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审计重要性的概念

审计重要性的概念

审计重要性的概念
审计重要性的概念

1.(单选题) 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估计水平与计划的重要性水平()

A.呈比例变动关系

B.呈反向变动关系

C.呈同向变动关系

D.不存在关系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单选题) 下列对重要性含义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

A.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B.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时,应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影响

C.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

D.对重要性的判断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判断题)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小限额()

参考答案:×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汇编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2月15日,在“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上,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正式发布,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目录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财会[2006]4号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财会[2006]4号 (1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财会[2006]4号 (16)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财会[2006]4号 (19)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财会[2006]4号 (26)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财会[2006]4号 (30)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财会[2006]4号45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财会[2006]4号 (50)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财会[2006]4号 (6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财会[2006]4号 (6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财会[2006]4号 (67)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财会[2006]4号88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财会[2006]4号 (9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财会[2006]4号 (9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财会[2006]4号 (107)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财会[2006]4号 (112)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财会[2006]4号 (116)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财会[2006]4号 (12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财会[2006]4号 (124)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财会[2006]4号 (13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财会[2006]4号 (134)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财会[2006]4号 (14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财会[2006]4号 (144)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财会[2006]4号 (149)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财会[2006]4号 (15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财会[2006]4号 (154)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财会[2006]4号 (157)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财会[2006]4号 (159)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财会[2006]4号 (162)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财会[2006]4号 (165)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财会[2006]4号 (170)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财会[2006]4号 (176)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财会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终产品。注册会计师只有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报告。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从而履行业务约定的责任。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欢迎阅读学习! 1、标题:统一规范为审计报告。 2、收件人:按照业务约定书的要求致送审计报告的对象,通常为被审计单位的股东或治理层。如:ABC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3、引言段。指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名称、日期或涵盖的期间以及重要会计政策概要和其他解释性信息。 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管理层的责任段指明编制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责任。如果结合财务报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删除责任段中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的措辞。

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6、审计意见段 审计意见段表明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 如果存在法律法规要求在审计报告中报告的事项,在审计报告增加其他报告的段落。 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 审计报告采用双签制: (1)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由一名对审计项目负最终复核责任的合伙人和一名负责该项目的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 (2)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由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会计师和一名负责该项目的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 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

标明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城市即可。 9、报告日期 审计报告日期不应早于管理层签署财务报表的日期,也不应早于管理层签署书面声明的日期。签署审计报告的日期通常与管理层签署财务报表的日期为同一天,或晚于管理层签署已审财务报表的日期。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报告日期时,应当确信已获取下列审计证据:(1)构成整套财务报表的所有报表已编制完成;(2)被审计单位的董事会、管理层或类似机构已经认可其对财务报表负责。

审计准则与法规

审计准则与法规【重点】 审计准则重点 为方便大家复习,故整理此重点,基本涵盖所有主观题的内容,答案来源PPT以及毕博上其他材料,仅供大家参考,若有不妥之处,还请见谅。 1.审计法规的三个层次 (一)法律层次(通过人大立法程序建立的) 如:《宪法》《注册会计师法》主要规范社会审计《审计法》主要规范国家审计(94/06) 《会计法》85/93/99(7条) (二)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制定并颁布或由其有关部门制定经国务院批准颁布 如:《审计法实施条例》1997/2010 经济责任审计的两个(暂行)规定(审计署起草,国务院发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三)部门规章 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自行制定并颁布或地方人大、政府、协会制定颁布 如:《国家审计准则》2010;经济责任审计的两个暂行规定实施细则2000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06;《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3;《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3 2.国家审计准则的演变和现状(此题是结合了老师三个章节PPT的内容,较为零散,大

家自己整合一下) (1)1996年12月38条审计规范 (2)2000年审计署1、2号令 1号令2000年1月《中国国家审计准则序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 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的规定》《审计机关审计听证的规定》《审计机关审计复议的规定》2号令2000年8月《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底稿准则(试行)》《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准则》 (3)2001年8月审计署3号令(发布日实施) 《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准则》《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工作准则》《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 (4)2003年11月审计署5号令(2004年2月1日实施) 《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准则》和《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 (5)2004年4月审计署6号令(2004年4月1日在署机关和派出机构试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 (6)2008年8月审计署7号令发布日生效 审计署关于废止部分审计规章的规定

国有企业审计准则

国有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试行] 颁布单位:审计署 发文字号:审法发[1999]10号 颁布时间:1999-01-12 实施日期:1999-01-12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审计内容与目标 第三章审计程序 第四章审计方法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和其他有关企业审计的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独立行使对企业的审计监督权,以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收支的规定,评价被审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处理、处罚其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

第三条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在编制企业财务审计方案或者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凭借专业判断,评估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或者会计报表中的单个项目反映的会计信息存在错报或者漏报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可能性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程度,初步判断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并据以合理确定所需收集审计证据的数量,以便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本准则所称重要性,是指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者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 第四条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时,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规定,在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方法、选择测试和审计程序、评价和报告审计结果时,应当运用专业判断,保持应有的专业谨慎。 第五条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时,被审计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向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全面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合审计工作,是被审计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 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范围、程序和方法,发现并揭露可能导致会计资料严重失实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的责任。 由于被审计企业不向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提供企业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相关情况,而审计组及其审计人员受法定职责、权限和检查手段的局限,无法揭示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情况,作出完整、正确的审计结果,被审计企业法定代表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应当对由此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最新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目录(2006-2-15发布)

最新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目录(具体可至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4624614.html,/查阅)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 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 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 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 审计准则第1152号--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 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准则第1212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 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 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 审计准则第1311号--存货监盘 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 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 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的审计 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 审计准则第1341号--管理层声明 审计准则第1401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审计准则第1411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 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 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 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 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 审计准则第1521号--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 审计准则第1601号--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准则第1602号--验资 审计准则第1611号--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审计 审计准则第1612号--银行间函证程序 审计准则第1613号--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关系 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 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 审计准则第1632号--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 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2020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章节习题:审计报告含答案

2020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章节习题:审计报告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情形中,可能作为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报告中沟通的是()。 A、公开披露某事项可能妨碍相关机构对某项违法行为或疑似违法行为的调查 B、导致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 C、被审计单位运用持续经营假设适当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且财务报表对此已作出充分披露 D、被认为具有高度估计不确定性的会计估计 2、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情况是()。 A、管理层阻止注册会计师实施存货监盘

B、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已被损坏 C、注册会计师由于应收账款函证时间过长,决定不进行函证 D、注册会计师接受审计委托的时间安排,使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存货监盘 3、下列关于否定意见和无保留意见的区别和联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否定意见需要加“形成否定意见的基础”的段落 B、审计意见段标题不同 C、无保留意见中可以增加强调事项段 D、均用“我们审计了”的措辞 4、下列关于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注册会计师拟从与治理层沟通过的事项中选择对当期财务报

表影响最大的事项作为关键审计事项 B、为便于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理解全部关键审计事项,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逐项描述每一关键审计事项 C、考虑到审计过程中对重要性的运用较多地涉及重大审计判断,注册会计师拟将对重要性的运用作为关键审计事项之一 D、由于审计项目组在评价甲公司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方面耗费的审计资源最多,注册会计师拟在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沟通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 5、以下情形中,注册会计师将极有可能发表无法表示意见的是()。 A、客户没有反映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所要求的补充信息 B、重要信息披露不充分 C、客户施加的重大范围限制 D、子公司的其他审计师发表了保留意见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 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解读 第一章总则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期后事项的责任,制定本准则。对于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后获取的其他信息的责任相关事项,本准则不予规范,而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21号-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作出规范。然而,这种其他信息可能揭示出本准则范围内的期后事项。(新增) 财务报表可能受到财务报表日后发生的事项的影响。 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专门提及期后事项,将其区分为下列两类: (一)对财务报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证据的事项; (二)对财务报表日后发生的情况提供证据的事项。 审计报告向财务报表使用者表明,注册会计师已考虑其知悉的、截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和交易的影响。 第二章定义 >> 期后事项,是指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后知悉的事实。 >> 类型包括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 >> 前者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事项[跨期事项/根在上期/需调整],后者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才出现的事项[彻头彻尾都在期后/需披露]。 财务报表日,是指财务报表涵盖的最近期间的截止日期。 审计报告日,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的规定在对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上签署的日期。 财务报表报出日,是指审计报告和已审计财务报表提供给第三方的日期。 财务报表批准日,是指构成整套财务报表的所有报表(包括相关附注)已编制完成,并且被审计单位的董事会、管理层或类似机构已经认可其对财务报表负责的日期。 第三章目标 注册会计师的目标是: (一)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调整或披露的事项是否已经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在财务报表中得到恰当反映;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1)

2009-9-9 2 §2.1-2.2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职业道德 理解审计准则的概念、注册会计师道德准则规范;掌握独立审计准则概念和框架,独立审计准则的内容。 掌握独立审计准则概念和框架,独立审计准则的内容;注册会计师道德准则规范。 审计特征、审计职能和审计作用分别是什么?审计的主体有哪些? 课堂讲授 如何理解独立原则? 通过讲解基本能理解审计准则的概念、注册会计师道德准则规范;掌念和框架,独立审计准则的内容。 由案例引出讲解,并在讲解中穿插相应的案例,学生更能掌握本章的基本知识。

[旧课复习] 上节课讲解了审计的概论 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审计的定义 (1)审计特征:独立性、权威性 (2)审计职能: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 (3)审计作用:制约性作用、建设性作用 (4)审计对象 3、审计主体:国家审计机关和人员、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民间审计组织 和人员 [新课导入] 通过一个案例分析引入注册会计师必须遵守执业准则、相应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教学新知] §2.1-2.2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与职业道德 引导案例: 银广夏是1993年8月30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体改委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采用社会筹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17日,公司的股票在深交所上市。上市6年内公司资产总额从1.97亿元增至24.3亿元,股本从7,400万股扩张至50,526万股,税后利润增长率达540%,具备了成为中国未来大蓝筹股的潜质。 2001年8月媒体对银广夏造假进行了全面报道,据财政部、证监会、中注协的调查表明,银广夏公司从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销售收入104,962.6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7,156.7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利润1,776.1万元,1999年虚增利润17,781.86万元,2000年虚增利润56,704.74万元,2001年上半年虚增利润894万元。1999年实际亏损5003.2万元,2000年实际亏损14940.1万元,2001年上半年实际亏损2557.1万元。调整以后的2001年中报显示,股东权益由年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6号—关联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 6 号——关联方 在某些情况下,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性质可能导致关联方交易比非关联方交易具有更高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例如,关联方可能通过复杂的关系和组织结构增加关联方交易的复杂程度,或者关联方交易不按照正常的市场交易条款和条件进行。此外,关联方关系也为管理层的串通舞弊、隐瞒或者操纵行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23 号——关联方》要求注册会计师识别、评估和应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本问题解答旨在指导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由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一、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可能导致哪些重大错报风险? 答: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可能导致五类重大错报风险,具体包括: (一)超出被审计单位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关联方交易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特别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在作出“实质重于形式”判断方面存在困难的重大交易,为被审计单位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提供了机会。如果被审计单位从事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并且关联方作为交易的一方直接影响交易,或通过中间机构间接影响交易,或配合管理层从事该项交易,则很可能表明存在舞弊风险因素。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识别出的、超出被审计单位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关联方交易导致的风险确定为特别风险。 (二)存在具有支配性影响的关联方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管理层由一个或少数几个人支配且缺乏补偿性控制是一项舞弊风险因素,而关联方借助对被审计单位财务和经营政策实施控制和重大影响的能力,通常能够对被审计单位或管理层施加支配性影响。关联方施加的支配性影响可能表现在下列方面: 1.关联方否决管理层或治理层作出的重大经营决策; 2.重大交易需经关联方的最终批准; 3.对关联方提出的业务建议,管理层和治理层未曾或很少进行讨论; 4.对涉及关联方(或与关联方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的交易,管理层和治理层极少进行独立复核和批准。 此外,如果关联方在被审计单位的设立和日后管理中均发挥主导作用,也可能表明存在支配性影响。

审计准则名词解释

1100-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1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2鉴证对象信息:是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的结果。如责任方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标准)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鉴证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而形成的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 3预期使用者:是指预期使用鉴证报告的组织或人员。责任方可能是预期使用者,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 4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 5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责任方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6证据的充分性:是对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证据的适当性是对证据质量的衡量,即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7鉴证业务风险:是指在鉴证对象信息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提出不恰当结论的可能性。 8重大错报风险:是指鉴证对象信息在鉴证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9检查风险:是指某一鉴证对象信息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10鉴证业务要素,是指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和鉴证报告 1101号—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1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通常是指项目合伙人或项目组其他成员,有时也指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当审计准则明确指出应由项目合伙人遵守的规定或承担的责任时,使用“项目合伙人”而非“注册会计师”的称谓。 2财务报表:是指依据某一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被审计单位历史财务信息作出的结构性表述,包括相关附注,旨在反映某一时点的经济资源或义务或者某一时期经济资源或义务的变化。相关附注通常包括重要会计政策概要和其他解释性信息。财务报表通常是指整套财务报表,有时也指单一财务报表。整套财务报表的构成应当根据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确定。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三章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知识点

第三章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 目录 01考情分析 02内容介绍 03内容讲解 【考情分析】 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审计职业道德都是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每年考试都有所涉及,单选或多选,分值3分左右。 本章考试大纲对中级与初级审计师的要求相似,初级在内部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仅要求了解。 内容介绍 第一节审计准则 第二节审计质量控制标准 第三节审计职业道德 第一节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与作用 二、国家审计准则 三、内部审计准则 四、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与作用 审计准则的产生迎合了来自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来自于审计职业界内部为审计人员提供工作标准和指南,规范审计人员资格条件和工作方式的要求;

二是来源于审计职业界外部为审计服务使用者提供审计工作质量评价依据的要求。(一)审计准则的含义 审计准则是对审计业务中一般公认的惯例加以归纳而形成的,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评价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 (二)审计准则的结构 内容广泛: 1.不同的审计主体应有不同的审计准则。 2.不同性质的审计业务应有不同的审计准则。 3.不同层次的审计行为应有不同层次形式的审计准则(基本、具体)。 【例题1·单选题】下列有关审计准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B.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为证明审计事项而收集的证明材料 C.审计准则是衡量和评价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标准 D.审计准则是审计机关进行处理处罚的唯一依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审计准则定义判断。 (三)审计准则的作用(重点) 1.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客观标准 2.审计准则是明确审计责任的依据 3.审计准则是审计组织与社会进行沟通的媒介 4.审计准则是完善审计组织内部管理的基础 另外,审计准则的颁布也为解决审计争议提供了仲裁标准,为审计教育明确了方向和目标。 【例题2·单选题】下列有关审计准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客观标准 B.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C.审计准则是明确审计责任的依据 D.审计准则是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选项D是审计标准的表述,选项ABC是审计准则的表述。

《审计准则》考试试题1答案

《审计准则》考试试题1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 CBABC 6—10 AADDB 11—15 BCCAD 16—20 CBDB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 ACE 22 ABC 23 ACD 24 ABDE 25 ABC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5小题,会计15分) 26. 职业判断 答案:职业判断,是指在审计准则、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和职业道德要求的框架下,注册会计师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做出适合审计业务具体情况、有根据的行动决策。27. 错报 答案:错报,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差异;或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做出的必要调整。错报可能是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的。 28. 消极式函证 答案:消极式函证,是指要求被询证者只有在不同意询证函所列示的信息时才直接向注册会计师回复的一种询证方式。 29. 内部审计 答案:内部审计,也称内部审计职责,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建立的或由外部机构以服务形式提供的一种评价活动。内部审计的职能包括检查、评价和监督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等。 30. 舞弊 答案: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四、简答(第小题5分,共3小题,合计15分) 31. 简述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和作用。 答案: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 (1)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包括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以及被审计单位组成部分的分布等,以界定审计范围; (2)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以计划审计的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的性质,包括提交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预期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重要日期等; (3)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包括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

审计报告的含义及意见类型介绍

审计报告的含义及意见类型介绍 审计报告的含义及意见类型 一、审计报告的含义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在执行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终产品,具有以下特征: 1.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2.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 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对评估的风险设计和实施恰当的应对措施。 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上述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3.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履行业务约定书约定的责任。 4.注册会计师应当以书面形式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

面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已审计的财务报表附于审计报告之后,以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和使用审计报告,并防止被审计单位替换、更改已审计的财务报表。 二、审计意见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类型 (一)审计意见的形成 注册会计师应当就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形成审计意见。 在得出结论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方面: 1.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l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的规定,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在形成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所有相关的审计证据,无论该证据与财务报表认定相互印证还是相互矛盾。 如果对重大的财务报表认定没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尽可能获取进一步的审计证据。 2.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l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的规定,未更正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是否构成重大错报。 在确定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

中国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6号关联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6号——关联方 在某些情况下,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性质可能导致关联方交易比非关联方交易具有更高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例如,关联方可能通过复杂的关系和组织结构增加关联方交易的复杂程度,或者关联方交易不按照正常的市场交易条款和条件进行。此外,关联方关系也为管理层的串通舞弊、隐瞒或者操纵行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一关联方》要求注册会计师识别、评估和应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本问题解答旨在指导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由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一、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可能导致哪些重大错报风险? 答: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可能导致五类重大错报风险,具体包括: (一)超出被审计单位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关联方交易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特别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在作出“实质重于形式”判断方面存在困难的重大交易,为被审计单位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提供了机会。如果被审计单位从事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并且关联方作为交易的一方直接影响交易,或通过中间机构间接影响交易,或配合管理层从事该项交易,则很可能表明存在舞弊风险因素。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识别出的、超出被审计单位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关联方交易导致的风险确定为特别风险。 (二)存在具有支配性影响的关联方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管理层由一个或少数几个人支配且缺乏补偿性控制是一项舞弊风险因素,而关联方借助对被审计单位财务和经营政策实施控制和重大影响的能力,通常能够对被审计单位或管理层施加支配性影响。关联方施加的支配性影响可能表现在下列方面: 1.关联方否决管理层或治理层作出的重大经营决策; 2.重大交易需经关联方的最终批准; 3.对关联方提出的业务建议,管理层和治理层未曾或很少进行讨 论; 4.对涉及关联方(或与关联方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的交易,管理层和治理层极少进行独立复核和批准。 此外,如果关联方在被审计单位的设立和日后管理中均发挥主导作用,也可能表明存在支配性影响。 如果存在能够对被审计单位或管理层施加支配性影响的关联方,并出现其他风险因素,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特别风险。例如,异常频繁变更高级管理人员或专业顾问,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为关联方谋取利益而从事虚假的交易。 (三)管理层未能识别出或未向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关联方关系或重大关联方交易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层未能识别出或未向注册会计师披露某些关联方关系或重大关联方交易可能是无意的,例如,管理层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一关联方披露》的规定缺乏充分了

自考大纲 04609 审计准则

高纲1619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4609审计准则 南京审计大学编(2016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审计准则》是审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审计准则是链接审计理论和实务的桥梁。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三类主体审计准则体系的现状,掌握审计准则的现状及变化情况。本课程主要介绍2010年新修订的国家审计准则、2013年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准则、2010年新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四章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国家审计准则与法规、内部审计准则与法规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与法规。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审计法规体系的三个层次; 2.了解三种审计主体常用法规; 3.理解三种主体审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 4.掌握三种主体审计准则的现状。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审计准则》是按照审计主体对其从事的审计业务流程的规范,可操作性更强,更关注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其他课程如《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财政审计》等是按照审计客体即审计业务进行设置的。审计准则是对上述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上述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审计法规的三个层次及其之间的关系;审计准则在审计法规中的地位;审计准则的性质、产生、意义;审计准则在审计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审计准则的修订。

(二)学习要求 了解审计法规的三个层次及其之间的关系,认识审计准则在审计法规体系和审计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理解审计准则的性质和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审计法规的三个层次及其之间的关系;审计准则的产生。 2.掌握:审计准则的性质、意义及其在审计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章国家审计法规与准则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审计法及其审计实施条例,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国家审计相关规定以及审计署发布的国家审计准则。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国家审计法规和准则的发展与现状,了解国家审计的相关法规,深刻理解并掌握国家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主要权限,掌握国家审计准则,熟悉国家审计的程序和工作流程。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通过学习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领会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 2.掌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内容、实施、审计评价、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运用。 3.熟练掌握:国家审计法规与准则的演变与现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审计计划编制、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审计质量控制。 第三章内部审计法规与法规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内部审计法规和准则的发展与现状;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9个内部审计作业准则、5个内部审计业务准则和8个内部审计管理准则。 (二)学习要求

第四章习题及答案(审计学)

4.2.1填空题 1.审计准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它既是一个,又是一个。 2.审计准则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的最高,它是____的权威性判断标准。 3.审计准则既对____提出要求,也对社会提供——保证。 4.在西方国家,审计准则是20世纪____才开始出现的,美国在就开始研究和制定审计准则。 5.西方国家的审计准则,大多是以____为蓝本加以补充、修正而成的;国际组织制定的审计准则,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____最具代表性。 6.美国的民间审计准则称为____,它主要适用于民间审计所从事的____。 7.国际性组织制定的国际审计准则,目前已取得的主要成果有____和____。 8.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是由____颁发,并适用于____。 9.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建设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和____。 10.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主要有____和____。 11.审计依据是____、____的客观标准。 12.____解决如何进行审计问题,是审计人员行动的指南和规范;___ _则解决审计人员根据什么标准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审计意见。 13.审计依据按其来源分类,可分为____制定的审计依据和____制定的审计依据。 14.从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来看,的法规、制度不能违反___ _的法规、制度。 15.运用审计依据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时,应坚持____、____和国家法规与地方法规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等原则。 4.2.2 判断题(正确的剡“√”,错误的划“×”) 1.审计准则是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审计人员并无制约作用。( ) 2.审计准则是通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体现出来的。( ) 3.民间审计人员有了会计准则,对其审计工作提供了方便,因而就不需要审计准则了。( ) 4.审计准则的实施使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时有了规范和指南,便于考核审计工作质量,推动了审计事业的发展。( ) 5.实施审计准则可以维护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 6.根据世界各国现行的审计准则来看,其内容相差很大,缺乏可比性。( ) 7.美国的民间审计准则,除为美国民间审计所遵循外,对民间审计领域以 外的各种审计,对其他国家乃至国际审计准则的建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8.在国际审计准则中,有关一般准则的说明和解释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 9.国际审计准则只适用于各国的政府审计,不适用于各国的民间审计。( ) 10.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则是由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负责拟定并颁发的。( ) 11.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逐步完善及整体结构的逐步充实,将促进中国审计准则的国际化。( ) 12.修订后的中国审计准则在内容上,充分采用了国际审计准则所有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程序。 1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形成一个完整单一的国家审计准则。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九章审计报告知识点

审计理论与方法——第九章审计报告 目录 01考情分析 02内容介绍 03内容讲解 【考情分析】 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表现形式。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有各自的特点。考试中以单、多选题出现,分值3分左右。 初级资格在国家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书的编审程序、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复核和报送、社会审计报告类型方面是了解。 内容介绍 第一节审计报告概述 第二节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 第三节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 第四节社会审计的审计报告 第一节审计报告概述 一、审计报告的概念 审计报告是指具体承办审计事项的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在实施审计后,就审计工作的结果向其委托人、授权人或其他法定报告对象提交的书面文件。它是体现审计成果的主要形式。 二、审计报告的作用 1.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评价被审计人承担和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发表审计意见和提出审计建议的载体。 2.审计报告是国家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3.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编制审计信息、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来源。 4.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可以起到经济鉴证作用。 5.审计报告也是总结审计过程和结果,评价审计人员工作、控制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

三、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根据详略程度,审计报告可以分为简式审计报告和详式审计报告。 1.简式审计报告 又称短式审计报告,是指审计人员用简练的语言扼要地说明审计过程、审计结果,并简略地表达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例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 2.详式审计报告 详式审计报告,又称长式审计报告,是指审计人员详细地叙述审计项目基本情况、审计评价意见、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审计建议等的审计报告。在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后,通常都要撰写详式审计报告。 第二节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 一、国家审计报告的含义 我国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根据《审计法》的规定,我国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两种。

【精编_推荐】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最新

【精编_推荐】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最 新

目录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2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10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控制15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24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30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42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48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2号——向治理层和管理层通报内部控制缺陷55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3号——前任注册会计师和后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58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6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65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7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76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41号——对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考虑82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51号——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90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9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1号——对存货、诉讼和索赔、分部信息等特定项目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考虑97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10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106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108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审计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112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3号——关联方119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127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首次审计业务涉及的期初余额13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136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41号——书面声明142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146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11号——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162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165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169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在审计报告中发表非无保留意见177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3号——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183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信息:对应数据和比较财务报表18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