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练习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练习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练习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练习浙教版

第三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

1.为了证明地球是球体,小明收集了以下证据: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③地球仪所示的地球是个球体;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请判断其中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2.下列古诗中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4.人类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件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人造卫星上天

C.郑和下西洋

D.人类登上月球

5.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半径任何地方都是6378千米

B.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稍长

C.沿我校绕地球一周约4万千米

D.地球的实际形状并不是一个正球体

7.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看,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这是因为( )

A.地球外面大气层的干扰

B.过去人们测量有误差

C.地球本身就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D.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很小

8.一架飞机沿最大纬线圈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作环球飞行,大约需( )

A.40小时

B.400小时

C.80小时

D.800小时

9.由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结构包括()

A.地壳和地幔顶部

B.地壳和上地幔

C.上地幔和下地幔

D.下地幔和外地核

10.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白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这一理论的认识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

A.张衡的这一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B.张衡的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在当时条件下却是人类认识上的一次大飞跃

C.张衡的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判

D.张衡的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11.“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这些带着灰色幽默的词汇生动地展现了生活食品急剧的价格上涨在民众和媒体中引起的情绪。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大豆、大蒜、生姜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

B.右图中的每一粒豆都是由一个子房发育而成的一个果实

C.苹果树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一株苹果树

D.吃生姜时感觉有一定的辣味,这种性状是由生姜细胞中的基因决定的

12.36架直升机低空飞行组成了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直升机群,阵容也是12个受阅梯队中最大的。第十.第十一梯队是18架直-9侦察直升机和18架直-9武装直升机,以“楔”形

编队和“品”字形编队队形,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机群的飞行高度约为250 ()

A.米

B.千米

C.厘米

D.毫米

13.用体温计测得小王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去测量小妍和小孙的体温,如果小妍和小孙的实际体温为37℃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A.37 ℃和 37.3 ℃

B.37℃和38.4 ℃

C.37.3℃和37.3℃

D.37. 3℃和38.4℃

14.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二.非选择题

15.经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______稍扁、______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比两极方向的半径长21千米左右。

16.如下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⑴填写各圈层的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

⑵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

于地球的______。

⑶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______层中(填字母)。

⑷将代表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列______。

⑸岩石圈包括字母______所示的圈层和字母______所示圈层顶部。

17.读图并回答问题。

(1)看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______,再看到______;飞机

升得越高,望得越______,这些现象说明地球表面并不是一个平面,

而是______面。由此,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是______体。

(2)请再举一个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实例:___ ___。

18.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人们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如图是从载物台反面看到的遮光器。①②③④⑤表示从小到大的光圈。在光线较弱时

对光,应选择的光圈是______ ______(填编号)。

(2)要观察“上”字装片,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

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

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

行的一步操作是(填编号)。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

19.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1)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________。请你帮助设置实验:①取与甲同学所取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溶液等量的______ ______。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3)上述两位同学计算平均高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如果20天后,出现喷洒赤霉素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定律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 3.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一选二贴三垂直,估读单位莫忘记。 (1)选尺选零点(2)贴被测物、被测边(3)视线与尺面垂直(4)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最后写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34节练习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34节练习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答案填写到表格中) 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测得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2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则正确测量结果应是() A 、2.12厘米 B 、2.127厘米 C 、2.13厘米 D 、2.15厘米 2、甲、乙两位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记录是23.06厘米,乙的记录是23.0633厘米。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 B、乙 C、都符合 D、都不符合 3、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不正确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不能选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4、某同学测木块长度,读数为23.51cm,则该读数正确值和估量值各为( ) A 23cm和0.51cm B 23cm和0.01cm C 23.5cm和0.01cm D 23.5cm和0.1cm 5、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要紧取决于() A、测量人的态度 B、测量对象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 D、测量工具的量程 6、以毫米刻度尺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所采纳的方法是() A、方格法 B、排水法 C、以积存法取平均值 D、粘合法或滚动法 7、做某实验需要量取45ml的水,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A、100ml的烧杯 B、10ml的量筒 C、100ml 的烧杯和滴管 D、 50ml的烧杯和滴管 8、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必须与() A、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B、量筒凹液面的最高处相平 C、量筒凹液面的任意处相平 D、取最高处读数与最低处读数的平均值 9、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纳俯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比35毫升() A、大 B、小 C、一样 D、都有可能 10、测量不规则的石蜡块的体积时,不需要的是() A、细铁丝 B、量筒 C、刻度尺 D、水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卷(带答案)

A B C D 图1 七年级科学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耐心选一选(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实验器材中,用来加热的 是( ) 2、下列物体中,质量最接近50克的物体是( ) A 、一瓶牛奶 B 、一只鸡蛋 C 、一枚硬币 D 、一块橡皮 3、主要食用部分是叶的蔬菜有( ) A 、萝卜 B 、大白菜 C 、冬笋 D 、番茄 4、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 、蚊子 B 、金鱼 C 、蝴蝶 D 、对虾 5、如图1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 A 、右上方 B 、左上方 C 、左下方 D 、右下方 6、人体内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 、胃 B 、小肠 C 、口腔 D 、大肠 7、植物界种类最多的植物是( )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苔藓植物 8、太阳大气由外到内的正确排序是( ) A 、光球 、色球、日冕 B 、日珥、日冕、光球 C 、太阳黑子、日冕、色球 D 、日冕、色球、光球 9、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星球是( ) A .木星 B .地球 C .太阳 D .月亮 10、“光年”这一单位表示的是( ) A .时间长短 B .天体间的距离 C .光的速度 D .距离乘速度 11、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是( ) A 、赤道 B 、本初子午线 C 、西经200经线 D 、东经1600经线 12、关于日食、月食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必发生日食现象; B 、当月相为满月时,可能会发生月食现象 C 、日食是指太阳表面全部被遮掩的现象 D 、日食和月食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 得分 阅卷人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能生长不能生长 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七年级科学上册练习册答案参考2019

七年级科学上册练习册答案参考2019 堂训练】 1、A 2、A 3、①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 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②信念,“我”虽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勇气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体现在你的眼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③喧腾,“喧腾”原来是喧闹沸腾的意思,文中指呼唤、召唤。4、D 5、(1)拟人。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爱。(2)比喻。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6、略 【课后作业】 1、“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 想全然落空。2、实现理想的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有坚定不渝的信念,才能实现理想。“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3、区别:第一部分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真实的“山”和“海”。第二部分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理想的境界。联系:第一部分的“山”和“海”是全诗的基本意象,第二部分的“山”和“海”是对第一部分的拓展和升华。4、“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表现理想境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5、表达出“我”对寻找到大海的坚强信念。“用信念凝成的海”指的是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追求。6、示例:现实是大山,理想是大海,中间隔着千山万水,信念是飞跃万水千山的翅膀。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的入门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质量的测量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的过程 1.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2.针对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建立猜测和假设 3.依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的计划 4.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5.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并与他人讨论和交流。 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是一类具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体; 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植物能利用太阳光制造营养物,而动物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的哺乳类及体外没有毛皮的卵生类; 卵生类又分为体外有羽毛,体温恒定的鸟类及体温不恒定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 无脊椎动物分为身体多细胞类及身体单细胞类; 植物分为有种子的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 有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 没有种子植物分为有茎和叶分化的及无茎和叶分化的(藻类植物); 有茎和叶分化的分为有根的蕨类植物和没有根的苔藓植物,它们都用孢子繁殖; 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构成;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叫细胞分裂;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

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等; 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起保护作用,是一种保护组织; 在叶片的中部,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能输送由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组织; 人体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主要具有保护功能,有些部位的上皮细胞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人体的七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 地球与宇宙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人教版2019

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人教版2019 1、A 2、A 3、①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 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②信念,“我”虽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勇气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体现在你的眼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③喧腾,“喧腾”原来是喧闹沸腾的意思,文中指呼唤、召唤。4、D 5、(1)拟人。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爱。(2)比喻。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6、略 【课后作业】 1、“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 想全然落空。2、实现理想的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有坚定不渝的信念,才能实现理想。“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3、区别:第一部分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真实的“山”和“海”。第二部分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理想的境界。联系:第一部分的“山”和“海”是全诗的基本意象,第二部分的“山”和“海”是对第一部分的拓展和升华。4、“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表现理想境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5、表达出“我”对寻找到大海的坚强信念。“用信念凝成的海”指的是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追求。6、示例:现实是大山,理想是大海,中间隔着千山万水,信念是飞跃万水千山的翅膀。 2、《走一步,再走一步》(A)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长度测量中公认的标准量是“米”,而不是“刻度尺”。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 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体积的测量。 新教材已舍去“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这一说法。 读数要看仔细,单位换算要仔细。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体温计。测量范围从35℃~42℃,最小刻度为0.1℃。 结构优点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精确。 特别细的弯曲。离开读数。 横截面形状近似三角形。放大液柱,便于读数。 第二章观察生物

【教育资料】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3科学观察练习学习精品

1.3科学观察练习 一、选择题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A.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食物腐败——生成新的分子 D. 荷叶上的水珠是滚圆的——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A 【解析】【分析】 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是如何从分子的性质中选取适当的性质来解释相应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再分析利用。 【解答】 % A.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A选项解释错误,但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B选项解释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食物腐败,是因为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分子,故C选解释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荷叶上的水珠是滚圆的,是由于水分子间具有引力使得水珠呈现滚圆的形状,故D选项解释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 表: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 没有控制变量 B. 水量过多 C. 水温太高 D. 水中没有水草 · 【答案】A 【解析】略 3.为研究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小明先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了班内同学脚的长度 和身高,然后分析测量的数据并作出结论。其中“测量脚的长度和身高”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建立假设 C. 获取事实与证据 D. 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科学探究中具体实施步骤,根据小明做研究的过程进行判断。 【解答】 @ 其中“测量脚的长度和身高”这一环节属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的过程。 故选C。 4.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根据图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 B. 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 C.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物质吸热较多 D.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物质吸热较多 【答案】C 【解析】【分析】

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中易错题专题训练

2012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中易错题专题训练 1、依据下表各种动物所描述的特征,并根据表中的分类方法,请将下列脊椎动物填在表中合适的空格处。动物:蛇、青蛙、狐狸、鲤鱼、鸽子 体外有毛皮, 脊胎生、哺乳 椎有羽毛,体温恒定 动体外无毛皮表皮干燥呈鳞片 物卵生状,在陆上产卵 无羽毛,体温不恒定幼体用鳃呼吸 皮肤湿润,成体可用肺呼吸 在水中产卵 幼体成体都用鳃呼吸 2、现在给你一小烧杯水,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可测出水的哪些数据(请写出两种)?需要哪些测量工具?(4分) 测量对象测量工具 质量托盘天平 3、写出显微镜的相应结构: (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和[]。 (2)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大的结构是[]。 (3)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4)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4、阅读分析题(每空1分,共5分) 前不久,科学探险组在非洲的森林中发现一种新的动物,它具有大象、老虎、狮子、山羊和牛的外表特征。其中的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指出:“这种动物是在森林中的沼泽地发现的,它的蹄像山羊、身体像老虎,前额像狮子,头上有牛的角和耳,大象的鼻和山羊的胡须,它吃草,排出黄色的尿液,行走的速度很快,但很怕光,现在被饲养在动物研究中心。”报道之后,有人想方设法去捕捉这种动物,高价出售、观赏或食用等。最后来报道:科学家发现它属于一种濒危动物。……。 请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答案 (1)这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在哪里? (2)它应该属于脊椎动物动物中的哪一类? (3)你认为它应跟老虎、山羊、还是狮子归入同一类别? (4)捕捉这种动物的行为是否正确? (5)为了保存这种动物,你是否同意把它饲养在笼子里? 5、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滴清水盖上盖玻片放洋葱表皮滴红墨水 A B C D E G H I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配套习题3.6.

1.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B.组成地球的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C.火山喷发不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入面积较大的房间 2.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近些年,火山和地震频发,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和财产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山和地震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 B.火山和地震只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板块内部一定不会发生C.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间不会发牛碰撞和张裂 D.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4.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①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②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亚欧板块受挤压上拱而成;③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地中海缩小;④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链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台湾岛的面积很小,但却拥有许多座3000米以上的高山,主要原因是()A.板块挤压B.火山活动C.多断层,地形破碎D.水面下降6.我国台湾岛多火山和地震,其主要原因是位于()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C.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7.属于板块生长边界的是() A.马里亚纳海沟B.阿尔卑斯山脉C.台湾岛D.大西洋中脊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形态是稳定不变的B.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构成,太平洋板块全部是海洋C.板块内部比较稳定,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地带D.环大西洋沿岸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最剧烈的地带 9.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B.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C.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D.各个板块是始终静止不动的 10.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地壳是一个整体B.每个板块都包括陆地和海洋C.板块碰撞地区可以形成山脉D板块张裂地区只可以形成裂谷答案:1--5 BADBA6--10ADCCC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案集

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 重点难点: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 什么是《科学》? 广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我们就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那里有无数奇妙的现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将怎样变化?《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各种疑问找出答案的学问。 2. 科学离我们很远吗? 你一定知道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由观察沸腾的水顶起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的故事。他们都是从研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二、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科学技术带给世界哪些改变? 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文明。

七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植物细胞结构中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壁;D.细胞核。 2.若要使位于视野右上角的图象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上角;D.左下角。 3.在运动会的铁饼比赛中,裁判员如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A.偏大;B.偏小;C.不变;D.都有可能。 [ 4.使用已调好的天平来称鸡蛋的质量时,若指针偏右,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在盘中加砝码;B.在盘中减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D.向左调平衡螺母。 5.用显微镜观察,当光线过强时,应选用() A.大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凹面镜; C.小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 6.真菌在结构上与绿色植物的显著不同之处是() A.没有液泡;B.没有细胞壁; ' C.没有叶绿体;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7.关于体温计与水银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可以测沸水的温度; B.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内径都有一弯曲处特别细; 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8.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 B.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人体; C.细胞、器官、系统、组织、人体; D.细胞、系统、组织、器官、人体。 9.细胞中出现染色体,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分别属于() A.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B.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C.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D.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 10.酸奶是在牛奶中加入哪种微生物制成的() A.大肠杆菌;B.乳酸杆菌; ; C.枯草杆菌;D.酵母菌。 1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无光斑,可能的原因是()A.未放置载玻片; B.制作装片时,未使用染色剂;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科学 考生须知: 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 分) 1. 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B C D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 A.冰雪消融B.云开雾散C.燃放烟花D.吹肥皂泡 3.有关地形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的变化全部源自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上,海洋中没有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会使得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4. 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2cm、 2.43cm、2.42cm、2.44cm、2.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A.2.42cm B.2.428cm C.2.43cm D.2.47cm 5.下表简明记录了部分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特征类群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6. 下列关于分子运动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速度也会越快 C.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D.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7.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与论证,找到了大陆漂 移的证据。下列哪一现象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A.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岩层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B.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 C.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 D.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 8.下列关于细胞与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细胞结构上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细胞质 B.切开橙子,流出酸甜的橙汁,它来自于细胞中的细胞核 C.蝙蝠是哺乳动物,其最大特征是胎生、哺乳 D.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组织都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 9.如图所示,下列关于M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M点的经纬度是20° W ,0° B.M点在东西半球的一条分界线上 C.M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D.M点位于东半球 10.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冰的“出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③“汗”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其正确的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的两个视野,从图甲到图乙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粗准焦螺旋,最后转动物镜转换器 B.先转动物镜转换器,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再转动细准焦螺旋 C.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 D.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 12.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用仰视读得液体体积为34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用俯视读得 液体体积为15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A.大于19mL B.小于19mL C.等于19mL D.无法确定 13.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上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全)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1.1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 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 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45度,加热固体时试管 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 时不超过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 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烫伤用大量冷 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 再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用完后立即用水洗净。滴瓶上配有的滴管必须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吸上的药品剩余不可倒回。 11、酒精灯:酒精的量在1/4~2/3之间;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为外焰与空气接触 最充分,燃烧也最完全,温度最高;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 12、放大镜:可以用来聚焦取火。 1.3科学观察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观察除了用感官进行,还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

七年级科学上册 质量练习题 (新版)浙教版

质量 基础练习 1.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A.N B.kg C.m D.s 2.一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将它轧成薄铁片 C.将它切掉一个角 D.将它从地球运到月球 3.下列事例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由热变冷的铝锅 B.磨菜刀 C.铁球被压成铁饼 D.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 4.一个鸡蛋的质量及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分别大约是() A.60克、50千克B.60克、10千克C.60千克、60千克D.6克、60克 5.一根铜棒在下列情况下,其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A.把铜棒加热到3000℃ B.把铜棒压成一个铜片 C.宇航员将铜棒带到月球上 D.钳工用锉刀对其进行加工 6.电子的质量是9.1×10-25mg,若用千克表示() A.9.1×10-31千克 B.9.1×10-28千克 C.9.1×10-34千克 D.9.1×10-22千克7.物体所含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和改变.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是. 8.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其它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还有、、 等 提高练习 9.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 A.0.06t B.6kg C.60g D.60mg 10.为了表示下列各物体合理的质量值,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确切的单位; (1)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中学生质量约为5×10-2____________ (3)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5.8×103___________ 11.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发现测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无关;将一小块冰放入杯中用天平称量总质量,当冰熔化成水后,再称水和杯的总质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发现测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无关;若塑料瓶随“神舟九号”飞船登上月球,其质量(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2013年12月14日21时,中国“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搭载的“玉兔”月球车的质量为140kg,合 t.从地球到月球上,月球车的质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科学入门 测试卷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小涛同学跨入初中学习时,发现这个学年开设了《科学》课,小涛很喜欢。要进入科学世界,下列做法和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多做小实验 B.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C.要留心观察自然现象,认真思考 D.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要经常背诵 2、下列活动中,不属于观察的是() A.用温度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 B.仔细地观察小鸟的活动 C.一位学生在校园内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D.用皮尺测量某同学的身高 3、下列数据中,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的是:() A.科学课本的长度为235毫米 B.乒乓球台的宽度大约是2000厘米 C.长跑运动员长跑后体温可达到46℃ 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是1.5米 4、小明同学洗澡时,有一个习惯总喜欢先用手去试一下水是否很烫,一次他把洗澡水冲到身上时,感觉不冷不热,你认为小明这次洗澡的洗澡水最有可能的温度是() A.75℃ B.55℃ C.35℃ D.15℃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6、下列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米、分米、厘米、微米 B.分米3、毫米3、厘米3、米3 C.米、厘米、分米、微米 D.米3 、分米3、毫米3、厘米3 7、下列各个量中接近80厘米的是() A.科学课本的长度 B.铅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课桌的高度 8、下图是四位同学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9、我校运动会铁饼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在测量时如果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10、当室温为20℃时,用体温计测得甲病人的体温为39.1℃,把该体温度计消毒后未甩就直接给体温正常的乙测量,则体温计的读数应该是() A.20℃ B.37℃ C.39.1℃ D.以上都不正确 11、在科学研究中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的感觉总是正确的 B.光凭人的感觉有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年级科学上册综合复习题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笔记: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的学问。 2、科学家的工作往往从关注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发展、变化开始, 不断提出问题,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并使我们的生 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但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4、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 5、出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路,有针对性。也就是要明确研究的对象, 针对现象的某一点或某一方面去提问。一般有: 现象为什么会发生? 现象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 现象的发生跟什么因素有关? 现象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变化? 现象发生后会引起什么后果? 例题: 1、下列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B ) 拉克大沙漠 B、伊拉克战争 C、伊拉克气温高降水少 D、伊拉克石油储藏量丰富 2、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A ) A、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B、收集资料,考察验证

C、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3、下列有关科学技术作用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 B、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发现了许多自然的奥秘 D、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 4、在潜水艇沉浮过程中起作用的结构,与鱼的什么结构相似?( D) A、鳍 B、鳃 C、鳞 D、鳔 5、“月有阴晴圆缺”。根据你平时对月亮的观察,你发现哪些问题?(至少写出三个) ⑴ ⑵ ⑶ 学习感想: 第二节实验和观察 笔记:

1、 常用仪器的名称及用途 实验 科学研究——仪器的基本操作 方法态度作出准确判断 观察 人体感觉局限性工具的使用 扩大观察范围 进行测量 2、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叫做直接观察。 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的观察,叫做间接观察。 观察还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观察(依靠仪器) 3、认识实验室里的集中仪器 仪器名称主要用途 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 器,可加热 试管夹试管加热时夹持试管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