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6 湖泊

专题6 湖泊

专题6    湖泊
专题6    湖泊

专题6 湖泊(2020.5.6)

一轮知识点串讲与巩固

1.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

2.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含义、类型与分布

(2)湿地资源的功能(旅游、生态、降解、产出、调节、其他功能)

(3)湿地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4)不同湿地开发与保护的主要目的(大河中下游湖泊、内陆干旱区、大河上游、东北三江平原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

(5)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6)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思路

①时间长短(长期变化、短期变化、季节变化)

②湖泊区域(短期内外流湖萎缩、增加,干旱区内流湖萎缩萎缩)

(7)外流湖缩小问题的分析模型

[核心知识必备]

1.湖泊概念: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水流缓慢的储水地。

2.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1)水位:

①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补给方式。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最低;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湖泊,水位变动一般不大。周期性的变化又分为年变化和日变化。有些湖泊因受湖陆风、海潮、冻结和冰雪消融等影响,产生周期性的日变化。

②非周期性的变化:往往是因风力、气压、暴雨等造成的。此外,由于地壳变动、湖口河床下切和灌溉发电等人类活动也可使水位发生较大变化。

③与湖泊底部地形的关系:湖盆底部地形平坦,湖水较浅的,水位变化大;湖水深,地形坡度大的,水位变化小。(贝加尔湖)

(2)盐度:气候(降水量/融冰量/融雪量、蒸发量)、河流(流入、流出)、生产、生活用水、湖泊封闭程度。

(3)含沙量:周围地形、气候、河流、湖床深浅、附近当地风沙情况。

(4)结冰状况:直接因素是气温,间接因素:纬度、地形、盐度、水深、离陆地远近、流动性、温泉(地热)。

(5)生物:气温、饵料、水域面积、封闭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地形。

3.盐湖的形成条件

(1)淡水补给量少:

降水→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湖水补给量少;

冰川融水→(冰川消退)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

径流汇入→无径流汇入或少径流汇入,淡水补给量少;

人为→工农业、人口用水量、水库截留等,导致入湖淡水减少。

(2)蒸发量大:

气候干旱,气候变暖等,导致蒸发量增大。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风力强劲,加剧蒸发。

(3)蒸发量大于淡水补给量。

(4)为内流湖,无径流排出盐分;盐分不断累积,最终形成盐湖。

备注:(可能有)早期为海洋,后经地壳抬升,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水;(可能有)地势低于海平面,与海洋水连接,海水渗入。

4.四类湖泊的成因实例分析

(2)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

①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

●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②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

●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

●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

③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④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5.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咸水湖:

自然原因:①降水少,蒸发旺盛;②全球变暖,加剧蒸发;

人为原因:①过度地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小;②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治理措施:①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②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1)含义: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冷空气在经过大湖湖面时,被增温加湿,温度就高于湖泊迎风岸的冷空气气温,相当于暖湿气流流向冷气团,类似于暖锋的形成过程。

(2)大湖效应产生必备的几个条件:

①有冷空气吹来;

②冬季湖面存在“热源”;

③.暖湿气团在迎风岸登陆,遇冷气团或地形阻挡形成降雪(雨)

(3)降水(雪)地点、降水(雪)量

降水(雪)地点取决于使云移动的风向和风速。风速决定了暴风雪行进的距离,风越强烈,其携带的水汽走得越远,晚秋与初冬时节,其行进的距离最远。

降水(雪)量取决于以下因素:冷气团与水面的温差,温差较大时,水温越高,冷气团温度越低,冷凝的水汽就越多,雪量就大,一般在12月和1月容易出现这种温差,也最容易产生暴风雪;冷空气在水面行进的距离,即吹程也会影响降雪量,冷空气与暖水面接触时间越长,气团就会携带越多的水汽。如果水面结冰,水汽供给停止,大湖效应就会停止。

【高考地理微专题】湖泊

湖泊 一、湖泊的类型 (一)按成因分类 (二)按盐度分类 (1)淡水湖:与外流河相通,湖水易交换,循环更新周期短,含盐分少;主要分布在外流区(或降水较多的地区)。 (2)咸水湖:为内流河终点,只有流进的河流,没有流出河流。因蒸发盛,盐度较大;主要分布在内流区(或降水较少的地区)青海湖、纳木错、里海、死海等。 二、湖泊的特征 【典型例题1】右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1)~(2)题。 (1)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2)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典型例题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典型例题3】据地质考察研究,倒淌河在1 3万年前流入黄河,而如今则注入青海湖。 指出倒淌河流向变化对青海湖湖水盐度影响,并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成因。(8分)三、湖泊的效益与价值 (1)生态效益: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减轻洪涝、美化环境、净化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经济效益:提供淡水、水产养殖、发展航运、旅游等。 (3)科考价值。 四、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咸水湖】自然:气候变暖、蒸发旺盛;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人为:注人湖泊的河流两岸引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泥沙在湖区淤积。 【淡水湖】主要是人为: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在湖区淤积;围湖造田。 2、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对湖泊本身+对周边地区) 对湖泊本身:导致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水质变差;

2020年二轮复习湖泊专题习题(含答案)

湖泊专题习题(含答案) (2018?课标卷I)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C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B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2018年全国卷Ⅲ)贝加尔湖(如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 8 千米。据此完成4~6 题。 4.贝加尔湖形成于A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5.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 还在加大,说明C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6.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D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2015年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7~8题。 7.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C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8.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B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2019?广东佛山市二模)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湖泊分布图,图中盐湖湖水盐度高,以产盐而得名。在盐湖西侧,自东向西分布着3个内流湖。2011年9月卓乃湖溃决后,库赛湖、海丁诺尔湖湖水外溢,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张,并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据此完成9~11题。 9.对盐湖水位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D) A.降水 B.蒸发 C.下渗 D.气温 10.科学家发现2011年9月盐湖增加水量远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原因最可能是 (C) A.沿途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B.灌溉农业区用水量多 C.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截留 D.经河流流入其他区域 11.受卓乃湖溃决的影响,库赛湖的主要变化是( C ) A.含沙量减小 B.水位变低

地理常识――我国湖泊旅游资源(一)

地理常识――我国湖泊旅游资源(一) 陆地表面洼地积水形成比较宽广的水域,称为湖泊。我国是世界上湖泊众多的国家,天然湖泊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就有2800多个,总面积达8万平方千米。此外还有大量的小型湖泊,众多的人工湖泊即水库。 湖泊的类型很多,按湖水的矿化度,可分为淡水湖(矿化度小于1克/升),咸水湖(矿化度在1—35克/升)和盐湖(矿化度大于35克/升);按湖水与径流的关系,可分为内陆湖和外流湖;按成因,可分为河迹湖、构造湖、堰塞湖、海迹湖、火口湖、冰川湖、风蚀湖以及人工湖泊等。 是因河流改道而形成的湖泊,水质一般为淡水。我国五大淡水湖多为河迹湖。 因地壳断裂下陷积水成湖为构造湖。一般湖泊较大,湖水较深。我国云贵高原的湖泊大都为构造湖,如著名的滇池、洱海、抚仙湖等。 因山崩、火山熔岩、泥石流等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东北地区分布较多,如黑龙江省的镜泊湖、五大连池,都是火山熔岩堵塞河道形成的。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 又称?湖,是古海湾封闭而成的湖泊。太湖和杭州西湖是较典型的海迹湖。 是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吉林长白山天池是我国最著名的火口湖,它位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峰顶,水面海拔约2200米,故称天池。面积9.2平方千米,最大湖深312米,是我国最深的湖泊。 因冰川侵蚀形成洼地积水成湖。如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美国加拿大之间的五大湖,就是典型的冰川湖。在我国,这类湖泊多分布在西部高原高山地带,但大多为一些不知名的小湖。新疆北部的喀纳斯湖是典型的冰蚀冰碛湖。有人认为新疆天山天池也是一个冰川湖,它湖面海拔近2000米,紧依博格达雪峰,湖峰相映,美丽异常,因此传说为西王母的“瑶池仙境”。 因风蚀洼地积水成湖。这类湖泊大多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风力较强又很干旱的地区,如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敦煌的月牙泉比较著名。 我国的一些水库,由于面积较大,周围风景优美,也成为风景名胜。如北京附近的密云水库、十三陵水库;辽宁抚顺的大伙房水库;吉林的松花湖;浙江千岛湖;湖北的丹江口水库、葛洲坝水库;深圳水库等等。

地理微专题九:湖泊

微专题九湖泊 一、答题思路 二、题型示例 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用公式:T=W/(Q×86 400)计算。T为换水周期,以天计;W为湖泊贮水量,以立方米计;Q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立方米计。平均深度=贮水量/面积。下表所列为我国部分湖泊的有关数据,据此完成1、2题。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 A.湖泊面积越大,换水周期越长 B.贮水量越小,换水周期越短 C.太湖水循环最活跃 D.洞庭湖水体更新最快 2.对青海湖和洞庭湖的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青海湖面积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湖贮水量大

B.青海湖换水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该湖入湖水量小 C.洞庭湖平均深度小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泥沙淤积严重 D.洞庭湖入湖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流域降水量小 咸海(内流湖)原为世界第四大湖,因人类过度利用而迅速萎缩,2014年咸海大部分干涸消失。如图为咸海区域图。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水循环的原理,直接补给咸海最多的水体是( )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大气降水 D.冰雪融水 4.咸海萎缩后带来的影响是( ) A.灌溉用水减少 B.耕地面积增加 C.气温日较差增大 D.沙尘暴频次降低 波波湖面积2 800平方千米,深度2.4~3.0米,湖面海拔3 690米,是南美洲西部玻利维亚(南回归线以北)第二大湖。湖水含盐量很大,过去一直是鸟类从北向南迁徙途中的休息地,也是高度濒危动物安第斯美洲狮的水源。目前此湖已经干涸。下图是1986年和2016年波波湖面积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根据材料推测,波波湖的湖盆底部( ) A.地形平坦 B.波状起伏 C.南高北低 D.东高西低 6.波波湖的水位在下降过程中,在湖泊四周可以看到大量( ) A.砾石边滩 B.盐分析出 C.树木枯竭 D.渔民内迁 7.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每年2月前后完全封冻。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湖区西岸风速大于东岸。下图示意纳木错流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水循环环节,分析纳木错成为咸水湖的原因。 (2)列举纳木错湖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 (3)风力对湖冰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据此推测纳木错湖区东、西部封冻期的早晚及湖冰形成的稳定程度。

高中地理 高考——河流与湖泊专题

专题——河流与湖泊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较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1)指出巴音河的流向及其该河的流域类型。(2分) (2)结合图示信息,描述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4分) (3)说明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3分) (4)有专家认为,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为该专家提供合理的解释。(3分) 解析:(1)流向:自东南向西北。流域类型:内流区。 (2)阶段一至阶段二: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二至阶段三: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3)托素湖(地处盆地)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可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排入其中,随着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而成咸水湖。 (4)(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内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增多。

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湖泊,属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水系,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湖水补充来源除湖面直接接受大气外,主要依靠地下水的补给和地表径流。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为其主要补给河流。湖泊东北部的新开河长25千米,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呼伦湖已经呈现富营养化状况。 (1)新开河吞吐受图中其他河流流量影响较大,据此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4分) (2)推断在新开河以吐为主的年份呼伦湖盐度变化并说明理由。(3分) (3)2013—2015年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径流量增加,但呼伦湖水位涨幅不大,分析其原因。(3分) (4)说明近年来入湖营养盐类的主要来源。(3分) 解析:(1)新开河吞: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大,海拉尔河流量较小。新开河吐: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小,海拉尔河流量较大。 (2)盐度上升。该区域气候较干旱,湖水蒸发旺盛;此湖泊成为内流湖,入湖径流带来的盐类物质不断积累,盐度上升。 (3)呼伦湖面积广大;流域内草原广布,调节径流;新开河为吞吐型河流,对呼伦湖水位有调节作用。 (4)呼伦湖流域以畜牧业为主,牲畜粪便随径流入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流入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草原退化,使更多营养盐类随径流和风进入湖区。

文化旅游资源整理

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它可以凸显一个城市、景区和度假区的个性,提升其品位和内涵,丰富游客体验,促进游客消费。但是,知易行难。如何挖掘和利用文化做好旅游?很多地方还是十分困惑、成效不大。在此,本人做一些总结。 一、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路径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摸清家底。 这一工作,文化部门责无旁贷。要分门别类,以图片、录音、录影、书籍、杂志等多种形式对于各种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整理和挖掘,建立完整的文化资源库。 其次,必须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评估。 文化资源不等于旅游资源。中国是文化大国,各地都有很多地方文化素材。地方官员往往引以为自豪,号称自己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但是,它们有的是遗迹(如古田会议会址),有的是遗址(如赤壁之战),有的是传说(如“黄粱美梦”),有的是风情(如开渔、民歌)。他们往往具有“小、散、虚”的弱点。一个凄凉的墓、一个残缺的碑,一个空中漂浮的传说。1000年历史的,往往只能看到近10年重修的新建筑,有的什么都没有,只是废墟;有的已经无处可寻,只有传说。

哪些文化资源可以做旅游,哪些不可以做,要以旅游吸引力为标准。一般而言,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重点素材是: 1.地方建筑。民居、桥梁、城池、寺庙等,展现地方民居的风格、材料特点,让游客体验其功能; 2.地方曲艺。如山歌、地方剧。对于外地的旅游者,由于存在语言差异,宜以技术手段加上内容解说以能理解和欣赏。 3.地方饮食。包括地方菜、茶、咖啡、水果等等,应尽量向游客展现其魅力。 4.民俗节庆。例如元宵举行的客家梅州埔寨烧龙灯,还有客家山歌节、擂茶文化节、客家艺术节等。 5.历史渊源。重大历史事件(如战争战役)、名人事迹。 6、民间工艺,如刺绣、年画、剪纸等等。工艺品的用材,宜尽量使用当地的独特材料,例如韩国济州岛用火山灰石头雕刻的民间宗教人像。 第三,选择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 文化旅游的开发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 1、博物馆。这是最传统的一种方式,如各地的名人故居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一些专题博物馆(如雷州石狗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微专题微专题二湖泊学案

微专题二湖泊 [核心知识必备] 1.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 (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 (3)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4)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2.综合治理 (1)面临“灭湖”威胁的原因: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引起的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2)“灭湖”带来的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退化;湖岸周围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3)解决“灭湖”威胁的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国家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立法保护水资源等。 [实例应用提升] 1.(2018·全国卷Ⅲ,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解析第(1)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符合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的特征。火山口集水形成的火山口湖一般保留有完整的锥形火山山体和封闭的中部洼地,滑坡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后,一般在堰塞体的下方保留原来的河道,图中信息均不符合。河流改道不会形成较深的湖泊。第(2)题,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主要是由入湖河流搬运的泥沙在湖中沉积形成的,若入湖径流增多,则输沙量增大,入湖泥沙增多,沉积物增加使湖床抬高,湖泊变浅,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的特征不相符。贝加尔湖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降水量的加大不会对湖水深度产生明显影响。由于断层中部继续下陷,湖盆在加深,尽管外力作用使沉积物不断加厚,但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答案(1)A (2)C 2.(2018·山东烟台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专题)湖泊分类及形成原因

湖泊专题 洛宁一高中高三郭高翔 一、概念:洼地水体生态系统 二、地貌特点——等高线 三、湖泊功能: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调蓄洪水; 经济功能:资源保护、水域生产、航运、旅游; 社会功能:洪涝调蓄 四、湖泊问题:水量减少、面积减小、水质、生态变差、功能减弱 五、成因:植被破坏、围湖造陆、无序用水、水体污染 六、措施:保护植被——水土保持;退陆还湖;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湖泊保护法规建设 七、分类体系:盐度分类:咸水湖、淡水湖; 流域分类:内流(陆)湖,外流湖

地形分类:高原湖,高山湖,平原湖 成因分类:内力成因湖、外力成因湖 内力成因湖分为:构造湖、火山口湖、堰塞湖 外力成因湖分为:风成湖、河成湖、冰川湖、海成湖 湖泊成因分类及形成原因: 湖泊是由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物质——矿物质、溶解质、有机质和水生生物等组成的统一体。 湖泊的形成有多种多样形式,像黑龙江省风景秀丽的镜泊湖,它的形成是由于火山喷出的岩浆碎石堵塞了牡丹江的河道,在河的上游形成的。有的湖泊是由于地势低洼积水而形成的,如无锡的太湖。有的湖泊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如青海湖。有的湖泊原来是海的一部分,后来由于泥沙把大片水域与大海隔离形成的,如杭州的西湖。湖泊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并且与环境诸因素之间进行着相互作用和影响。 但是,不论湖泊是怎样形成的,它都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条件:一是洼地即湖盆,二是湖盆中所蓄积的水体。湖盆是湖水赖以存在的前提,而湖盆的形状和特性不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湖泊是怎样形成和演变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着湖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种类。因此在地理学中通常以湖盆的成因作为湖泊分类的主要依据。近年来在湖泊分类时又考虑到致使湖盆积水的主导因素,因为只有积水的洼地才称为湖泊。 湖泊的形成 1.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南高原上的滇

湖泊旅游专题知识讲解

附件专题研究 湖泊旅游专题研究 湖泊作为静态水体的一种主要形式,通常是在封闭洼地中积蓄而成,并自然形成完整的湖泊生态系统。从成因、位置、水质等方面看,湖泊可分不同类型,加之大小各异,所处区域人文环境的不同,湖泊旅游资源的风貌景观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色,不同于江、河、海、溪、瀑等水体,重要的差异有两点。 首先,湖泊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湖泊水体的自净能力远不及海洋及江河,由于海洋和江河均较辽阔,且都是“活水”,它们与湖泊具有不同的水体条件和特征,所以水体的自净特点和自净过程就有明显差别,湖泊生态系统一经破坏,便很难修复。 其次,湖泊的生命相对短暂。湖泊有其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过程,由于入湖的河流携带的泥沙不断堆积,湖泊会日益变浅;湖岸植物的生长繁盛,残体堆积,也导致湖泊面积的逐步缩小。同时,湖泊开发的地方,人类的足迹和经济活动也会加速湖泊的演化和消亡。填湖造田、任意排放污染物、大规模集约养殖及湖水的无节制滥用等,都会导致湖泊的快速消亡。所以说,湖泊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其生命要短暂得多。 因此,湖泊旅游的开发规划过程中,湖泊的保护规划尤为重要。 (一)国内湖泊旅游发展现状与格局 1、现状总况 湖泊和其它水体一样,是旅游度假区的常选之地,常见的形态是作为度假旅游的综合旅游区来开发。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因此湖泊的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先天的资源优势带来了湖泊旅游的发展,国内出现了一批以湖泊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胜地。但总体讲,国内湖泊旅游发展水平总体相对滞后,且发展速度不平衡,大多数湖泊

旅游区以观光旅游为主,仍处于发展的准备期、仿徨期、观望期和突破前期,同时面临着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经营与管理、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与其他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与世界湖泊旅游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比较滞后。(刘锋等,2005)。 2003年,我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19处,其中以湖泊为主体的有16处,分别是:黑龙江省的镜泊湖、五大连池,吉林省的松花湖,江苏省的瘦西湖、太湖,浙江省的杭州西湖、千岛湖,福建省的泰宁金湖,湖北省的武汉东湖,湖南省的洞庭湖,广东省的星湖,青海省的青海湖,新疆省的天山天池,贵州省的红枫湖,云南省的滇池、洱海(吴殿廷)。 2、发展格局 中国共有湖泊约2万多个,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38个。这些湖泊在中国版图上星罗棋布,但从区域分布上看,全国湖泊比较集中的分布在五大湖区。 (1)蒙新高原湖区: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2.2%,大型湖泊常成为内陆盆地水系的最后归宿;由于蒸发量超过湖水的补给量,湖水不断浓缩,逐渐发育成闭流性的咸水湖或盐湖。 (2)青藏高原湖区: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0.5%,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和面积最大的高原湖群,也是中国湖泊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湖泊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湖水深度一般较大;大多分布在藏北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与其周围干旱闭流的高原腹地;一些大中型湖泊都是在构造裂带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只有少数冰川湖或堰塞湖分布在山地和峡谷地区。 (3)东北平原-山地湖区:总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4%,入湖水量比较丰富;大多受火山活动的影响,如牡丹江上游的镜泊湖,德都县五大连池和长白山地区的白头山天池等,都属于这一类的湖泊。 (4)云贵高原湖泊: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4%,主要分布在滇中和滇西地区,以中小型淡水湖泊为主,以风景秀美而闻名。区内湖泊多为构造湖,此外,碳酸盐类岩层经水的溶蚀后,对湖盆的发育也起着辅助作用。 (5)东部平原湖区: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9.4%,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4文化景观与旅游专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4文化景观与旅游专题 一、高考展望 1、以区域地图为信息载体,考查区域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区域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 条件评价。 2、联系历史知识,考查文化源地与文化区的形成,文化扩散及其带来的影响。 3、以“旅游黄金周”为背景材料,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景观的欣赏、旅游交通地理等相 关知识。 4、结合旅游产业的相关资料,考查旅游对经济的影响,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二、考点透析 1、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 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自然对物质文化景观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上,而对精神文化景观的影响相对较小。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并非绝对的。因此,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环境的特征以及自然现象的分布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减小。文化景观只有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才可以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或无害的影响,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文化源地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是文化事物(或现象)的源地, 二是文化系统的源地。文化事物(或现象)源地就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事物的产生地.文化系统源地是指一个结构较为完整、特征较为明显的文化系统的产生地。例如亚非地区世界主要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就属文化系统源地。这些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点是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同时有各自的精神文化景观, 形成了由一系列文化要素构成的文化系统。文化事物、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覆盖的地区都可称为文化区,这是文化区的广义概念。 3、旅游景观的欣赏 自然界能使游客产生美感的自然风光和物象的地域组合称为自然风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是多样的,如山、水、气、光、动物和植物等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千变万化的景象和环境,再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产生联想、理念的感知印象,从而获得美感而得到精神和物质的享受。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与文化艺术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风貌和特色的集中反映。它给人以知识、教育、启迪和乐趣。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社会性质、意识形态和文化素养的支配,随着时间不同、国家性质不同,同一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以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专题湖泊

湖泊 一、湖泊的成因类型 (一)力湖 1.火山湖:火山口为盆地形,积水成湖,如长白山天池、湖光岩。熔岩堰塞湖:火山岩浆下泄堆积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如的五池。 2.构造湖:由于地壳力作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在断层线上发育成湖。构造湖特征鲜明,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如东非大裂谷中的坦噶尼喀湖,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中国滇池等。 (二)外力湖 所有外动力地质作用都可形成湖盆,规模小、水浅、湖盆周围可保留一些相应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地形和沉积物。 1. 河成湖:①河流截弯取直,牛轭湖。②河漫滩上洼地在海水泛滥后暂时性的湖。 2. 冰蚀湖:冰川地区尤其是大陆冰川地区,由于冰的刨蚀作用在岩性软的地段形成洼地,冰融后成湖。如北美洲五大湖。 3. 海迹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湖泊。其中最常见的是潟湖——靠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而成。(有一些形成较久的古潟湖,因长期于海洋隔离,陆地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西湖。) 4. 风蚀湖:水浅,易成为盐咸湖。 5. 溶蚀湖:地面溶蚀洼地地下溶洞的坍陷。 二、亚洲湖泊 (一)亚洲湖盆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湖(如贝加尔湖、库苏泊、死海等);海迹湖(如里海、咸海);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数湖泊);火山作用形成的湖泊(如白头山天池、镜泊湖等);风蚀洼地湖(如我国、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等等。 自然界的湖盆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发育在北美(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由五大著名湖泊组成:安大略湖、伊利湖、休伦湖、密歇根湖、苏必利尔湖。原先是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湖,而后又经过冰川的刨蚀作用改造而成。由于湖盆成因不同,各类湖泊的分布反映了地质条件和自然地理情况。 (二)从湖泊水文和化学特性方面划分,亚洲湖泊的类型有:咸水湖(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东部、死海等);淡水湖(如贝加尔湖、洞庭湖、兴凯湖等)。 三、湖泊的水文特征:包括水位、含沙量、结冰情况、盐度情况等。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水能。)气候条件对湖泊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潮湿气候区,多形成水量丰富的、河湖串通的淡水湖,在干燥气候区,多形成水浅的和无排水口的咸水湖。 (一)湖泊的水位: 1、湖水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冰雪融水,残留海水 湖水来源与湖盆所处的地形有关:地势高(山顶火山湖)——主要是大气降水的补给。 低洼处——地下水补给(潜水、泉水)。 温湿区——河水。 寒冷地区——冰雪融水。 2、湖水的排泄:蒸发、渗透、流泄三种方式向外排泄,有些湖泊有较固定的泄水口。 泄水湖(外流湖)——具有泄水出口,温、湿区常见。

专题6 湖泊

专题6 湖泊(2020.5.6) 一轮知识点串讲与巩固 1.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 2.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含义、类型与分布 (2)湿地资源的功能(旅游、生态、降解、产出、调节、其他功能) (3)湿地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4)不同湿地开发与保护的主要目的(大河中下游湖泊、内陆干旱区、大河上游、东北三江平原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 (5)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6)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思路 ①时间长短(长期变化、短期变化、季节变化) ②湖泊区域(短期内外流湖萎缩、增加,干旱区内流湖萎缩萎缩) (7)外流湖缩小问题的分析模型 [核心知识必备] 1.湖泊概念: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水流缓慢的储水地。 2.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1)水位: ①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补给方式。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最低;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湖泊,水位变动一般不大。周期性的变化又分为年变化和日变化。有些湖泊因受湖陆风、海潮、冻结和冰雪消融等影响,产生周期性的日变化。 ②非周期性的变化:往往是因风力、气压、暴雨等造成的。此外,由于地壳变动、湖口河床下切和灌溉发电等人类活动也可使水位发生较大变化。 ③与湖泊底部地形的关系:湖盆底部地形平坦,湖水较浅的,水位变化大;湖水深,地形坡度大的,水位变化小。(贝加尔湖)

(2)盐度:气候(降水量/融冰量/融雪量、蒸发量)、河流(流入、流出)、生产、生活用水、湖泊封闭程度。 (3)含沙量:周围地形、气候、河流、湖床深浅、附近当地风沙情况。 (4)结冰状况:直接因素是气温,间接因素:纬度、地形、盐度、水深、离陆地远近、流动性、温泉(地热)。 (5)生物:气温、饵料、水域面积、封闭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地形。 3.盐湖的形成条件 (1)淡水补给量少: 降水→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湖水补给量少; 冰川融水→(冰川消退)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 径流汇入→无径流汇入或少径流汇入,淡水补给量少; 人为→工农业、人口用水量、水库截留等,导致入湖淡水减少。 (2)蒸发量大: 气候干旱,气候变暖等,导致蒸发量增大。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风力强劲,加剧蒸发。 (3)蒸发量大于淡水补给量。 (4)为内流湖,无径流排出盐分;盐分不断累积,最终形成盐湖。 备注:(可能有)早期为海洋,后经地壳抬升,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水;(可能有)地势低于海平面,与海洋水连接,海水渗入。 4.四类湖泊的成因实例分析 (2)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 ①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 ●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②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 ●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 ●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 ③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④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5.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河流,湖泊,湿地等专题汇总

河流水文特征: ①水位:水位高低,水位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①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 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②分布在干旱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②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 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③汛期 ④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 ⑤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⑥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⑧流速 河流水系特征: 一、河流源头、流向及长度;二、流域面积大小;三、水系状况与流域范围; 四、支流数量及形态;五、河道(弯曲、宽窄、深浅)。 湖泊水文特征: 例:新疆内陆河流(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

多为内流河,河流短,支流少;流量小,多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断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描述河流流量变化的特点:1)分季(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 2)径流季节变化大小 ? 特点:1)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2)部分河段形成地上河; 原因:河道弯曲,流速降低,泥沙淤积(流水沉积)而成; 措施:①河段裁弯取直;②修建荆江分洪工程;③三峡水利工程(或葛洲坝水利枢纽) ④加固荆江防洪大堤;⑤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自然原因:降水丰富,径流量大;峡谷多,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影响:①能有效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可以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③水能开发的大量投资,将推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能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合理:1)死海地处断裂地带,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具有发展水电站的落差条件; 2)将运河之水引入死海,具有发展水电站的水量条件。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型”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坝址要建在峡谷处。 利: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生态等综合效益。 特殊例子:(小浪底水电站还具有防凌汛、减淤冲沙、防断流的功能) 弊:移民、淹没土地、生态危机、文物破坏、水库淤积、诱发地震、 水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生长。 典例一: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的利弊? 利:1)提高中下游地区防洪能力;2)减轻中下游河湖的泥沙淤积,减轻洞庭湖的萎缩; 3)防止中下游的吸血虫病;4)增加中下游枯水期的径流量,改善水质;

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专题湖泊

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专题湖泊

湖泊 一、湖泊的成因类型 (一)内力湖 1.火山湖:火山口为盆地形,积水成湖,如长白山天池、湛江湖光岩。熔岩堰塞湖:火山岩浆下泄堆积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如黑龙江的五大连池。 2.构造湖:由于地壳内力作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在断层线上发育成湖。构造湖特征鲜明,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如东非大裂谷中的坦噶尼喀湖,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中国昆明滇池等。 (二)外力湖 所有外动力地质作用都可形成湖盆,规模小、水浅、湖盆周围可保留一些相应的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地形和沉积物。 1. 河成湖:①河流截弯取直,牛轭湖。②河漫滩上洼地在海水泛滥后暂时性的湖。 2. 冰蚀湖:冰川地区尤其是大陆冰川地区,由于冰的刨蚀作用在岩性软的地段形成洼地,冰融后成湖。如北美洲五大湖。 3. 海迹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湖泊。其中最常见的是潟湖——靠近陆地的浅水海域被沙嘴、沙坝或珊瑚礁所封闭或接近封闭

而成。(有一些形成较久的古潟湖,因长期于海洋隔离,陆地淡水注入,已逐渐淡化而成淡水湖,称残迹湖,如杭州西湖。) 4. 风蚀湖:水浅,易成为盐咸湖。 5. 溶蚀湖:地面溶蚀洼地地下溶洞的坍陷。 二、亚洲湖泊 (一)亚洲湖盆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湖(如贝加尔湖、库苏泊、死海等);海迹湖(如里海、咸海);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数湖泊);火山作用形成的湖泊(如白头山天池、镜泊湖等);风蚀洼地湖(如我国内蒙古、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等等。 自然界的湖盆成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结果,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发育在北美(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由五大著名湖泊组成:安大略湖、伊利湖、休伦湖、密歇根湖、苏必利尔湖。原先是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湖,而后又经过冰川的刨蚀作用改造而成。由于湖盆成因不同,各类湖泊的分布反映了地质条件和自然地理情况。 (二)从湖泊水文和化学特性方面划分,亚洲湖泊的类型有:咸水湖(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东部、死海等);淡水湖(如贝加尔湖、洞庭湖、兴凯湖等)。

高三地理微专题4湖泊小专题练习

微专题4 湖泊小专题 1.湖泊: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 2.湖盆:指蓄纳湖水的地表洼地。湖盆是湖泊形成的基础,湖盆底部的原始地形及平面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於湖盆成因。根据湖盆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湖盆概括为以下几类:由地壳的构造运动(如断裂和褶皱等)形成的构造湖盆;因冰川的进退消长或冰体断裂和冰面受热不匀而形成的冰川湖盆;火山喷发后火口休眠形成的火口湖盆;山崩、滑坡或火山喷发使物质阻塞河谷或谷地形成的堰塞湖盆;水流冲淤或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水成湖盆;由风力吹蚀形成的风成湖盆;此外尚有大陨石撞击地面形成的陨石湖盆等。 3. 考点一:湖泊的类型 湖泊按其成因可分为以下九类: 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再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沿线的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构造湖一般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 火山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如长白山天池深达373米,为我国第一深水湖泊。 堰塞湖: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等。 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如贵州省威宁县的草海。威宁城郊建有观海楼,登楼眺望,只见湖中碧波万顷,秀色 迷人;湖心岛上翠阁玲珑,花木扶疏,有水上公园之称。 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如新疆阜康天池,又称瑶池,相传是王母娘娘沐浴的地方。北美五大湖、芬兰、瑞典的许多湖泊等。 风成湖: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如敦煌附近的月牙湖,四周被沙山环绕,水面酷似一弯新月,湖水清澈如翡翠。 河成湖: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它又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河流摆动,其 天然堤堵塞支流而潴水成湖。如鄱阳湖、洞庭湖、江汉湖群(云梦泽一带)、太湖等。二是由于河流本身被外来泥沙壅塞,水流宣泄不畅,潴水成湖。如苏鲁边境的南四湖等。三是河流截湾取直后废弃的河段形成牛轭湖。如内蒙古的乌梁素海。 海成湖:由于泥沙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割而成,通常称作泻湖,如里海、杭州西湖、宁波的东钱湖。约在数千年以前,西湖还是一片浅海海湾,以后由于海潮和钱塘江挟带的泥沙不断在湾口附近沉积,使湾内海水与海洋完全分离,海水经逐渐淡化才形成今日的西湖。 潟湖:是一种因为海湾被沙洲所封闭而演变成的湖泊,所以一般都在海边。这些湖本来都是海湾,后来在海湾的出海口处由于泥沙沉积,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继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因而成为湖泊。 特 征 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 堰塞体往往不 稳定,易跨坝多为椭圆形,湖岸陡,湖水深 冰川侵蚀形成的洼地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 构造湖 堰塞湖 地壳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由于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冰碛或火山喷 发熔岩阻塞河道而形成火口湖冰川湖 火山口积水而成 北美五大湖泊及欧洲芬兰、瑞典的湖泊、高山地区 长白山天池 贝加尔湖、死海及非洲维多利亚 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 五大连池、镜泊湖、汶川地震后的唐家山堰塞湖 类型成因典型地区 按盐度分类

文化与旅游考试试题

专题六第二讲文化与旅游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2题。 1.能够体现“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 A.a B.b C.c 月D.d 2.最能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是 ( ) A.a B.b C.c D.d 解析:第1题,b图是我国的江南园林,以“粉墙黛瓦,竹影兰香”为建筑特色。第2题,d图为我国的黄土高原的窑洞,是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的,也适应降水少的气候特点。 答案:1.B 2.D (2010·豫南九校联考)牛仔文化是19世纪60~80年代美国西部“畜牧王国”的衍生物,是一种多元素构成的街头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牛仔精神、牛仔音乐、牛仔舞、牛仔服饰等。据此回答3~4题。

3.在牛仔文化的诞生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所具有的特点是( ) A.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 B.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C.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 D.水利工程量大 4.今天,美国的牛仔文化已通过电影、电视、商品贸易和时尚流行等,融入世界,成为一种国际文化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牧牛文化区与美国温带草原地带完全重合 B.美国牛仔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主要依靠迁移扩散 C.在我国,牛仔裤的接受人群从城市到乡村,属于等级扩散 D.美国知名牛仔服品牌在中国投资设厂,主导因素是原材料 解析:第3题,牛仔文化产生在美国西部大牧场放牧业地区,这里地广人稀,商品率高。第4题,牧牛文化区与温带草原地区不完全重合,A项错误;牛仔文化在世界的传播除了迁移扩散,还有传染扩散、等级扩散等,B项错误;牛仔服品牌在中国投资建厂,主导因素是廉价劳动力和市场,D项错误。 答案:3.B 4.C 5.下图中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反映了( ) A.政治制度的差异B.自然条件的差异 C.地域文化的差异D.发展历史的差异 解析:地域文化的差异,是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的特殊差异的重要原因。 答案:C 6.去法国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等地旅游,一般需要提前几个月预定门票。这表明了 ( ) A.市场距离远,旅游资源经济价值不高 B.旅游地交通通达性直接影响其经济价值 C.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D.旅游活动的经济半径是有限的 解析: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等旅游景点的空间有限,环境承载量较低。预定门票可以分散客流,使旅游活动规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答案:C

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微专题 湖泊

微专题湖泊 【知识精讲】 1.湖泊概念: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水流缓慢的储水地。 2.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1)水位: ①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补给方式。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最低;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湖泊,水位变动一般不大。周期性的变化又分为年变化和日变化。有些湖泊因受湖陆风、海潮、冻结和冰雪消融等影响,产生周期性的日变化。 ②非周期性的变化:往往是因风力、气压、暴雨等造成的。此外,由于地壳变动、湖口河床下切和灌溉发电等人类活动也可使水位发生较大变化。 ③与湖泊底部地形的关系:湖盆底部地形平坦,湖水较浅的,水位变化大;湖水深,地形坡度大的,水位变化小。 (2)盐度:气候(降水量/融冰量/融雪量、蒸发量)、河流(流入、流出)、生产、生活用水、湖泊封闭程度。 (3)含沙量:周围地形、气候、河流、湖床深浅、附近当地风沙情况。 (4)结冰状况:直接因素是气温,间接因素:纬度、地形、盐度、水深、离陆地远近、流动性、温泉(地热)。 (5)生物:气温、饵料、水域面积、封闭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地形。 3.盐湖的形成条件 (1)淡水补给量少: 降水→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湖水补给量少; 冰川融水→(冰川消退)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 径流汇入→无径流汇入或少径流汇入,淡水补给量少; 人为→工农业、人口用水量、水库截留等,导致入湖淡水减少。 (2)蒸发量大: 气候干旱,气候变暖等,导致蒸发量增大。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风力强劲,加剧蒸发。 (3)蒸发量大于淡水补给量。 (4)为内流湖,无径流排出盐分;盐分不断累积,最终形成盐湖。 备注:(可能有)早期为海洋,后经地壳抬升,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水;(可能有)地势低于海平面,与海洋水连接,海水渗入。 4.四类湖泊的成因实例分析 (1)成因与特征: (2)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 ①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 ●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②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 ●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 ●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 ③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④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