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练习题

马克思练习题

马克思练习题
马克思练习题

【练习题】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课后练习

一、判断题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联系和发展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

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对世界普遍联系基本环节及其内在联系的反映。()

5、联系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6、下列属于发展的:

1、蒸汽机代替手工劳动()

2、西藏从封建农奴制到社会主义制度()

3、面包发霉()

4、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

5、物种退化()

6、辩证唯物主义代替机械唯物主义()

7、电脑算命代替人脑算命()

8、火车由广州市开到北京()

9、某某病情又恶化了。()

10、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二、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

A是否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世界B是否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C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

2 、中国的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A普遍联系的观点B变化发展的观点 C 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D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3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A本质必然的关系B现象偶然的关系

C直接的关系D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4 、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普遍联系的观点B孤立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

5、“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

A机械的条件决定论B形而上学的外因论C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D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6 、对于事物的联系,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在于否认()。

A联系的客观性B联系的普遍性C联系的条件性D联系的多样性

7、发展的实质是()。

A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B事物数量的增减C事物位置的移动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新事物是指()。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事物B在时间上先出现的事物C具有新特点的事物D比较完善的事物

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三、简答题:

1、联系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理解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思考并阐述矛盾的普遍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练习题】马哲唯物论部分

第一部分练习题:物质观、意识观、运动观、时空观

一、选择题

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是通过()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人愉快时感觉光阴似箭,痛苦时感觉度日如年,这说明了()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 时间随着人的感觉变化而变化 C 客观存在的时间是可变的D 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可变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本质的可知性

5、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器官C.思维的产物D.思维的对象

6、下列哪一种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A.吾心即是宇宙B.相反相成C.一日行窃,终生是贼D.世界是绝对观念创造的7、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B)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

8、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B.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否认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9、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

B、世界发展源泉问题

C、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还是物质的问题

D、世界的有限和无限的问题

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1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

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12、“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D、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13、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这是因为()

A.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B.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C.时间和空间的度量离不开物质的运动D.物质、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E.物质、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的

14、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指()

A、时间和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B、有限包含着无限,体现着无限

C、无限包含在有限之中,无限由有限构成

D、有限是局部,无限是全体E.有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限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1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E.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16、物质是运动的()

A.形式B.主体C.内容D.属性E.基础

1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

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运动过程中某种稳定形式C.事物仍然保持自身的性质D.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动E.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二、辨析题及其答案:

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答:错误。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

(1)旧哲学往往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没有科学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它们的“总和”。

(3)哲学只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能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往往以主观的判断代替真实的联系,阻碍具体科学的发展,也阻碍哲学的发展。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答:错误。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哲学就是世界观

答:错误。因为(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当这种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没有经过逻辑论证,没有构成系统的理论的时候,还不是哲学。(2)只有把人们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形成一定思想体系时,才能称为哲学。(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世界观。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答:错误。客观实在性和根本属性是揭示物质的本质和物质的存在方式的两个不同术语,具有不同的意义。(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就物质和意识相比较而言,意识是主观的,物质是客观的,这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是就物质的存在方式而言。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坚持唯物论;承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就是坚持辩证法。因此,不能把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混同为物质的根本属性。

5、“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错误。这是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折衷主义观点。物质和精神都是存在,但精神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这一命题抹杀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掩盖了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存在只是世界统一性的前提,但世界的统一性不在于它的存在,而在于它的物质性。

6、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答:正确。这是符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论断。(1)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包括正确的意识或思想,也包括错误的意识或思想,它们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都来自客观世界,只不过错误思想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颠倒的反映罢了。(2)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指错误思想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型”,其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7、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答:正确。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如果把人的认识

曲线上的片段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由于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

8、可知论是唯物论,不可知论是唯心论。

答:错误。唯物主义主张可知论,但唯心主义不等于不可知论。唯心主义也主张世界是可知的,其区别仅在于知什么和如何知。只有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问题,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9、“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答:正确。这是列宁关于意识能动性的科学论断。(1)反映客观世界,即认识客观世界,包括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根据需要对客观世界做出评价性认识;预见客观事物发展的趋势。(2)创造客观世界包括:第一,创造关于客观世界的概念和理论体系;第二,创造客观世界未来的蓝图,提出目的和实践方案;第三,指导实践,使实践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创造出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东西。创造世界表现出意识对物质的巨大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最突出表现。创造客观世界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以正确反映世界为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把反映客观世界和创造客观世界辩证统一起来。

10、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就是说,任何思想、意识都无例外地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答:错误。(1)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2)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而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反映,只会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意识,同错误的意识作斗争。

1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大脑就像胃分泌胃液那样分泌意识。

答: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从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的意义上揭示了意识的本质。这种比喻歪曲了人脑产生意识的过程,人脑是通过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以后才产生意识的,它不是分泌意识。其次,这种比喻不是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而是把唯物主义庸俗化了,而且犯了把意识和物质相混淆起来的错误。因为胃分泌的胃液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果把意识说成是人脑的分泌物,岂不是把意识也当成了一种物质了吗?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哲学练习题(二)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哲学练习题(二) 1 “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D 2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关系的原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内因和外因 正确答案:D 3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正确答案:D 4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 正确答案:C

5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 正确答案:C 6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正确答案:A 7 “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正确答案:A 8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 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 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 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 D.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正确答案: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 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 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 A.唯理论和经验论 B.唯物论和唯心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世界观和方法论 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 D.客观性 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改错题(在错误之处下方划横线并改正过来,亦可用自己语言做出简要解释)。 1、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马、恩原创的狭义马克思主义。(广义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基础上)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5、可知论即唯物论。(所有唯物论一定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论也是可知论) 6、有些事物是绝对运动的,,有些事物是相对静止的。(任何事物及过程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即既是绝对运动的,又是相对静止的) 7、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8、事物发展方向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前进性特指事物发展方向,曲折性特指事物发展道路) 9、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一是实践,二是书本(或他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书本,他人知 识是间接知识,是:“流”最终源于实践) 10、检验认识真理性有两个标准:一为实践,二是逻辑证明。(唯一标准是实践,逻辑证明是实践检 验的补充,依赖于实践) 11、实践检验的不确定性指的是有些认识的真理性实践不能检验。(实践最终能检验所有认识的真理 性,这是确定的,不确定性指因条件限制特定一次实践不能完全检验某一认识真理性,必须不断检验。) 12、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语言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 13、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并居核心地位的是哲学思想。(政治法律思想) 1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是有些社会意识不被社会存在制约。(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 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5、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生产方式是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6、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分不在于它怎样生产,而在于它生产什么。(不在于它生产什么,而在于它怎 样生产,用什么劳动工具生产,意思是生产工具是各种经济时代划分的标志。同理:“手推磨代表着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代表工业主为首的社会”) 17、上层建筑的核心是意识形态。(国家政权) 18、“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该社会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抗,阶级矛盾是 由此规定的。) 19、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根本动力(原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斗 争是由此规定的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杠杆)) 20、社会革命的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社会基本矛盾此终存在,只有 尖锐化时才会引起社会革命。) 二、分析题。 1、材料1:韩非子:“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人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 材料2: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点是鸟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如果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另外一头牛。” 问题1、结合材料1、2回答“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的含义。 问题2、材料1是如何评价人的思想观念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问题1:含义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外部物质世界的事物与现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包括感性形式(感觉)和理性形式(思维)。感觉和思维的内容都是客观的感觉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思维的内容是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材料1、2说明任何意识和观念,无任正确、错误、荒唐,无任其主观特征多样,归根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阅读书目及要求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经典阅读书目及要求 一、阅读方法及要求 1、字数在5千字以内的全文阅读、5千字以上的选择其中一部分阅读。 2、阅读采取通读+精读(主要观点)+了解背景+研读解说形式进行。 3、读书报告撰写在学习教材、研读原著基础上,写自己的认识、体会。 4、阅读采取小组(5—6人)形式,自定组长1人,阅读原著小组成员都做,查 找资料、制作PPT、演讲、答疑、撰写纸质报告等可分工协助。 5、5月11日上交题目、小组名单、组长电话。阅读原著演讲从第12周(5.18) 开始,制作PPT,每组6分钟,每次课2-3个小组。演讲后1周内交报告。 二、阅读书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3.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4.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5.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6.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7.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8.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9.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10.马克思《新的对华战争》,《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11.马克思《对华贸易》,《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1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恩选集》第2卷,95年版 13.恩格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马恩选集》第2卷,95年版 1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第二卷节选、第三卷节选《马恩选集》第2 卷,95年版 15.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马恩选集》第2卷,95年版 16.恩格斯《反杜林论》,《马恩选集》第3卷,95年版 17.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选集》第3卷,95年版 18.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恩选集》第3卷,95年版 1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恩选集》第4卷,95年版 20.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恩选集》第4卷 21.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1卷,91年版 22.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选集》第1卷,91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单选)D A联系发展的观点 B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人民群众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单选)A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单选) D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单选) 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单选) D A求实创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包括(多选)BCD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的两大贡献是(多选)AC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科学社会主义 C 剩余价值学说 D 辩证唯物主义 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多选)(BCD)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D) A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单选)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多选)ABD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单选)D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多选) AD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意味着(多选)ABCD A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绝对不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可以概括为二条: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对抗性,又引发加剧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正常的领导,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在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要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去理解物质的可知性,才能与旧唯物主义的不可知论划清界限。第三,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辩证性,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它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对立统一。 (2)马克思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请用相关原理思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及其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回答了我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和时代主题的深刻把握、对发展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从世界观的层面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从方法论上为我们认识和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基本途径和一般方法。就重大实践意义而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当前,我国面临的既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矛盾凸显期。因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4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2000道练习题集锦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D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名词解释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 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 二、单项选择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④)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④)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 (3)“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①)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①) 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 (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④) 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 (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②) 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 (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关系是(②) 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B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8)“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②) 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④) 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10)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④) 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 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 (1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④)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唯物史观观点(12)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③) 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 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 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 (13)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④)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 (14)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④)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③)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16)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③) 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 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1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③) 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①)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形式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交换和消费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 )时代 A.自由资本主义 B.垄断资本主义 C.和平发展 D.资本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书烈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1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阅读书目及要求

2010级《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经典阅读书目及要求 一、阅读方法及要求 1、字数在5千字以内的全文阅读、5千字以上的选择其中一部分阅读。 2、阅读采取通读+精读(主要观点)+了解背景+研读报告形式进行。 3、读书报告撰写在学习教材、研读原著基础上,写自己的认识、体会。 4、阅读采取小组(5—6人)形式,自定组长1人,阅读原著小组成员都做,查 找资料、撰写纸质报告等可分工协助。 5、纸质报告要求:封面(班级、成员、题目等)、分工、内容及分析,4000字 左右。10-11周上交。 6、4月1日上交题目、小组名单、组长电话 二、阅读书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3.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4.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5.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6.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7.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8.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9.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10.马克思《新的对华战争》,《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11.马克思《对华贸易》,《马恩选集》第1卷,95年版 1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恩选集》第2卷,95年版 13.恩格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马恩选集》第2卷,95年版 1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第二卷节选、第三卷节选《马恩选集》第2 卷,95年版 15.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马恩选集》第2卷,95年版 16.恩格斯《反杜林论》,《马恩选集》第3卷,95年版 17.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选集》第3卷,95年版 18.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恩选集》第3卷,95年版 1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恩选集》第4卷,95年版

马克思哲学练习题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之科学 C.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D.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3.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 )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哲学基本问题是( )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5. 马克思主义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 ) A. 思维B.物质C.存在D.实践 6.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 A.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 相对主义、绝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直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7.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 ) . A. 唯物论与辩证法相脱离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不同回答D.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 9.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 ) A.多元论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10.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为人民服务的观点B.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C.求真务实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C.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D.电子学、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 A.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B.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 C.把哲学与无产阶级统一起来 D. 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3.“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 A.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唯心主义 D.怀疑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B)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都是相对的 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以说明(D) A.时间的连续性 B. 空间的三维性 C.物质的客观性 D. 时间的一维性 3、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4、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 (D ) A、整体是部分之和 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C、整体决定部分 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5、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是(B)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 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 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C) A、两点论 B、均衡论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一点论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C) A.人的智力为自然界立法 B.自然界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现实基础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D.自然界的改变决定了认识能力的改变 8、“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 B )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C.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 D.真理本身具有阶级性

9、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说明(C ) A、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有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决定作用 10、商品交换的原则是(C) A公平原则B平等原则C等价原则D赢利原则 1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C )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正比 12、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C) A.《资本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D.《反杜林论》 13、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D ) A、保持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低速发展 B、着重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迅速地索取自然资源 C、反朴归真,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 D、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D)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5、关于国家,下列选项错误的是(D ) A.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B.国家不是永恒的,它只是一种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 C.国家是阶级社会中才存在的阶级现象 D.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感受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感受、意见以及建议 感受: 上了一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我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比较深奥的学科,知识的覆盖范围很大,甚至包括了宇宙的起源。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并且就我个人而言,觉得很多知识很难做到通俗易懂,还有很多知识和概念比较难以记忆,思路比较难以理清。在这门课结束之后,我想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只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已,在老师负责且耐心的讲解之下,我还是明白了其中的某些方面,并且都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更多的了解。我认为开设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奠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最重要的是让我们青年学生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由此我认为这门课程在整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让我接触到了更多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知识,让我的思维更开阔了。我认为,如果可以,这是一门我值得更深入研究的学科。 意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很理论的一门课,因此,上课难免枯燥。希望老师能把课上的更有意思一点,提高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程度,相信这样,上课的气氛会更好,也便于同学们更好吸收学到的知识。 建议: 建议老师课堂形式更丰富一点,让知识不再枯燥。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DOC)

1)某些地区以耗费大量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做法在哲学上属于( ) A.不敢承认矛盾,回避矛盾 B.一点论 C.分不清主流与支流的差异 D.一刀切 【解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具有统一性,也具有斗争性,所以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矛盾,而不能回避矛盾。答案应该选A。 (2)“想”是认识活动,“做”是实践活动,“做”总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有的,这里所说的盲目是指( ) A.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的实践 B.没有人的参与的活动 C.没有实践目的、实践手段的活动 D.没有一定理论作指导的活动 【解析】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而如果不以正确的认识作指导,则我们所做的实践就是盲目的。故答案选C。 (3)“善弈者,得势。初学者,顾子而不谋势,得小利而失全盘”。从哲学上看,“谋势”就是要( ) ①坚持联系的观点,着眼全局看问题②坚持发展的观点,预计事物发展的趋势③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考查辩证法的两大核心。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着眼全局,预测事物的走势,进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事情的发展趋势。所以答案选D。 (4)“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列对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答案选B. (5)资本主义利息的本质是( )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C.银行利润的来源 D.借货资本 【解析】考查平均利润。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所以答案选A。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C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画框者为答案)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单项选择题 1.劳动是 A.社会存在和地理环境的统一 B.物质和意识的统一 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 D.理论和实线的统一 2.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B.决定社会的性质的结构 D.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3.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生产力状况表现出来 B.通过社会心理表现出来 C.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 D.通过社会革命表现出来 4.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它是社会革命的原因 B.它决定社会的性质 C.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它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5.生产方式是指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6.人猿相揖别的标志是 A.直立行走 B.手脚分工 D.制造工具 7.我国实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率的政策,目的在于 A.全面提高人口素质B.要大力减少人口 C.限制消费者人数的增加 8.决定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的因素是 A.物质生产力 B.精神生产 C.国家的人口政策 D.政治制度 9.整个社会面貌的决定因素是 A.政治制度 B.精神文明 C.人口素质 10.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B、阶级斗争史 C.政治思想史 D、生产关系 11.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是 B.血缘关系 C.民族关系 D.政治思想关系 多项选择题

1.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太快,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包括 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人口增加与消费品增长之间矛盾更加尖锐 人口增加与全民族素质提高之间矛盾更加尖锐 加重了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 延缓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2.下列哪些属于天然的劳动对象 D.汽油 E.焦炭 3.人类劳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表现在 A.动物的活动是有规律的,人的活动是无规律的 动物只能利用天然的条件,人则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动物只能消极地适应环境,人则可以改造自然 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人类劳动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动物没有社会性,人则具有社会性 4.人类当今面临的环境向题,主要有 5.当代日益严重的环境向题使我们认识到 D.回到原始状态 6.社会存在的具体内容包括 D.社会形态 E.上层建筑7.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 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 它为人类提供生产建设资源 D.它决定社会的性质 E.它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源 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它在某些方面制约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是因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是( A )。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是( B )。 A.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B.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C.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 D.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 3.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C )。 A.19世纪2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D )。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发表 C.《反杜林论》的发表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6.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B )。 A.辛亥革命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成立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C )。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A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重要理论成果是( B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 )。 A.理论联系实际 B.精读和泛读结合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实事求是 1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B )。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民主主义 D.专制主义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