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1课时 二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1课时 二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1课时 二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1课时 二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不支持燃烧和能与水发生反应。同时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是本课题教学难点。关于一氧化碳,教材主要介绍了它的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本课题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例如,教材介绍了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奥秘,以讨论的形式提出“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等一些实际问题。另外,本课题还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态度,教材中的“调查与研究”要求学生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充分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第1课时二氧化碳

课题二氧化碳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并提倡“低碳”生活。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

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能灵活地应用CO2性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相互交流、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愿

望。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强化保护环境、解

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备课笔记

教学

重点

通过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

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

学会应用。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具

准备

仪器: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一套,铁架台,烧杯,试管,药匙,试管夹,

集气瓶,玻璃管,酒精灯,玻璃片。

药品:稀盐酸,石蕊试液,稀醋酸,石灰水,水,大理石。

其他:塑料矿泉水瓶,蜡烛,纸袋,火柴,投影或多媒体电脑平台。

课前

预习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CO2+H2O H2CO3;

(3)与氢氧化钙反应CO2+Ca(OH)2 CaCO3↓+H2O。

3.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有CO2、O3、CH4和氟氯代烷等;

(2)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等。

新课

导入

[课件展示]“屠狗妖之谜”: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深山峡谷中,有一个闻名

的屠狗洞,洞里有个屠狗妖,当人牵着狗进入洞时,人安然无恙,狗却昏倒,甚

至死亡。科学家波尔曼决定探索此洞的秘密。他一手牵着狗,一手拿着火把走进

洞里,没走多远,狗昏倒在地,他马上蹲下查看究竟,这时他感到呼吸困难,并

看到手中火把的火焰飘忽不定,波尔曼抱着狗,跑出洞外,放声大笑:“这屠狗

妖原来是……”

讲述“屠狗妖之谜”,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教材P117【实验6-3】【实验6-4】,探索有关

二氧化碳的性质。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讨论:

我们平时打开汽水或啤

酒盖时,常有大量的气体产

生,这是什么气体呢?(二

氧化碳)

进行新课

[学生活动](1)根据课题2中所学的CO2的制法,完成教材【实验6-3】,制

备下面实验需要的CO2。(2)取一瓶CO2,观察、记录现象。

(3)实验探究:结合教材实验内容及插图,完成教材P117【实验6-3】、【实验

6-4】,叙述现象,并分析原因。

[共同分析]【实验6-3】中发现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此性质属于CO2的化学性质)且密度比空气大,

可以像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实验6-4】中发现塑料瓶瘪了。说明CO2

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

[教师设疑]在实验室内,大家还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来比较一下CO2与

空气密度的大小?学生讨论,共同交流。

[共同分析]选用一种类似于天平的简易装置(如下图),做实验:

从而发现:左边纸筒上升,右边的纸筒下降。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填表:

[课件展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空气比较)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烧二氧化碳

无色气体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能

[引导分析]前面我们分析了气态二氧化碳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

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下面我们了解干冰的性质。

[课件展示]干冰

[拓展介绍]干冰是一种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在常压和-78.5℃时升华,升华

时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为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雾。

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的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就是这样形成的。

备课笔记

易错提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

归纳总结: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约是空气密度的

倍。因此可以像倾倒液体

2

能溶于水,1体积水约

1体积CO2,加大压

CO2在

CO2固体叫干冰。

[小结归纳]CO2的物理性质:(1)CO2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4)干冰(固体CO2)易升华。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思考讨论:(1)CO2是否有毒?请解释“屠狗妖之谜”。(2)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深洞的底部时,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学生活动](1)交流讨论。(2)实验探究:一学生演示模拟菜窖。

[共同分析]虽然二氧化碳是无毒的,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一定量时,会使人窒息死亡。屠狗洞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洞中下层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而上层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所以狗死亡而人无恙。在进入久未开启的洞窖底部时应注意安全,一般先做灯火实验。

[知识延伸]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能否利用二氧化碳来灭火?(回答:能。)

[教师活动](1)介绍紫色石蕊试液。(2)安排实验,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教材P118【实验6-5】及补充实验,探索有关二氧化碳另外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1)实验探究:分组完成教材【实验6-5】。(2)叙述现象并讨论分析原因,填写下表。

[共同分析]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2O+CO2H2CO3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H2O+CO2↑注意:这里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我们不能说成“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此外,盐酸、稀硫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相关内容将在后面学习。

(3)实验探究:向澄清石灰水中吹CO2(如下图),叙述现象,并讨论分析原因。备课笔记

方法点拨:

备课笔记

[思考讨论]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

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解答。

[共同分析]白色物质是CaCO3,因为石灰水与空气接触,吸收其中的CO2

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

[教师讲解]因此,我们做完实验后,不能将盛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

否则石灰水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思考讨论]石灰浆

[主要成分是Ca(OH)2]抹墙一段时间后会变硬变白,为什么?要使石灰浆抹

的墙迅速变硬,通常在室内生一盆炭火,为什么墙壁反而会“冒汗”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解答。

[共同分析]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可以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

成碳酸钙,碳酸钙是白色固体物质并且较坚硬:Ca(OH)2+CO2CaCO3↓+

H2O炭火燃烧时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可以促进反应迅速进行,但同时又生成大量

的水,所以看起来“冒汗”。

知识点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19“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此部分内容,

交流讨论:

(1)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2)什么是“温室效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后果?

方法点拨:

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求我们减少能源消耗。例如节约纸张,少开私家车等都是我们可以做到

的“低碳”生活方式。

教材习题解答

练习与应用(P123)

1.选择氧气、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填空,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2)能用于灭火的是二氧化碳;(4)绿色植

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释放的是氧气;(6)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7)能使紫色石

蕊溶液变成红色的是二氧化碳,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 H2CO3;

(9)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3.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产生这种景象可用的物

质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

4.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完成下列表格(文字或图示均可)。

6.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这层白色固体是

怎样形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石灰水用完以后,如何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写

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这层白色固体是CO2与Ca(OH)2反应形成的,CO2+Ca(OH)2CaCO3

↓+H2O,主要成分是CaCO3,石灰水用完以后,可以通过加入盐酸除去瓶壁上的白

色固体,2HCl+CaCO3CaCl2+H2O+CO2↑。

备课笔记

课堂延伸: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

途径有: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体

腐烂等。(2)大气中二氧化

碳的消耗途径有:植物的光

合作用、被海水吸收。植物

的光合作用在大气循环中起

着重要作用,它是消耗二氧

化碳的主要途径,对大气中

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

变及人类的生存、生活有着

重大影响。

7.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人们通常用下列方法生产轻质

碳酸钙:将石灰石煅烧制得氧化钙,再将氧化钙加水制成石灰乳[主要成分是

Ca(OH)2],然后将净化后的石灰乳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碳酸钙。试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上述反应的原理。

解:CaCO3高温CaO+CO2↑CaO+H2O Ca(OH)2

CO2+Ca(OH)2CaCO3↓+H2O

8.某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1.48g,要使该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

酸钙沉淀,至少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例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B.干冰能作制冷剂因为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

C.二氧化碳能够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D.二氧化碳能作温室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析】二氧化碳能够制汽水,是利用了其能溶于水,又能与水反应的性质。

【答案】C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备课笔记

课堂拓展:

CO2在一般情况下,不

支持燃烧。但对有些物质也

有助燃性,例如镁带可以在

二氧化碳中燃烧。因此,金属

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

来灭火。

教学反思

本课题实验较多,要充分体现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学生进行课堂实验探究为主,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学生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建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且能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非常多。例如二氧化碳的性质(利用溶解性来制汽水、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等),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气体肥料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以及课后的调查与研究和家庭小实验,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以致用,从而体会化学学习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课时 铁的冶炼(教学设计)

第八章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获得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炼铁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产中的作用,树立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工业炼铁原理。 2.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三、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视频 五、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只有金、银等少 数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大部分的 金属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那么 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用到最多的金 学生倾听。思考。 回答炼铁需要铁矿石、需要还原剂。 激发学生的学习 欲望。

2分钟属——铁是怎样炼成的? 展示图片:各种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黄铁矿图片 如果你是炼铁厂的厂长,你会选择哪种铁矿石? 我们学过的还原剂有碳、一氧化碳,选择哪种还原剂呢? 炼铁的设备是什么?在炼铁时主要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学生思考、讨论选择合适的铁矿石。 思考、讨论选择碳、氢气、一氧化碳中的哪种物质做还原剂。 思考、讨论高炉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图片,播放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学生观看图片和视频。讨论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先通CO ,再加热,目的是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尽。 2.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CO 至冷却,目的防止石灰水倒吸。3.用酒精灯点燃尾气的作用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几个化学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Fe 2O 3+3CO 2Fe +3CO 2 CO 2+Ca(OH)2=CaCO 3↓+H 2O 2CO+O 2 2CO 2 体会科学的方法在实验中的作用。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 新课教学2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工业炼铁和实验室炼铁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产物不同。工业炼铁得到的是生铁,实验室得到的是纯铁。 2.设备不同。工业炼铁设备是高炉,实验室用玻璃管。 3.温度不同。高炉内温度高,玻璃管内温度较低。 4.对环境影响不同。高炉炼铁对环境影响大,实验室对环境影响小 5.操作难易程度不同。高炉炼铁工艺复杂,实验室操作简单。等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化工生产与实验室生产的不同。

最新鲁教版初三化学教学案

目录 1 2 3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4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5)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6)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复习课) (7) 第二单元探究水世界 8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9)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第三节原子的结构………………………………………… 10 11 第四节元素………………………………………………… 12 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复习课…………………………… 第三单元溶液 13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14 第二节溶液的组成的定量表示…………………………… 15 16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7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18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19 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20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21 22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理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23 24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25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26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27 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28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课)………………………… 29 30

31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32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案 33 20 年月日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教学案 34 35 20 年月日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_第五章_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知识点,推荐文档

△ △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第一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铁粉为黑色)、有金属光泽、常温下为固体(汞为液体)、硬度大、熔沸点高、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问题:黄铜和黄金外观很相似,你们可用哪些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 方法:测密度、硬度等(物理方法) 火烧,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化学方法)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下,铝和氧气也能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在加热条件下,铁、铜等很多金属都能跟氧气化合生成金属氧化物。 活动与探究: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铜丝,观察现象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 2Cu+O2=2CuO 总结:实验表明:绝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和剧烈程度不同。表达式: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化合反应) ①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我们用的铝制餐具不易生锈而铁制品却容易生锈呢? ②为何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餐具呢? (2)金属与酸(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 观察与思考:在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镁带、锌、铜片、铁,再分别加少量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各组物质是否反应,有没有气泡,有没有放热现象,反应速度如何,完成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2+H2金属表面有气泡。 Fe+2HCl=FeCl2+H2 金属表面有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Zn+2HCl=ZnCl2+H2 铁、镁、锌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____反应最剧烈,其次是_____,然后是_____ (3)由此推出,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绝大数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哪个反应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为什么? 金属+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3)铁与硫酸铜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学案-导学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一金属材料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3.知道合金的组成,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4.会区别纯金属和合金,认识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二、知识准备 请列举你知道的一些金属材料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铁、铜、铝的有关知识 铁: 铜: 铝: 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等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三、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金属材料的种类有哪些? 2、跟非金属相比,金属具有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 3、通过课本第3页表8-1及生活经验完成第3页中的讨论。 4、说出你所知道的金属之最

[交流学习] 小组内交流讨论: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精讲点拨]并不是所有含金属元素的物质都是金属材料,例如铁矿石中含有铁元素但不是金属材料,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不光要考虑其性质,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跟踪练习]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下列物质的性质都属于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①导电性②熔点低③延展性④导热性⑤有光泽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3、铝通常用作电线、电缆是利用它的性;细铁丝、薄铁片用力就可弯成各种形状,这说明铁具有的性质;铁锅、铝壶可用来烧水是利用它们的性;金块可以轧成很薄的金箔,这是利用了金的性[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4-5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合金?合金是纯净物吗? 2.铁常见的两种合金是什么?其组成如何? [观察思考] [交流学习] 1.通过观察[表8-2]你得出什么结论? 2.通过上述现象及结论总结纯金属与合金性质有何不同?

人教初三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 ....,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 ..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2+O2 2H2O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 2H2O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程式: FeS 2 + O 2 Fe 2O 3 + SO 2 ⑴确定起点元素:由于Fe 、S 元素在横线两边只出现了一次,且最小公倍数都为2,因此Fe 、S 元素都可作为起点元素。 ⑵若选择Fe 作为起点元素,则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2。 ⑶确定FeS 2 、SO 2前面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S 2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1的商2作为的FeS 2系数;用最小公倍数2除以Fe 2O 3中Fe 元素的原子个数2的商1作为Fe 2O 3的系数; 2FeS 2 + O 2 1Fe 2O 3 + SO 2 ⑷确定O 2 、SO 2的系数: ①由于O 2 、SO 2中只含有O 、S 两种元素,S 元素在方程式两边只出现了一次,因此先确定SO 2 的系数,再确定O 2的系数。由于方程式左边S 原子的个数已确定为4,所以点燃 点燃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复习)》教学设计 导读:溶液(复习) 中考动向分析:本节教学大纲上要求并不高,只要求对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及溶液的定义及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即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如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本节中的有关知识都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已成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本节是中考必考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复习目标要求1、弄清溶液的概念、特征及组成和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途径、关系.知识要点梳理(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如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水,悬浊液静置后,固体小颗粒会成为沉淀。(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植物油注人水中,搅拌后得到的乳状浑浊液体.乳浊液静置后,会分层.如油层在上,水层在下,(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均一是均匀的意思,稳定意味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和分层的现象.在溶液里,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例如,CuSO4溶液中,水是溶剂,CuSO4是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都把水看作溶

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在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透明的混合物.均一性,是指溶液各处密度和浓度都一样,性质都相同.如有一烧杯H2SO4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它们的浓度和密度都一样,让它们与锌反应都能放出氢气.稳定性,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如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无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分离.这一点是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区别.3.注意事项①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还有其它许多物质的溶液,分别呈现不同的颜色.②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这是受到分子间的间隔的影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初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参考

2019年初三化学教学设计方案参考 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 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 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下文为您准备了初三化学教学设计方 案参考: 一、学生情况的再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 学生们喜欢化学,喜欢上我的课,他们的总体情况是:基础 较差,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 是后退,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比较缺乏信心,这些是我的 教学的出发点。 二、再研究化学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 的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 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 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做到全面复习。复习目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 学习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 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 3.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 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4.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5.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三、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大纲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比较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竞赛法等形式进行。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 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复习切忌搞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和题海战术。在教学中我常用:启发式讲授、自学式的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doc资料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点燃 点燃

九年级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含答案

2013年九年级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含答 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导学2 课题2 化学肥料 【学习目标】 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学会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后填空: 1、由于农作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需要量较大,因此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可用作氮肥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3、_________、_________等根部有根瘤菌的豆科植物能进行氮的固定。 4、常用的磷肥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常用的钾肥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6、有些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这样的化肥叫做_____________。 7、常用复合肥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对提高农作物的 产量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二、合作探究 9探究初步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10、铵盐的检验方法? 三、精讲点拨 四、反思整合 1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2、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达标测试 13、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 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容易被农 作物吸收的硝酸盐。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14、被誉为“春果第一枝”的大樱桃已经成为烟台农业经济的一个亮点。为了预防大樱桃在成熟期发生裂 果现象,果农常施用一种钾肥。这种钾肥的水溶液能与

初三中考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说明:本学案设计可供中考学生自主复习使用,可以算是课本导读,所以不用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初三化学第五章燃料教案

第五章燃料 第一部分洁净的燃料——氢气 【知识整合】 1.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最轻的气体,极难溶于水。 2.常温下氢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3.氢气的可燃性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经点燃可安静燃烧形成淡蓝色火焰,生成水并放出热量。2H2+O2点燃 →2H2O (2)点燃不纯的氢气(与空气混合)会发生爆炸,点燃氢气之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3)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满一试管氢气,并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若听不到尖锐的爆鸣声或响声很小,就说明氢气是纯的。 4.一切可燃气体混有一定比例的空气时,点燃都会发生爆炸,这种体积比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5.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置换反应)。 锌与硫酸的反应 (1)反应表达式:锌+ 硫酸→硫酸锌+ 氢气 Zn + H2SO4→ZnSO4 + H2 (2)实验装置:试管、单孔橡皮塞和导管 (3)收集方法 ①向下排空气法(氢气密度小于空气) ②排水法(氢气难溶于水) 6.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 【经典例题】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生成;不纯的氢气点燃时(可能、一定)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写出氢气点燃爆炸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基本类型是。 2.关于氢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B.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液态是淡蓝色的 D.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B. 检验氢气纯度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不纯 C.氢气是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惟一产物——水,该反应也能说明水的组成 4、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是()。 A、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制氢气 B、以焦炭和水为原料制水煤气后分离出氢气 C、用炽热的铁和水反应制氢气 D、由热电厂提供电力电解水制氢气 【练习】

初三化学教案:第五章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

初三化学教案:第五章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如何识别酸和碱 酸碱指示剂概念: 2、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的定义和碱的定义 3、了解常见原子团:如OH CO3 SO4 NH4等 教材分析: 本节从同学们生活中的经历入手引出问题,如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知道它们是两类不同的物质,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分析酸溶液的性质就是氢离子的性质;碱溶液的性质就是氢氧根离子的性质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并不陌生,但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又是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所以兴趣高,这是学习的基础。 重点: 1、区分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方法 2、从离子观点认识酸溶液的性质就是氢离子的性质;碱溶液的性质就是氢氧 根离子的性质。 难点: 1、红色石蕊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是如何制作的,用来鉴别什么物质。 2、从微观(离子观点)认识酸溶液的性质和碱溶液的性质。 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或者点滴板),胶头滴管等,多媒体演示台。 药品: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紫色石蕊试液,蓝色和红色石蕊试纸(实验要探究的物质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准备,不必拘泥与教材中给定的几种)等。

本节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现象和熟悉的物质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组织起来,迅速融入到教学情景中,使学生的思维和活动都是从“疑”,靠疑推动使学生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在一系列活动中认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明确了溶液呈酸碱性的实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对化学的好奇心,培养了对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教学中分析溶液酸碱性的实质是教学的难点,应想方设法突破。另外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验。

最新初三化学第九章教学案

第1课时化学与能源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化学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转化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 2.了解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和装置,了解燃烧化石燃料的缺点,使用化学电源的优点,看懂常见电池的简单原理; 3.认识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培养节能和环保意识。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课前导学】 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 2.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与能源损耗 (1)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物都会有,是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2)化石燃料中,特别是煤和石油,含有硫、氮等杂质,燃烧产物中含有、等酸性物质,造成酸雨等大气污染物; (3)燃烧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3.你所知道的能源还有、、、、等。【课堂探索】 一、能源的分类 (1)按照利用方式不同分: 一次能源: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 如:;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量和资源。 如:。 (2)一次能源按照能否再生可以分为: 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如:; 不可再生能源: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 如:。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交流与讨论】 1.人类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 2.开发新能源,目前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能源危机? ; 3.火力发电厂发电时能量的转变过程:; 4.火力发电存在哪些问题? 。

【活动与探究】将铜片和锌片通过导线分别连接电流表的正、负极,再将铜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整理与归纳】 1.在实验中物质经过化学变化将 能转变成______能,这种装置也称为________。 2.与火力发电相比化学电源的优点:既可以 ,又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3.电瓶车内的电瓶在充电时能量的转变形式是由 能转化为 能。电瓶车使用时能量的转变形式是由 能转化为 能。 4.废旧电池丢弃对环境的影响 , 。 如何处理? 。 5.如何应对能源危机? (1)开发 ;(2)研制、使用 ;(3)提高能量的 等。 6.中国节能标志的含义(图9-1-1)。 。 三、氢能源 (1)氢能源的优点:(1) ;(2) ;(3) 。故称为“绿色 能源”。 (2)要利用氢能源还需解决的问题: ; 。 (3)氢能源发展前景:要利用 能来分解水制取氢气,制备高效、廉价的储氢材料。 【当堂反馈】 1.下列燃料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 A .酒精 B .石油 C .天然气 D .煤 2.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一级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现存的能源,二级能源是由一次能源加工转化而成的,下列属于二级能源的是 ( ) A .风能 B .水力 C .电能 D .天然气 3.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下列燃料电池比实验现象 电流计指针 溶液颜色 化学方程式 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原因 能量转化的方式 9-1-1

九年级化学第五章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第五章金属与金属矿物教材分析 [本章结构] 1.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通过前面四章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道了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到燃料的燃烧给人类会带来的幸福或灾难;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微观粒子概念,认识到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等。也就是说:同学们已接触了较多的非金属元素的知识。而在初中阶段,对“金属元素”的系统研究,是化学教材中首次出现的。对“金属与金属矿物”的系统认识,特别是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且与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金属——铁的研究,就具有其独特的重要意义了。 本章内容主要是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围绕“金属的性质、金属矿物存在的形态、怎样冶炼、金属的特点和用途、如何防止金属腐蚀和如何利用石灰石资源”等问题进行了“活动与探究”,使学生从熟悉身边的物质及现象入手,并通过相关资料的交流、动手实验、大胆猜测,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走向生活以及走向社会。 教师对这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处理,要突出实验教学,加强对典型反应和现象的感知,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逐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地死记硬背有关物质的性质;有条件的话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将科学探究向深层次推进。 2.本章重点和难点 能否正确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是决定教学成效的关键。第一节: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如何鼓励胆小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得到锻炼 第二节:重点—铁的冶炼、合金 难点—“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操作全过程 第三节:重点—钢铁的锈蚀条件、防锈方法、变废金属为宝 难点—铁生锈的条件 第四节:重点—石灰石主要成分的检验、生石灰与熟石灰的转变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一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三)导学案 龙川县廻龙中学刘国清 一、复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和一般过程; 2、通过自主练习初步掌握科学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练习初步掌握科学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难点: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法指导 自主复习,探究复习,小组合作复习。 四、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1.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 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 4.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 五、自主复习闯关训练 第一关 1、试着正确书写以下化学方程式: ⑴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碳酸钠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碳酸钠与氯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 ①滴加酸碱指示剂:若紫色石蕊溶液变_____________ ,或无色酚酞溶液变 厂 _______ ,则溶液为碱性;使用PH试纸:若测得溶液的PH ______ 7,则溶 液为碱性。 碱溶液的检验(OH)Y ②滴加硫酸铜溶液:若产生__________ 淀,则溶液为碱性。 广① 滴加稀盐酸,若能产生________ 能使___________ 浑浊,则为碳酸盐。碳酸盐的检验(CQ2-) Y 2+ 2+ ② 可溶性的碳酸盐:加入含有Ca或Ba的可溶性盐溶液或碱溶液,若J 产生则 该物质为碳酸盐。 第三关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含有哪些溶质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2014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题29、诗词五首 学习目标《归园田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终 南别业》 1.注意“荒秽、涵虚、撼、颇、陲、叟”等字的读 法及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会诗歌情感:《归园田居》的归隐山林、田园劳作之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终南 别业》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渔家傲》、《长相思》 1.注意“殷勤、嗟、谩、蓬、榆、畔、聒碎”等字 的读法及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歌情感:《渔家傲》感叹自己空有一番才 华;却始终遭遇不幸而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长相思》 对故园的思念。 学习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课文。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备注

布置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涵虚混太清()波撼岳阳城 ( ) 晚家南山陲()偶然值林叟 ( ) 2.收集有关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的资料及其写作 本诗的背景。 3.反复诵读诗歌,说说你对诗歌初步理解? 第一课时 一、预习展评 1.各学习小组选一成员到黑板板书。 2. 选一小组讲,其它补充。 3.各小组选一人发言,老师点评。 二、出示学习目标 《归园田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终南别业》 1.注意“荒秽、涵虚、撼、颇、陲、叟”等字的读法及书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情感:《归园田居》的归隐山林、田园劳作之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终南别业》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三、合作探究

初中化学第五章 燃料(含答案)教案汇总

第五章 燃料 5.1洁净的燃料——氢气 一、氢气的物理性质 1、密度比空气小(比空气轻,是所有气体中最轻的)0℃,101.3kPa 时,ρ=0.09g/L 2、熔沸点均比其他常见气体低,熔点-259℃,沸点-252℃,淡蓝色液体,雪状固体 3、无色无味的气体 4、难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实验 1、 实验一:氢气的可燃性 实验:在空气中,用带尖嘴的金属导管点燃纯净的氢气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 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非常烫,说明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 分析与结论:①氢气具有可燃性,纯净的H 2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 ②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是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③氢气完全燃烧的热值为1.43×105 kJ/mol (汽油完全燃烧的热值为4.6×104 kJ/mol ); 因此,氢燃料是不产生污染物的洁净燃料。 化学方程式:O H O H 22222点燃 ===+ 2、实验二:氢气不纯易爆炸 实验:取一个无盖、底部钻一小孔的塑料(纸)筒或杯,用纸团堵住小孔,开口一端朝下,通入一会儿氢气, 使筒内的气体为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把这个筒拿到安全的地方,拔掉堵孔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 孔处点火(点火时人要远离些)。 现象:塑料(纸)筒发生爆炸。 分析与结论:①不纯的氢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为,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到明火时,剧烈燃烧,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热,使筒内气体急剧膨胀而发生爆炸。 ②爆炸极限:可燃物(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 预混合气,遇到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③点燃氢气前, 一定要先验纯,氢气的爆炸极限:4% ~ 74.2%。 图5-2 氢气的燃烧 图5-3 氢气与空气混合燃烧易爆炸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及教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加工信息。 (3)培养学生从现象概括本质,再从本质解释现象的认知事物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化学源于生活,化学服务生活”的观念,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展示:“有关真假黄金的图片”,如何鉴别真假黄金? 【新授】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回忆现象、比较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⑴铝在空气中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铜丝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⑶“真金不怕火炼”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比较金属活动性 【结论】金属活动性:镁、铝> 铁、铜> 金 2、金属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探究一】比较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学生实验) 活动性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即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中的“五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五不变: 宏观:①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②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保持不变 微观:①原子的种类不变②原子的数目不变③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变 两个可能变: 分子的个数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 二:实验 1.红磷(P)燃烧: 化学方程式: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铺细沙的目的:防止红磷燃烧放热炸裂锥形瓶底 玻璃管的作用:导气,引燃红磷 小气球的作用:调节锥形瓶内的气压,防止瓶塞飞出 为什么要迅速塞上瓶塞:点燃红磷,防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2.铁(Fe)与硫酸铜(CuSO4)反应: 化学方程式: 现象:铁钉表面产生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 打磨铁钉的目的:出去铁钉表面的杂质 实验结论:参加反应的Fe和CuSO4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Cu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 3.盐酸(HCl)和碳酸钠(Na2CO3)反应: 化学方程式: 2HCl + Na2CO3 ====2 NaCl + H2O + CO2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天平偏右的原因:装置不密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该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结论: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一(20200606133348)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一)导学案 龙川县廻龙中学刘国清 一、复习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和一般过程; 2、通过自主练习初步掌握科学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练习初步掌握科学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难点: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法指导 自主复习,探究复习,小组合作复习。 四、知识回顾、温故知新 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3.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净化 4.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 五、自主复习闯关训练 第一关 1、试着正确书写以下化学方程式: ⑴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碳酸钠与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碳酸钠与氯化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 ①滴加酸碱指示剂:若紫色石蕊溶液变 ______________ ,或无色酚酞溶液变 ,则溶液为碱性;使用PH试纸:若测得溶液的PH 7,则溶J 液为碱性。 碱溶液的检验(0H) ② 滴加硫酸铜溶液:若产生__________ 淀,则溶液为碱性。

厂① 滴加稀盐酸,若能产生_________ 能使 ___________ 浑浊,则为碳酸盐C 碳酸盐的检验(CQ2-)V ② 可溶性的碳酸盐:加入含有CaT或Ba2+的可溶性盐溶液或碱溶液,若 产生_______________ 则该物质为碳酸盐。 第三关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含有哪些溶质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NaOH§液会与空气中的CO反应生成NaCO, NaCO溶液显碱性。 【提出猜想】猜想①:只含有NaOH猜想②:含有NaOHS NaCO;猜想③:只含有NaCQ 【设计实验】(1)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 ________________ (填“猜想①”、“猜想②”或“猜想③”)不成立。 ( 【实验反思】(3)上述实验步骤I中滴入足量CaCb溶液的目的是:①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aCQ;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拓展】(4)实验室里NaOH溶液需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有很多,请写出浓盐酸需密封保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实验室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NaOHf玻璃中Si02缓慢地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X+HO,产物X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试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突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