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产生背景、发展概况、在新世纪面临的种种挑战都与全球经济息息相关。自上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可持续发展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不断改善、创新的过程。其意义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生态文明

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二战结束后,在三次科技革命完成的背景下,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人口膨胀、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发展的不平衡等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1962年美国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发表,阐述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首次将环境污染这一严肃问题摆在世人面前,震惊了全球。随后,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增长的极限》认为防止世界大系统崩溃则必须放慢经济增长及停止人口膨胀。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该宣言指出环境问题主要是发展不

足的问题,不仅发达国家要对环境资源问题负责,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因为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伴随着资源的减少,尤其是工业化生产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程度。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发展联系起来。第一次明确提出发展中国家要致力于环境保护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发展与环境协调一致的重要性。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和全球多个国家的政府、专家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 提出应该把资源保护和人类发展统一起来考虑 , 第一次较明确地表述了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思想。在该大纲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不能将“可持续发展”与“持续增长”,“持续利用”概念混为一谈。可持续发展是强调发展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布伦特莱发布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指出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一个能持续人类进步的道路,人们寻求的不只是局部地区的短暂发展, 而是在整个地球遥远将来的发展。该报告也给出了公众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物质文化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1990 年,

联合国组织起草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主要文件《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问题由理论推向行动。1992年里约会议结束后,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研究达到了空前的活跃。

2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界定

范柏乃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1998)中提到关于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几种说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发展、保证人类生存,本质是寻求经济与环境生态之间的动态平衡,核心在于公平性 ,维持几代人的经济福利。可持续发展是非经济概念,即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寻求建立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产、技术、管理及国际关系的新体系,这是个全球的目标。赵士洞《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1996)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从生态、经济、技术、社会、世代伦理、空间、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阐述。刘传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1996)中提到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前提,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协调一致,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还呼吁人们放弃高消耗、高污染、高增长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转而

向低消耗、低污染、稳速发展的模式转变。李龙熙《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诠释和解析》(2005)则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的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高效发展、多维发展。共同发展即是全球各地区的均衡发展。持续发展就是就是保证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是不同产业、区域以及社会与环境、生态、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认知》(2008)认为可持续发展要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度,即发展水平;还必须衡量发展的协调度,即效率与公正的平衡,政府调控与市场发育的平衡,发展与环境的平衡,当代与后代利益分配的平衡。这些都要在可持续发展中体现出来。另外,牛文元认为可持续发展反映“动力、质量、公平”的有机统一。其中动力表征为:发展潜力、发展速度、发展能力;质量表征为自然进化、文明程度、生活质量及理性需求(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公平表征为“共同富裕”程度及城乡贫富差距。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李龙熙《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诠释和解析》(2005)中提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理

论包括基础理论与核心理论。基础理论是经济学理论(它包括增长极限理论和知识经济理论)、生态学理论、人口承载理论、人地系统理论。需要指明的是增长极限理论是说经济增长已经超过了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要放缓经济的发展的速度。知识经济理论是说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要将核心理论:资源永续利用理论、外部性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三种生产理论。三种生产理论是指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及环境生产。罗守贵《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2002)提到根据不同资本之间替代程度的大小,清华大学徐玉高将可持续性分为弱可持续性,中等可持续性,强可持续性,绝对强可持续性。弱可持续性意味着四种资本可任意替代。只要总资本存量不变,就不会影响后代人的福利。中等可持续性在保持总资本存量不变的前提下,还要保证资本的构成。它要求任何一种资本都不能完全丧失,即使另一种资本的积累增加。强持续性表示对不同种类的资本要分门别类的加以保持。在大部分生产函数中,自然资本与人造资本是互补关系。绝对强持续性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绝对不能利用,可再生只能使用净增长部分。牛文元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认知》(2008)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主线:努力寻求人与自然的平衡,必须把人的发展、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和生态的协调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这种关系就体现了人和自然必须走和谐与协同进化的道路;努力寻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通过制度的保证、舆论的导向、伦理的规范、道德的感召、法治的约束、社会的公正、文化的熏陶等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基本达到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公平。牛文元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认知》(2008)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两条基本主线: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并指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

4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何中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难题》(2000)中详细阐述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实践上的难题、本体论上的难题、认识上的难题和伦理上的难题。其中实践上的难题表现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发展必然会危机资源环境的平衡。市场化诱发了人们贪婪的动机,从而导致可持续发展实践中

的困难。在本体论上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没有代价的发展,即当代人的发展至少不能危害后代的福利,但这样的发展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几乎是无法做到的,任何发展都会带来资源的减少和环境的破坏,人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减少这种破坏。在认识论中,人们必须能充分预见现在的发展对未来的影响和后果。伦理难题是说“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视野和伦理立场。自然资源和发展机会的有限性与发展需要的无限性的矛盾,一部分人对稀缺资源和发展机会占用,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人占有机会的剥夺。经济学难题是说从经济学来看,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是有发展的“外部性”造成的,它反映着市场经济的“盲区”。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认知》(2008)人口三大高峰(人口总量高峰、就业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缩小区域差距及三农问题;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5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进展

牛文元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认知》(2008)提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七大战略.第一,

全球经济的理性增长。即经济的健康增长。以“财富”扩大的方式和经济规模增长的度量,去满足人们在自控、自律等理性约束下的需求。第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结构合理、资源消耗低、对生态环境破坏度降低、知识含量与非物质文化不断提高、总体效益越来越好。第三,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需求。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核心制定的。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间的不断被满足是一切发展的基石。第四,调控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第五维护、扩大和保护自然的资源基础。第六,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发展瓶颈的突破。第七,始终调控发展与环境的平衡。

齐晔,蔡琴《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三项进展》(2010)三大进展:地球系统观、生态文明思想和低碳经济。其中地球系统观表明人们开始科学的对地球的整体而不是局部研究其结构、功能和变化。生态文明思想是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变。十六届三中全会胡锦涛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主要表现在和谐共处、循环再生、物尽其用、负反馈调

节和节俭知足五个方面。生态文明思想既要求在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上的转变 ,又强调思想观念和伦理价值变革。它所呼唤的是一种新的经济观、社会观、自然观和道德观, 一句话 ,是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生活观和世界观。在生态文明思想下,发展不再是以物为目的,而是以人为本 ; 对发展速度和规模的追求让位于对质量和需求的满足; 生活的品质不再是以财富的多寡为衡量标准 ,而是以人的幸福满足与否为测定指标; 世界发展的目标是和谐的社会和和谐的世界,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低碳经济概念最初是在2003 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在中国,低碳发展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低碳发展特别关注低碳化的过程,而不是西方所强调的一个经济体的碳排放总量或单位GDP 碳排放量。经济的低碳化过程实质上是单位 GDP 的碳排放量减少的过程; 一个国家低碳化速率越高 ,表明这个国家低碳发展进程越快、低碳发展政策的成效越显著。

参考文献:

[1].赵士洞,王礼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J].自然资源学报,1996(7)

[2].刘传祥,李琦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报,1996(6)

[3].范柏乃,邓峰等.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1998(3)

[4].何中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难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0(1)

[5].李龙熙.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诠释和解析[J].行政与法,2005(1)

[6].罗守贵,曾尊固.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2002(2)

[7].罗慧,胡彦华等.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1)

[8].牛文元.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认知[J].地理科学进展,2008(5)

[9].齐晔,蔡琴.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三项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4)

[10].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4)

[11].朱海兵,张侨等.中国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J].商业时代,2011(7)

[12].彭斯震,孙新章.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背景、进展与有关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2)

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一位追求经济利益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提的最多的就是可持续发展。农业,工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或者阶层等等都在提倡可持续发展。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也是战略支柱性的产业,更要倡导可持续发展。 1990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提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五项指标: 1.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的理解,强化其生 态意识。 这里所说的环境效应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的行为所导致的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效果,例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土地荒漠化以及各种环境问题绝大部分原因都是人为造成的,如果提高人们对于环境效益的认识可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应也是可观的。同时要强化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社会相互作用的生态意识。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 我国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社会中很多群体并没有得到旅游企业的重视,像大学生以及老年人还有在家忙碌却渴望出去旅游的家庭主妇们,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如果可以开发针对这些群体的项目,可以更好地促进旅游公平。还有在旅游收入分配方面也存在不公平现象,在职的导游都没有能够维持生计的工资,完全依靠游客购物获得提成。这对于游客和导游来说都不公平,导游付出了辛劳却不能有稳定的收入,游客出去游玩本想享受放松却一直被逼着购物,造成旅游行业的恶性循环。如果可以改变现状,对于旅游的公平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一步。还有在旅游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在我抱团旅行社的时候发现许多消费者在都没有和旅行社签订合同,只是口头约定,而旅行社也没有提醒消费者及时签订合同,这对于许多不了解行业规则的消费者来说并不公平,在游玩过程中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会处于不利地位,这方面想要改善的话需要政府、企业、广告媒体进行大量的宣传。最后在旅游规划方面也有许多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地域方面,这一点对于山西来说格外明显,“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山西有着古老又华丽的文明,但因为地域和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各种发展计划都轮不到

区域可持续发展(2)

区域可持续发展(2) (2018年·海南)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B) A.市场B.原料 C.交通D.劳动力 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A) A.循环用水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D.建地下水窖 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C)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解析】本组试题以我国的煤制油技术产业化为背景,呈现我国的能源结构历史及现状,要求考生能够通过文字材料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判断煤制油企业布局指向以及科学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煤制油产业化对我国能源问题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和知识,判断和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第1题,考查煤制油企业的布局指向,容易题。我国目前布局的煤制油位于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这些省区普遍是煤炭储量和产量较大的区域,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B选项正确。第2题,考查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解决长期用水来源的合理途径,容易题。地表水匮乏的地区往往意味着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是很大的限制因素,虽然我国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的高耗水问题,但是长期来看其用水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循环用水方式是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A选项正确。开发地下水容易引发生态问题,远程调水成本太高,建地下水窖能够收集的水量有限,故排除B、C、D选项。第3题,考查煤制油产业对我国能源问题的影响,容易题。我国当前煤炭产能过剩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说明能源结构不合理,而不存在能源不足问题,排除A选项。发展煤制油产业能够减轻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但无法减轻对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开发的压力,排除B选项。煤制油是对煤炭的深加工利用,且煤炭变成油品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较小,能够促进煤炭产业的绿色升级,C选项正确。当前我国石油进口量每年达数亿吨,但我国煤制油规划2020年前

可持续发展概论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环境伦理观: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秩序。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平衡: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宗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绿色消费:人们追求美好、洁净环境,既满足生活需要,又不浪费资源和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模式。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

形态。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循环经济: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循环型社会: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循环型社会,是以3R为取向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包括现代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的理念。 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生态城市: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年代,旅游业也毫不示弱的跃居经济发展的前位,成为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旅游业也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自然有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如今这个发展势如破竹的时期党和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和政策,虽然我本身对可持续发展还没有完全的认识和把握,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有自己一些肤浅的看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定义,我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

科学合理有效有质的发展,要既能满足当代人又能满足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在旅游经济方面的可持续,要想发展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必须保证旅游业的生态发展,生态发展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因为我本人是云南人,现在我就从自己对自己省会的粗略认识来思考一下云南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旅游业正逐渐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云南省成为了旅游大省,但旅游经济高度发展的代价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目前在云南省很多地区由于旅游业的高度开发、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等等诸多原因导致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超负荷,景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已影响到了云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云南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旅游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目前云南旅游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 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云南省由于本身位于西南边陲,离经济发展的东南沿海较远,在经济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距,因此除昆明旅游区外,外线旅游设施建设较差,如东部旅游线以石林、溶洞、高

区域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的防治 知识点一荒漠化成因. 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知识点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技术措施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 ②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 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2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知识点一湿地的主要功能 知识点二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 (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结果 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产生背景、发展概况、在新世纪面临的种种挑战都与全球经济息息相关。自上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可持续发展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不断改善、创新的过程。其意义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生态文明 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二战结束后,在三次科技革命完成的背景下,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人口膨胀、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发展的不平衡等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1962年美国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发表,阐述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首次将环境污染这一严肃问题摆在世人面前,震惊了全球。随后,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增长的极限》认为防止世界大系统崩溃则必须放慢经济增长及停止人口膨胀。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该宣言指出环境问题主要是发展不

足的问题,不仅发达国家要对环境资源问题负责,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因为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伴随着资源的减少,尤其是工业化生产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程度。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发展联系起来。第一次明确提出发展中国家要致力于环境保护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发展与环境协调一致的重要性。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和全球多个国家的政府、专家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 提出应该把资源保护和人类发展统一起来考虑 , 第一次较明确地表述了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思想。在该大纲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不能将“可持续发展”与“持续增长”,“持续利用”概念混为一谈。可持续发展是强调发展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布伦特莱发布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指出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一个能持续人类进步的道路,人们寻求的不只是局部地区的短暂发展, 而是在整个地球遥远将来的发展。该报告也给出了公众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物质文化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1990 年,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班级:高二()班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_大陆度表示某地的气候受大陆影响的程度。数值越大,表明受大陆影响越大。读我国东部主要地点大陆度比较表,回答1~3题。 地点纬度 距海远 近(千米) 气温年 较差(℃) 大陆度 哈尔滨45°41′510 42.4 80.3 南京32°00′300 26.3 63.9 永州26°10′516 23.1 68.5 三明26°10′192 19.5 54.4 马祖26°05′ 3 18.2 49.7 桂林25°20′450 20.3 61.9 基隆25°10′ 3 12.7 29.6 广州23°08′140 14.9 44.5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大陆度较高地区的共性特征中表现最显著的是 A.纬度较高B.距海较远 C.气温年较差较大D.地势较高 2.与其他地点气候类型有明显区别的是 A.哈尔滨B.南京 C.基隆D.广州 3.从理论上讲,表中地点所在地区的农业生产季节最长的最可能是 A.三明 B.马祖 C.基隆 D.广州 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4~6题。 4.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 因主要是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范围扩大 5.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A.网状分布 B.“之”字型分布 C.点状分布 D.环状分布 图3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 A.甲地与图中最高处相对高差为1744米 B.气候是影响交通线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C.乙河水量丰富,夏季为丰水期 D.南北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小 7.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沼泽萎缩、矿产枯竭 B.地震频发、水资源短缺 C.海洋污染、水土流失严重 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严重 (2013·太原模拟)读世界两区域图,回答8~9题。8.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 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历史悠久,经济丰富 D.科技发达,政府支持 9.近年来,对C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200 -200 -200 -2000 图例 沼泽 沙漠200 等高线城市铁路岛屿 10°E 500 35°N 1000 1544 甲乙 图3

可持续发展概论考试资料

精品文档 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环境伦理观: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秩序。生态系统:生态系统(ecosystem)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保护:以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宗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绿色消费:人们追求美好、洁净环境,既满足生活需要,又不浪费资源和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模式。 碳足迹: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低碳: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经济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 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生态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循环经济: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在资源投入、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所谓循环型社会,: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循环型社会为取向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包括现代生态价值观和是以3R 绿色消费的理念。一个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该国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和智力、技术等条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环境承载力: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理解

结合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谈谈你对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理解。 1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全面、科学的分析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区域影响因素,才能真正的认识旅游开发的作用。旅游开发会对旅游目的地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产生影响。 第一、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旅游业以其特殊的产业性质,对多种经济部门、旅游者以及旅游开发商产生影响。旅游开发在不同的地区所需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取决于开发地区的资源状况、经济结构和地理区位。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外汇收入,改善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旅游行业在开发和运营的过程中,会接收大量的就业岗位,间接就业的限制性及季节性较强对就业的影响意义重大。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区域产业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旅游者的各种消费需求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和是其他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 但是,旅游也会对区域经济产生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在由于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开发条件尚不具备,旅游过度超前发展。旅游会从多方面导致通货膨胀而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 旅游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独立、冲突和共生的关系。旅游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推动力,也促进了人文资源的传承和推广。同时旅游的进程中,外来文化也会对当地的社会进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旅游业对旅游目的的社会带来影响的表现在价值观、个人行为、家庭关系、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宗教、语言、健康等方面的变化。其中,旅游地的居民态度、旅游者的示范效应、社会道德、宗教、语言、健康对旅游业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 第四、旅游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旅游是引起文化移植的一个方面,各种文化的碰撞引起文化的变更和交流。旅游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其成功受时间和空间交流、游客、文化经济人的影响。 2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资源危

区域可持续发展论文

目录 摘要 (1) 一、问题的提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2) (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方式 (2) 三、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践 (4) (一)三门峡市的转型实践 (4) (二)唐山市经济转型实践 (4) 1开放型加工制造业的培育 (4) 2现有资源型产业的优化调整 (4) 结论 (5)

摘要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为国家提供了主要生产资料、巨额利润和税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资源型地区是依托当地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而兴起或者发展起来的地区,其主要产业是围绕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的加工业。实践证明,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资源将逐渐耗尽,资源地区的经济转型是无法避免的,而且经济转型是一次重大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的变革。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与发展是由不可持续的发展转变为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资源;转型;可持续 一、问题的提出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资源开发而建立的城市,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主要功能是向市场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目前,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日益落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改善民生和就业日益困难。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指由区域分工深化和技术提升而引起的经济结构转换和产业转型,意味着逐步脱离矿产资源采掘与初级加工业,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不同地区的资源型城市有不同的资源类型、地理环境、周边环境,因此在转型发展中也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 资源型城市的优势首先在于资源禀赋,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投入规模扩张的背景下,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资源型城市可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较高增长速度。但是资源本身也存在生命周期,随着资源逐渐被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开始下降,过分依赖资源发展的城市将会面临严重的经济压力以及沉重的社会负担。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复合概念和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转型过程中,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将由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元的发展模式转变。当前,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地区已经结合本地实际取得

可持续发展概论

可持续发展概论 我的家乡在淄博。淄博的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依靠淄博市的资源优势和工业发展条件,投资建立了山东铝厂、新华制药和齐鲁石化等一大批骨干企业,逐步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基础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为支柱,新兴产品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淄博也成为了著名的“陶瓷之都”、“石化之都”和“丝绸之乡”。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淄博依靠粗放式的发展换来了经济的增长。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淄博经济已受到来自土地、环保等多个因素的制约。 一是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水源地的过度开采和水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淄博市主要矿产资源,如煤炭、铝土、陶土等开发逐步进入衰退期,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危机。 二是原材料、初加工的产业体系,对资源的依赖性大,对煤、电、油等能源消耗量大。 三是固体废弃物处理任务艰巨,建筑垃圾及城市垃圾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四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容量的矛盾十分突出。 解决以上问题,关键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缓解淄博市资源供需矛盾。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提倡绿色消费和节约型消费。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环保产业和第三产业。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引导企业树立新的资源观,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加大产业链的伸延开发,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第三,要加强环境污染的防治。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及生活垃圾处理厂,加大固体废物的污染处理。 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

必严。 相信通过整治,淄博的环境会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会大幅度提升,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能力有限,也就能写这样子的了吧。。。你凑合着改改应该能过。。。 哪些需要加什么我都有用红色标注。。 自己还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写一点、、 然后就是目录。。你自己弄一下把,我不会弄目录。。我哥哥他们弄得目录一点就链接到相应的地方了。。我真心不会弄啊~~ 前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么个写的,我就写上了。。 好吧。。 早就写完的东西因为木有电脑发给你,所以晚了。。。 呃~就这么的吧。。。 有撒不懂得你再问我就行。。。 今天我一直能用笔记本上网。。。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 旅游是一种空间活动,需要丰富的地理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生活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旅游开发,规划先行。只有通过规划,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旅游同环境的协调。。针对旅游业的现存状况,根据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性,随着旅游环境容量,我们将使旅游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旅游,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征,旅游规划 旅游业随着旅游的兴起而产生,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则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使我们不得不对有关旅游业、现代旅游、我国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旅游规划、旅游保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深入了解、重新定义。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好的研究,对今后旅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目录: 0.前言…………………………………………………… …………………(页码) 1.旅游业…………………………………………………… …………………(页码) 2.现代旅游…………………………………………………… …………………(页码) 3.旅游资源…………………………………………………… …………………(页码) 4.我国的旅游资源…………………………………………………… …………………(页码) 5.旅游开发…………………………………………………… …………………(页码) 6.旅游规划…………………………………………………… …………………(页码) 7.旅游保护…………………………………………………… …………………(页码) 8.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页码)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练习题有答案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练习 题有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六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生态旅游概述 一、填空题 1、生态旅游的特点是、、、高层次性、参与性 2、生态旅游的发展要遵循少而精原则、保护原则、原则、原则 3、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将其分为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 二、名词解释 生态旅游资源 三、单项选择题 1、在全世界普及的四种新兴旅游活动形式中,()居首位 A生态旅游 B文化旅游 C参与性旅游 D修养保健旅游 2、“生态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可追溯到()年 A1955 B1965 C1975 D1985 四、多项选择题 1、生态旅游作为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以()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深受人们的关注 A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 B提高生态旅游规模 C普及生态知识 D维护生态平衡 2、下列关于生态旅游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旅游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的一种旅游活动 B生态旅游不同与旅游生态学研究活动 C生态旅游是在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首先发展起来的 D生态旅游被看做是传统大众旅游的替代品 五、判断正误 1、()生态旅游以其对旅游资源无破坏、对环境无影响而为广大旅游界人士所关注,为广大旅游者所追求,目前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 2、()生态旅游要求不准触及的形式保护环境和资源 3、()生态旅游与普通旅游的根本区别并不是旅游方式的不同,而是旅游方式的不同。 4、()生态旅游资源和一般所讲的自然旅游资源完全重合。 六、问答题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据统计,目前世界旅游业的年增长率超过4%,其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生态旅游,年增长率达25%-30%,根据本届所学知识分析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填空题 1、天然性保护性知识性 2、严格管理双赢 3、自然人文 二、名词解释 生态旅游是指以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和各种因素和现象的总和。 三、单项选择题 1、A 2、B 四、多项选择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

可持续发展导论 前言 1 通识课的必要性——接受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学院学科建设和专业学习的指导思想。 2 学习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区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条件及保障机制建设 3 学习方法课程特点:综合性交叉性区域性实践性。综合分析与实证解剖相结合;集中讲授与科研论文或者主题讨论相结合;明晰学习思路,掌握主要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发展中的问题运用学到理论撰写小论文;培养兴趣,积累资料关注发展中的问题。第一篇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 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第一节人类对发展的反思(分析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对出现发展问题的反思 1 综合问题;速度和质量问题;规模和效益问题;平衡和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资源需求与供给问题;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问题;财富增加和社会和谐问题。 2 社会发展阶段的演进与自然关系的矛盾 工业革命以后,人与自然关系日趋恶化。 采集文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黄色文明)——工业文明(黑色文明)——后工业文明(绿色文明信息文明)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这种关系日趋恶化。插表格 二社会实践层面上对发展观的反思 1 关于发展与发展观 发展:发展是一个过程,指食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科学史上对发展的理解:哲学家:发展是关于纯粹思维规定的辩证的演进,即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与一系列逻辑概念的辩证进展相一致的这种含义上的发展。社会学家:发展的含义就是社会的进步。经济学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广义的发展观是关于宇宙发展的见解,研究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孔德创立社会学,旨在阐明现存社会制度基础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科学。19世纪中叶,马克思第一次科学的系统的把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做了全面研究,哲学层次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社会发展理论,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它的集中体现。 狭义的发展理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欠发达欠发展状态向发达状态过度的条件动力方法和途径的理论。 当下对发展观的认识 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变迁过程;对它的认识由发展的某一方面发展到发展的多维目标;焦点集中在两条主线交互进行: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物质资本——认为资本——社会资本;经济发展模式: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观是新的发展观。 2 传统发展观的实践 传统发展观的实践主要是经济发展观和社会发展观。 (1)经济发展观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七章 旅游影响

第四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 1.《我们共同的未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利益的发展模式 2.《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维持文化统统、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需求,即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损害环境持续性基础上,既满足当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又不妨碍满足后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既保证旅游经营者的利益,又保证旅游者、目的地居民的利益,实现旅游业长期安定与调和、协调发展。 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995年4月西班牙 核心:代际公平增进理解加强意识 四、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承载力 旅游承载力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在不使当地环境质量和游客经历感受下降的前提下,所能吸纳游客参观的最大能力。 物质环境承载力、设施用地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社会承载力。 2.政府、旅游者、开发商三者的关系 复习题 ◆动动脑

1.旅游业在解决一国就业问题方面有哪些作用? 2.为什么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安定? 3.旅游业的发展如何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4.2004年年底,我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试分析“红色之旅”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 5.在预防和控制旅游的消极影响方面,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动动嘴 1.有观点认为,对于一个大国来讲,其经济合宜过重依赖旅游业。你是赞成或反对这种观点?为什么? ◆动动手 查阅资料,就“旅游对经济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区域可持续发展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纲要求】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2.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4.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5.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含义: (1)概念: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2)特点: 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2、区域的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 3、区域差异 (1)比较的方法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资源 人类活动:经济发展特点、工业、农业、人口、城市、政治、历史、宗教、习俗等(2)日本和英国的区域差异 (3)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划分依据:地形、气候。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比较接近。 青藏高寒区东部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横断山脉。 青藏高寒地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区域差异: 要素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 地形海拔较低,地形以平原、 丘陵、高原为主。 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盆地 为主。 海拔最高,地形以高原、高山 为主 气候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 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 气候干燥 高原高山气候,气温较低 水文外流河多属内流河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 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生物植被以森林为主,有熊、 松鼠、熊猫、梅花鹿等动 物 植被为草原、荒漠;有骆驼、 黄羊等动物 植被为草原、荒漠及高山草甸 灌丛;有牦牛、藏绵羊等动物 农业种植业发达畜牧业为主,有灌溉农业和绿 洲农业 高寒牧业、河谷农业 人口稠密较少很少 城市众多较少很少 阶段主要特点人地关系 初期阶段 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工业区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 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 散 明显的不协 调 转型阶段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 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 矛盾加剧 再生阶段对症下药,促使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 业结构,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由紧张走向 协调 考点二生态问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注意: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但不是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由于人口、城市、产业集中,加上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因此成为我国水土流失造成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原因分类产生的影响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 国家旅游局将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年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 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财务管理09级1班的,很高兴能够进入决赛继续与大家交流,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是限于对吃饱穿暖的要求,旅游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大家可以看到,我今天的演讲将分四个板块来进行。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板块,认识一下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区别。生态旅游是一种以欣赏和研究自然、野生动植物以及任何文化特点为目的所进行的有助于自然保护的自然旅游。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保护环境和对维护当地正常生活承担义务的同时,仍能把商业性的旅游业与旅游地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以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有所不同。首先,尽管生态旅游者与传统旅游者有时利用相同的自然区域,然而其态度、兴趣明显不同。传统的旅游与观光地区的生态学及特点无关,其目的在于消遣和娱乐。而生态旅游则是为自然区域本身所吸引,研究和欣赏其自然特征,并对野生生物和自然资源进行非消耗性的利用。侧重于文化特征的旅游,二者经常互为补充。其次,生态旅游是一种计划性活动,依赖于严格的管理以防止严重的环境危害,所以事先要进行影响和效益评价,避免了传统旅游常因计划不周而带来的环境负效应。经过精心设计的说明性计划还能使保护区成为一个支持地方传播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以保存当地居民的传统价值并向外界传播其文化的中心,促进文化繁荣。再者,生态旅游所需条件不同于传统旅游,其基础设施的投资费用很低,仅相当于传统旅游1/4左右。总体来说,生态旅游最重要的是保持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和社会文化的完整,并教育旅客如何欣赏及尊重自然,以商业经济收益为次要考虑。但若一保护区内有一完整的管理架构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再加上生态旅游投资在基础建设的费用较少,其经济收益仍是可比美于传统旅游,收到保护、教育及发展经济之效。 了解了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后,我们进入第二板块,来看看传统旅游所带来的生态污染。夏日是海滩旅游的高峰期,大家从左上角的图中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的狂欢。但是大家也可以看看中间的这幅图,人们同样也在一个垃圾堆中狂欢,并且,当人群散去,留给大自然的是什么?是满目的狼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海边垃圾场,这样的场景真是令人扼腕!当如此美丽的苏州园林竟包围着这样一个浑浊不堪的湖塘,我们心中怎生美感?当河道干涸成这样纵横捭阖的泥沙地,我们这些高尚的人们怎能说出“智者乐水”这样的浪漫词汇?旅游者们为何就非得把生态破坏的如此严重,然后再可怜地向自然求饶,费力地去清理,去收拾自己铸成的恶果?面对旅游带来的如此严重的生态破坏,我们必须找到应对的措施,于是生态旅游就应运而生了。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三个板块,来了解一下生态旅游的思想和成效。生态旅游的思想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自国家旅游局将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中国多个旅游地区都开展了生态旅游的计划,例如三亚、九寨沟等都举行了大型活动来庆祝生态旅游的开展,一些地方还专门培训了专业的导游去带领游客进行生态旅游。在这期间,许多地方都成为了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使环境污染问题有了大幅的改善,同时也引领了一种更加健康的旅游方式。你看,当人们旅游的时候与自然和谐相处了,人们在旅游中获得快乐将比之前海滩上拥挤的人群有大的多吧。而且,人们在这样快乐的旅行之余,还能够领会到当地的文化,并且可以做一个文化的传播者,这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生态旅游还带动了许多农村的发展,因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人们对当地的了解,农村的许多产业得以走出去,并且,近年农村也大力发展农家乐,为农民和当地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旅游有这么多的好处,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它让人们在快乐的旅游之后不用再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核目标与要求: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阿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3.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本章教材的主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或满足特定区域的需要而不危害和削弱其他区域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它是指自然一社会复合系统通过人类活动的自我调控,向更加和谐、更加互补和更加均衡发展的一种动态过程,人类这一认识水平上的飞跃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可持续理论的提出,各产业部门随之提出了“可持续农业”、“可持续林业”、“可持续工业”等概念。所有这些概念都由“可持续发展”所定义的本质内涵确定。 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着重点会有所不同,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经济,并且都必须依托本身的资源,在此首先应掌握相应区域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不同科技水平、不同投入条件下第一性物质生产量和系列化产品的数量,’掌握环境退化的阈值,进而确定开发种类、规模,以保证资源与环境能够休养生息,永续利用。我们的目的是发展经济,要做到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并通过市场、金融、税收及人口等政策促进资源开发、经济发展。 我国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国家特别重视维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视解决土地荒漠化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强调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避免侵害脆弱的生态系统;重视发展森林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积极治理和恢复已遭破坏和污染的环境;同时积极参与保护全球环境、生态方面的国际合作活动。 本章作为必修内容模块3的第二部分,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了七种区域类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效果。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全球人地关系的缩影。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状况千差万别,因此,在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时,应当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分别采取相应的开发策略和保护措施。区域综合开发、资源合理利用、流域全面治理、产业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稳步推进等问题,是区域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我国和世界上已有了成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例,了解和借鉴区域开发的成功模式,对提高区域发展质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增强中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有着重要意义。 本章共分六节,以人地关系为线索,以案例的方式,从区域的危害治理到区域的开发,从农业到矿业再到工业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阐述了生态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方法。因为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所以将这一部分知识安排在第一节;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从湿地的概念、作用、利用与保护四个方面论述了湿地对人类的重要性;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为案例,分析了河流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及经验;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介绍了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三方面的知识。目的是通过学习、借鉴别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推进我国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