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文言文选择题(详细答案)

八年级文言文选择题(详细答案)

八年级文言文选择题(详细答案)
八年级文言文选择题(详细答案)

八年级文言文选择题

1.B(A于:在;B.于:对;C于:在;D.于:在2.B(A间.:偶尔/间.:夹杂;B、朝.:朝迁;C、修.:身高/修.:修建;D、市.:市集/市.:买;

3.C(A地方

..:土地方圆B.窥.:察看;C昳丽

..:.

光彩美丽

....;D左右

..:待从

4.D(D.编订了33篇)

5、B(A、乐.:高兴/乐.:游乐B、……的样子;C、寻.:

寻找/寻.:不久;D、耳.:罢了

.../耳.:两耳

...

6、A(A户.(门户)

7、C(A、但.:只是 B、念.:想到C、如.:像 D、闲人

..:闲职的人)

8、A(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没有交代地点)

9.A(A步.:量词?

..../步.:动词,步行,出行; B、知道C、才. D. 还

10.C(C.水中藻.荇交横(水草的总称)

11.A(A寝.:睡觉

...;B.与:一起;C.户.:门户;

.... D. 但.:只是

12.A(A.感情肯定不一致)

13.D(A益.:好处/益.:更加;

B.善.:好/善.:擅长

C间.:偶尔/间.:夹杂

D.视.:观察、察看

....../.视.:观察、察看

......

14. B( B(左右:侍从)

15.C(A.以.:认为/以.:因为;B于.:在 /于.:到;C. 之:助词,“取独”;D.求.:要求/求.:探求

16. B(B.侧面)

17.B(A清.:清晾/清.:凄清;

....B.自.:自从;

...C.而.:表修饰/而.:表顺承;D居.:停留;居.:居住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题。

18、B (B.其岸势犬牙

..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19.C(A乐.:高兴/寒.:使……寒冷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C蛇.:像蛇爬行那样/鳞.:像鱼鳞.那样;

...D西南

..:向西南/面.:对着

20.C(C.从侧面描写溪水的清澈)

21.B(A.见.:拜见/见.:引见;B.说.通“悦”

....

高兴

..;C军.:军队

.../.军.:军营;D诚:如果/诚:确实)

【乙文】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傲慢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教导,愿意听您的教诲。”老

人说:“地位已经高,要越是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十分对,(我)会牢记的。”

22.A(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23.C(A.一.:全/一.:一个;B.孰.通“熟”仔细/孰.:谁;C衣.:衣服/衣.:衣服;

....D美.:美丽/美.:认为……美)

24C( C.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治国的道理)

25.D(A.而.:表修饰/而.:表转折;B.可.:大约/可.:能;C清.:清晾/以:因为;D然.:……的样子)【乙】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26.B(B.沉鳞.竞跃(指鱼)

27.D(A与.:参与,这指欣赏领略之意/与.:一起;B.以.来/以.:因为;C.谢.:姓/谢.:辞官;D之:助词,的)

28.C(C.【乙】文先叙述,再写景,最后叙事抒情。29.D(A拂.:飘动/拂.:辅弼,辅佐;B.信.:诚实(实

话,实情/信.:守信用;C.动.:游动

.../.动.:惊动;D.国.家.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题。

30.C(A(目光短浅)/加.(虚夸,谎报)B.必以信.(诚实)D.再.(第二次)

31.B(A.间.:参与/间.:夹杂;B.以.:凭借 C于.:在/于.:到;D从.:跟从/从.:学习)

32.C(C.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术和掌握战机是战争取胜的条件。

33.B(A比得上/等到;B.早上

../.早上;

...C确实/如果 D日光/景色)34.C(指酒清)

35.A(A两个均是代词;B.表转折

.../.表顺承;

....C从/

至于;D因此/原因)

36.C(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

情状,意在表现作者以民同乐……)

37.B(A指欣赏,领略/一起;B、鱼/鱼;C、这样

../.

同“燃”燃烧

...... D、灭亡/逃亡

38.C(C、忠于职守)

.....

39.CA、根据/表并列关系的连词,相当于“而”B、代词,代曹刿/助词,的;C在/在; D于是/在)

40A(A、本文详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略写双方交

战的过程,这样起到了突出曹刿“远谋”的作用。)

41、D(D、动.心忍性(动:使……惊动)

42.D(A用于祭祀的牛羊猪等/指为正义的事业死亡; B所以/原因;C参与/间隙; D凭借/凭借)

43B(ACD均是代词,B助词,放在末尾使句子完整性)44、D(D.本文剪裁得当,作者详写战前曹、庄二人的对话及战后的分析,略写战斗的场面)

45、D(A凭,凭借/因为;B在/到;C表修饰/表并列;D因此/因此)

46、B

B.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47、C(

A代,代这件事;B代曹刿;C助词,的;D代齐国的军队)

48、B(B.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小大之…必以情”这一句话。)

49. B(代,代听到的水声/助词,的;B……的样子/……的样子;C鲜艳/ 很少;D这样/是)

50.A( A. 能谤讥

..于市朝(谤讥:指责,讽刺)51.C(A认为/因为;B偶尔/夹杂;C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要求/寻求)

52、D(D悟出了治国……)

53.A(A离开/离开;B偶尔/夹杂;C身高/修建;D 通“熟”仔细/谁)

【乙】大将军年羹尧镇守西安的时候,大肆网罗天下有才学的人,以丰厚的待遇作为自己的幕僚。有个名叫蒋衡的孝廉前去应聘,年羹尧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年羹尧征伐青海时,军营驻扎后,忽然传令说:“明天出兵,每人各带一块木板、一捆草。”军中上下不明白其中的原因。等到第二天,遇到了淤泥深坑,让军士把草束起来扔进坑里,上面铺上木板,军队行进没有阻碍。少数民族的人(番人)正是倚仗这个坑为险阻,没有想到大队敌军突然到来了。终于攻陷了敌人的巢穴。第二年征伐西藏时,一天晚上漏壶漏了三小时,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停下来。年羹尧急忙唤来参将,带三百轻骑兵出营,去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索敌兵,果真在那里全部歼灭。有人问其中的原因,年羹尧说:“只是一刹那就停下来的,肯定不是风,而是飞鸟受惊振动翅膀的声音。半夜鸟会飞出,肯定有人惊扰了它。这里往西南十里的地方,有茂密的树林,栖息的飞鸟肯定很多,我判断肯定是贼兵来埋伏,所以惊起鸟群来。”

54.D(A天子且.至(将要);B此去.西南十里(距离);

C. 天子为动.(感动)

55、B(A被.:穿着/被.:盖,覆盖;B因此

../.因此;

...C.

情趣

../.判断;

...D.告知,告诉

...../.认错,谢罪)

......

56C(C【乙】没有侧面描写

57D(A像/和;B停止/治愈;C本来/顽固;D寻找/寻找)

58.B(A.认为……美;C指责;D传到)

59.B(A身高/修建;B察看/察看;C受蒙蔽/遮住;D朝拜/早上)

60.D(D.悟出了治国……)

【乙】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

61、B(B.人恒过.(犯过错)

62.C(A发动/举用;B向/做事;C多次/多次;D动词到/助词,的)

63.D(D. 根据“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一句,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64.B(A动词到/代词,代这件事; B.想/想;C.原因/因此;D.因为/用;

65.助词,的。B(A代词,代齐国的军队;B助词,

的/C助词的;D代,代这件事;

66、D(受蒙敝)

67、D悟出治国……

68、C(A谁/仔细;B绕过/犯过错;C动词到/动词到;D拜见/了解)

69、加点“于”字用法或意义与“管夷吾举于.士”相同的一项:(C从)(A介词在;B到;C从;D在)

70、B(B违反,阻挠)

71、D(D、文章层层深入地阐明“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72.C(A仔细/谁;B到/助词,“取独”;C因为/

因为;D看/景观)

73、D(指酒清)

74.A(A表递进关系)

75、B(B、不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76.B(A作动词/代词,这;B两个均是助词,“取独”;C在/对;D偶尔/夹杂)

77.A(A告知,告诉)

78.C(A驻军/军队;B动词,到/助词,的;C用/用;D即使/虽然这样)

79.D(D.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表现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80、D(A从/在;B阻挠/通“弼”辅佐;C兴起奋起,有所作为/种作;D内心/内心)

81、B(B用这些来)

82、A(B入,在国内;C过,犯过错;D使……劳累)

83、C(C、第③段先从正面处在个人的角度论证论点,再从反面处在国家的角度论证论点。)

84、C(A表并列,相当于“而”/因为;B于是/随,就;C的/的/D表修饰 /表转折)

85、D(D像北斗星那样)

86、B(对……感到高兴,快乐B因为;C使……凄凉;D像狗的牙齿那样)

87、C(C这种方法叫侧面描写。)

88.A(A动词,到/动词,到;B再/恢复;C了解/引风;D皇帝发布的命令/以皇帝的名义告诉)

89.B(A到/助,不译;B派遣/派遣;C担任/被;D 军队/驻军)

90、D(D壁门:营垒)

91、A(A间接描写他的地方也很多)

92.?C(A同“燃”/但;B门,门内/门;C知道,了解/知道,这里是觉察,察觉;D游动/游览)

93.B(A在/B到/C在/D在)

94、A(A使……劳累)

95、C(C、全文按照先举列论证,然后展开论证,最后……)

96.B(A表并列,同“而”/因为;B出门,出去/走;C于是/随;D表修饰/表转折)

97.A(A.念无与为乐者(想到,考虑到) )

98、D

99、A

100.C(A,名,名词作动作,命名;B先,在……先;D志,做标记,名作动)

101.B(穷,走到……尽头)

102.D(A的/代;B作为/对;C这/他的;D……的样子/……的样子)

103.D(D.错在: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104.B(A早晨/朝拜;B通“悦”/通“悦”;C军队/军营;D认为……美/美丽)

105.A(A确实,实在)

106.D(A助,的/代,代这件事;B对/比/C谁/仔细;D表顺承/表顺承)

107.D

108.D(A表修饰/表转折;B同“燃”/但;C代/助;D听到/听)109.B(B见识短浅)

110.选出与“一鼓作气”中“鼓”字用法相同的一(名作动,击鼓;D )D福.:赐福,保佑

111.C(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战略战术)

112.C(A……的样子/但;B作/成为;C好像/好像;D在/表接着

113.B(许:左右,不确数)

114.C(A介词,从/动词,跟从;B大约/可以;C因为/因为;D表并列,相当于“而”/因为)

115.D(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凄凉的心境。)116、B(A了解/引见;B派遣/派遣;C过错过失/动,犯过错;D听说/听从)

【乙】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非常生气,要杀那位养马的官人。皇后劝谏说:“以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怨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实很有益的。”

117、D(D、极有利益.尔(好外)

118、D(A助,的/代,代这件事;B认为/因为;C传/听说;D在/在)

119、B(B、【乙】文齐景公要杀养马宫人,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让他放弃杀养马宫人。)

120.B(A代/助;B……的样子;(美好)的样子;C 这指欣赏领略/和;D因为/与来,表以来)

121.B( B.晓雾将歇.(消,消散)

122.C(A澈通“彻”通,透;B随通“隳”毁坏;D杓能“勺”

123.C(C.[乙]文描绘了作者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从中体现出作者消极的人生态度。)

124.B(A离开;B相当于“而”表并列/因为;C……的样子;D的)

【乙】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有

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啸、老虎嚎叫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竖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125. B( B.其岸势犬牙

..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126.C(A听到;B好像;大约/可以;D好像

127. D(悲凉的气氛)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与朱元思书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着,声音不断绝。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略微显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

完整word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练习 一.阅读《岳阳楼记》,完成1—10题 1.本文作者是我国代的政治家、文学家。(1分)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3.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樯倾楫摧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神情异常 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山岳潜形()(2)薄暮冥冥()..(3)把酒临风()(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5)谪守巴陵郡 ( ) (6)百废具兴 ( ) ..(7)朝晖夕阴 ( ) (8)去国怀乡 (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6.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 指的是;“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 是。 7.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2分) 8.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9.文章第二段作者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文题,此外还有什么作用?(2分) 10.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 1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17题。 【甲文】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再适,改嫁。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昃(zè),太阳偏西。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去之南都入学舍()..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1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 表达方式。(3分) 17.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3分) 三.阅读《小石潭记》,回答后面的问题。 1.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1分)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初中三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题(初中三年级语文)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 三、(北京课标A)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9-23小题。(共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 2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一—————,根本原因足———一 22、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23、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 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二十一、(淮安) 阅读下文,完成18~2l题。(16分) 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度已失期/ 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失期,法皆斩。 译文: ②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20.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 [ ]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初二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原文、翻译、注释

初二语文文言文,古诗原文、翻译、注释 制作者:向天浴 《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 烟雾都散净了,天空和远山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翻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它当作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本性嗜酒,家里穷不能常喝。亲戚旧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酒叫他来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不舍不得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自我娱乐,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忘记心中的得与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评论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把自己的志趣当作快乐。(他是)无怀氏的百姓吗?或者是葛天氏的百姓吧? 《马说》韩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精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完成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8分) ①可见一bān【】②风mǐ全球【】 ③zhū如此类【】④如火如tú【】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12分) ①,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 ②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③,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④,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如,见利而忘义。(钱泳《治水必躬亲》) ⑥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⑦,化作春泥更护花。(《迢迢牵牛星》) ⑧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⑨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一联引用了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融合,有表达了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⑩《别云间》(夏完淳)中“;”两句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 3.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书,叙述了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书中写到“保尔曾经四次死里逃生”,表现了其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请用扼要的语言把你所了解的保尔“四次死里逃生”中的第二、三次内容按照要求填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4.下面语段中划线的三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3分) 国学、诗歌应该教孩子怎么学?孙校长指出,①国学诗歌经典因其具有语言精炼,富有韵味,充满音律美,②教学时应以背诵和诵读为主,辅以适当的讲解,让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不必在理解上花太多功夫。?不求甚解??熟读成诵?应是国学诗歌教学的原则。③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四篇文言文语段复习题及答案

2018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四篇文言文语段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岳阳楼记》复习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耀一作:隐曜;淫雨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给加点字注音。 属( zhǔ)予作文以记之霏霏(fēi)冥冥(míng)霪(yín)雨 皓(hào)月心旷神怡(yí)宠辱偕(xié)忘潜行(qián)潇(xiāo)湘浩浩汤汤(shāng)谪(zhé)守朝晖(huī) 二、解释重点词。 1、百废具.(都)兴 2、横无际涯.(边) 3、朝晖.夕阴:(日光) 4、大观.:(景象) 5、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6、山岳潜.形(隐没) 7、薄.暮冥冥:(迫近) 8、不以.物喜,(因为) 9、翔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10、何极 ..(哪有穷尽) 11、樯倾楫摧.:(断折) 12、把.酒临风(持、执) 13、微.斯人(无、没有) 14、春和景.明(日光) 15、增其旧制.:(规模) 16、去.国怀乡(离开) 17、而或.(有时)长烟一.空(全) 18、予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之心( ..). ..思想 19、微.(没有)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重点词: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惊,有“起”、“动”的意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与朱元思书 作品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ing)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任凭船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山与奇异的水,就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碧绿洁白之色,千丈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与细沙碎石,一直瞧下去,可以瞧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洁白的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树木,使人瞧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借着山势,争着向上,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与远处伸展。(群山)都在互相竞争高低,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美丽的百鸟相向与鸣,鸣声嘤嘤,与谐动听。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

断。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瞧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那些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瞧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就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先生不知道就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她的姓与字。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先生闲适安静且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富贵。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爱好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亲戚朋友知道她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她;去喝酒就喝个尽兴,期望一定喝醉。(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与喝水用的瓢里常常就是空空如也,但她依然安然自若。经常以写文章来自我娱乐,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向。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专题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二语文学生试题 (文言文、古诗专题) 文言文专题 一.{甲}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礼愈至. ③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④主人怪. 问衡 1、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门人弟子填其.室 B 弗之.怠 或遇其.叱咄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 邻舍有烛而.不逮 D 衡乃. 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 甲文 乙文 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二.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 、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 、益.慕圣贤之道 益. 多弊少 C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 、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2分)例句:“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 A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 、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 、不以. 物喜,不以. 己悲。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③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10.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 ② ③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 .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 .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 .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2.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2分) 13.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14. .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文言文课内阅读篇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 1 —7题 风烟邑()净,天山共色。从丄)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_ )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 之妙 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6?翻译句子 (1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7、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初中语文版九年级文言文选择题

愚公移山 一、解释下列词语 方:河阳:且:惩: 塞:迂:室:毕: 平险:指:献疑:杂然: 许:子孙:三夫:箕畚: 易节:毛:固:彻: 穷匮:厝:陇断:若: 二、解释下列加点虚词 且焉.置土石其.如土石何 曾不若.孀妻弱子有子存焉. 三、翻译下列句子 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残年余力: 何苦而不平: 感其诚: 四、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2、第一段:写故事背景。“本在”这一句为后文写移山困难设下伏笔。 3、第二段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故事的开端,第二层详写移山的情景,是故事的情节的高潮。 4、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观点。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5、第四段:用神话结尾,同时这故事的结局也照应了故事的开端。但以神话结尾不能突出愚公的精神。 6、这篇寓言故事不太完整,作者善于运用对比和烘托的手法。

扁鹊见蔡桓公 一、解释下列词语 有间:居十日:故: 汤熨:属:请: 二、翻译下列句子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望桓侯而还走: 三、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本文通过叙述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画了这两个人物,表现了病须及早医治、切勿不要讳疾忌医的中心意思。 2、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时间线索清清楚楚。 3、第一层:首先写扁鹊和蔡桓公的前二次见面,这是故事的发生。 4、第二层:写两个人的第三、四次见面以及扁鹊说明“还走”的原因,这是故事的发展。“望桓侯而还走”直接写出了桓公病情严重的程度。 5、第三层:交代故事的结果——桓公病死,这是故事的结局。“居五日”、“桓侯体痛”,可见病情发展之快,病情之严重。 6、这个故事具有明显的劝谕色彩,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7、扁鹊的善意规劝与桓公的讳疾忌医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比的目的在于揭示扁鹊医术高明。本文不到二百字,平铺直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专项练习题 一、直接型默写 1.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4.凄神寒骨,。(柳宗元《小石潭记》) 5. ,君子好逑。(《关雎》) 6.求之不得,。(《关雎》) 7. ,白露未晞。(《蒹葭》) 8.微君之故,?(《式微》) 9.挑兮达兮,。(《子衿》) 10.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1.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3.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4.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1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虽有佳肴》) 16.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17.食不饱,力不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韩愈《马说》) 18.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9.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 21.半匹红纱一丈绫,。(白居易《卖炭翁》) 22.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3.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 24.拣尽寒枝不肯栖,。(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

寓居作》) 25.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二、理解型默写 陶渊明《桃花源记》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文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2.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快乐的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柳宗元《小石潭记》 4.运用侧面描写,既表现了鱼的情态也表现了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5.柳宗元《小石潭记》一文中通过对环境凄凉的感受,流露作者政治受挫遭谪贬后的忧伤心情的的句子是:,。 《关雎》 6.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中表现青年男子对美丽而贤惠的姑娘充满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7.“,。”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8.诗中运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求而不得而痛苦难眠的诗句是:,。 《蒹葭》 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入物淡淡的凄婉之情。这几句诗在今天常被我们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且被谱上了曲演唱,成为了歌曲《在水一方》的一部分。 10.“溯洄从之,。,宛在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31分)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慭慭:yìn yìn,谨慎小心的样子。阚:hǎn,虎叫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分) 船载以入()驴不胜怒()技止此耳()乃去() 2、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10分) ①然: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 ②因:因跳踉大阚()罔不因势象形() ③耳:技止此耳()无丝竹之乱耳(耳朵) ④且:以为且噬已也()且焉置土石() ⑤益:益习其声()有所广益() 3、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跳踉大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7、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心理活动: 动作: 作用: 8、指出出自这段文字的成语(至少2个)。(2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及翻译

第21课《与朱元思书》 第一段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记叙、抒情为主) “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富春江的美景就是在这样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 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 平静的江面,水之清澈,以至千丈深的水都能见底,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河段,水流又如疾箭,若奔马,势不可挡。夸张比喻中,水之异尽现。 山之峻峭,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动态比拟中,山之奇毕呈。然后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于是,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最后四句,仍结在写景上。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翻译: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第22课《五柳先生传》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他有三大志趣: 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寒假背诵预科 桃花源记 魏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quǎn)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jīn)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习题(整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 ①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 __②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 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 4.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表达效果:____________ 7.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8.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9.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10.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11.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分别代表什么?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第五单元 一、积累·运用 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释义。(8分) ①公输盘诎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 之 7.文学常识填空、默写。(20分) ①墨子是时期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孟子》是家经典之一,孟子,名,战国时期邹人。 ③庄周,时宋国人,是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④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惠子相梁》一文中腐鼠比喻什 么? ; 这篇短文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感 情? 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_________”思想。 8.读下面的文字,从中归纳出一个论点。(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二、阅读 (一)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曰。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9.指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才美不外见于是见公输盘B.以牒为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子墨子九距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楚王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6分) ①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1.选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4分)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教案 【教学目的】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文言文的阅读离不开翻译,中考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所占的分值也较大,可见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好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文翻译方法 1、翻译的基本方法是“对”,即“对译”,要求逐字逐句的落实。 2、具体方法为“留”、“换”、“删”、“补”、“调”五字诀 ①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及专有名词。其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国号、庙号、谥号、书名、器物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等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换:就是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文言词汇。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