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莱芜口镇文峰山麓山口村庆军

莱芜口镇文峰山麓山口村庆军

莱芜口镇文峰山麓山口村庆军
莱芜口镇文峰山麓山口村庆军

莱芜口镇文峰山麓山口村,自宋末至今,魏族世居此地,繁衍生息,绵泽流长。口镇魏氏为“夹谷魏氏”,山口魏氏是“古博魏氏”。据《莱芜山口魏氏族谱》记载,“古博”即嬴城城子县。在魏庆军先生的帮助和市图书馆的支持下,笔者参阅了新修的《莱芜山口魏氏族谱》,这是山口“古博魏氏”历史上第四次重修族谱,而魏庆军先生就是此次重新族谱的总联络人。

在这本族谱上,有一篇《魏氏先茔碑记》,是弘治庚戌春,时为征虏将军镇辽东总兵官的魏公杲,委托同僚下属,为先茔立碑记文,上面记录了魏公皋上推三代自其曾祖时,就世代累有战功的情况。下即为笔者对照族谱打出来,并将其句读的碑文。

《魏氏先茔碑记》

右军都督府署都督佥事总兵官李公杲,韬略过人,有古名将风,弘治庚戌春,挂征虏前将军印镇守辽东,未几予以山东按察司佥事分巡辽海,东宁道同事广宁晤语必曰,予先山东泰安州莱芜县马鞍山人,食指甚旅,坟上缺石,未推恩以仁,寒族视古人义田制漠如也,言竟(竖心+秋)然弗悦。越明年族人魏来镇,公欲遣指挥李祥同往以祀其先,且檄有司(益+蜀)徭役用分其庆索予文,归勒于贞珉以贻后焉,乃笔由曰,予曾祖考魏公讳得,赘于里人李杭州为婿,乃姓李姓族之姓如故。洪武元年腊,徐公达常公遇春二总兵编曾祖考入太原中卫伍,

善于骑射,勇于战,累以功陟西安后卫镇抚以殁。祖考讳(王+睿)荫之,横槊自恃,将欲折卫御侮,以膺显爵,不图命不酬志为士。下人考讳通荫之,调备榆林,英迈寡伍,都督吴公祯、杨公信在宁塞、狼山、青杨等处仗之以破劲敌,斩首夺旗,功累如也,升正千户,殁于官。予荫职,累以功举升指挥佥事同知,与使晋都指挥阶如之,成化乙巳充左参将,分守大同东路,弘治戊申春,大司马余公子俊生署都督佥事,挂征朔将军印,镇守宣府,明年腊(木+少)调镇辽东,庚戌春视事,予念先世积功累仁,庆衍于曾祖考祖,考予考而大发于予,原□其实以表其德,予志也。予惟木之自拱把,而至于凌霄可以栋大厦柱明堂者,以其本之固也;水之自沟,而至于江海可以撼雷霆浴日月者,以其源之深也;人之自布衣,而至于将相可以为干城为锁为监梅腹心者,以其祖之积也夫。木忘其本而枝悴,水忘其源而流涸,人思其祖而泽不竭,若总戎之唾手取贵显,盖当时不自以为能而归之先世,是不忘先世之德也。不忘先世之德于以树石以表其实,垂统以衍其庆,敦庸报称用有以培木之本,浚水之源,则枝弥茂,流弥长而庆弥远矣。将来为公为侯杰阁绘形汗史,纪德天下,后世称之曰某先世积德累仁、泽流于公者,固厚而公之名以张大,其祖宗之德者又无替矣,视彼殁世而名不显行(三点水+于)以忘其祖,与夫鬻墓田斩邱木者,其贤不肖何如也。为魏氏子孙者何可不知所自哉!为之铭。

泰山之麓,汶水之阳,瞻彼牛眠,松柏苍苍,下有哲人,钟灵毓祥,用昌厥后,流庆弥长,乃勒贞珉,[三点水+簪(去竹子头)]德以彰,

作述不忝,百世之光,爰笔为铭,千古流芳。

奉正大夫修正庶尹山东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前监察御史垣曲普晖撰泰安州知州胡(王+宣)判官崔震同立石

大明弘治四年岁次辛亥夏六月吉立

碑文以魏公杲的口气,追述了其曾祖、祖父、父亲以及自己的荫官经历以及战况:曾祖魏公得,洪武元年随徐公达、常公遇春二总兵编入太原中卫伍,善于骑射,勇猛过人,累以战功升任西安后卫抚。祖父(王+睿)英雄无敌,淡泊名利,人品极高。父通,英勇善战,在要塞狼山、青杨等地,破劲敌,夺敌旗,斩敌首将,立下赫赫战功,升正千户。而杲公自己于成化乙已充左参将分守大同,弘治戊申春升都督佥事挂征朔将军印镇守宣府,明年又调任镇守辽东。

上面有四位了,那我们为什么说是一门五将呢?杲之子拜骠骑将军,年二十岁袭父爵历任延绥游击,后升延绥东路参将,前后皆有攻战奇功,为榆林将官,尚忠义多气节以公为最。另外,据民国二十年魏氏三修族谱记载,自洪武元年以后百余年间,自开国功臣至边关大将几代英豪中,还有均祥公,均祥公于洪武二年从戎充济南卫军,累以战功升云南前街指挥晋都指挥、诰受昭武将军。

另一篇《都督魏公先茔碑记》是大明弘治七年秋八月立石的,由赐进士第嘉议大夫工部右待郎徐贯撰文,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山东按察司副

使朱瓒书丹,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山东济南府知府李进篆额,更详尽地记载了魏家几代大将的具体情况与战功。下亦为笔者对照族谱打出来,并将其句读的碑文。碑文中凡遇“诰授”、“上”、“敕”、“制敕”、“钦赐”、“朝廷”等需要尊敬的字眼时换行提格,本文依例另起一行。

《都督魏公先茔碑记》

凡为文者为道也,道不能以自行,必因人以行之。人不能以常存,必假文以存之。非徒为无益之词、奇巧之说,以脍炙人口炫耀人目也。昔皋陶伊傅之功业、(三点水+廉)洛关闽之道学、舆夫士夫之穷达、将相之动烈,靡不因文以著而能垂训于今耶。予旧抚辽东,舆都督李公同事广宁公名杲常曰,族自山东济南府泰安州莱芜县马鞍山人魏姓,元末曾祖讳得,赘里人李杭州家,洪武元年因从戎太原中卫,遂随李姓未复魏。洪武四年,补四大王以右功升明州卫所镇抚

诰授昭信校尉。洪武五年,获倭寇受赏,改绥德中尉。洪武二十五年,克建昌黑监井

诰授流官中宪校尉。洪武二十七年,获叛贼。洪武三十一年,升西安后卫镇抚

诰授武略将军。永乐十三年卒。官时智勇过人,清誉著闻。祖讳(王+睿)荫职居官勤励。永乐十五年殁。父讳通承职,正统三十年改守榆林。景泰二年,以功升副千户。天顺天年,升正千户。成化元年逝。生颇英姿殊俗,刚正廉静。成化二年,公继是职。成化五年,进指挥同知。成化十年,授指挥使。成化十二年,内外大臣以勇略才智举升

署都督指挥佥事,把守清水营。成化十五年,鞬贼侵境,历战取胜。成化十八年,升实授都指挥佥事,本年贼仍猖獗,公亲冒锋刃而克胜。成化十九年,升都指挥佥事,因功殊而升薄晋闻于

上改都指挥使。成化二十一年

敕充左参将分守大同。弘治元年,大司马余公子俊(三点水+自)内外重臣以智勇刚正才瞻,升署都督佥事,任右军都督府

制敕挂镇朔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宣府等处。弘治二年

制敕挂征虏前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辽东。弘治五年三月膺诏实授都督佥事五月

朝廷嘉其勇锐伟特

钦赐蟒龙衣,用彰其威德。公恒谓:由卑职而陟崇阶,叨此重寄,非德之所及,才之所致,实由我祖宗积德累仁而致然也。乃自壮岁以来,历涉边境,身经百战,思我祖之远,不克时祀,今虽为将,徒有追远之诚,若非假文以旌仰德之弘,则是忘其本而无可(言字旁+巳)于后也。忆吾祖葬泰山之麓,必(提手+邑)泰山之秀,钟汶水之清,致吾后裔昌炽,自弗克以官贶著实。昔署都督时,请宪普公于石,尤不满厥意,今实授都督恩德,愈隆遣祭于茔。走书征予文于藩(自+木,上下结构),诸公为重刻石以垂永久,庶不遗先世之庆泽,使后人知所自。愚谓世宦而至将相富贵,而不忘先德,此人情之所难,古今之所罕也。公祖以一戎衣而至于仕宦,公又绰有令德,为时名将,自少时躬披甲胄,丰功伟绩,海内之士立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余谓大将而富贵皆所宜有然则乘高牙大□不足为公荣领金符玉节不足

为公贵惟深思祖□蒿(竖心+妻)怆若或有见俾勒之金石以伸崇报而垂无穷此公之志俾后人知公不忘本也,岂徒夸耀于一时光荣于一乡以辱祖宗于地下哉噫!人之为道,忠与孝也。使或不忠不孝,乌足尽人道。公委身兵革,历战胡汉,德被生民,功施社稷,此其忠也;崇阶厚禄,追忆祖宗,拳拳报称,克念天显此其孝也,忠孝即得,人道毕矣。愚所以文之者,为其有道也,实非无益之词、奇巧之说,脍炙人口炫耀人目也。将见厥后,亦如皋陶伊傅之功业、(三点水+廉)洛关闽之道学而垂悠久也。予素知公盖世豪杰,故为之记,为魏氏之后者,何可不致意焉。

赐进士第嘉议大夫工部右侍郎徐贯撰文。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山东按察司副使朱瓒书丹。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山东济南府知府李进篆额。

大明弘治七年秋八月吉日立。

魏杲:抗倭抗靼鞬的民族英雄

杲公从二十岁承父职,先后征战几十年,战功显赫,同为大明民族英雄。杲公与同僚下属经常提及自己祖籍山东泰安莱芜马鞍山,上文所录碑文中也有记载:杲公乃山东泰安州莱芜马鞍山人士。比戚继光早几十年的明弘治年间的大都督总兵官佥事镇北将军魏公杲,任右军都督府佥事,实授都督挂征朔将军印镇守宣府,弘治二年后分巡镇守辽海。宣府为明七大战略重镇之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为了说明魏公所受到的器重程度,我们有必要详细了解一下他所镇守的宣府。由蓟镇四海冶至大同镇平远堡的长城,因总兵官位宣化府,故

称宣府镇。宣府镇占冀州地,秦汉为上谷郡;辽太宗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后晋石敬塘割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后,属辽国;金灭辽后属金;元属中书省上都路;明属京师,属万全都指挥使司。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论宣府镇长城地理形势时说:宣府,“南屏京师,后挖沙漠,左扼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诚边陲重地。

宣府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明朝建都北京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都,防御蒙古族南下的咽喉之地。明程道生在《九边图考》中称:“宣府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将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京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宣化府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设置总兵官,始称宣府镇。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魏杲的官职右军都督府署都督佥事总兵官,到底是个多大的官。这要从明朝的五军都督府说起。五军都督府是明朝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五都督府的总称,是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听命于皇帝,五军都督府调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节制互不统属。各都督府设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戚继光就曾官至左都督,正一品。

我们再来关照一下杲公的官职:“弘治元年,升署都督佥事,任右军都督府制敕挂镇朔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宣府等处。弘治二年制敕挂征虏前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辽东。弘治五年三月膺诏实授都督佥事

五月朝廷嘉其勇锐伟特钦赐蟒龙衣,用彰其威德。”都督佥事(正二品)的职位为正二品,应是我市历史上官职最高的人了,而且拥有皇帝钦赐蟒龙衣这样的待遇,他也是莱芜历史上的唯一一人。

但我想,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魏公以及魏氏一门五世为将,抗倭抗靼鞬,世代忠良,为社稷百姓驰骋疆场,为朝廷国家分忧解难,其浩然正气不仅是魏家,也是莱芜乃至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魏氏一门五代大将与戚继光等人,用卓越的军事指挥才华,反抗外来侵略,保卫了大明朝和中华民族的安定与尊严。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民族英雄。

山口魏家林

杲公,莱芜山口保人也。杲公的父亲魏公通也是明征战几十年的老将,官居正千户。而通公的爷爷得公及得公的堂弟均祥公分别于洪武元年洪武二年随徐达、常遇春起事,以战功分别任西安都督和济南府都督,后于洪武二十五年抗倭抗鞑累立战功。由此可知,山口魏氏在明朝初年就已经是名门望族,应世居莱芜,属于莱芜的原住民,比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桐、河北枣强迁徙来的大部分姓氏族群都要古老。

山口魏氏是世居莱芜的名门望族,从山口魏家林的规模上,也可窥见一斑。据魏庆军先生介绍,魏家林当时的规模约有20大亩(合百市亩左右),在1930年左右的时候,林中尚有几人合搂的大柏树近五百棵,可惜后来在抗日战争中被毁。据说,这样规模的家族墓地,在山东省内,也是数得着的。

笔者曾经实地考察过山口村,魏家林就位于村北文峰山西,现在嬴汶河东岸原松柏森翳的魏家林现在已成一片农田,徒留一座康熙年间的石头龙王庙,孤零零地诉说着曾经的历史。不过,正如上面《都督魏公先茔碑记》碑文中所说,“道不能以自行,必因人以行之。人不能以常存,必假文以存之”,好歹,我们还有秉公直笔的记述,这将把那些珍贵的历史记忆永远留存。

我们是山东莱芜山口魏族,家谱记载第一世魏荣是宋末人士,武将世家,第三世魏得和魏均祥分别于洪武元年、二年从军,均是善使大刀,马上左右骑射,随徐达、常遇春四大王立首功,后分别任西安都督和济南都督,到第六世魏李杲,是镇守辽东总兵官(祥见网上《抗倭英雄魏杲》的文章)想知道宋朝前是什么支系,不过从家传兵器及善骑射方面看与大刀魏胜相似,有没有人知道魏胜后人情况的?。

我们现在在莱芜有8000多人,另外迁到北京西堂子胡同、吉林魏家机房、山西洪桐、桓台县、河南等全国各地估计不下6000人,现在老家要续家谱,特留言,并附倡议书如下

倡议书

(修订稿)

魏氏族人:

莱芜魏氏乃名门望族,有谱可考自宋末世居莱芜,已有八百余年历史,历朝历代英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安危及华夏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据历史记载,魏绛魏戒为相辅汉,魏舒、魏征显于晋唐。特别是自明洪武元年至明弘治一百几十余年间最为鼎盛,三世祖得公均祥公

为明初开国大将军,授明皇帝朱元璋亲自封赐,五世祖通公官至正千户,战功卓越,六世祖杲公以武功盖世,韬略过人,明弘治年间平倭抗鞑有功诰授武略将军,挂征朔将军印,镇守宣府(明七大军事重镇之一),钦赐蟒龙衣,官至总兵官佥事(总兵官中能面君奏事的重臣),杲公分别于弘治四年与弘治七年两次为祖莹树碑立石,后至七世祖骠骑将军勋公,仍为朝中重臣。罕见的家族荣耀和博大的民族情怀,感召着后人,作为魏氏后世子孙的我们,更要崇敬祖宗,缅怀先祖,奋发向前。

为记载我先祖功绩及家族繁衍和迁徙变化,先人已三次续修族谱。第三次修谱于1931年,距今已有七十五年历史,为宏扬先祖爱国敬族之心,以振兴魏氏家族,激励后世子孙,达到团结和谐之目的,山口绵泽堂族人经与各县、市、乡村的魏氏族人商议,决定第四次续修我魏氏族谱。丙戌年,春和景明,政通人和,气象万千,正是续谱大好时机。自入春以来启动这项工程,首先跑遍了山东境内有魏氏家族的村庄,协商及搜集资料,得到了广大族人的一致拥护和赞成。下一步的工作是开全家族的续谱启动大会,登记、汇集、整理、编辑、印刷出版,同时进一步搜集我魏氏家史的宝贵资料,以及外地族人联系接待等事宜,需要大量的资金。初步计划印制200套族谱(老新谱一套共18本),只印刷费近3万元,另外还有其他费用。这笔经费从何而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建议族人每人筹集 2元,族中名士自愿踊跃捐款,共同完成家族大业。

对于有功于家族者,族人不会忘记。族谱即为青史,筹委会决定凡

捐100元以上者一概标村、列名、记额公布于村支,登记于族谱,捐200元以上者加送族谱一套,捐资500元以上者谱载个人小传,以捐款金额多少列谱排名,并载明捐款金额。

广大族人,你们事业的成功,是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你们的贡献我族永远不会忘记,此次修谱继往开来,比较系统地再现魏氏家族的繁衍史,是千秋盛事,是重振魏氏家族的序幕,谱记碑刻上将铭记着你们的名字。

莱芜市绵泽堂魏氏四修族谱筹委会

二OO六年九月

续修大纲(续谱说明)

族谱是一个姓氏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载着本家族婚姻、文化、族规、族约等历史和文化的全过程,实际上是寻根认祖最可靠的蓝本,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社会一向重视血缘宗法关系,进而形成宗法血缘人文传统。在这一文化传统中,一个最根本的内容是辩别血亲亲疏和人伦秩序的伦理纲常,并把这种宗法关系用文献形式确立和记录下来,由此形成了家谱。

树之有根,根深则叶茂,水之有源,源远则流长,族之有脉,脉清则族昌。

家谱是记载人类繁衍、迁徙和支派世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记载每个家族支派世系的繁衍生息、迁徙踪迹和整个家族文化发展的重要的历史资料,是每个家族成员不可缺少的家族历史文献。

因此,我祖先人先后用不同方式,三次续修了我族谱记。记载了我族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大量的历史功绩,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家族文化遗产。

我族第三次续修族谱为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距今已有七十五载,在这段时间里我族繁荣昌盛但无族谱记载,因此续修家谱乃当务之急,是亟需商讨办理之要事,根据三修族谱的方法,特写以下凡例事项:

一、图表格式:以雁形图为制表格式,以六格五世系为一图,每图为五世系,上方小格填上世系先族名,注明某子几个,上下相承,脉系分明,填写方式以雁形依次填写。

二、按世系排辈表格填写,只填名字,不填姓。每世系名字右上方必须填行次,行次按长次排列,从行一依次序往下编续,行次以直系为准。

三、学历:以中专学历为填写标准,注明毕业学校名称。

四、功名录以职称或职务填写标准,应注明在某地某单位任职。全国、省、市、县级人大代表、委员,政协代表、委员应注明某届任职,获得国家及省荣誉者载入本册(提供证书复印件)。

五、善德禄:有一善一德者,均载入册,以供后人效仿,奉为楷模;为续谱捐款者,载入本册;捐资巨大,为续谱做出巨大贡献者写功臣小传,以资表彰。

六、每世系名字后面以小字为注解,先写学历、功名,再述善德功德小传,后写配偶(妻)姓名、生子几,生女几,女孩名字,女孩名字按

长次排列,如无学历、功名者,只写妻、子、女状况。

七、子嗣:出嗣者在本支名下左方写出嗣二字。在过继方父名下写嗣子,不在本支写注解,小注解应写在过继方本人名后,但排行应在本支。

八、出外迁徙,族中迁到外省外地者,应在名后小注解内写明迁居何省何地住址。虽远隔千里,无音信来往,但如处一堂。若日后寻根,可有据可查。名字以身份证名字为准,并经本人或亲人确认。

九、行辈:行辈是统帅我族先辈与后辈之根基,是防止世系紊乱不清之要领,务按拟定之字挨次延继。先辈已排辈30字,仍须继续沿用,应依照遵循,切勿乱改,如议再续写行辈,须经族人商议。

十、修谱年限,为使族谱记载准确,先祖已规定三十年一修,即易查考,又省费用,成效快,是续谱之良策,望后世续谱仿效之。

十一、族莹,族莹乃先祖佳城,墓乃先人之閟宫,为后裔根本之地。子子孙孙勿忘族莹在文峰山前山口村东北墓地。

十二、第四次续谱承第三次续谱连接,从十九世嘉字辈开始以世系往下待续。但须在名后小解中注明上辈名字及行次。

十三、总谱以三修加四修谱合为一整谱,称魏氏族谱,单独一卷为世谱。为查阅方便,卷一续独立一卷,长支、颜庄二支各一卷,方下、泰安上港村、北裴王村、三支一之一各一卷,三支(三支一之二、三支一之三、三支二之一、三支二之四、三支二之五)为一卷。(老谱新谱各八卷

十四、经费,本着节约的原则进行续谱。外出采访的车费、住宿费,

向各地联系的电话费,族人来往的招待费,办公用的笔、墨、纸等,联系人及请名人组编题词的人员误工补贴,会议召开的费用,草稿及宣传用品费用,出版、印刷等费用均属谱本成本费。各村工作人员在续谱工作中所需经费,按工作量大小、人口多少,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进行报销,但应本着节约的原则,否则不予受理。所捐款项必须纳入委员会办公室统一调配使用,各村不得挪用,不得坐支。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成立财务机构,各项开支、捐款,大会公布、财务公开,接受委员会的检查、监督,达到族人心知肚明。

十五、办公室设在老家山口村,请各村负责人务必服从办公室的统一指挥,要求步调一致,才能完成此项工程,会议接到通知,按时到达。所须材料,按要求填好按时送到。所捐款及时送办公室,延误者自负其责。

十六、领导班子。建好领导班子是这次续谱关健所在,成立魏氏族谱第四次续修委员会。成员由各村代表选举产生。人员大家商议,选常务副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主要由德高望重、知名度高的族人来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各村代表担任,共同商议良策,由办公室实施,刻“族谱会章”临时章一枚。

为便于联系咨询,特先公布几位联系人地址电话如下:

魏庆军(莱城区教育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