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必考考点

选择题

反应性:观察过程中参与者的反应

要求特征:导致被试猜测实验目的或实验者期望的一些有用线索

社会惰化列联研究决策标准感受性

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别。

操作性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不肯定间距

韦伯定律

最小可觉差JND:相距为一个差别阈限的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所引起的内部感觉

费希纳定律:相信所有的最小可觉差都会产生相同的感觉增加,想做比例量表,其实是顺序量表。

史蒂文斯定律

盲视:描述被试不承认有意识知觉时其盲点具有知觉能力

客观阈限、主观阈限会聚操作

SOA 提示-刺激间隔心理不应期

不对称迁移等于延续效应阻滞实验消退

对偶联合回忆前摄干扰量表衰减效应

被试变量

?天生的(年龄、性别、种族)

?社会引起的(社会阶层、宗教、居住区)

?疾病有关的(肢体残缺、智力低下、脑外伤、灾难后果)

简答题

阈限:我们能不能说乙的听觉更敏锐一些?

可能甲乙都有着同等的听觉感受性,但是他们判断是否听到声音的标准不一样。乙也许比较冒进,只要听到似乎有声音就说“有人敲门”;甲也许比较保守,除非有百分百的把握否则就会说“没听见”。

操作性定义的优缺点:

优点:1.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2.又处于研究假设的检验

缺点:往往只能涉及变量的少数特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难以表达完整意义。

实验设计

不同情绪对于不同情绪内容材料的记忆效果?

两个自变量各三个水平记忆效果再认的记忆数

什么实验设计、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方法,实验程序,实验预期结论

现成的实验

说出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有哪些三阶交互作用

主效应,有效应,无效应的条件

拉丁方设计

观察与相关

Naturalistic observation

Basic research:Has no immediate practical goal.

Applied research:Aims at solving a specific problem.

Reactivity(反应性)?Participants’ reaction to being observed

被试对于被观察时做出的反应

无干扰观察与无干扰测量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被试与研究者在同一时间处在同一地点。

在的话说明是一种无干扰观察,不在说明是间接的无干扰测量

缺点:1.本质上只是简单描述性的,以至于无法评估事件之间的联系

2.材料提供不充足

3.没有被严格限定在描述的水平上

Case study

个案研究是指对于某种类型的单一案例,如神经病患者,巫师或等待世界末日的人的深入调查

Disadvantage

? Don’t know what causes what.

? A method to minimize this: Deviant-case analysis(变异-个案分析)

? Two cases that bear a number of similarities and yet differ in outcome.

? Not representative of the population at large.

? A method to minimize this: Survey research

Survey research

优点:? Results are descriptive.

? Popular in 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clinic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not

popular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or psychophysics.

可以利用精确的取样技术,只需调查较少的被试就能把结论推广到整个总体上

缺点:? 反应性社会赞许性

总结:

优点:

? Useful in the early stages of research

缺点:

? Is descriptive and does not allow us to assess relationships among events

? Do not allow reproducibility

? Unable to maintaining as strictly as possible a descriptive rather than an interpretive level of observation.

? How much our conceptual schemes determine and bias what we “see” as the facts.? Being influenced by expectations.

Relational research

Determine how two or more variables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Measuring variable, not manipulating variable

相关的正负大小-1~+1

Contingency research (列连研究)

对两个变量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其中一个变量的值是否取决于另外一个变量优点:Allows the researcher to determine simultaneously the degree and direction of a relationship with a single statistic. 相关法比观察法更有优势,因为它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High correlation does not prove there is causation.

Low correlation does not prove no causation.

1.Restriction of range(全距限制)

2.Assumptions meet

Complex correlational procedures(复相关)

Cross-lagged-panel correlation procedure(交叉-滞后-组相关程序)Advantage: Could enhance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correlational research.

沿着对角线的相关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变量之间的因果方向Disadvantage: Time consuming 耗时

Field research

Bystander intervention / the centered high-mounted brake light

准实验(Quasi-experiments)

不能直接操纵变量,可以选择变量?道德?与生俱来的本性

采用被试变量?天生的(年龄、性别、种族)

?社会引起的(社会阶层、宗教、居住区)

?疾病有关的(肢体残缺、智力低下、脑外伤、灾难后果)优点:

?利用了观察和相关研究的优点,并结合了实验的优势

缺点:

?难匹配,尤其是只有少量被试时,各变量间交互作用;

?即使匹配成功,样本量小;

?回归假象(向平均数回归)如,教育计划是否特别有利于提高非洲裔美国儿童的阅读分数?

?准实验与相关?对两个或多个变量做测查,而不是做相关研究;

?引进了实验控制,但仍然无法得出因果关系,只能得出相关结论。

实验设计

Research techniques: experiments

指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对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进行观察,记录和测定,从而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优点:

1.实验研究具有主动性。相对观察法而言,主动性尤为突出。

2.实验研究具有重复性和验证性。

3.实验研究具有精确性。如工作记忆容量的测量

心理学中的自变量常常是不连续的,所以有时variable也叫factor。同一因素的不同level,也叫实验处理

做一个自变量可以,但不能排除一些混淆变量

选2~4自变量的优势:1.更加高效 2. 实验控制地更好 3.实验结果在几个变量中能更好泛化

同时可以更好地观察交互作用(固定一个变量,另外一个变量对它的影响)

答题:变量的名称及其括号中的水平

灵敏度:是指因变量是否能精确地度量出反应变量的变化。

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地板效应(floor effect)

数量化:反应变量的指标应该是能数量化的。这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

有效性:是指所选择的因变量应具有一定的效度。即因变量能否真正反映所研究的心理现象。

可靠性:是指所选择的因变量在重复测量时,结果应相似。

要求特征霍桑效应:由于参与研究而使生产率得到提高的现场试验

实验者效应:实验者不经意地向被试流露出些微自己的期望以至于影响了实验结果

?E.g., Pygmalion effect(皮格马利翁效应)等于Rosenthal Effect(罗森塔尔效应) 是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安慰剂效应

无关变量的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种:

环境变量:指不作为自变量的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

●环境的物理特点:实验场所的物理特点(温度、噪音和灯光等),研究材料、

实验仪器以及指导语。

●实验者的特点和行为:实验者的动机、期望、个性、性别、年龄、民族等。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有意无意通过各种表情、动作、言语将预期的要求暗示给被试所造成的使实验结果有利于实验假设的效应。

双盲实验

被试的典型心理:敏感,有强烈地了解主试意图的动机。

程序变量:由于实验程序不当引起的无关变量。实验程序因素具体包括:设计方法的选择、被试的分派、被试反应的测量、实验日期的安排、实验的顺序等。顺序效应:由实验刺激的呈现顺序不同导致不同实验结果的效应。

1.次序效果由于实验次序不同而混淆自变量效果的现象(练习效应和疲劳效

应)

次序效果在所有试验条件下都相同,所以可以通过平衡程序进行控制,但平衡并不是消除次序的效应

2.遗留效果是指由于实验次序的不同而造成的一种条件对另一种条件的遗留影响。(一种条件对另一个条件的影响)

消除顺序效应的方法:1. ABBA 法 2.拉丁方法

如果只在训练初期出现较大的练习效应,应该在实验前要练习,采取两种顺序等,ABBA, BAAB

被试变量及暂时的被试变量:当这些变量不作为自变量时,它们也会影响被试的反应,这时就应该作为无关变量加以控制。

德西效应:本来能够由内在动机激发的行为,会因为外部强化的介入而受到损害。

奖赏反而降低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零结果的原因:自变量:未能进行有效操纵,错误认为该自变量很重要。

因变量:测量范围受到限制,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

控制变量:对外部变量不能进行充分的控制。

操作性定义:指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说明。作出操作定义的过程就是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陈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

陈述的过程。与研究范式或实验范式密不可分。

实验设计:

被试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是指实验中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或自变量水平的结合的设计。这种设计中的变量为被试间变量。Equivalent groups(等组)

?Matching (匹配):trying to balance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groups!

匹配组设计试图通过对将受着不同变量影响的不同组的被试进行匹配,来减少各组被试之间的变异性。

Randomization(随机化):it is a kind of between-subjects design,but subjects are randomly assigned to conditions

优点

?避免一种处理影响另一种处理,因此避免了顺序效应(练习效应、疲劳效应)缺点

?需要大量被试;

?被试间的差异难以被完全排除,且未完全考虑

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是重复测量设计的一种形式,由一个被试(而不是一组同质被试)接受所有的自变量水平或自变量水平的结合的设计。实验中的自变量叫做被试内变量。

克服General practice effect (一般练习效应)对变量水平进行

Randomization(随机化)

Complete counterbalancing(完全平衡)

Balanced Latin-square design (拉丁方设计) 处理数大于3

(每个条件在每个位置上出现的次数相同,并且每个条件在其他所有条件的前、后出现的次数也相同)

优点

?由被试变异导致的误差较小,用统计方法容易将不同被试之间的变异考虑进去。?只需少量被试

缺点

?一些无关变量难以被平衡掉

?存在Asymmetrical transfer(不对称迁移)/carryover effect(延续效应): cannot be used in cases where performing in one condition is likely to completely change

performance in another condition.

?能够在实验中猜出实验意图以此来配合主试

混合设计(Mixed design)

?是指在一个实验设计中既有被试内自变量,又有被试间自变量的设计,是重复测量设计的一种复杂形式,是一种最有实用价值的实验设计。

?反馈(正性、负性)——被试间变量

?行为类型(有效、无效)——被试内变量

不如被试内设计有效或经济,但更安全。??

小样本设计(Small- n design)

?被试内设计的变式

?向较少被试或单个被试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处理方式

?临床心理学(确定某种疗法的效果,却只有一两个患者)、心理物理学实验(极端费时,且个体差异基本无影响)、操作条件反射研究。

基于少量被试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下得到大量观测值

When use small-n designs?

?Less-complex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所测量的心理过程不是很复杂

?Well-controlled settings 实验控制严格

?E.g., Psychophysics, Learning 适用于矫正行为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

AB设计的问题变化可能被其他因子混淆了

对AB设计的解决方法大样本设计,一个为控制组,另一个为对照组

或者用ABA设计,第二个A的作用是去除影响B阶段中观察到的行为的一些混淆因素的可能性。在第二个A阶段,不再使用任何自变量,观察行为是否返回到原来的基线水平。如果是,则可得出结论,B阶段中行为发生的变化是由于自变量引起的。

问题:存在延续效应,B阶段的自变量对因变量有长期效应,那么要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A是不可能的。

解决方法:Alternating-treatments design(交替处理设计)

ACABCBCB design

-A:baseline condition

-B,C:different levels of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Multiple-baseline design(多基线设计)

不同的行为(或不同的被试)在自变量引进之前都有长短不等的基线期,

可以被用作小样本被试间设计。

Control conditions(控制条件)

?IV:Quantitatively or qualitatively vary、Level(水平)

?控制:为所要研究的自变量提供一个可以比较的基线。

Control group (控制组):receive no or a different treatment (Between-subject design) Control conditions (控制条件) (Within-subject design)

平衡处理:refers to any technique used to systematically vary the order of conditions in an experiment to distribute the effects of time of testing (such as practice and fatigue),so that they are not confounded with conditions.

对无关变量进行平衡处理,使得不影响实验结果。

Psychophysics -------- 心理物理法

Operational definitions

?A formula for building a construct in such a way that other scientists can duplicate it, by specifying the operations used to produce and measure it.

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对单个信号的绝对判断。

用最小变化法又叫极限法测量绝对阈限

其特点为:

(1 )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交替出现;

(2 )各系列刺激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阶梯变化;

(3 )目的在于探索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或阈限位置

误差及控制

被试受到对刺激由“是”变为“否”过程中预期的影响。

被试会非常小心地改变判断。

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别,差别多大才能区分他们采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

自变量(实验刺激)每次试验都包含两个刺激: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比较刺激也有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可以同时呈现也可以继时呈现。

因变量有关差别感觉的内省报告。有三种反应

结果:比较刺激> 标准刺激

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被认为是不肯定间距的一半,差别阈限的上限与下限的平均值被称为主观相等点。

韦伯定律:第一: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差别阈限随着标准刺激的增大而增大

第二: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个常数。对于某个特定的感觉,差别阈限相对于标准刺激的值是恒定的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当标准刺激接近绝对阈限时,韦伯分数有较大的增加。

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 (SDT)

感受性Sensitivity

反应偏向Response bias

ROC 曲线的特性:

(1 )对于一条特定的ROC 线来说,d’ 是恒定的,所以也叫等感受性曲线。(2 )对角线代表辨别力等于0 的一条线,也叫纯机遇线。

(3 )ROC 曲线离纯机遇线越远,表明被试的辨别力越强。

(4 )辨别力不同的被试的ROC 曲线也不同。

平缓的坡度显示一个大胆的决策,陡峭的坡度显示一个保守的标准

感觉的测量measurement of sensation

由特定刺激强度所确定的绝对阈限已经被信号检测论否定了,反应性和决策标准共同决定检测和报告一个信号的存在,以及被经典心理物理学家称为阈限的东西。一个大的感受性不仅表示一个强的信号,还表示一个敏感的观察者。

信号检测法的优点在于它既能测感受性又能测反应偏见。

最小可觉差

费希纳定律

只是以特定方式依照产生它们的物理刺激排序的顺序量表

区别和意义

比例量表,必须确定我们所得到的心理物理函数

知觉Perception

直接知觉过程

?由一个景物的光阵列(optic array)形成的可靠线索,直接提供深度和距离信息(Gibson, 1979)。

间接知觉过程

?知觉是基于有关深度线索的经验

?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强调感官数据在决定知觉中的地位。

数据驱动加工

?自上而下的加工(top-down):强调以前建立的概念在形成知觉中的地位。

概念驱动加工

言语意识不是知觉的必要条件

Hallucination (幻觉) and negative hallucination (负向幻觉:看不见存在的且应该看见的东西)

用掩蔽的方法阻断对启动此的知觉

对意义的知觉可以不通过觉察。

客观阈限,辨别反应的水平是在偶然水平上的。主观阈限,辨别反应水平高于偶然水平,但被试称他们不能觉察或再认知觉信息。理解知觉所需要的是指示性反应,对知觉的报告不是根本的。

会聚操作Converging operation

?一系列两个或更多的操作,使用该操作可以消除能够解释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其他概念。

例如,?Stroop效应的出现不依赖于启动是否高于或低于主观阈限。

?频率效应只存在于启动高于主观阈限, 并且启动能被有意识地确认的情下

注意和反应时Attention & Reaction Time

Latency of response 反应时:

操作性定义

A反应:simple reaction

B反应:choice reaction

C反应:go/nogo reaction

Subtractive method (减法反应时)

基本假设:Pure Insertion (单纯嵌入)

Separate modifiability (独立可变性Sternberg, 2001)

??A form of independence that occurs when one component module can be changed without changing the other. Q明确每个加工阶段对测量指标的贡献率

??Additive-factor method (加因素法Sternberg, 2001)

Total reaction time is the sum of the individual stage times

A mental module can be added or deleted without altering the duration of other modules.

自变量的混淆

Response force反应力: response execution

Confounding 变量混淆

??More than on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simultaneously varied so that we cannot be entirely sure which variabl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outcome.

Focus spatial attention at the left side.

??Attention increases the brightness of the stimulus.

??Brighter stimuli produce more forceful responses.

因变量的选择

To See if you can determine whether an additional dependent variable would be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your example.

Speed-accuracy trade-off

??There i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d and accuracy.

RT and Error rate must be jointly considered in most situation.

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 (SOA):刺激启动异步性

前一个刺激开始呈现到后一个刺激开始呈现的这一段时间间隔

Inter-stimulus interval (ISI): 刺激间间隔

Psychological refractory period PBP 心理不应期,其他的认知活动时难以进行的只有让你又快有准的回答才会出现速度-准确性权衡

Speeded R2 : SOA had effect on RT and errors of R2

是什么导致了心理不应期有可能是选择反应阶段

Central bottleneck model瓶颈模型no delay in RT1

Central capacity sharing model 中枢资源共享模型

当一个自变量在另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的效应不同时,我们就说两个自变量间存在交互作用。

认知控制是能够动态地将注意的焦点从刺激的一个方面转移到另一个方面的能力

Capacity sharing models are preferable

??Delayed RT to the S1

??Meta-analysis: data and theories published more than 30 years

操作和学习Conditioning and Learning

Classical conditioning:几乎任何不能产生特定反应的刺激(NS),只要与能产生特定反应的刺激(US)配对出现,就能够(CS)控制该反应。刺激配对,是产生经典条件反射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即,有些情况下,刺激配对不一定产生经典条件反射。

Instrumental (operant) conditioning:补充

为什么被试间做不出效果,而被试内却可以

记忆Memory

Ebbinghaus’s contribution

无意义音节,达到完好背诵一个章节表所需的学习/测试试次或者时间

Paired-associate learning (配对联想学习)

Mary Calkins

Varieties of memory

Short-term/working memory

–?被试知觉到信息后的短时间内,并且在失去意识觉察之前对信息的复述Long-term memory

–?对知觉之后从意识中消失的记忆的提取

Explicit/Episodic memory (外显/情景记忆)

–?人们对生活中的事件(或情景)的有意识回忆

?Implicit memory (内隐记忆):

–?人们无须作出有意识的努力而对过去所经历的信息的回忆或提取

??Topic: Scale attenuation 量表衰减效应

Illustration: Modality difference

Proactive interference (前摄抑制):在第一个试次(trial)中,几乎没有遗忘。但多个试次之后,相对于先前的成绩来说,回忆变得越来越糟糕。先前试次干扰了后继试次中的记忆活动。

Performance on some dependent variable is either very nearly perfect or very nearly lacking altogether

–?Ceiling effect (天花板效应)

–?Floor effect (地板效应)

如何避免???

1.Design to avoid extreme in performance 避免极端的作业,然后常常再试着通

过测试少量的前期被试来考察他们对于任务操作的直观感觉,做前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18223798.html,ing pilot study 用散点图看得分分布是否存在地板或天花板效应

3.Score in the middle ranges 将被试的得分分布在中等范围内

??Topic: Interaction effects

Illustration: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tests

Word fragment completion test (残词补全测验):To produce whatever word fits the fram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Priming score: 用学习过的词汇补全率减去未学习过的项目补全率。

–?对项目采用被试间的平衡设计

(counterbalance):半数被试学习一半项目;另外被试学习另一半项目。确保记忆差异与项目的容易与否无关。

Word stem completion test (词干补笔测验):

Higher-order interaction (高阶交互作用):3个自变量,两个自变量的交互作用依赖于第三个自变量的水平

??Topic: Generality of results

Illustration: Levels of processing

The issue of generality of results

??应该在其他可能被操纵的潜在变量的情境中考察实验结果是否可以被重复。

–?如果其他控制变量被操纵,是否能获得同样的结果?

–?如果自变量用另外一种方式操作定义,结果可否被重复?

用四面体去重复实验

Participants、materials、Orienting tasks and settings、Type of test

Transfer appropriate processing (TAP,迁移适当加工)

??测验的成绩受益于学习阶段所获得的知识或操作与测验阶段所涉及的知识和操作的匹配程度。相匹配的话,测验的结果会相对好些

Picture superiority effect (图形优势效应): Pictures are remembered better than words with explicit tests.

思维和问题解决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思维可被定义为“通过心理操作而获得新表征的过程”

两种思维方法

1. Thorndike’s trial-and-error learning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

2. Insig ht in K?hler’s chimpanzees黑猩猩的顿悟

Trial-and-Error (尝试错误)

–?Law of effect (效果率)

–?Reinforcement 强化

–?Bottom-up (data-driven) 自下而上,但人类侧重于比较高水平的概念驱动过程,但这种思维过程仍很重要。

Insight (顿悟) 是指个体以独特的方式构思问题并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能力

Top-down (conceptually driven) 自上而下的问题解决实验强调对问题的结构、计划和概念属性表征而不在于试误。

Topic:Reliability and Replication Illustration:Analogical Reasoning 辐射问题

类比推理:试着用已经懂的事物帮助你去理解不熟悉的事物。

统计信度:Inferential statistics (5%) 增大样本量得出差异不是偶然因素而是实验控制得出的

实验信度:实验的可重复性

直接验证:尽可能保持原实验方法的情况下在实际中重复实验

系统验证:变化那种被认为与实验结果不相关的因素

概念验证:重复同一现象但实验范式不同。正迁移(用实验条件下被试解决问题的百分比与控制条件的百分比之差作指标)

结果的普遍性,系统验证和概念验证在于探求这一现象能否以一种方式或另一种方式推广,比如能运用类比不仅是图式的作用,还有情景的作用

Delineate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边界条件)

–?The conditions outside of which the phenomenon does not hold.

Topic:Experimental Control Illustration:Functional Fixedness

不控制控制变量的后果,如果无关变量和自变量同时起作用,我们就无从知道因变量的结果是由自变量造成的,还是无关变量造成的,或者是由两者共同造成的。如果是组间设计且试次数少时更要注意

功能固着:如果一个物体最近在某一情景中经常以一种特定方式被使用,那么其用于解决新问题的其他方式则可能被忽视。

Topic:Verbal Reports Illustration:Overconfidence in Judgment

言语报告优缺点::

优点:掌握思维过程

局限:-言语报告可能会影响思维过程。

-只能报告意识层面的或外显的东西。然而,有时思维过程是内隐的,即被试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得到答案的。

-言语报告可能是不准确的。如,过度自信。

意义:不能把口头报告作为唯一的一个因变量。

某些情况下使用口头报告时,要仔细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尽管口头报告不能真4实反映被试的认知状态,将口头报告作为一个因变量也有其意义所在。

人体差异与发展Individual Differences & Development Empirical approach(实证研究)通过任何可用的手段测量个体差异来进行预测,并尽力提高预测的精确度(效度)。

Predictive validity(预测效度)or criterion validity(效标效度):测验能够很好地预测某效标行为。

Content validity(内容效度):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Face validity(表面效度):被试主观上认为测验是否测量了所要测量的心理特性心理学研究主要关心个体在能力和人格方面的差异

重测信度:在一个短时期内相继进行两次同样的测验以确定测量的重测信度

三种实验验证

Cross-sectional design(横向设计):截取总体中的一个部分(包含不同年龄的个体),并在感兴趣的实验或程序中测验被试。

Cohort effect(同辈效应):横断研究中当两个不同年龄组具有不同经历时产生的混淆。

Longitudinal design(纵向设计)同一组被试在不同的时间里被反复地测试

缺点:被试的流失,重复测验的问题

History effect(前历效应)即年龄与测试时间的混淆

Previous experience with the test Subject attrition

交叉序列设计:时间延迟部分显示年龄恒定时测试时间的变化不会引起任何的因变量变化

图灵测试对智力的操作定义缺乏结构效度

优点:便于交流

有利于使不同研究者之间的测量具一致性

把人区分为不同类别,方便做研究

缺点:无效

相互矛盾

只有当两个样本来自相同的潜在总体分布时,匹配才正确

回归假象regression artifacts

当从大的组别中挑出极端分数组进行重测时,第二次测得的分数更接近于整个总体的平均数。向均数回归,表明实验效果是由“统计回归”引起的,而不是实验

操纵

所以,即使实验处理方式相同,仍可以预期两组在第二次测验中得分会很不同——仅仅因为向平均数回归。

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

Topic: Experimental Control Illustration: Obedience to Authority

服从:群体如何影响个体行为从而使行为符合社会规范

哪些因素会影响服从?

实验的问题:1.自变量只有一个水平 2.不现实,对服从没有处罚

实验控制;即研究者在该情景中对其他变量的控制,以便确定行为变化是由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因素所引起的。

容易引起混淆,即第二个变量无意间与我们关注的自变量一起发生变化

对策:随机化,将实验中被试组间可能出现的系统差异降至最小

Topic: Demand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menter Bias Illustration: Hypnosis

实验者偏差:由实验者造成的偏差和由被试本人造成的偏差

捏造数据期望效应

要求特征:包括背景、指导语以及被试对催眠状态下自己应有表现的揣测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没用但有作用

对策

单盲:实验者不知实验条件or 被试不知自己在用药组还是安慰剂组

双盲: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篇【征

Good generalization

缺点:无关变量较多,不容易控制

道德问题

Topic: Choosing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llustration: Measuring Stereotypes and Prejudice

使用口头报告存在问题:无法测知真实态度

社会赞许性

实验心理学重点(来自2008级辅修班)

注:最近找到一个中文的‘实验心理学重点.doc'文档,这个文档来自2008级辅修实验心理学课堂,可能是某个同学或任课老师自己总结出来的提纲,我把它上传到2009辅修班的共享文件夹,供大家参考。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我的ppt文件中都有(会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讲到),没有的东西不要求掌握,期末考试也不会考(期末考试的范围不出我的ppt文件)。 另,除了主要教科书外,本课程中文参考书可以选择: 舒华、张学民、韩在柱《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首选) 张学民、舒华《实验心理学纲要》 朱莹《实验心理学》2000版本 范老师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3. 因变量的观测

实验心理学期末汇总

一、名词解释 1.2负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促进作 用。起抑制作用的启动效应则被称为负启动效应(negative priming effect)或抑制性启动效应(inhibitory priming effect) ●负启动效应最早是由Dalrymple-Alford和Budayr(1966)在stroop色词研究中提出 的。 ●负启动作为分心物抑制的研究方法却是由Tipper的研究而开始的。 ●Tipper等指出,涉及注意选择性机制主要有两种理论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选择的主要作用是使专注信息得到进一步加工(即目标激活)。 –另一种观点认为,选择具有双重机制,即专注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被忽略信息的积极抑制相结合(即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制)。 Tipper的负启动实验的方法学思想:如果在专注刺激的选择期间,一个被忽略信息的内部表征是与抑制相联系的,那么对要求相同内部表征的一个随后的刺激加工就会象先前被忽略的信息一样被削弱。 2.3负近因效应 指的是在单词自由回忆的测试中,近因部分的单词回忆率低于系列位置曲线近因部分前面所有部分的回忆率。 负近因效应的特点:在最后的自由回忆中,所有系列的最后几个单词的回忆成绩显著低于渐近线;而在各个系列的立即自由回忆中,同样的这些单词的回忆成绩却最好。 Craik对负近因效应的解释:近因部分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时间较短,复述次数少,没有转化到长时记忆中,从而导致从短时记忆中消失。 3.2中文屋剧情 实验设计:设想被试是剧情的主要角色,一个人被锁在一间屋子里,经过门的缝隙看到一张卡片,上面写两个汉字;屋子里有一堆写着汉字的卡片,也有一些用英语写的说明书,告诉被试怎么从门缝得到的符号去匹配屋里已有的卡片上的符号。根据英文说明书描绘的模式与形状来进行匹配,把正确的符号卡片从一堆卡片中跳出来,从门缝扔出门外,这样的过程不断的重复,逐渐地被试挑选符号的过程会进行的相当快。 用人工智能的语言来说,屋子外面的人是计算机的使用者,被试则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输入屋子里的中文符号是问题,有屋子里扔出来的符号是答案,英语说明书就是计算机程序。对计算机的使用者来说,似乎能理解中文,因为给出的答案的恰当的。然而如果想象自己在剧情中就会清楚的了解,所做的一切只是遵循英语说明的某些规则行事。 Searle的思想实验证明了即使通过Turing 检验也不一定说明计算机能思维。赞成弱的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发起挑战。 4.2特征整合论 5.2Turing检验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实验者效应?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2、什么是要求特征? 被试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设的方式进行反应。Hawthorne effct (霍桑效应)Placebo effect(安慰剂效应) 3、被试内设计的含义、优缺点以及克服方法。 也叫单组实验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其基本原理是每个被试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优点:在实验研究中,如果实验者主要想研究每一个被试对实验处理所引起的行为上的变化,可考虑采用被试内设计。 缺点:其一,被试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水平的处理之间总会存在时间间隔,因此实验者需要努力防止在此间隔内偶然发生的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二,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处理,一些和时间顺序有关的误差(即顺序误差)就可能混淆近来,如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克服办法:对实验处理顺序的平衡,即让被试在所有顺序下接受处理,各种顺序误差相互抵消。这样各处理下结果的不同就只能归因于自变量而非顺序。 常用的平衡设计技术:(1)ABBA设计(2)拉丁方设计 ABBA设计:适用于自变量的水平只有两个时的情况,被试要按照ABBA的顺序接受4次实验处理,两次A条件,两次B条件。 A在B之前和之后各一次,反之亦然。 假设被试内设计的顺序误差按照时间顺序系统地变化,那么在ABBA设计中,被试接受A、B两种处理的平均顺序是一样的(A处理的总顺序是1+4,而B处理则是2+3)。 ABBA法在理论上能有效平衡成线性系统变化的时间顺序误差。 拉丁方设计:当自变量的水平有两个以上时,平衡的拉丁方设计(balanced Latin square design)是较为常见的设计。一个平衡的拉丁方是一个两维距阵,其中列表示自变量水平,行表示被试。 4、被试间设计的含义、优缺点以及克服方法 被试间设计是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自变量一种情况的处理,又称独立组设计。 优点:不同处理方式间互不影响,互不干扰。由于每一个人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因此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 缺点::由于接受自变量不同水平处理的被试各不相同,我们就很难分辨

实验心理学题目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双耳分听技术:让被试双耳同时听见两个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声音信息。 本质:让被试双耳同时听见不同声音。 2. 追随耳实验: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实验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到的信息,并且忽略所有来自另一只耳朵的信息。分别为“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3. 材料限制:指作业收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4. 资源限制:指其作业收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进行。因此,两个同事进行的作业若对资源的总需求量超过中枢能量,就会干扰。此时两个作业水平受互补原则决定,即一个作业应用的资源增加多少就会使另一个作业可得的资源减少多少。 5. 客体和特征特征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客体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6. 错觉性结合实验。指在不注意的条件下,向被试呈现的不同客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 7. 任务定义注意: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某些刺激值或刺激维度而非其他刺激值或刺激维度的反应。 8. 加工定向注意:将注意看做一个把心理集中于多个感觉输入的一个的主动加工过程,注意提高了某些“被注意到”的任务或信息的加工质量。即为了改进加工的速度或准确性而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有当前信息的某个子集上的过程。 9.(1)外围提示和符号提示。外围提示指提示直接出现在将被注意的位置,此类提示能自动引起注意,也被称为外源提示。 符号提示指提示只是指出注意应指向某个位置的一个符号。这种提示不会自动使注意指向被提示的位置,因此也被称为中间提示或内源提示。 (2)预言性提示和非预言性提示 预言性提示指对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多于无效试验次数的提示。(即目标更频繁地出现在被提示的位置上) 非预言性提示指在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与无效实验次数接近的提示。(即目标出现在被提示位置的次数并不比不被提示的位置多) 10.双任务范式:是在多个并行任务间注意的指向和调节作用。 11.警戒:持续性注意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为觉察特定的,难以预测而又较少出现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态。(注意章节) 14.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而从上而下加工则指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15.不可能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也可说是一种特殊的错觉。 16.主观轮廓:错觉现象,指人们在一片完全同质区域中知觉到的轮廓。 17.知觉恒常性: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 18.暗适应: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觉缓慢提高的过程。 19.视敏度: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 20.闪光融合:P369 21.视错觉: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22.接近法则:P372 23.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24.促声融合:来自双耳的声觉信息融合成了来自一个“中央耳”的信息。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第六章知觉 知觉的定义 知觉(perception):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是指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开端。 一、知觉的基本问题 知觉不仅是对到达大脑特定区域的感觉系统中神经冲动的简单传递,而且也包括对外部刺激的内部表征和意识。 知觉是从到达我们感受器官的刺激中抽取意义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们把知觉看作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直接和间接知觉 直接知觉,以Gibson为代表,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间接知觉,以Gregory为代表,认为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间接加工过程具体体现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对立的过程。 自下而上过程(又称数据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是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成分开始的。 自上而下过程(又称概念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中较高级的、整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级的操作和运行。 (二)意识和知觉 知觉过程中关于意识的关键问题是:对感觉经验赋予意义的过程是否是在自动地、没有言语意识参与下进行的? 对于盲视的研究为意识和知觉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盲视是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 盲视研究中最著名的神经心理学病例是对DB所做的研究。 二、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 (一)图形与背景(知觉的对象性) 图形具有iexcl;事物iexcl;±的特性,边界形成轮廓。 图形看起来离观察者较近,在背景的前面。 图形看来更明显、更好记忆、更具深刻性。 对图形和背景的区分是知觉组织的最基本的环节。 (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知觉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接近性(proximityornearness)相似性(similarity)连续性(goodcontinuation)共同性(commonfate)对称性(symmetry)封闭性(closure)组织作用的测量 (三)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 拓扑学研究的是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和关系。 所谓拓扑变换是一对一的连续变换。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被称为拓扑性质。

实验心理学期末模拟试题

2013年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实验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共20分)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费希纳 C.高尔顿 D.艾宾浩斯 2.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极限法 B.平均差误法 C. 阶梯法 D. 恒定刺激法 3.实验中,疲劳可使阈限_____;若存在期望误差,在递增法测定时,阈限会______。() A.降低偏低 B. 升高偏低 C. 升高偏高 D. 降低偏高 4.如果想要研究“早上和晚上背书的记忆效果,哪个时刻点更好?”,则书籍内容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5. B反应时间之所以比A反应时间长,是因为前者的加工过程比后者的加工过程多了() A.辨别刺激过程 B. 比较刺激和决策反应过程 C.选择反应过程 D.辨别刺激和选择反应过程 6. sone 量表的制作方法是() A.对偶比较法 B.二分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7.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属于正确反应的是() A. Y/N B. FA C. n/SN D. CR 8.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这叫做() 定律定律定律定律 9.以下公式表示错误的是() A. V=1/α B. P(Y/N) +P(n/SN) =1 C. d′=Z 击中-Z 虚惊 D. β=O 击中 /O 虚惊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心理上的主观音高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有关 B. 在ROC曲线上的点距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近,分辨率越强 C. 反应时间作为反应变量,会随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的不同而变化 D. 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 11.( )标志着现代心理物理学的开始。 A.最小变化法 B.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C.平均差误法 D.正误法 12.请找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000~3000赫 B.一个sone是指40分贝时1000赫的纯音声音刺激的响度感觉

实验心理学专业知识汇总资料

实验心理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 1、实验心理学: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能力会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分支,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1)客观性(2)验证性(3)系统性 3、获取知识信念两类方法(1)科学方法:演绎逻辑;归纳逻辑;中庸逻辑 (2)非科学方法:权威;注意凝聚;先验(ppt) 4、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思辨)的研究方法: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等 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个案/访谈 实证的研究方法:相关/实验 5、描述研究法:描述一种我们感兴趣的行为或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分为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参与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 观察法样例:费孝通—江村经济福西—观察山地大猩猩 如何保证观察本身不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反应性问题的控制) a.无干扰观察——艾布尔艾贝斯费尔特的无表情研究(调整镜头的角度) b.无干扰测量(如:课堂分析系统) 6、相关研究法a.是对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互相关系的测量b.与描述性研究方法相比,相关研究在控制、测量和统计分析更严格 c.相关研究的目的是在于证实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并对其关系的强度和性质进行描述,并不解释内在原因 d.相关研究法优点:显示共变关系,提示因果关系。有因果一定有相关,有相关不一定有因果。 缺点:相关的前提必须满足;无法确定因果方向。 注:高相关不等于真的相关(可能与第三变量有关)高相关不等于因果关系推导因果关系时,相关关系是前提(因果一定相关,相关不一定因果) 低相关不等于无关系(全距和样本太少)问卷调查是因果研究,实验研究是相关研究。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第二章 1.心理学研究的规则:(1)多重条件规则;(2)避免混淆因素规;(3)则随机化规则;(4)统计检验规则;(5)使用全部数据规则 1.1多重条件规则 a.任何实验都必须不止一个条件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

Lecture 1 导论 1、冯特、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和影响 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科学。 艾宾浩斯:通过严格的系统测量来研究记忆。打破冯特的“不能用实验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宣言,以自己作被试进行了著名的记忆实验。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Lecture 2 科学心理学 1、掌握实验范式的概念,熟悉一些常用范式,如习惯化范式、stroop effect等 实验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用途,第一,是为了是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第二,是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习惯化范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用来探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感知觉、注意等。 Sstroop effect:Stoop发现red green blue grayyellow,这些单词分别用这五种颜色写出来,但单词的意义和颜色相矛盾,比如,用红色写的“green”。让被试逐个将这些单词的颜色读出来,这叫唱色;让被试将单词读出来,这叫念字。发现唱色明显较慢。80年代以后,传统的Stroop效应与启动效应等范式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实验范式:Stoop范式。 2、科学的方法的特征 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对心理行为现象的解释,具有可重复性和自我校正性。 心理研究也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 科学方法的优越性(两个原则): A、强调经验观察:采用一定方法,系统观察现象,获得资料。“实验”的方法 B、提供了帮助人们判断知识和信念正误的程序,公开的、可以自我校正。观察所得组织为理论,并可检验或证伪。 3、理论的概念、功能及理论与实验的关系 理论:解释多个事件或关系的一组相关表述。 功能:为数据的系统化组织提供框架;依靠理论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测。 与实验的关系:

期末实验心理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或独立变量,是实验者在研究问题,实施实验时有意加以操纵和改变的变量,决定着被试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因变量 又叫依存变量,它是主试要观察的指标,是被试心理特征变化的反应或表现。假定它是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 控制变量 心理实验中,能够影响因变量的改变,但不是研究者感兴趣的某些因素,有时称为额外变量。实验时要对其进行控制,否者不能清晰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操作定义 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 自变量的混淆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为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是自变量的混淆。 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是指,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基线 被试的因变量不受自变量和其他额外变量作用的水平。它是评估自变量是否产生作用的基准和对比。 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是指新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实验者效应 因主试以某种方式有意或无意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称为实验者效应。实验的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是指在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实验的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适用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到其他总体中的程度,即研究结果和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的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 心理物理学. 它探讨了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问题是:测量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函数关系,以及指定达到正确测量的实验方法。 心理物理法 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如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 感觉阈限 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两种。操作性定义为:有50%的试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因变量的观测 (1)因变量指标的确定 实验研究探讨自变量不同水平下,因变量观测值之间是否有差异。因此,和自变量一样,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因变量,也需要进行操作性定义,即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特征来界定因变量。而因变量的这种操作性的定义也就是因变量的指标。 a指标的可靠性 因变量的指标应该是可靠的,即在不同场合和时间重复测试的条件下,观测值能够比较稳定和一致。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在因变量指标上得分高,有时得分低,那么这个指标就是不可靠的。 b指标的有效性 如果所选取的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因变量的理论内涵或构想,那么就称该指标是有效的。这一点是与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密切相关。 c指标的敏感性 因变量的指标不能太难或太容易,否则就会对自变量的变化不敏感。 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实验心理学复习个人整理

第一章 实验研究步骤:(1)查阅以往的研究文献(2)实验验证(3)提出理论解释结果(4)从理论到实践。 科学方法的特征: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寻求现象解释的可重复性,并进行自我校正。 实验心理学是科学的原因:(1)从经验观察:观察感觉、记忆、情绪等;拥有一套有效、稳定的观察方法,其观察结果必须尽可能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2)从自我校正:理论观点是可以检验、反驳质疑。 心理学科学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 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的含义与内容体系:实验心理学就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其内容就是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阐述实验法在一些专门领域中的应用。 费希纳: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心理测量学”--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科学量化;“信号检测论”--针对其阈限思想的缺陷与不足发展出来。 冯特: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人才。实验心理学的开山之人,费希纳让心理量化成为可能,冯特宣告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艾宾浩斯:证明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保证了实验心理学结论科学性,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找到某些行为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心理过程的特性,建立第一个高级心理过程函数遗忘曲线。 实验心理学研究伦理:(一般伦理是实事求是,严谨审慎)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保护被试免遭伤害,消除有害结果,保密原则。 实验心理学一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因素控制,数据整合,撰写实验报告。 第三章 变量: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属性。 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对其操作定义进行控制,即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时间、现象和方法做出具体界定。 因变量: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对其指示语进行控制。 其他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相关变量,其中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条件称为额外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有: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事前控制),统计控制法(事后控制)。 实验设计基本类型:(1)根据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2)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3)根据在各种自变量及各种被试处理水平中是否相同被

实验心理学上

0273《实验心理学(上)》2013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题型有: 1、正误判断 2、简答题 二、重点复习内容 1、实验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非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2)科学证据的标准 1)以事实为依据的(empirical) 2)客观的(objective) 3)系统的(systematic) 4)经过控制的 (controlled) 2、心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及评价 (1)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又称独立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在实验中加以操纵、变化,以影响被试行为的因素,或因素组合。 因变量:又称依从变量,是被试的反应或输出,是被试被观测的方面,即实验中研究者要观测的变量。 控制变量:又称为无关变量或额外变量、参变量,是研究者在实验中要努力控制的,否则,它就可能混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什么要给变量建立操作定义。 1)经常有一些含混不清的变量,必须操作定义化后,才能进行实验。 2)知道所用的定义,人们更容易重复结果。 3)再定义,看结果是否改变。 (3)心理学实验的评价:心理学实验的评价一般是从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加以考虑的。 信度是指实验研究中因变量的可靠性,或者说,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信度可细分为不同类别,如复本信度、重测信度等。 效度是指实验研究中因变量的有效性。当的确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效度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构想效度、统计结论效度等。 (4)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时,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有何不同。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指系统误差的大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外部效度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也就是实验研究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条件以外的程度。 3、变量的类型与设计 (1)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因变量有哪些种类。 1)反应的准确性 2)反应的速度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整理

实验心理学经典范式整理 潜变量分析(latent variable analysis)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范式 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范式的优点在于将任务设计成在工作记忆上施加一连续的,参数可变的负荷,而其他任务需要保持恒定。P.O.Harvey等(2004)用n-back范式评估年轻抑郁症住院病人的刷新加工,抑郁病人在n-back任务中显示了较差的操作。 他们的结果说明:排除包括2-back和3-back条件的复杂信息管理,1-back条件是一个更纯的刷新加工测量方法。n-back任务也被广泛用于工作记忆的神经成像研究中。神经成像研究应用n-back任务有如下几个理由(Braveretal,1997;Cohenetal,1997;Jonidesetal,1997):首先,比较神经成像研究早期应用的任务,n-back任务是一

实验心理学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4个) 1.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具有刺激特点、环境特点、被试特点、暂时被试差别四种类型。 2.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可以通过排除、恒定、匹配、随机、抵消、统计等进行控制。 3.变量混淆: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混淆的结果是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4.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变化,多出现在多因素试验设计中。5.交互效应:(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受其他自变量的影响情况。)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 6.嵌套设计:指在实验设计中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仅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某个水平相结合。7.真实验设计:是在各种设计方法中要求控制条件最严密、操纵自变量最有效和测定记录因变量最准确的一种。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常常需要将这类研究置于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也称为实验室研究设计。(张一中,1998) 8.随机区组设计:将控制的额外变量分为几个组,组内同质,每一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同一区组内被试按设计要求随机地接受处理的实验设计。目的是对某些特殊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应的估计更加精确。 9.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又叫轮换设计,即让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处理,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10.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 11.被试间设计: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比较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因此,这种设计又称为组间设计。 12.混合实验设计:既包含非重复测量的变量(被试间因素),又包括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内因素)的实验设计。 13.反应时: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刺激的呈现引起一种过程的开始,此过程在机体内部的进行是潜伏的,直至此过程到达肌肉这一效应器时,才产生一种外显的、对环境的效应为止。因而,反应时间往往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包含着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消耗的时间最多。 二、效应的处理(简答4个) 1.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者为搜集能证明其假设的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通过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将预期的要求暗示给被试(人或动物),造成一种引起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原假设的效应,即称为实验者效应。 2.被试效应:(霍桑效应、被试者效应)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也可以是,由于实验对象对其被试身份的认知及态度而产生有意识的变化。 (处理) (1)采用双盲实验法,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做实验。 (2)另外一种方法是“霍桑控制”, 也就是增加一个霍桑控制组, 设计如下: 在该实验中儿

认知心理学期末重点

●认知:①认知是人类智慧之本及其运作。 ②认知是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缩减、添加、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Neisser ●认知心理学: 广义:以认知为取向的心理学。一切对认知(cognition)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价值、选择等 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重视对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的研究。)狭义:指以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并和计算机进行类比。计算机从周围环境接受输入的信 息,经过加工并储存起来,然后产生有计划的输出。人的系统和计算机一样。)美国百科全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 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 ●信息加工方式: ①自下而上的加工(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 息)自上而下的加工(人脑对信息的加工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 ②系列加工(对输入的信息是依次一个一个地加以处理)如:观看图片时,注视点总 是从一处跳到另一处,形成一定的扫描路线;语言的线条性。 平行加工(同时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如:人对个别字母的辨认不如将字母放在一定的单词中;人对个别线段的识别不如将线段放在一个有结构的图形中。 ③控制性加工(各种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由注意发动,由注意维持)如:人的阅 读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 自动化加工(速度快,不容易受意识的控制,不需注意,或特别花费精力就可发生的认知加工。)如:读者从单词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往往是一种自动化过程。 ●产生背景: ①哲学背景:理念论(柏拉图)和实在论(亚里士多德);唯物论(笛卡儿“天赋观念 说”)和经验论(洛克“白板说”) ②心理学背景:早期实验心理学的影响(冯特在创建实验心理学时,就立志志要以自然 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继承和反动(J.B.华生);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强调经验的整体性) ③相关学科背景: 计算机科学的影响:计算机科学是当代认知心理学产生于发展的最重要条件。计算机对逻辑符号的操作与运用和人在思维时对语言、符号的操作与运用之间具有类 似之处,这样就可以在形式上把心理活动理解为对符号的操纵或加工过程。 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渗透: 1、启发认知心理学家从系统、信息、控制的角度来研究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 2、认知心理学从这些理论中借用了很多术语。 语言学的影响: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推动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Chomsky的语言学理论对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反应时实验法: 反映时技术:反应时是指自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至被试做出某一反应的时间。反应时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它是一种反应变量,可作为个体成绩指标或内部 加工信息过程的复杂程度的指标。 减法反应时实验:用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该实验方法由荷兰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必考考点 选择题 反应性:观察过程中参与者的反应 要求特征:导致被试猜测实验目的或实验者期望的一些有用线索 社会惰化列联研究决策标准感受性 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别。 操作性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不肯定间距 韦伯定律 最小可觉差JND:相距为一个差别阈限的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所引起的内部感觉 费希纳定律:相信所有的最小可觉差都会产生相同的感觉增加,想做比例量表,其实是顺序量表。 史蒂文斯定律 盲视:描述被试不承认有意识知觉时其盲点具有知觉能力 客观阈限、主观阈限会聚操作 SOA 提示-刺激间隔心理不应期 不对称迁移等于延续效应阻滞实验消退 对偶联合回忆前摄干扰量表衰减效应 被试变量 ?天生的(年龄、性别、种族) ?社会引起的(社会阶层、宗教、居住区) ?疾病有关的(肢体残缺、智力低下、脑外伤、灾难后果) 简答题 阈限:我们能不能说乙的听觉更敏锐一些? 可能甲乙都有着同等的听觉感受性,但是他们判断是否听到声音的标准不一样。乙也许比较冒进,只要听到似乎有声音就说“有人敲门”;甲也许比较保守,除非有百分百的把握否则就会说“没听见”。 操作性定义的优缺点: 优点:1.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2.又处于研究假设的检验 缺点:往往只能涉及变量的少数特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难以表达完整意义。 实验设计 不同情绪对于不同情绪内容材料的记忆效果? 两个自变量各三个水平记忆效果再认的记忆数 什么实验设计、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方法,实验程序,实验预期结论

现成的实验 说出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有哪些三阶交互作用 主效应,有效应,无效应的条件 拉丁方设计

0274《实验心理学》(下)2013届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4《实验心理学(下)》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可能包括以下几种题型: 1、单项选择题 2、简答题 3、实验设计题 二、重点复习内容 第八章传统心理物理法 (一)心理物理法概述 1、传统心理物理法的产生与发展 心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 2、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传统心理物理学的基本假设,只有当物理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我们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列强度。 操作定义:50%的实验次数被正确判断的(即报告有)那个刺激强度。 绝对感受性:对物理刺激感受的最低强度的感受能力。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我们某种感觉差别最小刺激变化(标准刺激vs.比较刺激)。操作定义:在50%的实验次数中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差别。 相对感受性或最小可觉差:对物理刺激强度变化的最低强度的感受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3)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韦伯定律含义:对于某个特定的感觉来说,差别阈限(△I)与标准刺激强度(I)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韦伯定律△I/I=K (韦伯) 对数定律S=clogI (费希纳) 幂函数定律S=bI a(斯蒂文斯) 3、阈限的性质 (1)传统的阈限理论(高阈限理论) (2)神经量子理论 (3)信号检测论 4、测定阈限的方法极限法:最小变化法、平均误差法、恒定刺激法。 平均误差法也叫均等法,调整法。它具备以下特点:(1)被试积极参与,实验过程中由被试本人调整刺激的变化,在接近阈限时,被试可以反复调整刺激,以减少刺激的起始点对结果的影响,直到被试自己满意为止。(2)通过↑和↓两系列求出刚刚不能引起和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值,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感觉的绝对阈限。(3)要求被试判断什么时候St与Co 相等,直接给出PSE,且其在IU内。被试的反应不是口头报告,而是调整的等值。(4)刺激量是连续变化的。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整理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整理

————————————————————————————————作者: ————————————————————————————————日期: ?

实验心理学经典范式整理 潜变量分析(latent variable analysis)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范式 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范式的优点在于将任务设计成在工作记忆上施加一连续的,参数可变的负荷,而其他任务需要保持恒定。P.O.Harvey等(2004)用n-back 范式评估年轻抑郁症住院病人的刷新加工,抑郁病人在n-back任务中显示了较差的操作。?他们的结果说明:排除包括2-back和3-back条件的复杂信息管理,1-back条件是一个更纯的刷新加工测量方法。n-back任务也被广泛用于工作记忆的神经成像研究中。神经成像研究应用n-back任务有如下几个理由(Braveretal,1997;Cohenetal,1997;Jonidesetal,1997):首先,比较神经成像研究早期应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