的平淡和不平淡的喜怒误用乐。《张古董借妻》是一个民间生活小戏:不务正业

的张古董利欲熏心,竟想出了把老婆借给结拜兄弟以骗取钱财的主意。谁料这对假夫妻被强留在岳父家中过夜,而张古董却如热锅上的蚂蚁,被困于城门。他去告状,碰上了一个糊涂官,结果把妻子判给了结拜

兄弟。花部演出的喜剧和武戏是非常引人注意的。社会民众在生活

中充满着艰辛劳苦,但在舞台上却创造着欢乐和热闹。劳作之“苦”与艺术之“乐”使他们获得心理平衡和情绪宣泄。在这些民间小戏里,没有沉重无比的冲突和严肃异常的人物,时时呈现出一种活泼之态和游戏精神。至于武戏,则在历史故事剧中得到突飞猛进般地发展。刀枪剑戟,十八般开艺,在舞台上尽情施展。自然,这成为花部戏对中国舞台表演艺术的重要贡献。京剧――民间风情与宫廷趣味的交汇1790年,为了给八十岁的乾隆皇帝做寿诞,一个浙江盐务大臣带着

皖南艺人组成的戏班“三庆班”入京演出。至嘉庆、道光(1796-1850)时,出现了京都舞台“四大徽班”称盛的局面。以徽班为基础,拉开了京剧形成的大幕。徽班是演出团体,进京后他们演出的剧目和演

唱的声腔,必须克服审美地域性,去迎合与全国各地有着紧密关联的京都观众。这就迫使他们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善于融汇贯通。同期,又有一批湖北艺人相继来京,加入徽班。徽汉艺人的合作,加速着这种融合。于是,唱二簧调为主的徽班兼容湖北汉调、皮簧腔,自此以后皮簧戏为主的戏班,立足帝都。这其间,杰出的艺人余三胜

(1802--1866)、张二奎(1814--1864)、程长庚(1811--1880),是

徽汉合流、并汲取昆腔、京腔(高腔)、梆子等诸腔杂调,衍变为京

剧(即京调皮簧戏)的代表人物。人们称其为“三鼎甲”,自是情理中事。皮簧戏的艺术水平在高明艺人的推动下迅速提高,它激起了

清廷皇室的狂热偏好。咸丰(1851-1861)末年戏班开始被传入宫内

演戏,有一个叫“升平署”的机构管理着进宫演出的事。昨日还在茶楼会馆表演,今朝便要为封建最高统治和京师百官献艺。在这种特殊背景下,京剧实行着民间精神与宫廷趣味的融合,实行着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的交汇。而融合交汇的结果,是把京剧引向了更统一、更规整的境地。统一规整到它足以贯通各个社会阶层,穿络不同的地域范围。

中国古代戏曲

1.中国戏曲和西方戏曲有何异同? 中国戏曲艺术,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具有戏剧的共同特征,又因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有的审美特征,从而有别于其他戏剧形式。尤其是戏曲艺术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满着一种“似与不似”的写意性,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属于一种表现性综合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 中国戏曲蕴涵有特别的古老东方文化意味。戏曲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独有的戏剧形式。它是以唱、念、做、打为中心的综合演唱戏剧形式。“唱”指歌唱,戏曲唱腔一般有固定的曲牌以及板式,象京剧中的导板、慢板、快板等。“念”指说白,说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十分动人。“做”指表演,讲求身段、工架,象整冠、理髯、趟马等都有固定的程式。“打”指武打,有各种套路。总之,中国戏曲文武相杂,有说有唱,载歌载舞,和西方戏剧形成根本区别。 一、表现形态上不同。相对而言,西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比较单纯,而东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呈现多元化。因为戏剧艺术最早的形态是歌舞结合,戏剧原本是从祭祀性的舞蹈中产生出来的,但西方戏剧在发展过程中已不再拥有歌舞结合的形态: 或者是依靠台词的“话剧”;或者是只歌不舞的“歌剧”;还有专舞不歌的“芭蕾”。歌舞分家成为西方戏剧的某种特征。 相比起来,东方戏剧则保留着古老的歌舞结合的传统。东方戏剧的典型代表类型——中国戏曲的各剧种,几乎无一例外包含有唱、念、做、打各要素。如果看过京剧《打渔杀家》、评剧《花为媒》等剧目,闭上眼睛回味一下,就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特征。其实,从“戏曲”这一名称也可以看出,“戏”指舞蹈与动作,“曲”指歌唱部分。“载歌载舞”成为中国戏剧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同属东方的日本歌舞伎、印度梵剧等也是如此。 二、对于现实的审美把握不同。东方戏剧侧重“写意”,西方戏剧侧重“写实”。“写实”是指在舞台上从表演到布景,都要使看戏的人感觉到如同生活的真实形态,象《雷雨》等经典话剧的布景与音响都逼近生活形态。“写意”是东方文化的特征,它不追求形式的逼真性,而重在表现意境,这是戏曲的绝妙之

2014年戏剧文学专业艺考文艺常识

2014 年戏剧文学专业艺考文艺常识 2014 年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文学复习基础资料,内容包括:古代知识题目、古代分析题目、现代文学分析题目、外国文学知识题目等。 1、古代知识题目 (1)“四书五经”及其中篇章语言风格上的异同。(2) 《诗经》、六义、赋比兴今古例子。 (3)屈原地位及其作品。 (4)《孔雀东南飞》故事及在汉乐府中的地位。 (5)陶渊明及其作品。 (6)用李白作品分析其浪漫主义特色。 (7)杜甫荷马“诗史”“史诗”两个词语能否互换。(8) 《琵琶行》 (9)唐宋八大家及柳宗元ft水小记。 (10)盛唐边塞诗代表及作品及诗风差异。 (11)唐代ft水田园诗代表及作品并细分析某个作家。 (12)苏轼、豪放派、辛词一首分析。 (13)婉约词、宋代代表及一作家作品分析。 (14)元杂剧代表及一部作品分析。 (15)中国著名悲剧、莎士比亚悲剧与此的不同。 2、古代分析题目

(1)一部我国古代戏剧作品(如《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 (2) 《三国演义》中的某个人物。 (3)《红楼梦》中的某个人物。 (4)比较《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的结构。 (5)一般认为《红楼梦》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从大章节看全是现实主义的吗,这些部分能否删掉,为什么? (6)《聊斋志异》部分篇章分析。 3、现代知识题目 (1)阿Q (2)郭沫若、《女神》、《雷电颂》。 (3)曹禺、《雷雨》《日出》话剧。(4) 繁漪 (5)巴金、《家》与《红楼梦》内容有无相同之处? (6)朱自清散文特色风格。 4、现代文学分析题目 (1)老舍作品、《雷雨》与《茶馆》结构、人物设置等方面的不同。(2) 建国以后作家及一部作品。 (3)金庸作品及艺术特色。 (4)名着标准。 (5)评价王朔、分析作品艺术特色。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戏曲属于何种艺术? 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表演艺术 正确答案:综合艺术 2、《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 A:吴梅 B:王国维 C:王季烈 D:钱南扬 正确答案:王国维 3、音乐属于何种艺术? 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造型艺术 正确答案:时间艺术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戏曲艺术的写意性的表现? A:表现内容的写意性

B:舞台时空的虚拟性 C:舞台形象的程式化 D:剧本语言的艺术性 正确答案:剧本语言的艺术性 5、越剧是哪个省份的地方戏? A:浙江 B: 山东 C:江苏 D:广东 正确答案:浙江 第二章 1、戏曲行当中扮演文职官员或帝王形象者,称为。A:老生 B:巾生 C:大官生 D:小官生 正确答案:大官生 2、《西厢记》中的张生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A:老生 B: 巾生 C:大官生 D:小官生

正确答案:巾生 3、《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A:小旦 B:贴旦 C:正旦 D:武旦 正确答案:小旦 4、戏曲行当中扮演奸臣形象者,称为。 A:正净 B:副净 C:白净 D:毛净 正确答案:白净 5、戏曲脚色中扮演诙谐幽默者,称为____ 。 A:生 B:旦 C:净 D:丑 正确答案:丑 第三章 1、中国戏曲中,生旦化妆的主要目的是。 A:夸张

B:美悦 C:虚拟 D:象征 正确答案:B 2、中国戏曲中,关羽脸谱的主色是。A:黑色 B:白色 C:红色 D:金色 正确答案:C 3、中国戏曲中,男性人物的胡须叫做。A:胡子 B:须 C:夹嘴 D:髯口 正确答案:D 4、中国戏曲中。武将所穿的衣服叫做。A:铠 B:甲 C:靠 D:盔 正确答案:C

15中国戏剧发展史学习资料

15中国戏剧发展史

戏剧发展史 一、概念界定 (一)关于戏曲 《长恨歌》“梨园弟子白发新”。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 可知梨园为玄宗时宫廷所设,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五大剧种:京剧、(浙江)越剧、(安徽)黄梅戏、(河北)评剧、(河南)豫剧。 地方戏曲剧种: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 (二)关于话剧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 (三)关于戏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包括戏曲和话剧。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二、发展历程 (一)先秦——戏曲的孕育时期 1.宗教祭祀 歌舞是人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原始歌舞,在远古主要是作为进行巫术礼仪活动的重要绢成部分。原始人为了表现自己对图腾的崇拜,经常举行祭祀活动,并且根据祭祀的需要,将散漫的原始歌舞组合成一定的格式。在这种活动当中,原始歌舞逐渐增强了自身的戏剧因索。《尚书·尧典》中记载的“百兽率舞”就是一出典型的具有图腾崇拜意义的原始歌舞:众多以动物为图腾的氏族代表分别装扮成各种动物并模仿其姿态动作进行表演,最终向尧舜氏族的图腾——“龙”顶礼膜拜,象征着臣服。 2.巫觋祀神 随着祭祀仪式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专职的巫(女性)、觋xí(男性),侍奉天地鬼神,为人占卜、祈祷,也即承担人与鬼神之问互相沟通的使命。在祭祀活动中,这些巫觋装扮成神,且歌且舞。他们歌舞的目的不仅在于娱神,也在于娱人。 3. 俳优娱人 祭祀在不断演变,巫、觋的表演越来越趋向于娱人的目的,巫觋派生出来的优(也称倡优、俳优)已经脱离了神的依附,主要以歌唱、舞蹈、滑稽、杂

中西方戏剧知识整理

中西方戏剧知识整理 一、世界戏剧历史 1、西方戏剧诞生 西方戏剧的曙光,普遍认为是古希腊悲剧,而古希腊悲剧则是源于古希腊城邦的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崇拜仪式。在祭典中,人们扮演狄俄尼索斯,唱“戴神颂”,跳“羊人舞”(羊是代表蒂厄尼索斯的动物)。古希腊悲剧都是诗剧,严谨古雅、庄重大气。表演时有歌队伴唱,史实表明歌队先于演员存在。关于这个起源,也可以参考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早期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 2、中国戏剧诞生 就西方的定义来说,中国没有“话剧”的传统。不过一般在讨论中国戏剧时,若不以严格的定义划分,中国古代的戏曲应归入戏剧的大类。 中国戏曲的根源在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汉代的巫祇仪式,但是宋代南戏的发展才有了完备的戏剧文本创作,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戏剧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元代时以大都、平阳和杭州为中心,元杂剧大放异彩。后世形成了诸多戏曲形式,也就是各剧种。明代的昆曲经过发展,首先得到士族大夫的追捧和喜爱,他们大量创造剧本,不断修改曲谱,同时修正昆曲的戏剧理论,并使得传奇剧本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学形式。随后昆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宫廷皇室的喜爱,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获得官方肯定的戏剧艺术,故称“雅”;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广受民间喜爱,则称“花”。于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争”,实际上是戏曲共同繁荣的局面。这丰富了戏曲艺术的门类,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台湾的戏剧研究学者曾永义提出一套说法,认为在讨论中国戏剧起源时,应该要区分“大戏”与“小戏”,大戏是成熟的戏曲,而小戏则是戏剧的雏型。大戏是在到了金元杂剧之后才发展完成,而之前的宋杂剧、唐代的代面、踏摇娘、钵头、参军戏、樊哙排君难等,都可列入小戏的行列,而中国在非常早之前,就有小戏。 中国在与近代西方有文化接触前,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戏剧”(主要指话剧)传统。中国传统的戏剧为一种有剧情的,“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的综合艺术形式,也就是戏曲曲艺。 3、中国戏曲发展 先秦时期→汉魏时期→唐宋金时期→元朝→元末明清时期→近代 元代兴盛 元杂剧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曲词2宾白3科范4宫调 1曲词:配曲的唱词。 2宾白:指古代戏曲中的道白。 3科范:指戏曲程式动作。 4宫调:乐曲曲调。 中国戏剧在元代兴盛,形成了一个艺术上的高峰。原因何在呢? 首先,从宋杂剧到金院本,再到元杂剧的诞生,遵循了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经过长期的艺术积累,终于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为特征的戏剧表演形式。其中,散曲对杂剧结构的最后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就音乐而言,元杂剧每一宫调中选用的曲牌比之诸宫调要丰富得多,可以充分地表演一段情节,符合戏剧冲突从形成到发展、到高潮、再到解决的结构。

2019年中国古典戏曲艺术尔雅课后章节测试上

第一章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戏曲属于何种艺术? 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表演艺术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 A、吴梅 B、王国维 C、王季烈 D、钱南扬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单选题】音乐属于何种艺术? A、时间艺术 B、空间艺术 C、综合艺术 D、造型艺术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4 【单选题】以下哪一项 ,不属于戏曲艺术的写意性的表现 ? A、表现内容的写意性 B、舞台时空的虚拟性 C、舞台形象的程式化 D、剧本语言的艺术性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第二章中国戏曲的脚色体制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戏曲行当中扮演文职官员或帝王形象者,称为____ 。 A、老生 B、巾生 C、大官生 D、小官生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西厢记》中的张生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 A、老生 B、巾生 C、大官生 D、小官生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单选题】《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属于以下行当中的哪一种? A、小旦 B、贴旦 C、正旦 D、武旦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4 【单选题】戏曲脚色中扮演诙谐幽默者,称为____ 。 A、生 B、旦 C、净 D、丑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第三章中国戏曲的化妆与服饰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中国戏曲中 ,关羽脸谱的主色是____ 。 A、黑色 B、白色 C、红色 D、金色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中国戏曲中 ,男性人物的胡须叫做____ 。 A、胡子 B、须 C、夹嘴 D、髯口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中国戏曲中。武将所穿的衣服叫做____ 。 A、铠 B、甲 C、靠 D、盔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4 【单选题】中国戏曲中 ,官生所穿的鞋子叫做____ 。 A、厚底靴 B、福字履 C、薄底靴 D、登云履 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

戏曲知识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与解析

戏曲知识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与解析 本文是关于戏曲知识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与解析,感谢您的阅读! 戏曲知识竞赛试题及详细答案与解析 第一关:梨园长廊通关战 1.元曲在元代被称作()。 A.新诗 B.新词 C.新曲 D.新乐府 2.《墙头马上》的作者是()。 A.马致远 B.郑光祖 C.石君宝 D.白朴 3.李翠莲这个人物出自()。 A.话本 B.诸宫调 C.传奇 D.杂剧 4.“临川四梦”指的是()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部写有梦境的戏剧作品。 A.马致远 B.郑光祖 C.汤显祖 D.王实甫 5.被后人称为“南曲之宗”的作品是()。 A.《荆钗记》B.《琵琶记》 C.《拜月记》D.《杀狗记》 第二关:梨园百花争艳战 6.“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男角 B.女角 C.没有性别限制 7.《浣纱记》唱词中表达了范蠡、西施归隐之念的是()。 A.山深地僻,花飞鸟啼,伤心过处,双双蹙着翠眉。 B.君恰妇,妾又行,做浮花浪蕊。 C.谁知道戈挽斜晖,龙起春雷,风卷潮回,地转天随。 D.伴浮欧溪头沙嘴,学冥鸿寻双逐对。 8.《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 A.花旦 B.青衣 C.花衫 9.越剧前身是流行于()一带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 A.浙江绍兴 B.浙江嵊县 C.浙江嘉兴 D.浙江杭州 10.下面京剧作品中故事背景不属于宋代的是()。 A.《挑滑车》 B.《宇宙锋》 C.《三岔口》 D.《四郎探母》 第三关:梨园教主争夺战 11.京剧艺术在上海的发展,形成了海派京剧,海派京剧更符合都市人的欣赏口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A.梅兰芳 B.周信芳 C.孟小冬

古典戏曲艺术的主要特征

古典戏曲艺术的主要特 征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主要特征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和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综合而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综合性 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汉民族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歌、舞、文学、绘画、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各种不同的艺术因素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实现戏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员身上的有机构成,便是戏曲的综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唱,指唱腔技法,讲就“”;念,即念白,是朗诵技法,要求严格,所谓“千斤话白四两唱”;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化武术技巧组合。这四种表演技法有时相互衔接,有时相互交叉,构成方式视剧情需要而定,但都统一为综合整体,体现出和谐之美,充满着音乐精神(节奏感)。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剧形式。 戏曲与话剧一样,同是“戏剧”,是以动作和对话来展现剧情,原则上来说,是把人生的实际的、具体的过程表演出来。据此,“戏剧”当然是的“模仿”,是人生的“镜子”,因而是一种“再现艺术”。这是基本的,中国戏曲既然是一种戏剧,自然也不例外。然而,中国戏曲艺术又主要是戏剧、音乐、舞蹈三者的融合。所以它既不同于话剧,也不同于西方的歌剧和舞剧。中国戏曲的音乐性的对话与舞蹈性的动作特征更明显,与话剧相比,中国戏曲更侧重于“表现”。 程式性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唐传奇《李娃传》的作者是()。 A.蒋防 B.元稹 C.白行简 D.白居易 2.下列作品不属于白话小说的是()。 A.《碾玉观音》 B.《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C.《虬髯客传》 D.《新编五代史平话》 3.下列作品中在题材类型上属于历史演义小说的是()。 A.《封神演义》 B.《杨家府演义》 C.《新列国志》 D.《荡寇志》 4.十三妹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A.《三侠五义》 B.《儿女英雄传》 C.《好逑传》 D.《醒世姻缘传》 5.中国戏曲上著名的悲剧《赵氏孤儿》是戏剧家()的作品。 A.马致远 B.康进之 C.尚忠贤 D.纪君祥 6.下列作品中属于关汉卿的是()。 A.《救风尘》 B.《东堂老》 C.《陈州粜米》 D. 《王粲登楼》 7.蔡伯喈是戏曲()塑造的一个文人形象。 A.《拜月亭》 B.《琵琶记》 C.《五伦全备记》 D.《荆钗记》 8.明代戏曲流派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 A.梁辰鱼 B.汤显祖 C.沈璟 D.阮大铖 9.《狂鼓史渔阳三弄》是明代戏曲作家()的代表作。 A.徐渭 B.王衡 C.康海 D.杨显之 10.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出自古代小说集()。 A.《西京杂记》 B.《后搜神记》 C.《传奇》 D.《世说新语》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古代文言小说集《搜神记》和《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分别是()和() 2.唐代沈既济的小说()描写了贫士郑六与狐精幻化的美女任氏的爱情,开《聊斋志异》描写花妖狐魅的先河。 3.明代拟话本()借年轻商贾蒋兴哥与妻子王三巧的离合遭遇,表达了一种新的贞操观念和爱情观念。 4.清代李宝嘉的小说()是一部专门暴露官场黑暗的力作,对于中国社会崩溃时期的官僚政治进行了总体解剖。

中国古代戏曲史 题库

填空题 1.戏曲是对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京剧、各种地方戏的总称。 2.中国戏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歌舞性。 3.中国戏曲的起源发生有多种观点,如王国维的古巫古优说,此外还有印度梵剧说、影戏 傀儡戏说、原始歌舞说、宗教仪式说等观点。 4.构成戏曲的主要来源是古代歌舞、说唱艺术、滑稽戏。 5.世界上民族戏剧的源流归结主要有三大源流它们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6.希腊的三大悲剧家分别是埃斯库罗、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它们的代表作分别是《普 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美狄亚》。 7.印度戏剧家首陀罗迦的代表作是《小泥车》,迦梨陀娑的代表作是《沙恭达罗》,跋娑的 代表作是《惊梦记》。 8.优孟衣冠: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里记载了著名的“优孟衣冠”的故事。 9.西汉角抵戏的代表作是《东海黄公》。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主要有《代面》(兰陵王)、《踏摇娘》和《拨头》。 11.唐代参军戏的两个主要角色是参军和苍鹘。 12.说唱艺术完全成熟的代表作是金代出现的董解元的说唱诸宫调《西厢记》。 13.北宋时期,“变文”被“鼓子词”所继承,用以说唱长篇故事。 14.宋杂剧是在唐代参军戏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歌舞、多种表演技艺,并将其进一步综合形 成的。 15.宋杂剧一般是“一场两段”:“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 16.金院本是金朝在燕山(今北京)建都时逐渐形成的北方派杂剧。 17.金院本与宋杂剧的不同点在于金院本中用大曲歌唱的节目很少;在属于艳段的节目形式 上更加丰富;还存在着一类称为“院幺”的特有节目。 18.院本是金代所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院本”指行院艺人的演出脚本。院本是宋杂剧与 元杂剧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 19.宋杂剧的结构特点是“全以故事,务在滑稽”。 20.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南曲、戏文。最初产生于浙江温州(又名永嘉)地区,故又称“温 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21.宋元南戏是指北宋末叶至明初时期在中国南方流行的戏曲艺术。 22.宋元南戏中描写爱情婚姻、家庭内容的作品中包含的两种主题是 1.以歌颂爱情自由、婚 姻自主的2.描写婚变、以谴责男子发迹变泰负心的。 23.早期南戏不少剧目关于结局的处理不外乎以下两类,一类是给负心汉严厉的惩罚如《赵 贞女蔡二郎》、《王魁》和《负心汉陈叔文》;一类是负心丈夫同受害妻子言归于好如《张协状元》。 24.南戏是公元12世纪在南方温州等地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一般认为南戏产生是中国戏 曲形成的标志。 25.《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现存最早的三个宋元南戏剧本,包括《小孙屠》《张协状元》 和《宦门子弟错立身》。 26.南戏的表演是由歌唱、念白、科介、舞蹈等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一种戏剧表演形态。 27.南戏在化妆上继承了宋杂剧的艺术传统,采用了“洁面”和“花面”化妆两种基本形式。 28.南戏的角色行当共有七种:生、旦、净、丑、外、贴、末。 29.元代后期南戏发展出现复兴的局面,产生了五大南戏,分别是《琵琶记》、《荆钗记》《白 兔记》、《杀狗记》、《拜月亭》。

戏曲基础知识

戏曲基础知识 1、"什么叫戏曲"有多种说法,被普遍认可的是王国维说,他怎么说? 答案:王国维认为,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 2、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史是什么? 答案: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史是王国维1902年写成的《宋元戏曲考》。 3、我国最早的戏曲演员是谁? 答案:我国最早的戏曲演员是春秋时楚国人优孟。 4、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目是什么? 答案: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目是汉代的《东海黄公》。 5、我国现存最古的剧本是哪一个? 答案:我国现存最古的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 6、我国戏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剧作家是谁?他一生写过多少个剧本? 答案:我国戏曲史上成就最突出的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写了60多个剧本。 7、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戏曲理论著作是什么? 答案: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戏曲理论著作是清代李渔所著的《闲情偶寄》。 8、我国最早的剧场是哪个? 答案:我国最早的剧场是东汉时期建在洛阳城西的"平乐观"。 9、我国最早的戏曲杂志是哪一种? 答案:我国最早的戏曲杂志是辛亥革命前夕的"上海大舞台丛报'编辑出版的《二十世纪大舞台》。 10、我国最大、流行最广的戏曲剧种是什么? 答案:我国最大、流行最广的戏曲剧种是京剧。 11、我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是指哪种形式?现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有多少种? 答案:我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一般认为是南宋时温州一带产生的戏文。据最新统计,现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5种。 12、除《西厢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还有哪几个? 答案:除《西厢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喜剧还有《救风尘》、《墙头马上》、《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闺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只须答出其中3个剧名即可) 13、《琵琶记》属于我国古典戏曲中的悲剧还是喜剧,为什么? 答案:《琵琶记》属于我国古典戏曲中的十大悲剧之一。《琵琶记》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写的是悲剧性的矛盾,戏剧冲突在凄凉、悲惨的气氛中展开,给观众以悲愤的感受。 14、《琵琶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还有哪几个? 答案:除《琵琶记》之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还有《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精忠旗》、《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雷峰塔》。(只须答出其中3个剧名即可) 15、哪四位艺术家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答案:京剧四大名旦是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16、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哪四种传奇被称为"临川四梦"? 答案: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四种传奇《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被称为"临川四梦"。 17、元代有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被合称为"元曲四大家",请说出他们的名字。 答案:"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18、30年代以后,丑角使用过一种特殊声型叫什么声?你熟悉善唱此声型的名丑吗?请举出1-2名。 答案:痰火声。善唱此声型的名丑有阿倪、尼姑丑、郭石梅、李有存等。 19、剧演唱上的一句话叫"千斤白、四两唱",为什么? 答案:说明念白的重要性,演员在运用唱腔和念白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时,对于念白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元代的戏剧叫元杂剧。元杂剧不仅是一种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还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元杂剧最初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流行于北方。元灭南宋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元代的剧坛,群星璀灿、名作如云。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恰恰此时的传统诗文,在经历了唐宋鼎盛与辉煌之后,走向衰微。在有才华的艺术家眼里,剧坛艺苑是一块等待他们去耕耘的新土地。从社会现实方面来看,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只比乞丐高一等,居于普通百姓及娼妓之下。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创作者。他们有一个以“书会”为名的行业性组织,加入书会的剧作家,称为“书会先生”。这些落魄文人在团体内,又合作又竞争,共同创造着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与从前的偏于抒发主观心绪意趣的诗词不同,元杂剧以广泛反映社会为已任。显然,这是由于作家们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有着深切了解和感受的缘故。元杂剧的剧本体制,绝大多数是由“四折一楔”构成。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像做文章讲究起承传合一样。楔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这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序幕”。元杂剧在艺术上是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表演的形式。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联成一个套曲。全套只押一个韵,由扮演男主角的正末或扮演女主角的正旦演唱。这种“一人主唱”可以极大地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念白部分受参军戏传统的影响,常常插科打诨,富于幽默趣味。将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统一起来,达到体制上的规整,这表明元杂剧的艺术成熟和完善。梨园领袖关汉卿不满于黑暗社会的压抑与摧残,关汉卿长期“混迹”在勾栏妓院。在戏剧天地纵横驰骋,发挥着自己的心智和才能。他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

中国古典戏剧常识和窦娥冤

中国古典戏剧常识和窦娥冤 一、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中国古典戏曲曾先后出现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1、宋元南戏 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每出结尾一般都有四句七言诗,叫下场诗。南戏的角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脚色皆为配角。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伸张正义,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是南戏作家们笔下反映最多、最突出的内容。其次,歌颂青年男女之间自由幸福的爱情、提倡婚姻自主,这也是宋元南戏的一个重要内容。 生,是净丑之外的男性脚色,多为正面人物。根据男性的身份、性格和表演特点,生可划分为文生和武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在汉歌舞百戏中已有表现。旦与生的分类基本相同,也分文、武两类。文旦多扮演娴静庄重、举止端庄、行为正派的女性,重在情真意切的唱功。武旦多扮演武艺高强、泼辣豪爽的女性,重在跌扑翻打的做功。文旦分为正旦、贴旦、小旦(梅香)、花旦、采旦(丑旦)、妈旦(婆脚)等;武旦分为正武旦(袍甲旦)、贴武旦、刀马旦等。净,是戏曲中最具有戏剧性的角色。它以多彩的面部画妆为主要标志,因而也叫“花面”。净也可分为文净和武净。文净又叫大花脸(白脸净)。武净又叫小花脸(黑脸姿净、红脸净、青脸净)。末,在京剧中,是由生脚分离出来的行当。但在琼剧中,由于仿效粤剧行当体制末从净行分化出来,生行里的黑须逐渐归于末行。自此,末行独树一帜,自立门户。琼剧将末称为“杂仔”,亦即“须生”。“杂仔”分为文末(白须末)和武末(黑须末)。文末如《穆桂英》中的八贤王,武末如《三气周瑜》中的老将黄忠。丑,是喜剧性的脚色。由于继承了俳优的传统,在南戏中,丑常与净、末配戏,扮演滑稽可笑的角色和次要的人物,插科打诨,逗人笑乐。丑分为文丑(花生)和武丑(杂脚)。花生分为正花生和花生杂。杂脚分为正杂脚和贴杂。 2、元代杂剧 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称。元杂剧虽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了。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

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笔记(1).docx

绪论: 一、现代性——历史的使然 基于历史要求的戏剧思潮和戏剧观念的根本转变,或者说戏剧之启蒙理性与现代意识的强化,是中国戏剧脱离古典时期,进入现代时期的基本标志。 1、中国戏剧向现代化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戏剧价值观念的变化。 第二:戏剧精神内涵的变化。 第三:舞台任务形象体系的变化。 第四:戏剧艺术生态构成上的变化。 二、中国现代戏剧的崛起 变革先是在旧戏营垒的内部进行,这就是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前后的戏剧改良运动。 首先:杂剧和传奇这种古老的戏剧文学体裁,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其实:当时在舞台上处于“霸主”地位的京剧,也惊醒了改革的尝试。 三、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 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到四十年代,便是现代戏剧发展、成熟和繁荣的时期。 二十年代的话剧,在艺术上较文明新戏时期已有长足的发展。首先:剧本文学的创作打开了新局面。其次:对戏剧演出的完整性和艺术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导演艺术,对中国话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是有促进作用的。 三十年代的中国话剧在曲折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时期。 左翼戏剧运动成为戏剧运动的主力。首先表现为政治上对战斗性的追求明显加强。艺术发展上呈现相当复杂的局面。主题大于形象,思想和艺术处于不平衡状态。 四十年代是中国人名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经受血与火的考验的伟大时代,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高扬的伟大时代,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第一:在三十年代已经成熟的基础上,向丰富性、多样性方面开拓了新路。 第二:在戏剧艺术的探索上,对五四以来只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忽视中国戏剧传统的偏向进行了拨正,戏剧的民族化问题受到普遍重视。 二十年代戏剧以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主题。 三十年代以阶级斗争、社会解放的主题。 四十年代民族解放的总主题,得到深入的表现。 四、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特征 1、反帝反封的土壤诞生,左倾。 2、中国现代戏剧史,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戏剧变革、发展的历史。

戏剧知识__一、定义及其特征

戏剧知识 一、定义及其特征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 戏剧,按剧情繁简和结构长短,戏剧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它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戏剧动作和戏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剧作家通过台词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剧本不能直接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所以人物的语言尤其要求性格化,不仅要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教养、身份、性格和他所处的特定环境。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都要由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 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 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二、戏剧名词术语 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戏剧语言包括台词(即人物语言) 和舞台说明。 1.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等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等等。 3.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三、戏剧的分类 1.按表现形式分: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哑剧等。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中国古典戏剧集

1“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由王季思(1906—1996)在担任中山大学教授时与她领导得编辑团队在征求了各方学者意见后提出 2元朝 《窦娥冤》——关汉卿 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得高利贷,把七岁得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她父子入赘,遭到窦娥得坚决反抗。为了与窦娥成婚,张驴儿想毒死蔡婆。蔡婆有病,张驴儿把毒药倾在羊肚儿汤让给张驴儿得老子吃,把她老子毒死了。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得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舞台上常演得有《斩娥》一折。 《汉宫秋》——马致远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她到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她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宫秋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她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与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得黑龙江里投水而死。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流传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本、明顾曲斋刻《元人杂剧选》本、《元曲选》甲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曲大观》本、《元曲四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取材于王昭君出塞得历史故事。昭君出塞得故事,从西汉到元初,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它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与《匈奴传》。大致情节就是: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赐呼韩耶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耶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出塞,就是元帝主动实行民族与睦政策得具体表现。《赵氏孤儿》——纪君祥 京剧传统剧目,剧情:晋灵公无道,荼害百姓。赵盾劝谏不听;奸臣屠岸贾残害赵盾全家。赵媳庄姬公主避入宫中,产生一子,由赵门客程婴乔装救出。屠岸贾闻公主产子,进宫搜孤不得,下令十日内若不献出婴儿,即将国中与孤儿同庚得婴儿均杀死。程乃与公孙柞臼计议,程婴舍子,公孙舍身,救出孤儿。后孤儿成人,魏绛回朝,怒打程婴。程述真情,回府绘图,告知孤儿过去情景。孤儿遂与魏绛等,计诛屠岸贾报仇。

高二语文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元代的戏剧叫元杂剧。元杂剧不仅是一种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还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元杂剧最初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流行于北方。元灭南宋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元代的剧坛,群星璀灿、名作如云。 元杂剧得以呈一代之盛,艺术发展和社会现实从两个方面提供了契机。从艺术的自身发展来看,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和迟缓的流程,已经有了很厚实的积累,在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上都达到了成熟。恰恰此时的传统诗文,在经历了唐宋鼎盛与辉煌之后,走向衰微。在有才华的艺术家眼里,剧坛艺苑是一块等待他们去耕耘的新土地。从社会现实方面来看,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只比乞丐高一等,居于普通百姓及娼妓之下。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创作者。他们有一个以“书会”为名的行业性组织,加入书会的剧作家,称为“书会先生”。这些落魄文人在团体内,又合作又竞争,共同创造着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与从前的偏于抒发主观心绪意趣的诗词不同,元杂剧以广泛反映社会为已任。显然,这是由于作家们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有着深切了解和感受的缘故。 元杂剧的剧本体制,绝大多数是由“四折一楔”构成。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像做文章讲究起承传合一样。楔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这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序幕”。元杂剧在艺术上是以歌唱为主、结合说白表演的形式。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联成一个套曲。全套只押一个韵,由扮演男主角的正末或扮演女主角的正旦演唱。这种“一人主唱”可以极大地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念白部分受参军戏传统的影响,常常插科打诨,富于幽默趣味。将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统一起来,达到体制上的规整,这表明元杂剧的艺术成熟和完善。 梨园领袖关汉卿 不满于黑暗社会的压抑与摧残,关汉卿长期“混迹”在勾栏妓院。在戏剧天地纵横驰骋,发挥着自己的心智和才能。他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并形容自己是有如“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隐藏着冷峻悲凉的内心世界和热烈乐观的战斗精神。关汉卿写作勤奋,一生共著杂剧67部,今存18部,其中“旦本”戏占12个。他那贴切现实、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又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窦娥冤》。 《窦娥冤》取材于汉代流传下来的“东海孝妇”民间故事,关汉卿结合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认,精心构制了这个大悲剧。窦娥因家贫被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丈夫早死,婆媳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闯入这个家庭,胁迫窦娥婆媳嫁给他们父子为妻,遭到窦娥严辞拒绝。张驴儿欲毒死蔡婆,结果反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便嫁祸给窦娥。昏聩的桃杌太守严刑逼供,将窦娥屈打成招,并被处死。违法的人并未得到制裁,守法的人却被“法纪”送了性命。戏剧的锋芒直指酷虐的封建统治。当窦娥幻想破灭,她愤怒地呼喊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的责天问地,也是关汉卿的呼喊,代表着不屈从于现实命运的浩然正气。元杂剧多充溢着一种郁闷、愤懑的情绪,这是在异族统治下的元代作家目睹种种黑暗现象后的自然流露。但关汉卿在《窦娥冤》中表达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否定与诅咒般的诘难,具有无可辨驳的深刻性。 《西厢记》实现有情人的爱之梦 王实甫的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均不可考。但他为我们留下一部不朽的杰作《西厢记》。

戏剧的基本常识

戏剧的基本常识 戏剧动作:(Action Of Drama)戏剧艺术基本表现手段,在表演艺术中,又称舞台动作。 H.贝克把动作分为外部动作与内心活动两大类,进而又把它分为以下五种:1、纯粹外部动作;2、性格化动作; 3、帮助剧情发展和说明剧情的动作; 4、内心动作; 5、静止动作。 J.H.劳森认为:在戏剧中,说话(台词)也是动作的一种形式。 也有人认为:把戏剧动作的实际完成方式,把它分为:外部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等。 外部形体动作指的是观众可以直接看到的动作方式;言语动作指的是对话、独白、旁白等等;静止动作又称停顿、沉默等等,指的是剧中人物既没有明显的形体动作,又没有台词,从表面看处于静止状态。之所以把它看作是动作的一种方式,是因为人物在静止不动的瞬间都有丰富的内心活动,通过演员的姿态、表情将内心活动传达给观众。 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可以分解为: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做什么是指动作的内容;为什么做,指动作的心理动机;怎么样做,指具体的动作方式。其中,为什么做与怎么样做,是紧密联系的,前者制约着后者。在剧本中,剧作家的提示一般只是做什么,演员要完成动作,首先应搞清楚为什么做(具体的心理动机),然后才能确立具体的动作方式。同样,人物的每句台词(言语动作)也可以分解为说什么、为什么说以及怎么样说。 每一个戏剧动作都有内因和外因。动作的内因是动作者的心理动机;动作的外因则是客观的情境,情境影像人物,促使他(或她)产生特定的心理内容,才能发出动作。因此,每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都包括外——内——外的过程。只有把动作的内因和外因展现出来。观众才会了解动作的意义。 劳森说过:“流动性”是戏剧动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流动性”,指的是它的因果连续性,一个动作由别的动作生发出来,同时又引起别的动作。每一个戏剧场面都是由一个因果相承、持续发展的动作体系构成的。 现代戏剧提供了一些新的动作成分,最有表现力的是音响。音响在戏剧中本来是动作的辅助成分,或用以再现动作的环境,或用以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但也可以成为动作的成分;或作为冲突的象征性表现手段,或作为人物内心活动的直观外观方式。 戏剧情节:(Plot Of Play)戏剧作品的构成因素之一。一般是指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各种关系所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戏剧情节是由一个个场面连贯而成的。场面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单位,情节随着场面的次第转移而不断发展。 戏剧情节是由一条条线索铺设而成的。线索是情节发展过程的头绪、脉络,故亦称情节线。情节简单的作品,可以单线发展;情节复杂的作品,可以双线或多线发展。后者的线索又有主、次之分,其中伴随着主要人物活动而展开的、贯穿全局的情节线称为主线;伴随其他人物活动而展开的、枝蔓性的情节线称为副线。副线需与主线形成有机联系,并为突出主线服务。线索还有明暗之分,通过人物本身的动作在舞台上直接呈现出来的情节线是明线;通过人物间接介绍、交代出来的幕后活动的情节线则为暗线。主线通常是明显,但也有将暗线作为主线的。 人物的行动及其发展,是戏剧情节的外在构成形式;促成人物行动的动机及其发展变化,则是戏剧情节潜在的动力。因此,有人认为戏剧情节是由意图、达到意图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的结局网织而成的。在不同风格种类的戏剧作品中,有的注重于行动外在的力度(如情节剧),有的则注重于心理(动机)的深细度(如心理剧)。 戏剧情节在作品中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同时,戏剧情节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效能和美学价值,能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和愉悦作用。在戏剧创作中,既不能忽视情节,使作品缺乏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又不能单纯地追求情节,从而淹没人物形象,使作品缺乏思想深度。 戏剧情境:(Situation Of Play)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戏剧情境作为戏剧作品的基础,由三种因素构成: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具体的情况——事件;有定性的人物关系。一般地说,在诸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最有活力的因素是人物关系。 在戏剧作品中,戏剧情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1、情境作为一种客观的推动力,促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凝结成具体的动机,并导致具体的行动,是人物行动的外因;2、是戏剧中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所谓“基础”,指的是情境中包含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所谓“条件”,指的是各种事件;3、是戏剧情节的基础,事件与人物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人物的行动,从而构成情节的发展;4、是人物性格展现的条件,在戏剧作品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基本方式是:把人物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为人物提供足够的条件和刺激力,促使他(或她)通过行动进行性格的自我展现。 戏剧性:(Theatricality)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外现。从广义的角度讲,它是美学的一般范畴。 人们在谈到戏剧性的时候,还常常涉及偶然性、巧合、聚变等现象,特别是当人们把这一概念作为生活用语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