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端午日》说课稿 周璇

《端午日》说课稿 周璇

《端午日》说课稿 周璇
《端午日》说课稿 周璇

《端午日》说课稿

周璇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板书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端午日》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编者以民俗风情为主题分别编入了《端午日》等四篇课文,它介绍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文章紧扣“端午日”这个主题,按“赛龙舟---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重点描写赛龙舟的欢腾场面,展现了湘西淳朴的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精神。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设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2、了解湘西端午习俗,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3、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场面描写的方法。

因为端午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所以我将把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在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了解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习文章描写赛龙船场面时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说教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找出自己的理解和答案,学会自学。但初一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观察力比较弱,缺少精确性、概括性,因此在授课中分析赛龙舟场面时,应避免学生盲目寻找分析,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

三.说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我设置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比如通过自我阅读、思考、探究以及小组内积极探讨交流的方式,达到上述目的。

四、说教学设想因为本篇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简单,层次清晰,所以我将本文设计为一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新颖有趣的问答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设计这样的导入:

老师这里有一首民谣,“粽叶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谁来告诉我们,这首民谣主要讲了什么节日?民谣中提到了哪些风俗呢?通过简单的阅读学生就可以回答民谣讲的是出端午节,并找出民谣中的“吃粽子,挂艾草,插桃枝”等风俗予以佐证。接着我便以“那么是不是所有地方的端午风俗都一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去感受湘西热烈的节日气氛。”来引导揭题,并板书课题端午日,作者沈从文

(1)充分的预习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将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并加以讲解。关于本文作者的介绍也将以学生讲述为主,教师补充为辅,以此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人的认识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因此我将请学生在音频范读全文的过程中思考①湘西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②在这些风俗中,作者着重写了哪些风俗。接着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③作者用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这些风俗的?以此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训练学生整体思维和概括能力

3、细节品读

(1)精读课文才能对课文有深层次的把我。赛龙船的场面里“河边看龙舟、河上赛龙舟和胜利者领奖”分析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我将引导学生从三个“莫不”入手分析河边看龙舟的热闹。“桨手、带头人、锣鼓手”是龙舟竞赛的主角,在具体赏析这一段时,我将指导学生学生画出外貌和动作描写的词句,并让学生在图片欣赏、分组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中真切地感受到赛龙舟场面的激烈。细致分析完本段内容后,老师提问“文章直接写赛龙舟场面激烈的方法我们叫正面描写,那么间接写比赛激烈的就叫侧面描写,大家找找看”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本段的侧面写作手法,老师补充分析想象联想手法。通过探究讨论“光靠有序的分工就够了吗?什么才是他们赢得胜利的关键?”这一问题,学生明白胜利者的成功来自于合作。

(2)本文捉鸭子的场面相对于赛龙舟为略写,我将设计“如果你是抓鸭人你将有哪些动作?”和“如果你是鸭子你会有哪些动作?”两个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感受军民同乐的热闹抓鸭子场面

4、总结全文

有层次的总结全文,可以适当提醒学生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结束语:“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抓住了这个重点,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面,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接着我们仿佛置身于捉鸭子活动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喜庆的节日。

5、拓展

联系课堂内外,学有所想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本单元的主题是民俗风情,所以我设计了如下拓展:通过作者对紧张激烈的龙舟比赛,热闹有趣的捉鸭子活动的描述,我们了解了湘西淳朴的民风,也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给大家带来的愉悦欢乐。请你也选一个传统节日谈谈它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6、作业布置

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针对本课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

刚刚过去的运动会,肯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一个精彩的比赛画面进行描写,要求适当运用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200字左右

端午日

沈从文

画王字

穿新衣

吃鱼肉

河边看龙舟

(详)赛龙舟河上赛龙舟(正侧面描写,虚实结合)

胜利者领奖

(略)捉鸭子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请老师同学指正!

大班社会活动《端午节》的说课稿

大班社会活动《端午节》的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主题是大班社会活动:端午节 1、本次活动是大班下学期端午节文化主题课程组成部分,它从身体运动角度向幼儿诠释传统文化。 2、在这一活动中,首先让幼儿知道端午节这一名称,了解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了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并选择了几张有关端午节的图片,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如:有关屈原的传说,进一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以艾草驱毒避虫的习俗;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3、结合以上原因,本次活动从情感与社会性、知识文化、运动素质与运动技能三个角度设定以下目标: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形成初步的竞争意识;加深对端午节文化的认识;锻炼腿部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4、在活动准备上,考虑到活动要与幼儿原有经验相联系以及支持活动顺利展开的需要,做以下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来历与习俗的图片;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场

地布置——布置好河流,标志好起点和终点。 1、整个活动以集体教学为主,辅之以分组指导。主要考虑到集体教学在讲解和示范基本动作要求以及布置活动任务方面的方便、省时。分组指导则因为不同小组 幼儿在能力、经验、需要存在差异,因此希望通过分组指导促进每组幼儿最大化参与运动。 2、具体来说,在活动导入阶段,通过提问法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时间,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活动导入方式,关注的是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在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阶段,通过图示法与讲授法交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在幼儿学划龙舟阶段,通过讲授法与示范法交代赛龙舟的基本玩法,运用讲授法与示范法是希望从言语和动作方面让幼儿明白赛龙舟的基本规则与任务。 1、为了更有效完成活动的目标,并顾体验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及大班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本活动主要强调幼儿的 2、具体说来,在活动导入阶段,幼儿通过观察、回答问题、讲述的方式,符合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在学习划龙舟阶段,幼儿以小组合作了解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观察者和交流者的角色,给予幼儿自由活动的机会。竞赛游戏阶段,幼儿通过参与竞赛,体现《纲要》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要求。

幼儿园端午节说课稿

幼儿园端午节说课稿 幼儿园端午节说课稿 篇一: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主题是大班社会活动:端午节 一、说教材 1、本次活动是大班下学期端午节文化主题课程组成部分,它从身体运动角度向幼儿诠释传统文化。 2、在这一活动中,首先让幼儿知道端午节这一名称,了解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了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并选择了几张有关端午节的图片,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如:有关屈原的传说,进一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以艾草驱毒避虫的习俗;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3、结合以上原因,本次活动从情感与社会性、知识文化、运动素质与运动技能三个角度设定以下目标: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形成初步的竞争意识;加深对端午节文化的认识;锻炼腿部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4、在活动准备上,考虑到活动要与幼儿原有经验相联系以及支

持活动顺利展开的需要,做以下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来历与习俗的图片;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场地布置--布置好河流,标志好起点和终点。 二、说教法 1、整个活动以集体教学为主,辅之以分组指导。主要考虑到集体教学在讲解和示范基本动作要求以及布置活动任务方面的方便、省时。分组指导则因为不同小组 幼儿在能力、经验、需要存在差异,因此希望通过分组指导促进每组幼儿最大化参与运动。 2、具体来说,在活动导入阶段,通过提问法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时间,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活动导入方式,关注的是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在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阶段,通过图示法与讲授法交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在幼儿学划龙舟阶段,通过讲授法与示范法交代赛龙舟的基本玩法,运用讲授法与示范法是希望从言语和动作方面让幼儿明白赛龙舟的基本规则与任务。 三、说学法 1、为了更有效完成活动的目标,并顾及大班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本活动主要强调幼儿的体验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 2、具体说来,在活动导入阶段,幼儿通过观察、回答问题、讲述的方式,符合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在学习划龙舟阶段,幼儿以小组合作了解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观察者和交流者的角色,给予幼儿自由活动的机会。竞赛游戏阶段,幼儿通过参与竞赛,

大班社会活动端午节说课稿

大班社会活动端午节说课稿Lecture notes on Dragon Boat Festival

大班社会活动端午节说课稿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本次活动是大班下学期端午节文化主题课程组成部分,它从身体运动角度向幼儿诠释传统文化。 2、在这一活动中,首先让幼儿知道端午节这一名称,了解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了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并选择了几张有关端午节的图片,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如:有关屈原的传说,进一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以艾草驱毒避虫的习俗;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3、结合以上原因,本次活动从情感与社会性、知识文化、运动素质与运动技能三个角度设定以下目标: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形成初步的竞争意识;加深对端午节文化的认识;锻炼腿部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4、在活动准备上,考虑到活动要与幼儿原有经验相联系以及支持活动顺利展开的需要,做以下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来历与习俗的图片;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场地布置——布置好河流,标志好起点和终点。 1、整个活动以集体教学为主,辅之以分组指导。主要考虑到集体教学在讲解和示范基本动作要求以及布置活动任务方面的方便、省时。分组指导则因为不同小组 幼儿在能力、经验、需要存在差异,因此希望通过分组指导促进每组幼儿最大化参与运动。 2、具体来说,在活动导入阶段,通过提问法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时间,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活动导入方式,关注的是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在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阶段,通过图示法与讲授法交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在幼儿学划龙舟阶段,通过讲授法与示范法交代赛龙舟的基本玩法,运用讲授法与示范法是希望从言语和动作方面让幼儿明白赛龙舟的基本规则与任务。 1、为了更有效完成活动的目标,并顾及大班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本活动主要强调幼儿的体验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 2、具体说来,在活动导入阶段,幼儿通过观察、回答问题、讲述的方式,符合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在学习划龙舟阶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_端午粽说课稿一等奖

《端午粽》说课稿 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 尊敬的董校长、亲爱的师哥师姐们: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端午粽》。课文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粽子,分给邻居吃及端午节的意义。让学生明白端午节的习俗及来历,激发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接下来我将学情分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说课。首先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仍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他们更青睐于游戏、活动的方式识字。对于传统节日他们可能略知一二,但并不系统完整,教师需补充相关材料,让传统节日丰满立体起来。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第一课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房。会写午、节、米三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了解“箬竹叶、糯米、美滋滋”等词语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短语,会模仿着使用叠词写短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并仿写。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爸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认识生字新词,读好长句子,会模仿着写短语和句子。 本课教学中那个,教法是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同时又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方面的积累,让学生多人中国字,写好中国字,热爱中国字。 而本课设计的学法则侧重于:玩中学、学中悟、悟中用。 思路缜密,条理清楚,安排合理的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接下来我将说一说教学过程。

10 《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的描写,使同学们了解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同学们能够继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的结构,能够找到关键笔画,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书写汉字。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粽子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三、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会认字,学习7个会写字,认识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好长句子,熟读成诵,当堂达标。 3.在学生感受端午节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培养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五、说教法 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把粽子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品尝,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六、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且请同学们描述自己吃到的粽子是什么样的?什么味道的?(学生描述)教师揭题,《端午粽》。 2.教师解释课题《端午粽》是两个词,端午和粽子。解释二者的关系: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

幼儿园美术端午节说课稿精选范文汇总合集

幼儿园美术端午节说课稿精选范文 汇总合集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师生可以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生活经验。以下是整理的幼儿园美术端午节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美术端午节说课稿范文一 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各种习俗。(知识) 2、学习用包纸粽的方式来庆祝端午节。(技能) 3、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方法创造性的包纸粽。(创造性) 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各项习俗 难点 想办法把“米”包进“竹叶”里面不漏出来

准备 物质准备:彩色纸条、线若干、一串做好的纸粽,双面胶,挂纸棕的彩条,端午习俗视频、制作粽子步骤图。 经验准备:活动前学会唐诗《端午》,幼儿活动前和家长一起了解端午的来历,习俗。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幼儿:端午节)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啊?(为了纪念屈原)你怎么知道的 呢?(爸爸妈妈讲的、电视上看的,还有唐朝文秀的诗歌为证、、、大家一起念儿歌)。 2、端午节人们会做什么事情呢?(请幼儿举手回答: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 3、全国各地的人们庆祝端午节的做法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一下人们还有哪些方法来庆祝端午节。 (幼儿和家长一起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的一些基本习俗。) 二、我们庆祝端午——包纸粽。

1、我们这儿最常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你吃过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呢?(幼儿自由说一说) 2、出示包的一串纸粽。 这是什么?请幼儿观察粽子是什么形状的?你会包粽子 吗?(请个别幼儿拿着彩色纸条和碎报纸讲解,教师适当的补充,然后家长和幼儿跟着做粽子的图片一起练习一遍)。 我们桌子上有米,有彩纸,有线,有双面胶,我们一起来做五彩粽吧! 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包纸棕,我们来比赛一下,看哪一组的家长和孩子们包的纸粽子最多,包得(不漏米,三角形) 3、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纸粽(背景音乐:古筝、琵琶等古典音乐)。 教师解说词: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元宵节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传承,因此,我们设计了今天的这个活动,希望通过家长和孩子们亲自了解和参与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包纸棕,呆会还有划龙舟活动,感受和体验传统节日的快乐,同时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幼儿园美术端午节说课稿范文二

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稿 尊敬的董校长、亲爱的师哥师姐们: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端午粽》。课文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粽子,分给邻居吃及端午节的意义。让学生明白 端午节的习俗及来历,激发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接下来我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说课。首 先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仍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他们更青睐于游戏、活动的方式识字。对于传统节日他们可能略知一二,但 并不系统完整,教师需补充相关材料,让传统节日丰满立体起来。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房。会写午、节、米三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了解“箬竹叶、糯米、美滋滋”等词语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短语,会模仿着使用 叠词写短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并仿写。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爸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认识生字新词,读好长句子,会模仿着写短语和句子。 本课教学中那个,教法是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同时又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方面的积累,让学生多人中国字,写好中国字,热爱中国字。 而本课设计的学法则侧重于:玩中学、学中悟、悟中用。 思路缜密,条理清楚,安排合理的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接下来我将说一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了什么神秘礼物?对了,是粽子。板书粽,粽是平舌音,一看字的左边,你就知道它肚子里面藏着什么了?粽子是糯米做的,粽字左右结构米字旁。 2.我们会在哪个传统节日吃粽子呢?端午节。板书端午,端左右结构立字旁,端的本意指站在圆弧形的山头上站得中正,引申义就直,哪位同学坐得最端正。 3.午是要求会写的字,请举起手来和老师一起写。两横平平,悬针竖。白天12点为正午或者中午,在此之前称为上午,在此之后称为下午,晚上十二点左右称之为午夜。 4.齐读课题。

端午粽 说课稿

《端午粽》说课 一、理论依据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明确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二、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2016年教育部审定的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部分的一课。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一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4篇课文。《端午粽》是其中的第三课,是本单元的一篇散文体裁的课文。 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作者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本课要求会认识的二类字13个,会写的一类字共7个,新偏旁两个,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端午粽》的课后题中也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这个要求将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的结构,能够找到关键笔,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书写汉字。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粽子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四、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分析,本节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豆、节”等13个生字;立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端午的鸭蛋》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我将从教学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部分向各位老师说说我对本课的设想。 第一部分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者汪曾祺。文章通过写鸭蛋、叙民俗、谈文化、说生活,信笔写来,从容闲适,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在小小的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流露出的是对故乡高邮鸭蛋的赞美,更是对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但对民俗的了解还不够,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本研读能力,但是对民俗当中蕴含的情感意味的体会还不易到位,因此,学生情感的调动是学习本文的前提,反复的朗读和细心品味重点语句是关键。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分析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是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因此,基于教材、学情和新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如下:(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积累重点字词,能流畅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归纳端午的民俗和高邮鸭蛋的特点,体会文章语言上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和鸭蛋实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品味语言;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理解蕴含在鸭蛋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蕴含在鸭蛋中的情感,以及鸭蛋带给作者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关注生活,唤醒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二部分教法与学法 本文语言文笔生动、妙趣横生,适宜采用以感情朗读为核心的教学法,同时以情境创设、设问引导、评价激励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辅助。 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圈点勾画批注做标记,通过合作讨论集思广益,通过归纳总结和迁移练习巩固、检测知识。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忆端午 通过播放视频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片段《端午节大游行》,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主要内容,又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二)初步感知,说风俗 这一环节,我将采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的形式使他们初步感知课文。 听读课文过程中,学生思考以下的问题: 1、标出文章中易读错和写错的重点字词,教师并以大屏幕的形式展现。 2、作者家乡的习俗有哪些呢这些习俗中,作者最牵挂、最难忘的是哪个 意图:听读既可以让学生尽快熟悉文本,又能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捕捉文本的有效信息,为之后的赏析打好基础。并引导学生从结构上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 (三)品读语言,悟真情 第一步,归纳鸭蛋特点,品味语言。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2. 端午节2-湘美版

第12课端午节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融欣赏、制作、游戏、知识为一体,通过儿歌、实景图片再现了人们过端午节时的热闹气氛,同时展示了多幅题材不同、表现手法不同的学生作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工具材料等具体情况,选择学生作业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2、通过了解端午香包的特点与用途,在制作香包的过程培养学生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发展动手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并在解说当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中增长历史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菱角”香包的折法 2、如何装饰香包。 教法学法: 欣赏感受、方法学习、自主表现、展示评述 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看图猜节日。(感受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讲授新课: 1、讨论端午节的来历(学生查资料回答) “端午节的来历据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民族诗人屈原,当年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还不见踪迹,而这便成了”龙舟竞渡的起源。同时人们还煮了许多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久而久之,每年农历五月五,人们都用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师:农历五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板书课题)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又称作端午节、午日节、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基本相同。提问:同学们知道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吗? 生:在每年这一天,大家会进行一些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等活动。 2、欣赏感受 欣赏各种端午节香包的图片及庆祝物件 3、方法学习 (1)展示纸折香包实物,请你仔细观察: ①纸折香包有几个面?②还有哪些小配件? (2)请学生小组拆香包观察并讨论: ①拆开后是什么形状?(长方形纸条,尾端为三角形)

《识字2 传统节日》说课稿

《传统节日》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是一首介绍祖国传统节日的童谣,讲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习俗,让学生从中认识、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并知道每个节日的具体时间。 2、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时,主要让学生根据图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说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 (3)借助图片、资料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并知道它们的具体时间。 (4)感受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先借助图片,同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了解传统节日中的风俗,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通过观察、谈话平等的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通过儿歌导入,营造了节日氛围,激发了学生兴趣,自然的过渡到了课题并让学生对什么是传统节日有了一定了解。 2、课前热身: 3、初读,整体感知,让学生整体感受了童谣的韵律美。分小组读课文,标出序号,圈出节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深入学习,了解传统节日,练习朗读、说话 (1)学习我国最隆重、最盛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春节,教学时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小朋友,图上画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春节这一天还有哪些风俗呢?春节是几月几日呢?最后再交流: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应该以一种什么语气读这一个节日。 (2)学习元宵节时和学习春节的方法相似。 (3)学习完这两个节日后我同学生一起归纳了学习这两个节日

端午节说课稿

《端午节的由来》说课稿 耒阳市金星小学何娜 大家上午好!我是何娜。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端午节的由来》,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端午节的由来》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了解人类文化长河中的优秀故事,感悟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主题展开。 《端午节的由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有关端午节由来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是流传较广的一种,反映了百姓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爱戴与怀念。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目标、过程和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朗读、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感人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朗读、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感人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四、说教法和学法: 我采用的教法是点拨法和层次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感知朗读,感悟朗读,感情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中心,最终与作者达到情感共鸣。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仅仅只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此外我还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环节1 :复习导入。由于我上的是第二课时,上课开始,我引导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简要地复习。首先我从读课题开始,并且抛出这样两个问题:端午节是哪一天?你知道端午节有些什么风俗吗?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正好是对文中第一部分,也就是1、2自然段内容的回忆。紧接着我用一句话导入了新课,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真真切切地了解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继续阅读兴趣,也一针见血地倒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环节2 :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为了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来小声朗读课文的重点部分,介绍端午节由来的3—6自然段。问题

端午节说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端午节》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端午节》。我将从以下九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主题背景的确立 端午节是咱们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过端午节也是我们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习惯。 然而,许多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逐渐淡漠。为了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我设计了《走进端午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对端午节文化的认同感。 二、活动目标的制定 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倡导要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以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此,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端午节的历史传说、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以及相关诗词歌谣; 2、在包粽子等实践活动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3、在展示交流与总结评价过程中发展思考与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学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2、通过动手实践,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通过各种民俗活动体会实践带来的幸福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针对以上三维目标,本次活动的重点为: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特色饮食文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本次活动的难点为: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端午文化的认同感。 三、活动理念的诠释 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是以端午节的节日文化为核心,以研究性学习、技能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学习包粽子为主要载体。在自主活动与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与感悟端午节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对端午文化的认同感。 四、学生情况的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实践能力,有很强的探究欲望,通过小组分工,有制定活动方案的初步经验,在交流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评价水平。 五、活动条件的保障 我们学校配备了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室、图书室、电脑室,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活动室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利用学校的家长义工制,使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得到有力支持。另外,我们学校位于丰泽小区中,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活动范围。这些有利的资源,充分保障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六、指导活动的方法 本次活动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多元评价法。力求促进学生综合实践素养的和谐发展。 七、活动时间的安排 本活动分四个阶段,用时五周:

幼儿园端午节说课稿

幼儿园端午节说课稿 幼儿园端午节说课稿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公文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幼儿园端午节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主题是大班社会活动:端午节 一、说教材 1、本次活动是大班下学期端午节文化主题课程组成部分它从身体运动角度向幼儿诠释传统文化 2、在这一活动中首先让幼儿知道端午节这一名称了解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了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并选择了几张有关端午节的图片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如:有关屈原的传说进一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以艾草驱毒避虫的习俗;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3、结合以上原因本次活动从情感与社会性、知识文化、运动素质与运动技能三个角度设定以下目标: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形成初步的竞争意识;加深对端午节文化的认识;锻炼腿部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4、在活动准备上考虑到活动要与幼儿原有经验相联系以及支持活动顺利展开的需要做以下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来历与习俗的图片;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场地布置布置好河流标志好起点和终点 二、说教法 1、整个活动以集体教学为主辅之以分组指导主要考虑到集体教学在讲解和示范基本动作要求以及布置活动任务方面的方便、省时分组指导则因为不同小组 幼儿在能力、经验、需要存在差异因此希望通过分组指导促进每组幼儿最大化参与运动 2、具体来说在活动导入阶段通过提问法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时间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活动导入方式关注的是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在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阶段通过图示法与讲授法交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在幼儿学划龙舟阶段通过讲授法与示范法交代赛龙舟的基本玩法运用讲授法与示范法是希望从言语和动作方面让幼儿明白赛龙舟的基本规则与任务 三、说学法 1、为了更有效完成活动的目标并顾及大班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本活动主要强调幼儿的体验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 2、具体说来在活动导入阶段幼儿通过观察、回答问题、讲述的方式符合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在学习划龙舟阶段幼儿以小组合作了解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观察者和交流者的角色给予幼

关于端午节ppt

关于端午节ppt

关于端午节ppt 【篇一:10.端午粽2】 基于课标的学教评一致性设计方案 【篇二:端午节习俗研究教案】 端午节习俗教案 教学时间:2013年5月8日 教学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2. 感受食粽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3.培养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实施与研究、成果与交流。 教学准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flash动画视频和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那些传统节日吗?(中秋节、清明节、春节、元宵节) 2.谁能说一说这些传统节日里我们都在吃什么?(新年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

3.刚才有同学说端午节吃粽子,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一下端午节吧! (板书:二、端午节习俗研究) 二、新课教学: 1.谈话:①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今年的端午节是公历的什么时间?(六月六日) ②你们每个小组都确立了本组要研究的课题了吗?请同学们说一说吧!(小组汇报) ③噢!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丰富的资料呀!那就随老师一起共同整理一下我们收集的资料吧! 2.汇报:实施与研究(端午节食粽) ㈠历史记载: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 流)。 ㈡民间传说:①每小组学生汇报本组收集的历史记载资料。 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师生交 流)。 ㈢粽子沿革:①学生汇报。 ②观看课件。 ㈣南北名粽:观看课件,教师配乐讲解各地粽子的特点。 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粽子哪?(因为饮食与节日之间蕴涵的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赛龙舟)

大班社会活动《端午节》说课稿

大班社会活动《端午节》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主题是大班社会活动:端午节 一、说教材 1、本次活动是大班下学期端午节文化主题课程组成部分,它从身体运动角度向幼儿诠释传统文化。 2、在这一活动中,首先让幼儿知道端午节这一名称,了解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了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并选择了几张有关端午节的图片,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如:有关屈原的传说,进一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以艾草驱毒避虫的习俗;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3、结合以上原因,本次活动从情感与社会性、知识文化、运动素质与运动技能三个角度设定以下目标: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形成初步的竞争意识;加深对端午节文化的认识;锻炼腿部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4、在活动准备上,考虑到活动要与幼儿原有经验相联系以

及支持活动顺利展开的需要,做以下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来历与习俗的图片;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场地布置——布置好河流,标志好起点和终点。 二、说教法 1、整个活动以集体教学为主,辅之以分组指导。主要考虑 到集体教学在讲解和示范基本动作要求以及布置活动任务方面的方便、省时。分组指导则因为不同小组 幼儿在能力、经验、需要存在差异,因此希望通过分组指导促进每组幼儿最大化参与运动。 2、具体来说,在活动导入阶段,通过提问法引导幼儿了解 端午节的时间,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活动导入方式,关注的是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在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阶段,通过图示法与讲授法交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在幼儿学划龙舟阶段,通过讲授法与示范法交代赛龙舟的基本玩法,运用讲授法与示范法是希望从言语和动作方面让幼儿明白赛龙舟的基本规则与任务。 三、说学法 1、为了更有效完成活动的目标,并顾及大班幼儿的学习心 理特点,本活动主要强调幼儿的体验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 2、具体说来,在活动导入阶段,幼儿通过观察、回答问题、讲述的方式,符合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在学习划龙舟阶段,幼儿以小组合作了解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观察者和交流者的角色,给予幼儿自由活动的机会。竞赛游戏阶段,幼

美术教学设计《端午节》第1课时

《端午节》 课型:“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 随着外国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端午节作为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2008年国务院把端午节定位国家法定节假日。 本课为“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意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从而接触我国的民间节日,认识其深厚的文化历史意义,本课利用美术学科直观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介绍了端午节的起源、发展,以及渐渐形成的各地民风民俗,结合本科情况,带领学生回忆往年过端午节的情景,例如戴香包、包粽子、选艾叶等,从这些风俗活动给学生带来激情,本课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制作彩粽,装饰展示墙,在综合活动中学习美术知识,发展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培养创新思维。 学情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童趣还未退化,求知欲比较强,对很多事物都想了解,对端午节这个他们很熟悉的节日,很有很强的参与望。本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欣赏、动手制作完成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起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发展成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预防于一体的民间节令。 ②学会利用身边易得材料有创意的制成自习喜欢的端午节用品、吃品(如彩粽) 2、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收集资料、小组探讨,学生总结、老师讲解,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民间传统与社会实践的相互联系。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实践和体验,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想象力过着有深远意义

三年级美术下册12、端午节教案

12、端午节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并在解说当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中增长历史知识。 教学重点:学社自己动手做“龙舟”、“粽子”。 教学难点:学生合理利用废旧物。 教学方法: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农历五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又称作端午节、午日节、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基本相同。在每年这一天,大家会进行一些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佩香囊等活动。 板书课题。 二、授课 1、讨论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据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民族诗人屈原,当年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还不见踪迹,而这便成了”龙舟竞渡的起源。同时人们还煮了许多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久而久之,每年农历五月五,人们都用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提问:同学们知道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吗?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传统的香囊内有香料,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串,形形色色,玲珑悦目。” 2、读儿歌 “五月五,过端午,锣鼓喧天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家家户户扎粽忙。” 3、老师示范 1)将纸杯剪开;2)用胶水粘好;3)用吸管做船桨;4)做龙头和小人。 4、学生讨论,尝试做。 5、示范做粽子 1)把纸裁成长方形;2)连续折成三角形。 3)按折印来做粽子,再用绳子绑好。 6、小组制作 1)选择合适的废旧挂历、包装纸、彩色丝线或毛线,做个纸粽香囊。 2)用纸杯和吸管来做一只“龙舟”。 7、老师指导 点评作业 8、展示作品 填写意见卡,填写出自己对作品的评价以及他人对作品的建议。 9、分组进行扎粽子或划龙舟比赛。学生集体评选出最佳选手。 三、小结:纸粽可作为礼物过节时送给亲朋好友,龙舟可以用来进行一次同学之间的友 谊赛。 第二课时:描绘划龙舟的场景 1、龙舟上人物角色、动态:旗手、舵手、划桨手、鼓手,动作各不相同。 2、场景热闹欢快,色彩鲜艳丰富。 3、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巡视。

端午粽说课稿定稿版

端午粽说课稿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端午粽》说课稿 尊敬的董校长、亲爱的师哥师姐们: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端午粽》。课文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粽子,分给邻居吃及端午节的意义。让学生明白端午节的习俗及来历,激发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接下来我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说课。首先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仍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他们更青睐于游戏、活动的方式识字。对于传统节日他们可能略知一二,但并不系统完整,教师需补充相关材料,让传统节日丰满立体起来。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房。会写午、节、米三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了解“箬竹叶、糯米、美滋滋”等词语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短语,会模仿着使用叠词写短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并仿写。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爸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认识生字新词,读好长句子,会模仿着写短语和句子。

本课教学中那个,教法是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同时又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方面的积累,让学生多人中国字,写好中国字,热爱中国字。 而本课设计的学法则侧重于:玩中学、学中悟、悟中用。 思路缜密,条理清楚,安排合理的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接下来我将说一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了什么神秘礼物对了,是粽子。板书粽,粽是平舌音,一看字的左边,你就知道它肚子里面藏着什么了粽子是糯米做的,粽字左右结构米字旁。 2. 3.我们会在哪个传统节日吃粽子呢?端午节。板书端午,端左右结构立字旁,端的本意指站在圆弧形的山头上站得中正,引申义就直,哪位同学坐得最端正。 4.午是要求会写的字,请举起手来和老师一起写。两横平平,悬针竖。白天12点为正午或者中午,在此之前称为上午,在此之后称为下午,晚上十二点左右称之为午夜。 5.齐读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伊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用直观食物、联想法、组词法来识字,效果事半功倍。 接下来是第二个环节:初步感知,趣味识字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