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下事例中可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以下事例中可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以下事例中可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以下事例中可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1.以下事例中可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2.如果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B.如果同时撤去这两个力,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

c.如果在水平方向再加一个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会改变

D.如果只撤去其中的一个力,物体将会静止下来

3.图3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4.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17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5.下列事实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有( )

A.向上抛出的石块下落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

C.正在进站的火车D.运动员投出的标枪在空中前行

6.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

公路上。观察右图中旗与烟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

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7.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

用60N的力推乙,如图4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 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C.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推力的作用

D.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8.2005年的金秋时节,神舟六号载着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再升太空,令亿万中困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神舟六号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下,请你推测以F哪一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正常进行? ( )

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C.用弹簧秤测臂力D.用天平测物体质量

9.小明在墙上挂图时,自制一个重锤线来检查图是否挂正,这是利用了( )

A.重力与质量成正比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

C.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0.在体育中考时,由于很多同学的体重不能达标,所以在测体重时,就分别采取推、拉、提、压等不当的手段来改变体重计的示数。这其中会使体重计的示数变大的是()

1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

B、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12.用手握住酒瓶,使其口朝上底朝下竖直静止在手中,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酒瓶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酒瓶受到手对它的摩擦力的作用

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摩擦力也随着增大

D.向酒瓶注水的过程中,即使手握瓶的力不变,瓶所受的摩擦力也将增大

13.地球同步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某一位置,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步卫星定点于赤道上空,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的

B.同步卫星定点于赤道上空,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的

C.如果在同步卫星上观看地球,则地球在转动

D.如果在同步卫星上观看太阳,则太阳是静止的

14.小明和小宇两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明说,我们跑相同的跑程,看谁用的时问短,短者为胜;小宇说,我们都跑相同的时问,看谁跑的跑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所说的方案,你认为( )

A.只有小明的方案可行B.只有小宇的方案可行

c.两个方案都可行D.两个方案都不可行

15.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人航天飞行,当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一起进入预定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的时,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因为飞船离地面高度的始终相同,故飞船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B.以轨道舱为参照物,返回舱是静止的

C.在大气层外宇航员透过舷窗看星星没有闪烁的感觉

D.通过无线电波,地面技术人员可以对飞船进行控制及与宇航员通话

16.子弹从枪口射出后,它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A.子弹受到火药燃烧产生燃气的推力B.子弹受到惯力

C.子弹有惯性D.子弹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17.吊在天花板上的电风扇重G,静止时固定杆对它的拉力为F,当电风扇叶片水平转动起来后,杆对它的拉力为F1,则( )

A、F=G F1=F

B、F1=G F1=F

C、F1=G F1>F

D、F=G F1

18.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19.汽车在紧急刹车时,总是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当雨天路面有水时,轮胎与地面问的摩擦会变小,汽车在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将比路面没有水时长。因此,司机驾车要注意:“雨天路滑,小心慢行”。一天,发生了两车正面相撞的交通事故。一个交警前来处理,说:“我一定要找出是哪辆车先撞上另一辆车的。”请你从力学的角度分析,这个交警能否找出那辆车?答:不能,这是因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同时发生的。

20.图1 (a)、(b) 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1 a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 1 b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均选填“(a)”、或“(b)”]

21.如图3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量度范围是________N,最小刻度

值是___1_____ N,此时所测物体的重力是___3_____ N。

22.如图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

化的图线。根据图线回答下列问题:

(1)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否同时出发?________(填“是”或“否”)

(2)跑步者前进20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秒

(3)骑车者的速度为_____米/秒;跑步者的速度为_____米/秒

23.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一10”

(1)“歼一10”战斗机的载弹量为7000千克,则该战斗机最多可装载弹药的重力为牛(g=10牛/千克)。

(2)中国是少数几个掌握飞机空中加油技术的国家之一。图乙是“歼一10"战斗机加油过程的一个画面,此时若以“歼一10”战斗机为参照物,则加油机是静止(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现代高性能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可以超过3马赫(1马赫即1倍音速)。飞行时,飞机要克服机身与空气的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4.我国探月工程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

(1)发射月球车的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速度越来越快,那么,火箭受到的推力与自身重力不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地月之间的距离约为3.9×105千米。月球车到达月球后,如果行动指令从地球发出,到达月球车至少需要 1.3秒(指令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这样月球车的行动就不连贯了。因此我国研制智能型月球车,具备独立行动能力;

(3)月球车的车轮凹凸不平,目的是为了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25.在生活、生产中我们常遇到下面事例:打夯时夯锤被高高抛起又下落,砸在工作面上;打桩机打桩时重锤被高高拉起又下落,打在桩面上……

(1)请你再举一个类的事例:铁匠用铁锤打铁或举起石头砸地面。

(2)这些事例涉及到的共同物理知识是:重力作用或重力热能转化为动能。

(3)小军看到打桩机,思考“重锤对地面打击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

问题,并提出猜想一:打击力的大小与重锤的质量有关。请你另提出一个猜

想二:打击力的大小与_ ______有关。

(4)小军找来排球和足球模拟“打桩”来验证猜想一。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a.用台秤分别称出排球和足球质量m1、m2。

b.在光滑平整的地板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叠放一张复写纸。将排球从纸的正上方一定高度静止下落,排球打在复写纸上,在白纸上留下打击的复写印迹。记为“印迹1”

c.换用足球从另一高度落下,重作上面的实验。得到足球打击的“印迹2”

d .如何利用台称较准确地测出排球和足球的打击力F1、F2的大小?小军有点为难,请你完成测出F1、F2的方案:把印迹1放在台秤上,用力向下压排球,使排球的形迹与印迹1重合,读出此时台秤的示数,即为F1。用同样方法测量F2。

(5)请对小军的实验方案作出评估:

没有控制两球下落的高度或测量F1,F2时不易损伤或没有进行多次测量

26.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

(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l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0.6000 m.

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

用的时间是20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

s/t,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0.9324

m/s.

27.小民同学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想利用它们来说明本节课所学习的几个知识。

实验一:用力推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小球若受到向左的推力,就会向左运动;受到向右的推力,就会向右运动。当推力的大小不同时,小球移动的快慢也会有所改变。

实验二:将两个相同的磁铁分别固定在小车上,

如图4所示,把左车移近右车时,两车相吸,右

车也在向左车靠拢。若将任一车上的磁铁两极位置对

调,则两车移近时相互排斥,松手后两车同时向后退。

实验三:课外活动时,用手将陶土捏成各种形状。图4

请你:

(1)找到相同的器材(没有陶土可以用橡皮泥代替),重新做一下上面的实验。

(2)回答:以上三个实验分别说明的问题

实验一: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实验二: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实验三: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8.小明发现大卡车起动比小轿车慢,他想是不是质量越大起动越慢呢?于是小明把小车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3N的力水平向右拉,测出2S后小车的速度,改变小车的质量,得到几组小车质量与速度的数

据:1Kg小车速度为6m/s,2Kg小车速度为3 m/s,3Kg小车速度为2 m/s

D.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教学设计 中心小学伟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假设、观察、实验、思考实验结论的探究活动中建构惯性概念,培养动手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愿意与他人交流研究结果;乐于用学到的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知道物体都具有惯性,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 学生:象棋子、尺子;钢笔帽、纸条;玻璃杯、鸡蛋、纸片;小车、木块。 教师:再现汽车急刹车情景的课件以及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情景再现急刹车: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出现很多意外,下面的情景相信同学们也都曾遇到过,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突然刹车,乘客们会怎样? 2、质疑: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为什么会向前倾倒?欢迎同学们作个解释。设计意图: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探究的问题自然生

成,使学生对探究问题产生浓厚兴趣,老师的质疑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二、探究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一)初步分析,作出假设 1、师生研讨: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作为旁观者,我们看到汽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处于什么状态?(运动状态),乘客呢?(也处于运动状态),突然刹车时,汽车处于什么状态?(静止状态),而乘客在急刹车的瞬间又处于什么状态呢?(还是运动状态)(教师依据学生回答进行简要板书) 2、作出假设:分析到此,你认为谁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谁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补充板书)能说明什么问题?急刹车的一瞬间,汽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运动变为静止,而乘客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能否这样假设:由于乘客保持了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身体会向前倾倒。设计意图:教师引领学生对汽车和乘客在急刹车前后表现出来的不同运动状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到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大胆的假设,意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对比分析的思维方法,若经常加以训练,对学生形成自能探究的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明确实验目的:科学探索讲究证据,只有用事实验证的假设才能成为真理。现在我建议各小组设计个汽车遇到障碍物时的模拟实验:证明汽车改变运动状态时,乘客或车上的物体是否依然保持了原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说明及反思: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是青岛版小学科学课第五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一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物体静止和运动状态改变后,运动状态的变化特点,从而认识惯性特征,为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物体的运动特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我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教学。1、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认识物体的惯性;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惯性现象;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源于他人交流;乐于用学到的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3、知道物体具有保持惯性,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主线。注重把握问题的引领,做到适时点拨,积极表扬。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猜测、积极讨论、敢于质疑、主动动手实验,学会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设计本课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欲望和求知欲是科学课教学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本课情境创设环节我设计了富有惊险和挑战性的杂技表演“”环节。老师通过刺激性的语言“你敢来试一试吗?”向学生发出挑战,学生的挑战欲望会被老师点燃,产生了想和老师比试的挑战心理,大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体验活动——营造学生探究氛围 科学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载体。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通过为学生创设基本功训练活动、超级体验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有效的探究活动平台。“同学们,要想和老师一样取得成功,必须先从基本功练起。”通过基本功训练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砸鸡蛋”的技巧,为下一步体验活动做好铺垫。然后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教学设计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三课,是在前两课学习正确描述和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认识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也就是惯性;会用学到的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活动从学生熟悉的汽车急刹车现象引入,并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围绕要研究的问题,教材设计了三个典型而又富有趣味性的探究性实验,启发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发现不论是运动状态的物体还是静止状态的物体,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属性: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的状态,从而归纳出惯性概念。在惯性概念的建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实践和体验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有效的发展。 学情分析 本节课从学生坐在汽车上,在汽车启动和刹车时的感受开始。虽然学生已经体验过生活中惯性,但是他们并不知道那是惯性,对于惯性还是不了解。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小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惯性现象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假设、观察、实验、思考实验结论的探究活动中建构惯性概念,培养动手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能够运用学到的惯性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 3.知道物体都具有惯性,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知道物体具有惯性,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评价任务 1.通过回忆生活中坐车的经历及实验探究,认识惯性的概念。 2.了解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教学准备 象棋子、尺子、纸片、烧杯、鸡蛋、小车、木块,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同学们,平时我们乘坐公交当公交车遇到紧急情况急刹车时,车里乘客向哪个方向运动?(向前倾倒) 2.(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为什么当公交车突然刹车时,车里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呢?这里面又包含着什么科学道理呢?大家想不想知道?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二、科学实践,新知探究 活动一:探究运动物体的特性。 1.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当公交车突然刹车时,公交车处于静止状态,而乘客在急刹车的瞬间还处于运动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汇报。 生:在正常行驶过程中,汽车和乘客都处于运动状态,突然刹车时,汽车处于静止状态,而乘客在急刹车的瞬间还处于运动状态,所以身体会向前倾倒。 2.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因为科学探索讲究证据,只有用事实验证的假设才能成为真理。下面请同学们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3.学生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并明确注意事项。(至少请两个小组来汇报,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实验步骤) 4.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一定要及时发现问题,确定汇报的小组) 5.学生分组汇报展示实验结果。教师及时评价、总结。(至少请两个小组进行汇报,要追问学生实验结论) 意外情况: ①突然开动小车,木块向后倒——要求学生看清实验要求,平稳开动小车。可以让这个小组再次进行实验。 ②车速过慢,木块不倒——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假如我们乘坐的公交车以非常缓慢的速度行驶,当它急刹车时,我们的身体可能就不会向前倾,或者向前倾的幅度非常小。可以让这个小组加快速度,再次进行实验。 6.结论:以上实验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 活动二:探究静止物体的状态改变特性。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一个物体,如果它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如果这个物体的速度发生了改变,即速度的大小和(或)方向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由此可以知道,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必定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列车出站时,在机车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并且速度不断增大;列车进站时,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速度不断减小,最后停下来.抛出的手榴弹,射出的炮弹,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发生改变,做曲线运动.可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于受到了力的作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具有加速度,所以,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还跟物体的质量有关系.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在相同的牵引

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的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并不相同.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产生的加速度大,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产生的加速度小,运动状态难改变. 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大.可见,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惯性的大小在实际中是经常要加以考虑的.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减小物体的质量.歼击机的质量比运输机、轰炸机小得多,在战斗前还要抛掉副油箱(图 3-4),以进一步减小质量,就是为了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相反,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增大物体的质量.电动抽水站的电动机和水泵都固定在很重的机座上,就是要增大它们的质量,以尽量减小它们的振动或避免因意外的碰撞而移动.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既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又包括速度方向的改变,同时也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3.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同时也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水平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水平和推理水平. (三)德育目标 渗透“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想. 二、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三、教学难点 理解惯性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CAI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组织的语言,把自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描绘一下. (物体不受外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教师:那么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这个节我们共同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组织的语言,描绘一下什么是“状态”? 学生:物体、人、事情在某一时刻所处的情况、形态或者样子) 教师:那么什么是运动状态呢? 学生:物体在运动时所具有的形态. 教师:用CAI课件显示一静止的小车. 提出问题:小车的运动状态是什么?它在我们观察的这个段时间内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并且在我们观察的这段时间内,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教师:同学们根据什么判定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呢? 学生:因为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即它的速度始终为零. 教师总结:速度始终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教师:用CAI课件展示一匀速运动的小车.提出问题:这辆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学生:小车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因为小车自始至终以相同速度运动. 教师总结:做匀速运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新教科版物理八下同步练习:8.3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八章《力与运动》 第3节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2019 广西桂林)“梅西在发任意球时,能使足球由静止绕过人墙钻入球门。”该现象说明()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以上说都不对 【答案】C 【解析】梅西在发任意球时,能使足球由静止绕过人墙钻入球门(足球的运动状态不断变化),该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ABD错误。 2.(2019 陕西)足球运动中蕴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的直径约为40 cm B.飞行中的足球受到重力和踢力 C.守门员将飞来的足球扑出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草坪上静止的足球受到的支持力与它对草坪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A中足球的直径大约21.5 cm,故A错;B中飞行中的足球已经离开人体,不再受踢力,如果忽略空气阻力,只受重力的作用,故B错;C中守门员将飞来的足球扑出改变了足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也即是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故C对;足球受到的支持力与它对草坪的压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 3.(2019 四川眉山)踢足球是初中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足球离开运动员后还能在空中飞行,表明足球受到了惯性 B.运动员踢足球时脚有疼痛的感觉,表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守门员抱住了飞向门框的足球,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要运动员对足球施加力的方向相同,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答案】B 【解析】A.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任何物体都有惯性,足球离开运动员后还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故A错误;B.运动员踢足球时脚有疼痛的感觉,

高一物理第二节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物理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二. 知识要点; 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意义。 理解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知道影响加速度大小的因素除了力以外,还有质量。 三. 学习注意点: 1. 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1)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速度描述的。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瞬时速度v就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速度v描述。 (2)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就是速度v发生改变。速度v是矢量,只有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才叫速度不变。速度变化有三种情形。①是速度方向不变,速率改变如加速直线运动和减速直线运动。②是速率不变方向改变,转动的物体在转动快慢一定,但方向时刻改变,③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如飞机上抛出的物体下落时,速率增大,而运动方向时刻改变。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知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必然速度发生变化,而速度变化必有加速度,所以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同一物体,受到的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快,产生的加速度越大。不同物体在相同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不同(惯性不同),相同外力作用在质量小的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大。 3.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1)惯性大小反映了物体保持状态能力大小,惯性大,保持运动状态的能力大,改变运动状态难。 (2)质量大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3)惯性不是质量。 (4)增大惯性时,增大质量;减小惯性,减小质量。 4. 注意区别几个易混概念: (1)速度改变是状态变化的标志。 (2)速度变化快慢是加速度大小不是速度大小。 (3)状态改变多少由加速度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 【典型例题】 [例1] 请判断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则惯性改变,运动状态不变时,惯性不变。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初中物理知识点习题集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19?石景山区二模)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下列关于共享单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当骑车转弯时,单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 .在骑行过程中,单车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是运动的 C .骑车下坡不蹬车时,车也会越来越快,是因为车的惯性作用 D .骑单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车和人的重力和路面对车和人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2.(2019春?西城区校级期中)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A .正在从树上落下的苹果 B .由运动变为静止的汽车 C .汽车向右转弯 D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的汽车 3.(2018春?朝阳区期末)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A .树上自由下落的苹果 B .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 C .守门员踢出去的足球 D .路上匀速向右转弯的汽车 4.(2017春?海淀区校级期中)下列所举事例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 A .自由下落的苹果 B .正在进站的公共汽车 C .在空中沿直线匀速飞行的飞机 D .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5.(2017春?东城区校级期中)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近旁放一块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钢珠沿直线运动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B .钢珠沿曲线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 .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 .实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AB AC ()AB AC

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第二课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既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又包括速度方向的改变,同时也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2、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同时也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学难点: 理解惯性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后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问题: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引入: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状态为止。 那么,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共同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①举例说明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a:列车出站时,在机车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并且速度不断增大。 b:列车进站时,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速度不断减小,最后停下来。

c:抛出的手榴弹,射出的炮弹,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发生改变; ②通过对上述实例的分析,得到: a: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包括三种情形:即速度的大小改变;速度的方向改变;或速度的大小、方向同时改变。 b:在上述例子中,物体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原因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c: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具有加速度。 得到: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①实例分析: a:用相同的牵引力分别拉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使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改变相同吗? b:改变情况不相同。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产生的加速度大,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得到相同的速度,产生的加速度小,运动状态难改变。 ②总结得到: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运动状态难改变,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运动状态易改变) ③引言过渡:惯性的大小在实际中是经常要加以考虑的,下边同志们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解答投影片上的问题。 ④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 a: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该怎么办?举例说明。 b: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时,应该怎么办?举例说明。 ⑤巩固训练 1)某人用力推一下原来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此物体便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A: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2)关于惯性,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惯性除了跟物体质量有关外,还跟物体速度有关。 B: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惯性。 C: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的缘故。 D:战斗机投入战斗时,必须丢掉副油箱,减小惯性以保证其运动的灵活性。 三、小结 1: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教学反思

平阴县少岱小学秦笃学 惯性是自然界中的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表现为物体总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正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这种性质,所以当没有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惯性定律。但是,惯性定律和惯性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力时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本课就是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静止和运动之后研究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探究内容,我感觉本课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较难理解,必须借助形象的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坐在车上,车子在刚开始猛地启动和急刹车时人的感受入手。进行导入本课和进行本课的教学。首先提问:当我们在车子猛地启动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感受?学生都有经验。然后问:为什么会向后仰呢?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想,此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然后介绍说,通过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进行自主分小组实验,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学生自己说出来之后记忆会比较深刻,在实验过程中才能用的上。因为学生在分工合作,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上需要进一步进行加强。这样学生才能够较好地进行实验。 在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进行实验,如果有学生没有携带相关的材料,指导学生利用手头上的材料进行实验。第一部分实验内容包括:抽纸板上鸡蛋的实验,打棋子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虽然下面的物体运动了,但是该物体上面的物体位置没有改变,这样引导学生了解静止物体的的静止的属性。 在接下来的时候,又引导学生回顾,在急刹车的时候,他们的感受。这样学生再进行猜想。学生已经有了上述探究活动的经验,这部分对于学生就较为简单了一些。然后介绍小车驼橡皮然后让小车进行急停的小实验。现在想来,应该让学生进行说一说效果可能会更好。 最后,教师指导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就是解释跳远和泼水时的惯性的应用。学生还是较好的进行了解释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变化; 2.理解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3.知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和实验探究,掌握力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铁球、磁体、小斜槽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扔纸飞机时,手停了下来,纸飞机向前飞了出去,这是为什么? 生:手停了,但由于惯性,纸飞机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飞了出去. 师纸飞机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生:不是. 师纸飞机受力平衡吗?若物体只受一个力或一组非平衡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怎样改变? 【进行新课】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1.运动状态的改变

(1)举几组例子,要求学生判断各组运动的特点. a.熟透的苹果由静止开始下落; 答:由静到动,改变了运动快慢. b.关闭发动机的火车,由于受到摩擦力,越来越慢. 答:由快到慢,改变了运动快慢. c.抛出的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空中做曲线运动. 答:改变了运动方向. d.足球比赛时,前锋一脚凌空抽射,球快速射进球门. 答:既改变了快慢,也改变了运动方向. (2)教师引导学生做教材P33图8-3-2中的实验. 利用一个小铁球、一块磁铁,在光滑的桌面上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怎样的操作,才能使小铁球的运动发生如下变化? ①由静到动; ②由慢到快; ③由快到慢; ④改变了运动方向.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3)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 ①运动快慢的改变; ②运动方向的改变; ③快慢和方向同时改变. 2.力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师边演示粉笔的运动,边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师不计空气阻力,竖直自由下落的粉笔,向下做什么运动?受哪些力的作用? 生: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师重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使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师不计空气阻力,竖直向上抛出的粉笔,向上做什么运动?受哪些力的作用? 生: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师重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使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第四章力和运动 第二课时力和物体运动状态 的变化 要点考点聚焦 课前热身 典型例题解析 方法小结 课时训练

要点考点聚焦 本课时涉及的考点有: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怎样运动,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认识惯性并会用惯性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从中考命题看,上述考点多以填空、选择题型出现.同一直线二力合成可能会作图题型出现,例如作出某物体复合力的图示.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可能会以实验题出现.本课时重点将物体受力情况与其运动情况联系起来,会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会判断其运动情况,反之会根据物体运动情况会判断其受力情况.

课前热身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____状态或________ _____状态. 2.如图4-3-1所示中的物体,能处于静止状态是图中的__. 3.质量为50 kg 的中学生,站在地面上静止不动,他受到__ 力 和___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和 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 匀速直线 C 支持 静止 运动 图4-3-1 重 地球 地面 一对平衡力

课前热身 4.某人用40 N 的水平向右的拉力,拉着一重为100 N 的重物在水平面上做匀速 直线运动,速度为1 m/s ,则重物与 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 N ,方向 是____ ;当重物在同一水平面上以0.5 m/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重物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 N ,方向是向左, 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N. 5.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F 1=15 N 和F2=20 N ,若这两个力的方向 相同,则合力大小为__ N ;若这两个 力的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为__N ,方向与___力的方向相同. 40 0 40 向左 35 5 F 2

教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第1单元: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既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又包括速度方向的改变,同时也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2、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同时也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学难点: 理解惯性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问题: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引入: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状态为止。 那么,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共同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①举例说明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a:列车出战时,在机车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并且速度不断增大。 b:列车进站时,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速度不断减小,最后停下来。 c:抛出的手榴弹,射出的炮弹,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断发生改变; ②通过对上述实例的分析,得到: a: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包括三种情形:即速度的大小改变;速度的方向改变;或速度的大小、方向同时改变。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案

3.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变化。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3.知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实例,理解和掌握惯性。 2.通过实例和实验探究,掌握力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能定性地了解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受到外力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能定性地了解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受到外力的作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请同学们回忆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1)扔纸飞机时,手停了下来,纸飞机向前飞了出去,这是为什么?(2)星际探测仪,一经脱离地球引力范围,为什么不需要发动机就可以保持飞行?(3)汽车突然停止,为什么乘客向前倾[如教材P33图8-3-3(a)]? 生:(1)手停了,但纸飞机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飞了出去。(2)由于惯性,它要保持原来的速度飞行,因为阻力几乎为零,所以不需要发动机。(3)由于惯性,乘客要保持原来的速度,而乘客的脚受到汽车向后的摩擦力停了下来,所以身体要向前倾。 教学活动 一、观察: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变化 举几组例子,要求学生判断各组运动的特点。 1.熟透的苹果由静止开始下落; 2.静止的小车因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开始运动。 答:由静到动。 3.竖直下落的苹果,在重力的作用下,越落越快; 4.水平向右运动的小车,由于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越来越快。 答:由慢到快。 5.水平滚动的小球,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越来越慢;

备战中考物理专项训练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含解析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苹果从树上落下 B.汽车匀速转弯 C.人造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货物被起重机吊起匀速上升 2.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A.汽车起动 B.汽车拐弯 C.汽车减速上坡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3.某同学在水面路面上骑自行车前行,当他停止蹬车后,车速减慢,最后停下来,这是由于() A.自行车具有惯性 B.自行车受到重力的作用 C.自行车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共同作用 D.自行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4.如图所示是小强同学在体育课上“原地掷实心球”项目测试中球出手后的情景.不计空气阻力,从球出手到落地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重力在不断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B.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球在下降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减小 D.球最终落地,是由于球具有惯性 5.关于踢毽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毽子加速下落时运动状态不变 B.毽子飞行过程中受重力和脚的作用力 C.毽子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D.毽子能保持向上运动是因为具有惯性 6.如图所示,铅球由a处向右上方推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到地面b处,铅球在飞行过程中,不断改变的是() A.惯性的大小 B.运动的状态

C.受到重力的大小 D.受到力的个数 7.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人站在超市的自动扶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加速运动 C.“天宫一号”绕着地球运动 D.自行车匀速转弯 8.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加速升空的火箭 B.被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沿光滑斜面滚下的小球 D.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汽车 9.早在2013年,我国“嫦娥三号”飞船成功着陆月球虹湾区,并释放月球车,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月球车转弯时速度大小不变,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B.如果月球车转弯时速度大小不变,运动状态也发生改变 C.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大小相等 D.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大小不相等 10.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A.正在拐弯的坦克 B.减速靠滩的登陆艇 C.跑道上起飞的战机 D.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伞兵 11.氢气球下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匀速上升,若细线突然断裂时,则重物将() A.不再受力 B.立即下落 C.先上升后下落 D.保持原速度一直上升 12.下列各种情况,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 A.关闭发动机后汽车在地面上向前滑行 B.扔出去的手榴弹在空中运动 C.匀速下落的降落伞 D.从高空中下落的石块 13.以下事例中,明显表明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A.小强用力将弹簧拉长 B.足球运动员将球踢出 C.撑竿跳运动员将竿压弯 D.蹦床运动员使蹦床变形 14.下列物体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完美教案

《11、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完美教案 一、教材分析: 惯性是自然界中的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表现为物体总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这就是惯性定律。本课就是以此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初步认识惯性,然后解释隐含在自然事物中的惯性现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中知道如何描述运动和静止,对于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现象,学生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但是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在教学中重点指导。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假设、观察、实验、思考实验结论的探究活动中建构惯性概念,培养动手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愿意与他人交流研究结果;乐于用学到的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知道物体都具有惯性,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四、教学重点:认识惯性,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五、教学难点:认识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 六、教学准备: 学生:象棋子、尺子;钢笔帽、纸条;玻璃杯、鸡蛋、纸片;小车、木块。 教师:再现汽车急刹车情景的课件以及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情景再现急刹车: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出现很多意外,下面的情景相信同学们也都曾遇到过,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突然刹车,乘客们会怎样? 2、质疑: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为什么会向前倾倒?欢迎同学们作个解释。设计意图: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探究的问题自然 生成,使学生对探究问题产生浓厚兴趣,老师的质疑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探究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1.初步分析,作出假设 (1)师生研讨: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作为旁观者,我们看到汽车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教学反思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教学反思 惯性是自然界中的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表现为物体总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正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这种性质,所以当没有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惯性定律。但是,惯性定律和惯性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力时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本课就是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静止和运动之后研究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探究内容,我感觉本课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较难理解,必须借助形象的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我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坐在车上,车子在刚开始猛地启动和急刹车时人的感受入手。进行导入本课和进行本课的教学。首先我提问:当我们在车子猛地启动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感受?学生都有经验。然后我问:为什么我会向后仰呢?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想,此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然后介绍说,我们通过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这里我让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进行自主分小组实验,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我感觉学生自己说出来之后记忆会比较深刻,在实验过程中

才能用的上。因为学生在分工合作,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上需要进一步进行加强。这样学生才能够较好地进行实验。 在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进行实验,如果有学生没有携带相关的材料,我指导学生利用手头上的材料进行实验。第一部分实验内容包括:抽纸板上鸡蛋的实验,打棋子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虽然下面的物体运动了,但是该物体上面的物体位置没有改变,这样引导学生了解静止物体的的静止的属性。 在接下来的时候,我又引导学生回顾,在急刹车的时候,他们的感受。这样学生再进行猜想。学生已经有了上述探究活动的经验,这部分对于学生就较为简单了一些。然后我介绍小车驼橡皮然后让小车进行急停的小实验。现在想来,我应该让学生进行说一说效果可能会更好。 最后,我指导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就是解释跳远和泼水时的惯性的应用。学生还是较好的进行了解释。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_5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 (2)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情感目标 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把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要讲清三个问题:物体运动状态由哪个物理量来标志,什么能说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那么力就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为什么说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法建议 1、在讲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时,注意强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这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种情况,例如直线折反、转弯.这时速度变化了,一定有加速度产生.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一观点是定性分析给出的,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抓住惯性这一概念为切入点去分析,不要让学生感到太突然,找不到分析思路. 3、多分析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教学难点: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示例:一、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2、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注意:象物体做沿同一直线的往复运动,或沿曲线转弯等运动时,只要其速度方向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变化,此时物体将具有加速度.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上节课所举的部分例子重新分析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1、分析: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速度的性质——→讨论物体惯性大小的方法是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对比产生加速度的大小.产生加速度越大,表示物体惯性越小.2、举例分析:见书49页的例子.3、结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4、惯性的利与弊:让学生看书并讨论探究活动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8.3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1?营口)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助跑,这是利用了惯性 B.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推力作用 C.火箭在加速升空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D.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所受力的合力大小不为零 2.(2011?江津区)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惯性力 B.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是由于推力小于摩擦力 C.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该汽车的驾驶员是运动的 D.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痛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2011?鄂尔多斯)如图所示的活动过程中,其中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4.(2010?北京)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B.竖直向上抛出后的排球,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 C.踢出去后的足球还能在水平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 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5.(2011?聊城)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6.(2011?永州)有关运动和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吸管吸饮料时,嘴的“吸力”使饮料上升到口中 B.击打排球手感到疼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投出去的篮球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在空中飞行 D.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7.(2010?乌海)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主要内容是力概念的建立以及力的相互作用、力的三要素的探究。之前三节分别是“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之后的两节是“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 从整章的知识结构体系看,学生在了解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后,紧接着在结合一些生活中关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形变的具体例子,这样的学习过程完整思路清晰。教材编排逐步渗透,本节内容承上启下。而在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本节内容也是力学知识的基础课程。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这些课程基本理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融合,以生活的实际例子去认识物理现象,学习简单的物理规律,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在本节课中我将以生活中的现象引出课题,再和同学们一起经历一次科学探究过程,使得学生懂得原来在我们身边很多东西都和物理知识联系紧密。所以本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让学生感受生活、物理、社会。 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一)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3)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外力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 四、学情分析 (一)思维基础与知识基础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能力强,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很快,已经能从直观简单的现象出发思考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归纳简单规律。对于实验探究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熟悉并掌握实验探究的七大要素,学会思考。知识基础方面:已经知道简单的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简单步骤。知道了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为探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奠定了基础(二)教学难点 1、让学生知道物体若受到的合力不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惯性区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