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近来谈论“文化”的话题较多,涉及的内容很广,对我们更清楚、全面地认识我们的文化很有好处。只是,很多论述文化问题的文章中对“文化”含义的理解和使用多有不同,使得问题的探讨往往很不集中、深入。

为此,在这里我对“文化”的涵义谈一些看法,试着从多种角度谈论的“文化”的根本含义或涵义。弄清“文化”的基本涵义,对讨论文化问题无疑是很重要的。

现行的“文化”一词在多种意义上使用。

最通常是指“知识”。如“学文化”、“文化课”等。这恐怕是“文化”的最通俗、最表层的含义。

再有是指某种较突出的社会生活习惯、风俗。如“饮食文化”、“丧葬文化”等。

我国古代“文化”一词主要指“教化”、“文治”。如“敷文化以柔软”等。

目前学术中常用的文化涵义有,一是指“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仰韶文化”、“玛雅文化”。

再有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艺术”、“文化领域”等。

我认为,“文化”最根本、最深刻的涵义是——人化。一切“文化”的含义都是从这个根本涵义发展、引申而来的。

比如,猿在当初第一个典型的“人化”表现或状态,就是遮体的“一块兽皮”。这是就是从兽“化”出来的,又是任何兽类都不曾具有的“状态”,即“人化”、“文化”。最初的“人化”状态、表征还有,如烤食、饲养、皮衣等。再“人化”一些的是称呼、烧陶、煮食、种植,再后便是分工、血亲禁忌、组织、项链、岩画、葬祭、战争等等。“人化”到这时,再称作“人化”就不合适了,也就是不够“人化”了。此后我们还是将此种“非兽化”更文雅地称为“文化”

或更理论化地表述为——“人们积淀在自身心理、意识及各类行为中的人化状态和内在活动模式”。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如中国人同西方人在娱乐、生产、政治、观念等方面的“依然状态”和“活动模式”显然是区别很大的,这就是“文化区别”。

总之,这里的“文化”是对人们不同生存状态、人化状态的较全面、深刻、简明的概括。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价值观”等,但又将这些有机包涵在其中了。

这是“文化”的最本质涵义或定义。显然同上述种种含义不同。上述诸

含义都没能完全包含此涵义。而此涵义则完全涵盖了上述诸“文化”含义中内容。换句话说就是,上述诸“文化”概念,都是从本文的“文化”

涵义或定义中引申出来的。

如作为“知识”的文化,如学文化等,实际指的是对“人化”产品的继承、吸收。

作为“物质、精神产品总和”的文化,如玛雅文化,仅指的是“人化”的外在体现物。

作为“社会习惯、风俗”的文化,如饮食文化,指的仅是人们日常生活方面。

作为“教化”的文化,如传教等,指的是促使“人化”的社会手段、途径。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如文艺、理论等,指的又是人们娱乐、主观思想方面等等。

以上就是我对文化概念的一点理解

旅游的概念、定义与基本属性

绪论 1 旅游活动(现象)的发生,主要来自于和 的结果。 2 流放活动现象在古代就已产生。() 第一节旅游与旅游业 1 大众旅游时代的出现是在() A 一战前 B 二战前 C 一战后 D 二战后 2 旅游供给体系在近代才开始形成。() 3 自古至今的旅游都离不开社会的供给。() 4 英国人托马斯.库克于19世纪40年代开创了旅游业的先河。() 5 旅游素有“民间外交”之誉,是因为旅游者都是来自平民百姓。() 6 旅游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人类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7 旅游发生在先,旅游业形成在后,但二者都是在战后才得到迅速发展的。() 8 旅游是人类各种活动形式中最具的一种活动。 9 自古至今的旅游活动都离不开。到近代,由于和 ,导致的发生,这正标志者的形成。 10 世纪年代,英国人开创旅游业的先河。 11 年,全世界的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已超过老牌的石油、钢铁、汽车工业,一 跃成为世界第大产业。 12 和、一起成为国际贸易的三大支柱。 13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旅游活动必须建立在之上。 14 大众性的旅游活动必须有强大的做后盾。 15 由于先进的和的不断更新,使跨国和洲际旅游成为可能。 16 带来的至今持久不衰的旅游热,说明人类的旅游活动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 然产物。

17 旅游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第二节旅游学与旅游概论 1 旅游学 2 由于旅游是的一种社会活动,所以,人们一直把旅游作为来研究。 3 旅游是一种的社会活动,与之相对应的旅游业必然是一项的产业。 4 旅游学的产生有其曲折的孕育过程,即对、、 。它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 学科。 5 及同一种文化属下的各具特色的是最具吸引魅力的旅游资源。 6 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所决定的旅游业运营模式也具有高度的和的特征。 7 旅游是人类和而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8 观察和研究旅游问题必须在上着眼。 9 旅游学定义中“”,旨在标志着旅游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 10 旅游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学科,是整个旅游科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11 旅游概论是旅游学的,并以为研究领域,以 为主要研究对象的。 12 与是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与前二者相比较作为旅游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之一,是处于从属地位的。 13 是旅游的主体,是旅游的客体,二者对立统一。 14 旅游的基本属性包括、、和。 15 和之间的矛盾,是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16 当和普遍存在时,就自然地形成了,标志着旅游业的诞生。 17 旅游业的直接影响到旅游活动的整体质量。

文化营销的概念与意义

内容摘要 随着向文化型社会的成功过渡,社会文化正渗透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样一个文化冲击的世纪里,消费者更加注重对充满人性化的文化形态的产品进行消费。故而,利用企业文化力进行销必能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 所谓文化营销,就是利用企业文化力进行销,内塑文化营销理念,外塑文化营销形象,两者在具体的市场运作中,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营销模式。 本文试图从理念和形象这内外两方面来阐述如何导入 文化营销这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在此过程中,大量引用国内外企业的成功范例,在分析他们是如何导入文化营销这一模式的同时,让读者更加信服文化营销能够给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文化营销营销理念形象 进入21世纪以来,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动荡,要在这样一个时代潮流中站稳脚跟,达成目标,势必要有一个先进的营销理念来导航。人是在文化中生活的,不可否认,消费者也是在企业建立的文化中消费的,只有当消费者在消费文化时产生共鸣,企业才能真正建立起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度。因此,利用这种文化力进行营销必然能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 一、文化营销的概念 文化营销系一组合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文化力进行营销,是指企业营销人员及相关人员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营销理念,以及所塑造出的营销形象,两者在具体的市场运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营销模式。 二、文化营销的意义 从小的方面看,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和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念,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这种优秀文化的吸引力可以吸引外部优秀的营销人员来为本企业效力,还可以使本企业内部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而达到人力 资源的优化置,确保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 就大的方面而言,知识经济这个时代,人们在消费物质形态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消费文化形态的产品,从这个角度看,企业最大的效益是由文化创造的,利用文化力营销,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由此看来,文化营销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旅游文化概念辨析

旅游文化概念辨析 究竟什么是旅游文化?一般的论述都是先分别解释“旅游”和“文化”,再合起来界定“旅游文化”。那样绕得太远,并且绕到现在,也没绕出个大致公认的说法。我们且来看看学术界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 1、交集说 这一说法可以概述为旅游文化就是与旅游相关的文化,就是旅游与文化的交集,故名之为“交集说”。这种观点在国内学术界发生较早并且发展也较为持久。1990年召开的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就有学者提出:“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说,旅游文化是指与人类旅游活动紧密相关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人类在旅游过程中(一般包括旅游、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等要素)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1王德刚(1999)从强调旅游过程、旅游活动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阐发:“旅游文化是在旅游活动和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我们可以给旅游文化下这样的定义: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2 2、交流说 交流说的核心在于强调旅游文化的本质是一种文化交流。这种说法最早见于198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该书对旅游文化作了如下解释:“旅游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游客不仅吸取游览地的文化,同时也把所在国的文化带到了游览地,使地区间的文化差异日益缩小。”3这是目前所见国内学术界对旅游文化最早的定义,但它却比后起的定义更接近西方学界对于旅游文化的认知,它把重心落在了旅游者旅游行为所导致的文化空间的跨越和文化系统的交融上,反而要比后来90年代的学术界 1冯乃康. 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 旅游学刊,1991(1). 2王德刚. 试论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 3转引自马波.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2001:34

(完整版)文化产业的定义_百度文库.

文化产业的概念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 文化产业有种种不同的定义。就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就其经济过程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特定的制度环境中,文化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属性之外,还具有某些特殊的社会和意识形态属性。这是我们理解文化产业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如果将文化产业臵于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代世界经济背景下,我们又可看到,近十几年以来,文化产业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越来越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富现代意义、与高科技尤其数码技术发展最紧密结合的产业,并且越来越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传统文化产业的面貌。由此我们认为,现代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它们奠立于大规模复制技术之上,履行最广泛传播的功能,经商业动机的刺激和经济链条的中介,迅速向传统文化艺术的原创和保存两个基本环节渗透:将原创变成资源开发,将保存变成展示,并将整个过程奠定在现代知识产权之上。 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从行业门类上,把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等看做文化产业的主体或核心行业;把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甚至工业与建筑设计,以及艺术博览 场馆、图书馆等看做文化产业正在争夺的前沿;把广告业和咨询业等看做是它成功开拓的边疆。 出于中国国情和第一本《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操作便利的需要,(我们还考虑到文化产业传统的行业管理归属,以上所说的产业门类将与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国家旅游局等主管部门的业务大致对应。按照时下的说法,这是一个“中等”的文化产业概念。应该说,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充分,其全部丰富性尚未充分展开,因此它的范围必定还会发生变化,相信这种变化将

关于文化的定义

关于文化的定义 □曾小华 关于文化的定义,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这主要反映在文化定义的众说纷纭及其内容的丰富多彩方面。因此,对于文化研究中的文化定义,进行梳理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不能对由文化定义问题形成的文化定义现象绕道而行。 文化定义现象主要体现在对于文化定义的众多观点上。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意见认为,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是第一个在文化定义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泰勒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是经典性的,他在《原始文化》“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显然,这个定义将文化解释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从此,泰勒的文化定义成为文化定义现象的起源,后人对这个定义褒贬不一,同时亦不断地提出新的观点。关于什么是文化?到目前为止竟然已经多达200多种的定义。文化定义本身成为一个有趣的、争论不休的学术现象。 在文化定义现象中还有一种典型的情况,就是各种学科对于文化的不同定义。关于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作的定义,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在《文化与个人》一书中作了一些总结:(1)文化是学而知之的。(2)文化是由构成人类存在的生物学成分、环境科学成分、心理学成分以及历史学成分衍生而来的。(3)文化具有结构。(4)文化分隔为各个方面。(5)文化是动态的。(6)文化是可变的。(7)文化显示出规律性,它可借助科学方法加以分析。(8)文化是个人适应其整个环境的工具,是表达其创造性的手段。他认为:“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描述可以和地图作个比较。地图显然不是一片具体的块,而是特殊地域的抽象表示。地图如果绘制得精确,人们看了它就不会迷失途径。文化如果得到正确的描述,人们就会认识到存在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生活方式,认识这些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学家在文化的定义方面与人类学家最为相近,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在分析文化定义时认为,社会学家与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共同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 在不同学科对于文化的定义方面,诸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语言文学等等,都有许多有益的观点。总的来看,各个学科对文化的定义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尽管如此,由众多学科对文化的定义所产生的文化定义现象,是一个极好的现象,只有有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才会有文化研究的发展。而且,各种不同的观点的存在,有助于相互之间的交融和互补,使人们在理解什么是文化的时候,具有一个更为开阔的视域。 除此以外,在文化定义中,还有一种与此密切相关的现象,就是在对文化进行区别和划分的时候,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 关于文化的区分,最为常见的说法就是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也有人把它称为是大文化和小文化。在这一点上,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富永健一认为:“正如我们将社会区分为广义的社会和狭义的社会那样,有必要将文化也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社会是与自然相对应的范畴;同样,广义的文化也是作为与自然相对应的范畴来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

文化旅游定义

文化旅游定义: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旅游之目的所作的定性。 文化旅游定义1:是以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为结果的,它具有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征。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这也是文化旅游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给人一种超然的文化感受,这种文化感受以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为载体,体现了审美情趣激发功能、教育启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托功能。 文化旅游定义2: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迹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成为当前旅游业出现的新时尚。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强、带动性强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宗教等内容。其涵盖性强,几乎可以囊括所有相关的产业。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

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 随着全球化一词的提出,文化全球化一词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对这一概念需从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文化全球化的含义等几个方面来界定。另外,英语作为应用极为广泛的语种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其存在状态与走向也应予以关注。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全球化文化/英语一、众说纷纭“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80 年代在西方报纸上出现的。90年代以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一词被广泛地引用到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概念如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等概念也随之而来。对全球化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一般有以下几种理解:第一,全球化主要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各个国家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以至形成了全球经济整体。第二,全球化不单指经济生活全球化,而且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球化。第三,全球化至今尚未有统一的界定。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学家都从各自的领域作出解释。文化学家多指商业文化、大众文化以及消费主义占领文化市场的世界现象。第四,应当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描述的是一种全球范围的深刻变化,这样的变化并不是新现象。从西欧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开始,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的形成,各种知识体系的形成,意识形态和宗教的世界范围的影响,到今天货物、服务、技术、资本、信息、人员的跨国流动与资源配置,都是全球化的表现(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学术动态课题组,《世界经济全球化研究现状》,载《人民日报》,1998年8月22日。)。不过把全球化的概念理解到这一层面是不够的。全球化可进一步理解为行为主体的发展并建立起全球网络这样的过程。全球化含义的不同,对其理解也就不同了。有人提出:(1 )全球化是带有全局性、超国界、全球性的力量在行动。(2 )一体化带有制度趋同的意思,实际上不可能出现一个单质世界,所以可提全球化,不可提全球一体化。(3)不加定语的全球化是不准确的,因为只有经济和科技全球化是一种现实趋势。其他如文化、宗教、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等虽有相互影响和吸收,但不可能实现全球化(注:张宝珍《经济全球化要研究的十大问题》,载《世界经济》,1998年9期,第25页。)。二、文化全球

旅游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和规划要点(上)_谢雯;

中国旅游报/2011年/10月/26日/第011版 视野 旅游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和规划要点(上) 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谢雯 2008年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修建100个城市综合体的战略规划,首次推出了多个以旅游为主题的综合体构建。“旅游综合体”应势而生,并在全国范围内变得炙手可热,成为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规划咨询机构关注的亮点和卖点。 三方界定,明确旅游综合体概念 1.旅游综合体的由来 通过观察国际化城市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单一功能建筑对城市功能需求的适应性就会显得不足,汇集城市多元价值的建筑类型就会随之出现并迅速发展。这种在城市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间通过叠加和组合而成的建筑,称为建筑综合体。建筑综合体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超大规模的建筑群落,即城市综合体。它是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高度聚集的产物,是多种城市物业功能复合和文化意识形态高度集约的街区群体,如纽约之心曼哈顿、东京之核六本木都。游憩要素在城市综合体建设中的融入,则衍生出了旅游综合体。 2.旅游综合体概念界定 目前,旅游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尚不明确,已有概念多源于城市综合体定义,从土地空间理论和土地价值链的角度进行阐释,强调土地的综合开发,没有突出旅游综合体的关键要素——旅游要素。 本文在对国际上大量相关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大型旅游聚集区的特点,给出旅游综合体的定义如下: 旅游综合体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尺度范围内,依托旅游吸引物,将用于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体、学、疗、悟”等旅游需求的旅游与生活空间进行有机结合,达到旅游服务要素的高效聚集与整合,各服务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功能呼应,形成具有一定空间规模和较高旅游服务质量的综合体。 概念的界定明晰了以下三点: 首先,旅游综合体要有适当的空间尺度,根据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研究得出,旅游综合体占地面积应大于1平方公里,旅游服务要素之间的服务半径在15-20分钟步行圈内。空间尺度过小难以保证旅游要素在综合体内完整配备,而尺度过大则违背了旅游服务设施高效集成布局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初衷,也就失去了综合体的意义。 其次,旅游综合体以“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取代了传统旅游中的“旅游资源观”。除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外,任何可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有形、无形要素均是旅游综合体可以依托的吸引物。对资源观的改善进一步拓宽了旅游业的产业构成。 最后,旅游综合体是旅游要素的高效聚集与整合,它围绕旅游服务这一核心功能在区域内形成产业链。旅游要素的聚集与整合,需依据产业链的完备性和旅游消费能力,在空间布局、建筑规模等方面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个辨析,明晰旅游综合体的本质 旅游综合体不仅是一种综合物业形态,更重要的是一种经济形态,一种适应旅游未来发展的科学模式。它与旅游集群、旅游地产、旅游区概念等密切相关。 1.旅游综合体与旅游产业集群

文化产业概念优选稿

文化产业概念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1、文化产业概念:工业化的生产,机器大生产的标准。 2、文化投资概念:一定的经营主体为获取社会,经济的效益而投入的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事业,产业的经济活动。 3、炫耀性消费概念:指的是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浪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 4、文化产业链:从某种文化资源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产业化运作,形成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并使之最终到达消费者的各个环节间的所有价值关联。 5、文化产业集群: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或机构在一定地域内的集中所构成的文化产业群。 6、“4P”营销组合:营销组合4P指的是产品(Product)、渠道(Place)、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 7、文化企业战略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一般指企业,如果企业间的某些部门达成联盟关系,也适用此定义)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任何股权或非股权形式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协议。 8、意义的解说者:并不是一般的的生产合作者,因为他们的解说本身也是一种原作基础上的在创作。 9、文化产业是从何词而来:文化工业 10、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①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相互转化②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对立即统一

的。③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相互推动,不可排斥。④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⑤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繁荣的保障。 11、文化资源的基本特征:①产品的精神性—文化的核心②消费的娱乐性—文化的大众转向③产业的依附性—物质生产水平,政策制度环境。 12、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利用的方法 在开发过程中要强调资源的保护,应坚持三原则,一是注重经济效益的原则,二是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三是资源保护优先的原则。 13、根据中国文化发展现状,怎样发展中国文化产业 现状:⑴散、粗、泛⑵文化产业政策法规滞后于西方⑶规范,竞争、有序。统一的文化市场系统的建立⑷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体制改革不彻底,指责不明确。 政策:⑴推进文化体制改革⑵培育龙头企业⑶打造品牌⑷建设文化产业集群⑸建设文化产业服务独资体系 14、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打造城市名片(文化产业方式) 一是要把已经存在的归纳,提升,展示出来 二是根据现有基础,将可以做的做优,做强。 15、文化产业四大基本运作规律:⑴商品价值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规律⑵社会价值规律⑶柔性化运作规律⑷超越性运作规律 16、企业如何遵循运作规律提升竞争力 ⑴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⑵分析市场状况 ⑶产品的调整

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 摘要:旅游文化因旅游活动而产生,为旅游业所整合的文化。旅游文化应重新划分为原生性旅游文化和次生性旅游文化,二者是旅游文化的组成部分。原生性旅游文化使次生性旅游文化得以实现、次生性旅游文化提高原生性旅游文化层次,二者在性质、构成、研究重点等方面有区别。 关键词:旅游文化;原生性旅游文化;次生性旅游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旅游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内容,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却一直没有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研究的重点是旅游文化的各种分支概念的界定和辨析,比如:旅游主体文化与旅游客体文化[1]、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2]、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3]、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等。笔者认为,旅游文化研究的基础应是旅游文化概念的确定。 二、旅游文化概念的研究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在《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旅游文化是“在吸引和接待游客与来访者的过程中,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受这种学说的影响,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4];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文化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结合[5];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文化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各种旅游文

化现象的总和[6]。学者们对于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把握到了旅游文化的外延,但对旅游文化内涵的阐述却稍嫌不足。 三、旅游文化的再认识 (一)旅游文化概念界定 谢春山从“整合”的角度,认为旅游文化是因旅游活动而产生,为旅游业所整合的文化。这一概念不仅明确了旅游文化的外延,即因旅游而产生的文化和为旅游业所整合的文化,那些不被旅游业所利用的一般文化不可以统称为旅游文化,从而弥补了“总和说”的不足;而且揭示了旅游文化的特点,即旅游文化是一种动态的文化,是随着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而变化的文化。本文在此观点的基础之上,将旅游文化划分为原生性旅游文化和次生性旅游文化,从而打破“碰撞说”中的三体文化和六要素文化的传统界定。 (二)原生性旅游文化 原生性旅游文化是指因旅游活动所产生的文化,它不仅是旅游活动的直接产物,也是旅游文化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旅游者文化(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的消费文化、审美文化和休闲文化等内容);旅游产品文化(即因旅游活动而生产的旅游产品所具有的娱乐文化、愉悦文化等内容,其中主题公园文化最为突出);旅行社文化(旅行社在为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时所体现的服务文化、审美文化等)。因旅游活动而产生的原生性旅游文化,其文化内涵注定是由旅游活动所赋予的。虽然原生性旅游文化的形成原因唯一,但其内涵可以通过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影响以及旅游者的不断学习而得到提升。不同时代

关于“文化产业”定义的一些思考(精)

关于“文化产业”定义的一些思考 摘要:文化产业是当前一个极具可持续发展力的朝阳产业。但是,对于这一产业所囊括的范围及其定义,在各政府部门乃至学术界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因此在涉及到一些具体的诸如政策、法规、管理、扶持乃至进行经济学统计等工作时,都不免有捉襟见肘之感。本文在对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关于文化定义的理论,提出了“为提升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的品质而提供的一切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的生产与服务,都可以称之为文化产业”的定义。这一定义将人类最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的消费线作为界定文化产业的下限,可以与统计学上的恩格尔系数的定律与指标完全一致,从而具有可持续的指导作用与统计学意义。关键词:文化;文化产业;恩格尔系数 2001年4月份以来,笔者参加省政协组织的“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调研工作,在省直各有关厅局、行业以及几个有代表性的地、州、市进行了调研考察。在考察中,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是“文化产业”?它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项目与行业?这已经不止是政府有关部门、理论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也是具体涉及到有关行业和产业如何发展以及发展方向的大问题,而且还影响到文化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统计学口径等问题。现实的状况就是,大家都在喊发展文化产业,各地都在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都将其作为一种极具可持续发展力的朝阳产业来抓,但谁也说不清楚究竟哪些产业属于文化产业,哪些产品属于文化产业的产品。例如,由于对文化产业涵盖范围认识的差异,或者不如说认识十分模糊,在对文化产业的生产总值进行统计时,出现了不同的统计口径和不同的统计结果,有些统计指数的悬殊竟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此外,明确什么是文化产业,界定文化产业的内涵以及外延,对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引导扶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等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促进文化产业尽快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然而,目前无论是理论界或者是实际工作部门,关于文化产业都没有给出一个定义,甚至连一个为便于具体工作的操作方便而暂时给出的“工作定义”也没有。要对“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其外延进行界定,并且给出一个基本上既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同时又具有指导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的定义来,必须经过缜密的思考、反复的推敲,以及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齐心合力的探讨建构。笔者在对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学术界关于“文化”定义的理论,试图对“文化产业”给出一个“工作定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的内涵以及外延进行考察。 要给文化产业下一个定义,不能不先谈谈关于“文化”的定义。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文化”是“文”与“化”的复合词。“文化”一词的涵义也就是两个单字的部分涵义的复合义。“文”字的最基本涵义(这里仅取与“文化”一词建构有关的涵义)有五种: 1.纹理,花纹,纹路。如《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凡文之属皆从文。”这是“文”字的本义。由于“文”是指物体的纹理、纹路和花纹等,而人类所造文字最初也是横竖交错地画在石头、龟甲和动物的骨板等材料上,极似自然界物体的纹理、纹路和花纹,故“文字”一词即从此引申出来。 2.文采,辞采。如《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质”指的是自然界的本来形态;“文”指的是属于后天社会的人为修饰形态。全句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自然形态超过了人为修饰(教养)的形态,就显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历史 从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78-1985年,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娱乐业从无到有,有力地冲击了人们的文化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录音机首次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与革命歌曲不同,当时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受到了年轻人的大力追捧,尤其是每年春节晚会后人们对港台歌星的迷恋,引发了录音磁带的热卖,使得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音像出版得到率先和快速发展。这一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刺激和引领了社会的文化消费。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这事实上确认了文化艺术可能具有“产业”的性质。 (二)1985-1992年,文化产业的自发培育和成长阶段。以广告公司和演艺公司的大量出现为标志,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文化企业。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同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 (三)1992-2001年,文化产业走向自觉阶段。1992年“十四大”之后,我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文化企业的自由度也逐步加大。社会的商业化推动了文化的市场化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迅速从以政治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解放出来,全面导向大众市场。199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组建报业集团,形成了多种媒体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舆论宣传体系;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并

文化概念综述

文化概念综述 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一、文化的辞源学含义 (一)汉语中“文化”的词源学含义 “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经?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叉”均指此义。在此基础上,有若干引申义。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尚书?序》所载伏曦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论语?子罕》所载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是其实例。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所以《尚书?舜典》疏曰“经纬天地曰文”,《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三,在前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这便是《礼记?乐记》所谓“礼减而进,以进为文”,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尚书?大禹谟》所谓“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黄帝内经?素问》:“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等。归纳以上诸说,“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同时“化”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儒生编辑的《易传?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段话里的“文”,即从纹理之义演化而来。日月往来交错文饰于天,即“天文”,亦即天道自然规律。同样,“人文”,指人伦社会规律,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构成复杂网络,具有纹理表象。这段话说,治国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行为止其所当止。在这

论旅游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论旅游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1417096.html, 2008-3-18 济南日报 关键词:旅游文化概念内涵 摘要:论旅游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旅游文化是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在旅游学理论中,“旅游文化”到底指的是什么?它都包含哪些内容?长期以来,人们对此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业界,“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这两个概常常被混为一谈,或者被不恰当的使用。这两个概念在某些词条下各有所指,而在很多情况下,它们又被用来指称同一类事情。在研究界,这种混淆也一直存在,有些论文标题为论述“文化旅游”,文章内出现的词语却是“旅游文化”,而许多文章标题上冠以论述“旅游文化”,主体内容却是论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马波在研究中也发现,许多以旅游文化为题的著作、论文,其实只是研究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和特性,无形中将旅游文化等同于一般社会文化。本文试图首先区别“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的侧重点和研究重点以及二者的学科归属,再在此的基础上,对“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作一些分析。 首先,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旅游文化”是以“旅游”为限定词,“文化”为核心词,侧重点在“文化”,是文化范畴的一部分,广义的旅游文化包括了文化在旅游中各方面各层次的体现,也指旅游与文化的所有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广谱的概念,类似于“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我国目前对于旅游文化的理解和西方对旅游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的研究属于此类;狭义的旅游文化(touristculture)是指由旅游者活动而引起的文化现象;而“文化旅游”是以“旅游”为核心 词,“文化”为限定词,侧重点在“旅游”上,是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是广谱旅游文化概念系统中的一部分" 其次,二者的研究重点不同。“旅游文化”研究广义层面上关注的重心是旅游活动的基础理论,诸如旅游活动的属性、特征、影响等问题,狭义层面上关注旅游业和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而“文化旅游”研究的重心则是旅游活动的对象物: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管理问题,以及文化旅游活动的特点、管理体制、文化旅游市场的需求特征问题等。

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及其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及其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对于创意、文化创意产业等概念,尚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创意及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更为清晰的界定指出,创意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而创意存在于所有的产业之中。产业中的文化创意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 关键词:创意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的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有时又称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已成为近年来各国经济中一个炙手可热的新概念。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有不同的说法,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给出的定义是“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2006年12月,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制定发布《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经历了以生产要素为动力和以投资为动力的经济发展阶段后,人类社会正在走向以创意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依靠文化创意产业带动了本国的产业升级与经济进步,以英国为例,在经历了传统制造业持续衰退的打击之后,1998年,布莱尔政府成立创意产业工作组并制定《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指导和推动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美国,创意产业更被认为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与动力,成为美国保持和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发达国家的成功加深了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认识,从21世纪开始,国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呼声日高,措施迭出,成果可喜。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已初露锋芒,业界热情高涨,政府积极支持。 创意与创新、创造的区分 创意与创新、创造语义相近,容易混淆。一般而言,三个概念都是指通过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事物或思想。然而,三个概念在外延上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创造常常与发明联系在一起,指人们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见《辞海》),虽然创造一词也常被引申到其他领域,但其核心含义仍是指在科学技术上取得新成果。至于创意,应理解为在社会文化领域的新观念、新思想、新设计,与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相联系。尽管在很多情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特征和包含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特征和包含行业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1、高知识性。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如电影、电视等产品的创作是通过与光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媒等相结合而完成的。 2、高附加值。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 3、强融合性。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三、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含: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文化用品、设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九大行业。 —1—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建造模式 (一)“推土机”式。即完全褪去历史痕迹,建立新的城市功能。这种推土机式的改造,是过去几十年里最常见的改建方式,它彻底摆脱了旧有格局的束缚,激活新生的创意能量。但是这种方式适合在大型商务聚集区、金融区推行,比如上海陆家嘴、北京金融街,不能一概简单照搬。 (二)“整旧如旧”式。即保留原有的区域特色,保护性地修缮翻新。比如上海的文庙老街,完全保留了旧日的建筑风貌,老城的喧闹格局让人仿佛感受到昔日的海派风情;上海新天地对该地区进行保护性开发,保留了代表上海市民阶层文化的石库门建筑,改造成为国际化水平的餐饮、商业、娱乐、文化休闲步行街。 (三)“旧瓶装新酒”式。即在旧壳里放入全新的内容,往往出现在较为发达的城市。由于开发过程中土地供给有限,房子无法拆迁,在传统历史文化基础上,加入新的创意元素进行改造,使旧区重生。如上海泰康路的田子坊,完全在旧日石库门建筑格局中,开发出各式创意小店、设计工作室、艺术画廊。 (四)“就旧建新”式。即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质,建造与其人文内蕴相匹配的新建筑。比如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苏州古城的历史风貌,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风格,整个建筑与古城风貌、城市肌理相融合。行走在博物馆内,令人有在苏州园林般的移步怡情之美。 部分发达城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做法 北京昌平区: — 2 —

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近来谈论“文化”的话题较多,涉及的内容很广,对我们更清楚、全面地认识我们的文化很有好处。只是,很多论述文化问题的文章中对“文化”含义的理解和使用多有不同,使得问题的探讨往往很不集中、深入。 为此,在这里我对“文化”的涵义谈一些看法,试着从多种角度谈论的“文化”的根本含义或涵义。弄清“文化”的基本涵义,对讨论文化问题无疑是很重要的。 现行的“文化”一词在多种意义上使用。 最通常是指“知识”。如“学文化”、“文化课”等。这恐怕是“文化”的最通俗、最表层的含义。 再有是指某种较突出的社会生活习惯、风俗。如“饮食文化”、“丧葬文化”等。 我国古代“文化”一词主要指“教化”、“文治”。如“敷文化以柔软”等。 目前学术中常用的文化涵义有,一是指“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仰韶文化”、“玛雅文化”。

再有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艺术”、“文化领域”等。 我认为,“文化”最根本、最深刻的涵义是——人化。一切“文化”的含义都是从这个根本涵义发展、引申而来的。 比如,猿在当初第一个典型的“人化”表现或状态,就是遮体的“一块兽皮”。这是就是从兽“化”出来的,又是任何兽类都不曾具有的“状态”,即“人化”、“文化”。最初的“人化”状态、表征还有,如烤食、饲养、皮衣等。再“人化”一些的是称呼、烧陶、煮食、种植,再后便是分工、血亲禁忌、组织、项链、岩画、葬祭、战争等等。“人化”到这时,再称作“人化”就不合适了,也就是不够“人化”了。此后我们还是将此种“非兽化”更文雅地称为“文化” 或更理论化地表述为——“人们积淀在自身心理、意识及各类行为中的人化状态和内在活动模式”。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如中国人同西方人在娱乐、生产、政治、观念等方面的“依然状态”和“活动模式”显然是区别很大的,这就是“文化区别”。 总之,这里的“文化”是对人们不同生存状态、人化状态的较全面、深刻、简明的概括。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价值观”等,但又将这些有机包涵在其中了。 这是“文化”的最本质涵义或定义。显然同上述种种含义不同。上述诸

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内涵

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内涵 文化产业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至今国际上仍未形成对文化产业的统一定义。“从总体上看,文化产业可以区分为作为哲学政治观念的“理论-意识形态文化产业”和作为经济制度、发展模式的操作性应用性文化产业两大部分。”[10] 学院派的理论工作者主要关注观念形态的“理论-意识形态文化产业”研究,侧重于从哲学政治观念的意识形态角度得出文化产业的定义。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法兰克福学派。1947年,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出版了《启蒙的辩证法》,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工业”(Cultural Industry)的概念。这里的“industry”是作为单数来使用的,指的是作为意识形态生产的大众文化活动。不过,法兰克福学派对与“文化工业”相联系的大众文化却是持批评态度的。阿多诺和奥克海默认为,文化产品在工厂中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标准化、规格化的方式被大量生产出来,并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消费者,最终使文化不再扮演否定意识的角色,反而成为统治者营造满足现状的社会的控制工具。虽然法兰克福学派从艺术和哲学价值评判的双重角度对文化工业进行了否定性的批判,但法兰克福学派对于“文化元素一旦与现代科技结合形成工业体系,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的力量”这一现象的揭示,不仅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而且也预示着一个巨大的新产业的诞生。目前,文化产业与高科技产业一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有前景的两大产业之一[11]。 社会经济实践操作者和研究者更关注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联的应用文化产业的探索,侧重于从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角度得出文化产业的定义。由此出发,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不同国家或地区往往从自身优势和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等实用功能方面来理解“文化产业”的定义,在总体上通用的文化产业总称之后,又有版权产业、内容产业、创意产业等主要概念。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日下公人从经济学理论出发,对文化产业做出定义和阐释:“文化产业的目的就是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这个定义既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也体现了哲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用“版权产业”来说明文化产业的状况,将文化产业视为“可商品化的信息内容产品业”。其“版权产业”分为核心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分销版权产业、版权相关产业等。1997年,芬兰在《文化产业最终报告》中,将文化产业定义为“基于意义内容的生产活动”。它强调内容生产,而不再提工业标准,称“内容产业”,包括建筑、艺术、书报刊、广电、摄影、音像制作分销、游戏及康乐服务等。英国政府将文化产业称为创意产业,是指“那些发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够通过应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12]它强调创造者个人的创造力,同时又倾向于各国政策性的设计、规划和推动。其范围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及古玩市场、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音像、互动性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作为社会经济实践操作的文化产业是一个总括性、包容性的综合概念。在英语中变成了复数(Cultural Industries),它是以产业或产品对象的总的“文化”的性质作出的分类。“从当代应用文化产业来看,文化产业具有一般产业所必备的某些属性。就其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就其经济过程而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化产业界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