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简表一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简表一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简表一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简表一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简表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可以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时期。本内容的复习,建以“领先的古代科技成就”“辉煌、多样的古代文学”“独领风骚的古代中国艺术”“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古代科技文化特点”为主题并分不同时期展开。现列表如下: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科学技术与文化方面的成就灿烂辉煌,世所瞩目,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卓著。以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为代表的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大大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简表

Ⅰ.①秦汉之际,大量中国人往朝鲜半岛避难。汉时,半岛南部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见武帝、光武帝。其中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 ②双方贸易往来频繁,朝鲜输檀弓、果下马入中国,中国传给铜镜、漆器、 铁器等。 Ⅱ.①西汉武帝时,日本三十多国遣使经朝鲜半岛赴汉。②东汉光武帝时倭奴国遣使朝汉,受赐“汉委奴国王”金印,后中国传给铁器、铜器、丝帛等。Ⅲ.两汉时期中越联系密切,越南输象牙、犀牛、珍珠入中国,中国传给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等。 Ⅳ.①西汉以前,中国丝绸少量转贩至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张骞使西域后,汉与西域联系渐频,沟通中西的陆上丝绸之路开通。②丝路沟通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中国的铁器、丝绸、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两汉之交佛教经中亚由丝路传入中国。③汉武帝时“海上丝绸之路”开通,海上丝路自广东沿海始,西至孟加拉湾沿岸,最远达印度半岛南端。 Ⅴ.西亚安息国经陆上丝路与汉频繁交往,又经海上丝路在汉与大秦之间转贩丝绸,大获其利。 Ⅵ.①丝路西端的大秦(罗马帝国)和汉朝都想直接交往,但受安息等国之阻。 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往使,至条支海(波斯湾)则止,不达。②后大秦经海上间接地与汉进行丝绸贸易。《后汉书》载,大秦安敦王朝遣使于166年来汉,献象牙、犀角等物给桓帝。这是正史所载中欧最早的直接往来。★两汉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 ①物质基础:汉朝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强大。 ②政策:汉 的对外政策。 ③交通:张骞、班超开辟发展了中西交通。 ④文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这与对外关系发展互为因果。 Ⅰ.隋唐对外交通发达。陆路东达朝鲜,西通印度、伊朗、阿拉伯及欧非多国。 海路自登州、扬州出,东到韩国、日本;自广州出,西至波斯湾。 Ⅱ①7世纪后期新罗和唐往来频繁,来唐留学生以新罗人为多,如崔致远。许多城市中设有“新罗馆”“新罗坊”。②新罗立国参用唐制,设国学,教儒学。③新罗人从唐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制瓷、制铜技术。新罗受唐文化影响很大。 Ⅲ.①隋时,中日互使。自贞观始,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归国的人策动了大化改新,多法唐制。都城建造,效仿长安。学校教授儒学。②双方贸易往来频繁。③对中日交往贡献突出者,有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鉴真。Ⅳ.①隋唐时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互使,交换土特产品。炀帝曾遣使马来半岛。唐中期骠国王子携歌舞团来唐。②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往大大加强。贞观时,天竺遣使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中国的十进位计数法传到天竺。③对中印交往贡献突出者,有唐玄奘、义净。 Ⅴ.①隋唐时,中亚一些国家频繁来使,带来名马、异药等。②隋时已和波斯互使;唐时波斯受大食侵扰,其王及儿子先后前来求援。波斯商人在中国设“波斯店”。③唐高宗时大食始与中国通使,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也在唐时传到大食。④唐和东罗马(拂菻)通使,其医术、杂技传入中国,中国的大量丝绸、瓷器运往欧洲。⑤史载唐朝和非洲也有往来。唐人杜环到过非洲。索马里使者于高宗时来中国。非洲出土过当时中国的陶瓷残片。★隋唐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 ①物质基础:隋唐经济繁荣, ②政策: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表现在:a.欢迎外人来华; 出访;c.尊重外人生活习俗; 待他国。 ③交通:对外交通四通八达, 步。 ④文化:隋唐时科技文化居世界领先水平,对外吸引力大。 ★隋唐对外关系发展的意义: ①促进了隋唐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②大大加强了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了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③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其它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4行测常识要点:中国古代科技史

2014行测常识要点:中国古代科技史公务员考试行测的常识部分考查的知识点种类繁多,而关于科技史方面的知识点今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事业单位的考试现在对科技史知识的考察也是不无道理的。现中公教育专家就将科技史知识的中国古代科技史部分中的一些重点总结如下: 1.《尚书》记载了公元前 2137 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2.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3.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4.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 365 又 1/4 天,采用 19 年 7 闰的方法。 5.战国时期,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6.战国时,发明“司南”,到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7.《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8.汉武帝时,编制我国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9.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为“医圣”。 10.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 1600 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11.东汉时,蔡伦造蔡侯纸。 12.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 1700 多年。 13.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 365.24231481 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 50 余秒。 14.隋唐时期,印刷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15.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16.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17.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18.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9.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0.宋元时代传统的天文仪器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 2500 颗。他在 1280 年完成了中国古代登峰造极的历法——《授时历》,以 365.2425 日为一年,比公历早 300 年。 21.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常识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春秋核心思想礼和仁提出以和为贵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君舟民水知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性恶论) 道家老子(道德经无为而治道是万物本原)庄子(逍遥的人生态度)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法家(韩非子商鞅的法慎到的势申不害的术以法治国) 兵家(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重要思想家 董仲舒:汉武帝时期摆出百家独尊儒术 王充:东汉万物由原气构成著有论衡一书 范缜:南朝无神论对佛教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尖锐斗争神灭论 两宋理学周敦颐:理学创始人,二程继承他的思想,把理视为无所不在, 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 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 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明朝王学心学继承陆九渊心即使理 黄宗羲:梨洲先生认为君主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 顾炎武:明末清初强调经世致用提倡实学目的在于批评理学反对君主专制 王夫之: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一也和天下为器唯物主义 艺术 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大同武周山麓北魏 龙门石窟:龙门十二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精品 莫高窟::六七成是在隋唐开凿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 绘画 东晋顾恺之(人物画注意点睛传神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刘宋陆探微(秀骨清像与顾并称顾陆) 萧梁张僧繇(人物画尤其是佛像相传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 唐朝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 宋元李公麟(五马图) 张择端(北宋东京汴梁) 书法 商朝甲骨文西周金文秦小篆汉隶属曹魏钟繇楷书 王羲之(东汉末年行书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票若游云矫若惊龙书圣) 王献之(小圣) 初唐三大家书坛(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浩) 草圣(张旭)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沛蔡襄)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 【考点扫描】 1.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自主预习】 一、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蔡侯纸”(植物纤维纸);唐朝时传入阿拉伯,后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 2、指南针:战国出现司南;用于航海;传入欧洲,促进了 3、火药: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代广泛使用;传入欧洲,推动 4、印刷术:隋唐出现印刷;北宋毕升创造了;传入欧洲,推动了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衰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全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象形文字(图画文字),后逐渐符号化。 2、演变:比较成熟的商代甲骨文---- ----- ----- ------ 两种辅助字体:、 演变特点: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或抽象化);由繁到简(或简约化)。 3、了解五种书法字体的特点: ①小篆: ②隶书: ③楷书: ④草书: ⑤行书: 4、著名书法家 ◇魏晋时期中国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朝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被称为欧体、颜体、柳体。张旭、怀素是草书大家,张旭被成为草圣; ◇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代文征明的行书闻名于世。 中国书法基本特征:是线的艺术,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二)绘画的起源与演变: ①新石器时代绘画:质朴与浪漫; ②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③东汉《夫妇宴饮图》是工笔重彩画的杰作; ④魏晋南北朝: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东晋顾恺之传世佳作为《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⑤隋唐人物故事画展现社会的繁荣开放:隋朝展子虔山水画《游春图》;唐朝阎立本人物画《步辇图》;唐朝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⑥两宋: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画兴起,代表作是 ⑦元明清:突出;文人画特点: 。代表作有元代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墨竹图》。 中国绘画基本特征: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三)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科学技术的定义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早期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陶器 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 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 铁柔化技术。《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有大规模的水 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创造十进位制。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 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 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 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 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中

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隋唐、两宋时期 宋朝科技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元朝时期 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翻译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1303年,朱世杰著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朱世杰

中国古代史文化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四 大发明发展过程传播过程影响 共同 影响 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 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所知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 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出便 于书写的纸。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4 世纪初, 造纸术传 到朝鲜,后 又传到越 南和日本。 8 世纪传 到中亚,后 经阿拉伯 逐步传到 非洲和欧 洲。 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促进 了世 界文 化和 文明 的发 展,特 别是 对欧 洲封 建社 会向 资本 主义 社会 的转 变起 了推 动作 用 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按照明朝人的记载,隋文帝时期下令印刷佛经,这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记录。唐朝与868年 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1世纪的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之后活字印刷术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用西夏木活 字印刷的佛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向东传到 朝鲜、日 本,向西传 到埃及和 欧洲 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比 欧洲用活字排版印刷早了四个 多世纪 火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唐 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 器。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 器。南宋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管形火 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金朝的火器 制造业比较发达。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进 攻,取得了局部胜利 火药和火 药武器在 13世纪中 期传入阿 拉伯,后来 又由阿拉 伯传入欧 洲 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 起了重要作用 指 南针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 13世纪, 传入阿拉 伯和欧洲 各国 它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 交流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 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发 现美洲和实现全球航行提供了 重要条件 2、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学 科 时间发展表现地位及影响

中国古代史专题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中国古代史 专题六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认真分析儒、道、法、佛等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产生原因和社会影响,深刻认识文化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了解各时期教育、史学方面的成就及其与阶级统治的关系。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认识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时代特色。通过比较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异同点,培养历史比较能力以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二、专题知识归纳 (一)科学技术篇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西传 ⑴造纸术:1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2东汉宦官蔡伦于1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3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⑵印刷术: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3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4元朝出现锡、铅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5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⑶指南针:1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⑷火药:1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2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 摘要:中国科技发展史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一无二的相对连续性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无数灿烂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成为古代世界许多重要发明和发现的故乡。 关键词:古代;科学技术;科学思想;特点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人类豪迈的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的时候,你是否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贡献与影响呢? 它的发展从远古时代原始积累,春秋战国奠定基础,两汉、宋元两次高潮,中经魏晋南北朝的充实提高和隋唐五代的持续发展,至明万历以后虽比诸同时期的西方已经大为落后,但仍有缓慢进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集大成的著作,传统科学思想从高峰走向总结。综观整个发展历程,16世纪以前的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统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正是我国古代的科技先驱辛勤耕耘、善于观察、长于思索、勇于探究,注重整合、联系实际的产物,闪耀着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辉,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克思就曾经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杠杆。” (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我国古代我国古代社会从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清末,凡4000年,一直绵延不断,既不曾发生过像罗马帝国那样中断无继的历史悲剧,也不曾经历西欧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这就使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以世代相传、连续积累,并在这个基础上走向自己的巅峰。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把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作为纵线,世纪年代作为横线,制作了一幅科技发展的示意图,它清楚地表明:无论是以前4000年,还是近50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事实上一点没有退步”;而是“一直在稳缓地前进”。他在《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还指出:“我常喜欢用一种相对来说缓缓上升的曲线来说明中国的演变,显然这曲线比欧洲同一时期,譬如说公元二世纪至十五世纪的演变过程的曲线上升得高,有时高得多。” (二)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秦统一我国后,出现了“焚书坑儒”事件,“所不去者,医药、卜巫、种树之类”,意思是那些有实用价值的书要保留,也就是说科技的实用性还是受到重视的。汉承秦制,这部分科技遗产当然会被继承。科技的实用性被固定下来了,但有所不同的是,与此同时,把秦始皇打击的儒家树立为统治思想,西汉作为整理已有科技知识的重视时期,像医药、天文历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及答案32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课时作业(三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高考密码原创卷)1973~1974年,甘肃考古队在汉居延旧址分别发现了两块麻纸张,年代不晚于西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和哀帝建平元帝(公元前6年)。针对上述材料作出的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造纸术是由蔡伦发明的 B.西汉时期制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 C.造纸术是不断改进和发展的 D.造纸术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 答案 C 解析造纸术是西汉时期发明的,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A项错误;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B项错误;以上分析表明,造纸术是不断改进和发展的,C项正确;毕升的主要贡献是改进印刷术,D项错误。 A.重视实践和实用 B.成就领先于西方 C.具有近代科技特征 D.成果得到有效推广 答案 A 解析把握表格中的历法、“敬授民时”等即可知重视实践和实用。故选A项。 3.(2013·辽宁省五校协作体模拟题)法国作家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中“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说明中国科技发明已经出现,但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没有形成近代科技。其余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项。 4.(2013·高考密码原创卷)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其生前最后一本书《中国新史》第四章《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北宋与南宋》中如此评价宋朝:“宋代是伟大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XX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含解析):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XX年12月江苏三校期中联考4题)右边是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最重要的风格是( ) A.表现文人意趣 B.表现民间风情 C.以形写神,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D.表现雍容华贵的城市气象 2.右图为我们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图,该图能反映 ①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②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③诗人追求真理的坚定意志 ④诗人豪迈的精神气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图8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局部),对此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唐太宗为玄奘取经而撰的序文 ②碑文书体工整清晰、活泼潇洒 ③大唐时期文化多元、兼收并蓄 ④碑文是王羲之亲笔书写的真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XX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二期中13题)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A. 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B. 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 C. 表现了反叛传统礼教的精神 D. 满足了各阶层的文化需求 5.(20XX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二期中19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6.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27日,毛泽东主席向他赠送了朱熹的《楚辞集注》。楚辞这种文体,流行于()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7.(20XX年5月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热身考试15题)老师介绍右边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

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丰碑_郑国渠

●中国古代史研究 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丰碑———郑国渠 梁安和 郑国渠是战国末期秦国开凿的一条灌溉渠道,其建造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耗费人力、物力之多,工程设计技术之先进,经济社会效益之高,在我国古代农业史和水利史上都堪称丰碑。 一、郑国渠开凿缘起 战国末期,曾被视为西戎夷狄之邦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迅速强大起来,其经济、军事实力远远超过了其他邻国,它凭借关中这块地盘,很快将汉中和巴蜀地区吞并。其后,又连续对“三晋”等国用兵,夺取了上郡、太原、上党,势力扩展到黄河以东。不久,秦国又东进中原,取得了周王室旧地,占领了荥阳。此时,东方诸国危如累卵,成为秦国“心腹之病”①的韩国,更是首当其冲,面临灭顶之灾。 韩国为了苟延残喘,便设“疲秦”之计,选派技术高超的水工郑国来到秦国,要求帮助秦国开凿一条益国利民的水渠,其目的是,“令凿泾水”,“毋令东伐”②,即利用这个水利工程,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阻止秦国东伐。但结果却事与愿违,郑国渠的修凿,不仅没有达到“疲秦”的目的,反而进一步增加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不久,韩国首先被秦国灭亡。 郑国奉命来到秦国,看到秦国变法后的各种气象,便一改初衷,决心为秦国修一条真正益国利民的水利灌溉工程。他“引泾入洛”的建议,得到秦国的重视并被采纳,让郑国主持修建这一水利工程。就在工程顺利进展,即将“水到渠成”的关键时刻,郑国间谍身份暴露,被传到咸阳。秦始皇召见郑国,郑国坦然承认,对始皇说:“当初韩王派我到贵国,的确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我到贵国后,看到各种事业兴旺发达,作为一个正直的人,我愿意为秦国的农业水利事业贡献一切。杀掉我没有什么,可惜的是,这项水利工程就半途而废了!但是,水渠修成后,贵国得到的是长久的利益,而韩国只能再苟延残喘几年而已!”③秦始皇听了郑国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仍然让郑国主持完成了这一水利工程。正是秦始皇利用了水利专家郑国,才有了郑国渠这一赐惠关中几千年的浩大的水利工程。 二、郑国渠的工程设计 秦国地处黄河中游,无河患之忧。泾渭二水流经关中平原,这里地势平坦,虽无决溢之事,却有水利可图。关中地区,沃野千里,但雨水较少,影响了农作物的收成。关中东部又是渭、洛入河之处,三水交汇,地下水位高,一经蒸晒,地面会出现盐碱,农作物难以生长。郑国认为,如果用疏导的方法,修凿一条渠道,引泾水灌溉,就能解除关中地区的干旱,况且泾水所含泥沙较多,又很肥沃,久灌之后,又可洗碱压盐,这对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则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我国古代水利灌溉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西周时期已经开始。当时只是利用河水,以简单的自然挹注方法进行溉田,还不能修建较大的水利工程。劳动人民在同自然界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学会了修建较大的水利工程。如战国时期,“西门豹引漳溉邺”④,使魏国的河内之地很快富强起来;李冰父子主 ? 6 ?

中国古代主要的科技文化特质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质和理论缺陷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其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成果,明显烙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显示出自身的科技文化特质。 (一)实用理性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因是为了经济生活和政治统治的目的,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特质。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 如天文学、地学、农学、医学等莫不遵循这一规律。中国古代天文学所以高度发达, 首先是由于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运。历法的准确与否, 被看作一姓王朝是否顺应天意的标志。其次,中国古代以农立国, 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历代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敬授民时”, 也是出于对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以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再次, 中国古历法的需要和改革不仅促进了天文学的全面发展, 而且使数学伴随天文学 而发达起来。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许多方法都是在解决天文历法计算问题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 (二)工匠传统 在古代科学活动中, 存在着两种传统: 一种是偏重理论思维和数学思维的学者传统。一种是偏重工艺技术和经验知识的工匠传统。工匠传统, 又称工艺传统,即是由工匠保持的文化传统。工匠在冶炼、印染、器械制造等活动中获得了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 以口授方式保存了这些经验性知识。这种传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展现。 (三)整体关照 西方科学注重具体分析或局部分析, 而中国古代科学则注重综合和整体观照, 即重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包括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联系。例如,在医学方面, 传统的中医理论不仅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病症, 而且也始终把人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辩证论治。素朴的整体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独特的理论模式。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对世界科技和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受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古代科技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质,曾经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1)造纸术 ①发展历程: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改进。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 ①发展历程:火药的发明始于古代炼丹术。唐末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 ①发展历程: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 ①发展历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代表为《金刚经》),北宋(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出现了彩色套印技术。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数学 ①《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算盘,后来演变为算盘。明清时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商业繁荣)。明朝时,珠算已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区。 3.天文历法 ①中国古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西汉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 ④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造浑仪,制出简仪。 ⑤历法:夏朝时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在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的考查比重逐 渐增大。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 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 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 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通过比较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异同点,培养历史 比较能力以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 1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 1.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我 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推广为标 志的生产力发展、社会的变革,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的前提 和条件。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就。 同时,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阶级关系发生巨变,新旧势力的 剧烈斗争,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老子、 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辉煌。2.大一统的秦汉文化秦汉时期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社会稳定,封建经济发展, 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密切,中外交往活跃,促成了文化的发达。秦汉文化博 大精深,在科学技术和思想、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了突出的成就。在科技领域,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术等,成就辉煌;在思想领域,儒学居于统治地位,王充的唯物思想与之尖锐对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 同的哲学观点;佛教传入,道教形成,古代宗教形成了新的格局;在史学和 文学艺术方面,史学巨着《史记》、汉赋和乐府等,气势恢宏,气度不凡。3.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文 化发展呈现承上启下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斐然,例如圆周

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

中国古代科技史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⑴造纸术 ①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 ③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⑵印刷术 ①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 ②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 ③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④元朝出现锡、铅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 ⑤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⑶指南针 ①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 ②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⑷火药 ①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②北宋时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 ③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④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所制的“震天雷”、“飞火枪”威力很大。金的军队用这两种火器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 ⑤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⑴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⑶春秋:留下世界公认得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⑷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⑸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⑹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⑺隋唐:①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③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⑻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先行公历同,但早于先行公历300年问世。 3、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⑴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⑵春秋:九九乘法表。 ⑶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2020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专题》

2020中考: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专题》【要点归纳】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时期出现用麻做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为“蔡侯纸”。 2.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活字印刷术:毕升发明泥活字。3.火药:唐中期有配方记载,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战争并传入欧洲。4.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指南针北宋时发明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并传入欧洲,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 二、史学 1.《史记》西汉司马迁著,记述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著,记述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三、文学 1.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离骚》。 2.唐诗:代表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3.宋词:著名词作家: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4.元曲:关汉卿的《窦娥冤》 5.明清小说:四大名著 四、文字、书法和绘画 1.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金文——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叫“铭文”。 大篆——西周晚期 小篆——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2.书法: (1)东晋王羲之,后人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2)隋唐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人称“颜筋柳骨”。 3.绘画: (1)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2)隋唐时,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影响较大的有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画圣)等 北宋时期的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15天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6—2017学年河南南阳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史记·滑稽列传》中写道:“朔初入长安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已其处,读之二月乃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而出现的重要发明是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制墨技术 【参考答案】 A 【解题必备】 一、四大发明 发明过程意义 造纸术 (1)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2)105年,东汉蔡伦改革造纸术(1)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2)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 印刷术(1)隋唐之际,中国出现雕版印刷术 (2)宋代出现彩色套印技术 (3)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胶泥活 字印刷术 (1)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2)促进了欧洲制造活字印刷机 (3)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1)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 (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3)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促使骑士阶层日 益衰落 指南针 (1)战国时期发明司南 (2)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1)内容: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 (2)地位:①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②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2.珠算 (1)演算:早期是算筹,后成为算盘,明清珠算普及发展。 (2)传播:明朝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地区。 (3)特点:穿珠算盘,制作简单,价廉物美。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原因:为了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需要,萌生古代天文学。 2.成就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3)战国石申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学* (4)创制了先进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历法 (1)夏朝:我国历法是《夏小正》。 (2)商朝:改进为“殷历”。 (3)秦汉:历法越来越精确。 (4)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2.农书 (1)四大农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三明质检)《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A.龟甲兽骨B.丝帛 C.竹木简D.植物纤维纸 解析:《庄子·天下》是战国时期的著作。龟甲兽骨是殷商时期的,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书”的材质是丝帛、竹木简,竹木简笨重,而丝帛轻,又从材料“其书五车”可以判断是竹木简,故B项错误,C项正确;植物纤维纸出现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7·海口调研)《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解析:三国演义属于小说,有虚构的成分,仅仅用《三国演义》作为依据是不充分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末宋初的战争中,所以“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的结论错误,故D 项正确。

答案:D 3.(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模拟)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阅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解析:材料一反映了造纸术诞生于西汉,材料二反映了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A项对材料的理解是片面的;B项说法错误,蔡伦改进而非发明造纸术;D项“唯一”说法错误,故选择C项。 答案:C 4.(2017·福建泉州质检)“书坊自经史子集事类,州县所试程文,专刊小板,名曰夹袋册,高价竞售,专为怀挟(夹带)之具,则书不必读矣。”对此,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 B.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C.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 D.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书坊把考试的内容印刷成“夹袋册”高价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简表

时期 时期 ② 隋唐 许 时期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简表 历史事件 相关分析 两汉 n 但受安息等国之阻。 ★两汉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 ① 物质基础:汉朝经济发展迅速,国力 强大。 ② 政策:汉政府实行主动开放 的对外政策。 ③ 交通:张骞、班超开辟发展了中西交 通。 ④ 文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 益扩展这与对外关系发展互为因果。) 光武帝时倭奴 器、铜器、丝帛等。 入中国,中国传给铁犁 , ' 南输象牙、犀牛、 。 转贩至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张骞使西域后, 沟通中西的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②丝路沟通了中国与 缫丝 技术、铸铁术、井渠法、 传入中 国。③汉武帝时“海 / 西至孟加拉 湾沿岸,最远达 I ?①秦汉之际,大量中国人往朝鲜半岛避难。汉时,半岛南部三韩多次派人 ■赴汉,先后见武帝、光武帝。其中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 被称为“秦韩”。 ②双方贸易往来频繁, 朝鲜输檀弓、果下马入中国,中国传给铜镜、漆器、 铁器等。 ①西汉武帝时,日本三十多国遣使经朝鲜半岛赴汉。 国遣使朝汉,受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川.两汉时期中越联系密切,越南输象牙、犀 J 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等 w .①西汉以前,中国纟 汉与西域联系渐频, 中亚、西亚、南亚,中国的铁器、丝绸、养蚕缫丝技 造纸术先后西传。两汉之交佛教经中亚由丝路传 上丝绸之路”开通,海上丝路自广东沿海始, 印 度半岛南端。 V .西亚安息国经陆上丝路与汉频繁交往, 又经海上丝路在汉与大秦之间转贩 丝绸,大获其利。 W ?①丝路西端的大秦(罗马帝国)和汉朝都想直接交往 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往使,至条支海(波斯湾)则止,不达。②后大秦经 海上间接地 与汉进行丝绸贸易。 《后汉书》载,大秦安敦王朝遣使于 166 年来汉,献象牙、犀角等物给桓帝。这是正史所载中欧最早的直接往来。 i 交通技术进 b.鼓励国人 d.平等对 如崔致远。 设国学, a.欢迎外人来华; c.尊重外人生活习俗; I :对外交通四通八达, I .隋唐对外交通发达。 陆路东达朝鲜,西通印度、伊朗、阿拉伯及欧非多国。 海路自 登州、扬州出,东到韩国、日本;自广州出,西至波斯湾。 , 来唐留学生以新罗人为多, “新罗坊”。②新罗立国参用唐制, 交往 贞观时,天竺遣使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中国的十进位计数 法 ③对中印交往贡献突出者,有唐玄奘、义净。 気 、 中亚一些国家频繁来使,带来名马、异药等。②隋时已和波斯 「“新罗馆” 新罗人从唐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制瓷、制铜技术。新罗受 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归国的人策动了 方贸易 ★隋唐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 ① 物质基础:隋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② 政策: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表 现在: 出访国。 ③ 交通 步。 I ④文化:隋唐时科技文化居世界领先水 平,对外吸引力大。 ★隋唐对外关系发展的意义: ①促进了隋唐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②大大加强了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 关系,增进了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 友谊。 ③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 [其它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w .①隋唐时中 岛。唐中期 大大加强。 传到天竺。 V .①隋唐时, 互使;唐时波斯受大食侵扰,其王及儿子先后前来求援。波斯商人在中国 设“波斯店”。③唐高宗时大食始与中国通使,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 也在唐时传到大食。 ④唐和东罗马(拂菻)通使,其医术、杂技传入中国, 中国的大量丝绸、瓷器运往欧洲。⑤史载唐朝和非洲也有往来。唐人杜环 到过非洲。索马里使者于高宗时来中国。 非洲出土过当时中国的陶瓷残片。 n ①7世纪后期新罗和唐往来频繁, 多城市中设有 教儒学。③新 唐文化影响很大。 川.①隋时,中日互使。自贞观始,日 大化改新,多法唐制。都城建造,效仿长安。学校教授儒学。②双 往来频繁。③对中日交往贡献突出者,有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鉴真。 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互使, 交换土特产品。炀帝曾遣使马来半 骠国王子携歌舞团来唐。②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