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现在微博在公共服务、社会公益等方面发挥较大作用,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在微博上得到了酣畅淋漓的体现。但是微博言论必须接受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与约束。“微博不是完全的个人空间”这说明()

①自由是无条件的

②自由是有条件的

③社会生活中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约束和限制,没有任何约束、限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④自由离不开法治,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2.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表明()

A. 公民的自由权利是受法律约束的

B. 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公民的自由

C. 每个国家的公民都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D. 法制越健全,人们的自由权利就越少

3.风筝在空中的自由,靠线的束缚而获得,一旦系着的线断了,风筝就会落地。这告诉我们()

①公民享有的民主自由权利不真实,受到了非法限制

②离开了法律,公民就不可能享有真正的自由和权利

③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和权利

④公民在行使民主自由权利的时候,要受到法律约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某纺织厂200多名下岗女工,因生活暂时困难,在未经市公安部门允许的情况下,有组织地到市政府门前静坐示威,要求市政府出面解决工作问题和工资待遇。她们不听公安人员劝阻,静坐时间长达20小时,阻碍了交通,影响了市政府的工作秩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她们在依法行使示威的自由权利

B. 静坐示威是她们的自由权利,只要不妨碍他人就可以行使

C. 她们不按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D. 她们的方式和程序是合法的,但没有示威自由权利

5.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年龄歧视”“学历歧视”“身高歧视”“职业歧视”,甚至“收入歧视”等现象。面对这些现象,要求我们()

①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②运用刑罚严厉打击

③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④树立特权意识,谋求最大利益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有人说:“吃糖的是穷人,尿糖的是富人;耕种土地的是穷人,买卖土地的是富人;种稻的是穷人,种草的是富人;养猪的是穷人,养狗的是富人。”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恰当的是()

①是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一种讽刺②体现了人们对平等的追求

③体现了人们对平均社会的追求④实现人类不懈追求的理想——平等,任重而道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就业歧视侵犯了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②政府应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解决问题

的治本之策

③企业要转变用人观念、规范用人机制

④个人要增强维权意识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8.河南“大头女孩”秋子,在上海求职中遭遇相貌歧视,随后她向上海相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经过劳动部门两次调解后,秋子获得了三年的劳动合同。这说明()

①每个公民都应具有独立和平等的人格和尊严,不允许受到任何歧视

②法律必须保证公民得到平等和有效的保护

③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④公民可以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合法权益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9.关于平等(公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②只有维护全社会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权益,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

③平等不等于平均,平等是相对的④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现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我国某著名长跑运动员因查出服用了兴奋剂,而被取消了第一名的成绩并被禁赛两年。有关部门对这一事件的查处()

A. 维护了比赛的公平,是正义行为

B. 会遏制运动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竞争

C. 不利于维护运动员的自尊心

D. 太过于严厉,是非正义行为

11.公平与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下列措施有利于促进公平与正义的有()

①国务院批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②国务院通过《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④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扩大养老保险试点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民法总则草案在审议中多次修改“减免救助人责任”条款,最终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你认为这一条法律规定的价值是()

A. 唤起社会良知,鼓励人们无条件地予以救助

B. 解除见义勇为者的忧虑,保护受助人合法权益

C. 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

D.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13.《上海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第十六条:被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的人员报考学校或者应聘就业时,在同等条件下,学校、单位应当优先录取、录用。这一正义的规定体现了对见义勇为者的公平,由此可以看出正义制度与公平的关系是()

①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的保障②正义的制度能根除不公平的现象

③没有正义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④公平的获得需要正义制度的支撑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4.维护正义需要有一颗同情心。下列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 晓军给他人起绰号讥笑其生理缺陷

B. 晓亮将变质的月饼送给路边的乞丐

C. 晓虎热情主动帮助学习落后的同学

D. 晓华听见溺水者喊救命却偷偷离开

15.2014年8月29日中午,90后的周传金在上海地铁1号线上海火车站的进站大厅,发现一个小偷正在窃取一个女孩身背的双肩背包里的一部手机。周传金没有丝毫犹豫,冲了上去,左手死死抓住小偷的衣领,一边大声喊叫,一边把小偷往旁边的地铁站站务窗口拉。气急败坏的小偷掏出一把刀,对准周传金的左手狠狠地连砍两刀,致周传金手部肌腱断裂鲜血喷涌而出。对此,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①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

②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

③有正义感的人,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④我们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智”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材料一: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 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较2015年底提升2.9个百分点。预计2017年我国网民规模将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将达55.9%。网络成为言论传播的一种新方式。有人认为在我国,借助网络这种自媒体,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

珍惜言论自由的表现。

材料二:孙某和某公司利用网络发布侵犯某死者名誉权的言论,这些言论在公众网络平台快速传播,给死者的家属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死者家属将孙某和该公司诉至法院。法院判决二被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死者家属精神损害抚慰金。

阅读两则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评析一下材料一中“借助网络这种自媒体,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珍惜言论自由的表现”的观点。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课堂上,同学们关于“平等”问题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平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差异和不平等。”第二种观点是:“每个人由于家世、机遇、权力、财产等方面的原因,根本不可能达到平等,所以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第三种观点认为:“尽管现实生活中存在差异和不平等,但我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我们努力追求平等。”

(1)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2)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18.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谈如何维护公平正义,下面是一个论坛上发的帖子,请你参与并帮助回答问题。(1)楼主1:如果缺少公平正义的支撑,社会就可能土崩瓦解。

维护公平对社会有何意义?公平的社会需要怎样的制度支持?

(2)面对盗版光盘和书籍,同学甲认为,购买盗版光盘和书籍便宜,何乐而不为?同学乙认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不会对盗版行为无动于衷,我们要自觉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同学乙的观点是正确的。维护社会正义的有力武器是什么?我们青少年应如何树立正义感,自觉抵制非正义行为?

19.材料一:201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切实改变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薄弱面貌,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要多措并举化解择校难题。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安排,实现县域优质资源共享。小华看到报道后认为这一政策是公平的。

材料二:2017年10月18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参加党的十九大上海代表团讨论时发言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开创了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司法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审判质量效率、队伍能力素质和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1)请结合我国的发展现状,为小华的观点找出依据。

(2)公平的内涵是什么?材料中的《意见》体现了哪一条要求?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怎样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分析】“微博不是完全的个人空间”体现的是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自由,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约束,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②③④符合题意,正确。

①观点错误,世界中没有绝对的,无条件的自由。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由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排除绝对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2.【答案】A

【解析】【分析】题文材料中孟德斯鸠的话表明,自由受法律的约束,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A符合题意,正确。

BCD观点错误,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法制越健全,人们的自由权利就越有保障。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由和法治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排除错误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

3.【答案】B

【解析】【分析】题文材料体现的是风筝在空中的自由失去约束,就不能获得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真正的自由了,由此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和权利,公民在行使民主自由权利的时候,要受到法律约束,离开了法律,公民就不可能享有真正的自由和权利。②③④符合题意,正确。

①观点错误,且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由权利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认真分析题干材料,明确寓意主旨,可以排除错误的题肢选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4.【答案】C

【解析】【分析】题文材料中的下岗女工,未经法定的程序到市政府静坐示威,阻碍了交通,影响了市政府的工作秩序,是没有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的表现,她们不按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C符合题意,正确。

ABD观点错误,公民有示威的自由权利,但行使权利要守程序,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依法行使自由权利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认真分析题肢选项中错误的观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5.【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践行平等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落实平等原则。

①③符合题意,正确。

②错误,犯罪行为才受刑罚处罚。

④错误,践行平等要反对特权思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对正确对待不平等现象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我国,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6.【答案】D

【解析】【分析】题文材料中的话体现的是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是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一种讽刺,体现了人们对平等的追求,表明实现人类不懈追求的理想——平等,任重而道远。①②④符合题意,正确。

③观点错误,平等不是平均。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公平和平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分析题肢选项,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7.【答案】B

【解析】【分析】漫画体现部分企业招聘员工时存在着性别歧视,户口歧视,学历歧视的现象,这侵犯了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启示我们作为企业要转变用人观念、规范用人机制,作为个人要增强维权意识。①③④符合题意,正确。

②观点不符合题意,漫画中反映的是平等权的问题,没有体现信用问题,所以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平等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8.【答案】A

【解析】【分析】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我国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河南“大头女孩”秋子通过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说明了每个公民都应具有独立和平等的人格和尊严,不允许受到任何歧视,法律必须保证公民得到平等和有效的保护,公民可以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合法权益。①②④符合题意,正确。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特权思想的内容,所以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平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9.【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只有维护全社会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权益,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①②观点正确。

③④观点正确。公平和平等会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与平等,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现象,平等不等于平均。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公平和平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10.【答案】A

【解析】【分析】公平是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它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有关部门对长跑运动员进行禁赛的处罚,体现了规则的公平,维护了比赛的公平,是正义的行为。A符合题意,正确。

BCD观点明显错误,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可以排除错误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

11.【答案】D

【解析】【分析】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题干材料要求选出体现促进公平与正义的措施,①②③④分别体现了维护分配的公平,教育的公平,医疗和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正义,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12.【答案】D

【解析】【分析】民法总则草案在审议中多次修改“减免救助人责任”条款,有利于保护救助人的合法权益,传递社会正能量,鼓励救助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构建和谐社会。D观点正确。

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鼓励无条件救助的内容,应排除。

B错误,民法总则体现的是保护救助人的合法权益。

C错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需要认真分析题干材料,根据所学知识一一排除错误的题肢选项,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1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的保障,没有正义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公平的获得需要正义制度的支撑。①③④符合题意,正确。

②的观点太绝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社会公平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分析题肢选项,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14.【答案】C

【解析】【分析】晓虎热情主动帮助学习落后的同学,体现了对落后同学的关爱和帮助,是有同情心的表现,C符合题意,正确。

A侵犯他人名誉权,不符合题意,排除。

B不符合题意,变质的月饼对人身体健康有害,是没有责任感的表现,

D不符合题意,见死不救是没有同情心的表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社会正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分析题肢选项,联系实际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

15.【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的周传金勇斗小偷,维护社会的正义是有正义感的体现,为此启示我们,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作为未成年人维护正义的过程中要做到见义智为,①②③④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社会正义,做个有正义感的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①认识到公民应该珍惜言论自由,是正确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每个公民都应树立主人翁意识,珍视自由。

②但认为借助网络可以随意地发表观点,是不正确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利用网络行使权利和自由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应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利,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

(2)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②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③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解析】【分析】(1)本题为评析题,本题可以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分析,公民应该珍惜言论自由,是正确的。理由可以从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借助网络可以随意地发表观点,是不正确的。理由可以从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可以从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言论自由,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和行使权利有界限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

17.【答案】(1)赞成第三种观点。

①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意味着,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②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③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美好梦想,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2)①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②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③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④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解析】【分析】(1)本题为辨析题,首先可判断正误,然后分析原因,最后简要说一说正确的做法,根据所学,平等体现在法律和人格上的平等,第三种观点是正确的,理由根据教材从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和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做法可以简要说明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即可。

(2)怎样实现平等可以从践行平等要反对特权,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和抵制不平等的行为,增强平等的意识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平等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度值中等。

18.【答案】(1)维护公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进步。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正义的制度。

(2)法律;

①要为人正直,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②树立强烈的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③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

④不伤害他人,不损害他人的基本权利。

⑤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解析】【分析】(1)维护公平对社会的意义可以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利益关系的协调,社会秩序的维护,良好的竞争环境的营造等方面进行分析,注意回答角度的多元化。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因此公平的社会需要正义的制度的支持。

(2)分析题意可知,法律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有力武器,树立正义感,就要做有正义感的人,树立规则意识,不损害他人的基本权利,同非正义的行为作斗争,据此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制度与正义,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做一个正义感的人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

19.【答案】(1)我国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如果从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或区域、城乡教育发展有差距等方面回答也可)

(2)①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②《意见》体现了机会公平。

(3)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解析】【分析】(1)本小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小华的观点是认为国家推进教育均衡的政策是正确的,依据可以从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或区域、城乡教育发展有差距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公平的内涵根据教材是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材料中的《意见》为人民享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提供了保障,因此体现了机会公平。

(3)本题可以从司法维护正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受教育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