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务欺诈及其防范_王建新

财务欺诈及其防范_王建新

财务欺诈及其防范_王建新
财务欺诈及其防范_王建新

财务欺诈及其防范*

王建新

=摘要>近几年,国内外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财务欺诈案件。为了有效地防范财务欺诈,2006年7月15日,被美国总统布什称作/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0的5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6正式生效,在美上市的所有公司都要求按照该法案提交财务年报。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的财务欺诈案件,分析了财务欺诈的各种理论根源和具体成因,并且在借鉴美国防治财务欺诈措施的基础上,对我国财务欺诈的防范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财务欺诈财务欺诈理论成因防范

财务欺诈是企业欺诈的一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SAS825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欺诈的考虑6把财务欺诈定义为/在财务报表中蓄意错报、漏报或泄露以欺骗财务报表使用者。01笔者认为,公司财务欺诈是指会计活动中相关当事人为了逃避纳税、分取高额红利、提取秘密公积金等谋取私利的目的,事前经过周密安排而故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

财务欺诈的发生存在着深刻、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既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关系模糊、会计审计制度缺陷等微观方面的原因,也有法规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弱化等宏观方面的问题,是社会上诸多因素在会计活动中的综合反映。

一、财务欺诈理论综述

近几年,全球的特别是美国上市公司刮起的财务舞弊风暴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使社会公众对美国公司界和会计界丧失了信心,造成了空前的信任危机。这一连串臭名昭著的财务舞弊案件凸显出美国以及各国制度安排的结构性缺陷。为了分析财务欺诈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财务欺诈理论。

(一)欺诈三角理论

唐纳得#卡瑞塞博士是欺诈研究领域享有盛名的教授,他在该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称为反舞弊专家。他建立并发展了欺诈三角理论(图1)以解释为何人们会进行欺诈。卡瑞塞得出结论:当动机、机会和理性程度三个重要因素归在一起时,进行欺诈的倾向就会出现。在一个人真正进行欺诈中,三个因素中的每一个都是必要的并且相互关联的。缺少它们当中的任何一项因素,都不会使一个人进行欺诈。每个公司的执行者需要明白此欺诈三角,

并明白为什么员工从事各种各样的欺诈行为。

图1:欺诈三角

*王建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会会计研究室,邮政编码:100036,电子信箱:wangjianxin@cacs.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13348484.html,。本文是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5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研究6(200503722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及其效果评价研究6(05B J Y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贯彻实施及其效果评价研究6(70540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1 /企业欺诈0一词在美国司法部的定义中包括以下法律条款:(1)公司伪造财务信息(包括,例如,伪造会计分录,虚假交易,和其他人为设计波动收入欺骗性地高估资产,利润和收益或低估/隐藏负债和损失的交易,以及逃避法律监督的交易);(2)公司内部人的自行交易(包括,内部交易,回扣,为求个人利益而不适当地使用公司资产以及任何自行交易违反有关的个人所得税的行为);(3)与其他团体经营的共同基金和防御基金有关的欺诈(包括,延迟交易,某些市场时间计划,虚假的净资产价值及其他在共同基金或防御基金交易实践之内,或包括造假和舞弊);(4)阻碍公正,伪证,篡改证据,或其他与上述1至3项相关的其他阻碍行为。

75

(二)白领犯罪理论

1949年,印第安纳大学的罪犯专家艾德温#H #苏瑟兰德教授提出了/白领犯罪0的概念。他定义白领犯罪为:/在其职位上有名望的个人和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人进行的犯罪行为。0苏瑟兰德反对当时普遍认为盗窃和欺诈者要么是卑贱的贫困者,要么是家族遗传窃贼的看法。/白领犯罪0认为一个人进行犯罪的时间越长,他就能从其犯罪行为中得到更多。苏瑟兰德将窃贼犯罪的原因归因于犯罪理性化程度、动机及其他已存在的看法。

(三)欺诈范围理论

在20世纪80年代,伯明翰#扬大学的史蒂夫#W.阿尔伯察博士就研究并分析了欺诈行为。其研究表明,那些居住条件高于平均水平并有个人或赌博债务,有试图拥有个人地位的欲望,或有从家庭及周围同伴身上得来的身份压力的工作者最容易进行欺诈。那些认为自己工资过低,不被重视的员工也更可能从其工作中行窃。

(四)其他欺诈理论

除了前面描述的传统欺诈理论,马丁#T.毕格曼(Maetin T.Biegelman)在5防范欺诈与内部控制的执行路线图6一书中设计了一些新的理论。如:欺诈的薯条理论、欺诈的烂苹果理论、低挂水果的欺诈理论、欺诈的加减法理论、舞弊的员工是欺诈者的理论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二、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具体成因分析

所有财务欺诈案的源头,都可以归结为/利益驱动0。因此,发案公司管理人员为利益所驱动,就会不惜损害投资人的利益;审计人员为利益所驱动,就会置委托人的利益于不顾。本文将从企业内部控制及管理和外部监管等方面全面地探讨这个问题。具体考察内部因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等;外部因素包括:会计准则、惯例、审计监督和监管体制等,正是在这些方面的不完善给财务欺诈预留了空间。

(一)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完善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越来越分散且流动加快,大量的中小股东可能并不关心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而转向投机套利。早在上世纪20年代,公司治理结构就已经从股东中心主义向董事中心主义转变。近年来,又进一步演化为以首席执行官(CEO)为主导的公司管理模式。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董事会主席由CEO兼任,使经营者的权力进一步得以强化。经营者权力过大,就使其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欺诈案件的发生。

(二)上市公司激励机制存在较大的负面作用

1950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使向公司管理层支付期权作为报酬的做法合法化。随着股票期权发放规模越来越大,股票价格逐渐成了决定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关系的关键因素。股价下跌不仅使管理层得不到巨额报酬,而且很可能使管理层被董事会解雇。而股东通过股票升值获得了收益,管理层通过行使期权获得巨额报酬,甚至证券市场上的各类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审计机构、证券分析机构、咨询机构都会获得不菲的收益。于是,公司管理层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来控制股价不断上升。然而管理层在合法的范围内调整财务报表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当实体经济不景气时,要想合法地调整出良好的财务报表是不可能的,于是有些公司的管理层就试图进行财务欺诈。

(三)会计准则方面的漏洞

美国现行会计惯例规定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或者相对滞后的规定。比如:如果非关联方(公司或个人)在一个特别目的实体权益性资本的投资中超过3%,即使该特别目实体的风险主要由上市公司承担,上市公司也可不将该特别目的实体纳入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又如,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公司收到客户的货款前可以把这笔货款记入销售。再比如,美国以历史信息和单一每股盈利数字为中心的财务报告模式已经过时,不适应新的商务模式、复杂的财务结构和与此项关联的财务风险。安然和其他一些公司就经常利用这些只注重法律形式,不顾经济实质的会计惯例的漏洞进行财务欺诈。

(四)审计监督方面的弊端

注册会计师具有公共性和企业性双重属性,它一方面为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等提供企业的审计报告,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它又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其收入来源于客户,这就使其难以完全保持公正性。此外,近些年来,非审计业务在会计师事务所经营中的份量越来越重,这种/不务正业0的收入结构已经使会计师事务所实际蜕变成了兼营审计业务的管理咨询公司,其独立性自然要大大折扣。而在我国国内,由于会计师事务所过多,导致行业恶性竞争严重。为抢夺市场份额,会计师事务所将揽到和保持客户列为头号任务,采用如

76

低价收费、拉关系、给回扣等手段,导致审计时不能达到应有的质量保证;并采用减少审计时间,省略必要程序的方法,以降低审计成本,保持高额利润。这必然导致审计报告可信赖度降低。

(五)监管体制与制度方面的缺陷

虽然美国在财务监管方面领先于当代世界,但是在新的商务模式、新的商务手段、新的科技成果面前也暴露出新的问题:

11美国财务监管环境极不规范。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诸多监管机构在审计职业规范框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个制度却不能与当今复杂的财务活动所产生的问题保持同步。准则制订太慢,执行又过于散漫,处罚不充分。

21美国注册会计师监管模式)))行业自律日渐失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自设立以来,一直扮演双重角色,既是注册会计师合法权益的守护神,又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的监管人。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资格由各州授予,对违规的注册会计师的处罚也由各州进行,AICPA在这方面权力甚少。这种分离体制,使监管很难达到效果。

31美国监管机构对财务和金融创新反应迟钝。衍生工具可以规避风险,也可以制造风险。而监管机构对其不能驾轻就熟,难免为其所累。

(六)中国财务欺诈成因问题的特殊性

中国的监管与会计准则体系基本仿照美国制订,美国的公司财务欺诈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国财务漏洞的原因,不过由于我国还没有达到美国那种商业模式,所以也不可能出现安然一样创新的舞弊案。在充分吸取美国教训的同时,也必须注意中国此类问题的特殊性。

首先,中国与美国资本市场运行时间长短有巨大差距,绝大多数企业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不是自觉自愿,而是为了应付政府部门和相关法规的要求。其次,我国监管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遗留了计划经济的痕迹。近年来事务所表面上与原主管单位脱钩,实际上仍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政管理部门。这种做法实际上人为分割了审计市场份额,造成不公平竞争,以致审计质量无法保证。再次,从法律法规的角度看,我国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在法律制定中存在不协调,甚至有互相矛盾的法律并存。这些差异和矛盾给注册会计师的某些判断带来困难。最后,我国审计历史较短,不能完全适应不断创新的市场经济的要求,审计主体素质也有待提高。

三、美国防治财务欺诈的措施

面对众多知名上市公司的财务丑闻,美国国会和政府当局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整顿措施,其背后蕴含的治理思路和具体的操作手法对我国都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归结而言,这些措施包含两个大的方面:其一是重塑诚信的微观和宏观环境;其二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和改革,从法制的角度杜绝上述事件的发生。

(一)加强了诚信的微观和宏观环境的培育

面对大批上市公司欺诈事件频发的现状,美国总统布什曾在华盛顿作过多次公开讲话,频频谈到/公司责任心0的问题,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奥尼尔和商务部长埃文斯也强调/诚信是美国金融体系赖以生存的基础0。很显然,布什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诚信问题对投资者和市场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多种方式重建社会诚信体系,恢复投资者的信心。

(二)加强上市公司相关法规的改革

有关财务欺诈的法律和规定一直受到美国政府当局和立法机关的高度重视,从COSO到审计准则99号,再到托马森备忘录,相关法规调整频繁,当然其中影响和争议最大也是最激进的改革,当属2002年7月26日国会通过的20025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6。该法案涵盖了11个标题,包括上市公司企业监督委员会,审计独立性,企业责任,强化的财务披露和利益冲突分析。它还囊括了企业和犯罪欺诈责任法案(第?号),2002年白领犯罪惩罚加强法案(第ù号),2002年企业欺诈责任法案(第?号),全面且具奠基性质,总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锁定CEO/CFO个人责任

法案第906节规定:所有依照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3(a)或15(d)节的规定,向SEC提交包含财务状况定期报告的上市公司,都要由其CEO和CFO提交个人保证书。这些人士必须保证:公司提交的定期报告完全符合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3 (a)或15(d)节的要求;该报告中的财务信息在所有实质方面公允的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如果知道定期报告没有完全符合上述要求仍作出书面保证的,将被处以最高达100万美元的罚金和/或最高达10年的监禁。如果蓄意故犯则将被处以最高达500万美元的罚金和/或最高达20年的监禁。

21将审计委员会明确为法定的公司财务监督机构

77

鉴于安然、世界通信等公司暴露出来的审计委员会缺乏独立性的问题,法案将其由公司的自治机构上升为法定的公司内部监督机构,明确规定了其职责权限。任何拟发行证券的上市公司,其审计委员会必须符合下列构成和运作要求:第一,委员会完全由独立董事构成;第二,直接负责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补偿和监督(包括管理层和审计师就财务报告有不同意见的解决);第三,如果需要,有权决定独立顾问的费用;第四,建立一套程序,以接受、存放和处理有关会计、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或审计事项的投诉,并建立公司雇员能匿名或秘密提供可疑会计或审计事项的程序。

31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实施严格监管

中介机构在上述财务欺诈案件发生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法案一反以往中介机构以自律为主的监管政策,对会计行业监管、分析师利益冲突的处理和律师向提交有关人士的违法报告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并由SEC在法案生效后制定具体的执行规则,其中最重要的规定是对会计行业的监管规定。

法案要求建立上市公司财会监管委员会来监督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成员由SEC在法案生效后90天内任命,主要由业外人士组成(公共会计不超过两人),且必须是全职,交错任职五年。如果审计公司没有在该委员会登记,则不能从事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注册公共审计公司进行定期检查;制定审计、质量控制和独立性标准;对公共审计公司不法行为的调查,包括其获得客户必要证据的能力等等。为保证审计师的独立性,法案禁止注册的公共审计公司从事所服务客户的非审计业务。如评估资产、出具公允意见或者就非现金出资出具报告等。

41提出更高的信息披露要求

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的发生,使美国不得不承认其信息披露制度上的缺陷。吸取证券市场披露的一系列教训,法案对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SEC至少三年一次复核发行人披露的信息;要求发行人迅速和及时披露关于财务状况和运营的重大变化信息;预测的财务信息不至于具有误导性,并应与发行人根据GAA P要求所发布的财务状况及运营结果一致;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披露等等。

另外,法案还对内部人交易和资产负债表外项目的披露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法案对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6(a)作了修改,要求内部人在对公司证券进行交易或证券到期交易被执行后的两个交易日内向SEC提交利益变化报告。

51做出更多的救济和更重的惩罚规定

首先是更多的救济。法案规定了若干救济手段,以补偿投资者的损失。如规定在调查中,SEC 有权阻止经理和董事行为并临时冻结给董事、经理和公司雇员的付款。由此引起的任何行动和诉讼, SEC均可为投资者的利益而寻求适当和必要的救济。如果SEC实施一项民事惩罚或命令,要求违反证券法的人士返还所得利益,该利益应归于为受害者而设的基金里。法案还延长了目前对有欺诈、操纵或欺骗等违反联邦证券法而产生的民事请求权的时效。

此外,法案还禁止公司给予高级经理人员以任何形式的信贷或信贷支持。若违反证券法规,高级经理人员破产时,其个人债务不得免除。

四、我国防范财务欺诈应做的工作

依据上文分析,笔者就我国如何防范财务欺诈拟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加强诚信制度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诚信经济,良好的诚信制度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根本保障,也是防范财务欺诈的/基础设施0。目前,我国的诚信制度建设状况不容乐观,会计诚信建设更是任重道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会计诚信制度建设:

11贯彻执行并深入完善新准则。一是严格贯彻执行新准则体系,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范围;二是进一步完善具体会计准则,特别是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加以规范1;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

21实现制度创新。制度缺陷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必须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创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应建立企业诚信与诚信的记录制度及两者有机联系的机制,使企业与经营管理者的诚信程度公开化,以有利于社会公众在投资及选择经营者等方面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形成有效的激励

78

1如新会计准则中对长期资产减值不能转回的规定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

约束机制。二是应大力推行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制,让其承担无限责任,增强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三是应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与管理咨询业务相分离,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的公正性。

31加强诚信教育,给诚信制度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而诚信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因此,从本质上而言,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治理还应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全社会成员诚信意识

(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是保证财务报告公允、准确的三道重要防线之一。对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建立逻辑统一的内部控制框架。目前我国内部控制鉴证业务准则和公司管理层采用的内部控制标准在目标、控制要素等基本概念存在众多不一致的地方。而管理层、注册会计师和报告的使用者之间在内部控制基本概念上达成/共识0是有效开展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前提。

第二,管理层应该提供/可审计的0内控制度。由于内部控制审核业务是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进行进一步的审核,为使审核工作顺利进行,管理层需要对某些具体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从而使相关内部控制具有/可审计性0。

第三,理解内部控制在治理舞弊方面的局限性。良好的内部控制本身并不能保证公司经营成功,而且在财务报告可靠性及合规性方面,内部控制也仅能提供/合理0的保证,而非/绝对0保证。对于高层管理人员舞弊而言,内部控制比较容易被逾越。因此,要想有效地防止舞弊行为发生,除了加强内部控制外,还应该包括建立高层管理人员责任约束机制、提高审计委员会防止舞弊能力等多方面内容。

第四,进一步明确各方应该承担的责任,建立有效的责任判定标准。由于内部控制鉴证业务包括管理层评价及注册会计师审核两个步骤,因此,企业一旦出现经营失败,就很可能引发该失败是否因为内部控制失效以及应该由管理层还是注册会计师来承担责任等大量复杂问题的认定工作。因此,事先对各方责任作出详尽明确的规定是避免事后纠纷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有利于各责任主体尽职意识的提高,以防止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

(三)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高级管理人员是近期频繁发生的财务丑闻的始作俑者。因此,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而言,从各方面约束其行为是非常必要的,但现有的约束手段还远远不够。例如,虽然高级管理人员承诺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我国目前的立法还不能将高级管理人员真正置于民事责任的威慑之下。在这方面,美国要求公司高管人员对其信息披露真实性的签名保证制度以及投资者可以追究有关违规人员民事责任的制度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同时,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经理人市场及声誉机制,对每一位经理人进行全面、公开的业绩和信用记录,减少其短期行为。另外,通过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内部监管机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完善相关会计准则

上市公司是两权高度分离的企业组织形式,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设使得经营者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成为必然,而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的最切实可行的途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加强企业信息披露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及时度,并不断细化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减小利用信息披露制度缺陷进行财务欺诈的可能性。另外,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企业间的关联关系及内部交易日益复杂,表外负债、隐性负债等会计难题不断涌现等,都向我国会计各界人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新兴经济事物的研究,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准则,使会计师有职业判断的依据,使造假者无制度的漏洞可钻。

(五)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规范政府对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行政干预

研究发现,我国审计市场较高的分散性、较低的市场集中度、过度的竞争和相对无序竞争的格局,给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另外,由于事务所和上市公司处于相同地区而造成的审计市场分割的局面及事务所普遍受到上市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压力,也是促其违规的主要原因。同时,实证研究也表明,在审计失败的案件中,上市公司和事务所处于同一地区的情况所占的比重超过80%。此外,通过对首次发行环节、再融资环节和特别处理、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环节的政府管制后果进行分析

79

后发现,由于政府的管制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根本不存在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从上市公司终极所有权分析,发现80%舞弊公司的终极控制人是地方政府,12%舞弊公司的终极控制人是私人,而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发生舞弊的情况就较少。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上市,民营公司发生舞弊的情况会逐步增加。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对地方政府和私人控制的上市公司舞弊的监督,加强事务所和上市公司同地的审计关系的监管。同时要规范审计市场,减少地方政府对审计市场过多的行政干预,鼓励事务所做大做强,增强事务所的品牌意识,改变审计市场分散、分割的格局和无序竞争的秩序。

(六)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民间审计制度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十分有效的。我国虽然有名目繁多的监督部门,但往往是一些为了实现特定目的和部门利益的行为。这些监督成本高昂,而且对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所起的作用不大。因此,我们应转变监督方式,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监督体系。国家一方面要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质量,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进行抽查。发现舞弊行为,及时果断处理。考虑到我国要彻底根除公司治理的/一股独大0顽症尚需时日,笔者建议:

第一,暂时终止由上市公司自行聘任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改由监管部门或证券交易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所需资金可以通过设立特种基金的方式予以解决。如果这一改革方案在短期内难以付诸实施,至少可以选择绩优公司、ST和PT公司以及有重大违法违规记录的公司先行试点。

第二,实行上市公司审计轮换制,每隔三年强制性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以免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过于亲密而丧失独立性。

第三,加强相关法律规范,建立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注册会计师因串通舞弊或重大过失而不能发现上市公司重大会计造假,致使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以行政与刑事责任为主,民事责任相对弱化。据统计,从1998年1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4年半的时间里,全国受到行政处罚的注册会计师有687人次,会计师事务所有1073家次;承担民事责任的注册会计师只有1人,赔偿金额1万元,承担民事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28家,赔偿金额864万元。这种现状无疑挫伤了投资者对独立注册会计师的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违规执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我国监管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建立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以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约束。

Financial Fraud and the Preventation

Wang Jianxin

Abstr act:Financial fraud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recently all round the world,and aroused a great concer n of the society.In order to cope with this problem,the American government adopted the Sar2 banes-Oxley Act in July2002,r equiring all listed company to provide financial repor t accor ding to the A ct by July15th2006.In this context,and firstly r eviewed some financial fraud cases all around the world. Then,based on the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 actice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financial fraud.Sub2 sequently.In terms of providing truer accounting information,it briefly discussed what could be done to prevent financial fr aud on the base of consulting the American.s measures.

Key words:financial fraud,theory of financial fraud,reasons,preventation

80

财务欺诈理论知识

财务欺诈 财务欺诈(Financial Fraud) [编辑] 财务欺诈的概述 财务欺诈是企业欺诈的一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SAS82((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欺诈的考虑》把财务欺诈定义为“在财务报表中蓄意错报、漏报或泄露以欺骗财务报表使用者。”公司财务欺诈是指会计活动中相关当事人为了逃避纳税、分取高额红利、提取秘密公积金等谋取私利的目的,事前经过周密安排而故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 近年来,美国的著名国际大公司:安然公司、施乐公司、世界通信公司、默克制药公司等发生了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其丑闻导致美国股价暴跌。公司的诚信受到普遍质疑。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屡禁不止。例如:黎明股份、猴王A股、银广夏,甚至中国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航油集团新加坡分公司也发生财务欺诈。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公司的财务欺诈是诸多因素在公司财务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剖析公司财务欺诈的动因,制定有效的措施,才能防范公司财务欺诈,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编辑] 财务欺诈理论综述 近几年,全球的特别是美国上市公司刮起的财务舞弊风暴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使社会公众对美国公司界和会计界丧失了信心,造成了空前的信任危机。这一连串臭名昭著的财务舞弊案件凸显出美国以及各国制度安排的结构性缺陷。为了分析财务欺诈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财务欺诈理论。 (一)欺诈三角理论 唐纳得·卡瑞塞博士是欺诈研究领域享有盛名的教授,他在该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称为反舞弊专家。他建立并发展了欺诈三角理论(图1)以解释为何人们会进行欺诈。卡瑞塞得出结论:当动机、机会和理性程度三个重要因素归在一起时,进行欺诈的倾向就会出现。在一个人真正进行欺诈中,三个因素中的每一个都是必要的并且相互关联的。缺少它们当中的任何一项因素,都不会使一个人进行欺诈。每个公司的执行者需要明白此欺诈三角,并明白为什么员工从事各种各样的欺诈行为。

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作者:————————————————————————————————日期:

浅谈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财务政策,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一、财务风险涵义与特征的理性认识 对于财务风险的定义,学术界尚未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一般认为,财务风险即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因素的作用,使企业实际收益与目标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指在筹资决策时,由于负债性资本占全部资本比例过高,使得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所造成的风险,也称为负债风险或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泛指企业全部财务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它不仅包括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利润分配及日常资金营运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还包括企业其他各项关联活动的失败而诱发的财务损失和危机。本文讨论的财务风险是广义的财务风险范畴。 根据产生路径的不同,财务风险可划分为5种类型: (1)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资金来源结构、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及筹资成本过高等原因而给企业财务成本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亦即狭义的财务风险。 (2)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而致使投资报酬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 (3)现金流量风险,产生于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由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偏离,导致企业货币资金回收的金额和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此时,企业因债务规模过大或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很可能会造成偿债能力急剧下降,现金支出压力陡升,进而陷入财务困境。 (4)连带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其他各项关联活动的失败而诱发的风险。如企业为其它单位提供贷款担保而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5)外汇风险,即由于汇率变

公司的财务欺诈及其治理

财经纵横 近几年来,随着安然、世通、银广夏等财务欺诈事件的爆发,人们对公司的财务欺诈现象尤为关注。公司的财务欺诈的行为不仅让信息使用者蒙受损失,也干扰了社会的经济秩序。因此,对公司财务欺诈现象的治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欺诈及其成因 财务欺诈,是指在财务报表中蓄意错报、漏报或泄露以欺骗财务报表使用者。公司财务欺诈是指会计活动中相关当事人为了逃避纳税、分取高额红利、提取秘密公积金等谋取私利的目的,事前经过周密安排而故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我国公司财务欺诈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相关法律不健全 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上,对公司的欺诈行为一般采用行政处罚办法,而受害方一般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同时,有关的刑事和行政处罚力度不够。在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和处罚方面,也缺乏有效的行业的内部约束机制和惩戒机制。相关的制度、机制不健全,更加纵容了会计人员参与造假。 (二)信息不对称 随着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投资者和管理层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通过命令,暗示等要求会计人员粉饰报表,而会计人员直接受雇于管理层,为了保全自身的利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进而引发财务欺诈现象的发生。 (三)财务欺诈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 财务欺诈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助长了财务欺诈。经济行为的主体都有追求利益的倾向。一般来说,财务欺诈的预期成本要低于财务欺诈所产生的收益,这就助使了那些以不正当手段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一般来说,这些经济主体往往通过虚增资产、收入;虚减负债、成本来粉饰财务报表,已获得巨额收益。 二、财务欺诈的主要手段 (一)虚构交易事项 虚构交易事项是一种常见的造假手段,一般通过两种手段:一是提前确认收入,比如将销售合同已签订但未执行的业务提前确认收入,并同时增加应收账款;二是通过伪造合同、单据、凭证,故意错账混淆会计科目等手段编造交易,虚列收入,从而形成虚假利润[1]。 (二)粉饰会计报表 1.利用会计政策影响财务报告 会计政策是公司编制财务报告的基础,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最后反映在财务报告上的经营状况数据也不同。比如不同的折旧方法、坏账的确认标准等,会对资产和净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使管理层有机会操纵公司的经营业绩,以满足自己的利益。 2.利用关联方交易 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客户往往会通过如下交易,来粉饰会计报表:将不良资产和等额债务剥离,以降低财务费用和避免不良资产经营所产生的亏损或损失;经营用较少的花费或未花费来收购控股股东下属的子公司;控股股东减少客户的利息费用或减免债务,以高于市场利率的利息,将大量的款项带给控股股东;控股股东以非现金资产认购股份,并且作家价格远高于账面价值。 3.利用时间差异 更改会计事项确认的时间,主要包括:将应由本期补偿的已销产品成本推迟到以后期间结转;将应计入期间费用的支出计入成本;将应由本期负担的已发生费用列作待摊;以虚增存货减少当期费用;将应计入本期但须以后支付的费用不予计提,以虚增本期利润和资产;将以后期间的收入提前确认或者虚开发票,次年在予以收回;借助签订“买断”收益权的协议,提前确认收入。 4.故意隐瞒或不及时披露重大事项 掩饰重大交易或事实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利用报表项目进行掩饰,在会计报表项目中,以“其他应收款”作为调节器。二是在表外披露中掩饰,通常有以下做法:对日常经营中发生的委托理财、诉讼、大股东占用资金、关联交易、担保抵押的重大事项故意隐瞒或不及时披露。 5.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欺诈问题 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工作底稿时,往往根据自利性的需要,对关联交易形成的会计结果恶意隐瞒合并资料,尤其是公司内部销售利润的抵消资料,其结果是公司的合并利润中很大比例是由于内部销售实现的虚盈。 三、公司财务欺诈的治理措施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强制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股东等财务信息需求者参与和监控的能力;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完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股东对管理人员的内部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健康的业绩评价考核机制,让考核指标既反映企业短期财务状况又能评价对未来利益的影响;在选择管理人员时把候选人的信用道德水平纳入评价标准,建立管理人员的信用档案,通过各个企业分享相关信息达到约束管理人的目的;通过科学的权力制衡、分配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强制管理层做到信息透明、均衡信息分布;合理设置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让管理层分享公司剩余。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科学完善的内控机制是防止财务欺诈的重要屏障,企业应从以下五个层面做好内控:①控制环境。主要是创建公司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并影响公司员工的控制意识和工作能力。 ②风险防范。主动发现由于情况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找出有效的应对方法。③控制的执行。控制是管理层在识别和评估风险后,对控制风险所实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要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有效的执行。 ④信息畅通。内部控制的顺利执行要求企业各部门信息畅通,其重点是使相关人员履行职责。⑤监控。内部控制系统需要监控,特别是对高层管理人员,如其不履行内部控制制度,公司的有关人员应及时予以纠正,避免财务欺诈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建立公司财务欺诈的赔偿机制 公司的财务欺诈及其治理 白 雪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锦州太和供电分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司财务欺诈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创伤。本文对公司财务欺诈现象的成因和手段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欺诈;成因;手段;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125-02 125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资产负债分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必须引起警惕;三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还占据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属于高度风险,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2、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企业收益分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对这三个层次的收益进行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这其中分三种情况:一是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存在一定风险;二是如果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收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若严重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必须十分警惕;三是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已显现。反之,如果三个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在市场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现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 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常见手段与识别方法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常见手段与识别方法 公司财务欺诈是指会计活动中相关当事人为了逃避纳税、分取高额红利、提取秘密公积金等谋取私利的目的,事前经过周密安排而故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是一种故意从本质上提供误导性财务报表的行为。那么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有哪些常见手段呢?我们又怎样才能识别呢?接下来律伴网小编就“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常见手段与识别方法”作相关阐述。 一、财务欺诈的特征和常见手段 (一)财务欺诈的特征 公司进行财务欺诈的目的很多,但归结起来都是为了经营者的个人利益或经营者所在的小集团的利益。不同的公司进行财务欺诈的目的不同非上市企业进行财务欺诈可能是为了领导者的业绩或者偷逃税款;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欺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达到上市筹资条件,达到配股、增发等再融资条件,避免遭到“t”或“p"处理或退市,美化业绩,抬高股价等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欺诈行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多计资产、少计负债,或多计所有者权益,虚增公司投资价值误导投资者; 二是多计收人、收益,少计费用、成本和损失,虚增公司盈利能力,误导投资者; 三是不按规定披露信息,削弱会计信息的及时性,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影响投资者决策; 四是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做文章,调节当年收益,达到收益稳定的效果。 (二)常见手段 误导投资者在具体做法上,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 1.虚构交易事实或者掩饰交易事。 实虚构交易事实的行为包括虚构销售对象、填制虚假发票和出成单、在核算中混淆会计科日等,掩饰交易成事实的行为指对应该披露的重人事项,如委托理财、关联交易、诉讼、担保、大股东占用资金等,不予披露或不及时披露,!查成投盗者利益受损。 2.在会计核算上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随意变更或者选择不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财务是一个单位运行状况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在当今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财务风险是各单位自始至终面临的一种客观事实。特别是加人WTO后,我国企业面对的资本市场以及所处的贸易环境、税收环境和法律环境等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其结果是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我国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理性认识财务风险的涵义与特征,分析和判断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而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 1.财务风险涵义与特征的理性认识 对于财务风险的定义,学术界尚未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一般认为,财务风险即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因素的作用,使企业实际收益与目标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指在筹资决策时,由于负债性资本占全部资本比例过高,使得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所造成的风险,也称为负债风险或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泛指企业全部财务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它不仅包括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利润分配及日常资金营运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还包括企业其他各项关联活动的失败而诱发的财务损失和危机。本文讨论的财务风险是广义的财务风险范畴。 根据产生路径的不同,财务风险可划分为5种类型:(1)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资金来源结构、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及筹资成本过高等原因而给企业财务成要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亦即狭义的财务风险。(2)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而致使投资报酬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3)现金流量风险,产生于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由于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偏离,导致企业货币资金回收的金额和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此时,企业因债务规模过大或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很可能会造成偿债能力急剧下降,现金支出压力陡升,进而陷入财务困境。(4)连带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其他各项关联活动的失败而诱发的风险。如企业为其它单位提供贷款担保而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5)外汇风险,即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包括交易风险、换算风险、投机风险等。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并且对其财务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无法回避和忽视的。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特征,才能对其进行有力的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企业是经济整体的基本单位,其所处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是纷繁复杂、变化无常的。因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追求价值增值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种种风险,而这些风险以价值形态反映到财务活动中,就表现为财务活动的实际结果与财务预期目标的背离。(2)财务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由于受到宏观或微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与对策(20210315110033)

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与对策 国际结算业务是通过两国银行办理的由贸易或非贸易引起的债权债务的清偿,它以国际贸易为前提,又是商业银行的一项基础业务类属中间性业务。国际结算过程存在多重风险,但风险不等于损失,操作得当,风险可以预防,可以转化为收益;如不当,风险即会成为损失,同时,国际结算涉及到国家金融管理的有关法令、外汇管理条例、国际惯例与准则、银行信誉、银企责任及业务的具体操作等诸多方面,比较复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外向型经济将会有更快的发展。这一切为国际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对外商投资企业结售汇的全面实施、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从风险角度讨论和研究国际结算业务将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的热点。 由于国际结算本身有国际性、科学性、融资性、知识性和惯例多、发展快等特点,使国际结算中产生的风险具有以下特点:涉及范围的国际性与结算方式的结算工具有相关性、与融资活动的相伴性、形成原因的多样性、表现手段的欺诈性、防范过程的复杂性。上述性质的特点,决定了国际结算的风险是指在国际间货币收支调节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经营上和管理上的问题而引起的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危险。本文力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寻找防范对策。 一、票据结算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票据是国际结算的重要支付凭证,它包括汇票、本票、支票三种,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汇票。目前使用的许多国际结算方式都是汇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银行转让票据,使国际贸易双方的债权债务得以清偿。因而票据就代表金钱。正因为这一点。国内外不法分子把目光盯上票据做文章,禾I」用假票据及有关银行支付凭证对我国进行诈骗。其类型类有: 1、伪造大额银行汇票导致的风险。由于国外票据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再加上国内居民接触国外的外票不多,一些诈骗分子常常利用伪造的银行票据进行诈骗。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港商交来500万元的银行远期汇票一张,客户要求贴现汇兑,两周内完成。银行工作人员在验票时发现该汇票由某日本财务中心开出,受益人为河南某公司,付款期限为一年,指定美国洛杉矶大和银行付款,但汇票无银行汇票字样,也无银行承兑字样,经与大和银行北京代表处联系,确认洛杉矶大和银行没有这家单位开户也没有签发过或承兑这张汇票,证明系伪造。 2、将起初票据注销产生的风险。国外的不法商人利用起初的票据,主要是支票,在国内交我方银行验票确认,骗取货物,而后利用交货与国外收款之间的几天时间内将账户内存款转走,将其注销,成为空头支票。 3、伪造大额存款凭证及金融债券带来的风险。 票据存在的风险,从票据表面看一般有以下特点;持票人签字涂改、假冒;支票被止付、持失、甚至已被废;票据的银行名称、印鉴伪造;出票不符合惯例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分析及防范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分析及防范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分析及防范 摘要 众所周知,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与否,对国家实施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调控,对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影响。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其财务信息对证券市场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事件不断相继曝光,不仅直接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而且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甚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削弱、丧失,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会计信息,避开财务报告中的陷阱,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课题。本文从财务欺诈的成因分析入手,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已披漏案例的研究和我国上市公司欺诈的主要手段,深入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成因。主要有外部环境制度上的缺失因素,也存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缺陷的影响。就此提出了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财务欺诈;成因;防范;案例 ABSTRACT As we all know,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information is true or not, to the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macro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on the parties to the enterprise outside to understand the financial position and operating results, and strengthe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so on all has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Listed companie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ecurities market and even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national economy but also has a vital role. But unfortunately,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supervision, listed companies financial fraud events continuously exposed one after another, not only directly harm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investors and creditors, and lead to the social public to the listed companies, intermediaries, and even the whole capital markets weaken, lose confidence, and very bad impact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ow to through the complicate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avoid the trap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s practice and theory focuses on the topic. This article from the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financial fraud,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s securities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及其适用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及其适用 一、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专门地位来源于这种机制所独具的无法取代的作用,他差不多成为金融和贸易领域重要的结算支付工具,确保信用证具有快捷、可靠、经济和便利优点的一项重要法律规则便是“独立抽象原则”,该原则将的实质在于将信用证的开立、兑付及纠纷解决与其他买卖合同、开证合同等基础性或附属性合同的效力、履行及纠纷隔离开来,使信用证能够在相对自我封闭的安全环境中运行,将信用证交易有关当事人的职责限定在各自最专长的领域内。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也恰恰是信用证独立抽象原则为不法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为欺诈行骗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常常成为不法商人鱼目混珠,骗取巨款的爱护伞”「1」。 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发生信用证欺诈案件,有报告说,仅在1995年美国就有超过5亿美金的缺失可归因于信用证诈骗「2」,在我国也发生过数起信用证诈骗案「3」。信用证独立抽象原则面临着庞大的挑战。因为假如固守该原则,不承诺有任何例外,在遇到卖方有欺诈行为时,银行仍按单据在表面上与信用证相符即予以付款,买方就会遭受严峻的缺失,有关国家的法律和判例认为,承认信用证独立于基础合同的同时,也承诺有例外,假如受益人却有欺诈行为,买方能够要求法院下令禁止银行对信用证付款。「4」这确实是所谓的“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1、“欺诈使得一切无效。”这是民商法最差不多的法律原则之一,L/C欺诈也不例外,是信用证欺诈例外的第一个理论基础。各国一致认为,基于爱护社会公平及良好的商业道德的需要,在发生L/C欺诈的情形下,应对信用证独立抽象原则软化处理或排除适用,因为对信用证欺诈问题的解决,不能通过信用证制度内部找到答案,产生信用证欺诈的根源是独立抽象原则,而这一原则信用证制度的核心所在,若因欺诈而否定独立抽象原则,则等于否定整个信用证制度。 2、“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上的“帝王原则”,是现代民法理论及立法和实践中普遍遵守的原则。受益人提交伪造的或带欺诈性陈述的单据,正是违抗了诚信原则,假如在这种情形下仍坚持《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认为银行应对受益人付款,买方只能依据买卖合同向卖方索赔,明显是不公平的。 3、信用证欺诈例外的第三个理论依据是各国冲突法普遍规定的“公共秩序保留原则”,即假如当事人选择适用的外国法或国际惯例违反本国的社会公共利益、法律的差不多原则或公序良俗时,法律能够排除其适用。现代各国差不多上都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应当诚实守信,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信用证交易中,在开证申请人或受益人存在欺诈的情形下如仍适用《UCP500》就会显失公平。 二、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条件 (一)有欺诈存在 1、欺诈的含义: (1)《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的规定: UCP500并没有信用证欺诈的规定,国际商会既没有对欺诈下一个定义,也没有对信用证欺诈作出规定。国际商会负责制定UCP500的银行技术委员会在通过尝试和努力后认为,“专门清晰,在统一惯例500

财务欺诈及其防范

财务欺诈及其防范 审计研究 【摘要】最近几年,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财务欺诈案件。为了有效的防范财务欺诈,2006年7月15日,被美国总统布什称作“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正式生效,在美上市的所有公司都要求按照《萨班斯法案》提交财务年报。在此背景下,作者撰写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的财务欺诈案件,分析了财务欺诈的各种理论根源和具体成因,并且在借鉴美国防治财务欺诈措施的基础上,对我国财务欺诈的防范工作提出了建议,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财务欺诈财务欺诈理论成因防治防范 财务欺诈是企业欺诈的一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SAS82《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欺诈的考虑》把财务欺诈定义为“在财务报表中蓄意错报、漏报或泄露以欺骗财务报表使用者。”2笔者认为,公司财务欺诈是指会计活动中相关当事人为了逃避纳税、分取高额红利、提取秘密公积金等谋取私利的目的,事前经过周密安排而故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如操纵、伪造或窜改会计记录或用以准备财务报表的支持文件,在财务报表中做出错误陈述或蓄意漏报重要的事实或交易,蓄意滥用会计准则等。 财务欺诈的发生存在着深刻、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既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关系模糊、会计审计制度缺陷等微观方面的原因,也有法规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弱化等宏观方面的问题,是社会上诸多因素在会计活动中的综

合反映。 一、追根索源:财务欺诈理论综述 最近几年,全球的特别是美国上市公司刮起的财务舞弊风暴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数万亿美元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这些财务丑闻使社会公众对美国公司界和会计界丧失了信心,造成了空前的信任危机。这一连串臭名昭著的财务舞弊案件凸显出美国以及各国制度安排的结构性缺陷。为了分析财务欺诈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财务欺诈理论,下文将做一个综述:(一)唐纳得卡瑞塞博士(DR. Donald Cressey)和欺诈三角 唐纳得卡瑞塞博士是欺诈研究领域享有盛名的教授,他在该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称为反舞弊专家。他建立并发展了欺诈三角理论(图1)以解释为何人们会进行欺诈。卡瑞塞得出结论:当动机、机会和理性程度三个重要因素归在一起时,进行欺诈的倾向就会出现。在一个人真正进行欺诈中,三个因素中的每一个都是必要的并且相互关联的。缺少它们当中的任何一项因素,都不会使一个人进行欺诈。每个公司的执行者需要明白此欺诈三角,并明白为什么员工从事各种各样的欺诈行为。 (二)艾德温苏瑟兰德(Edwin Sutherl)和白领犯罪 1949年,印第安纳大学的罪犯专家艾德温H苏瑟兰德教授提出了“白领犯罪”的概念。他定义白领犯罪为:“在其职位上有名望的个人和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人进行的犯罪行为。”苏瑟兰德反对当时普遍认为盗窃和欺诈者要么是卑贱的贫困者,要么是家族遗传窃贼的看法。“白领犯罪”认为一个人进行犯罪的时间越长,他就能从其犯罪行为中得到更多。苏瑟兰德将窃贼犯罪的原因归因于犯罪理性化程度、动机及其他已存在的看法。 (三)史蒂夫W. 阿尔伯察博士(DR. W. Steve Albrecht)的欺诈范围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在伯明翰扬大学的史蒂夫W 阿尔伯察博士,就研究并分析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正文

浅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财务政策,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指当一项活动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率又可以推算时,则认为这些活动是有风险的。一般来讲,企业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二是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是由经营风险引起的,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经营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成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只有了解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成因,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不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在成因。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

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而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市场风险因素也会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测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使企业理财陷入困境。 (二)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而产生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直接的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导致产生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由于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和投资决策的失误使企业产生巨大的投资损失,由此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 3.筹资规模和结构决策不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在我国有的企业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本身资金又不够,只好向外筹集大量的负债资金,造成资金结

财务欺诈及其防范_王建新

财务欺诈及其防范* 王建新 =摘要>近几年,国内外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财务欺诈案件。为了有效地防范财务欺诈,2006年7月15日,被美国总统布什称作/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0的5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6正式生效,在美上市的所有公司都要求按照该法案提交财务年报。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的财务欺诈案件,分析了财务欺诈的各种理论根源和具体成因,并且在借鉴美国防治财务欺诈措施的基础上,对我国财务欺诈的防范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财务欺诈财务欺诈理论成因防范 财务欺诈是企业欺诈的一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SAS825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欺诈的考虑6把财务欺诈定义为/在财务报表中蓄意错报、漏报或泄露以欺骗财务报表使用者。01笔者认为,公司财务欺诈是指会计活动中相关当事人为了逃避纳税、分取高额红利、提取秘密公积金等谋取私利的目的,事前经过周密安排而故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 财务欺诈的发生存在着深刻、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既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关系模糊、会计审计制度缺陷等微观方面的原因,也有法规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弱化等宏观方面的问题,是社会上诸多因素在会计活动中的综合反映。 一、财务欺诈理论综述 近几年,全球的特别是美国上市公司刮起的财务舞弊风暴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使社会公众对美国公司界和会计界丧失了信心,造成了空前的信任危机。这一连串臭名昭著的财务舞弊案件凸显出美国以及各国制度安排的结构性缺陷。为了分析财务欺诈背后的深层原因,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财务欺诈理论。 (一)欺诈三角理论 唐纳得#卡瑞塞博士是欺诈研究领域享有盛名的教授,他在该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称为反舞弊专家。他建立并发展了欺诈三角理论(图1)以解释为何人们会进行欺诈。卡瑞塞得出结论:当动机、机会和理性程度三个重要因素归在一起时,进行欺诈的倾向就会出现。在一个人真正进行欺诈中,三个因素中的每一个都是必要的并且相互关联的。缺少它们当中的任何一项因素,都不会使一个人进行欺诈。每个公司的执行者需要明白此欺诈三角, 并明白为什么员工从事各种各样的欺诈行为。 图1:欺诈三角 *王建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会会计研究室,邮政编码:100036,电子信箱:wangjianxin@cacs.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13348484.html,。本文是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5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研究6(200503722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及其效果评价研究6(05B J Y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我国会计准则体系贯彻实施及其效果评价研究6(70540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1 /企业欺诈0一词在美国司法部的定义中包括以下法律条款:(1)公司伪造财务信息(包括,例如,伪造会计分录,虚假交易,和其他人为设计波动收入欺骗性地高估资产,利润和收益或低估/隐藏负债和损失的交易,以及逃避法律监督的交易);(2)公司内部人的自行交易(包括,内部交易,回扣,为求个人利益而不适当地使用公司资产以及任何自行交易违反有关的个人所得税的行为);(3)与其他团体经营的共同基金和防御基金有关的欺诈(包括,延迟交易,某些市场时间计划,虚假的净资产价值及其他在共同基金或防御基金交易实践之内,或包括造假和舞弊);(4)阻碍公正,伪证,篡改证据,或其他与上述1至3项相关的其他阻碍行为。 75

论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措施

论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目前,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是最值得信赖、使用最为广泛的结算方式。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和严格相符原则特征意在减少或消除买方收不到货款、卖方提不到货物的风险。但信用证自身存在的理论上的漏洞,给不法分子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提供了机会。经常进行欺诈的方式包括:虚构交易、伪造单据,骗取货款;伪造信用证进行欺诈;买卖双方互相勾结,对银行进行欺诈;涉及承运人的信用证欺诈;利用信用证软条款欺诈。针对信用证欺诈的种种表现,信用证交易涉及到的各方当事人,包括买方、卖方和银行都要加强防范,将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降到最低。 [关键词]信用证;欺诈;防范措施 一、信用证的特征及制度漏洞 (一)信用证的定义 国际商会于2006年10月25日在巴黎举行的ICC银行委员会会议上通过《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根据其第2条的定义,简言之,即信用证是一种有条件的银行付款的书面承诺。 (二)信用证特征及制度漏洞 1.信用证是银行信用。信用证支付方式是一种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自己的信用作为付款保证。开证行在信用证单据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向受益人或其指定人进行付款、承兑或议付。开证行是第一付款人,对受益人独立承担责任。信用证“银行信用、第一付款人”的制度漏洞在于如果开证行因卖方单据完善,符合信用证的要求,而履行了自己的付款义务,但是如果买方没有赎单的话,银行向卖方支付的货款将无法收回,银行就会遭受经济损失。 2.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信用证是独立于合同之外的自足文件,具有独立抽象性。信用证虽依据买卖合同开立,但是一经开立生效,即可独立执行。这一“独立抽象性”特点存在一定的漏洞。对卖方来说,如果按照合同规定,提交了货物,全面履行了合同,但是仅仅因为议付单据与信用证要求不一致,银行可以拒付货款。除非买方授权银行接受单证不符的单据,为卖方支付货款,否则卖方也只能依据合同条款,要求买方支付货款或退回货物,而无法依据信用证对买方提任何要求。而对买方而言,如果银行收到了单证一致的单据,就要按照信用证规定支付货款,不管合同是否得到履行,履行的是否完全,买方都要付款赎单。一旦卖方没有完全履行合同,买方也只能依据合同的有关条款,向卖方提出相应的要求。 3.信用证的严格相符原则。信用证支付方式是凭单证付款,具有表面一致性特点。UCP600第5条规定:“银行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单据可能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履约行为”。因此,银行在支付货款前,只是审核单据的数量、内容是否

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一)

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一) 【摘要】本文论述了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可分散性、转移性和决策性等四个特征,指出财务风险是可以识别的。本文认为通过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用企业财务风险与收益模型,可以找出企业财务风险的最佳决策区间。同时,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管理风险与收益模型 一、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其规律 不确定性,这是财务风险的基本特性。风险是事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期望结果的可能性。简言之,风险是结果差异引起的结果偏离,即期望结果的可能偏离。 1、可分散性、可转移性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防范和控制风险是可能的,而分散、转移财务风险也是可能的。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或发生过程中,采取专门方法和手段,可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通过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即控制型技术和财务型技术,可以分散和转移财务风险。正是这一特性导致风险组合、保险、期权、远期外汇交易、货币和利率互换等财务工具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使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可能。 2、决策性 企业经营是持续进行的,财务管理者可以基于历史平台对未来不确定的环境因素进行估计,这就是财务风险的可决策性。财务风险既可事后确认,也可事前估计。通过财务技术可在事前对损失进行预测和估计,使风险的不确定性变得可控。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其独特的运动规律: 第一,财务风险与不确定性相关,但风险是可识别的。Williams和Heiks把不确定性分为四种层次:(1)无不确定性,指事件的结果可以精确预测;(2)客观不确定性,指事件的结果不确定但概率可知;(3)主观不确定性,指事件的结果可知但概率不可知;(4)完全不确定性,指事件的结果不完全确定且概率不可知。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物流风险、信息流风险、现金流风险往往是上述四种层次的综合体现。因此,在风险发生前,人们可以采取恰当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并以动态的观点辩证对待财务风险。 第二,财务风险管理的本质是减少未来可能的损失,增加未来的收益。财务风险不确定性的存在使风险损失与风险收益同时并存,这种财务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联性及财务风险的差别性,使财务风险管理显得更为迫切和有效。积极的风险管理能为企业带来利益或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实现经营成果的最佳化。 二、财务风险与收益模型 财务风险是由事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而且风险无处不在,企业研究财务风险与经营效果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经营活动就是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整合,通过资源价值形态的转化,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如果不考虑外界环境因素,企业的简单生产函数可表述为: I=f(K,L) 其中:I代表产出;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即企业利用资源组合,通过一定的经营载体和过程,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 企业所处环境及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使企业经营活动除了拥有必要的资源外,还须面对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这种干扰就是风险。显然,产出与投入资源呈正相关关系。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马尔柯维茨的有效边界理论,企业的收益和风险也很大程度上具有正相关性。也就是说,风险的增加往往伴随着风险收入的增加,这也是企业风险经营的原动力。因此,就有了考虑风险因素后的企业收益函数: Y=f(I,I0)

国际结算的风险及如何规避

国际结算得风险及如何规避 国际结算业务就是通过两国银行办理得由贸易或非贸易引起得债权债务得清偿,它以国际贸易为前提,又就是商业银行得一项基础业务类属中间性业务。国际结算过程存在多重风险,但风险不等于损失,操作得当,风险可以预防,可以转化为收益;如不当,风险即会成为损失,同时,国际结算涉及到国家金融管理得有关法令、外汇管理条例、国际惯例与准则、银行信誉、银企责任及业务得具体操作等诸多方面,比较复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得进出口贸易与外向型经济将会有更快得发展。这一切为国际结算业务得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随着金融体制得改革、对外商投资企业结售汇得全面实施、经常项目下得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国外金融机构得进入,从风险角度讨论与研究国际结算业务将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得热点。 由于国际结算本身有国际性、科学性、融资性、知识性与惯例多、发展快等特点,使国际结算中产生得风险具有以下特点:涉及范围得国际性与结算方式得结算工具有相关性、与融资活动得相伴性、形成原因得多样性、表现手段得欺诈性、防范过程得复杂性。上述性质得特点, 决定了国际结算得风险就是指在国际间货币收支调节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经营上与管理上得问题而引起得一系列可能发生得危险。本文力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寻找防范对策。 一、票据结算存在得风险及防范对策 票据就是国际结算得重要支付凭证,它包括汇票、本票、支票三种,其中使用最为广泛得就是汇票。目前使用得许多国际结算方式都就是汇票基础上发展起来得。通过银行转让票据,使国际贸易双方得债权债务得以清偿。因而票据就代表金钱。正因为这一点。国内外不法分子把目光盯上票据做文章,利用假票据及有关银行支付凭证对我国进行诈骗。其类型类有: 1、伪造大额银行汇票导致得风险。由于国外票据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再加上国内居民接触国外得外票不多,一些诈骗分子常常利用伪造得银行票据进行诈骗。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港商交来500万元得银行远期汇票一张,?突б筇只愣遥街苣谕瓿伞R泄ぷ魅嗽?在验票时发现该汇票由某日本财务中心开出,受益人为河南某公司,付款期限为一年,指定美国洛杉矾大与银行付款,但汇票无银行汇票字样,也无银行承兑字样,经与大与银行北京代表处联系,确认洛杉矾大与银行没有这家单位开户也没有签发过或承兑这张汇票,证明系伪造。 2、将起初票据注销产生得风险。国外得不法商人利用起初得票据,主要就是支票,在国内交我方银行验票确认,骗取货物,而后利用交货与国外收款之间得几天时间内将账户内存款转走,将其注销,成为空头支票。 3、伪造大额存款凭证及金融债券带来得风险。 票据存在得风险,从票据表面瞧一般有以下特点;持票人签字涂改、假冒;支票被止付、持失、甚至已被废;票据得银行名称、印鉴伪造;出票不符合惯例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