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药学名解

生药学名解

生药学名解

道地药材:指来源于特定产区货真质优的生药,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综合判别标准的体现。

条痕色:矿物在白色毛磁板上划过后所留下的线条颜色。

性状鉴别:指通过我们的感官,对生药进行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气味等特征进行鉴定的方法。

走油: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生药的表面,以及某些生药受潮、变色后表面泛出的油样物质。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的药材。

生药学:;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一门科学。

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有多数庞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

过桥:黄连的根茎中段有细长的节间,光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通天眼: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状,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见的细孔道直通角央。

鹦哥嘴:天麻顶端有残留茎基,为红棕色鹦哥嘴样顶芽。

冒槽:在毛壳麝香上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迅速取出,槽内麝香仁逐渐膨胀高出槽面对现象。

发汗:鲜药材加热或半干燥后,停止加温,密闭堆置起来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向外蒸发当堆内空气达到饱和,遇堆外低温,水就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似人出汗。将此过程称为发汗。

云锦状花纹。:何首乌皮部常有4~11个内圆形异性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金井玉栏:桔梗黄芪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

当门子:野麝香仁质软、油润稀疏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

挂甲: 取少量牛黄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一. 总论 1. 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可产生角蛋白。胞内含有张力原纤维,有桥粒结构。角质形成细胞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2. 表皮基膜带:①基底细胞与真皮交界面呈波浪状,由向真皮伸入的表皮角和向表皮突入的真皮乳头相互镶嵌而成②PAS染色呈紫红色染色带③可分为四层:胞膜层、透明层、基板层、网状层④功能:使表皮真皮紧密连接、渗透屏障、营养物质交换。 3. 黑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有合成黑素的功能。分散在基底层细胞间、毛发、真皮结缔组织中。硝酸银染色阳性。黑素细胞有细长树枝状突起。每个黑素细胞通过树状突起可与大约36个角质形成细胞接触,形成表皮黑素单位。无桥粒,含黑素颗粒。黑素颗粒以胞吐形式释放,再被临近细胞吞噬,吸收紫外线。 4. 朗格汉斯细胞:来源于骨髓,功能是摄取、处理和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及免疫监视。主要分布于表皮中上部、真皮、口腔黏膜等。氯化金染色显示树枝状突起。细胞表面有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抗原。胞内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 5. 斑疹:局限性的颜色改变,不隆起也不凹陷,直径<1cm,包括红斑、瘀点、瘀斑及色素异常。斑疹密集融合成大片叫斑片。 6. 丘疹:高出皮面的实质性隆起,直径<1cm,形态可呈扁平、半球形、多角形。由皮肤炎症浸润、皮表增生、代谢产物沉积引起。丘疹密集融合成大片叫斑块。

7. 水疱: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腔隙性损害,若直径>0.5cm称为大疱,多为炎性反应所致,也可因棘细胞间粘合质溶解破坏或基底膜病变等引起。有表皮内和表皮下两类。愈后无瘢痕。 8. 脓疱:含脓液的疱,周围红晕,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位置深浅不一,愈后无瘢痕。 9. 风团:真皮浅层的急性、局限性、水肿性、隆起性损害,淡红或苍白色伴周围红晕,边缘不规则,可呈伪足状。较快消退,不留痕迹,常伴剧痒。 10.结节:真皮或皮下组织局限性、实质性损害,大小不一、触之较硬,可由1皮下组织炎症、2血管性炎症、3代谢产物沉积、4寄生虫、5肿瘤等引起。 11.囊肿: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有一定囊壁结构的内含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状损害。可隆起或仅可触及,触诊有弹性感。 12.鳞屑:皮肤炎症或干燥异常时,表皮因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或水疱吸收干燥而发生角质层的脱落,肉眼可见,可大可小。 13.痂:皮肤损害渗出的浆液、脓液或血液与坏死脱落的组织及微生物等混合干涸而结成的附着物,可有脓痂、浆液痂及血痂等。 14.浸渍:皮肤因浸水过久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角层吸收较多水分使表皮松软变白、起皱,称为浸渍。易发于指趾缝等皱折部位,摩擦后可形成糜烂。 15.糜烂:水疱、丘疹、浸渍等因机械摩擦等因素而形成的表皮或粘膜浅表性缺损,露出大小形态不一的红色浸润面,愈合较快不留瘢痕。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归纳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体检诊断学名词解释大题

一、名词解释 1、落日现象: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表情。见于脑积水。 2、鼻翼扇动:吸气时鼻孔张大呼气时鼻孔回缩,见于伴有呼吸困难的高热性疾病。 3、Koplik斑:若在相当于第二磨牙的颊粘膜处出现帽针头大小白色斑点称为麻疹黏膜斑,为麻疹的早期特征。 4、镜面舌:亦称光滑舌,舌头萎缩舌体较小,舌面光滑呈粉红色或红色,见于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及慢性萎缩性胃炎。 5、草莓舌:舌乳头肿胀发红类似草莓见于猩红热或长期发热患者。 6、Oliver征:主动脉弓动脉瘤时由于心脏收缩时瘤体膨大将气管压向后下,因而每随心脏波动可以触及导气管的向下拽动称为~。 7、Kayser-Fleischer环:角膜边缘若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的色素环环的外缘较清晰内缘较模糊,称为~是铜代谢障碍的结果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8、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10、肋脊角:为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脏和输尿管上端所在的区域。检查肾脏压、叩痛的位置。 11、肩胛线: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12、潮式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13、间停呼吸:变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 14、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该音正常情况下并不存在故非呼吸音的改变 15、腹上角:为左右肋弓在胸骨下端会合处所形成的夹角。 16、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膜病二尖瓣狭窄。 17、肝病面容:面色晦暗,额部、鼻背、双颊有褐色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肝脏疾病。 18、急性面容: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苦。 19、面具面容:面部呆板无表情似面具样见于帕金森病脑炎等。 20、强迫体位: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体位。 21、慌张步态:起步后小步急速趋性双脚擦地身体前倾有难以止步之势。见于帕金森病。 22、跨阈步态:由于踝部肌腱肌肉弛缓患足下垂行走时必须抬高下肢才能起步。 23、间歇性跛行:步行中因下肢突发性酸痛乏力患者被迫停止行进需稍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进。 24、荨麻疹:为稍隆起皮肤表面的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为速发性皮肤变态所致,见于各种过敏反应。 25、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26、肝掌: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 27、Virchow淋巴结: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称为~ 28、盗汗:夜间睡后出汗称为盗汗多见于结核病。 29、发热: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30、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体内温度波动不超过1。大叶性肺炎伤寒 31、弛张热(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败血症结核 32、水肿: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33、夏科三联征: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和黄疽为夏科三联征。 34、镜下血尿:尿色正常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 35、发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称紫绀。 36、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合称为膀胱刺激征。 37、黄疽: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虹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出现黄疽。 38、体征:指医师客观检查到的患者身体方面的异常改变。 39、症状: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 40希恩综合征:见于生育期妇女,因产后大出血致腺垂体缺血坏死而引起腺垂体功能减退,可有消瘦、性功能减退、闭经、厌食、恶心呕吐和毛发脱落。 41、梅尼埃病: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特点,严重可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短暂很少超过2周,有复发特性特点。

皮肤性病学名解

B斑疹macule :皮肤粘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片patch-当斑疹直径》1cm时。 斑块plaque: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d> 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 陷,银屑病。 斑丘疹maculopapule-形态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 瘢痕scar:真皮或深部组织损伤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分为增生性(烧伤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和萎缩性(红斑狼疮、陈旧性瘢痕)。 薄膜现象:在蜡滴现象的基础上,再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称~。C出血斑-由毛细血管破裂后红细胞外渗到真皮内所致,压之不褪色。 D大疱bulla : d > 1cm的水疱。 点状出血(Auspitz征):在薄膜现象的基础上,再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称~,是由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所致。 F风团wheal :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时起时消,消后不留痕迹,常伴剧痒,荨麻疹。 反跳现象:在长期应用激素过程中,如不适当的停药或减量过快,可导致原发病反复或病 情加重 G光化学疗法(photochemotherapy)是内服或外用光敏剂后照射UVA的疗法,原理为光敏剂在UVA的照射下于DNA中的胸腺嘧啶形成光化合物,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细胞增生和炎症。 光动力疗法(PDT)原理是光敏剂进入人体内并在肿瘤组织中聚集,在特定波长激光的照 射下被激发,产生单态氧或其他自由基,造成肿瘤组织坏死,而对正常组织损伤降至最低。H红斑-局部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分为炎症性红斑(丹毒;压变白)和非炎症性红斑(鲜红斑痣;压褪色)。 哈钦森三联征:晚期先天性梅毒有哈钦森齿、神经性耳聋和间质性角膜炎的症状,合称哈钦森三联征 J结节nodule: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可吸收消退,亦可破溃成溃疡,愈后形成瘢痕,结节性红斑浸渍maceration :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 痂crust: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 棘层松解征一一尼氏征(Nikolsky sign),是某些皮肤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①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着推压方向移动;②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③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④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的皮肤一同剥离。是由于基底膜带剥离形成的。常见于:天疱疮、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多形红斑重症型、ssss新生儿大脓疱疮。 K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愈合较慢且愈后可留有瘢痕。L鳞屑scale:为干燥或油腻的脱落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银。 裂隙fissure :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常因皮肤炎症、角质层增厚或皮肤干燥导致皮肤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牵拉后引起。 蜡滴现象:银屑病皮损处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此现象称为~。 M糜烂erosion :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或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愈后不留瘢痕。

第八版诊断学名解

1.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发热的分度:低热~38℃;中等度热~39 ℃;高热~41 ℃;超高热41 ℃以上。 2.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驰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波状热:体温渐升至39 ?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 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3.热型: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4.水肿: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按发生部位可以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水肿,按发生机制可以分为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5.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咳出者。骤发大量的咯血可从口腔涌出,甚至导致呼吸道血块阻塞,引起患者窒息死亡或者休克。 6.症状: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7.体征: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8.放射痛(牵涉痛):除患病器官的局部疼痛外,还可见远离该器官某部位体表或深部组织疼痛。 9.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10.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于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刺激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或者仰卧时肺活量减少肺淤血加重,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被迫坐起,惊恐不安。 11.酸中毒性大呼吸:血中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强烈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呼吸中枢引起的呼吸困难,其特点为呼吸深长而规则,常伴鼾声。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2.心源性哮喘:左心衰竭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性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13.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14恶心:指上腹部不适和紧迫欲吐的感觉 呕吐:通过胃的剧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 15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常伴有黑便,严重时可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16.便血: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便血可呈鲜红色、暗红色或黑色。 17隐血(occult blood):消化道少量出血,粪便颜色不变,必须隐血试验才能发现便中带血。 隐血便:凡小量消化道出血每日5ml以下,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仅在化验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 18里急后重:即肛门坠胀感。感觉排便未尽,排便频繁,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感轻松,提示肛门直肠疾病,痢疾、直肠炎、直肠癌、原发性腹膜炎 19柏油便: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得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 20腹泻(diarrhea)是指大便频率的增加和性状的改变: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

诊断学名解大题

一、名词解释 1、放射痛(radiating pain):又叫牵涉痛,内脏疼痛引起身体体表的疼痛,内脏痛觉信号传入相应的脊髓节段,该节段支配的身体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特点就是疼痛明显,有压痛、感觉过敏。 2、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主要表现就是在心搏停止5~10s后出现晕厥,停搏15s以后可出现抽搐,偶有大小便失禁,见于最严重的心源性晕厥。 3、Horner征:一侧眼交感神经麻痹,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与眼球下陷,同侧结膜充血及面部无汗。 4、奔马律: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心率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的蹄声。 5、Austin-Flint杂音: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杂音。 6、肠源性青紫症:由于大量进食含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而引起的中毒性高缺血红蛋白血症而出现紫绀。 7、端坐呼吸:患者坐于床沿,以两手置于膝盖上或扶持床边,这种体委可使胸廓辅助呼吸肌易于参与呼吸运动,加大膈肌活动度,增加肺通气量,减少回心血量与减轻心脏负担,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 8、移动性浊音:腹部查体时,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就是发现有无胸腔积液的重要检查方法。腹水1000ML以上。 9、脉搏短绌:心率大于脉率的现象,血液不足以充盈血管,见于房颤等心律失常。 10、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与)体征,也就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11、黄疸(Jaundice):就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增高,而致巩膜、粘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若血中胆红素浓度在17、1~34、2μmol/L,而临床上尚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为隐性黄疸。 12、潮式呼吸(cheyne-stokes):陈-施呼吸,就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见于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大脑损伤(脑皮质水平)。 13、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如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或出现杆状与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就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 14、泊油样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则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泊油。 15、Kussmaul呼吸: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慢的呼吸,此因细胞外液碳酸氢不足,PH下降,通过肺脏排除CO2,进行代偿,以调节细胞外酸碱平衡之故,见于糖尿病酮中毒与尿毒症酸中毒,这种深长的呼吸~ 16、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二尖瓣脱垂可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血流从左心室流入左心房,因而二尖瓣脱垂的患者同时伴有收缩晚期杂音,它合并收缩中、晚期喀拉音称为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17、二尖瓣脱垂:由于在房室瓣在收缩中、晚期脱入左房,瓣叶突然紧张或其腱索得突然拉紧产生震动所致。 18、类白血病反应: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累死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19、胆酶分离现象:急性重症肝炎时,肝坏死,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LT升高显著,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重,而酶活性急剧下降,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凶险。 20、文氏现象:(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规律的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 到一个P波后脱漏1个QRS波群,漏博后房室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改善,PR间期又趋增强,之后又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 21、胆红素的肠肝循环: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经胆管排入肠道后,在回肠末端及结肠经细菌酶的分解与还原作用,形成尿胆原(总量为68~473μmol)。尿胆原大部分从粪便排出,称为粪胆原。小部分经肠道吸收,通过门静脉血回到肝内,其中大部分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排入肠内,形成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的11、Epidermal melainin unit:表皮黑素单元。个黑素单元。10~36 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由相邻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2、Desmosome:桥粒。增厚而共同构成。。OVPc0RK半桥粒。是基底细胞与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结构,由角质形成Hemidesmosome:3、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厘米,可由表皮或真14、丘疹:为局限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直径小于皮浅层细胞增殖、 代谢产物聚集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皮肤粘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5、斑疹:厘米。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6、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即局限性皮肤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肤慢性炎症所致。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7、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征,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 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常见于天疱疮。 8、斑丘疹: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斑丘疹。 9、角化不良:是指表皮或附属器中个别细胞过早角化,表现为胞核浓缩变小,胞浆嗜伊红 深染。可见于良性疾病如毛囊角化病,也可见于恶性疾病如鳞状细胞癌。pxgNfZc。 10、角珠:鳞状细胞癌中角化不良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近中心部逐渐角化,称为角珠。 11、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不规则增生,棘层高度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 常见于慢性感染灶边缘。XTpzg1e。 12、海绵水肿:棘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而清晰可见, 形似海绵,故名海绵水肿。C2QxtmV。 13、棘层松解:由于表皮细胞间桥变性,细胞间粘合力丧失,细胞失去紧密联系而呈松解状 态,致使形成表皮内裂隙、水疱或大疱。可见于天疱疮等。XaK14w3。 14、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细胞空泡化或破碎,重者基底层消失。广泛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可形成表皮下水疱。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ceevG5V。 15、Kogoj海绵状脓疱:在海绵形成的基础上颗粒层或棘层上部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的多 房性脓疱。见于连续性肢端皮炎等。wzE9HNV。 16、Munro微脓肿:由角质层和颗粒层内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见于银屑病等。 17、Pautrier微脓肿:表皮内或外毛根鞘三个或三个以上淋巴样细胞聚集形成。见于蕈样 肉芽肿。.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18、色素失禁:基底细胞或黑素细胞受损后,黑素脱落至真皮内,或游离于组织间隙,或被 组织细胞吞噬。见于扁平苔藓等。eAzM7NY。 19、嗜碱性变性:真皮上部结缔组织失去正常嗜伊红性而呈无定形、颗粒状嗜碱性变化,明 显时呈不规则卷曲的嗜碱性纤维。见于日光性弹力纤维病等。HOzRp8e。20、粘液变性:胶原纤维基质中粘多糖增多,胶原纤维束间粘液物质沉积而使间隙增宽,H E染色呈浅蓝色。见于胫前粘液性水肿等。EVjvFbs。 21、肉芽肿: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增殖性改变,以组织细胞为主的浸润、病变中可含有组 织细胞(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

诊断学名词解释汇编

发热 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2.稽留热(ontinued fever)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5.波状型(undulant fever)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问答题 1.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 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有那些? 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 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3.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4.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5.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6.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7.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问答题 1.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 ④趋高热41℃以上 2.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见的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3.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②抗原—抗体反应 ③内分泌代谢障碍 ④皮肤散热减少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 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令狐采学 1、Epidermal melainin unit: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的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黑素单元。 2、Desmosome: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 3、Hemidesmosome:半桥粒。是基底细胞与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结构,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 4、丘疹:为局限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直径小于1厘米,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代谢产物聚集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 5、斑疹:皮肤粘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厘米。 6、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即局限性皮肤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肤慢性炎症所致。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

界限清楚。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7、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征,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常见于天疱疮。 8、斑丘疹: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斑丘疹。 9、角化不良:是指表皮或附属器中个别细胞过早角化,表现为胞核浓缩变小,胞浆嗜伊红深染。可见于良性疾病如毛囊角化病,也可见于恶性疾病如鳞状细胞癌。 10、角珠:鳞状细胞癌中角化不良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近中心部逐渐角化,称为角珠。 11、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不规则增生,棘层高度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常见于慢性感染灶边缘。 12、海绵水肿:棘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而清晰可见,形似海绵,故名海绵水肿。

第八版诊断学名解.doc

1. 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发热的分度:低热 ~38℃;中等度热 ~39 ℃;高热 ~41 ℃;超高热 41 ℃以上。 2. 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 39~40 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 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 1 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驰张热:体温常在39? 以上,波动幅度大,24 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 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 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 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 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波状热:体温渐升至39 ? 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 次。常见于布鲁菌病。 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持续数天后规律性 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 交替一次。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3.热型: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 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4.水肿: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按发生部位可以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水肿,按发生机制可以分为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5.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咳出者。骤发大量的咯血可从口腔涌出,甚至导致呼吸 道血块阻塞,引起患者窒息死亡或者休克。 6.症状 : 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7.体征 : 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如皮肤黄染 , 肝脾肿大. 8.放射痛(牵涉痛):除患病器官的局部疼痛外,还可见远离该器官某部位体表或深部组织疼痛。 9.呼吸困难 : 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 , 呼吸费力 : 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 , 重者鼻翼扇动 , 张口耸肩 , 甚至出现发绀 , 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 , 并伴有呼吸频率 , 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 10.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 由于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刺激冠状动脉收缩 , 心肌供血减少或者仰卧时肺活量减少肺淤血 加重 , 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被迫坐起,惊恐不安。 11.酸中毒性大呼吸:血中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强烈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呼吸中枢引起的呼吸困难,其 特点为呼吸深长而规则,常伴鼾声。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2.心源性哮喘:左心衰竭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性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 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13.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 , 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 . 发生时 , 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 , 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 14恶心:指上腹部不适和紧迫欲吐的感觉 呕吐:通过胃的剧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 15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 ( 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 , 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 ) 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 血液经口腔呕出。常伴有黑便,严重时可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16.便血: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便血可呈鲜红色、暗红色或黑色。 17 隐血( occult blood ):消化道少量出血,粪便颜色不变,必须隐血试验才能发现便中带血。 隐血便:凡小量消化道出血每日5ml 以下,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仅在化验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隐血 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 18里急后重:即肛门坠胀感。感觉排便未尽,排便频繁,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感轻松,提示肛门 直肠疾病,痢疾、直肠炎、直肠癌、原发性腹膜炎 19柏油便 : 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 , 则因红细胞破坏后 , 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 化亚铁 , 使得粪便呈黑色 , 更由于附有黏液而发亮 , 类似柏油 , 20腹泻( diarrhea )是指大便频率的增加和性状的改变: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 消化食物。按发生机制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病程超过两个月)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Epidermal melainin unit: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的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黑素单元。 2、Desmosome: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 3、Hemidesmosome:半桥粒。是基底细胞与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结构,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 4、丘疹:为局限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直径小于1厘米,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代谢产物聚集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 5、斑疹:皮肤粘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厘米。 6、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即局限性皮肤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肤慢性炎症所致。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7、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征,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常见于天疱疮。 8、斑丘疹: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斑丘疹。 9、角化不良:是指表皮或附属器中个别细胞过早角化,表现为胞核浓缩变小,胞浆嗜伊红深染。可见于良性疾病如毛囊角化病,也可见于恶性疾病如鳞状细胞癌。 10、角珠:鳞状细胞癌中角化不良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近中心部逐渐角化,称为角珠。 11、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不规则增生,棘层高度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常见于慢性感染灶边缘。 12、海绵水肿:棘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而清晰可见,形似海绵,故名海绵水肿。 13、棘层松解:由于表皮细胞间桥变性,细胞间粘合力丧失,细胞失去紧密联系而呈松解状态,致使形成表皮内裂隙、水疱或大疱。可见于天疱疮等。 14、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细胞空泡化或破碎,重者基底层消失。广泛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形成表皮下水疱。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 15、Kogoj海绵状脓疱:在海绵形成的基础上颗粒层或棘层上部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的多房性脓疱。见于连续性肢端皮炎等。 16、Munro微脓肿:由角质层和颗粒层内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见于银屑病等。 17、Pautrier微脓肿:表皮内或外毛根鞘三个或三个以上淋巴样细胞聚集形成。见于蕈样肉芽肿。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中医诊断学》名词术语解释 1、审察内外:诊察疾病时,要有整体观念,既要审察其夕卜,还要审察其内;并要把病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加以审察。 2、辨证求因:分析四诊所得的一系列具体症状,根据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原因之所在,为临床论治提供依据。 3、症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病人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如:发热、头痛等。 4、证: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热等方面作出病理性概括。 5、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将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有机地综合起来,全面系统地分析病情,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称为“四诊合参”。 6、舍脉从症:指辨证过程中,在症真脉假的情况下,必须舍脉从症。如症见痞、满、燥、实等,脉反见迟细。则症反映的是实热内结胃肠,是真;脉迟细是由于热结于里,阻滞血脉流行,属假,此时,当舍脉从症。 7、舍症从脉:指辨证过程中,在症假脉真的情况下,必须舍症从脉。例如:伤寒,热闭于里,症见四肢厥冷,而脉滑数,脉所反映的是真热,症所反映的是由于热邪内伏,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是假寒,此时当舍症从脉。 8、得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见于正常人,或虽病但脏腑功能未衰,预后良好。 9、失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神衰的表现。神志昏迷,或言语失伦,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目暗睛迷,瞳孔呆滞,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呆板,反应迟钝,动作不灵,强迫体位,呼吸异常,大肉尽脱。表示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 10、撮空理线:患者神识不清,出现不由自主的动作,手臂向上伸举为撮空,两手呈理线状为理线。撮空理线是失神的一种表现。系病情危重,元气将脱。 ll、循衣摸床:形容神志昏迷的病人,用手摸弄衣被或抚摸床缘的症状,这是热伤心神,邪盛正虚的一种危候。 12、目暗睛迷:眼睛混浊晦暗,没有光彩,活动迟钝,反应缓慢或视物模糊。 13、回光返照:太阳将落时反射的光,比喻没落以前的景象。久病重病患者,本已失神,但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至虚阳外越而暴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这是阴阳即将离决的危候。 14、强迫体位:病人往往因病痛而被迫采取的体位,以求缓解痛苦。 15、神志异常:指精神失常的表现,包括烦燥不安,谵妄神昏以及癫、狂、痫等。 16、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症见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等,多属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以致神气不旺。 17、气色:主要是指病人面部色泽,气指生机,隐含于皮肤之内;色为血色,彰然于皮肤之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气由脏发,色随气华”。 18、色随气华:色、色泽,气,五脏之精气,华,外荣的意思。正常的色泽是五脏精气的外荣,上见于颜面,光泽明润,含蓄不露,这是五脏精气充足的征象。如果病重或久病,脏气已衰,则表现出枯槁而败露的各种病色。说明色泽是随五脏精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的. 19、气由脏发:气是机能活动的总称。五脏主藏精气,是生命活动的中心。故表露出来的各种机能活动——气,都是从五脏发生的。 20、常色:正常生理状况时人的面部色泽,应当是光明润泽,隐约微黄而含蓄不露。 2l、主色:人群中,每人的面色是不一致的,属于个体特征,其面色肤色一生不变者即为主色。 22、客色:指人的皮肤颜色,面色随着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相应的交化,属于生理正常现象。 23,瘸色:指人体疾病时的面部色泽。无论何色,或晦暗枯槁,或鲜明暴露,或虽明润但不应时应位或某色独见,皆为病色。 24、善色:五色光明润泽,说明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称为“气至”,为预后良好。 25、恶色:五色晦暗枯槁,说明脏腑或有败坏,胃气己竭,不能荣润,又称为“气不至”,多预后不佳。 26、真脏色:五色枯槁而显露的色泽,反映脏腑精气已竭,精气外露。如面目全身枯槁如黄土或如千桔的枳实,为脾的真脏色,表示脾胃之气衰败。 27、病色相应:如肝病见青色,是正病正色,为病色相应,属病情发展的正常现象。 28、病色楣克:凡有病的脏腑与面部显现的色泽相克者,均称为病色相克。如肺病见赤色,一般多属逆证。 29、色克病:一般如肝病当见青色,而患者却表现为白色,根据五行相克规律,金克木,为色克病属难治,为凶中之逆。 30、臌胀:单腹肿大,腹大如鼓,四肢反瘦,多属肝郁或脾虚以致气滞、水停血瘀。 3l、脊疳:脊骨如锯,属脏腑精气亏损已极。

诊断学名解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 1、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2、体征:是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3、发热:当机体在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 而散热不能相应增加,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4、牵涉痛:内脏疼痛信号传至相应的脊髓节段,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 5、水肿:人体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6、三凹症: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气流进入肺中不畅、呼吸肌收缩,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症。 7、心源性哮喘:又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时,因肺淤血,多在夜间睡眠时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称心源性哮喘。 8、咯血:指喉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 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而称之。 9、呕血:上消化道(指屈氏韧带以上的器官)或全身疾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 血液经口腔呕出。 10、发绀: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致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11、心悸: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和心慌的不适感, 伴有心前区不适。 12、便血:消化道出血,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带血或全血,鲜红、暗红或柏油便。 13、黄疸: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 引起的巩膜粘膜皮肤及其他组织发生黄染的现象,为黄疸 14、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 15、晕厥:指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短暂意识丧失状态。 16、意识障碍:大脑及脑干损伤, 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意识、感觉、运动) 受抑制, 对周围事物及自身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减退、丧失的状态称为意识障碍。 17、血尿:指离心沉淀后的尿液, 光镜下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 3 个以上,称镜下血尿; 如呈洗肉水样或血色称肉眼血尿。 18、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的原因。 19、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向前冲击胸壁相应部位,肋间软组织向外搏动形成。 10、负性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反而出现内陷,称为负性心尖搏动,多见于粘连性心包炎。 21、心包摩擦感:正常心包内有15-50ml液体,当心包发生粘连时,由于心包膜表面粗糙,在心脏搏动时,两层心包膜互相摩擦产生震颤,传至胸壁,可在心前区触 知一种连续性的震动感,称为心包摩擦感。 23、早搏:异位起搏点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按解剖部位不同分为房性、

《诊断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850152

1. 问诊:即病史采集,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土座征丄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3. 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以及持续时间。 4. 现病史: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5. 婚姻史:指询问未婚或已婚,结婚或离婚年龄,对方健康状况,夫妻关系如何,若已故要询问死因。 口^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发热。 7. 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 - 40乜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 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无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无,但都在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9. 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又以 多次,多见于布鲁氏菌,称波状热。 10. 水肿:人体蛆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绢织肿胀称为水肿。 11. 咯血: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称咯血。 12. 牵涉病:是指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 13. 发纹:又称紫紺,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14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 现发紺,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15.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于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刺激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或者仰卧时肺活量减少 肺淤血加重,因这种呼吸困难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故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16.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 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17.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18. 黄疸: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称黄疸它是症状,也是体征。 19. 血尿:尿液离心沉淀后,镜检下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即为血尿。 20. 少尿:正常成人如果24小时尿暈小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小于17毫升,称为少尿。 21. 多尿: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500毫升者称为多尿。 22. 尿三杯试验:患者_次排尿,将最初10 ~ 20毫升尿液留于第一杯中,中间30?40毫升尿液留在第二杯中, 终末5?10毫升留在第三杯中若第一杯尿液异常,病变部位可能在前尿道;第三杯尿液异常,病变在膀胱或后 尿道;若三杯尿液均异常,病变在膀胱颈以上,称尿三杯试验。 23. 膀胱刺激征:膀胱区或后尿道病变,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也称尿道刺激征。 24. 晕厥: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 势而倒地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少有后遗症。 25. 昏睡:指接近于不省人事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性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 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26. 抽擂: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地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 《诊断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 ,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