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开滦集团转型发展启示录

开滦集团转型发展启示录

开滦集团转型发展启示录开滦集团转型发展启示录

2012年03月15日

资源型企业如何摆脱资源衰竭的宿命资源型企业如何摆脱资源衰竭的宿命??如何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2011年,由来自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科技部、商务部、工信部等十几个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及研究机构的二十多名专家组成的联合课题组,以“开滦集团转型发展”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并给出了答案。

2011年12月14日,该课题组通过调研完成的报告《战略转型:“百年开滦”再创辉煌——开滦集团转型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课题组在报告中评价开滦集团的转型:“创造了国有大型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新经验、资源型企业转型的新路子,也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鲜活案例,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据了解,具有134年发展历史的开滦集团,自2008年进入实质性转型发展以来,仅仅4年时间便使企业营业收入增长824%,利润总额增长486%,原煤产量增长145%,资产总额增长138%,不仅促进了企业跨越发展,还促进了产业结构水平、创新能力、经济效益、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实现了多项重大跨越。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开滦转型发展又有新突破,营业收入实现了1455亿元,非煤产业占到经济总量的76%,在全国500强的地位三年持续提升200位,位列第191位,彻底消除了被挤出500强的危险。2012年,百年老店不仅要在国内重树江湖地位,还要打造世界名企,营业收入力争实现1500亿元,挺进世界500强。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本报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开滦集团转型发展启示录,为我国企业,尤其是资源型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发展,抢抓国际、国内当前重大战略机遇提供借鉴。敬请关注。

“开滦的发展之所以让人感到震撼,就在于开滦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能够未雨绸缪。”开滦集团转型发展研究联合课题组专家、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白津夫对开滦主动转型发出由衷的赞叹,开滦在日子过得还不错的情况下积极主动转型发展,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让我们很感慨!

“130年前,开滦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第一页。130年后,开滦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转型,是非常有意义的。”开滦集团转型发展研究联合课题组专家、国家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提出,开滦在转型发展这件事情上“特别能战斗”,开滦集团经过这三五年的努力,直接回答了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践行了“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重大思路,意义重大。

开滦集团具有13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近年来,资源枯竭问题正逐步凸显。但是,同其他一些资源型企业相比,开滦的转型压力并非最紧迫,即使面临萎缩的唐山老矿区,其资源储量也仍有14.5亿吨,还能再支撑20年。但为了再造百年名企,实现基业长青,2008年下半年开始,开滦集团党政班子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提出了转型发展。

百年开滦书写中国民族工业史的辉煌一页

百年开滦书写中国民族工业史的辉煌一页

开滦集团转型发展研究联合课题组专家、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对开滦的发

展史感慨万千:开滦是一个历史厚重沧桑的企业。一百多年的历史伴随了整个中国近代工

业发展历史。

开滦集团转型发展研究联合课题组专家、国家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说:“开滦名气很大,从小我们就听说过开滦。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民日报》开滦特别能战

斗那篇文章,我上高中的时候还学过。”

客观上,提到中国民族工业史就不能不提开滦。开滦集团享有“中国近代煤炭工业源头”、“中国北方民族工业摇篮”的盛誉。开滦为中国的煤炭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曾在中国民族工业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1877年,清政府洋务派代表人士李鸿章推动创办开平矿务局,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人员开采煤炭;1906年成立滦州煤矿公司;1934年两者正式合并,开滦煤矿由此诞生。随

后的不同时期,开滦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先锋、中国近代煤炭工业源头和中国北方

民族工业摇篮,诞生出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诸多第一:最早使用机器开采、最早实行股份制

经营、最早准轨铁路——唐胥铁路、最早蒸汽机车——龙号机车、第一桶水泥——麒麟牌

水泥以及中国企业第一个煤炭码头——秦皇岛港。

开滦集团不仅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洪流中,开滦集团同样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1922年,开滦煤矿爆发震惊中外的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1925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中,高度

评价了开滦煤矿工人阶级:“他们特别能战斗”。

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开滦集团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中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即使在

国民经济几乎停滞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开滦煤矿依然顶住多种因素干扰,努力照常生产。在工业生产基本停滞的“四五”期间,开滦煤矿的煤炭产量实现翻番,1975年,其产量已经占据了全国统配煤矿产量的十分之一。周恩来总理曾两次表扬开滦煤矿为国家“出

了力、立了功、救了急”。全国工业战线曾开展“学大庆、赶开滦”的群众运动。

改革开放新时期,开滦集团锐意改革,不断创新,推出许多具有煤炭行业示范作用的

经验。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滦在全国煤矿率先进行吨煤工资承包,推行模拟法人运转,实施了煤炭生产、多种经营、后勤服务“三条线”管理体制,创造了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等。1999年12月8日,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成立,开滦煤矿打破了延续50年的工厂制历史,正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2004年6月,开滦集团精煤股份公司成功上市,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9年1月21日,“开滦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开

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开滦股份公司由开采类公司转变为能源化工类公司。

主动转型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趋势

主动转型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趋势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企业发展正面临世界性的经济大变革。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推动了全球性经济格局的大变动、大调整、大改组,加剧了产业结构

的变革,使得产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产业转型进一步加速、企业发展环境也更加严峻。如

何在经济变革的背景下,加快发展成为各国企业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

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突出科学发展的

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意味着中国至少在“十二五”期间都面临着经济的

重大变革。

在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不会转变的背景下,煤炭资源型企业转型也就不

仅是一个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而是关乎全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性

问题。

2008年下半年,开滦集团立足我国大力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机遇,科学分析形势、超前预测企业发展危机、准确把握企业发展方向,调整了企业发展

战略,明确提出了转型发展。百年企业也因此迈向重大历史转折点。

事实上,开滦集团作为绵延百余年的国有大型资源型企业,尽管进入新世纪之后发展

速度和经济效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但其在全国煤炭行业仍能保持一定的规模优势,甘于现状依然可以平稳发展。如果对固有发展方式实施改革,在体制机制上进行突破,无

疑会存在选择性风险,这对企业领导者而言可谓艰难抉择,也是对企业发展的一次艰难挑战。

对此,开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文学认为,光荣属于历史,现在决定未来,要把

光荣历史演化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动力,必须要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转型首先是由资源型企业特点决定的。开滦煤矿现在还可以挖20年,但20年之后

怎么办?今天不出煤,今天没有饭吃;今天不转型,明天没有饭吃。同时,转型需要时间,如果等资源彻底枯竭、工人失业之后再寻求转型就晚了。”谈及转型的初衷,张文学语重

心长。

经过分析比较,开滦集团领导班子一致认识到:纵向与自己比,开滦集团确实不断发

展壮大,而且仍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但横向比较,开滦集团不仅落后于一批新兴企业,而

且落后于一些老牌的国有企业。在新的发展时期,必须要承担起国家和广大干部职工所赋

予的历史重任,只有实施发展战略转型,才能实现百年开滦的持续发展,基业长青,再创

百年辉煌。

2008年7月,《开滦集团2008-2010年及“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正式出炉。明

确提出了“开放融入、调整转型、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战略方针,确定了转型发展目

标和工作重点,百年煤炭企业走上了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开滦集团转型发展走在了前面。”白津夫对开滦的转型决策给予了肯定。

立足实际探索企业转型之路

立足实际探索企业转型之路

资源型城市以及资源型企业转型是世界性难题。据了解,美国、德国、法国、日本、

加拿大等都有许多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他们都曾在转型的阵痛中艰难探索。其中,德国

的鲁尔、美国的匹兹堡和法国的洛林转型都用了30年以上的时间才获得成功,继而成为

全世界资源型企业转型的榜样。

据统计,全国现有矿业城镇426座,其中,处于衰退期的有51座。资源枯竭城市也

有12座。

这些城市在艰难的转型过程中,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还要克服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

和数十万矿工及其家属就业等难题。

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企业转型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从过去的转型实践来看,国内资源型城市和企业转型的现状不容乐观。

纵观国内外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模式,选择怎样一条转型发展道路,正成为开滦集团

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对于开滦集团这样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国有企业,战略的制定

不仅决定了企业发展方向,更涉及到15万多在职和离退休职工,直接影响到开滦集团矿

区近50万人的社会稳定问题,甚至影响着所在城市的未来。

与此同时,转型之初开滦的发展实际不得不面对严峻现实。2002年至2007年,开滦

集团在中国煤炭企业100强排名中名次逐年后移;全国500强排名中,五年后移了30位。

由于企业开采历史长,资源枯竭、产业单一、增长方式粗放、企业抗风向能力弱以及

之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这个百年老企的可持续发展逐渐陷入困境,发展压力也不断

增大。

产业结构单一的经营风险压力。2002年至2007年,开滦集团煤炭产业收入占总收入

的72%以上,“一业独大”和非煤产业发展缓慢的矛盾突出。

开采条件困难给煤炭生产、安全管理造成压力。唐山矿区平均开采深度达到854米,

最深处达到1257米,单翼运输距离最长达9公里,是全国开采深度最大的矿区。水、火、瓦斯、煤尘、矿压等自然灾害威胁越来越大,开采成本越来越高。

企业办社会压力。开滦集团离退休和生活后勤人员近10万人,同时还承担着165个

住宅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四供”系统的运转费用,年用生活后勤补贴高达

13亿元以上。

资源赋存条件差带来的经营压力。开滦原煤灰分高达40%,动力煤发热量仅为4000大

卡左右,精煤回收率仅为35%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的

提高。

对于转型发展面临的风险和压力,开滦集团领导班子进行了客观分析。虽然开滦集团

发展面临多重压力,转型发展会存在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但作为一个老资源型国有企业,开滦集团也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经过130多年的历史积淀,开滦集团形成了“特别能战斗”的企业精神,锻炼

出了一支具有历史责任感的干部职工队伍。从开滦集团的发展历史看,开滦人时刻把自身

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始终处于时代发展的潮头。

其次,企业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开滦地处环渤海经济开发区腹地,毗邻京津大城市群,京沈、通坨、大秦、坨港四条铁路干线,京沈、唐津、唐港三条高速公路纵横其中,

距秦皇岛港、塘沽港、曹妃甸港均在百里左右,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第三,存量资产雄厚。企业有2500亩闲置土地,847万平方米的闲置房产;有完善的

供水、供电、供暖、供气系统,上千台、原值上亿元的闲置设备,拥有自己的业主码头和

自营铁路等。

第四,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凭借开滦品牌、资源和发展强劲的势头,集团公司利用上

市公司融资、股权融资、发债融资等资本运作能力明显提高,融资空间比较大。

第五,开滦品牌享誉中外。与上下游产业形成了稳固的产业链关系,134年的企业发

展历史,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在用户中有着极高的诚信度和美誉度。

第六,拥有坚强有力的企业党组织。开滦党委是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为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发挥了政治核心和保障作用。

为了顺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势,开滦集团在认真分析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增强了转型发展的信心,转型大戏全面拉开,一个个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新兴产业走上了百年企业的舞台中心,并逐步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主体产业。

开滦集团转型发展研究联合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正是开滦集团自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时代发展意识与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才形成了战略转型的精神基础和强大保障。这也是开滦集团战略转型具有自身特色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1年12月14日,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中财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科技部、商务部、工信部组成的中央部委“开滦转型发展调研组”通过调研形成的《开滦集团转型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的报告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发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