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创新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创新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创新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创新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创新教育

当今,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最重要的任务,而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新教育,它已成为时代的

浪潮,汹涌澎湃,振荡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我们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

地使所有的人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要重要。”江泽民总书记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创新教育毫无疑问已成为我国未来教育的使命,而中学教育又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责无旁贷。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呢?下面我结合我自己教学的体会谈一点看法,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营造良好环境的前提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这种定位确立了老师的正确性与支配性、强化了学生的服

从性与接受性,这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成了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指挥者,学生只能服从老师,师生之间不能平等交流意见,探讨问题,这样,在森严肃穆的气氛中,在老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的心灵受到压制,不可能充分表现出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

要说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可能连正常的人格也难健康发展。因此,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

须极大地改善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只有师生

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使他们在

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同时,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充分相信每个学

生存在的潜能。在如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教师的学问不可能包罗万象,而事实上,每个

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他们的信息量和智慧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教师,而教师则应坦

率承认自己的不足,采取开放、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讨与思考,使课堂充满民主

和谐的教学气氛。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形成激励思考、勇于创新大有益处;对于

学生萌生创新动机,活跃创新思维,激发想象力大有益处。在课堂中,我努力营造这种教学

氛围,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欣赏者和组织者,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充分张扬个性,甚至

让学生对我的教学进行大胆评判:哪些讲得精彩,哪些讲得欠妥?让他们讨论,师生平等对话,形成共识,对言之成理、独到创新的意见予以充分肯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鼓励质疑,激励探讨,激发兴趣,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重要保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想的产物,也是思想的动力。所以,讲课时,我努力围绕课

程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富有较强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

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历史学科而言,问题的切入点很多:如从某一历史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可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对某一历史人物“作如何评价”等等,类似的问题思维空

间很大,极利于激活学生思维,扬起想象的风帆,带动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讲到在明朝中后

期江南地区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提问学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是什么”之后,有同学就提出:“既然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为什么商品经济相当发达的北宋没有资本主义萌芽?而且不是产生在出现了世界最早纸币的四川地区呢?”讲到重庆谈判时,有同学提出:“蒋介石曾悬赏要毛泽东的人头,而毛泽东到了重庆他又未下手,是蒋介石讲义气,还是他怕毛泽东?”“如果日本不侵略中国,共产党会不会被蒋介石剿灭?”这些问题着实让人吃惊,可

见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潜力可挖,关键在老师如何引导、保护。哪怕他们的问题看起来荒诞可

笑或远离现实,或问题过浅没有价值,或问题过大没有针对性,我们都不要马上否定它,更

不能讽刺他(她),而要积极引导,教他们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是创新探究的起点,而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创新探究的重点。讨论

过程中,要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讨论卡壳或偏离方向时,要及时地引导、点拨、启

发学生将讨论引向深入,并允许讨论中非合理因素的存在,不能因制止暂时的混乱局面而扼

杀了学生创造的火花。还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学生探讨,如信任期待的目光,肯定赞许的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