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对《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改进

谈对《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改进

谈对《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改进
谈对《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改进

谈对《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改进

摘要:从教材原实验及不足,到其他生物教师对实

验的创新改进以及对实验改进的体会,总结出实验并没有个固定的模式。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教师也要善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这样才会影响到学生,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关键词: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色素提取液;层析

液;实验改进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叶绿体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是必修

《分子与细胞》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通过实验有助于学

生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进而加深对光合作用相关内容的理解。教材对该实验设计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实验方案,但学生按照教材的要求操作,实验成功率并不高。如何提咼实验成功率,许多生物教师在不断探寻。于是,在对教材原实验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将实验进行了一些创新改进,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笔者通过学习和实践,也受益匪浅,对实验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

、教材原实验及不足

1)教材介绍:称取 5 g 绿色的叶片(如菠菜叶片)

剪碎,放入研钵中。向研钵中放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10 mL 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将研磨液

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进行过滤,

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不足之处:①材料的选择受限,只能选择容易研

磨的叶片,革质叶等不能用。②材料用量多、所用药品多、所用仪器多、操作步骤多,所需时间长。③实验中对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用量不好把握,多了,难以过滤,而且会残留在滤液中,导致滤液杂质多,颜色浅;少了,研磨不充分,色素含量少,实验效果差。④迅速、充分研磨的程度难把握。

2.滤纸条的制备与画滤液细线

1)教材介绍: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和宽略小于

试管长和宽的滤纸条,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

端 1 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出一条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2)不足之处:色素带分离效果的好坏与滤液细线划

得是否细、直、齐直接相关。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往往难做到,结果色素带弯弯曲曲,或者滤液细线中色素过少,色素带颜色很淡不易区分。

1)教材介绍:将 3 mL 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

条(有绿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然后用

棉塞塞紧试管口。(也可用小烧杯代替试管,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

2)不足之处:因为试管空间小,操作难度大,容易

使滤纸条接触管壁从而影响实验效果。用小烧杯尽管空间大,但滤纸条窄,易变软下塌,使滤液细线没入层析液中

、对实验的创新改进

针对教材原实验的不足,许多教师尝试对实验进行了改

进,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1.对提取绿叶中色素的改进由于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

溶剂无水乙醇中,

很多教师的改进是将绿色叶片放入无水乙醇中并水浴加热。

具体操作是:称取 1 g 绿色叶片,剪碎放入试管,加入 2 mL

的无水乙醇,把试管置于沸水中水浴加热2?3分钟,当试管中的液体呈深绿色时,取出试管,冷却待用。这样处理弥补了原实验的不足:①取材广泛。只要是深绿色的叶片,效

果都好。②节约材料和药品。原来要 5 g叶片,改进后只要 1 g;原来要10 mL的无水乙醇,改进后只要 2 mL ;改进后不需要二氧化硅和碳酸钙。③节约时间。④色素提取液深绿

2.对滤纸条的制备与画滤液细线的改进由于对滤液细线的要求

高,一些教师的改进是用吸水钢

笔代替毛细吸管,用钢笔画线容易掌控;或用盖玻片的一侧作为“印章”,蘸取滤液对齐滤纸条上的铅笔细线垂直按下,待滤液干后,重复两次,此方法省时省力,而且滤液细线易细、直、齐。

另一种改进是改“画线”为“点样” 。将一干燥的圆形

定性滤纸(直径大于培养皿底)盖在培养皿上,用毛细吸管吸取色素提取液在中央点上2?3 次,形成圆形色素斑。取

枚缝衣针,穿一根细棉线,在棉线末端打个结,将针从滤纸的正面穿过色素斑中心。或在圆形定性滤纸中央用铅笔尖在其中央戳破成一个小孔,用双手把小块滤纸条搓成一个纸捻,把纸捻的一端插入圆形滤纸的中央小孔,纸捻的一端与圆形滤纸平齐,另一端的长度与培养皿底的高度相当,用滴管吸取色素提取液滴在与滤纸平齐的纸捻上,待稍干燥后重复滴2?3次。此方法,可以避免滤纸条在伸入试管时被试管壁上残留的层析液影响。

3.对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的改进由于层析液易挥发,有毒,有些老

师建议改层析液为无

水乙醇;也有些老师自己设计层析盒,由于密闭效果好,能有效防止层析液挥发,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师生身体健康。

很多教师建议用圆形定性滤纸做色素分离实验。如上述

点样”后,向培养皿底加入适量的层析液(或无水乙醇)把做好的滤纸扣在培养皿底的上面,棉线的无结一端(或纸捻)浸没在层析液中,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可以观察到滤纸

出现色素同心圆。

三、对实验改进的看法和体会大多教师是从如何得到更明显的实

验现象而对实验进

行改进的。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高中学生实验次数有限,教师应充分利用每一次实验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在此实验中,我注重了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和合

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实验前,我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的原理和步骤,以及实验不成功的可能原因,引导学生从中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如:设置一个空白对照,不画滤液细线,其他条件均相同,比较两者的结果,排除不同色素带是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留下来的颜色;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探究哪种实验方案更有利于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等等,学生自己选择实验的内容。由于要在

节课堂完成,学生之间就有了小组与小组间的合作。

在分离色素的实验中,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事先根据

烧杯的高度制备滤纸条,使其长度长出烧杯1 cm,将长出的部分做直角折叠,另一端同制备滤纸条的实验要求划滤液细

线。在培养皿盖的内面贴上双面胶,将滤纸条折叠部分贴在双面胶上,可以贴数条。小烧杯中注入适量的层析液,把贴好滤纸条的培养皿盖盖在烧杯上,进行层析。此方法,可以多个小组一同进行,节约了药品材料,降低了空气污染;对开展探究实验,设置对照实验,都是不错的选择。

可见,实验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为了达到实验目的,

教师也要善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这样才会影响学生,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

高中化学实验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教材顺序 《必修1》 一、粗盐的提纯 杂质: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离子:Ca2+、Mg2+、SO42-等离子 难溶性杂质去除:溶解过滤(去除难溶性杂质),结晶后得到可溶性固体 顺序:SO4在Ca之前,多去的Ba用Na2CO3除去,Mg顺序随便 即:BaCl2→Na2CO3→NaOH或NaOH的位置随意也行;然后“过滤”,此时溶液中有多余的CO32---和OH-,最后一步加“适量盐酸”,过量也无妨,最后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 二、蒸馏——液态混合物——不分层——沸点 1、蒸馏水制备 自来水中杂质:沸点低的有机物,沸点高的盐。 【特别】无需温度计,直接加热至沸腾便刚好达水的沸点 过程:蒸馏中,先弃去开始馏分(含有有机杂质),然后收集蒸馏水,最终,沸点高的盐类存留在蒸馏烧瓶中。 蒸馏方式: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压强降低, 物质的熔沸点降低, 避免温度过高使物质发生反应) 加热方式:可根据物质的沸点来选择 水浴(小于 不同的介质, 点: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要求:特稳定性高;沸点相差30℃以上。 【特点】蒸馏产品为“混合物”,特别是石油的蒸馏 【说明】石油的分馏产品——重油,采用减压分馏(降低沸点),使分馏温度降低,避免有机物在较高温度发生反应。 三、萃取分液 1、萃取剂选择 ①两个溶剂间难溶,即会分层;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不能发生反应。 2、常见的萃取:溴水、碘水,用有机溶剂(苯、CCl4、直馏汽油等),萃取分液后,有机层

进行“蒸馏”,即可得到溴(看有机物的沸点来分析溴最终在哪里)、碘(蒸馏烧瓶中)【特殊】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均为萃取 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查是否漏液”,分液使,先开上口活塞,再打开下口旋塞,放出液体, 先上层,后下层。 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常见容量瓶规格:25,50,100,250,500,1000mL 2、配制步骤: 【特别说明】①容量描述需要加上“规格”;②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用到“量筒”,固体配制时,不用。 3、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为了提高精确度,还可以用“滴定管”量取水(酸碱式都行)的体积 【说明】考察中需要明确配制“何种溶液”,避免装置选错

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52)(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复习卷 (5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8.0分)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压榨菜籽油和浸出菜籽油都利用了萃取原理 B. 用碳粉和铁粉制作的“双吸剂”使用是会发生电化学腐蚀 C. 绿色化学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原子利用率为100% D. 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 乙烯的球棍模型: C. 醛基:?COOH D. 葡萄糖的分子式:C6H12O6 3.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 A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常温下,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B氧化铝可用作耐火材料氧化铝熔点高 C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84”消毒液可用于环境消毒主要成分是NaClO,具有强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mol·L?1Kl溶液:Na+、K+、ClO?、OH? B. 0.1mol·L?1Fe2(SO4)3溶液:Cu2+、NH4+、NO3?、SO42? C. 0.1mol·L?1HCl溶液:Ba2+、K+、CH3COO?、NO3? D. 0.1mol·L?1NaOH溶液:Mg2+、Na+、SO42?、HCO3? 5.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于制取碳酸氢钠晶体 B. 检验石蜡油分解产生了不饱和烃 C. 用渗析法分离葡萄糖与氯化钠的混合液 D. 用陶瓷蒸发皿加热NaOH溶液获得纯净的NaOH固体 6.下列关于SO2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可使石蕊试液褪色 B. 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4 C. 不能与过氧化氢(H2O2)溶液反应 D. 能使品红褪色,加热后又出现红色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l2通入水中制氯水:Cl2+H2O?2H++Cl?+ClO? B. NO2通入水中制硝酸:2NO2+H2O=2H++NO3?+NO C. 0.1mol?L?1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lO2?+CO2+2H2O=Al(OH)3↓+HCO3? D. 0.1mol?L?1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Ag++NH3+H2O=AgOH↓+NH4+ 8.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X、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且由 这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盐在净水过程中可以做絮凝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Y的单质为气态 B.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Z>Y C. X、Z形成的化合物为可电解制备X D. 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化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浅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 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放弃实验干脆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2.不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按课程设置,初中三年级才开化学课,化学课开设既是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年级,本来上课时数较少,教学上赶进度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无时间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化学实验的研究不够,平时的听课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研究,至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实验经验的积累、实验的后记则往往不被重视。从工作量上讲,化学实验是一项费时费力、颇为麻烦的工作,而有的学校在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时,对化学教师准备化学实验和预做化学实验都不计工作量,因而也影响了化学教师和实验员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怕麻烦、怕失败的倾向,使得本来有条件做的实验也省略不做,能够补充的实验也不补充。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开学生实验,造成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3.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必需教具不足、实验教学严重缺乏。 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这不足的经费配置又严重不公平,“重城轻乡”。由于经费的限制,办学条件受到制约,虽然我县部分农村初中都通过了教育强镇的评估,实验器材和药品配备只是看起来较齐全。可实际上化学教具很少,尤其农村中学化学教具很少, 象我们学校连一些基本教学挂图和模型都没有,教师也难以将某些有规律可循的知识迁移到挂图或模型上。缺仪少药较严重,致使学校无能力开足开全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另外,因化学实验是一种消耗实验,一些仪器需时常添补,化学药品用完不能再生,更需及时添补,而有的学校只注重一次性投资而不能够时常补充,从而造成仪器药品不全而难以开足开全实验,尤

最新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doc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李映莲 宝华学校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以实验为主,实验前做好充分地准备和精心地设计实验,能使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简便安全省时,现象明显,学生容易正确得出结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数是经过千锤百炼,教育教学专家反复论证后编入课本中的,具有权威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实验,从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安全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创新。为此,本文进行教材实验设计分析,说明优缺点所在,提出改进方案,从而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改进 一、教材中实验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初中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因此,教师要对实验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验中操作简便易行,更容易观察到现象,更能体会到实验的趣味,能正确的得出结论。 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或是操作复杂,或是现象不明显,或是成功率不高,或是不环保。因此,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之更好的进行实验,使之更简便化、趣味化、绿色化、科学化,是很有必要的。 二、实验设计与改进必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做到实验准确,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符合。 2、简约性原则: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有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感官性高。 4、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安全,不出事故。 5、环保性原则: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三、实验方案的优化与改进 (一)、有关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 燃烧条件之一:着火点 教材方案: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缺点:教材上的实验易引发意外,且在敞开环境中燃烧白磷,产生大量白烟,污染严重。 改进方案: 1、取两支干燥的大试管,分别放入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和一小匙干燥的红磷,分别塞上橡皮塞。 2、将上述两只大试管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温度稍高),观察现象。 改进优点: 安全性好,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且不污染环境。 (二)、关于活性炭的吸附性实验探究 教材方案: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锥形瓶,观察现象。 缺点:加入木炭或活性炭后,液体悬浮许多炭的颗粒,呈现黑色,无法观察现象,若要观察红墨水的褪色情况,需进行过滤操作,这就使实验时间拉长,教学效率降低。 改进方案: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要点

贵阳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 站点名称:贵州省安龙县 学生姓名:杨义勇 班级:2012级化学本科 学号:12190505006 指导教师: 时间:201405

贵阳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生论文/设计评审表 注:1、评审教师应结合学院评审办法作出客观的评审意见;2、本表附在学生毕业论文或设计后面,关键词及以上部分由学生填写,要求字迹清楚整洁;3、该表将装入学生毕业档案中。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引言 (4) 一、改进化学实验装置 (6) 二、严格控制药品的用量,尽量节约药品 (8) 三、合并实验装置 (8) 四、利用某些简单器具改进实验 (9) 五、增设必需的实验 (11) 参考文献 (13)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 2012届贵州教育学院化学专业杨义勇 摘要:改进化学实验,提高课堂效率,使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达到更满意的效果。通过实验探究和验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关键词:化学;实验;改进;绿色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的自然学科,初中化学实验尽管只是非常基础的,比较初级的实验,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是学习化学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初中化学大部分知识都与实验密切相关,或通过实验引入;或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或通过实验验证。只有经过教师加强在实验上的精心引导,严格规范实验训练,学生才能真正进入化学学科的领域。然而,由于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使用对人体健康及环境有害的原料和溶剂,污染性废物排放,一些化学过程也给人们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使我们甚至对化学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在这种形式下,综合考虑环境、健康、经济及化学实验对教学效果的要求,具有全新理念的化学实验绿色化应运而生。同时也符合当今世界所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能源,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尽量倡导“绿色化学”的理念。化学实验绿色化就是要将绿色化学的理念用于化学实验中,要减少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来完成实验。这样,让我们的化学实验不仅给学生学习化学带来兴趣和帮助,也使化学实验课堂更安全,消除了师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感,又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促进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使我们心目中恐惧的化学实验课变得生机盎然。

2020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化学(解析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20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8题,满分300分,共14页。答题时间是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7 B- 11 C -12 N-14 O-16 S -32 Cu- 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7.中国古代印染享誉世界,常使用的矿物、植物染料有丹砂(HgS)、雌黄(As2S3)、汉蓝汉紫(钡铜硅酸盐)、赤铁矿粉、蓝草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丹砂、雌黄的形成与硫质火山的喷发有关 B.汉蓝汉紫化学性质不稳定,遇水易褪色 C.赤铁矿粉主要化学成分是氧化铁,也可用作涂料和炼铁原料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青是从植物蓝草中提取,涉及的主要方法是萃取 8.关于化合物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B.密度都小于水且难溶于水 C.两种分子中碳原子都可能共平面D.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9.石蜡油(液态烷烃混合物)分解实验的改进装置如下图 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二氧化锰,可以加快石蜡油的分解速率 B.将试管中的物质调成糊状,只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 C.使用酒精灯防风罩可提高加热温度 D.实验中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是乙烯 10.我国科学家在动态化学领域发现二硒和二硫的键交换反应是利用光的波长控制的动态过程,简化表示为:S-S (g) + Se-Se(g) 2 S-Se(g)。下图为该动态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已知S-S键、S-Se键、Se-Se键的键能分别为a kJ·mol-1、b kJ·mol-1、c kJ·mol-1,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为(a+c-2b) kJ·mol-1 B.光的能量与波长有关,由图可知断开S-S键所需能量较高 C.该动态过程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利于形成S-Se化合物

西藏高二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

西藏高二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8高二上·嘉兴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H2和 2H2表示氢元素的两种核素 B . C60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他们都是分子晶体 C . HOCOOH和CH3COOH互为同系物 D . 丙氨酸CH3CH(NH2)COOH与CH3CH2CH2NO2互为同分异构体 2. (2分) (2016高一下·湘潭期末) 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油脂的水解 B . 乙酸的酯化 C . 石蜡油的分解 D . 石油的分馏 3. (2分) (2019高二下·长春期中) 已知HX的酸性比HY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NaX和NaY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 c(OH﹣)>c(HX)>c(HY)>c(H+) B . c(OH﹣)>c(X﹣)>c(Y﹣)>c(H+) C . c(OH﹣)>c(Y﹣)>c(X﹣)>c(H+) D . c(OH﹣)>c(HY)>c(HX)>c(H+) 4. (2分) (2018高一上·镇原期中) 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A . H2O B . H2SO4

C . NaH D . NH3 5. (2分) (2019高一下·嘉兴期末)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SiO2、KOH、Na2CO3、Na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为探究固体粉末的组成,取适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KOH B . 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BaCl2和Na2CO3 C . 取溶液1先加足量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若未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中无硫酸钠 D . 为进一步确定原样品组成,可以向固体2中加入NaOH溶液 6. (2分) (2018高二上·桂林开学考)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 . 3-甲基-1,3-丁二烯 B . 2-羟基戊烷 C . CH3CH(C2H5)CH2CH2CH3 2-乙基戊烷 D . CH3CH(NH2)CH2COOH 3-氨基丁酸 7. (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NH4+、SO42-、NO3- B . Ba2+ 、SO42- 、NO3- C . Na+ 、H+ 、CO32- D . Cu2+ 、OH- 、Cl-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 注意事项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笔记 一、药品:高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和氯酸钾 二、装置选择:制取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1、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即制气装置)考虑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选择气体收集装置考虑因素:气体的性质。 (1)若气体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则可以选择用排水法(此法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收集气体。 (2)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可选用向下排空气法。相对于排水法而言,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较干燥。 三、操作步骤: 按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的顺序将仪器连接完毕后: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伸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给试管加热使气体膨胀逸出)。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看到导管口有气泡放出且松开手后,水倒流回导管内,出现一段液柱。 2、装将高锰酸钾装到干燥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 5、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离收集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 7、熄熄灭酒精灯 四、注意事项

1、为使药品均匀受热,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2、为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遇冷液化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 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3、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距离试管口1/3处)。 4、为便于气体排出,试管内的导管只要露出胶塞即可。 5、集气瓶先集满水,倒置在水槽中。 6、为防止试管炸裂,应先预热再加热。加热时不要触及酒精灯的灯芯。 7、(1)用排水法... 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并均匀的冒出时再开始收 集,否则收集到的气体里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一侧有气泡向外逸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 (2)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气体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复燃则说明已经收集满。 8、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 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少,水槽内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9、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 进入导管。 10、 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住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正放可以减少气体逸散 五、 检验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若木条的火焰复燃说明收集的是氧气。 六、 验满方法(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20201004180944)

一、教材中实验分析 教材中没有严格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再单列学生实验,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为主。根据大纲的要求,在初中化学课中必须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 器介绍和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收集气体、加 热方法等。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操作,学生在没有学习有关化学知识前进行操作,既没有兴趣,也有一定困难。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或是操作复杂,或是现象不 明显,或是成功率不高,或是不环保,或是缺乏趣味性。因此,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之更好的进行实验,使之更简便化、趣味化、绿色化、科学化,是 很有必要的。 二、实验设计与改进必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做到实验准确无误,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实验装置设 计合理,实验操作符合。 2、简约性原则:取材容易,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缩短实验时间,有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感官性高。 4、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安全,不出事故,不危害人身安全。 5、环保性原则: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6、可行性原则:实验的设计应符合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 教师要先做验证实验,确保实验的可行性。 三、实验方案的优化与改进 (一)、《比较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实验探究 1.呼出气体的收集 教材方案:收集呼出气体,采用普通的排水法。 缺点:收集呼出气体,所用仪器体积大,浪费大量水、操作复杂 改进方案1: 1.取一集气瓶,内装满水,连接带有两支 导气管的双孔塞,一支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既可。 2.从B 端呼气,水被排出,即可收集满呼出气体。 改进方案2: 1.取一集气瓶,连接带有两支导气管的 双孔塞,一支伸入瓶底,一支刚露出瓶塞既可。 2.从B 端呼气,瓶内空气被排出,即可收集满呼出气体。 取一集气瓶侧盖一玻片,伸入一支导气管 至瓶底,向其内慢慢呼气。可用一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检验呼出气体是否已满。 改进优点:

【市级联考】广东省揭阳市2019届高三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揭阳市2019年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Na 23 Al 27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酶洗衣粉可以很好地洗涤毛织品上的污渍 B. 生物柴油与由石油炼得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 C. 氯水放置数天后,漂白性和酸性均减弱 D.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毛织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蛋白质可以水解,故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毛织品上的污渍,A错误; B项、从石油炼制得到的柴油主要是由石油分馏后的C15~C18的多种烃的混合物,属于烃类物质,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为酯类物质,不属于烃类物质,故B错误; C项、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但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导致溶液中盐酸浓度增大,酸性增强,故C错误; D项、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而不是治理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把握相关物质的成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生物柴油和矿物柴油的区别。2.工业生产苯乙烯是利用乙苯的脱氢反应:+H2(正反应吸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苯、苯乙烯都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B. 苯乙烯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 C. 平衡后,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再充入乙苯,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苯、乙苯的主要来源是石油的分馏

【答案】A 【解析】 【分析】 乙苯和苯乙烯都是芳香烃,乙苯是苯的同系物,苯乙烯是不饱和芳香烃,不属于苯的同系物。 【详解】A项、乙苯和苯乙烯都是芳香烃,都能够燃烧发生氧化反应;都能与氢气加成,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 B项、苯乙烯分子中含有单键,单键是可以旋转的,苯环和乙烯基上的原子可能共平面,故B错误; C项、平衡后,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再充入乙苯,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项、苯、乙苯的主要来源是煤的干馏及石油的催化重整,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注意有机物的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是解答关键。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101kPa条件下,5.6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氢原子数为N A B. 将4.6g钠用铝箔包裹并刺小孔,与足量水充分反应生成H2分子数为0.1N A C. 将1mol Cl2通入到足量的水中,则N(HClO)+N(Cl?)+N(ClO?)=2N A(N表示粒子数) D. 50℃时,1L pH=1的H2SO4溶液中,含有H+的数目为0.1N A 【答案】D 【解析】 【分析】 A、25℃,101kPa条件不是标准状况; B、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能够与铝箔反应生成氢气; C、将1mol Cl2通入到足量的水中,氯气部分与水反应; D、50℃时,1L pH=1的H2SO4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为0.1mol。 【详解】A项、25℃,101kPa条件不是标准状况,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v m=22.4L/mol计算5.6L甲烷和乙烯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项、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4.6g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反应生成0.1mol氢气,但是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也能够与铝箔反应生成氢气,故生成H2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B错误; C项、将1mol Cl2通入到足量的水中,氯气部分与水反应,由氯原子个数守恒可得:2N(Cl2)+N(HClO)+N(Cl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20201004181000)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创新及改进教学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载体。可是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展好实验课的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本文即针对于此,提出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使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 化学实验课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的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的诱导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使实验教学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学生乐于从事的认识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其重要作用。实验创新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抛开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新的、具有活力的、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 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一种新的实验教学的方法和过程。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不外乎以下三种简单的方法:一是教师对着学生讲解、 演示、提问、回答、作业等;二是带学生到实验室按照教师指定的步骤进行实验,然后写出实验报告;三是进行书面考试,按考试成绩给学生以实验成绩的评估。 这几种方法,都极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不利于素质教育。因为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知识面狭窄,能力不足,缺乏主动的探索精神。针对这一现象, 我感觉到要培养学生,最重要的还是从第二点入手,下面我就说说如何来创新和改进实验课的教学。 一.收集材料,为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收集现成的实验器材。 教材安排的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一般都比较简单,易找到。因此,平时应让学生广泛的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原料、器材,既能弥补课堂实验器材的不足,又能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更能为自己做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易拉罐、雪碧瓶、塑料杯、铁钉、导线、放大镜、磁铁、纸板、废旧玩具弹簧、干电池等。(二)可以自制实验器材。 对于有实验操作的实验课,学校没有现存的仪器时,教师可发动学生自己动

第9讲 有机化学实验

1.掌握烃(烷、烯、炔、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II 2 .从官能团的角度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并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II 3.根据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特点,判断有机反应类型.II 4.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I 5.认识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I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III 1、甲烷与氯气的光照取代 2装置图 (1)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3)气体,点燃 试管内的气体颜色逐渐试有知识要点 考纲要求

3 、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参考】由于电石中含有其他杂质(如:CaS 、Ca 3P 2、Ca 3As 2等)。使制得的乙炔中含有(H 2S 、PH 3、AsH 3等) 难闻的气体。要想制得较纯净的CH≡CH 可将气体通过盛有CuSO 4溶液的洗气瓶。 【思考】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反应速率 ①应选用分液漏斗,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产生乙炔的速度。 ②电石与水反应剧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可减缓反应速率,获得平稳的乙炔气流。 4、溴乙烷中溴元素的检验 (1)反应原料:溴乙烷、NaOH 溶液 (2)反应原理:CH 3CH 2Br + H 2O CH 3CH 2OH + HBr 【说明】①溴乙烷在水中不能电离出Br -,是非电解质,加AgNO 3溶液不会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②溴乙烷与NaOH 溶液混合振荡后,溴乙烷水解产生Br -, 但直接去上层清液加AgNO 3溶液主要产生的是Ag 2O 黑色沉淀,无法验证Br -的产生。 ③水解后的上层清液,先加稀硝酸酸化,中和掉过量的NaOH ,再加AgNO 3溶液, 产生浅黄色沉淀,说明有Br -产生。

安徽省安庆一中2021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安徽省安庆一中【最新】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到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 B.墨水是一种胶体,不同墨水混用时可能使铭笔流水不畅或者堵塞 C.食品包装袋内常用硅胶、生石灰和还原铁粉,其作用相同 D.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的原因是其表面发生钝化反应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和KMnO4分别制得1molO2转移的电子数均是4N A B.标准状况下,11.2L乙烯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3N A C.若1L 0.2mol/L的FeCl3溶液完全水解形成胶体,则胶体微粒数为0.2N A D.用惰性电极电解1L0.lmol·L-1的食盐水,两极共收集到0.28mol的气体,则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34N A(不考虑气体的溶解)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其性质跟乙烯相似 C.乙烯使溴水褪色和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水层变为无色原理相同 D.(NH4)2SO4浓溶液和CuSO4溶液都能使蛋白质析出 4.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5.锂离子电池在各种电子产品中广泛使用,某种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a极材料为金属锂镶嵌在石墨中的复合材料),总反应方程式是FePO4(s)+Li(s) LiFePO4(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电池处于充电状态 B.在放电状态时,a是正极,充电时a是阳极 C.该电池中a、b极都可以接触水溶液 D.充电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LiFePO4-e-=Li++FePO4 6.下图为0.100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0mol/L的HA和HB的滴定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1g2≈0.3) A.HB是弱酸,b点时溶液中c(B-)>c(Na+)>c(HB) B.a、b、c三点水电离出的c(H+): a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集》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课题组 吉安县教研室陈人昌 2014年8月

改进型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点 一、实验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 1、立意的科学性。 2、操作的可行性。 3、过程的安全性。 4、用品的简约性。 5、思路的创新性。 6、效果的启发性。 二、实验方案设计满足的要素 1、改进背景与设计目的。 2、用品选取与装置组配。 3、实验过程与操作方法。 4、实验记录、现象分析与结果讨论。 5、注意事项与改进反思。 三、实验方案设计侧重的内容 1、实验药品的选取。 2、实验仪器的改进。 3、实验装置的改进。 案例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改进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改进实验目的添加辅助仪器,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实验原理 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水蒸气在经过长颈漏斗内壁的冷凝作用后很快就会有明显的水珠产生 实验仪器 及药品 长颈漏斗、蜡烛、玻璃片、烧杯、玻璃管、澄清石灰水、火柴 实验 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1、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倒扣一长颈漏斗,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水蒸气在经 过长颈漏斗内壁的冷凝作用后很快就会有明显的水珠产生,(如果外面再盖一冷的湿巾效果更好)。(如图1) 2、用玻璃片迅速盖好烧杯后倒转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石 灰水变浑浊。用玻璃片盖住烧杯是为了防止烧杯内收集的气体逸散。(如图2) 3、在蜡烛外套用一个比蜡烛稍大的玻璃管,这样就可以防止在熄灭蜡 烛时产生的白烟随空气逸散,从而较易点燃蜡烛。 创新设计后的优点1、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与二氧化碳,但因为这个实验是在天气较热的9月份演示,此时气温较高,所以在冷而干燥的烧杯内根本无法看见产生的水雾,另外由于烧杯离蜡烛火焰太近,蜡烛燃烧缺氧而产生的大量炭黑会将烧杯内壁熏黑,也看不到有水雾产生。而通过长颈漏斗有明显的水珠产生。 2、蘸在烧杯内壁的少量石灰水会由于蜡烛火焰的蒸发而留下少量白色物质,很容易使学生误解这是CO 2 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的生成物,但实际上是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用玻璃片盖住烧杯是为了防止烧杯内收集的气体逸散。 案例2 《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CO2含量比较》的创新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论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教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谈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

高中化学必修实验总结

《化学必修2》实验汇编 实验一:钾与水的反应: 【实验步骤】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1/2,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钾和金属钠,注意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并记录所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 练习1.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Peter Agre和Roderick Mackinnon以表彰他们在“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研究成就。Mackinnon教授的研究内容主要是Na+、K+体积很接近,但在生物体内呈现的差别却高达1万倍,他革命性的让科学家观测Na+、K+在进入离子通道前、通道中以及穿过通道后的状态,可为病人在“离子通道”中寻找具体的病因,并研制相应药物。下列关于钠、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质钠的熔点比钾的熔点低 B 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C 钠和钾都是短周期元素 D 钠和钾的合金[ω(K)=50%-80%]在室温下呈液态 实验二:金属与水、酸的反应 1.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2.去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加入 结论:金属与水或同浓度的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可以用于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实验三:钠与氯气反应:

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 实验四:化学反应与能量 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块铝片,再加入5mL盐酸,当反应进行到有大量气泡产生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并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变化。 现象与解释: 2.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 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10g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Ba(OH)2·8H2O与NH4Cl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 实验五: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注意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 结论:许多过渡金属的氧化物或盐类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练习2.(1)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 H2O2+2Fe2++2H+=2Fe3++2H2O H2O2+2Fe3+=2Fe2++O2↑+2H+ 在以上反应中Fe2+实际上起着作用,总反应式为; (2)I2也与Fe2+一样发生上述类似反应,类比(1)在下面填入配平的合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H2O2+I2=2HIO 总反应式为 (3)在H2SO4和KI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H2O2,放出大量的无色气体,溶液呈棕色,并可以使淀粉变蓝。有学生认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I-=I2+O2↑+2H+,这个方程式正确吗?; 若正确,理由是(若认为不正确,该步不必作答); 若不正确,原因是(若认为正确,该步不必作答),并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若是离子反应,写出离子反应式,没有离子反应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六: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 向2支盛有甲烷的试管中(其中一支用黑纸包好),分别快速加入0.5gKMnO4和1ml浓盐酸,然后迅速地轻轻塞上胶塞,放在试管架上;没有包黑纸的试管在室内光线(日光灯)照射下,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 学建议 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 各个方面, 象和物质用途; 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 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 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 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王磊: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同时特别注意,动手做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总之,本章教学中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三点: 1. 教材的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以具体典型物质的主要性质为主; 2. 注意不要随意扩充内容和难度,人为增加学生的学习障碍,以下内容暂不宜拓展: 3. 尽量从实验或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出发组织或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有机化学就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之中。 三、本章学业评价标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