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八佾篇第三章1

论语八佾篇第三章1

论语八佾篇第三章1
论语八佾篇第三章1

论语八佾第三

孔 k ǒng 子 z ǐ谓 w èi 季 j ì氏 sh ì,“八 b ā佾 y ì舞 w ǔ于 y ú庭 t íng , 是 sh ì可 k ě忍 r ěn 也 y ě, 孰 sh ú不 b ù可 k ě忍 r ěn 也 y ě

?”

三 s ān 家 ji ā者 zh ě以 y ǐ《雍 y ōng 》彻 ch è。 子 z ǐ曰 yu ē:“ 相 xi àng 维 w éi 辟 p ì公 g ōng

, 天 ti ān 子 z ǐ穆 m ù穆 m ù。 奚 x ī取 q ǔ于 y ú三 s ān 家 ji ā之 zh ī堂 t áng

。” 子 z ǐ曰 yu ē:“ 人 r én 而 ér 不 b ù仁 r én , 如 r ú礼 l ǐ何 h é? 人 r én 而 ér 不 b ù仁 r én , 如 r ú乐 yu è何 h é

?”

林 l ín 放 f àng 问 w èn 礼 l ǐ之 zh ī本 b ěn 。 子 z ǐ曰 yu ē:“ 大 d à哉 z āi 问 w èn ! 礼 l ǐ, 与 y ǔ其 q í奢 sh ē也 y ě, 宁 n ìng 俭 ji ǎn ; 丧 s āng , 与 y ǔ其 q í易 y ì也 y ě, 宁 n ìng 戚 q ī。” 子 z ǐ曰 yu ē:“ 夷 y í狄 d í之 zh ī有 y ǒu 君 j ūn , 不 b ù如 r ú诸 zh ū夏 xi à之 zh ī亡 w ū也 y ě。” 季 j ì氏 sh ì旅 l ǚ于 y ú泰 t ài 山 sh ān 。子 z ǐ 谓 w èi 冉 r ǎn 有 y ǒu 曰 yu ē

: “汝 ( r ǔ ) 弗 f ú能 n éng 救 ji ù欤 y ú?”对 ( du ì ) 曰 yu ē:“不 b ù 能 n éng 。子 z ǐ 曰 yu ē

:“呜 呼 h ū!曾 ( c éng ) 谓 w èi 泰 t ài 山 sh ān 不 b ù如 r ú林 l ín 放 f àng 乎 h ū

?” 子 z ǐ曰 yu ē:“ 君 j ūn 子 z ǐ无 w ú所 su ǒ争 zh ēng , 必 b ì也 y ě射 sh è乎 h ū! 揖 y ī让 r àng 而 ér 升 sh ēng , 下 xi à而 ér 饮 y ǐn , 其 q í争 zh ēng 也 y ě君 j ūn 子 z ǐ

。”

子 z ǐ夏 xi à问 w èn 曰 yu ē“:巧 笑 xi ào 倩 qi àn 兮 x ī,美 m ěi 目 m ù盼 p àn 兮 x ī,素 s ù以 y ǐ为 w éi 绚 xu àn 兮 x ī

,何 h é谓 w èi 也 y ě? ”

子 z ǐ 曰 yu ē:“ 绘 hu ì事 sh ì后 h òu 素 s ù。”曰 yu ē :“ 礼 l ǐ后 h òu 乎 h ū?”子 z ǐ

曰 yu ē:“ 起 ( q ǐ ) 予 y ǔ者 zh ě商 sh āng 也 y ě,始 ( sh ǐ ) 可 k ě与 y ǔ言 y án 《诗 sh ī

已 y ǐ矣 y ǐ

。”

子 z ǐ曰 yu ē: “ 夏 ( xi à ) 礼 l ǐ吾 w ú能 n éng 言 y án 之 zh ī,杞 ( q ǐ ) 不 b ù足 z ú

征 zh ēng 也 y ě;殷 ( y īn ) 礼 l ǐ吾 w ú能 n éng 言 y án 之 zh ī,宋 ( s òng ) 不 b ù足 z ú征 zh ēng 也 y ě。文 ( w én ) 献 xi àn 不 b ù足 z ú故 g ù也 y ě。足 z ú, 则 z é 吾 w ú能 n éng 征 zh ēng 之 zh ī矣 y ǐ

。”

子 z ǐ曰 yu ē:“ 禘 d ì, 自 z ì既 j ì灌 gu àn 而 ér 往 w ǎng 者 zh ě, 吾 w ú不 b ú欲 y ù观

gu ān 之 zh ī矣 y ǐ。” 或 hu ò问 w èn 禘 d ì之 zh ī说 shu ō。子 z ǐ曰 yu ē:“不 b ú知 zh ī也 y ě。 知

zh ī其 q í说 shu ō者 zh ě之 zh ī于 y ú天 ti ān 下 xi à也 y ě,其 q í 如 r ú示 sh ì诸 zh ū斯 s ī乎 h ū

?”指

其 q í掌 zh ǎng

祭 j ì如 r ú在 z ài , 祭 j ì神 sh én 如 r ú神 sh én 在 z ài 。 子 z ǐ曰 yu ē:“ 吾 w ú不 b ú与

y ù

祭 j ì, 如 r ú不 b ú祭 j ì

。”

w áng 孙 s ūn 贾 g ǔ问 w èn 曰 yu ē: “ 与 y ǔ 其 q í媚 m èi 于 y ú奥 ào , 宁 ( n ìng ) 媚 m èi 于 y ú灶 z ào

, 何 h é谓 w èi 也 y ě? ” 子 z ǐ曰 yu ē “:不 b ú然 r án , 获 ( hu

ò ) 罪 zu ì于 y ú天 ti ān ,亡 w ū

所 su ǒ祷 d ǎo 也 y ě。”

子 z ǐ曰 yu ē:“ 周 zh ōu 监 ji àn 于 y ú二 èr 代 d ài , 郁 y ù郁 y ù乎 h ū文 w én 哉 z āi 。 吾 w ú

从 c óng 周 zh ōu 。” 子 z ǐ入 r ù太 t ài 庙 mi ào ,每 ( m ěi ) 事 sh ì问 w èn

。 或 ( hu ò ) 曰 yu ē:“孰 ( sh ú ) 谓 w èi 鄹 z ōu 人 r én 之 zh ī子 z ǐ知 zh ī礼 l ǐ乎 h ū?入 r ù

太 t ài

庙 mi ào , 每 事 sh ì问 w èn 。” 子 z ǐ 闻 w én 之 zh ī, 曰 yu ē:“是 ( sh ì ) 礼 l ǐ也 y ě

。”

子 z ǐ曰 yu ē:“ 射 sh è不 b ù主 zh ǔ皮 p í。 为 w éi 力 l ì不 b ù同 t óng 科 k ē, 古 g ǔ之

zh ī

道 d ào 也 y ě

。”

子 z ǐ贡 g òng 欲 y ù去 q ù告 g ào 朔 shu ò之 zh ī饩 x ì羊 y áng , 子 z ǐ曰 yu ē:“ 赐 c ì也 y ě

尔 ěr 爱 ài 其 q í羊 y áng , 我 w ǒ爱 ài 其 q í礼 l ǐ

。”

子 z ǐ曰 yu ē:“ 事 sh ì君 j ūn 尽 j ìn 礼 l ǐ, 人 r én 以 y ǐ为 w éi 谄 ch ǎn 也 y ě

。”

定 d ìng 公 g ōng 问 w èn :“ 君 j ūn 使 sh ǐ 臣 ch én , 臣 ch én 事 sh ì君 j ūn , 如 r ú之 zh ī何 h é

孔 k ǒng 子 z ǐ对 du ì曰 yu ē:“ 君 j ūn 使 sh ǐ臣 ch én 以 y ǐ礼 l ǐ, 臣 ch én 事 sh ì君 j ūn 以 y ǐ

忠 zh ōng

。”

子 z ǐ曰 yu ē:“《 关 gu ān 雎 j ū》乐 l è而 ér 不 b ù淫 y ín , 哀 āi 而 ér 不 b ù伤 sh āng

哀 āi 公 g ōng 问 w èn 社 sh è于 y ú宰 z ǎi 我 w ǒ。 宰 z ǎi 我 w ǒ对 du ì曰 yu ē

:“夏 ( xi à )

后 h òu 氏 sh ì以 y ǐ松 s ōng , 殷 y īn 人 r én 以 y ǐ柏 b ǎi , 周 zh ōu 人 r én 以 y ǐ栗 l ì。 曰 yu ē

使 sh ǐ民 m ín 战 zh àn 栗 l ì

。”

子 z ǐ 闻 w én 之 zh ī, 曰 yu ē:“ 成 ch éng 事 sh ì不 b ù说 shu ō, 遂 su ì事 sh ì不 b ú谏 ji àn

既 j ì往 w ǎng 不 b ú咎 ji ù

。”

子 z ǐ曰 yu ē:“ 管 gu ǎn 仲 zh òng 之 zh ī器 q ì小 xi ǎo 哉 z āi !” 或 hu ò曰 yu ē: 管 gu ǎn 仲 zh òng 俭

ji ǎn

乎 h ū?” 曰 yu ē:“ 管 gu ǎn 氏 sh ì有 y ǒu 三 s ān 归 gu ī, 官 gu ān 事 sh ì不 b ù摄 sh è, 焉

y ān

得 d é俭 ji ǎn ?” “ 然 r án 则 z é管 gu ǎn 仲 zh òng 知 zh ī礼 l ǐ乎 h ū?” 曰 yu ē:“ 邦 b āng 君 j ūn

树 sh ù塞 s è门 m én , 管 gu ǎn 氏 sh ì亦 y ì树 sh ù塞 s è门 m én ; 邦 b āng 君 j ūn 为 w éi 两 li ǎng 君

j ūn 之 zh ī好 h ǎo , 有 y ǒu 反 f ǎn 坫 di àn , 管 gu ǎn 氏 sh ì亦 y ì有 y ǒu 反 f ǎn 坫 di àn 。 管 gu ǎn 氏

sh ì而 ér 知 zh ī礼 l ǐ, 孰 sh ú不 b ù知 zh ī礼 l ǐ

?”

子 z ǐ语 y ù鲁 l ǔ大 t ài 师 sh ī乐 yu è曰 yu ē:“乐 yu è 其 q í可 k ě知 zh ī也 y ě

始 ( sh ǐ ) 作 zu ò,翕 ( x ī ) 如 r ú也 y ě;纵 ( z òng ) 之 zh ī

纯 ( ch ún ) 如 r ú也 y ě, 皦 ( ji ǎo ) 如 r ú也 y ě, 绎 ( y ì ) 如

r ú

也 y ě, 以 y ǐ 成 ch éng

。”

仪 y í封 f ēng 人 r én 请 q ǐng 见 ji àn , 曰 yu ē:“ 君 j ūn 子 z ǐ之 zh ī至 zh ì于 y ú斯 s ī也 y ě

吾 w ú未 w èi 尝 ch áng 不 b ù得 d é见 ji àn 也 y ě。” 从 ( c óng ) 者 zh ě见 ji àn 之 zh ī

出 ch ū曰 yu ē:“ 二 èr 三 s ān 子 z ǐ, 何 h é患 hu àn 于 y ú丧 s àng 乎 h ū? 天 ti ān 下

xi à之 zh ī无 w ú道 d ào 也 y ě久 ji ǔ矣 y ǐ, 天 ti ān 将 ji āng 以 y ǐ夫 f ū子 z ǐ为 w éi 木

m ù

铎 du ó

。 ”

子 z ǐ谓 w èi 《韶 sh áo 》,“ 尽 j ìn 美 m ěi 矣 y ǐ, 又 y òu 尽 j ìn 善 sh àn 也 y ě。 谓 w èi 《武 w ǔ

》,

“ 尽 j ìn 美 m ěi 矣 y ǐ, 未 w èi 尽 j ìn 善 sh àn 也 y ě

。”

子 z ǐ曰 yu ē:“ 居 j ū上 sh àng 不 b ù宽 ku ān , 为 w éi 礼 l ǐ不 b ú敬 j ìng , 临 l ín 丧 s āng 不

b ù哀 āi , 吾 w ú何 h é以 y ǐ观 gu ān 之 zh ī哉 z āi

?”

《论语八则》练习题答案

期末复习卷之《论语》八则 姓名:班级:学号: 一、解释下划线的字:(每空2分,2*17=34)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按时。习:实习,温习。说:通“悦”喜悦,高兴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怨恨、生气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喜爱,爱好不如:比不上乐:以(之)为快乐 5、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好的,这里指优点从:跟从,这里是学习的意思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行走 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尝:曾经终:整寝:睡 8、以思,无益 益:收益,益处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调:凋谢。 二、翻译句子:(4*6=24)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它,他们的缺点就(引以为鉴)改正它。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其中。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快乐(的事)吗?

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求快,不要(只)看到小利。想要求快,就不能达到目的;(只)看到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以此)来(进行)思考,毫无收益,还不如去学习。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已学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凭着(这一点)做老师了。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这知识就是知道这知识,不知道(这知识)就是不知道(这知识),这(才)是聪明的。 三、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是春秋末期(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每空1分)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2分)言行的一本书,也是儒(1分)学派的经典。《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3、《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统称为“四书”。 4、《论语》八则节选自《论语》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其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成语,请任意列举三个:温故知新、择善而从、欲速则不达。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择其善者而从之”来表示; 8、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 10、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

《论语八佾第三》

论语· 八佾第三》 八佾(y1 )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到季孙氏时说:“(他)在院庭里奏起八佾来,像这样的事都能够忍受,还有什么事不能忍受呢?” (注意:佾,古代乐队的行列;八佾,古代天子专用的乐舞, 一行八人叫一佾,共六十四人组成。)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 堂!” 【译文】 三大家族(仲孙、叔孙、季孙)在撤出膳食时奏响诗篇“雍”。 孔子说:“雝诗中说‘诸侯们助祭在庙堂,天子的仪态严肃端庄'(,这两句诗用”在这三家祭祖的大堂上,可取什么呢?”。 (注意:雍,本作“雝”,《诗经?周颂?臣工之什》中的一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 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 (注意:“人而不仁”句中的“而”用于主谓之间,表假设。如??… 何,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固定格式,翻译成“对……怎么样呢?”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丧,宁俭, 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 林放(鲁国人)询问礼的本原。孔子说:“你问的问题太大了。 礼节,与其奢侈,宁可俭朴;丧礼,与其轻易,宁可悲恸。” (注意:大哉问,属于主谓倒装句,翻译时要注意还原。“易” 轻易,轻率。)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译文】 孔子说:“蛮荒的少数民族有国君,不如中原的诸侯国没有国 (注意:孔子的话中,两个“之”字均为主谓之间。孔子的言 外之意是“少数民族有国君,却没有礼仪,还不如中原的诸侯 国某个时期没有国君,却葆有礼仪”。另外,鲁国的昭公和哀

《论语》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 【第1篇】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 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 《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 《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第2篇】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

苏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打印版,绝对完整,精心编辑)七年级上册8 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3《幼时记趣》4《三峡》 5《以虫治虫》 6《梵天寺木塔》 7《论语八则》 8《狼》 七年级下册6 9《赵普》 10《黄鹤楼》11《于园》 12《黔之驴》 13《爱莲说》 14《两小儿辩日》 八年级上册5 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记》 18《记承天寺夜游》 19《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7 20《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 24《口技》 25《送东阳马生序》 26《山市》 九年级上册7 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 31《岳阳楼记》 32《醉翁亭记》 33《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 九年级下册8 34《曹刿论战》 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38《愚公移山》 39《出师表》 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1《田忌赛马》

七年级上册课文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

《论语》经典名句原文及白话文翻译精编版(《八佾》、《里仁》篇)

《论语》经典名句原文及白话文翻译精编版(《八佾》、《里仁》篇) 《八佾》篇 《八佾》是《论语》第三篇的篇名。《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第一章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第二章 【原文】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第三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第五章 【原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第六章 【原文】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第七章 【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论语章节翻译-八佾篇

论语章节翻译-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篇一:论语八则原文 《论语》八则 1.子曰:“,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快乐吗?旁人部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怎样做人。 2.子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知道新知识,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精神倦怠。”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由呀,(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懂得就是懂

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啊。” 段解:这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实事求是。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 就应该自我反省。”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态度: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6.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翻译:子贡向孔子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孔子回答说:“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为‘文’”。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好学者还需不耻下问。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学知识并且不满足,教导别人并且不疲倦,这三种哪一种我能有呢?”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做一名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8.子曰:“,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做我的老师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他们不好的要改正。”(《述而》)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篇二:论语三则原文及译文

论语读书心得5篇

论语读书心得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论语读后感1 俗话说的好: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现代名著是这样,古代人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也同样如此,比如孔子的论语就是一部很好的书! 《论语》的作者孔子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聪明好学,青年时期便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493章,大部分内容为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一部分不属于问答,只是孔子的言论。《论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涵盖哲学、政治、经济、论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论语》中的知识是无穷的,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论语》,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的确不超出《论语》。过去臣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 《论语》里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东方智慧,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已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同,成为了世界的财富。 论语读后感2 读了《论语》这篇著作,我受用不尽,不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

还亲密接触,让我对孔子了解的更深更多。 《论语》书是对孔子日常生活的举止与语言方式,还有记载中国史代伟人对孔子的评价与生活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反应了孔子与别处俩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师傅,还反应了孔子好问好学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他还非常谦虚,自己成了老师,还是求学,对问题都不耻下问;不像我们,遇到奖励就万分骄傲,遇到困难就不理不睬。在我练字期间,我在书法班的名誉上是大名鼎鼎的;于是,我非常骄傲,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写得乱七八糟,还差点被批入“差字黑名单”;自从读了这本著作,我在数学方面的字体大有进步,连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有一次,还在课堂上公开赞扬我的作业本呢!原来论语是多么重要啊! 因此,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不能骄傲自大,要做一个谦虚有学问的人,并向孔子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完美! 论语读后感3 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一生的言行举止的综合,可谓是儒家的精华,儒家育人的必备品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儒家文化的四大金典作品。 在封建时期,如果三字经是家喻户晓,那么论语就是代代相传举一个例子跟大家交流一下他的意思,最经典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段可谓是论语的经典,我可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长篇大论解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论语八则》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水平。 2、结合本文的学习理解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1、掌握“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顺接和转接。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常说四书五经,同学们知道“四书”指的是那四书吗?对,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书中的《论语》。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解释题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什么是“论语”,请同学 们看到课文的注解1,从这里我们能够知道什么呢?很好,把它画出来。“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就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 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很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2、作者简介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作者:孔子,请同学们看到 注解一,从这里我们又能够知道孔子的什么信息?很好,用笔画出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中,孔子被称为 “圣人”。 三、整体感知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2、检查作业(扫除语言障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①读音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罔()殆()而内自省()也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 ②字词的解释(投影字词与重要句子的翻译) a.要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通假字(“说”通“悦”(愉快)“女”通“汝”(你)“识”通“志”(记住))“知”通“智”(智慧) b.总结“而”的用法“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顺接和转接。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明确:表顺 接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表转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思而不学、 学而不厌。 ③重要句子的翻译 ④全文的翻译

论语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论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论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借鉴。 论语心得体会(一)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对于每个教育者更是如此。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

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

论语八则赏析

论语八则赏析 关于论语八则赏析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八则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语八则赏析:文学常识《论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编纂,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20篇,与《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为“四书,是儒家学说的典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作品《春秋》,鲁国人。 论语八则赏析:课文分析1、翻译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措;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充满疑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聪明智慧。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2、理解默写: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④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出自《论语八则》的成语:有朋远方来、三省吾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是将所学加以运用,从中得到生动的感受,体验到实践的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就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与之交流,论辩吸纳,体验分享的乐趣。 有人喝彩可喜,无人喝彩也无妨。 “人不知而不愠就是在不被认可不被尊重的寂寞中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悠然自得,体验孤独的乐趣。 4、从“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 答:曾子“一日三省,拷问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心竭力,这是很高的自我行为规范。 曾子之所以成才,应归功于这种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 成才的因素有多种,自身实力是最核心的因素。 如何让自己实力过人呢?不断自省和及时改过是非常必要的。 盲目的自信带来的只能是行为过当和虑事不周。

论语第三-八佾

八佾篇第三 【本篇引语】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原文】3.1 孔子谓季氏,⑴“八佾yì⑵舞于庭,是可忍⑶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注释】 (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2)八佾: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3)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一般人把它解为“容忍”、“忍耐”,不好;因为孔子当时并没有讨伐季氏的条件和意志,而且季平子削弱鲁公室,鲁昭公不能忍,出走到齐,又到晋,终于死在晋国之干侯。这可能就是孔子所“孰不可忍”的事。 【评析】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原文】3.2 三家⑴者以《雍》⑵彻(撤)。子曰:“‘相xiàng⑶维辟公,天子穆穆’,奚 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 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当他们祭祀祖先时候,[也用天子的礼,]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雍》诗上有这样的话]‘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儿主祭。’这两句话,用在三家祭祖的大厅上在意义上取它哪一点呢?” 【注释】 ⑴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卿。 ⑵《雍》——也写作“雝”,《诗经?周颂》的一篇。 ⑶相——去声,音向,助祭者。 【评析】 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因此,“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 【原文】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译文】 孔子说:“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了人,却不仁,怎 样来对待音乐呢?” 【评析】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原文】3.4 林放⑴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⑵也, 宁戚(3)。” 【译文】 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呀,就一般礼仪说,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朴素俭约;就丧礼说,与其仪文周到,宁可过度悲哀。” 【注释】 (1)林放:鲁国人。 (3)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2)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一说谦和、平易。 【评析】 本章记载了鲁人林放向孔子问礼的对话。他问的是: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原文】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⑴诸夏之亡(wú)⑵也。” 【译文】 孔子说:“文化落后国家虽然有个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哩。”

论语读书心得篇(总结类)

论语读书心得(一): 《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也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样办呢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报怨也不可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应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就应使用的地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訉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为人子,为人弟者,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外面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在去学习文献的知识。很好的阐述了躬行与学文的关系。说明了做人要以德为先。也就是《论语》中说的仁,我们这天说的德乃为人之根本。道德实践也是学,与文献知识是一脉相承的。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以前问过老师说:老师啊,敢问君子,一个君子的状态什么样呢老师回答得很简单,四个字,叫做不忧不惧。这就是君子了太简单了吧那老师又反问了他一句说:内省不疚,何忧何惧啊一个人如果自我反省,内心没有歉疚,上不愧苍天祖先、下不愧子女父母,那么自己的内心有什么可内疚的老百姓讲一句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坦然。孔子说,如果在当今社会,外在有如此多纷扰的声音,我们偏偏困顿于一派喧嚣之中,但是叩问内心,无忧无惧,这容易吗这还不够做一个君子吗所以其实我们不要以为说君子就必须要兼济天下、建功立业,于社会士工,做出大辉煌的人才配这个称号。其实一个君子首先应对的是自己的心,有一份生命朴素的坦然。这对于这天的人来讲,可能很艰难,因为我们面临的每一个时刻都在变化。这种变化会让我们充满了迷思。 孔子有一句话:事君数(念),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数,写出来是数字的数,也就是过于密集的意思。事君数,指一个人在工作上对你的领导的态度:对你的上司老板,你对他有言必从,不管是夜里三点还是五点,他叫你就到,所有的事情你从来不违背。你想我这么对他,他就应对我个性好吧错!他会认为你的人格没尊严,离你招致羞辱不远。这叫斯辱矣。因为他觉得你是仰望他的。我们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当一个人在仰望他人的时候,其实他自己在跪着。你怎样样能够不仰望就是你自己站起来。所以其实你对什么人都不要做到数。你去这样失去自我的尊严去伺候领导,那最后会招致羞辱。朋友呢大家觉得朋友之间无所谓了吧多好都没关系。有一些男朋友说,我去我哥儿们家,我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我在他们家能够把他的冰箱翻得乱七八糟,他家和我家一样。有些女朋友,一跟老公吵架了去找闺中密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什么样保密都对人讲。那闺中密友就出主意,说你离开这个男人吧,你离婚算了。其实这样的朋友都必须好吗孔子说:朋友数,斯疏矣。朋友要走到这么近的时候,就是疏远的开始。为什么呢因为人与人之间,永远要以个体生命的独立尊敬为前提,包括父母对孩子。 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处世中,我们要学习孔子那种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宽容之心;学习那种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的谨慎;学习那种耻其言而过气行的行为方式。让我们也学会先人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爱仁之心;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好学精神;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豁达、朴素与和谐;学习那种常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诚信精神;体会到未若贫而乐,有道而正焉的快乐。总之,让我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接班人。 论语读书心得(二):

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标签:标题] 篇一:论语八则原文 《论语》八则 1.子曰:“,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快乐吗?旁人部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怎样做人。 2.子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知道新知识,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精神倦怠。”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由呀,(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懂啊。” 段解:这一则主要讲学习的态度:实事求是。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 就应该自我反省。” 段解:这一段主要讲学习态度: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6.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翻译:子贡向孔子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称他为‘文’呢?”孔子回答说:“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为‘文’”。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好学者还需不耻下问。 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学知识并且不满足,教导别人并且不疲倦,这三种哪一种我能有呢?”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做一名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8.子曰:“,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做我的老师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他们不好的要改正。”(《述而》) 段解:这一则主要谈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篇二:论语三则原文及译文 论语三则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论语 八佾第三

八佾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2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2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一 《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

做人、交友和处世。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也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弟子问孔子说:老师,以德抱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样办呢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报怨也不可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还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应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就应使用的地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訉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为人子,为人弟者,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外面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在去学习文献的知识。很好的阐述了躬行与学文的关系。说

论语八佾篇第三

论语八佾篇第三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论语八佾篇第三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译文】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