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 劳动社会学归纳

自考 劳动社会学归纳

自考 劳动社会学归纳
自考 劳动社会学归纳

1、劳动社会学这一名词的正式出现,最早是在法国。

2、1959年,法国社会学者乔.弗里德曼.纳维利首次使用“劳动社会学”一词,并创办了《劳

动社会学》杂志,出版了相关的专著,促进了这一名词的流传。

3、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

活动。

4、劳动的本质特征:自觉性、目的性、创造性。劳动是受人的自觉意识支配的、能动的、

为达到特定目的的活动。

5、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劳动领域中的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

6、劳动社会学所使用的是狭义上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

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志愿者不是劳动者)

7、工作:是劳动的另一个层面,是人类通过劳动分工而进行的、有组织的、以获得劳动报

酬为目的的生产活动。

8、职业是从个人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行业是从社会经济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

9、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1)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

(2)劳动者

(3)劳动的社会关系

(4)劳动的社会结构

(5)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

(6)劳动与社会变迁

10、劳动的社会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即劳资关系。

11、在劳资关系法规的规范下,工会组织与雇主的集体谈判制度已成为调整劳资关系的一个主要途径。

12、在1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形成了几大流派。各流派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典阶段,确立了各自学派所关注的基本命题;现代阶段,详尽阐述和发展了各自的理论立场;后现代阶段,修正、模仿、拼凑、挑战传统理论。

13、马克思是最早对劳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经济社会学家。

14、“异体劳动”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

15、迪尔凯姆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在1893年出版了《劳动的社会分工》一书中,他关注的是社会与经济快速转变时期的社会团结和社会整合问题,即社会的凝聚力问题。以劳动分工为基础,提出了两种类型的社会结构,即在此基础上的两种社会团结,一是机械团结,二是有机团结。

16、韦伯论述了资本主义现代生产的组织原则——科层制。

17、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

1)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

2)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

人们的义务。

3)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

4)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18、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他的《工厂管理》(1903年)以及《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不仅对管理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对于劳动社会学研究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9、梅耶的“霍桑实验”。霍桑实验对企业界和学术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0、新马克思主义又称为新马学派或激进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普森及马勒等。

21、冲突: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特质和社会特质。

22、各种新制度主义的理论流派在制度主义的基础上产生,其中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等。

23、新集体主义这一学派认为,雇主与劳工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而集体协商制度是最公正、最有效率地解决工业冲突的方法,它能够将公共场所中的冲突制度化,在政府的作用下,以法律为基础,由冲突的当事人自由协商出共同的可接受的规则。

24、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

1)实际观点

2)实证观点(不加任何评价,实实在在表现出来)

3)整体观点(要看作整体,不能孤立的看)

4)发展的观点

25、基本研究类型:

1)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

2)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

3)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26、具体的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

(2)社会统计法

(3)比较分析法

(4)参与调查法

27、参与调查法的实地观察是社会学常用的方法,指观察者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28、劳动包括三个层次的要求=构成劳动的充分必要条件:

1)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劳动

2)经过交换(不论是与资本交换,还是与收入交换)的劳动

3)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劳动

29、劳动的社会职能是什么?(多、简)

1)劳动创造社会财富

2)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

3)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30、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在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31、劳动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2)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

3)劳动成果的社会化

32、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过程:

1 )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简单协作阶段

2)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厂手工业阶段

3)机器和大工业阶段

4)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新的技术革命阶段

33、三方性原则是三方机制的核心,是三方机制的静态形式,而三方机制则是三方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是三方性原则的动态运动形态。

34、三方机制的本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与平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

35、我国的三方协调机制是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雇主(企业)组织和工人组织三方代表。

36、三方机制的目的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多种经济成分的形成和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发展,单单由政府、工会或企业组织来处理劳动关系的机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由代表雇主的组织——企联和代表工人的组织——工会通过协商共同处理劳动关系问题。

37、建立劳动关系单方协调机制,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38、我国的三方协调机制的只能是什么?

1)制定并监督实施涉及调整劳动关系的法规和政策。

2)推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双方已达成一致意见的集体合同草案需报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充分体现了政府对集体合同订立的干预,也体现了三方原则的精神。3)对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形成共识。

4)研究并组织实施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

5)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对《劳动法》《工会法》等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包括最低工资率的确定——实行政府.工会.企业三方代表民主协商的原则;社会保险费用的承担——养老保险.疾病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三方合理分担;促进就业,提供职业培训——货架发展职业培训事业,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培训制度,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三者结合。

6)实施和贯彻劳动就业方针,实行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工作.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三结合”就业方针。

39、第二产业指广义的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业、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建筑业等。

40、第一、二、三产业是密切联系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41、工业经济时代:即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等到第二产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劳动力又由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这种现象在理论上被称作“配第一克拉客命题”。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三次产业结构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

42、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职业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经济状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人们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的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

综合各社会学者的观点,我们主张将职业界定为:劳动者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经济收入的、专门的工作。

43、职业的分类方法:

(1)职业标准编码法

(2)社会地位分类法

(3)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

(4)心理差异分类法

44、人格的类型分为六种: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

45、职业结构:是指不同职业类型的劳动者在劳动者总体中的比例。职业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劳动者社会地位与社会境遇的反映。

46、职业结构变化规律

影响执业机构变化的因素是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科技发展等因素对职业变化的影响相互交叉、相互促进地进行。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职业结构的变化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从发达国家职业机构变化的趋势与规律看,总的趋势是体力性的、非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而脑力性的、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47、劳动力性别结构:

(1)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

(2)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3)婴儿出生性别比例对劳动力性别结构的影响

48、性别是劳动者的自然特征,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

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

再次,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

另外,妇女素质的高低,就业意识的强弱,家务劳动负担的多少,也可能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

49、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男女性别达119.92:100,江西、广东、河南等省超过130,大大超过了107的国际禁戒线。

50、劳动者的年龄结构:

(一)不同等级的年龄结构

(二)年龄结构劳动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51、年龄结构劳动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简)

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熟读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高和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会带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不足。

其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

再次,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52、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简称。

53、劳动保护的意义:

表现为:(1)劳动保护是满足劳动者安全需求和社会性需求的重要保证;

(2)劳动保护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3)劳动保护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需要。

54、劳动保护的内容:

( 1 ) 劳动安全和健康保护

(2)劳动的经济条件的保护

(3)劳动的社会条件的保护

55、劳动安全与健康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

(1)劳动时间的限制。

(2)劳动速度的限制。

(3)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改善。

56、霍桑实验表明生产条件并不是增加产量的第一因素,提高工效的决定因素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单)

57、梅耶总结了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

(1)证明影响人劳动积极性的不仅有物质条件因素,也有社会和心理因素;工人不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人”,而是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社会人”。

(2)影响工人劳动生产率的不仅仅是生产条件、劳动环境和待遇的改进,最重要的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3)传统管理只研究正式群体,而霍桑实验还提出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有其特殊的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成员的行为,还可影响正式组织中人们的行为。(4)在领导类型上,霍桑实验强调了领导和群众沟通意见的重要。

58、人际吸引:是指个体在客观上体验到的对他人的依存关系,是个体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表现。它经历了主义(对交往对象产生兴趣)、认同(了解对方的思想和行为并予以接纳)、相同(对交往对象产生亲切、喜欢等情感上的肯定)和交往(双方开始接触交往并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四个阶段。

59、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外,还受一些更为直接的、具体的因素影响:(1)能力(2)品质、气质(3)报酬(4)相似与互补(5)邻近与熟悉

60、校园式的人际关系

校园式的人际关系意味着更少的责任,更多的轻松。这也许是得益于互联网的轻松文化的滥觞,但年轻人热忱的性格和对互助的必要的认识也不可忽视。人类交往的一个规律是,只有在恰当的匹配中才能产生温暖的人情。越是生存能力强的人,就越是倾向独立生活,害怕打扰;而是人们生存能力较低、拥挤在一起的贫民区中,接近单纯的人际关系又因为利益空间的狭小而难以实现。在中国大城市中,年轻人社区的良好气氛来源于他们的收入、学识、性格的“恰恰好”,他们显然更有能力和地位,去寻求i人际之间的乐趣,同时也发觉只有互助,才能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61、群体:是人们为了追求社会需要的满足,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62、劳动群体:是一种基本的和重要的社会群体,它是指从事劳动活动中具有一定关系的劳动者所组成的群体。

63、劳动群体的特征:(简)

(1)劳动群体是一种组织,即劳动力的组织。

(2)劳动群体是一个体系或系统,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结构。

(3)劳动群体是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4)劳动群体间形成一定的组织文化,成员间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具有一套共同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64、群体结构:是对群体组成秩序的研究,指群体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65、群体结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等。

66、群体的正式结构:是指群体中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之间根据指示规定和组织目标构成的一种有计划的组织格局以及权力与责任上的正是联系,是组织内部各职能、各职权之间的制度化的相互关系形势。

67、直线制组织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组织结构,符合工业时代的许多需要。

68、直线制组织结构具有的特征:

(1)一条指挥的等级链

(2)职能的专业化分工

(3)权力和责任的一贯性政策

(4)工作的标准化

69、直线制结构创立了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能够有效地管理大量投资、劳动分工和资本主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70、传统的典型组织正式结构有几种类型?

(1)直线制结构

(2)职能式结构

(3)直线—职能式结构

(4)水平结构

(5)矩阵结构

71、非正式结构:是指未经明确规划而由群体成员自发资源形成的一种互动形式,它是组织成员在互动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具有感情色彩的人际关系的总和。

72、非正式结构对正式结构的影响:

非正式结构的积极作用:

第一,能够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增强组织的稳定性。

第二,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

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

第一,当非正式结构在目标、利益和规范等方面与正式机构不一致时,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破坏组织的整合力。

第二,非正式结构容易形成传播“小道”小西和散布流言蜚语的源头,影响组织的凝聚力。第三,放任非正式结构的发展,还可能带来一些极端的情况,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如组织内部出现拉帮结派,徇私舞弊,阻扰变革,压制先进等。

73、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结构这三个核心内容(结构的集中性、规范性和复杂性)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多)(1)决策的集中化将让位于分权化(2)规范化将让位与创造力(3)纵向层次结构向横向层次结构转变

74、劳动士气:指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精神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劳动积极性。

75、士气激励理论包括?

(一)需要理论

(1)需要是人类行为的积极的动因和源泉,需要引起动机,动机驱动行为。

(2)七种需求从低级向高级上升,即只有当低一级需求获得基本满足后,追求上一级需求才会成为驱动力。

(3)只有通过满足高级需求来调动的积极性才具有更稳定、更恒久的力量。

(4)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它是在七种需要中力量最强的一个。(5)人的需求具有无意识性,从而使需求层次理论可以跨文化、跨阶级而存在。

马斯洛在1943年的理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1954年又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这七个层次是:

1)生理需要。即人们维持生命最基本的需要,是各种需要的基础。每个人都有衣食住行

的需求,而且要首先考虑。

2)安全需要。即人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方面的需求。

3)社交的需要。即人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要。

4)尊重需要。即人们期望自己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地位,有对名利的欲望,要求个人能力

和成就得到社会承认。

5)求职需要。即人们又知道、了解和探索食物的需要,而对环境的认知则是好奇心的结

果。

6)求美需要。即人们都有追求匀称、整齐和美丽的需要,并且通过丑向美的转化而得到

的满足。

7)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即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

身潜能并获得成就。

(二)期望理论

(三)公平理论

(四)双因素理论

(五)人性架设与X、Y、Z理论

76、期望理论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励目标。

77、公平理论有其局限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方面,公平理论中的公平是一种评价,是个人主观的认知和判断,因此对于员工的判断结果管理者很难了解。

另一方面,当今时代,人们收益中的内在报酬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这类报酬很难量化,有些甚至为人们所忽视,因而在收益比较是员工更容易产生不公平的感觉。管理者应对职工进行正确认知教育。

78、“自我实现型人”假设与“Y理论”p68

79、劳动者的特征:

(1) 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2)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

(3)出于劳动岗位的人,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

(4)参与市级劳动过程。

8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给劳动力下的定义式: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实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81、劳动力人口=劳动适龄人口—非自立人口数+超过劳动年龄的再也人口数

82、劳动就业率=在业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100%

劳动力参与率=(在业人口数+正在谋业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100%

第三章第二节作为社会人的劳动者

1、劳动者的素质包括: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

2、自然素质包括:体力、智力、心理因素

3、社会素质包括: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体现着劳动者的素质机构的本质层面,它是劳动者的素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4、对劳动者态度的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劳动者对属的组织的态度。

b)劳动者对工作环境的态度。

c)劳动者对工作管理及监督人员的态度。

d)劳动者对同事的态度。

e)劳动者对报酬的态度。

f)劳动者对职位变化的态度。

g)劳动者对技术变化的态度。

h)劳动者对技术变化的态度。

i)劳动者对工作时间的态度。

4、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工作满意度”作为衡量劳动者态度的综合指标。

5、劳动者的变化:P79

6、劳动者的自我控制产生了三种类型的心理控制形式:

(1)自主控制(2)诱导控制(3)胁迫控制

7、先进的生产力:是产生劳动者先进的价值观念的物质基础,同时,劳动者现金价值观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8、劳动者应有的价值观念主要有?

(1)效率观念

(2)时间观念

(3)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一致的观念

(4)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观念

(5)创新观念

(6)自主观念

(7)民主观念

第三节P82

1、社会文化环境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

2、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劳动场所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劳动者之间同事关系以及

管理者与劳动者的上下级关系。

3、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企业特有的文化氛围。它既反映着企业职工这个特殊群体

的文化特征,又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它是一种以全体职工为中心,以培养具有管理功能的精神文化为内容,以形成企业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精神为目标,使企业增强对外的竞争李和生存力,增强队内的向心力和活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4、

(1)企业价值观念(2)企业意识(3)管理方式

(4)企业规范(5)企业英雄人物(6)企业形象

5、

(1) 独特性(2)功能整合性(3)实践性(4)渗透性

(5)社区性(6)行业性(7)群体性

6、

A.导向功能

B.约束功能

C.凝聚功能

D.激励功能

E.效率功能

F.

7:

一方面,劳动者是社会习俗和社会规范的主要体现者。

另一方面,劳动者又受到宏观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

8、

9、

根据不同的着眼点,可以对劳动者行为作不同的分类:

(一)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社会行为

劳动者个体行为分为三种类型:技术性个体行为、社会技术性个体行为、社会性个体行为。(二)劳动性行为与非劳动性行为

(三)正是行为与非正式行为

10.为与生产过程有无直接联系的角度,区分为劳动性行为与非劳动性行为。

11、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劳动性行为。

12、效用:是经济的概念,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

13、劳动效用:就是这种以劳动行为而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即效用(相应有劳动物质效用和劳动精神效用)。

14、劳动者平凡而基本的倾向:当人的欲望在不断得到满足时,其享受满足的幸福感强度也在不断下降。在这里就表现为劳动边际效用随劳动量的增大而减小。

15、劳动者社会化:是社会将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转变成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和时代文化,掌握文化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必要的劳动规范,遵守劳动纪律,适应工作环境的文化,从而履行合格的劳动的过程。

16、(简)

(一)学习和掌握一个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二)了解和学习劳动规范,融入企业文化

(三)

17、(简)

1)家庭教化

2)学校教化

3)社会教化

4)网络互动

5)

18、(简)

(一)预期社会化

(二)劳动者的初始社会化

(三)劳动者基础社会化

(四)劳动者的继续社会化(终生学习)

第六节

1、闲暇

2、

1)闲暇应有个体自由安排,而不受工作制度和领导的约束。

2)闲暇的内容可以远远超出工作的内容,但也可以包括工作的内容,然而这时它已不

受工作范围所左右。

3)所谓“任何活动”是指线下活动不受内容的限制。它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使

精神方面的,可以是社会伦理道德所允许的,也可以是伦理道德所不赞成的。

3、劳动时间:是指人们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的那部

分时间。从广义上说,劳动时间包括制度内工作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时间和在非本职岗位的其他工作时间。从狭义上说,工作时间仅指真正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时间。

4、等效用曲线:是指取得相同效用水平的各种不同货币收入和闲暇时间组合的点所连成

的曲线。(1)等效用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高。

(2)斜率为负,说明效用水平不变时,劳动和闲暇相互替代。(多)

5、劳动时间与闲暇时间的关系

劳动和线下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

一方面,劳动时间是闲暇时间构成的基础。劳动时间本质上决定着闲暇时间。

另一方面,闲暇时间对劳动时间也具有反作用,闲暇时间能将劳动时间内消耗的生理、心理以及文化能量得到补偿和提高;并改善劳动者的知识结构、体质,提高劳动效率。

6、

1)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2)工资率的变化引起两种效应的同时作用,但两种效应方向相反。

3)当工资率水平较低时,如果工资率提高,劳动者仍希望获得较多的收入,他会放弃闲暇

时间,增加劳动时间,此时替代效应大,工资率提高是劳动力供给增加;当劳动率超过某一点后,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倾向于提供较少的劳动,享受更多的闲暇,增加闲暇时间,此时收入效应大,工资率的提高使劳动力供给减少。从而得出了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它描述了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劳动力供给随工资率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提供了劳动者做出劳动决策的依据。

第四章职业生涯

1、职业:指人为维持自己的生计,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实现自我而进行的持续活动方式。有两层的含义:第一,它表明并不是任何工作都能成为职业,某项工作只有变得足够重要足够维持自己的生计才能够成为职业。

2、

1)社会性

2)差异性

3)层次性

4)时代性

3: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负担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

4:

(1)健康(2)社会阶层(3)教育(4)性别

(5)年龄(6)负担(7)自我观(8)地理因素

5职业发展理论分为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

6:

(1)成长、幻想、探索阶段。(2)进入工作(3)基础培训

(4)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5)职业中期(6)职业中期危险阶段(7)职业后期(8)衰退和离职阶段(9)离开组织或职业——退休7、处于职业中期的正式成员,年龄一般在25岁以上,主要任务是什么?

1)选定一项专业或进入管理部门。

2)保持技术竞争力,在自己选择的专业或管理领域内继续学习,力争成为一名专家或职业

能手。

3)承担较大责任,确定自己的地位。

4)开发个人的长期职业计划。

8、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1)成长阶段『幻想期(10岁之前)、兴趣期(11-12岁)、能理期(13-14岁)』

(2)探索阶段『试验期(15-17岁)、过渡期(18-21岁)、尝试期(22-24岁)』

(3)建立阶段『尝试期(25-30岁)、稳定期(31-44岁)』

(4)维持阶段(45-64岁)

(5)衰退阶段(65岁以上)

9、职业选择:是人们实现职业期望的过程,是个人对于自己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类别的比较、挑选和确定,是一种人生的决策。

10、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较为适应的职业范围。在适应性职业领域,各种气质类型的人能发挥其优点,避免其缺点:

(1)多血质的人,比较适合做社交性、文艺性、多样化、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而

不太适合做需要悉心钻研的工作。他们可从事的职业,如外交人员、管理人员、驾驶员、医生、律师、运动员、新闻记者、冒险家、服务员、侦察员、干警、演员等。

(2)胆汁质的人,较适合做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较大、难度较高而费力的工作。他们可成为出色的导游员、勘探工作者、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等。但不适宜从事稳重、细致的工作。

(3)粘液质的人,较适合做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而不太适宜从事激烈多变的工作。可从事的职业有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播音员、会计、调解员等。

(4)抑郁质的人,能够克克克克业业干工作,适合从事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打字员、排版工、检查员、登录员、化验员、刺绣雕刻工、机要秘书、保管员等,而不适合做要求反应灵敏、处理果断的工作。

11、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个人根据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计划、发展和评估的过程,既包括个人的管理,也包括组织的管理。

12、组织方面的职业生涯计划和职业生涯发展才是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方面。

13、个人参与职工生涯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对于增强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十分重要。

2)有利于个人过好职业生活,处理好职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3)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

14、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员工自我评估

(二)组织对员工的评估

(三)职业培训与指导

(四)

15

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

16

17、“职业锚”:是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和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观。

18、“职业锚”的类型:

1)技术/职能型“职业锚”

2)管理能力型“职业锚”

3)安全/稳定型“职业锚”

4)创造型“职业锚”

5)自主、独立型“职业锚”

19、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有几个方向?

(1)纵向发展(2)横向发展(3)向核心方向发展

20、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功的道路是怎样的?

(一)立足本职的道路

(二)自学成才的道路(1、空间广阔的职业发展道路2、自学成长目标的设置)

(三)转换职业的道路

(四)自我创业的道路

21、自我创业道路的分析:

1)自我创业是一条完全自主、经历艰辛但又前途广阔的职业生涯之路。对于具有一定

抱负的人,尤其是年纪较轻、肯与拼搏的人来说,这是一条相当好的生涯道路/

2)国家政策对于开办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要认识创业成功的复杂性。

4)自我创业者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是靠增强心理素质、加强多方面的修养、积

累市场经济下的经营经验和进一步从事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学习提高来保证。22、职业生涯的目的绝不只是协助个人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并且进一步评估内、外环境的优势,在“横外情,量己力”的情况下设计出各自合理而且可行的生涯发展方向。(多)

23、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

1)自我与环境的评估2)确立目标

2)制定方案,立即行动4)评估与反馈

24、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25、职业生涯设计中的新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

1)新的职业途径

2)社和特殊群体的职业开发计划

26、为了适应这些变化,一些新的职业发展道路被开发出来,其中比较常用的有:

(1)横向技术途径(2)双重职业途径

(3)充实工作内容(4)降职发展

27、一些组织就在正确地认识女性的需要及其生命周期的基础上,为女性开发出了合适的职业生涯,并为其提供了特殊的培训,如选择性的职业道路、弹性工作时间等。

第五章

1、职业分层:是社会经济,职业流动之际本身职位已根据也是经济地位。事实上,职业声望与职业地位是密不可分的。

职业声望:是与财富、权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要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反映了特定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人们对职业的社会心理评价。

2

1)职业的社会功能,即某种职业对于社会的作用,包括对国家建设和公共福利的责任。职

业的责任和社会作用越大,职业声望越高。

2)职业要求,即一定职业对于任职者的教育程度、技能技巧、工作能力、道德品质、身体

状况等各方面的条件要求。职业对任职者要求越高,职业声望越高。

3)职业报酬,泛指职业能给予任职者的各种利益,包括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晋升机会等。

职业报酬越高,职业声望越高。

4)职业环境,即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各种工作条件,如劳动强度、卫生条件、技术设备等。

职业环境越好,职业声望越高。

处于社会转型的人们,价值观念体系出现微妙变化,对职业声望的评价依据也在不断向经济、权利因素倾斜。

3、中国的职业声望排行榜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像科学家、大学教授、工程师、医生、律师等职业稳居职业声望等级的绝对上层。

4、机关企事业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及有关人员、军队人员大致位于职业声望等级的中间位置,农民、保姆、清洁工、勤杂工、搬运工、修理工等职业声望评价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职业声望等级中的较低位置。

5、职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区分为职业地位和声望不同的等级序列。

6、人们可以根据所从事的职业来判断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因为职业分层的具体内容主要

权利、收益和声望上的差别,不同的职业由于对经济资源的占有和控制能力差异、拥有权威的差异,以及所具有权利大小的差别,进而导致了各种职业在收益和报酬上的差别。

7、按职业技术的划分,我国的职业可分为即类?

(1)经理及行政人员(2)专业人员

(3)辅助专业人员(4)文员

(5)服务工作及商店销售人员

(6)工艺及有关人员

(7)机台及机器操作员及装配员

(8)非技术人员

(9)渔农业熟练工人及不能分类的职业

8

9,强调个人行为是构成社会结构的一种主动的生成力量,这是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在方法论上的不同。他采用多指标体系来划分,确定了三个指标:财富、声望和权利。韦伯之所以确定这三个指标,是因为他认为人们在追求社会地位时,不同的职业阶层有不同的标准。比如经济界追求财富,按财富的多少决定社会地位;知识分子就追求声望,声望可以给他带来各个方面的相关利益;政界追求权力。

10、在功能论范式的框架中,最早对社会分层进行论述的是涂尔干。

11、涂尔干认为,到的是在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

12、从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一书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统查他在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方

1)适应环境

2)目标获取

3)整合

4)

14达伦道夫的冲突理论。

15、社会分层的意义?

(一)客观描述社会成员的基本构成

(2)有利于理解社会

(2)反映了社会变迁的过程和内容

(二)揭示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

(三)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稳定社会

(四)对调整社会阶层结构提出政策建议

16、职业流动:是指劳动者为追求自身的发展、寻求自己的价值而改变工作岗位,改变职业的行为。

17、职业流动的原因:

a)可能是不能充分个人能力

b)不能充分实现个人收入报酬前景

c)不适合个人发展

18、职业流动决策程序可分为几个步骤?

1)确定职业流动目标

2)选择适合的流动单位

3)分析接收单位状况

4)离开原单位的可能性

5)“流出”与“维持现状”的比较

6)完成流动

19、社会青年的职业流动趋势是怎样的?

1)从产业的角度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与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2)从地狱的角度来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开放城市以及国外发达

国家。

3)从企业的性质来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外资企业、私营企业。

20、伴随着产业结构变化而来的是就业结构的变化,其趋势是什么?

劳动力有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如信息产业;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资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的部门;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较快的部门。

21、当代青年人才流向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的原因是什么?

(1)高薪吸引(2)自我价值取向

(3)外企与私企的先进管理方式和简单的人际关系。

22、对青年人才职业流动的引导,在引导方法上,主要有几个方面?

1)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渠道。

2)建立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特别是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政策,要发展社区学院,

发展企业办学,加强在职教育。)

3)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人才。

23、从青年人才的客观条件出发,给他们哪些正确有利的引导?

a)要引导青年人才从根本上认清自我。

b)

24、

(一)职业流动的双向性

1.城市——农村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市产业大军中劳动力富裕现象越来越突出,

一些精明的城里人主动放弃现有的工作乃至户口,开始把赚钱的眼光投向“土

地”,或到乡镇企业上班,或在农村承包荒山、沟坡、池塘,或进行种植、养

殖等等。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至少有500万城里人在乡镇企业上班,其中大

部分是青年人。

2.南方——北方

深圳特区率先形成的国内劳务大循环机制使当代中国出现了壮观的人口迁徙

景致。同时,中国新一轮“闯关东”潮勃然兴起,江苏、浙江、河北、安徽、

山东等地的大批农民和工匠三五成群奔关东而来。不同的是“闯关东”的人潮

中绝大部分是由较高文化层次的青年知识分子,是各种门类的专业人才。

3.国营——私营

在现实中,有些高素质劳动力之所以选择在国有企业就业只是为了求安定(躲

避失业风险)。如今,决定以讹个人报酬的多少的主要因素已不再是他的身份

和级别,而是他们从事的职业及其所在单位。

(二)职业流动的双向性

25、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工作变动是比较频繁的;、

第二,农民工通过初次职业流动,实现了地位的明显上升;

第三,城市农民工的再次职业流动地位变化微小,尽管频繁更换工作,但地位的总分值只有微小上升。

第六章

1、组织的含义

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

一个人从生到死,无不处于这种或那种社会组织中,如医院、保健站、幼儿园、各类学校、机关、团体、工厂、商店、企业等。

2

(1)组织环境(2)管理系统(3)组织文化

3、企业组织由哪些组织构成,我们认为最基本的是组织环境、管理体系和组织文化。

4、组织的管理体系包括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

管理主体与管理课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组织系统及其运动,这种练习和作用是通过组织这一形式而发生的。管理主体相当于组织的施控系统,管理客体相当于组织的受控系统。

5、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的特殊文化倾向。

6

(1)组织设计(使全体职工齐心协力去达成组织目标)

(2)组织运用(执行组织所规定的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根据组织原则,制定具体的方法,并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

7、

劳动组织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上的劳动组织,泛指人们的社会生产组织,劳动的分配和组合,以及劳动者之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另一种是狭义上的劳动组织基本上是生产力的概念。

8、现代的劳动组织概念侧重于强调其组织性,认为劳动组织是一种集生产和管理于一体的有机体。

9、?

(1 ) 劳动定额、编制定员(2)组织机构设置

(3)合理的劳动分工和协作(4)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工作

10、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11、?

(1)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时间——时间定额和单位时间内应当完成的合格产品的数量——产量定额,两者互为倒数关系。

(2)看管定额,这是一个人或一组工人同时看管几台机器设备。

12、产量定额主要适用于产品品种较少的大量生产类型企业。

13采用。

14

(1)岗位定员法(2)比例定员法

(3)劳动效率定员法(4)业务分工定员法

15

(1)按产品设置

(2)按客户设置

(3)按地区设置

(4)按职能设置

(5)按计划项目设置

(论述+这句)究竟选择哪一种方式来组织生产经营,一定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如企业规模大小、人员素质高低、生寒工艺复杂程度、所处环境等等。总之,要以最有效的完成企业目标为依据,来选择具体的生产组织形式,并设置相应的生产管理机构。

16、按照构成的原则和方式,组织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17、正式组织:是根据一定的思想和信念,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为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按正式文件规定的层次结构而建立起来的开放式的社会技术系统,如企业组织、行政组织、教育组织、学术组织等都属于正式组织范畴。

18、正式

1)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

2)有正式的阶层结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3)成员的互动方式是正式而又片面的,组织的场地、设备、资源及活动程序也是正式的。

倘若不能从正式组织或领导措施上获得需要的满足,则非正式的结合就会增多。(管理学家发现的)

19、非正式组织:是指以情感、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基础,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为纽带,没有正式文件规定的、自发形成的一种开放式的社会技术系统。Eg.集邮组织、绘画组织、技术革新组织、的那个都属于非正式组织范畴。

19、

1)有较强的凝聚力

2)规模小,结构松散

3)自发形成核心人物

4)满足成员心里的需要

5)信息沟通灵

20、

1)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化解矛盾,提高凝聚力。

B.提高生产率。

C.信息通道。

D.维护个人自尊心,并抵制正式组织的不利影响以维持个人人格的感情。

2)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A.非正式组织过于活跃,会干扰和影响正式组织的作用。

B.如果引导不当,非正式组织会阻碍或破坏正式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

C.非正式组织的信息传递快,有可能使“小道消息”“小报告”泛滥,成为影像稳定的

因素。

21、、

(1)兴趣转移(2)环境设置(3)联络感情

(4)角色强化(5)目标导向

22、认为的设置某种环境,以改变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心理意识和群体目标。如开展职业道德、文明经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非正式组织的目标更接近企业的目标。

23、古典组织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

伯、英国的厄威克及美国的幕尼等等。

24

25、在古典组织理论这个阶段,组织理论研究者多用静态的、结构的和法规的观点来分析研

(1)传统权力(2)超凡权力(3)法定权利

27、科学组织理论有哪些?

(1)梅奥的社会系统组织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8、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有非正式组织。

(3)企业领导必须努力满足人的社会需要。

梅奥从关于“社会人”和“非正式组织”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需要不仅仅是物质和金钱,甚至金钱和经济刺激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是第一位的作用,其第一位作用的是满足职工的社会需求,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友情、归属等人际关系。

29、需要理论是有关刺激的最早的思想之一。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求分成五种等级。

30、在现代组织理论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伟。《组织与管理

之处主要表现在它对组合原因、组合类型、组合研究等几个方面。

32、

a)经济原因

b)工作中的距离、位置

c)

33、

1)指令组合

2)任务组合

3)利益组合

4)友谊组合

34

35

和后盾,是个人的保护者、监督者和终身依靠者。广义上说,城市街道、农村生产队也属于“单位”范畴,尽管不发工资、管理也相对松散,人们往往不把其视为“单位”。但在居民和农民外出或遇到问题时,接到和生产队也同样是对他们负有管理责任的“单位”。

36、

a)改革开放后“单位体制”的逐渐接替趋势

b)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的职能

37、

1)单位的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任务(生产、业务、工作等)的管理成为单位

的中心功能,对人的管理功能开始淡化。

2)在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其隶属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3)上述变化加上城市化的进展,改变了过去“单位占地一方,自成社会体系”的区位

格局。

38

(一)改革体制

(二)创新用人机制

(三)强化激励措施

(四)健全考核制度

(五)优化环境

(六)促进人力资本化

39、

a)从工作分析入手,重设机构岗位

b)优化流程

c)完善人事管理体制

40、事业单位改革的展望与设计:

(一)改革的总体目标设计

(二)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方向

4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42、理论分析以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事业体制是由什么构成的?

a)在“私营性”的社会事业领域,企业扮演着主要角色。

b)在公益性社会事业领域,政府以多种形式承担这主要责任。

c)在公益性事业领域和私营性事业领域之间,非营利组织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43、民间性和非营利性是非营利组织的本质性规定。

第七章

1、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能够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广义上说,劳动关系是指劳动主体在实现集体劳动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包括:劳动力的使用关系、劳动管理关系、劳动服务等。

狭义上说,根据《劳动法》中所规定的调整对象,双方当事人是被一定的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和确定的权利和以业务联系在一起,其权利和义务的视线是由国家强制来保障的。

2劳动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3

劳务的权力和义务的关系。

4、

1)法律依据的主要区别

劳动关系是由《劳动法》规范和调整的,而且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务关系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进行规范和调整的。

2)在主体及主体之间地位的区别

3)当事人之间在隶属关系方面的区别

4)当事人之间在承担义务方面的区别

5)用人单位对当事人在管理方面的区别

6)支付报酬方面的区别

5、劳动关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纪律及奖惩、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等方面形成的关系。

6、

a)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着直接的联系。

b)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所在单位。

c)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要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以

及有关制度。

7、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

(1)主体因素

劳动关系的主体从狭义上说,主要包括两方,一方是员工以及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另一方面式管理方。从广义上说,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政府。

(2)环境因素

(3)经济环境

(4)社会环境

(5)政治环境

(6)制度环境

(7)传媒环境

8、

a)新保守学派

b)管理主义学派

c)正统多元论学派

d)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e)激进派

9、这些学派的相同之处:都承认雇员和管理方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的差异。

区别在于:(1)对员工和管理方之间的目标和利益差异的重要程度,认识各不相同。

(2)在市场经济下,对这些差异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对冲突在

劳动关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员工内在力量相对于管理方是否存在明显劣势这两

个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分歧。

(3)在工会的作用,以及当前体系所需的改进等方面各执一词。

10、新保守派的主要关注经济效率的最大化,研究分析市场力量的作用,认为市场力量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而且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

11、新保守派一般认为:

(1)劳动关系是具有经济理性的来自双方之间的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双方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雇主之所以提供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是因为较高的工资能促使雇员更加努力的工作,提高效率。雇主也可以采用诸如激励性的奖金分配等方法。加入市场运行和管理方的策略不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那么劳资双方都会各自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实现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最大化。资方获得高利润,雇员获得高工资、高福利和工作保障,形成“双赢”格局)

(2)由于劳动力市场机制可以保障劳资双方利益的实现,所以劳资双方的冲突就显得微不

足道,研究双方的力量对比也就没什么意义。

12、管理主义学派

13、

14,是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产生的基本单位。雇员享有广泛的参与管理权,雇员代表参与企业管理委员会,保证雇员利益与雇主利益在公司政策中的相互协调。

15、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16、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观点最具代表性的实例。瑞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社会福利国家之一。

17、瑞典在传统上遵从临时解雇的工人享有不错的失业福利(相当于失业前收入的80%),主要用于在培训计划,以及在培训之后再寻找新工作的补助。

18、

一、我国劳动关系与西方劳动关系的不同之处

我国的劳动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劳动关系,劳动者是社会的主人,是消

灭了剥削制度的劳动关系;而西方的劳动关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劳动者是剥削的对象,是一个阶级剥削另一个阶级的劳动关系。

二、我国劳动关系与西方劳动关系的相同之处

劳动关系的形成都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的,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市场体制来实现劳资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途径。

19、

(一)按产权制度划分

1)国有经济的劳动关系

2)集体经济的劳动关系

3)股份制经济中的劳动关系

(二)按权力结构划分

1)绝对型劳动关系,即决定劳动关系的实权完全掌握在雇主的手中。

2)亲权型劳动关系,即雇主和雇员的关系建立在温情主义的基础上。

3)阶级斗争型劳动关系,即工会所代表的工人阶级与雇主是敌对的阶级,劳资双方进行阶

级斗争。

4)竞争型劳资关系,即劳资双方相互承认对方的地位,并在通过谈判和协商来解决劳资问

题的原则下建立劳资关系。

(三)按利益关系划分

1)立即冲突性的劳动关系,劳资双方尖锐对立,并为各自的利益而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

2)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利益的一致性,并且往往以企业或雇主为中

心,通过密切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

3)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劳资双方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地位平等,并享有对等的权利,

通过平等协商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20

就业条件与待遇,协调雇佣关系的一种方法。

21、雇主及其组织(雇主协会)和政府。

22

23

2021年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重点整理6月

劳动社会学重点整顿6月 第一章结论 1、19世纪20—30年代P1 2、P1 3、P2 4、①处在劳动年龄范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②具备一 定体力和智力;③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④有相应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P2 5、 向她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社会人。P2 6、 内容:①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②劳动者③劳动社会关系④劳动社会构造⑤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⑥劳动与社会变迁P3 ~ P4 7、科层制基本要素是:①一整套始终如一、需要严格执行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不平等制度②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内 部级别支配,依从于复杂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义务。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非个性化、合理体系。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P6 8、①泰勒,经济人②梅耶,霍桑实验,社会人③制度学派观点重要源自韦布夫妇 10、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P8 11、当代劳动社会学重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学说。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1975年先后;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P8 12、新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学派或激进学派,重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姆森及马勒等。 13 14、新制度主义学派涉及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P11 15、劳动社会学研究办法论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发展观点 16、劳动社会学基本研究类型:①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②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③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17、劳动社会学详细研究办法:P17 ①社会调查法(惯用有:文献、访问/访谈法、问卷和实验四种调查法) 构成某些。

实证性材料基本上进行定量分析。 ③比较分析法。 ④参加调查法。也称实地观测法,是社会学惯用办法,指观测者有目、有筹划地运用自己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测仪器,直接理解当前正在发生、处在自然状态下社会现象。 第二章劳动 1、 定:①在法律容许内劳动;②通过互换劳动;③满足她人和社会需要劳动。 2、劳动社会职能:①劳动创造社会财富②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③劳动满足人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3、重要是指孤立、狭小劳动转变为由紧密、大规模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共同劳动过程。 P23 4、劳动社会化内容:①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②劳动操作过程社会化③劳动成果社会化 5、劳动社会化发展进程:①以手工劳动为基本简朴协作阶段②以手工劳动为基本工场手工业阶段③机器和大工业阶段④ 以微电子为主角新技术革命阶段 6、 制衡,这是调节劳动关系有效机制。P27 7、劳动产业构造:①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②第二产业指广义工业,涉及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业、电力、蒸汽、 热水、煤气、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 8、P39 9、职业分类办法:①职业原则编码法②社会地位分类法③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性质、层次进行分类④心理差别分类 法 10 11、性别是劳动者自然特性,劳动者性别构造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现状: ①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比重反映了社会文明限度。 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先进限度。 ③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限度。 ④妇女素质高低,就业意识强弱,家务劳动承担多少,也也许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比重。 12、年龄构造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带来影响):P47-48 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导致劳动力局限性。 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 ③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不断增长,从而导致消费基金增长,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从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5年1月劳动社会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94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 B 】 A 经济人B社会人 C 理性人D自然人 2、劳动社会结构中能够反映劳动社会现状的是【 A 】 A劳动者的性别结构 B 劳动者的年龄结构 C劳动者的职业结构D劳动者的产业结构 3、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 到最终的奖励目标的士气激励理论是【 C 】 A需要理论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D双因素理论 4、劳动者的自我控制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的?【 B 】 A生理机制B心理机制 C神经机制D思想机制 5劳动者社会化过程中为未来工作中的真实角色做准备的阶段是【 A 】A预期社会化B基础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D初始社会化 6、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中不包括的阶段是【 B 】 A幻想期B规划期 C尝试期D现实期

7、最常见的职业发展道路是【 B 】 A自学成才的道路B立足本职的道路 C转换职业的道路D自主创业的道路 8、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A 】 A达伦道夫B涂尔干 C怀特D萨拉尼 9、组织的必要构成要素是【 D 】 A组织文化B管理体素 C组织成员D组织环境 10、下列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的是【 C 】 A有较强的凝聚力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D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11、国际上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是【 A 】 A三方协调机制B民主协商机制 C少数服从多数机制D工会谈判 12、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或劳动者组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支付的基本现金报酬是 【 C 】 A绩效报酬B激励报酬 C基础报酬D社会福利 13、劳动政策的目标是【 C 】 A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B维护公平、公正 C促进劳动关系的合作D促进经济发展 14、企业待定权利争议一般发生在【 A 】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6月完全版)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2016年6月完全版) 第一章绪论 一、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 科,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出现在法国,法国社会学者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 二、劳动者是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基本要素。广义的劳动者:指一些具有劳动能力的,并从 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的人。狭义的:处于劳动年龄。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有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 三、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 活动。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四、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形成了几大流派。各流派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阶段、现 代阶段和后现代阶段。 五、管理学派的代表任务是:泰勒和梅耶。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六、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七、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进行详尽调查的一种方 法。 八、问卷调查法:只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九、实地观察: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 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第二章劳动 一、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 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二、劳动社会化的内容:1、生产资料社会化。2、劳动操作过程社会化。3、劳动成果的社 会化。 三、广义上的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不但包括直接经济运行主体——企业和劳动者,还包括进 行社会运行或者经济资源宏观配置的主体——国家,以及对企业的运行进行调节的无形主体——市场。 四、国家、企业、劳动者之间的联系,最主要的两方关系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 关系。三方关系由劳工、雇主和政府构成。 五、第三产业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 作用。(P36) 六、从发达国家职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与规律看,总的趋势是体力性的、非技术性职业的劳动 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而脑力性、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P42) 七、从表2—1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职业结构具有农业社会向非农业社会转变的特征。(P 43) 八、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 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

自考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94)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得管理学派代表梅耶更强调工人就是( A ) A、社会人B经济人C理性得人D自然人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个体进行详细调查得方法称为( B ) A问卷调查法B个案调查法C参与调查法D实地调查法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得劳动关系就是( B ) A企业与市场之间得关系B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得关系 C企业与国家之间得关系D国家与市场之间得关系 4、霍桑实验表明,提高工效得决定因素就是( A ) A人与人之间得关系B生产条件C产品需求D工作环境 5、常被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用作衡量劳动者态度得总与指标就是( D ) A社会地位满意度B收人满意度C环境满意度D工作满意度 6、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与非劳动性行为得依据就是( B ) A劳动者行为得组织特征角度B劳动考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 C劳动行为得个体角度D劳动行为得结果表现 7、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得最重要因素就是( A ) A劳动者得收入水平B闲暇时间得多少C、劳动环境得好坏D劳动得社会地位 8、职业生涯得概念最初得提出者就是( C ) A萨柏B、霍尔C沙特烈D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得人适合从事( D ) A做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得工作 B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得工作 C 持久细致得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得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10、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得首要问题就是( C ) A加强管理与监督B吸收精英人才C加强职业生涯管理D控制运营成本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得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得就是( B ) A劳动力由传通工业都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得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 C 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得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高得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得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得部门 12、冲突理论得产生就是有一定原因得,它就是在剖析哪种理论得基础上提出得?( A ) A马克思主义B 保守主义C激进主义D自由主义 13、涂尔干在哪部著作中对其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层理论做了明晰阐述?( B ) A《地位解体与阶级》B《社会分工论》C《阶级、地位群体与政党》D《分层得一些原则》l4、下列各项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特点得就是( C ) A有较强得凝聚力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得组织目标与整体性D满足成员心理得需要 15、政府在对其社会事业实施分类改革时,其首要问题就是( A ) A明确政府得职责范围B改革目标明确化C改革力度要大D 改革要彻底 16、从广义上讲,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得就是( B ) A劳动力得使用关系B劳务关系C劳动服务关系D、劳动管理关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6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9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 A、泰勒和梅耶 B、泰勒和韦伯 C、泰勒和配 D、泰勒和迪尔凯姆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个体进行详细调查的方法称为(B) A、问卷调查法 B、个案调查法 C、参考调查法 D、实地调查法 3、基于劳动的个性,可以对劳动作出一些分类。从劳动成果与劳动者关系划分,可将劳动分为(C) A、潜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B、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简单劳动和杂劳动 4、下列不属于直接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的是(D) A、品貌和气质 B、报酬 C、相似和互补 D、政治信仰 5、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哪个指标衡量劳动者态度的总和指标?( D ) A、社会地位满意度 B、收入满意度 C、环境满意度 D、工作满意度 6、构成了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的是( C ) A、劳动 B、闲暇 C、劳动和闲暇 D、娱乐 7、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A) A、劳动性行为 B、非劳动性行为 C、劳动者群体 D、正式行为 8、根据“职业锚”理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的这类人属于“职业锚”的哪种类型?( A ) A、技术/职能型 B、管理能力型 C、安全/稳定型 D、自主、独立型 9、下列哪个理论强调道德是在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 B ) A、戴维斯和摩尔的功能分层理论 B、涂尔干的功能理论 C、帕森斯的社会分层系统功能论 D、以上理论都不是 10、职业生涯管理中心最核心的是( C ) A、员工自我评价 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 C、制定员工发展计划 D、职业培训与指导 11、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学派观点的是( A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意识 C、根据生产资料占有来划分社会阶层 D、社会结构决定人们手社会行为

00294劳动社会学简答题

1.简述科层制的基本要素。 答案: 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 ②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 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 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2.简述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 ①实际观点 ②实证观点 ③整体观点 ④发展的观点。 3.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案: ①社会调查法。 ②社会统计法。 ③比较分析法。 ④参与调查法。 4.简述劳动社会化的内容。 答案: ①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②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 ③劳动成果的社会化 5.简述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 答案: ①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简单协作阶段。 ②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阶段。 ③机器和大工业阶段。 ④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新的技术革命阶段。 6.简述年龄结构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答案: 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而导致劳动力不足。 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 ③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7.简述群体正式结构种类。 答案: ①直线制结构; ②职能式结构; ③直线——职能式结构; ④水平结构; ⑤矩阵结构。 8.简述劳动群体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 答案: 群体中,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不可分割,非正式结构对正式结构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1)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能够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增强组织的稳定性。 第二,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 (2)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 对非正式结构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干预而任其发展,则有可能降低组织的效率,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当非正式结构在目标、利益和规范等方面与正式结构不一致时,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破坏组织的整合力。 第二,非正式结构容易形成传播“小道”消息和散布流言蜚语的源头,影响组织的凝聚力。 第三,放任非正式结构的发展,还可能带来一些极端的情况,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如组织内部出现拉帮结派,徇私舞弊,阻挠变革,压制先进等。 9.简答:劳动者的特征 答案: ①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②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 ③处于劳动岗位的人,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 ④参与实际劳动过程。 10.试述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答案: ①价值观念 ②企业意识 ③管理方式 ④企业规范 ⑤企业英雄人物 ⑥企业形象。

劳动社会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试题(课程代码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 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抛开社会制度的层面来讲,劳动的社会关系是指______之间的关系。 A.企业与市场 B.企业与劳动者 C.市场与劳动者 D.企业与政府 2、劳动的经济条件保护主要体现为劳动者的 A.劳动收入的保护 B.最低工资收入的保护 C.物质条件的改善 D.素质的提高 3、期望理论表达公式M=VXE中,E所代表的是 A.效价 B.期望值 C.报酬 D.能动性 4、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和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是

A.高效率 B.高质量 C.高智力 D.高技术 5、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B.闲暇时间的多少C.劳动环境的好坏 D.劳动的社会地位 6、在1959年首次提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的学者是 A.约翰,霍兰德 B.佛隆 C.格林豪斯 D.萨柏 7、按照职业技术划分,我国的职业可以分为九类,下列不属于这九类的是A.经理与行政人员 B.文员 C.学生 D.非技术人员8、达伦道夫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特定的 A.社会单位 B.社会成员 C.社会组织 D.社会结构 9、传统的劳动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组织基本上是 A.生产关系的概念 B.生产资源的概念C. 生产力的概念 D. 生产环境的概念

广东省2016年1月自考《劳动社会学00294》试题及答案

A A B C D 5.最早提出职业生涯概念的学者是( ) A.萨柏 B.霍尔 C. 沙特烈 D.金斯伯格 选择答案: 6. 职业生涯管理中最核心的是() A.员工自我评价 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 C.制订员工发展计划 D.职业培训与指导 选择答案: 7.根据涂尔干的社会分层功能理论,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A.道德 B.法律 C.原则 D.规范 选择答案: 8.由于第三产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错谬的是() A.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 C.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供应享受资料的部门 选择答案: 9.适用于一般纺织企业的定额方式是() A.劳动定额 B.看管定额 C.时间定额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A A D. 产量定额选择答案: 10. 从广义上说,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的是( ) A.劳动力的使用关系 B.劳务关系 C.劳动服务关系 D. 劳动管理关系 选择答案: 11. 下列不属于工会基本性质的是( ) A.群众性 B.盈利性 C.社会性 D.阶级性 选择答案: 12. 最早提出维持生存薪酬理论的学者是( ) A.亚当·斯密 B ,李嘉图 C.魁奈 D.威廉·配第 选择答案: 13. 劳动纠纷是 不协调的反映。 A.劳动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企关系 D.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选择答案: B C D A B C D A B C D B C D B C D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历年真题模拟更新版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历年真题更新版

1月劳动社会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 A 经济人 B社会人 C 理性人 D自然人 2、劳动社会结构中能够反映劳动社会现状的是 A劳动者的性别结构 B 劳动者的年龄结构 C劳动者的职业结构 D劳动者的产业结构 3、经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励目标的士气激励理论是 A需要理论 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 4、劳动者的自我控制是经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的? A生理机制 B心理机制 C神经机制 D思想机制 5劳动者社会化过程中为未来工作中的真实角色做准备的阶段是 A预期社会化 B基础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初始社会化 6、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中不包括的阶段是 A幻想期 B规划期 C尝试期 D现实期 7、最常见的职业发展道路是 A自学成才的道路 B立足本职的道路 C转换职业的道路 D自主创业的道路 8、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A达伦道夫 B涂尔干 C怀特 D萨拉尼 9、组织的必要构成要素是 A组织文化 B管理体素 C组织成员 D组织环境 10、下列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的是

A有较强的凝聚力 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 D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11、国际上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是 A三方协调机制 B民主协商机制 C少数服从多数机制 D工会谈判 12、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或劳动者组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支付的基本现金报酬是 A绩效报酬 B激励报酬 C基础报酬 D社会福利 13、劳动政策的目标是 A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B维护公平、公正 C促进劳动关系的合作 D促进经济发展 14、企业待定权利争议一般发生在 A订立或变更合同时 B履行合同时 C争议处理时 D合同生效时 15、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有雄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实行的保障制度是 A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 B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C自助行社会保障制度 D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16、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国家实施的社会保障模式是 A自助型 B保险型 C国家保障型 D福利型 17、凯恩斯认为,失业的主要原因是 A体制原因 B有效需求不足 C季节变动 D结构性失调 18、就业对劳动者个人最基本的基础和前提的功能是 A劳动者生活保障的功能 B劳动者自我实现的功能 C劳动者自我发展的功能 D劳动者服务社会的功能 19、恩格尔系数是指消费者的食品消费支出占()的比例。 A总收入水平 B日常支出 C消费支出 D意外收入 20、下列不属于非法雇用童工的是 A雇用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 B雇用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从事个体劳动 C让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参加家庭劳动、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 D企业雇用未受完9年义务教育的在校学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台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社会调查的类型包括

2004_2015年劳动社会学自学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抛开社会制度的层面来讲,劳动的社会关系是指______之间的关系。 A.企业与市场 B.企业与劳动者 C.市场与劳动者 D.企业与政府 2、劳动的经济条件保护主要体现为劳动者的 A.劳动收入的保护 B.最低工资收入的保护 C.物质条件的改善 D.素质的提高 3、期望理论表达公式M=VXE中,E所代表的是 A.效价 B.期望值 C.报酬 D.能动性 4、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和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是 A.高效率 B.高质量 C.高智力 D.高技术 5、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B.闲暇时间的多少 C.劳动环境的好坏 D.劳动的社会地位 6、在1959年首次提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的学者是 A.约翰,霍兰德 B.佛隆 C.格林豪斯 D.萨柏 7、按照职业技术划分,我国的职业可以分为九类,下列不属于 ...这九类的是 A.经理与行政人员 B.文员 C.学生 D.非技术人员 8、达伦道夫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特定的 A.社会单位 B.社会成员 C.社会组织 D.社会结构 9、传统的劳动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组织基本上是 A.生产关系的概念 B.生产资源的概念 C. 生产力的概念 D. 生产环境的概念 10、下列论点不属于 ...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职工是“经济人” B.领导要关注企业员工的社会需要 C.职工是“社会人” D.企业是由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构成的 11、随着企业改制的推进,中国劳动合同制度已经基本全面建立,初步形成的市场就业机 制是 A.自主择业 B.以中介机构为主 C.定向分配 D.用人单位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2016年6月完全版)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 (2016年6月完全版) 第一章绪论 一、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 科,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出现在法国,法国社会学者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 二、劳动者是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基本要素。广义的劳动者:指一些具有劳动能力的,并 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的人。狭义的:处于劳动年龄。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有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 三、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 活动。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四、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形成了几大流派。各流派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阶段、现 代阶段和后现代阶段。 五、管理学派的代表任务是:泰勒和梅耶。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六、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七、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进行详尽调查的一种方 法。 八、问卷调查法:只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九、实地观察: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 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第二章劳动 一、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 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二、劳动社会化的内容:1、生产资料社会化。2、劳动操作过程社会化。3、劳动成果的 社会化。 三、广义上的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不但包括直接经济运行主体——企业和劳动者,还包括 进行社会运行或者经济资源宏观配置的主体——国家,以及对企业的运行进行调节的无形主体——市场。 四、国家、企业、劳动者之间的联系,最主要的两方关系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 关系。三方关系由劳工、雇主和政府构成。 五、第三产业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 动作用。(P36) 六、从发达国家职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与规律看,总的趋势是体力性的、非技术性职业的劳 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而脑力性、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P42)七、从表2—1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职业结构具有农业社会向非农业社会转变的特征。 (P43) 八、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 状,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次,女职工在全

00294劳动社会学 重点整理2015年6月

劳动社会学重点整理2015年6月 第一章结论 1、19世纪20—30年代P1 2、P1 3、P2 4、①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②具 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③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④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P2 5、 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P2 6、 其研究内容:①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②劳动者③劳动的社会关系④劳动的社会结构⑤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⑥劳动与社会变迁P3 ~ P4 7、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②这些从属关系 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的体系。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P6 8、①泰勒,经济人②梅耶,霍桑试验,社会人③制度学派的观点主要源自韦布夫妇 10、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P8 11、现代劳动社会学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学说。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1975年前后;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P8 12、新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学派或激进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姆森及马勒等。 13 14、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P11 15、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发展的观点 16、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①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②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③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17、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P17 ①社会调查法(常用的有:文献、访问/访谈法、问卷和实验四种调查法) 语三个组成部分。 有大量实证性材料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③比较分析法。 ④参与调查法。也称实地观察法,是社会学常用的方法,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第二章劳动 1、 三个层次的要求:①在法律允许内的劳动;②经过交换的劳动;③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劳动。 2、劳动的社会职能:①劳动创造社会财富②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③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3、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 同劳动的过程。P23

2021年自考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94) 一、单项选取题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管理学派代表梅耶更强调工人是(A ) A.社会人B经济人C理性人D自然人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队作为样本个体进行详细调查办法称为(B )A问卷调查法B个案调查法C参加调查法D实地调查法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重要劳动关系是(B ) A公司和市场之间关系B公司和劳动者之间关系 C公司和国家之间关系D国家和市场之间关系 4、霍桑实验表白,提高工效决定因素是(A ) A人与人之间关系B生产条件C产品需求D工作环境 5、常被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用作衡量劳动者态度总和指标是( D ) A社会地位满意度B收人满意度C环境满意度D工作满意度 6、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根据是( B ) A劳动者行为组织特性角度B劳动考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 C劳动行为个体角度D劳动行为成果体现 7、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最重要因素是( A ) A劳动者收入水平B闲暇时间多少C、劳动环境好坏D劳动社会地位 8、职业生涯概念最初提出者是( C ) A萨柏B.霍尔C沙特烈D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人适合从事( D ) A做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规定反映敏捷且均衡工作

B有条不紊、刻板安静、耐受性较高工作 C 持久细致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映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10、公司资源合理配备首要问题是( C ) A加强管理与监督B吸取精英人才C加强职业生涯管理D控制运营成本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发展,就业构造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是( B ) A劳动力由传通工业都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公司流向劳动密集型公司 C 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高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物质部门流向享有资料部门 12、冲突理论产生是有一定因素,它是在剖析哪种理论基本上提出?( A ) A马克思主义B 保守主义C激进主义D自由主义 13、涂尔干在哪部著作中对其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理论做了明晰阐述?( B ) A《地位解体和阶级》B《社会分工论》C《阶级、地位群体和政党》D《分层某些原则》l4、下列各项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特点是( C ) A有较强凝聚力B规模小,构造松散 C明确组织目的和整体性D满足成员心理需要 15、政府在对其社会事业实行分类改革时,其首要问题是(A ) A明确政府职责范畴B改革目的明确化C改革力度要大D 改革要彻底 16、从广义上讲,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是( B ) A劳动力使用关系B劳务关系C劳动服务关系D、劳动管理关系 17、下列不属于工会基本性质是( D ) A群众性B阶级性C社会性D赚钱性 18、现阶段国内收入分派经济根据是( A ) A要素所有权B按劳分派C市场经济D筹划经济

广东省7月自考劳动社会学00294试题及答案教案资料

广东省2016年7月自考劳动社会学00294试题及答案

2016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真题 1. 下列不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的是() A.目的性 B.能动性 C.自觉性 D.创造性选择答案: 答案:B 2. 目前中国的职业结构具有的特征是() A.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 B.从农业社会向非农业社会转变 C.从非技术劳动向技术劳动转变 D.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选择答案: 答案:B 3. 士气激励理论中的Y理论所采用的人性假设是() A.经济人假设 B.自我实现型人假设 C.理性人假设 D.社会人假设选择答案: 答案:B 4. 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常使用的作为衡量劳动者态度的综合指标是() A.社会地位满意度 B.收入满意度 C.环境满意度 D.工作满意度选择答案: 答案:D 5. 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的依据是() A.从劳动者行为的组织特征角度 B.从劳动者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的角度 C.从劳动者行为的个体角度 D.从劳动者行为的社会特征角度选择答案: 答案:B 6. 影响职业生涯的八大要素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项是() A.健康 B.社会阶层 C.教育 D.年龄 选择答案: 答案:A

7. 根据“职业锚”理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的这类型人属于“职业锚”的() A.技术/职能型 B.管理能力型 C.安全/稳定型 D.自主、独立型选择答案: 答案:A 8. 下列不属于中产阶级壮大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B.产业结构调整 C.传统行为的劳动力需求上升 D.社会关系的复杂化选择答案: 答案:C 9. 下列不属于组织文化范畴的是() A.共同意识 B.个人观点 C.职业道德 D.行为规范选择答案: 答案:B 10. 在一个保险公司中,一个经理把其组织机构设计成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汽车保险、家庭保险等不同的部分,其划分的依据是() A.按计划项目设置 B.按客户设置 C.按产品设置 D.按功能设置选择答案: 答案:C 11. 关于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劳动关系比较正式,是受到《劳动法》规范和调整的,而劳务关系没有法律约束 B.劳动关系的建立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而劳务关系则是由双方协商确定 C.劳动关系体现了严格的隶属关系和管理关系,而劳动关系则不然 D.在管理上,正式的劳动关系有较大的自由处置度,而劳动关系则没有选择答案: 答案:A 12. 劳动报酬可以分为直接报酬和间接报酬,其中间接报酬是指() A.绩效报酬 B.基础报酬 C.激励报酬 D.福利 选择答案: 答案:D 13. 我国具体的劳动关系目标确立的基本原则是()

2014年1月劳动社会学历年真题00294

2014年1月劳动社会学历年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抛开社会制度的层面来讲,劳动的社会关系是指______之间的关系。 A.企业与市场B.企业与劳动者C.市场与劳动者D.企业与政府 2、劳动的经济条件保护主要体现为劳动者的() A.劳动收入的保护B.最低工资收入的保护C.物质条件的改善D.素质的提高 3、期望理论表达公式M=VXE中,E所代表的是()A.效价B.期望值C.报酬D.能动性 4、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和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是()A.高效率B.高质量C.高智力D.高技术 5、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B.闲暇时间的多少C.劳动环境的好坏D.劳动的社会地位 6、在1959年首次提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的学者是() A.约翰,霍兰德B.佛隆C.格林豪斯D.萨柏 7、按照职业技术划分,我国的职业可以分为九类,下列不属于这九类的是() A.经理与行政人员B.文员C.学生D.非技术人员 8、达伦道夫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特定的()A.社会单位B.社会成员C.社会组织D.社会结构 9、传统的劳动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组织基本上是() A.生产关系的概念B.生产资源的概念 C.生产力的概念 D.生产环境的概念 10、下列论点不属于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职工是“经济人”B.领导要关注企业员工的社会需要C.职工是“社会人” D.企业是由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构成的 11、随着企业改制的推进,中国劳动合同制度已经基本全面建立,初步形成的市场就业机制是() A.自主择业B.以中介机构为主C.定向分配D.用人单位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 12、在薪酬体系中,下列属于经济报酬的是() A.员工的工资、津贴、奖金等B.员工获得的满足感C.员工获得的成就感D.良好的工作氛围 13、在我国,企业集体争议的劳动者一方的争议当事人人数要求是() A.任意B.2个以上C.3个以上D.4个以上 14、在劳动争议中,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是否符合劳动法及其他法规的规定而提出异议属于() A.劳动争议的主体 B.劳动争议的内容C.劳动争议的原因D.劳动争议的客体 15、失业保险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是()A.财政补贴B.失业保险费C.基金利息D.其他资金 16、下列不属于社会保险的是()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D.失能收入损失保险 17、家庭钟点工所属的就业类型是()A.弹性就业B.阶段性就业C.非正规就业D.不充分就业 18、不充分就业人员的标准之一是调查周内工作时间不到标准时间的一半f即不到() A.25小时B.20小时C.18小时D.10小时 19、出现童工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A.法治意识淡薄B.贫富差距的扩大C.监管部门监督不力D.缺乏重视 20、下列不属于生理性弱势群体的是()A.儿童B.老年人C.残疾人D.下岗职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泰勒B.梅耶C.迪尔凯姆D.威廉·配第E.马克斯·韦伯 22、下列属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的有() A.速度比较快B.达到的水平比较高C.空间分布不平衡 D.老龄化趋势进程日趋显著E.老龄化趋势尚不显著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历年真题2005-2015(更新版)

2015年1月劳动社会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 A 经济人 B社会人 C 理性人 D自然人 2、劳动社会结构中能够反映劳动社会现状的是 A劳动者的性别结构 B 劳动者的年龄结构 C劳动者的职业结构 D劳动者的产业结构 3、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励目标的士气激励理论是 A需要理论 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

4、劳动者的自我控制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的? A生理机制 B心理机制 C神经机制 D思想机制 5劳动者社会化过程中为未来工作中的真实角色做准备的阶段是A预期社会化 B基础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初始社会化 6、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中不包括的阶段是 A幻想期 B规划期 C尝试期 D现实期 7、最常见的职业发展道路是 A自学成才的道路 B立足本职的道路 C转换职业的道路 D自主创业的道路 8、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A达伦道夫 B涂尔干 C怀特 D萨拉尼 9、组织的必要构成要素是 A组织文化 B管理体素

C组织成员 D组织环境 10、下列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的是 A有较强的凝聚力 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 D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11、国际上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是 A三方协调机制 B民主协商机制 C少数服从多数机制 D工会谈判 12、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或劳动者组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支付的基本现金报酬是 A绩效报酬 B激励报酬 C基础报酬 D社会福利 13、劳动政策的目标是 A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B维护公平、公正 C促进劳动关系的合作 D促进经济发展 14、企业待定权利争议一般发生在 A订立或变更合同时 B履行合同时 C争议处理时 D合同生效时 15、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有雄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实行的保障制度是

劳动社会学自考

2013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试卷 单项选择题 1.劳动社会学这个名称最早正式出现在( C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奥地利 2.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 A ) A.社会人 B.经济人 C.理性人 D.自然人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的劳动关系是( B ) A.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B.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C.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D.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4.激励理论中的Y理论所采用的人性假设是( B ) A.经济人假设 B.自我实现型人假设 C.理性人假设 D.社会人假设 5.既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又是形成劳动领域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因素的是( A ) A.劳动者 B.劳动力 C.劳动 D.劳动行为 6.产生劳动者先进的价值观念的物质基础是( A ) A.先进的生产力 B.先进的生产关系 C.优越的生活条件 D.先进的生产技术 7.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 A ) A.劳动性行为 B.非劳动性行为 C.劳动者群体行为 D.正式行为 8.最早提出职业生涯概念的是( C ) A.萨柏 B.霍尔 C.沙特烈 D.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的人适合从事( D ) A.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 B.有条不絮、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的工作 C.持久细致的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的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10.职业生涯管理中最核心的是( C ) A.员工自我评价 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 C.制定员工发展计划 D.职业培训与指导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的是( B ) A.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 C.劳动力由劳动力生产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力生产率高的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的部门 12.冲突理论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它根植于( C ) A.马克思主义 B.保守主义 C.激进主义 D.自由主义 13.涂尔干对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理论做了明晰的阐述的著作是( B ) A.《地位解体和阶级》 B.《社会分工论》 C.《阶级、地位群体和政党》 D.《社会合作论》 14.下列不属于组织文化范畴的是( C ) A.共同意识 B.职业道德 C.个人观念 D.行为规范 15.政府在对其社会事业实施分类改革时,其首要问题是( A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