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案44

学案44

主备教师:薛明芳审核教师:李永志课题:M7 U3 Project

一、学习重难点

Words: abandon,classify,acknowledge,etc

Phrases: do research,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 etc

二、分层次问题学习

Ⅰ.词汇延伸(A类问题;方法:浏览词汇表)

1.competence n.能力,胜任;本领,技能→adj.能胜任的

2.inventor n.发明家,发明者→n.发明→v.发明

3.specific adj.具体的,明确的;特定的;独特的→adj.特殊的

4.correction n.改正,修正,纠正→v.改正;adj.正确的

5.acknowledge v t.承认,认可;感谢→n.承认;致谢

6. consideration n.考虑,思考→v.考虑,思考→adj.考虑周到的Ⅱ.短语翻译(B类问题;方法:阅读课文)

1.做研究2.对……上瘾

3.有……的倾向4.考虑……

5.仔细搜索6.一束,一串;大量,大批

7. 记住

8. 属于

Ⅲ. 重难点导航(C类问题;方法:自学、探究)

1.abandon v t. to leave someone when you should stay with them and look after them; to stop sth.

that you are doing or planning to do抛弃;离开;中止

abandon oneself to...纵情;沉溺于……

with abandon放纵地;尽情地

abandon doing...放弃做……

an abandoned child弃儿

(1)People find all sorts of excuses for abandoning an animal.(2010·北京,阅读A)

人们找出各种各样遗弃动物的理由。

(2)After her mother died, she grief.母亲死后,她沉浸于悲痛之中。

(3)The game had to be abandoned because of rain. 比赛因下雨而被迫中止。

语境活用Many young people chose to (1) (离开家乡) to make a fortune. Finally some of them (2) (放弃希望) of living and even (3) (沉迷于) taking drugs, while some insisted and lived a happy life.

2.classify v.to arrange sth. in groups according to features that they have in common将……分类;将……归类

classify sb./sth. according to sth.根据……划分……

classify sb./sth. into sth.把……分为……

classify sth. as...把……归类为……

(1)In the study familie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income.

这项研究根据收入对家庭进行分类。

(2)The specimens four groups.标本被分为四组。

(3)These cows are now classified as a rare breed.这些奶牛现在被归为稀有品种。3.acknowledge v t.to accept that something is true, or is real承认;to express thanks感谢;to tell sb. that you’ve received sth. that they sent to you告知收悉

acknowledge sb./sth.to be/as...认为某人(物)是……;承认某人(物)是……

acknowledge doing sth.承认做过某事

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是大家公认的

(1) It is she who wants to acknowledge you as her daughter. 是她想认你做她的女儿。

(2) She acknowledged having been defeated. 她承认输了。

(3) She in her letter. 她在信中对他的帮助表示感谢。

三、分层问题检测

Ⅰ.短语填空(A类问题)

have a good command of , no more , drop out , in need of , deal with , have an

effect on , get accustomed to , make out , make sense , make of

1. Applicants will be expected to English.

2.I could possibly eat .

3. You look sleepy . You are sleep.

4.If you decide to do something,never half way.

5. Can you tell me how to these old books ?

6. She has grown up and I can’t her .

7. They ’ve going to bed early and getting up early .

8. Raising sheep and cows in hilly areas really .

9. This table is solid dark wood .

10. The medicine instant me . I am fine now .

Ⅱ.单项选择(1-4 B类问题; 5-8C类问题)

1.In recent years travel companies have succeeded in selling us the idea that the further we go,.

A.our holiday will be better B.our holiday will be the better

C.the better our holiday will be D.the better will our holiday be

2.The car is very expensive,and its shape is too unique.

A.all the more B.what’s more

C.more or less D.the more

3. to climbing the steep mountains , he had no difficulty reaching the top .

A. Accustomed

B. To be accustomed

C. Having been accustomed

D. Accustoming 4.She’s having a lot of trouble with the new computer,but she doesn’t know whom to .

A.turn to B.look for

C.turn against D.turn around

5.It to me that I might turn to my English teacher for help .

A. happened

B. passed

C. occurred

D. opened

6.In order to have a good of English, he resigned and went abroad.

A.command B.need C.master D.direction

7.,I believe,and you will find Tom is very outgoing.

A.Having a talk with the student B.One talk with the student

C.Given a talk with the student D.If you have a talk with the student

8.—I heard your journey was not very pleasant.

—But for the sudden rain we a wonderful time.

A.will have B.should have had

C.should have D.had

Feedbac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级中学高中数学 22直线的平行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

两条直线的平行 学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会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 2.会求过某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 3.会求两平行直线中参数的值,并知道检验. 重点难点 重点: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及运用. 难点:直线的平行的条件的推导. 一、基础知识 经过点(2,1),(1,2)M N --的直线斜率为 ,倾斜角为 . 回顾:斜率公式: 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 (斜率存在) 二、课堂学习 知识建构 问题1:如果两条直线(斜率存在)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么? 探究: 结论:(1)已知两直线111222 :,:l y k x b l y k x b =+??=+?则12//l l ? ,且 (2)如果两直线12,l l 的斜率都不存在,那么1l 2l . 三、数学应用 例1.已知直线1l 经过(3,3),(8,6)A B --,2l 经过219(,6),(,3)22M N - -,求证:12//l l . 例2. 求证:顺次连接7(2,3),(5,),(2,3),(4,4)2 A B C D ---四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梯形.

例3.(1)两直线02=+-k y x 和0124=+-y x 的位置关系是 . (2)若直线1l :013=++y ax 与2l :01)1(2=+++y a x 互相平行,则a 的值为 . 归纳:已知直线1l :1110A x B y C ++=, 2l :2220A x B y C ++=互相平行,则 . 变式训练: ①已知21:(2)(3)40,l m x m m y ++-+=2:24(3)10l x m y +--=,若 12//l l ,求m . ②已知直线21:60,l x m y ++=2:(2)320l m x my m -++=,如果12//l l ,求m 的值. 例4.求过点(2,3)A -,且与直线250x y +-=平行的直线的方程. 课后复习 1. 直线20x y m ++=和420x y n ++=的位置关系是 .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3.4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升华和凝华定义中的“直接变成”的含义 2、难点:对生活中现象的解释 目标问题化: 1、什么是升华、凝华? 2、升华和凝华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3、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思考 实验:给装有碘的封闭试管加热,让学生观察碘最后的状态,然后让其冷却再观察碘的状态。提问:固态的碘加热后变成什么状态?冷却过程中,碘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 【自主学习】课本P64,回答 1、什么是升华?升华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什么是凝华?凝 华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分别举例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合作探究】分别说说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展示环节】展示上面的问题。 【自主学习】物理与生活 1、人工降雨 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态),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为雨滴落到地面上。 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可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干冰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雾。 3为什么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内壁会发黑? 【合作探究】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霜、雾、露是怎么形成的?【展示环节】分析云、雨、雪、霜、雾、露是的形成。 【自主学习】用图表总结有哪几种物态变化并说明吸热情况。 【拓展延伸】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冰花是怎么形成的?出现在窗户哪里?

【精品】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第四课 臧戏(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第四课臧戏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脱缰、咆哮、吞噬、发誓、恐怖、婀娜、雄浑、优哉游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开山鼻祖、青面獠牙、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悟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悟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我能行: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哄()大笑两面三()()心所欲()哉悠哉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歌声()的容貌 ()的舞姿()的江水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换一种说法)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 3、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四、摘抄课文中你印象深刻的词语或句子。 [来源:Z§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13544512.html,] 五、根据原文回答问题。

1、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形成?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特色? 2、回顾全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有感情朗读,感悟一下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4、“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兄妹……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来源:学+科+网Z+X+X+K] 参考答案

一、哄(堂)大笑两面三(刀)(随)心所欲(优)哉悠哉 二、(优美)的歌声(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咆哮)的江水 三、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3、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四、略 五、1、第4—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形成;第8—20自然段介绍藏戏的特点。 2、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结构上看,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使文章更有层次感,更完整。 3、表现出藏戏的特色、对拥有藏戏感到自豪。[来源:学科网ZXXK] 4、这句话表达出对那些献出爱心的人们的赞美。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第四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姓名班级 【温故知新】 1.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汽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叫液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2.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________现象.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__.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___不同.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 5、与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自主预习】 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一.填空题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2.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3.实验室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获得低温,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______时______热的缘故。 4.用久了的电灯泡壁会发黑,这是因为灯泡内的钨丝______和______而形成的。 5.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1)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______ (2)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_ (3)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熔化。______ (4)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 (5)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 (6)寒冷的早晨,窗玻璃上凝结着冰花。______ 二.选择题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的沸点是100℃ B.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时就能沸腾 C.在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是100℃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 ] A.凝华、凝固、汽化 B.熔化、凝华、液化 C.液化、凝固、凝华 D.汽化、升华、熔化 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凝华现象的是[ ] A.草地上露水的形成B.夏天冰雹的形成 C.清晨大雾的形成D.以上都不是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课前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展示出来。

6.4平行学案

6.4平 行 一、课前准备: 1、在这个正方形网格中,指出相互平行的线段; 2、 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直线a 平行于直线b ,可表示为 。 3、如图,已知正方体中,指出三组平行线,并表示出来。 4、想一想:小学里怎样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二、探索新知: 1、议一议:(课本164页图6-23) (1)图中有哪些道路与解放路平行? (2)经过人民广场且与解放路平行的道路有几条? 2、做一做:如图,点A 、B 是直线l 外的两点, (1)经过点A 画与直线l 平行的直线。这样的直线能画几条? (2)经过点B 画与直线l 平行的直线。它与(1)中所画的直线平行吗? A l B 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总结: (1)平行线公理: 。 A C D A' B' C' D'

(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 三、知识运用: 例题:已知:D是△ABC的BC边的中点 (1)过点D分别画AB、AC的平行线,交AC、AB于点F,E,度量并比较AE与BE,AF与FC 的大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2)连结EF,运用直尺和三角板检验EF和BC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四、当堂反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③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课本P165页2题(在课本上完成) 3、课本P165页习题6.4 2、3

五、拓展延伸: 1.、观察如图所示的长方体后填空: (1)用符号表示下列两棱的位置关系: A 1 B 1____AB, AD______ BC. (2)AB 与FG 所在的直线是两条不相交的直线, 它们(是,不是)______平行线.由此可知, 在_______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才能叫做平行线. 2、判断: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平行线。 ( )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 )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 ( ) 3、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相交,则 ( ) A .这两条直线相交 B. 这两条直线平行 C. 这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 D.不能确定 4、过直线外一点,______________与已知直线平行。 5、如图,已知a ∥b,A 、B 为直线a 、b 外的两点。过点A 画一条直线分别 交a 、b 于点EF,过点B 画EF 的平行线,分别交a,b 于点M,N.通过测量, 试判断EF 与MN 是否相等。 6、课本165页习题6.4 1 B b a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教学器材】 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 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 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学生答:固态、液态、气态 学生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 学生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学生答:蒸发和沸腾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发生地点不同;剧烈程度不同 学生答:能;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 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二、新课开始 [演示]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 一、单元学习目标 1.阅读浅显的文艺论文,把握核心概念,理清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思维品质。 3.发现疑难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拓展阅读相关资料,有自己的见解。 4.学习文中介绍的读书和鉴赏方法,迁移运用,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获得读书的乐趣。 学习重点: 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作者观点。 学习难点: 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和思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思维品质。 学法指导: 预习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课时安排:5课时 二、单元导航 作者简介:1.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此后居家著书。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2.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当代作家、杂文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福建闽侯人。主要著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 3.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4.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升华和凝华 导学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 3 四、升华和凝华 [导学目标]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课堂导学] 一、演示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现象:将碘锤加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________;这是碘发生了______现象,停止加热,过一会发现碘蒸气变成了_______;这是碘发生了______现象。 二、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__________; 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________________; 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______后又______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______,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_______;冰花在窗玻璃的___(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______现象。 [课堂导练] 1.水的三态联系,将右图填完整 2.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放在箱子 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 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 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 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 4.干冰升华时会看见周围有_______,它是干冰升华___热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而成的小水滴.舞台上的烟雾就是这样形成的 5.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6.夏天,小亮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只冰糕,发现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这是水蒸气_______而成的;随后又发现它在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而形成的。 7.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9.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 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10.夏天我们吃冰棒时,撕开冰棒包装纸,会发现冰棒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棒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而形成的,据你的观察,冰棒冒的“白气”是向____(填“上”或“下”)的。 [知识小结 ] 1.升华: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要 热。

八年历史下第4课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历史下第4课社会主义的确立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邹平审核:政史地备课组时间:2012-02 学习目标 1. 知道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及成效,标志和意义。 3.认识到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流程】 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 (一) 自学提示: 1、学生自学教材 2、重点: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问题: (一)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 什么叫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二)个人默学课本(8分钟) (三)小组交流(2分钟)讨论—展示—交流 二、展示与质疑:展示问题⑴至(4) 三、归纳与点拨 教学反思: 四、检测与反馈: 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个过渡时期是指() A、1949年--1950年 B、1949年--1953年 C、1949年--1956年 D、1949年--1952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出() A、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 B、集中力量发展民用工业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 3.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 A.解放战争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5.三大改造的完成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最突出的意义在于(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D.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6.随着工业化起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子,这次改造的主要行业有() 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官僚资本⑤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7.中国共产党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8.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9.阅读下列材料: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请完成: (1)上述材料的名称叫什么?公布于何年? (2)我国对农业的改造是通过什么道路?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和方式是什么? 学习后记: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 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 [难点]: 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解释 [教学器材准备] 多媒体课件、酒精灯、碘、火柴、烧杯、圆底烧瓶、三脚架、石棉网、新旧白炽灯各一只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境,引入新课 分析下面四句诗,你能从中找出那些物态变化?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夏日炎炎河水干涸, 秋意浓浓禾苗露珠, 寒冬腊月河水结冰。 教师:刚才前面四句诗说明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否直接相互转化呢? 学生大多能答,有少数不能答。 教师:如果能,那你能否举出例子来说明呢? 学生举例 (二)、进行新课 1、想想做做【碘升华与凝华实验】 教师操作,学生观察现象,回答问题 (1)、实验前,在烧杯里你观察到碘的颜色_____。状态。

猜想把碘加热会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给烧杯里的碘加热,烧杯中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加热过程中,观察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4)、停止加热后,在烧杯壁和表面皿底部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移去酒精灯后,观察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 (6)、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2、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升华与凝华概念 3、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哪些是升华与凝华现象 4、学生举例,教师及时给以表扬 5、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进一步巩固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归纳 6、想想议议【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 学生独立完成 7、知识拓展:关于人工降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人工降雨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与生活联系密切 8、课内练习 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9、交流 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归纳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 (四)、作业布置 能够利用电冰箱制造出露、雾、霜吗?请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写出具体的方案,并在家中尝试。 [板书设计] 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放热 二、六种物态变化

2021年高中数学第一章1.5.1平行关系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

§5平行关系 5.1平行关系的判定 知识点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填一填] [答一答] 1.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如果没有“不在一个平面内”的限制条件,结论还成立吗?为什么? 提示:结论不一定成立.因为直线a可能在平面α内. 2.证明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证明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关键是在平面内找一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 3.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吗? 提示:不一定平行,有可能直线在平面内. 知识点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填一填]

[答一答] 4.如果把定理中的“相交”去掉,这两个平面是否一定平行,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平行.如果不是两条相交直线,即使在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也不能判定这两个平面平行,这是因为在两个相交平面的一个平面内,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与交线平行,显然这无数条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但这两个平面不平行.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它体现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基本思路. 在具体证明过程中,常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在平面内找到一条直线,二是证明平面外的直线与该直线平行.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常借助已知条件或构造过平面外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这时交线就是要寻找的直线;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在平面内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问题,这时可能会用到如下定理或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梯形的性质等. 总之,在证明时要由具体条件选择合理的方法.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1)利用定义:说明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往往用反证法). (2)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3.应用判定定理的思维误区 (1)直线与直线的平行有传递性,直线与平面的平行没有传递性,如Error!?/ a∥α,Error!?/ a∥b等. (2)应用判定定理注意三个条件,漏掉一个条件就可能出错,如aα,b∥a?/ b∥α,此时,b可能在平面α内,也可能与α平行. 4.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三点说明 (1)具备两个条件.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第1框公民基本义务学案新人教版179含答案

第四课公民义务 序言 作为公民,我们依法享有权利,也应依法履行义务。如果义务观念淡薄,对他人、社会与国家缺乏担当,不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我们要增强义务意识,认真履行法定义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第1节公民基本义务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2.遵守宪法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主要有哪些?

一、遵守宪法法律 1.含义: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2.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3.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4.具体要求(即做法) (1)建设法治社会,我们应该: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2)具体来说,我们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5.举例:我国的文物和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爱护文 物和名胜古迹,不仅是个人良好文明素质的表现,而且是我们遵守宪法 和法律的表现。 根据文物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法的规定,破坏文物或者 名胜古迹的行为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二、维护国家利益(变题: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主要有哪些?)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1)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因为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举例:历史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们应该始终做到认识不含糊,行动不动摇。 (2)公民应如何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2min) 1.借助日常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提出物质固态、气态直接变化的可能性。 2.通过观察“碘锤”中碘的状态变化,认识升华和凝华。 3.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二、基础学习(15min) 1.物质有 _____ 、_____ 、____ 三态,由液态和气态间的变化是 _____ 和 _____ ,由固态和液态间的变化是 _____ 和 _______ ,由此推想固态和气态间 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发生变化。 2.如图1所示,将少量的碘物质用玻璃泡密封起来,做成 锤子的形状,称为碘锤。对玻璃泡微微加热,观察到玻璃泡内 的空间弥漫着 _____________ ;停止加热,观察到玻璃泡内空 间的 _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展示的碘由固态直接变为 ______ 叫做 _______ , 图1 由气态直接变为 ______ 叫做 _______ 。 4.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工降雨的三种方法:一是向云层中输送冷却剂,如用飞机播撒干冰,靠干冰的 _______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 _______ 成冰晶或 _______ 成小水滴,形 成降雨。二是向高空播撒与冰晶结构极为相似的碘化银、三氯化二铝、樟脑或酒精等药 剂,作为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 _______ 或 _______ 的物质,使云层中的冰晶增多、 小水滴增大,形成降雨。三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直接喷直径约为0.05mm的水滴,使云层底部的小水滴相互合并、变大,形成降雨。 三、合作交流(8min) 1.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第四单元第16课过秦论含答案

第16课过秦论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及文言知识,积累文中名句。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探究文中的叙议关系,了解作者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及情感。 文本名句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2.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4.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6.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7.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8.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1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文本导学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孝公既没.: ②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③赢粮而景.从: ④百有.余年矣: (2)一词多义

①亡????? 追亡. 逐北,伏尸百万: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吞二周而亡. 诸侯: 河曲智叟亡.以应: ②利????? 因利. 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信臣精卒,陈利. 兵而谁何: 金就砺则利. : ③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 以怪之矣: (3)古今异义 ①以致..天下之士 古义: 今义: ②宽厚而爱人.. 古义: 今义: ③才能不及中人.. 古义: 今义: 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 今义:

6.4如果两直线平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说出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在条件和结论上的区别。 2、会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证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2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定理 学习过程: 一、温故 1、证明一道文字命题的一般步骤是: (1)根据题意,。 (2)根据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结合图形,写出、。 (3)写出。 2、平行线的判定: 公理:,两直线平行。 定理1:,两直线平行。 定理2:,两直线平行。 上述三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3、如果两直线平行,你会得到哪些结论呢?(这就是本节要探讨的问题) 二、知新 1、思考:如果两直线平行,会得到哪些结论呢? 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会有什么关系?内错角呢?同旁内角呢? 板书: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公理)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定理1)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性质定理2) 上述三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对比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判定定理,它们在条件和结论上有什么区别?(同桌讨论,代表回答)

板书: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互逆的定理。 2、证明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首先弄清楚这个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请按照证明文字命题的一般步骤,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注意要写清楚每一步的依据。 3、证明性质定理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首先弄清楚这个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请按照证明文字命题的一般步骤,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注意要写清楚每一步的依据。 三、课堂小结: 1、文字命题的证明步骤: 2、平行线的判定: 3、平行线的性质: 4、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在条件和结论上有何区别? 四、课堂检测: 1、根据下列命题,画出图形,并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不写证明过程): 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两条平行线的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提示:首先要弄清楚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2、求证:线段的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求证: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也是底边上的中线。 五、作业设计: 1、求证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2、求证: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六、教后反思:

12.4升华和凝华教学案 2

第十二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导学案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领会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会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重点: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难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书的P22-25页完成下列问题) 一、升华 1、概念: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热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熟悉的升华现象,请写下来:例灯泡的钨丝高温下变成钨蒸气 ⑴⑵ ⑶⑷ 二、凝华 1、概念: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凝华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熟悉的凝华华现象,请写下来: 例:碘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体的碘块 (1) (2) (3) (4) 三、物态变化总结图根据箭头在每条线旁写出物态变化 和(吸、放)热情况 合作探究:参照书中P22页图 锥形烧瓶里放少量碘加盖子,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会儿发现固态的碘没有了,也没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深色态,这种现象叫______ .停止加热,将烧瓶放入冷水中,碘蒸气没有了,也没变成液态,而直接变成态的碘,一部分附着在烧瓶壁上,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_. 实验结论:1.物质从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2.物质从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合作展示:1.云、雨、雪、露、雾、霜、雹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们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云:雨:雪:露: 雾:霜:雹: 2.在寒冷冬夜里,窗户上结了一层冰花,属于___ 现象.冰花都在窗户的____表面(选“内”或“外”). 3.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冰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___________现象. 3.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这些霜是由于而成的. 4.用久了的白炽灯会变黑,在变黑的过程中先发生_________ 后发生________。 5.今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 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 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2导学案垂直与平行

《垂直与平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的能力。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习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直 线的有关知识。 2、出示课题:垂直与平行(课件1) 3、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4、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加以补充,然后出示预习提纲(课件2) (1)、什么叫平行线?什么叫互相平行? (2)、互相平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3)、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垂线?什么叫垂足? (4)、互相垂直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5)、平行与垂直之间有什么区别? (6)、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探究体验: 1、学生先自己学习课本。 2、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上面的预习提纲。 三、展示汇报: 1、第1题第1大组汇报。其他组可以补充。 2、第2题第2大组汇报。其他组可以补充。 (1)、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加以补充。(课件3) (2)、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加以补充。(课件4、5) (3)、教师强调:平行必须是在同一平面内,永远都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4)、在自己的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线是互相平行的?(课件6) 3、第3题第3大组汇报。其他组可以补充 4、第4题第4大组汇报。其他组可以补充 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加以补充,(课件7) 5、第5、6题学生自由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的加以点拨。 (1)平行是在同一平面内,永远都不相交,垂直是在同一平面内相交必须成直角。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是不相交,就平行。 一般相交 相交 关系垂直相交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习题(含答案)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 一、知识储备,复习测评 1、唐朝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 A、湘绣 B、蜀锦 C 海南岛锦 D、浙锦 2、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其中类雪似银称誉的是() A、越窑青瓷 B、邢窑白瓷 C、唐三彩 D、景德镇瓷器 3、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 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 C.灌钢法、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 4、唐朝时期陶瓷业高度发达,其中因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的珍品,它是() A.越窑青瓷B.邢窑白瓷C.唐三彩D.彩陶 5、唐朝时诗人辈出,其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苏轼 6、唐朝书法家辈出,属于子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书法风格的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苏轼 二、明确目标,提出任务 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2.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 3.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三、自读文本,预习评价 1、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概括派遣唐使对于日本的影响。 2、鉴真东渡 ⑴时期:________时(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的地:_________________ (4)重要贡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玄奘西游(1)时期:_________年间(2)出发地:_______________ (3)目的地:______________(4)游学地点: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______ (5)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写成《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会频繁? 2、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体现了唐代密切、友好的中外交往关系,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五、学习小结我的问题与收获: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 课题升华和凝华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要求体现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2)师生共同探究人工造“雪”的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活动、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和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2) 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3)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 和应用。 难点及关键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方法总结归纳 学法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具或课件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枯树枝、樟脑丸、 火柴、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设计个案补充??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我们知道物质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或固态,那么物质能 够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吗下面我们通过活动 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人工造“雪” 【做一做】在锥形瓶里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 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移去 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提示】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发现问题。进行 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 题。 【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 棉线析出的碘外形像什么 【点拨】师:同学们可以看到以上实验中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