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9 页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职业安全是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由于医院供应室护士长期从事回收、清洗污染后的医疗器械的工作,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被锐器、利器、化学消毒液等割伤,刺伤及灼伤,严重的危害了供应室护士人员的身体健康,是控制医院工作感染的关键科室。为此,供应室护士人员必须重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危害健康因素,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以达到减少危害,保护自身健康的目的。

1供应室工作的主要危险因素

1.1供应室护士的自身因素

供应室护士对职业损伤增加。如在清洗过程中为了操作方便不按照供应室操作程序和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不戴手套或手套破损不及时更换、不戴防护眼镜等

1.2化学因素

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三效热源灭活剂、84消毒液等消毒剂,因具有较强的去污,去热源的功效,故常用于器械的浸泡消毒。但这些消毒剂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在使用过程中如操作不当,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而被人体吸收后,可引发鼻粘膜及气管粘膜水肿,损害呼吸系统,导致流涕,咽部不适、咳嗽等症状,还可刺激人体双眼出现流泪、疼痛,视物不清等症状。在配比过程中如浓度过高可灼伤皮肤,部分人员在使用来苏尔消毒稀释液时,如不佩带手套,还可导致手指麻木、奇痒等症状,严重时这些消毒液还可导致接触性皮炎。此外,供应室因消毒灭菌需要,常使用多种化学制剂。长期接触此类制剂或使用不当,则会对使用者造成损伤。包括:(1)含氯制剂,此类消毒剂有一定的腐蚀性,挥发性强,空气中含量过高时引起人体不适,接触则易损伤皮肤。(2)过氧

第 2 页共 9 页

乙酸,空气中含量超标时易引起头疼、头晕、恶心等中毒反应。(3)强酸强碱,供应室在清洁物品时常用强酸强碱,如操作不当,喷溅到皮肤黏膜上则可引起皮肤黏膜腐蚀和溃烂。(4)环氧乙烷,环氧乙烷灭菌以其温度低、渗透性强、腐蚀性小、灭菌彻底、有效期长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环氧乙烷气体可刺激眼睛、呼吸道,引起流泪、咳嗽、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反应;皮肤接触时可引起皮炎和水泡,还有致癌、突变、致胎儿畸形等作用,孕早期孕妇接触环氧乙烷流。

产率高达16.7%。

1.3物理因素

1.3.1机械性损伤

供应室除供应一次性物品外还担负着玻璃器械或金属制品的供应,在清洗过程中护士易被破损的玻璃或锐利的刀剪损伤,致使器械中残留的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造成危害。有文献表明,针刺伤时只需0.04ml 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刺伤者感染。因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污染的针刺伤而感染艾滋病的概率为0.3;被丙肝病毒污染针头刺伤而感染的概率为1.8;美国50万医护人员中,每年被注射针刺伤的人次高达80万以上,占从业人员的l6%。

1.3.2紫外线

紫外线灯广泛地用于医院各科室的空气消毒,如操作不当可灼伤眼结膜而引起双眼红肿,流泪,刺疼等症状。长期受到紫外线灯的照射还可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紫外线能引起微生物细胞内成分的化学变化,使其遭到破坏而死亡。供应室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常规使用紫外线照射,虽然尽量安排在工作间隙,但因工作需要常取放物品,护士经常接触紫外线,对人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第 3 页共 9 页

1.3.3体位供应室

护士在清洗、包装物品时,需取强迫体位长时间站立操作,颈椎病、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4液体因素

患者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已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所污染,因部分医务人员对初步消毒的意识淡薄,对于使用后的器械未经初消就送往供应室更换,而供应室护士在消毒清洗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被锐利器

割伤,刺伤,从而造成了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各种污染病感染的危险性,这样不仅严重地危害了供应室护士人员的身体健康,更是造成院内感染的潜在因素。

1.5生物因素

据研究,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结核杆菌、流感等,这些危险因子在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浓度较高。有关资料统计显示,经常接触血液或经常被针刺伤的工作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率比一般工作人员约高8倍。感染乙型肝炎的发生率为2.0%~4.0%;感染丙型肝炎的发生率为3.0~10.0;感染艾滋病的发生率为0.2~0.5。供应室要回收注射器、输液器、穿刺治疗包等物品,这些物品都不同程度地沾有传染性血液、分泌物等,在接触时若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可造成自身感染,而且会成为传播的媒介进而导致医院内感染的增加。

1.6环境因素:

1.6.1高温、噪音:

供应室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时,一是散发大量的热量,二是噪音较大,致使供应室护士长期处于一个高温、潮湿、噪音超标的环境中工作,

第 4 页共 9 页

从而对健康造成危害,特别是听力下降。耳鸣是主要症状之一。

1.6.2洗涤:

洗涤工作是供应室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接触冷水不可避免,特别是寒冷的冬季,随时都可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故造成供应室工作人员患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护士。

1.6.3粉尘:

供应室护士在制作各种敷料,棉签,棉球时,因纤维粉尘四处飞扬,随时都刺激着呼吸道,从而出现鼻腔,咽喉部刺痒,打喷嚏等不适应症状。

2防护措施

2.1化学性因素的防护措施

在浸泡消毒各类污染的器械时,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更要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质和毒副作用。在配制消收稿日期:2006-10-10毒稀释液时,应佩带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品,消毒。液存放容器必须加盖,一是可以防止消毒液挥发,二是可以保证其有效浓度,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同时要定时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若工作人员出现头晕,咽部不适,皮疹,双眼疼痛流泪等症状时,应首先离开配制消毒液现场,并及时用清水冲洗眼睛,滴注润洁滴眼液,出现皮疹应服抗过敏药物治疗。

供应室护士应了解常用消毒剂的效能、毒性及进入人体的途径。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范围、浓度进行配制,在配制过程中应戴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穿长筒防水靴及防水围裙,防止消毒液溅到皮肤黏膜及眼睛上,取放物品后及时加盖,避免消毒液挥发对人体造成危害。环氧乙烷灭菌的一次性物品必须待残留气体充分挥发后方可入库,以避免残

第 5 页共 9 页

留的环氧乙烷对人体的损害。

2.2物理因素的防护措施

2.2.1制定并完善防护制度强化护士的防护意识,根据各工作室要求,制定并完善防护制度,同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去污处配备防水围裙、护目镜、橡胶手套、安装非接触式水开关及干手设施等。将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知识转化为职业防护行为,养成职业防护习惯,掌握锐器刺伤时的处理程序,降低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程度。

2.2.2在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时,供应室工作人员尽量减少进出消毒房间的次数。若有急事需要进入时,应先将紫外线灯关闭或佩带防护眼镜后方可进入,禁止裸眼直视紫外线灯,以免灼伤眼睛。如灼伤眼睛,应立即滴注消毒眼药水,闭目休息。

2.2.3供应室护士接触尖锐物应用持物器,尽量减少刺伤皮肤的机会,同时应掌握刺伤后的紧急处理程序:必要时上报并注射疫苗,以免发生医源性感染。紫外线照射消毒尽量安排在中午下班后人员相对较少时进行;消毒过程中如必须进入消毒房间,应先关闭紫外线灯,消毒结束后至少过30min才能进入。供应室护在上作时注意节力的原则,经常变换身体姿势,避免疲劳,工作结束后可做颈、背、腰的保健操或局部按摩,做好自我健康,防止发生职业病。

2.2.3体液因素的防护措施在清洗各类污染器械时,经初步消毒后,应佩带手套进行清洗,如有操作不慎造成损伤后,应立即压住伤口,用清水充分清洗,必要时应进行及时的预防接种,避免重复挤压伤口,致使伤口局部血液回流。

2.3生物有害因素的防护

回收物品均按传染性物品处理,定位放置一,专人负责浸泡、清洁、

第 6 页共 9 页

消毒,并做好记录。清洗包装锐利器械时防止刺伤,一旦被刺伤立即进行伤口处理:挤出损伤处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聚维酮碘消毒,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72h内作HIV、HBV等基础水平检查;可疑暴露于HBV感染血液、体液时,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可疑暴露于HCV感染血液、体液时,尽快在暴露后作HCV抗体检查;可疑暴露于HIV感染血液、体液时,短时间内口服大剂量AZT(叠氮脱氧核苷),尽快在暴露后检测HIV抗体,然后周期性复查。供应室要建立刺伤登记制度,并定期跟踪检查。

2.4环境因素的防护措施

对于高温、噪音、寒冷、潮湿等不利因素,可安装消音设施,房间应备有换气扇,四季装备热水管道,在洗涤间,对室内高温,潮湿可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使用空间尽可能宽敞,安装排风扇,空调,冬季尽可能用热水洗涤,戴橡胶手套;为了减少超声清洗机,烘干机噪音的影响,尽量集中清洗器械,清洗人员离开房间,有噪音的房间随手关门;在灭菌间安装消音设备和遥控检测系统,高压蒸汽灭菌器前安装隔音板,可降低一部分噪音设立独立的gtN-间,制作各种敷料,棉球以及手术巾的折叠,必须戴13罩,防止损伤呼吸道粘膜并使用一次性手套,以确保供应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2.5对于粉尘的防护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制备各种敷料过程中应戴口罩,防止敷料纤维及粉尘吸入呼吸道而损伤呼吸道粘膜。3强化职业危害意识及保障体系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执行各项操作过程中,首先要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防护要求,要培养良好的严格的医疗操作程

序习惯,在分类各种污染器械时,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分类,对于锐利器,应放在防刺容器中,执行操作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双手,口罩应

第 7 页共 9 页

分日更换清洗,同时要加强防护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设施要到位,防护用品要充足,防护制度要落实等一整套防护保障体系。

3讨论

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供应室护士的职业防护应从预防人手,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树立防护理念,规范操作行为。医院管理者应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完善监测系统,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尽可能完善医疗设备和防护设施。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自身防护,从而达到将职业危害发生率降到最低、确保职业安全的目的。

第 8 页共 9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9 页共9 页

浅谈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的自我防护措施

浅谈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的自我防护措施 标签:自我防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3-0087-02 随着现代医学及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手术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还有近年来突发医疗纠纷的增多,给医院的医护人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与患者接触,执行多种护理操作,整理各类被污染的医疗用品或器械,由其如此的工作性质,使其受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大大地增加了。如果护理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中不注意个人防范,很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成为医院的感染的易感高发人群,不仅严重威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还可以通过医疗护理过程给患者造成疾病的传播。所以,护理岗位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重视对感染源的管理,重视和加强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防范措施的维护,保障其合法权益,能更好地预防职业性损伤,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健康、稳步的发展。 1职业性危害的原因 1.1心理因素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直接服务于患者,每日工作量大,经常加班、倒班,给护理人员带来了精神压力和疲劳,使其免疫力不同程度的下降。 1.2生物性危害 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为常见的生物性因素,可引起包括HIV、HBV、HCV等在内的多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与传染病人的直接接触或是接触污染的物体,病人的分泌物、组织、体液等而导致护理人员感染。有国外研究者认为,HCV在医务人员中的流行率高,特别是10年以上从业医师和有针刺伤的人员更易感染。 1.3艾滋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0)统计数字表明,艾滋病自80年代初流行到现在全世界累计约3000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新疆从发现首列感染至今,目前已覆盖到新疆十五个地州,五十九个县,发展迅速据中国首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高度的致病性,感染者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护理人员一旦被感染,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4职业暴露 主要指锐器伤,包括注射器针头损伤、输液器针头损伤、安瓿划伤、玻璃刺伤等,是护理岗位工作人员主要的职业损伤,它可以使工作人员感染并能传播血源性疾病[1]。有研究发现,超过80%的护理人员发生过针刺伤,每年可发生1~3次,HI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后的感染率约为0.3%;HB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后可能有6%~30%的感染危险,只要有0.004 ml的含乙肝病毒血液进入人体就会使正常人体感染;HC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后的感染率为3%~10%[2]。 2防护措施 2.1增强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 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做好自我防护,依靠科学监测手段加强监控检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主要的工作场所是医院,而医院是病人集中、病原体聚集的地方,护士在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时,潜在的职业危害日渐突出,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护士应能辨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科学的防范措施,自觉做好职业防护,保障自身职业安全。 一、概念 1.护士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护士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常处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等的环境中,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称为护士职业暴露。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以及光、热、电磁辐射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的影响。 3.标准防护是指假定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体内物质都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职业感染传播疾病的策略。 二、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一)生物性因素护士职业损伤的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对机体的伤害。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每天与感染这些微生物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各种器具、衣物等密切接触,因而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具体为:①细菌: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等,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②病毒:常见的为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和血液感染护士。其中最危险的、最常见的是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二)化学性因素 1.化学消毒剂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消毒剂(如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可通过皮肤、眼及呼吸道等途径对护士造成损伤。轻者可引起皮肤过敏、流泪、恶心、呕吐、气喘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肺炎等,甚至造成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2.化疗药物化疗药物不仅会使病人出现毒性反应,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如果防护不当也会造成潜在危害。护士在进行药物的准备、注射及废弃物丢弃过程中,化疗药物均有可能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入侵护士体内。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更有可能受到伤害,常表现为:白细胞数量减少、流产率增高,甚至导致畸形、肿瘤及脏器损伤等。(三)物理性因素 1.机械性损伤常见的有跌倒、扭伤、撞伤等,特别是负重伤对护士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护士由于职业关系,在护理工作中常常会搬动病人或较重物品,如身体负重过大或用力不合理,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负重伤比较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主要原因包括:①工作强度大:临床护士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身体承受力下降;在搬运病人、协助病人翻身时,腰部负荷过大,如用力不均衡或弯腰姿势不当,很容易造成腰部损伤。②外界温差的刺激:较大的温差刺激会阻碍腰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营养的供给,加快椎间盘的退变,引发腰肌劳损,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危险大大增加。③长期的积累损伤:临床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弯腰、扭转的动作较多,长期积累可使腰部负荷过重,更易发生腰部损伤。 2.锐器伤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因素之一。是一种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缝针、手术刀、剪刀、安瓿等造成的意外伤害,引起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损伤。锐器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常见原因包括:①准备物品时被误伤;②掰安瓿、抽吸药物时被划伤;③双手回套针帽时被刺伤;④注射、拔针时病人不配合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

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六)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七)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八)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 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2、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 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三)发生利器伤后,立即上报护理部、院感科并填写利器伤及职业暴露报告卡,并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三、化疗防护工作规范 (一)总体要求 1、护理人员到岗前进行岗前教育,并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化疗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 2、接触化疗药品及做好相关处理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衣,戴好口罩、帽子、眼罩、手套等,摘掉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二) 化疗药液的配置及临床应用 1、配置化疗药须穿隔离衣,戴双层手套、口罩。 2、掰安瓿时用纱布包裹防止药液外溅,融粉剂时,溶酶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搅动,注入药瓶中的负压不宜过高,以免拔针时药液外溅。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又只注重病人的安全,而忽略了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安全,护理人员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护理工作主体的护理人员应该怎样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及职业暴 露后的处理,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护理人员工作的医院内,由于病人高度聚集,加上各种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医院特有的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环境;同时由于护理工作高强度性,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心理学和工效学的高度应激状态。如何有效避免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防护意识,已迫在眉睫。 有记载的医源性感染: 1924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白喉 1949年,第一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肝炎 1984年,美国首例报道医务人员感染HIV 1987年,意大利首例ICU护士感染HIV 1992年,美国医生被留置针扎伤感染HIV 2003年,美国报道实验室感染HIV+HCV 2009年,我国广东某医院某护工感染HIV…… 这么多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露, 那什么是职业暴露呢 职业暴露的定义.

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护理人员位居高危之首;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SARS &2002.11-2003.6,内地诊断病例5326例,其中医务人员1002例;死亡病例中约30%是医务人员;另据报道: 某医院在一次意外伤急诊抢救中,6名医务人员均因无保护措施参加抢救,在抢救中均直接接触血液,频率最多的那位重伤员,后经检测证实是艾滋病人,致使6名医务人员全部遭受艾滋病毒职业暴露。半年后有2名血液检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造成一起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的悲剧; 为什么护理人员易发生职业暴露呢?(图)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缘于: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工作对象:易感人群;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害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 生物性因素 主要包括由呼吸道传播的疾病;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禽流感病毒、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护理人员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经常接触各种感染患者,易受到职业伤害;大量调

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回页首护士的基本任务是:为病人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及早康复、回归社会提供各种医疗服务。一名优秀的护士,除了要有熟练护理理论知识,精谌的技术技能外,还必须具备有 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修养、美学修养等。 1、高尚的职业道德:护士要有崇高的思想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要有对工作强烈的 责任感,要有真挚的同情心,尽量满足病人特殊心理需要和生理需求,使病人身处于最佳 状态。在危重病人抢救的紧急关头,要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被传染,视病人生命和减轻 痛苦高于一切。 2、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优秀护士的重要标志之一。护士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 和自身知识,了解病人病情特点,预见病情转归方面,掌握病人心理状态,实施整体护理 计划。护士不仅可以根据病人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皮肤颜色、口唇干燥或湿润等生 理指标获取信息,还应该从病人表情、举止中去发现他们的内心活动,预感病人的痛苦和 需求。 3、娴熟的技术:做一名优秀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具备娴熟的技术,在抢救病人中尤 为重要。(1)要稳,即动作轻柔、协调、灵巧、稳妥并富有条理,这不仅使病人获得安全 感,还可给人以美的感觉;(2)要准确,严格按照护理常规执行,操作规范,准确无误; (3)要快,动作熟练,眼疾手快,干净利落用较少时间完成高质量的工作任务。只有这样, 才能得到病人的认可。在工作中还应该勇于探索、创新、积累经验,使护理技术更加精湛。 4、具备独立思维能力:现代护理工作大部分需要一人独立完成,这就要求护士要有很 强独立思维能力。一般来讲,每个病人疾病都不会完全相同,疾病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有逐渐好转、不断恶化的情况。在医生不在场的情况下,护士根据病情变化,独立分析, 在最短时间里做出准确的护理诊断。 5、具有一定美学修养:作为审美者,护士可以对病房环境、护理程序、技术操作提出 尽善尽美的要求。作为一个审美对象,这就要求护士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行为美。 语言美在病人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中起重要作用,对疾病的治疗和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 美好的语言,可使病人心理处于良好状态,有利于疾病治疗, 6、良好的人际关系: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良好人际关系,有助于护理计划的顺 利进行,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护士与病人家属处好关系,有助于发挥家属的积极性,配 合医院工作。护士之间及护士与医生间关系好,在工作中就可以配合默契,得心应手,轻 松完成工作任务。 护士职业素质 2010-7-20 9:18【大中小】【我要纠错】 一、护士的职业素质护士的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护理专业所需要的特殊性质方面的要求。 (一)热爱护理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敬业精神。 (二)关心病人疾苦,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 心。 (三)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廉洁奉公。不做违反道德良心的不合法操作或不忠于职守的 工作,以维护职业的声誉。 (四)具有诚实的品格、较高的道德修养及高尚的思想情操。

护士岗位职业防护制度

护士岗位职业防护制度 1、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1)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2)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3)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4)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5)在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采取双向防护。(6)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7)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8)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9)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

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2、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1)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2)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及时将用过的针头与注射器分离;若针头带有血液或体液连同注射器一并弃入锐器盒中。针头、安瓿等锐器应放在固定的坚硬的锐器盒内,禁止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禁止将针帽套回用过的针头。 3、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 (1)护理人员如不慎被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病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或刺破皮肤时,按照以下步骤立即进行处理: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眼部黏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用0.5%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2)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4、化疗药液的配置及临床应用: (1)、配置化疗药须穿隔离衣,戴双层手套、口罩。(2)、掰安瓿时用纱布包裹防止药液外溅,融粉剂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

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状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 沈北维康医院院感部

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部报告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保证在24小时内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 沈北维康医院院感部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护理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 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如注射这个占护士工作量2/3 的常规操作,护理人员如被刺伤则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因转运病人、给病人翻身可能导致护士腰背损伤;因身体长期固定于某一姿势可能导致手术室护士患颈椎病;因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使肿瘤科护士容易受到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的危害等。 、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及劳动保护 1.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抗肿瘤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随着 剂量的增加,血小板和红细胞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还可引起远期毒性,即生殖系统毒性,表现为对生殖细胞有致突变作用以及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对高敏体质者,接触后可出现过敏反应。 2.护士吸收抗肿瘤药物途径护理人员在配制抗癌药物过程中,当打开粉剂安瓿及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 时,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药物逸出,通过裸露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 3.防护措施 (1)医疗机构和相应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化疗药品防护方案,提供安全的防护用品和设备,如手套、口罩、防护衣、抽排风设备等。 (2)严格细胞毒素药物的管理操作细胞毒素药物的人数应尽量减到最少;细菌毒素药物配置应集中化;运送距离应保持最短;在运输时应使用防碎和易清洗的容器;容器需清楚地标识以辨认它们的潜在危险;严格细胞毒素药物的操作区域规范;只允许经批准或受过培训的人员进入;该区只储存细胞毒素药物和工作设备;细胞毒素药物应分别储存在通风、安全的橱柜内;操作完细胞毒素药物和脱掉防护衣服后,员工应仔细彻底地洗手和洗脸。 (3)严格遵守接触抗癌药物操作规程配药前洗手,穿隔离衣、裤,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聚乙烯手 套后再戴一副乳胶手套,在操作中,一旦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操作台面应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割安瓿前应 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物降至瓶底,打开安瓿时应垫以纱布,以防划破手套;打开粉剂安瓿时应用无菌纱 布围绕安瓿颈部;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粉末逸出;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的污染,并且要求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气后再拔针,不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护士职业基本要求

护士职业基本要求 1.热爱护理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的责任心,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观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严谨求实,尊重科学,刻苦专研护理技术,精益求精。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2.上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慎独守密。 3.上要遵纪守法,公正廉洁,爱护集体,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4.上要端庄大方,服装整洁,精神饱满,情绪乐观。 5.上要说话和气,谦虚文雅,尊重他人。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护理副院长职责 1,在院长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护理管理。严格执行有关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对临床护理工作实施严格管理。 2,负责制定护理工作长期发展规划,审核护理部工作计划,督促、指导护理部具体落实。 3,指导护理部行使对全院护理工作的行政和业务管理职权。 4,定期参加护理查房,了解护理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护理部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5,重视护理干部的培养,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6,有计划的培养护理骨干,完成中医护理人才的梯队建设,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中医护理队伍。7,指导护理部开展护理继续教育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及护理科研工作,不断引进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 8,指导护理部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紧急预案,有效组织实施。

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职责 1.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的护理行政与业务 管理。 2.严格执行有关医疗护理的法律法规,对临床护理工作实 行严格管理。 3.拟定全员护理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定期向主管 院长汇报、总结。 4.负责院内护理人员调配,向主管副院长提出护理人员聘 用、调配、奖惩的意见。 5.组织制定并完善全院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各级人员岗 位职责等。 6.定期检查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 7.对护理缺陷定期组织研究和讨论,制定改进措施。 8.及时协调解决各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行政和业务等问题。 9.负责拟定全院各级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做好 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施护与中、西医护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的培训和考核。 10.做好临床护理新业务的推广和准入管理,保证医疗 安全。 11.参加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委员会 的工作,做好相关的协调与管理工作。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护士主要的工作场所是医院,而医院是病人集中、病原体聚集的地方,护士在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时,潜在的职业危害日渐突出,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护士应能辨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科学的防范措施,自觉做好职业防护,保障自身职业安全。 一、概念 1.护士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护士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常处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等的环境中,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称为护士职业暴露。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以及光、热、电磁辐射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的影响。 3.标准防护是指假定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体内物质都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职业感染传播疾病的策略。 二、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一)生物性因素护士职业损伤的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对机体的伤害。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每天与感染这些微生物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各种器具、衣物等密切接触,因而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具体为:①细菌: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等,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②病毒:常见的为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和血液感染护士。其中最危险的、最常见的是艾

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二)化学性因素 1.化学消毒剂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消毒剂(如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可通过皮肤、眼及呼吸道等途径对护士造成损伤。轻者可引起皮肤过敏、流泪、恶心、呕吐、气喘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肺炎等,甚至造成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2.化疗药物化疗药物不仅会使病人出现毒性反应,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如果防护不当也会造成潜在危害。护士在进行药物的准备、注射及废弃物丢弃过程中,化疗药物均有可能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入侵护士体内。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更有可能受到伤害,常表现为:白细胞数量减少、流产率增高,甚至导致畸形、肿瘤及脏器损伤等。 (三)物理性因素 1.机械性损伤常见的有跌倒、扭伤、撞伤等,特别是负重伤对护士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护士由于职业关系,在护理工作中常常会搬动病人或较重物品,如身体负重过大或用力不合理,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负重伤比较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主要原因包括:①工作强度大:临床护士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身体承受力下降;在搬运病人、协助病人翻身时,腰部负荷过大,如用力不均衡或弯腰姿势不当,很容易造成腰部损伤。②外界温差的刺激:较大的温差刺激会阻碍腰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营养的供给,加快椎间盘的退变,引发腰肌劳损,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危险大大增加。③长期的积累损伤:临

护士基本素质要求

护士基本素质要求 一、护士素质教育在医院管理中作用从医院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与医院快速发展上,医院管理不仅就是抓技术求精,更重要得就是抓服务质量保障,护士整体综合素质紧密联系着与患者、同事、医院建设发展与管理不可分割得利害关系。因此,医院在抓服务建设上,必然首先抓护士素质教育, 护士素质教育就是提高病人对医院服务得满意度,树立医院服务新形象及良好得社会口碑。 二、做一名护士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护士就是“仁爱”得代名词与职业得称呼。护士素质就是在服务行业中表现出得仪表、风度、言谈举止,以及良好得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属护士所具备得条件。 1、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党得领导,党与祖国人民需要时,义不容辞奔向祖国人民需要得地方奉献青春与力量,遵纪守法、服从组织及领导安排,并具有高尚得医德、医风与无私奉献精神。 2、职业素质。工作中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并具有高尚得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一视同仁,并具有强烈得事业心与责任感。 3、业务素质。护士应具有扎实得护理理论知识与熟练得操作技能,工作中以敏锐得洞察力与高度责任感主动巡视观察发现患者病情及心理变化得迹象,及时准确报告医生,采

取果断应急措施,为拯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 4、健康得体魄: 身体无各种传染病,精神、精力、体力能适应工作。 5、健康得心理良好得心态, 护士健康乐观得心理就是引导患者心理阴影得良药。护士良好得心态让患者瞧到健康与生命之光。 6、良好得性格。护士在工作中应就是性格开朗,开朗得性格对工作有一定得促进作用。具备了以上基本素质只就是护士得基本条件,工作中护士还要通过职业意识得理解、培养、提高,才能满足护理工作需要,满足患者需求。 三、护士在工作中如何让患者满意于护理服务就是树立哪些意识? 1、服务意识。我们服务得对象就是患者,应该主动、热情为患者提供需求,为身心憔悴、恐惧、忧虑、多疑,有着生命危险承受压力得心理改变,为患者提供有情服务。 2、要有诚信意识, 即:所说得话做得事让人相信、放心。诚信得信誉度应就是每位护士得职业品质,就是个人得第二生命,也就是做人得立身之本,所以在工作中给患者得承诺要守信,才能树立您在患者心中得诚信度。 3、沟通意识, 就是通过交流渠道或手段与患者沟通心理活动或心理想法。主动去了解患者得发病经过、想法、要求、宗教信仰、生活习惯、职务等情况,在交流沟通中应有针对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受到职业危害的48人次供应室护士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于特殊工作性质,受到职业危害的几率非常大。结论改善设施条件,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普及预防接种,可有效降低职业危害。 标签: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 职业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供应室肩负着全院复用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工作。供应室护士每天接触污染的物品,用多种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对身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加上医院普遍不重视供应室,设施条件差,极易导致与工作相关的疾病[1]。为减少职业危害,保障供应室护士身体健康,现将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职业防护对策。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1年5月发生在本院供应室的48人次护士职业危害相关材料,护士年龄4~54岁,平均48岁。 1.2 方法对上述的48人次的护士资料按职业危害形式、职业防护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形式见表1。 2.2 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情况48人次中,无一人次按要求做好相应的标准防护工作。事后调查,48人次操作时均存在侥幸心理,或是认为标准防护太麻烦。 3 讨论 3.1 职业危害原因分析 3.1.1 认识不到位供应室护士缺乏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薄弱。有研究表明,如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血液的量要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1]。由此看来,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操作时,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3.1.2 工作强度大由于供应室不是营利科室,医院多把年龄大,体弱多病的护士放在供应室。另外,基层医院条件差,全人力操作,加之现在要求全院各科室,尤其手术室各种重复使用的器械包,全部由供应室回收、清洗、消毒、灭菌,

护士职业基本要求

护士职业基本要求 1、热爱护理事业,有良好得职业道德,有强烈得责任心,树立“以人得健康为中心”得护理观念,为患者提供优质得护理服务。 严谨求实,尊重科学,刻苦专研护理技术,精益求精。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2、上要实事求就是,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慎独守密。 3、上要遵纪守法,公正廉洁,爱护集体,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4、上要端庄大方,服装整洁,精神饱满,情绪乐观。 5、上要说话与气,谦虚xx,尊重她人。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护理副院长职责 1,在院长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护理管理。严格执行有关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对临床护理工作实施严格管理。 2,负责制定护理工作长期发展规划,审核护理部工作计划,督促、指导护理部具体落实。3,指导护理部行使对全院护理工作得行政与业务管理职权。 4,定期参加护理查房,了解护理管理系统得运行情况,确保护理部管理目标得实现与各项任务得完成。 5,重视护理干部得培养,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6,有计划得培养护理骨干,完成中医护理人才得梯队建设,造就一支素质优良得中医护理队伍。 7,指导护理部开展护理继续教育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及护理科研工作,不断引进有关得新理论、新技术,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 8,指导护理部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紧急预案,有效组织实施。

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职责 1.在主管院长得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得护理行政与业务管理。 2.严格执行有关医疗护理得法律法规,对临床护理工作实行严格管理。 3.拟定全员护理工作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定期向主管院长汇报、总结。 4.负责院内护理人员调配,向主管副院长提出护理人员聘用、调配、奖惩得意见。 5.组织制定并完善全院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等。 6.定期检查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 7.对护理缺陷定期组织研究与讨论,制定改进措施。 8.及时协调解决各科护理工作中出现得行政与业务等问题。 9.负责拟定全院各级护理人员得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做好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施护与中、西医护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得培训与考核。 10.做好临床护理新业务得推广与准入管理,保证医疗安全。 11.参加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委员会得工作,做好相关得协调与管理工作。 12.承担护理院校教学任务得医院,按照院校得教学与临床实习计划,制定本院教学与实习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临床教学质量。 13.制定护士梯队建设规划与人员培养计划,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得中医护理队伍。 14.组织并领导全员护理人员开展护理科研工作,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丰富中医护理内涵。 15.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紧急预案,并有效组织实施。16.护理部副主任(副总护士长)协助主任(总护士长)负责相应工作。 科护士长职责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标 准版)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穿相应工作服,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性质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害因素中,造 成护士身心两方面不同程度的伤害。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职业安全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 重视和关注,现将常见的职业损伤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1职业损伤危害因素 1.1物理因素: 1.1.1 锐器伤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 发生率年人均0.98次,不仅引起皮肤黏膜损伤, 还存在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据报道,其中有74.5%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1]。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另外,针刺伤还可传染如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疾病。 1.1.2负重运动性危害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需协助病人翻身、过床等搬运工作,常致 腰背疼痛,据调查,目前国内护士腰背痛的终身患病率高达77.9%~80.8%。手术室护士站立 时间过长,身体长期固定某一姿势,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1.3辐射放射性检查,如x线、CT、透视等产生的电离辐射会给医护人员造成机体损伤, 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致癌、致畸等。常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致 皮肤红斑效应,造成起泡、脱皮及致癌,还可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 1.2化学因素: 1.2.1消毒剂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 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据 有关报道:孕妇接触环氧乙烷流产率高达16.7%,在早孕期接触危险性更大。 1.2.2细胞毒性药物临床护士在准备药液或给药时接触肿瘤药物和化疗病人的分泌物、排泄 物时不注意防护,药物通过汽化经皮肤、呼吸道吸收,虽每次量很少,但频繁接触,会因蓄 积作用产生远期影响,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可有骨髓抑制、致癌、致畸的危险。 1.2.3废气、污染气体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工作环境里存在残余的麻醉废气,有可能产生不 良的生理、生育、心理行为影响。医院常用的体温计、血压计中的水银外漏后在室温下可蒸 发形成汞蒸气。汞蒸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可致慢性汞中毒、过敏性皮炎等。 1.3 生物因素医院是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的地方,护士在各种操作中直接频繁的接触患者及 患者的体液、血液及分泌物,若不注意自身防护,如工作服穿着时间较长,沾有血迹未及时更换,有些护士洗手后用工作服拭干,穿工作服进餐等,都有可能造成自身感染,且成为传播 媒介,其中最具有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1.4心理因素护理人员的心理危害是由精神压力、工作紧张、倒班、生活缺乏规律引起的。 巨大的压力给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防护措施 2.1加强对医护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医院要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操作程序,鼓励护士参加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掌握自我防护知识,可减少职业损伤 的发生。 2.2接触各种锐器及感染性废弃物,应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对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必须毁形分类处理。医院要提供安全的医疗装置,以降低锐器刺伤的发生。一

护士职业道德准则

国际护士协会护士职业道德准则 护士4项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 护理需要是全球性的。 护理的本质就是尊重人权,包括生存权、享受个人尊严及受尊重的权利。 护理不因年龄、肤色、宗教、文化、残障或疾患、性别、国藉、政治、种族或社会地位而受限制。 护士为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健康服务,并与相关团体互相协作提供服务。 国际护士协会护士职业道德准则由四项基本原则组成,是护士行为的职业道德标准。 1. 护士与民众 护士之基本责任是照顾那些需要照顾的民众。 护士在提供护理时,要推动建立一个尊重个人、家庭及社会人权、价值观、风俗习惯及信仰的护理环境。 护士确保个人获得作出同意护理及相关治疗决定时所需的足够信息。 护士应对个人资料保密,并判断可否分享资料。 护士与社会共同承担责任,采取并支持行动,满足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健康及社会需要。 护士分担责任,维持和保护自然环境,使其不致枯竭、免受污染、退化或破坏。 2. 护士与实践 护士承担护理操作的个人义务与责任的护士,有义务和责任通过不断学习保持自己的专业能力。 护士要保持个人健康,确保护理能力不受损害。 护士根据个人能力接受或授权责任。 护士时刻保持良好的专业形象,增强公众信任。 护士在护理时确保先进科技的应用符合民众的安全、尊严和权利需要。 3. 护士与专业 护士是决定和实施公认的临床护理、管理、科研和教育标准的主导者。 护士要积极建立以科研为基础的专业知识体系。 护士通过专业团体参与建立和维护护理领域公平的社会和经济工作条件。 4. 护士与合作者 护士与护理及其他领域的合作者保持合作关系。当护理受到合作者或其他人危害时,护士要采取适当行动保护护理对象。 国际护士协会护士职业道德准则是根据社会价值和需要制订的行动指南。它只有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通过护理及健康保健现实环境的实际应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要达到这一目的,护士必须理解、接受准则,并将其应用到各项护理工作中。准则必须贯穿于学生及护士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

5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一、选择题 (一)A1/A2型题 1.不舒适的最严重形式是(D) A恐惧B烦躁C失眠D疼痛E疲乏 2.引起神经性疼痛的因素为(D) A物理性因素B化学性因素C生物性因素D心理性因素E机械性因素 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需要采取端坐位,此卧位属于下列哪种类型(B) A被动卧位B被迫卧位C主动卧位D稳定性卧位E不稳定性卧位 4.为患者进行灌肠时,应协助患者采取的卧位是(A) A侧卧位B俯卧位C去枕仰卧位D头高足低位E头低足高位 5.为患者取半坐卧位时,需注意床头支架与床的角度应为(C) A10°~20°B20°~30°C30°~50°D50°~70°E70°~80° 6.截石位适用于下列哪种情况(A) A阴道灌洗B脊椎术后C矫正子宫后倾D灌肠E下肢水肿 7.不需要保护具的患者为(A) A分娩后产妇B昏迷C高热D躁动 E 妄想 8.椎管内麻醉后须去枕平卧6小时,其目的是(B) A改善脑部血液循环B预防脑压降低C预防脑部感染D预防脑缺血E预防血压降低9.中凹卧位的姿势(B) A头胸部抬高约5~10°,下肢抬高10~20° B头胸部抬高约10~20°,下肢抬高20~30° C头胸部抬高约20~30°,下肢抬高30~40° D头胸部抬高约30~40°,下肢抬高40~50° E头胸部抬高约40~50°,下肢抬高50~60° 10.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取半坐卧位的目的是(D) A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B减少静脉血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C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 D减轻伤口缝合处的张力 E预防腹膜粘连 11.心力衰竭,呼吸极度困难的患者应采取(B) A半坐卧位B端坐位C头高足低位D侧卧位E中凹卧位 12.为胎膜早破的产妇取头低足高位的目的是(D) A预防感染B防止羊水流出 C 利于引产 D 防止脐带脱出E防止出血过多 13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限制患者坐起(E) A约束腕部B约束踝部 C 固定膝部 D 固定肘部E固定肩部 14为了促使不适患者舒服护理人员首先应该(E) A采取有效措施B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C 保持环境整洁病室安静 D 嘱患者卧床休息 E 查找患者不舒适的原因 15为甲状腺癌手术后患者取半坐卧位的目的是(C) A减轻疼痛B减轻呼吸困难C减轻局部出血D减少回心血量E减少脑部出血 16使用拐杖时腋窝与拐杖间应相距(B)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摘要:血透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大量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血透室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存在更多潜在的危险因素,面临着更多的职业危害,成为潜在职业危害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血透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的总结,防护知识的探讨,以提高相关部门和血透室护士自身对血透室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更为健全的防护措施。 1 职业危害 1.1 生物性危害 血透室是肾病终末期患者和中毒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场所,护士在抢救患者或做操作的过程中,频繁的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因此职业性感染是最主要的生物性感染,职业感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进入体内。尿毒症的患者,中毒患者,常有呕吐,腹泻,贫血患者常有输血,很多急诊患者未明确的诊断,抢救患者时紧张的氛围,以及透析器材的复用,都使得护士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血液。另一途径:锐器伤是职业感染最重要的感染途径,护士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接触到不同的锐器:针头,剪刀,玻璃。特别是针头:动静脉穿刺针,注射针头,采血针。因此锐器伤是院内常见的职业伤害,据相关文献报道,护士发生锐器伤占医院锐器伤总数的42%~70%,52%的护士在工作中有过锐器伤经历,95%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1]。而被污染的锐器则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的最主要的职业因素,目前已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而传播。危害最大,最常见的(HIV,HBV,HCV)。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中,它们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2]。由于血透室的特殊性,工作过程中被污染的几率更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公布的资料:目前中国检测发病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为14.1万人,我国目前人口中乙肝感染率高达60%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3]。有关报道显示,美国透析室工作人员肝炎感染率2.0%,比一般居民高4倍[4]。可见透析室护士面临着严重的生物性危害。 1.2 化学性危害 因为血透室广泛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次氯酸钠、84消毒液、戊二醛、甲醛。这些消毒液使用浓度较高,却血透室作为一个相对密闭的工作场所,在使用这些化学消毒剂的过程中,护士不可避免的长时间接触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可经过呼吸道,皮肤,黏膜而吸收,易至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皮炎,结膜炎,接触高浓度的消毒液可灼伤皮肤,滴入眼睛可导致短暂失明,持续大量接触这些有害因子,会导致人体肝肾器官的损害,而且有致癌的危险,透析液的挥发可引起刺激性的干咳。在这样局限的空间里,各种消毒剂的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