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财政基本理论

第一章财政基本理论

第一章财政基本理论
第一章财政基本理论

三亚学院教师教案(讲义)专用稿纸第一章财政基本理论

第一节财政的概念

1、Public Finance

Finance一词有很多的中文含义“资金”“融资”“财务”,一般

理解为“金融”那么“personal finance”是“个人理财”,讲的是个

人或家庭的开支、储蓄、借债、投资等问题;“corporate finance”理

解为公司理财或公司财务。那么“public finance”才能理解为公共资

金,包括资金的来源和应用,也即汉语中财政的含义。通常会加个定

语才表示特定的含义。

最初国内学者将“Public Finance”译为公共财政,将财政与公共财

政区分开来。目前提出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是财政是“财政”,市

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应当是“公共财政”。我国现行体制下正是公共

财政。所以在本书中我们把财政和公共财政等同。

2、财政一般: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理财活动,指国家(政

府)为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在参与社会财富分配与再分

配过程中形成的分配关系。

财政特殊:不同经济体制下,不同国家或政府的经济活动决定着

不同的财政性质,形成不同的财政类型。

3、财政的历史考察

自然经济状态下的财政是家计财政,即个人的、私人的财政。中

国古代实行的君主专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整个国家都属于皇帝私人所有,财政作为国家的收支活动自然具

有了个人或私人的性质。(这一阶段是我国和西方都曾经历的阶段)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因此经历了一个特

殊的“国家财政”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社会活动的本质是国家和

政府活动,企业和个人的活动只是服从于国家和政府的计划经济,财

政这一阶段作为国家直接计划配置社会资源的财力手段,服从与国家

的需要。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中,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

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4、财政的基本特征

公共性与阶级性

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例子明星偷税漏税①台湾著名女星萧蔷

因漏报900多万元新台币收入,被台湾税务部门连税带罚要求补交

385万元新台币。②北京晓庆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1996年以来采取

不列或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虚假申报等手段偷税漏税达1458.3万元。

因数额巨大,刘晓庆蹲了1年多的大狱。③2006年7月,大S(徐熙

媛)、小S(徐熙娣)被台湾税务部门列为头号追税对象。据悉,5

年来两人少报收入近亿元新台币,按条文规定计算,两人须补缴税款

高达3000万元新台币。)

在西方人眼中,偷税漏税与杀人放火强奸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是一种让人深恶痛绝的犯罪行为。一旦某个公众人物,被揭发出来

有偷税漏税行为,必信誉扫地。难以维持他的良好社会形象。

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量入为出”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收入是硬约束,收入多少,就安排多少支出。

“量出为入”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支出界定合理、合法、有效是前提。从国家层面上就是要通过法定程序界定政府的职能和公共预算的模式。从目前来看,“以支定收”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被广泛运用,在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针对上海财政体制改革的研究)上海市应从“以收定支、收支挂钩、分级管理”的效率型向“以支定收、收支分离、分级预算”的公平体制转变。

以收定支:优点激励政府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经济建设促进市区经济快速发展并通过发展经济,增加税收来提升履行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局限性由于以收定支就会出现财政收入不足的时候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而在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大幅度超预算计划增收的前提下,按照收支平衡的预算原则增多少用多少导致国家财政资源较大浪费。也使落后区与发达区之间财力严重不足和浪费使用同时并存。

由于收支挂钩,只有通过增加收入才能增加支出,促使政府不得不将主要行政资源和行政力量放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上,而不是履行公共服务上。巨大经济利益和发展经济责任驱动,虽然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也使各级政府部门都无法实施政府职能由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转变。

厦门大学教授邓子基(2002)主张“以收定支”为主,“以支定收”为辅,该观点认为我国要进行“以支定收”的条件尚未成熟,主要从三方面分析:一是在我国高速发展阶段,无限需求与有限供给的矛盾,即公共产品无限需求与公共产品有限供给的矛盾,会导致财政支出的长期膨胀;二是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具备遵循“以支定收”的前提,主要是我国这方面的法制建设不完善,财政预算的体制尚未建立等等;三是在政府职能转变时期,我国遵循“以支定收”会让地方财政更加紧张。终上所述,我国国情不允许遵循“以支定收”,只有“以收定支”为主才能帮助财政摆脱困境,进一步为经济增长服务。

综合这些,给出财政学的一个简略的定义。含义:国家或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

分配活动。

第二节财政的发展历程

财政既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从中国的财政的产生过程来看,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社会分工有了剩余产品,接着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开始发展,出现了私有制,产生了阶级,产生两个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要保持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者,就必须组织起一种暴力组织,建立监狱、法庭等强制机构,这样就产生了国家。继而伴随国家的建立,财政作为一种特定的经济

范畴产生了。

国家为了维持其存在,满足公共需要,必然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但国家本身并不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只能依靠其政治权利,通过强制的、无偿的手段在物质生产领域再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其职能需要。

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

政治条件-----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

了解几点(经济学需要知道的。踢足球的不知道马拉多纳、打篮球的不知道迈克尔乔丹、想变性的不知道东方不败)

标志着财政学的创立------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在第五篇“论居住和国家的收入”中论述了政府财政支出、税收、公债等问题。(西方经济思想史上的三座高峰亚当·斯密、马克思、恩格斯)

财政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代表人物布坎南。1966年出版的《民主程序中的公共财政学》。1986年布坎南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指导人们利用政治过程来决定政府应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数量。

我国财政界居于主流地位的学说“国家分配论”是根植于中国经济土壤而成长起来的财政学学说。国家分配论是将财政活动放置在社会经济发展史中考察,从中发现财政的产生,根据社会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国家形态的变迁,揭示财政的发展。“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是国家的集中性分配。”

第三节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

2)规范分析。

1.实证分析的内容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的目的是确认事实,弄清因果关系。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会怎样”以及“为什么”。要回答“是什么”就要弄清事实,了解政府在做什么,怎样做。(书p4)

2. 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根据研究工具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种:

1)理论实证分析:用高度抽象的方法,从一些基本假定前提通过逻辑推理导出分析结论。

2)经验实证分析:以观察到的事实来论证因果关系。

理论分析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考察劳动所得税对工人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

假设:工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

对工人的所得课税,对工人的劳动供给产生怎样的影响。课税,实际工资减少,那么工人是会选择工作更多、更少、或者无动于衷。

以数字简化这个例子罗杰工资10美元,课税20%。

分析:①工资实际是闲暇的机会成本。一个人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他用更多的时间工作,就只能用更少的时间享受闲暇的时光。也就是说我要多享受一小时的闲暇就要放弃一小时工作时间,而一小时的工资也就是闲暇的机会成本。

征税前闲暇的成本是10元,征税后闲暇的成本是8元,闲暇变得更加便宜。根据需求供给理论,价格下降,需求上升,增加对闲暇的消费,减少工作时间----------替代效应

②如果罗杰仍然像之前工作相同时间,但是却只能获得8美元的报酬,收入水平下降,为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就只能更加努力工作,增加工作时间。--------收入效应

微观经济学中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正是由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作用的结果。

小时工资率

周时数

这个理论分析有什么缺陷吗?

可以考虑一下个人的劳动供给行为可能取决于其他家庭成员的

工作决策,或者工人所工作的时间是否是个人所意愿的。

所以说理论分析本身往往无法提供确定的结果

经验实证分析方式主要有三种:访谈、实验、计量经济学分析

1、访谈:是通过直接向人们发问的形式进行调查。

缺陷:被研究者未必按照自己所说的话采取行动;面谈可能会使他感到“embarrassed”。影响经验分析的质量。

2、实验:社会实验使一组人置于某种政策的影响下,将他们的行为与另一组人的行为相比较。

缺陷:

——选择性偏差(随机的,在选择分组是已经有了偏差。比如研究职工培训与工资之间的关系,把随机选择的职工分成两组一组参加培训,一组不参加,看到工资的变化也许会与职工本身的因素有关常用于医学检验药品效力)

——本人知道在被实验,实验本身就可能影响人们的行为

——成本

计量经济分析是构建经济理论模型对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进而解释经济现象。

实证分析可以使我们知道政府政策的影响,但是我们想知道的还有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否是好的,这就是规范分析的作用。

规范分析(书p4)(normative analysis)的目的是分清是非,它回答的问题是“该怎样”。其意义在于对政府的行为做出评价。财政学中的规范理论主要以福利经济学为基础。

财政学的两大任务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

解释政策的经济影响——有赖于实证分析

为政府决策提供指南——有赖于规范分析

无论在实证分析领域还是规范分析领域,经济学家都难免出现意见上的分歧。但相对来说,由于实证分析倾向于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因此争议比较小,较容易达成共识。而规范分析则较多的会受到人们的立场、感情、信念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争议比较大。

小结:1、财政的简单含义国家或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2、财政学的研究方法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公共财政学第一章简答题

公共财政学第一章简答题 1.家计财政、国家财政、公共财政的联系和区别 家计财政是在自然经济的情况下,以个人,私人安排为主的经济体制。自然经济下的国家经济活动本质上有个人或私人的性质,国家名义上为私人所有。 国家财政是在计划经济的情况下,国家直接掌握和控制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国家财政使财政成为国家资源配置的手段。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体现。公共财政由市场经济与私人经济组成,主要由三个平等的市场主体:企业、居民、政府组成。 三种财政在分配主体,分配依据等方面有区别。 公共财政下,三种市场主体是一视同仁的进行分配的。而在另外两种财政中,政府占有生产资料,利用自己的权限实施分配,并可以为自己牟利。 公共财政下,政府凭借自己的政治权利,通过非市场渠道进行分配。家计、国家财政除凭借政治权力外,还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进行分配。 2.中国选择公共财政的理由?为什么公共财政是和市场经济适应的理论?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体现,市场经济是公共财政性质的具体化。在公共财政中,居民、企业、政府三个主体的经济权利是相等的。市场经济是平等竞争的经济,公共经济中政府不占有生产资料,和居民、企业是平等的经济主体。 3.政府为什么不能追求盈利目标 政府拥有政治权力,所以只能追求社会目标,而不能追求盈利目标。如果政府追求盈利目标,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政治权力为自己牟利。 4.为什么公共财政是民生财政 民生财政是指财政民主。公众能充分享受纳税人的权利,掌握财政预算的审批权,通过选举出的代表监督财政,了解政府对税收的使用。公共财政的分配目的是满足公共需要,政府只能为满足公共需要使用税收。公共财政具有公共性和非盈利性两大特征。政府不能以自身盈利为目的使用公共财富。 5.如何理解公共财政是一视同仁的财政 公共财政中居民企业政府三个主体的经济权利是相等的。政府虽然拥有政治权力,但是只能通过非市场手段进行干预。政府不能有盈利的目的。公共财政是法制化的财政,政府的政治权力受法律的约束。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一)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一) “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似乎成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识。这种看法不仅不利于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而且也阻碍了会计理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会计系统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耦合而成的,它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一步融合不仅必然、可能,而且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一、会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融合的理论前提“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是国内会计本质论的两种代表性观点。对于会计信息论最早的权威性解释是由美国会计学会(AAA)于1966年在其发表的《基础理论说明》中提出的。该说明指出“会计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作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就本质而言,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后的1978年,FASB在其发表的《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中指出“编制财务报告应为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他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的决策”(娄尔行译,1992)。我国以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余绪缨为代表的信息系统论者也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起反映职能;又能起监督、预测、规定和分析等控制职能”(葛家澍,1983)。应当承认,会计自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时刻相伴、密不可分,从刻契记事、绘图记事、结绳记事等单式记账到复式簿记的发展历程;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映射和打上了“记账”的烙印。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逐渐分离及公司制企业的发展,企业或业主靠自身的积累难以满足规模急剧扩张的要求,向外筹资已成必然。会计信息从而成为联系股份公司与资本市场的纽带,并对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起着相当重要的导向作用。财务会计则主要承担了记录和报告会计信息的工作。若循着这些“轨迹”的表象来看,得出会计是一个按照特定规则处理、以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信息系统论的观点是合乎逻辑的,“财务会计对外”也就顺理成章。但是以信息系统来概括会计的全部内容仍有以偏概全之嫌,即使抛开很难用信息系统来概括的管理会计的内容不说,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内部控制制度、财产清查等防弊措施也无不显示出会计的管理职能。(一)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质的具体化和外在表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本质是事物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是对现象和实践的抽象,必须透过现象才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系统论的原理也告诉我们,本质是“结构的描述”,“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类要素统一组合的秩序和方式”,功能是“过程的秩序”;系统的特性首先取决于它的结构,结构的不同可以使同类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只是由于结构不同,以致面貌、功能和性质完全不同。亦即结构决定功能、功能表现结构。会计职能作为客观内在于会计系统中的功能,是结构和本质的体现,它回答了会计能干些什么的问题。既然信息系统者自始至终也承认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预测、规定和分析等控制职能,并认为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质的具体化,或者说,是会计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要求(葛家澍,1986),那么会计的本质属性归结为一种管理活动,形成会计管理的概念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二)会计是“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会计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作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AAA.1966)。这个过程也是对各种行为及产权关系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计始终发挥“反映及监督、预测、规定和分析等控制职能”。即使从事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会计人员也要做大量的抉择工作,如分析确认各项资产、负债及各种营业收入和费用;选择据以计量各种资产的属性——原始成本、现时重置成本、市场价值、预计可变现净值或期望的现金流量现值等;从可供选择的众多方法中选择合理的方法,将成本在各产品、各期间(如计算折旧),或者在各工序之间进行分配;最后还必须就财务报告所载信息汇总或分解程度作出抉择。如公司的财务报表要分成几个业务或地区分部?应将哪些附属公司的财务报表纳入合并的范围?尤其是在编制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1)资本结构理论(Capital Structure) 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公司筹资方式及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关系的理论。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研究结论是:在完善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上,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无关——MM理论。 (2)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关于最佳投资组合的理论。1952年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提出了该理论,他的研究结论是:只要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变化不完全正相关,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研究风险与收益关系的理论。夏普等人的研究结论是:单项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取决于无风险收益率,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和该风险资产的风险。 (3)期权定价理论(Option Pricing Model) 期权定价理论是有关期权(股票期权,外汇期权,股票指数期权,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认股权证等)的价值或理论价格确定的理论。1973年斯科尔斯提出了期权定价模型,又称B—S模型。90年代以来期权交易已成为世界金融领域的主旋律。 (4)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 有效市场假说是研究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程度的理论。若资本市场在证券价格中充分反映了全部相关信息,则称资本市场为有效率的。在这种市场上,证券交易不可能取得经济利益。理论主要贡献者是法玛。 (5)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 代理理论是研究不同筹资方式和不同资本结构下代理成本的高低,以及如何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 (6)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公司内外部人员对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了解的程度不同,即在公司有关人员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对公司价值的不同判断。 财务管理基本原则 原则一:风险收益的权衡——对额外的风险需要有额外的收益进行补偿。 原则二:货币的时间价值——今天的一元钱比未来的一元钱更值钱。 原则三:价值的衡量要考虑的是现金而不是利润。 原则四:增量现金流——只有增量是相关的。 原则五:在竞争市场上没有利润特别高的项目。 原则六:有效的资本市场——市场是灵敏的,价格是合理的 原则七:代理问题——管理人员与所有者的利益不一致。 原则八:纳税影响业务决策。 原则九:风险分为不同的类别——有些可以通过分散化消除,有些则否。 原则十:道德行为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情,而在金融业中处处存在着道德困惑。 原则十一:权责利综合原则——是指在企业管理行使多大权力,就担负多大责任,同时分享多大利益。 原则十二:动态平衡原则——是指企业每年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应维持一个相对的稳定状态。 时间价值 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 指货币在资金周转过程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差额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 1.不是所有的货币都有时间价值,只有把货币作为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产生时间价值。 2.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时间价值率是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时间价值额是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带来的真实增值额,即一定数额的资金与时间价值率的乘积。 时间价值的意义: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结构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结构 会计的基本理论是指构成会计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论,它 是研究和说明会计活动的理论,也是研究人们如何理解和反映客观经 济活动的理论。会计理论一般应包括财务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和 审计理论等内容。从会计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财务会计历史最悠久, 会计理论的研究也是从其开始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受制 于会计实务的发展水平和会计理论工作者的理解水平。因为会计理论 研究人员使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使得会计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美国会计学会1966年发布的《论会计基本理论》提出,会计理论研 究能够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确定会计的范围,以便提出会计的概念,有可能建立会计理论;建立会计准则来判断、评价会计信息;指明会 计实务中有可能改进的一些方面;为会计研究人员寻求扩大会计应用 范围以及因为社会发展而需要扩展会计学科的范围时,提供一个有用 的框架。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个国家以及一些会计国际组织开始研究并且制定、发布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理论工作者希望会计理论 能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引导或指导作用。当前,国内外会计学界讨论 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说法不一,绝大多数采用了理论结构概念框架的 方法,即按照会计假设、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要素、会计环境、会计程序等构成来实行研究。 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对财务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所作的合理假定。 它是根据会计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提出的,为进一步研究财务 会计理论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因为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较为复杂, 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处于持续变化之中,给会计确认和计量带来了很 大的困难,如不加以假定,企业的会计工作将无法正常实行。会计假 设对于实行科学的会计理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规定了会计 理论的外延,也是建立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但在我国颁 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没有使用会计假设的概念,而是采用了会计

(完整版)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20201018144329)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工商管理同等学力考试考纲:财务管理》第一章)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概念 1?理论: 1)理论:一组结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预测和指导现实世界的现象和行为。 2)理论的作用:a.如何解释实践,即认识世界; b.如何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即改造世界; 2. 财务管理理论: 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系,其目的是用来解释、评价、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3. 结构: 1)结构: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2)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a. 构成系统或物质的基本要素或元素; b. 这些要素或元素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排列组合,即要素之间的联结关系; 4. 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财务管理假设为前提、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的由财务管理 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构成的理论结构; 二.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起点: 1. 现有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主要观点: a. 财务本质起点论: 解决:什么是财务、什么是财务管理这些纯理论的问题;不能解决:为什么进行财务管理这一 与财务管理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也不可能有效的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b. 假设起点论: 好处:为本科学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或奠定了基础; 问题:a. 环境决定假设,而不是相反;b. 并不是任何科学、任何时候都以假设作为理论研究 的起点; c. 本金起点论: 本金作为财务资金的代名词已成为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 好处:以本金作为基本细胞并从此开始研究,有利于从小到大、层次展开,从 而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问题:必须解决本金与资金、资本之间的关系; d. 目标起点论: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考虑风险和报酬两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 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 微观环境: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 财务的五次发展浪潮: a. 筹资管理理财阶段:如何筹集资金成为财务管理的最主要问题; b. 资产管理理财阶段: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科目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 定资产等)被认为是财务管理的最主要问题; c. 投资管理理财阶段:最优投资决策问题; d. 通货膨胀理财阶段; e. 国际经营理财阶段;

《财政学》习题、答案教学提纲

《财政学》习题、答 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 四、论述题 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 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 D、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之令狐文艳创作

财政学 令狐文艳 第一章公共财政理论 一:公共物品,指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成为公共物品二:财政,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政府经济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职能。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其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 第二章国家分配论(财政本质) 一:财政的产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财政 国家财政类型:1奴隶制国家财政 2封建制…. 3资本主义… 4社会主义…. 要素:1财政主体2…客体3….形式4…目的 二:财政的双重属性

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以阶级为主。 2公共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公共性为主 三:财政的本质 国家为主题的分配关系 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 按经济性质分类: 1 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所需或用于国家投 资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直接影响生产和就 业情况) 2 转移性支出:政府资金无常的单方面转移包括辅助够买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区别:是否在交换、购买商品行为。 按支出功能分类共17类 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1绝对量指标 2财政支出占GDP得比重 3财政支出的增长率 4财政支出的增长弹性系数=财长支出增长率/GDP增长率5财政支出的边际系数=财政支出的增长额/GDP的增长额类比财政收入的规模的衡量指标 1绝对量的指标 2财政收入的增长率

3财政收入的增长率 4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GDP增长率 5财政收入的边际系数=财政收入的增长额/GDP的增长额三:财政支出规模的一半趋势:一般情况下是不断增长,是绝对增长。 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 2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内在因素:正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收入提高,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税收上升,故财政支出与GDP上升呈线性关系 外在因素:危机时期政府被迫提高税率,财政支出增加,危机过后之粗会持续较高水平。 3经济发展阶段论 早期: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重要比重 中期:政府投资还在进行,但政府将逐步换为对私人投资以弥补市场缺额 成熟期: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支出。 四:影响财政支出的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2政治因素,主要体现在意识证据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 财务学有三个分支:金融学、投资学和财务管理学。这三个分支相互联系,具有相通的理论基础,但侧重领域不同。金融学侧重货币、利率、汇率和金融市场;投资学侧重投资机构的证券投资;财务管理学则侧重组织的投资和筹资。 任何经济组织都需要财务管理,但是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有较大区别。本文讨论的是营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即企业财务管理,也称企业财管、企业理财。 企业还需要财务会计、成本计算和管理会计。企业的财务会计、成本计算和管理会计各有其职能,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彼此关联,相互独立。按照总体规划安排,财务会计单编为《会计》;财务管理、成本计算和管理会计合编为《财务成本管理》,分设财务管理、成本计算和管理会计三编。 一、企业的组织形式 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有三类: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一)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个人独资企业的优点:(1)创立容易。例如,不需要与他人协商并取得一致,只需要很少的注册资本等。(2)维持个人独资企业的固定成本较低。例如,政府对其监管较少,对其规模也没有什么限制,企业内部协调比较容易。(3)不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 个人独资企业的缺点:(1)业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有时企业的损失会超过业主最初对企业的投资,需要用个人其他财产偿债;(2)企业的存续年限受制于业主的寿命。(3)难以从外部获得大量资金用于经营。 多数个人独资企业的规模较小,抵御经济衰退和承担经营失误损失的能力不强,其平均存续年限较短。有一部分个人独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规模扩大后会发现其固有缺点日益被放大,于是转变为合伙企业或公司制企业。 (二)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以后从事财务核算及投资分析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二)参考课时54课时;3 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本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对教学内容建立三个层次,由学校、教师、学生分别在实施、教学、学习中进行选择。三个层次为:基本知识、扩展知识、链接知识。考核以基本知识为主体。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5、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或“掌握”、“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或“掌握”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四)内容课程框架结构

二、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会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一)知识教学目标 1、能正确应用《新会计准则》处理各项经济业务。 2、能办理日常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并能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能进行日常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清查。 3、能填制和审核常用的银行结算凭证,能办理常用的几种银行转账结算业务。 4、能说出常用的几种银行结算方式的特点、适用范围、结算程序;能选择适当的银行结算方式为企业供、销部门办理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业务的款项结算。 5、能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会计处理。 6、能登记总账和各种格式的明细账。 7、能填制各种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申报。 8、能根据会计账簿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二)技能教学目标 1、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认知实习,即利用现代化教学条件,在多媒体课件中将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工商管理同等学力考试考纲:财务管理》第一章)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1.概念:财务管理理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2.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a.起点、前提和导向:环境、假设、目标; b.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内容、原则、方法; c.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理论: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 管理、企业分配管理; d.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理论:并购、国际企业、集团、 小企业、通货膨胀、破产; e.财务管理理论的其他领域:发展理论、比较理论、教 育理论; 第二节财务管理环境 1.概述:概念、分类、意义; 2.宏观环境:经济、法律、社会文化; 3.微观环境:企业类型、市场环境、采购环境、生产环境;第三节财务管理假设 1.理财主体假设 - 自主理财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 - 理财分期假设; 3.有效市场假设 - 市场公平假设; 4.资金增值假设 - 风险与报酬同增假设; 5.理想理财假设 - 资金再投资假设; 第四节财务管理目标(右边四种)1.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 2.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概念 1.理论: 1)理论:一组结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预测和指导现实世界的现象 和行为。 2)理论的作用: a.如何解释实践,即认识世界; b.如何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即改造世界; 2.财务管理理论: 根据财务管理假设所进行的科学推理或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而建立的概念体 系,其目的是用来解释、评价、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3.结构:

1)结构: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2)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a.构成系统或物质的基本要素或元素; b.这些要素或元素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排列组合,即要素之间的联结关系; 4.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财务管理假设为前提、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的由财务管理 的基本理论、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构成的理论结构; 二.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起点: 1.现有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主要观点: a.财务本质起点论: 解决:什么是财务、什么是财务管理这些纯理论的问题; 不能解决:为什么进行财务管理这一与财务管理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也不可 能有效的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b.假设起点论: 好处:为本科学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或奠定了基础; 问题:a.环境决定假设,而不是相反; b.并不是任何科学、任何时候都以假设 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 c.本金起点论: 本金作为财务资金的代名词已成为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 好处:以本金作为基本细胞并从此开始研究,有利于从小到大、层次展开,从 而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问题:必须解决本金与资金、资本之间的关系; d.目标起点论: 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考虑风险和报酬两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 化; 2.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 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 境; 宏观环境: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 微观环境: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 财务的五次发展浪潮:

财政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填空题 1.财政这种公共分配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__________的出现;二是___________ 的产生。 2. 亚当·斯密__________的出版,开创了财政学的新纪元。 3.奥地利学者萨克斯、意大利学者潘塔莱奥尼、瑞典学派的创始人威克塞尔及其学生林达尔都是______________形成初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4.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出版,他对政府支出作出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区分,对于西方公共财政学的支出理论和政策分析等,都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5. 公共产品论进人美英社会后的一个较大突破发生在1954年萨氏的_______________和次年的 ________________两篇论文中. 6. 1962年,________和_______出版了《赞同的计算》一书,将集体抉择、决策原则和投票程序等问 题融于一体,构成了社会抉择理论,开始形成社会抉择学派。 7. 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包括马克思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首次系统地论证了财政赤字的经济合理性,冲击了古典的“量入为出”原则。 9. 财政就是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_。 10.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要_______和______中国传统的财政理论. 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财政”一词的使用是近代的事,官方最早使用是() (A)1896年(B)1898年(C)1900年(D)1912年 2.财政产生的基本前提是(),因为如果没有它,就没有可供公共分配的对象。 (A)社会剩余产品 (B) 公共权力 (C)社会分工(D)公共需要 3. ( )的《国富论》的出版,开创了财政学的新纪元。 (A)大卫·李嘉图 (B)萨伊 (C)萨缪尔森 (D) 亚当·斯密 4. “税收邪恶论”是谁提出的()。 (A)大卫·李嘉图 (B)萨伊 (C)萨缪尔森 (D) 亚当·斯密 5.奥地利学者()首先将门格尔的边际效用价值论运用到公共财政上来。 (A) 威克塞尔 (B) 林达尔 (C) 潘塔莱奥尼 (D) 萨克斯, 6. ( )以崭新的思路分析了公共产品的最佳供应模型问题。这是公共产品论的一次大发展。 (A) 庇古 (B) 布坎南 (C) 萨缪尔森 (D) 德姆塞茨 7. 1962年,布坎南和塔洛克出版了( )一书,将集体抉择、决策原则和投票程序等问题融于一体, 构成了社会抉择理论,开始形成社会抉择学派。 (A)《社会抉择与个人价值》 (B) 《赞同的计算》 (C) 《公共支出纯论》 (D)《福利经济学》 8.(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社会产品扣除理论是财政公共分配的基本理论依据。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9.20世纪20年代末爆发的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宣告了古典经济学和传统财政学理论的破产。 应运而生的是以宏观经济分析为主要特色的() (A) 货币学派 (B)供给学派 (C) 凯恩期主义经济学 (D) 理性预期学派 10.财政就是以()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及其分配关系。 (A) 国家(政府) (B)公众 (C)私人部门 (D)企业 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财政”一词的使用是近代的事。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等意思就是现代所说的财政。 (A) 国用 (B) 度支 (C) 理财 (D)司命 2.国家财政产生以后,伴随着国家形态的发展变化。又经历了() (A)社会主义国家财政(B)资本主义国家财政(C)封建制国家财政(D) 奴隶制国家财政 3.财政这种公共分配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基本条件是() (A)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B) 土地国有制 (C) 公共权力的产生 (D)原始公有制 4.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观,他的财政观主要反映在他 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和其他论著中。其主要论点为( ): (A) 鲜明地反对“大政府”、“大财政” (B) 彻底反对公债 (C) 税负转嫁论 (D) “税收 邪恶论” 5. 公共产品论的形成,主要贡献者是以下一些学者() (A) 奥地利学者萨克斯 (B) 意大利学者潘塔莱奥尼 (C) 瑞典学派的创始人威克塞尔及其 学生林达尔 (D) 庇古 6. 1954年萨缪尔森在()的两篇论文中以崭新的思路分析了公共产品的最佳供应模型问题。 (A)《赞同的计算》 (B)《公共支出纯论》 (C)《社会抉择与个人价值》(D)《公共支出论图解》 7.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包括() (A)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B)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 (C) 马克思的社会产品扣除理论 (D)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8.1776年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发表了他的奠基之作《国富论》,从而创立了财政学,在税收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确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基本前提是()。 A.持续经营 B.会计主体 C.货币计量 D.会计分期 2.下列选项关于资产的定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B.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由企业拥有或控制 D.现在就应该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的是()。 A.所有者权益 B.负债 C.利润 D.资产 4.下列各项资产中,企业不能够确认为资产的有()。 A.已经付款并收到发票,但尚未到达企业的原材料 B.经营租入的设备 C.融资租出的设备 D.预付的购货款 5.下列各项收到的款项中,不属于“收入”的有()。 A.出租固定资产收到的租金 B.销售商品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 C.出售原材料收到的价款 D.提供劳务收入收到的价款 6.根据负债的基本特征判断,下列不是负债的是()。 A.应付账款 B.预收账款 C.其他应付款 D.预付账款 7.下列对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会计主体必然是法律主体 C.货币计量为确认、计量和报告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8.A公司2007年9月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发票已经开出,商品已经发出,已经办妥托收手续,但此时得知对方企业在一次交易中发生重大损失,财务发生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为此A公司本月未确认收入。这种处理依据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实质重于形式 B.权责发生制 C.谨慎性 D.历史成本 9.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其会计计量属性是()。 A.现值 B.可变现净值 C.历史成本 D.公允价值 10.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体现了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相关性B.可靠性C.重要性D.可比性 11.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体现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的是()。 A.及时性 B.可理解性 C.相关性 D.可靠性 12.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

读财务会计理论有感

读《财务会计理论》有感 “在任何思想领域中,都需要一种理论结构,以统一推理它的基本逻辑或体系,会计也不例外。理论结构中为一定的假定范围内的有关概念和程序提供依据,会计师们对经济进行鉴定、登记、分类和汇总。使之成为合乎陈报和解释经济信息时采用的方式或方法。” ——潘序伦这是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查阅相关资料偶然间看到的,觉得特别适合我这种对会计有所了解但又不全面的学生看,就摘录了下来并作为我的读书笔记的引言。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一样,只要你读了这书,你就会发现他跟你所说的并不是教你如何如何做账,而是跟你一起探讨会计理论。对于我而已,虽然已经大三了,并且或多或少学了些会计实务方面专业知识,但是却还没有认认真真的学习或者是去思考财务会计活动是如何影响经济体制有效运作的,这也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所了解到的关于财务会计及其报告的环境。 这本书,看完之后,我将其大体的分为了四个部分,分别是,一,以现行价值为基础的会计即理想状态下的会计环境;二,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内部信息)和道德风险(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问题,即理想投资决策和雇佣合同借款条约;四,会计反映充分披露和“可靠的”净收益。 首先我想用一句话来说明下,为什么我觉得看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财务会计及其报告所面临的环境是很负责和具有挑战性的,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的产品是信息——一种非常有用而且重要的商品。”信息之所以会那么复杂,其原因之一是每个人对信息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对扮演不同角色的人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是不同的,类如,投资者汇能因为资产以市场价值评估有利于帮组他预测公司的前景,而对这种评估持积极态度,而另一些投资者则可能持消极的态度,同样的,由于管理然预案的工资在部分程度上是受到报告利润来衡量的,可是市场价值不受管理人员控制,因此他们对这种评估也会持消极态度。原因之二,在于他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投资决策还会影响到市场的经济活动。这种复杂的运作和影响,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专业的会计人员要来系统的了解信息的产生,运作,影响以及解决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其实该书要点无非是,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清楚地认识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管理人员和整个经济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大大提高财务会计的生存能力和未来发展的希望。否则,会计人员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报告环境,这对于不断发展的环境而言只是一种短期策略。 总的来说,这本书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研究会计理论的意义,分别是对会计实务的意义以及提高对会计环境的认识。这样的研究使我们能够认识到财务报告中管理当局法律职责的权限,以及会计人员为什么常常会陷于投资者与管理者利益冲突的困境之中。书的写作背景是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的,认为在商业交易中有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具有信息优势。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一般认为该经济机制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的类型有逆向选择即一些人掌握了另外乙烯二所没有的信息,另一种则是道德风险即交易中的一些人不能观察到另外一些人采取的可能影响到各方利益的行为。 书中所讨论的基本点是在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会计信息不对称意味着投资者最终会同时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财务管理(XX)章节练习_第1章 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章节练习_第一章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甲、乙共同经营A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A企业属于() A、股份有限公司 B、个人独资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普通合伙企业 2、 下列关于财管中的长期投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期投资的直接目的是获取长期资产的再出售收益 B、长期投资是公司对经营性长期资产的直接投资 C、投资的主体是公司 D、投资的对象是经营性资产 3、 为财务管理确定具体量化的目标的财务管理基本职能是() A、财务分析 B、财务预测 C、财务决策 D、财务计划 4、 在股东投资资本不变的前提下,最能够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程度的是() A、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 B、每股净资产 C、每股市价 D、每股股利 5、 下列有关利润最大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 B、没有考虑所获利润和所投入资本额的关系 C、考虑了获取利润和所承担风险的关系 D、许多经理人员都把提高利润作为公司的短期目标 6、 下列有关股东财富最大化观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权益的市场增加值是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B、因为股东财富可以用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所以股价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同等意义 C、企业与股东之间的交易也会影响股价,但不会影响股东财富 D、主张股东财富最大化,并非不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7、 下列不属于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的方式是(D )

A、对经营者进行监督 B、给予股票期权奖励 C、解雇经营者 D、规定资金的用途 8、 下列关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 A、股东和经营者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具体行为目标不尽一致 B、股东的目标是使自己的财富最大化,经营者的要求是增加报酬、增加闲暇时间和避免风险 C、经营者背离股东利益表现在两个方面: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D、股东协调自己和经营者的最佳解决办法是找出能使监督成本和激励成本之和最小的办法 9、 公司的下列财务活动中,不符合债权人要求的是( C ) A、提高利润留存比率 B、降低财务杠杆比率 C、发行公司债券 D、非公开增发新股 10、 根据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下列财务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关系是(D) A、企业与供应商 B、股东和经营者 C、股东和债权人 D、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11、 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是( B ) A、股东财富 B、净现值 C、现金流 D、资本成本 12、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对实务起着指导作用,下列不属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的有(B) A、现金流量理论 B、净增效益理论 C、价值评估理论 D、资本结构理论 13、 下列金融资产中,收益与发行人的财务状况相关程度低的是(A ) A、固定收益证券 B、权益证券 C、衍生证券 D、非固定收益证券 14、

财政学财政支出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财政支出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经济职能,对其从私人部门集中起来的,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经济资源的支配和运用。在财政预算上,支出是指政府各部门可以支配的预算金额,即政府可以支配的总钱数。() 2、与财政支出(Fiscal Outlay)有关的另一概念是财政开支(Fiscal Spending),后者指政府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里实际上花掉的钱。如果“Fiscal Spending”大于“Fiscal Outlay”,则政府财政结算上会出现财政盈余;反之,如果“Fiscal Spending”小于“Fiscal Outlay”,则政府财政结算上会出现财政赤字。 () 3、政府提供的最适公共产品规模也可以按以下规则来确定:将公共产品提供到这样一点上,在此点社会成员各自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相加后恰好等于(以放弃的私有财来计算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 4、某甲愿意放弃$1公共产品换取$1/2的私人产品,而某乙则愿意放弃$1公共产品换取$1/4私人产品。今设单位私人产品成本为$1,那么为改善甲、乙的经济福利,经济社会最好不放弃$1公共产品。 () 5、如果公共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会导致政府财政开支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不断缩小,客观也上反映了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6、社会福利保障性支出的增长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公平状况。实际上,提高社会公平程度与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均有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 7、依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国防开支包括国防部门与其它部门所有用于维持武装部队,武装力量的费用,如购买军需品、军事设备、军事建筑、征兵,以及训练费用。对外军事援助项目,一般不属于国家的国防开支。() 8、公共支出按支出的性质可分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环境支出等。() 9、国防支出是纯消费性支出,不形成资本。() 10、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二、选择题(从以下各题所给答案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一般来税,个人收入中至少有三项得自于政府支出:()。 A、个人劳务收入的一部分 B、大部分转移支付 C、几乎全部的租金收入 D、全部的公债利息收入 2、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反映不同经济指标的国民收入账户测定一国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这些经济指标包括() A、个人可支配收入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收入 D、个人收入 E、税收总额 3、如果某国最近5年内政府财政开支增长率平均为9%,而该国最近5年内的GNP增长率平均为5.8%,这种情况表示该国的公共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