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引力波 论文

引力波 论文

引力波 论文
引力波 论文

浅谈引力波的历史、定义及意义

摘要:在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概念100周年以后,美国的LIGO【激光干涉引

力波天文台 (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和欧洲的VIRGO引力波探测器联合发布消息,宣布已经探测到距离地球约13亿光年的两个大约30太阳质量的黑洞碰撞所发出的引力波。这是物理学界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引力波探测的成功,为人类观察宇宙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窗口。

关键词:广义相对论引力波探索历史意义

2016年2月11日,北京时间23:30分,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LIGO科学联盟、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向全世界宣布: We have detected Gravitaiton Waves.We did it!(我们已经探测到引力波,我们做到了!)瞬间这一消息引爆微博、朋友圈等各大平台。作为一名大一的学生,我对这一“不明觉厉”的名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看过若干生动形象的科普视频、现场发布会实录、对著名科学家霍金的这方面的采访,查阅过相关文章后,决定系统地浅谈一下关于引力波的渊源、探索历史、具体定义,及这项轰动全球的事件背后重大的意义。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论文,革新了自牛顿以来的引力观和时空观,创造性地论证了引力的本质是时空几何在物质影响下的弯曲。1916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内,又发表论文论证了引力的作用以波动的形式传播。

简单生动地来讲,引力波是时空中的涟漪。如果把时空想象成一张巨大的橡胶模,有质量的物质会让橡胶模弯曲,好比在蹦床上扔了个保龄球,质量越大,时空被引力波扭曲的越厉害。举个例子来说,地球绕着太阳转,是因为太阳的质量非常大,导致其周围的时空大大形变,如果想沿着这样的形变走直线,你会发现,事实上是在绕圈,轨道就是这样来的,并没有什么力拉着行星绕圈,只是时空弯曲着。有质量的物质一加速,改变了时空中的扭曲,引力波随之而生。任何有质量并且(或者)有能量的东西,都能产生引力波。要是两个人彼此相绕跳一支舞,他们也会导致时空的涟漪,但非常微不足道,实际

上根本无法探测。既然引力和宇宙中其他力相比十分微弱,那就需要非常非常重的东西,非常非常快地运动,才能产生我们能探测的大涟漪。比如,后来科学家们发现的快速互相旋转的中子星、黑洞等。

可是我们怎样观测时空中的涟漪?如果你我之间的时空拉伸或

者压缩了,仅凭我们在橡胶模上做的记号,我们无法感觉到,比如,光看等距离放置在上面的石块是不行的,因为这些记号间的距离也被拉伸了。但是有一个刻度尺它不会被拉伸:利用光速的尺。如果两点之间的距离被拉伸(压缩)了,光需要用更长(短)的时间从这点跑到那点。这就是LIGO实验的出发点。当然,在这项已经成功的实验之前的数十年间,若干科学家曾投身对引力波的探索。

勇敢的实验物理学家Joe Weber深信,虽然地球上产生的引力波很微弱,宇宙空间中也许有天文现象可以导致足够强的引力波。20

世纪60年代末期,Weber开始用共振法测量引力波。具体就是用一个很大的金属物体,利用引力波在物体的谐振频率上引起共振的特点,希望从这个物体的振动中提取引力波的信号。Weber发表了一些实验结果,认为已经发现了引力波。但是很可惜,他的实验没有人可以重复,而理论上也很难论证究竟是什么样的过程发出了这么强烈的引力波信号。但是,Weber的工作激励了一批科学家投身引力波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批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加入了引力波理论研究和实验探测的行列。【1】

1975年,就在引力波实验逐渐发展的时候,天文学家Hulse和Taylor发现了一对脉冲双星。1982年,Taylor和 Weisberg通过其

轨道频率的演化,推断出了这个双星正在丢失能量,而这个能量丢失率和引力波导致的是一致。这给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间接证据:引力波终于从纸上走了出来!Hulse和Taylor在1993年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脉冲双星也成为研究广义相对论和中子星的一个重要系统。【1】

90年代初,Thorne和他的合作者认识到,双黑洞和双中子星的碰撞所发出的引力波可以有足够的振幅被探测到。他开始系统的推进和开展引力波源的天体物理、相对论动力学研究和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虽然多数人认为双中子星是最靠谱的波源,Thorne一直认为双黑洞因为质量比较大, LIGO可以看到比较远的距离,所以相应的体积中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在90年代初,由Drever, Thorne和Weiss 领导的LIGO项目得到了美国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资助,在美国的华盛顿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分别建造一个臂长四公里的干涉仪。他们所做的是发射出激光束,穿过这两个互相垂直的真空管道。当激光再度相遇时,会形成所谓的干涉条纹。当引力波经过时,它会把时空在一个方向上拉长,而在另一个方向上压缩。通过测量从不同的点反射回的激光产生的干涉条纹,他们可以非常精准地测量这之间的距离是拉伸还是压缩了,精度之高超乎想象。要达到探测引力波的需求,我们需要分辨在长度上10的23次方之几的变化,好比分辨一根长10的21次方米的杆子上5毫米的压缩。

这逆天的发现将是科学史上至关重要的一章。并非仅仅因为它的结果直接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几个非

常重要的预言(广义相对论之前的验证几乎都只适用于弱引力场,这一发现可以让我们在引力场很强且是高度动态的情况下(黑洞融合)验证广义相对论的预言),更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千年,我们都是利用光、无线电波和其他电磁辐射观测宇宙,而引力波提供了一种观测宇宙的崭新方式,探测它们的能力有望给天文学带来一场革命。想象一下,如果你的一生都曾失聪直到有一天你的听力恢复了,你将可以用这个全新的方式聆听探索这个宇宙,这就是为什么引力波探测对我们如此重要,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探测宇宙的方式。每次当我们用一种新的途径观测宇宙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未曾想象过的事物,这是真真实实寻找我们曾不知其存在的新事物,探索我们物理知识的终极边缘,并检测我们关于宇宙的理论。

参考文献:【1】陈雁北、范锡龙。陈雁北: 爱因斯坦都不敢想象, 我们真的探测到引力波!|独家专访[OL]。(2016-02-12)[2016-02-28].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9109406.html,/s?__biz=MzA4NDQwNDQ2Nw==&mid=402018990&idx=1&sn=c4d7aeb 02de13b9d7498d9821fb295b5&scene=2&srcid=02126lPN5p4zT04gDbUTnR4S&from=timeline& 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

电子信息工程1班201207020122 杨若雯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 杨若雯 电子信息工程1班 201207020122 摘要: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电脑,已历经了50多个春华秋实。50余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电脑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回顾电脑发展的历史,并依此上溯它的起源,真令人惊叹沧海桑田的巨变;历数电脑史上的英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发明故事,将给后人留下了长久的思索和启迪。 关键词:机械、电子、晶体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 引言:计算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用手指计算、石头计算或绳结计算,当文化越来越复杂、社会越来越进步,计算工具也在相应变化,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就源于这种需求。而计算机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果说,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那么计算机的发明则导致了信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名叫ENIAC。60余年来,计算机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之迅猛是当初发明者所始料未及的,如今,“计算”已经无所不在,计算机及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而再从头回顾,我们会惊喜而又毫无意外地发现,其实这一切,都是人类文明史的必然产物,是长期的客观需求和技术准备的结果,那些令人惊艳的天才们与无数的专家们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今天的一切——那么庞大迅捷的联系网与媒介,而我们这些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所要做的,就是在计算机的未来历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计算机的史前时代 计算机的史前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我们祖先用手指或者石头绳结帮助计数的远古时代。数学的萌芽让公元前四五千年的苏美尔人开始了“数字化生存”的初次尝试,他们在发明楔形文字的同时,也在泥板上刻下了人类最早的数字符号。 随后,计算工具开始了快速的演变。中国古代的筹算发展成了算盘,这是人类经过加工制造出来的第一种计算工具,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要成就之一。而西方自17世纪初起,也开始出现了计算尺,至1957年,卡西欧公司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小型电子计算器。 机械式计算机 在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前,从17世纪至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计算机”的研究,这些计算机虽然构造简单、性能不够好,但其工作原理与现代计算机极为相似,为现代计算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计算机的荣誉应归功于德国图宾根大学的教授威廉·契克卡德,他的发明早于1642年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思想家布莱斯·帕斯卡的加法机。1674年,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因独立发明微积分而与牛顿齐名的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发明了乘法机。1805年,法国一位机械大师约瑟夫·杰卡德完成了法国纺织机械师贝斯莱·布乔关于“穿孔纸带”的构想,设计制造了“自动提花编织机”,这意味着程序控制思想的萌芽。1822年,被誉为“现代计算机的奠基人”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查尔斯·巴贝奇从杰卡德的“自动提花编织机”上获得灵感,制成了差分机,并提出了“分析机”的构想,为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1873年,美国人弗兰克·鲍德温制造出手摇式计算机,这在电子计算器发明之前是办公室和家庭主要的计算装置。 从机械到电子的进程 机械式计算机采用的都是机械零件,利用机械转动原理工作,而在社会的发展中,电气控制技术逐渐取代了纯机械装置,这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也标志着由机械计算机时代向电子计算机时代迈进。 1888年,美国统计专家赫尔曼·霍列瑞斯博士首次使用了穿孔卡技术的数据处理机器,

具有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精)

具有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 对单塔悬索桥响应的影响分析 林瑞良(福州市建设委员会 350005) [提要]根据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混合结构形式,以某市单塔悬索桥为研究对 象,运用时程分析法,探讨了具有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对单塔悬索桥响应的影响 问题。 [关键词]单塔悬索桥时程分析地震波 现行公路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是以反 应谱理论为基础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某市悬索桥为工程实例,采用动力时程分 析法,探讨了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对单塔悬索桥横向、纵向和竖向地震响应的影响。 一、动力计算模型的基本假设 (1) 缆索在纵向分析中取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两个自由度,横向分析中取水平位移 一个自由度,竖向分析中取竖向位移一个自由度;(2)吊杆为柔性索,考虑变形; (3) 主塔在纵向和横向分析中均取水平位移和转动两个自由度;(4)加劲桁架在纵向分析 中取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转动三个自由度,横向分析中取水平位移和转动两个自由 度,竖向分析中取竖向位移和转动两个自由度;(5)作用于全桥纵向、横向上的地震 输入波,均取与基础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作用于全桥竖直方向上的输入波取水平向输

入波的65%加速度值[1]。 二、刚度矩阵与质量矩阵 由于悬索桥结构是由不同类型的构件组成,本文在有限元计算中采用混合结构 形式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2],将结构划分为如下三类单元:(1)空间梁单元,用 于加劲梁及塔架。(2)空间索单元,用于主缆。(3)杆面单元,由两根吊杆和一个虚 拟刚片组成,用来反映加劲梁与主缆之间的相互作用。单元质量矩阵采用集中(堆聚) 质量矩阵[2]。将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质量矩阵经座标变换,组成总刚度矩阵和总质 量矩阵,再利用子空间迭代法计算出结构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即可得到所需的各 阶频率和振型。 三、动力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当结构在地面运动加速度X¨g作用下,结构动力方程为 [M]*{U 1}+[C]*{U 1 }+[K]*{U 1 }=-[M]+*{I}X¨g(1) 式中:[M]*和[K]*分别为缩聚后的等效质量矩阵和等效刚度矩阵; U 1 有惯性力的位移;X¨g为输入地震加速度;[C]为阻尼矩阵,按瑞雷阻尼确定。 对于微分方程式(1),可采用逐步积分的数值解法,即求得各节点的位移量,本 文采用的是威尔逊θ法,用SAP5软件进行计算。 四、具有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对单塔悬索桥地震响应分析实例 某市悬索桥是福建省已建成跨径最大的钢筋砼加劲桁架单塔悬索桥(见图1所示),

计算机三百八十年发展史

回首三百八十年——计算机编年简史 1623年:德国科学家契克卡德(W. Schickard)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进行六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了著名的帕斯卡机械计算机,首次确立了计算 机器的概念。 1674年:莱布尼茨改进了帕斯卡的计算机,使之成为一种能够进行连续运算的机器,并且提出了“二进制”数的概念。(据说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的八卦)

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Bouchon)发明了“穿孔纸带”的构想。 1805年:法国机械师杰卡德(J.Jacquard)根据布乔“穿孔纸带”的构想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在后来电子计算机开始发展的最初几年中,在多款著名计算机中我们均能 找到自动提花机的身影。 1822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Babbage)制造出了第一台差分机,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 的5位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

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机器共分为三个部分:堆栈,运算器,控制器。他的助手,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 上第一批计算机程序。 阿达和巴贝奇为计算机的发展创造了不朽的功勋,他们对计算机的预见起码超前了一个世纪以上,正是他们的辛勤努力,为后来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G.Boole)发表著作《逻辑的数学分析》。

1852年: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去世,年仅36岁。 1854年:布尔发表《思维规律的研究??逻辑与概率的数学理论基础》,并综合自己的另一篇文章《逻辑的数学分析》,从而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布尔代数,为百年后出现的数字计算机的开关电路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方法和理论基础。 1868年:美国新闻工作者克里斯托夫?肖尔斯(C.Sholes)发明了沿用至今的QWERTY键 盘。 1871年:为计算机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巴贝奇(C.?Babbage)去世。他与阿达所设想的分析机最终也未能问世,但是他们却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那就是面对困难不屈不挠 的精神,以及那数十种设计方案和程序。 1873年:美国人鲍德温(F. Baldwin)利用自己过去发明的齿数可变齿轮制造了第一台手摇 式计算机。 1886年:美国人Dorr E. Felt (1862-1930), 制造了第一台用按键操作的计算器。

浅谈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成高教育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年级:14春计算机信息管理 学号: 学生:吴晶 指导老师:汪玲 完成日期:2016年5月4日 内容摘要 当今时代计算机发展迅速,计算机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极大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学会用,更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与未来,以便站在一个考前的地方思考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创新。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调查以及芯片对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和芯片的发展历史,并以芯片业巨头英特尔公司为参照对象,把计算机芯片发展分阶段进行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当今时代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计算机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通过一代一代的升级。计算机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计算机;芯片;计算机的普及 引言;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 诞生,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军方定制,专门为了计算弹道和射击特性表面而研制的,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1946年这台计算机主要元器件采用的是电子管。该机使用了1500ENIAC个继电器,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m2,重量重达30多吨,耗电150KW,造价48万美元。开机时让周围居民暂时停电。这台计算机每秒能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400次乘法运算,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用今天的标准看,它是那样的“笨拙”和“低级”,其功能远不如一只掌上可编程计算器,但它使科学家们从复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革命时代。 1.计算机 当今计算机已经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得力助手,计算机给人们带来了大量信息的同时也给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利益。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大范围的普及,计算机应用逐渐由大规模科学计算的海量数据处理转向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这就产生了以台式计算机为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大规模的事务处理和对工作流的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是把人包括在内的人机系统,因而它是一个管理系统,是个社会系统。 在网络普及的21世纪,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甚至是在社会上工作的人,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论文.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计算机的发展史——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的发展史 ——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摘要: 在过去的三百年中,每一个世纪都有一种技术占据主要的地位。18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来的是伟大的机械时代;19世纪是蒸汽机时代;20世纪的关键技术是信息的获取、存储、传送、处理和利用;而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则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使我们周围的信息更在高速的传递着。 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迈进一个崭新的信息社会,新的信息产业正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崛起。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扩展和性能的提高,计算机包含的功能部件也日益增多,其间的互连结构日趋复杂。以通信子系统为中心的组织方式,使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分布计算机系统等重要的计算机研究与应用领域。为了提高信息社会的生产力,提供一种全社会的、经济的、快速的存取信息的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因而,计算机网络这种手段也应运而生,并且在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趋势更是可观。只有更好的学习与了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等重要的计算机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发展史,才能更深入的了解计算机并且发展计算机技术。因此我就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写成了这篇论文。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一)计算机简介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计算机发明者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6年

冲击波原理及使用说明

冲击波疗法 冲击波(Shock Wave)是利用能量转换和传递原理,造成不同密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及扭拉力,并形成空化效应,产生生物学效应。冲击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而达到治疗效应。它在穿越人体组织时,其能量不易被浅表组织吸收,可直接到达人体组织的深部[1]。 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是一种兼具声、光、力学特性 的机械波,它的特性在于能在极短的时间(约10 ns)内达到500 bar(1 bar=10 5 Pa)的高峰压,周期短(10 口s)、频谱广(16Hz?2X 108H Z)[2]。 自从1979年德国Dornier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Dornier HMI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并于1980年2 月7 日成功用于肾结石患者治疗以来,人们对冲击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同时冲击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冲击波的物理学特性及其对组织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开始试图用高能冲击波来治疗肿瘤,并在体外实验中取得一定的疗效。 此外,目前西欧各国已经将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 ESWT应用于10余种骨科疾病,ESW1已经成为治疗特定运动系统疾病的新疗法。近年来,国内也在陆续开展此疗法。 一、冲击波的物理基础 冲击波的压力波形包括一个在冲击波前沿迅速升压随后逐渐衰减的压力相(正相),和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张力相(负相)。通过对冲击波压力分布的测量, 可以引出以下几个临床上常用的概念和治疗参数[1,3]:(1)焦点、焦斑和焦区:焦点 是指散射的冲击波经聚焦后产生的最高压力点,焦斑是指冲击波焦点处的横截面,

论计算机的发展论文

论计算机的发展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及软件业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计算机已经由过去的功能单一,体积盘大等特点向功能多样化、体积微型化、资源网络化、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应用已经贯穿了各个学科,并促进各个学科的快速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应用已无处不在,它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计算机进程、未来前景 一、引言 自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的出现,它的发展已经经历了60多年来的变迁。计算机在运算速度、增进性能、缩小性强、降低成本以及开发应用等方面得到了空前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不仅继续深化,而且节奏加快。 在计算机本身发展的同时,它的应用领域从过去的单一化走向了多元化。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应用已无处不在,无论是军事领域、教育领域、工业领域还是其他商业领域,它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本文对计算机的历史进程来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计算机当前的应用领域,分析了计算机的应用前景,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二、计算机按构成元件经历的四个时代进程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5-195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寻求计算机以开发潜在的战略价值。这促进了计算机的研究与发展。1944年Howard H. Aiken(1900-1973)研制出全电子计算器,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这台简称 Mark I 的机器有半个足球场大,内含500英里的电线,使用电磁信号来移动机械部件,速度很慢(3-5秒一次计算)并且适应性很差只用于专门领域,但是,它既可以执行基本算术运算也可以运算复杂的等式。 1946年2月14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ENIAC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5百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其运算速度比Mark I快1000倍,ENIAC是第一台普通用途计算机 40年代中期,John von Neumann(1903-1957)参加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小组,1945年设计电子离散可变自动计算机 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将程序和数据以相同的格式一起储存在存储器中。这使得计算机可以在任意点暂停或继续工作,von Neumann结构的关键部分是中央处理器,它使计算机所有功能通过单一的资源统一起来。

计算机发展展望论文

计 算 机 发 展 展 望 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工商1003 姓名:董晓晨 学号:201046900315

计算机发展展望 【摘要】计算机的发展将趋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和智能化,量子、光子、分子和纳米计算机将具有感知、思考、判断、学习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使计算机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新型计算机将推动新一轮计算技术革命,并带动光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链词】计算机发展趋势新型计算机 一、现状与前景 美国科学家最近指出,经过30多年的发展,计算机芯片的微型化已接近极限。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只能寄希望于全新的技术,如新材料、新的晶体管设计方法和分子层次的计算技术。 过去30多年来,半导体工业的发展基本上遵循穆尔法则,即安装在硅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芯片体积越来越小,包含的晶体管数目越来越多,蚀刻线宽越来越小;计算机的性能也因而越来越高,同时价格越来越低。 计算机的发展将趋向超高速、超小型、并行处理和智能化。自从1944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传统计算机的性能受到挑战,开始从基本原理上寻找计算机发展的突破口,新型计算机的研发应运而生。未来量子、光子和分子计算机将具有感知、思考、判断、学习以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使计算机进人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新型计算机将推动新一轮计算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智能化的超级计算机 超高速计算机采用平行处理技术改进计算机结构,使计算机系统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或同时对多个数据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超级计算机通常是由数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机)组成,能完成普通计算机和服务器不能计算的大型复杂任务。从超级计算机获得数据分析和模拟成果,能推动各个领域高精尖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最大的超级计算机接近于复制人类大脑的能力,具备更多的智能成份.方便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画片、很多耗巨资拍摄的电影中,使用的特技效果都是在超级计算机上完成的。日本、美国、以色列、中国和印度首先成为世界上拥有每秒运算1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超级计算机已在科技界内引起开发与创新狂潮。 三、新型高性能计算机问世 硅芯片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看硅技术越来越接近其物理极限。为此,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型计算机,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与技术都将产生一次量与质的飞跃。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分子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在二十一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遍布各个领域。 1.超导计算机 芯片的集成度越高,计算机的体积越小,这样才不致因信号传输而降低整机速度。但这样一来就使机器发热严重。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研制超导计算机。 电流在超导体中流过时,电阻为零,介质不发热。1962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逊提出了“超导隧道效应”,即由超导体—绝缘体—超导体组成的器件(约瑟夫逊元件),当对其两端加电压时,电子就会像通过隧道一样无阻挡地从绝缘介质

《计算机发展历程》的结题论文

《计算机发展历程》结题论文课题指导师:崔文华 课题组成员:张召 [摘要] [历史背景] 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和网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融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计算机网络时代到来,宣告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而相关产业的进步与发展,如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等,都与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也都将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为了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社会产生巨大变革的原因,以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未来,2010年2月1日,我们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对计算机的基本分类、雏形、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计算机发展各个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 [研究过程及方法] 我们成立的研究小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查阅了《电脑爱好者》、《电脑报》、《电脑应用文摘》等文献资料及通过互联网,收集到计算机发展的相关资料,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程。 [研究成果] 1.计算机的基本分类 (1)按照性能指标分类 ①巨型机:高速度、大容量 ②大型机:速度快、应用于军事技术科研领域 ③小型机:结构简单、造价低、性能价格比突出

④微型机: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 (2)按照用途分类 ①专用机:针对性强、特定服务、专门设计 ②通用机: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解决各类问题 (3)按照原理分类 ①数字机: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通用性强 ②模拟机:用模拟量作为运算量,速度快、精度差 ③混合机:集中前两者优点、避免其缺点,处于发展阶段 2.早期计算机 1642年,法国人布莱士?帕斯卡(1623-1662)发明了自动进位加法器,称为Pascalene。1694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Wilhemvon Leibniz(1646-1716)改进了Pascaline,使之可以计算乘法。后来,法国人Charles Xavier Thomas de Colmar发明了可以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器。这可以说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 3.现代计算机发展主要历程 1)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现代计算机的真正起源来自英国数学教授Charles Babbage。Babbage发现通常的计算设备中有许多错误,在剑桥学习时,他认为可以利用蒸汽机进行运算。起先他设计差分机用于计算导航表,后来,他发现差分机只是专门用途的机器,于是放弃了原来的研究,开始设计包含现代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的分析机——Analytical Engine。 Babbage的蒸汽动力计算机虽然最终没有完成,以今天的标准看也是非常原始的,然而,它勾画出现代通用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分,在概念上是一个突破。

浅谈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期末论文)

计算机与日常生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通过现有的技术以及当今在计算机领域还在研究中的尖端科技,对于计算机未来将对我们生活产生那些影响以及未来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 计算机新型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日常生活 0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已经从尖端行业走向普通行业,从单位走向家庭,从成人走向少年,我们的生活已经不能离开它。 计算机的普及使人类社会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与老百姓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和互联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全世界的人联系更加紧密,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温暖! 计算机在最近的几十年发展突飞猛进,如今的计算机越来越微型化,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大,而随着计算机与诸多领域的相互渗透,新型计算机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此外,计算机的智能化也必将给人们带来一个全新的生活理念。 1互联网与生活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触手可及的东西。网络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快捷,使得我们

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的步行逛街已被网络购物所替代,以前的电影院、磁带、光盘已被网络视听所替代,以前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被BT下载的流行而显得磨灭,以前的“飞鸽传书”也被电子邮件顶替,在年轻的一代当中,有这样一句俗语:21世纪的人不懂电脑那就相当于文盲…。 计算机的发展进一步加深了互联网行业的统治地位,现在互联网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人们的大部分活动都从互联网开始。1.1知识的获取多源化 现在是一个动动鼠标就可以获取知识的时代。俗话说:有疑问,找“度娘”,“度娘”帮你解惆怅。虽然这是一句俗语,但却表达了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网络搜索可以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网络上我们可以随时获取我们想要的知识,让人们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 网络时代的到来,增加了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时候我们再也不需要拿着沉重的书籍穿梭在茫茫人海中,现在我们只要随身携带一台便携式计算机,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连接到互联网上,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几分钟内获取到,这种获取知识的模式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的很大的简化。 1.2日常交流多样化 网络的发展是的通信功能变得更加流行。而网络的流行,使得通信功能家喻户晓。而在随后出现的软件,例如QQ 微信MSN E-mail,各类聊天室,博客等都成为人们互相沟通的方便快捷的工具。

计算机发展趋势论文

计算机发展趋势展望 【摘要】计算机的发展将趋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和智能化,量子、光子、分子和纳米计算机将具有感知、思考、判断、学习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使计算机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新型计算机将推动新一轮计算技术革命,并带动光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链词】计算机发展趋势新型计算机 一、前言 计算机的发展将趋向超高速、超小型、并行处理和智能化。自从1944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传统计算机的性能受到挑战,开始从基本原理上寻找计算机发展的突破口,新型计算机的研发应运而生。未来量子、光子和分子计算机将具有感知、思考、判断、学习以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使计算机进人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新型计算机将推动新一轮计算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智能化的超级计算机 超高速计算机采用平行处理技术改进计算机结构,使计算机系统同时执行多条指令或同时对多个数据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超级计算机通常是由数百数千甚至更多的处理器(机)组成,能完成普通计算机和服务器不能计算的大型复杂任务。从超级计算机获得数据分析和模拟成果,能推动各个领域高精尖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最大的超级计算机接近于复制人类大脑的能力,具备更多的智能成份.方便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画片、很多耗巨资拍摄的电影中,使用的特技效果都是在超级计算机上完成的。日本、美国、以色列、中国和印度首

先成为世界上拥有每秒运算1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超级计算机已在科技界内引起开发与创新狂潮。 三、新型高性能计算机问世 硅芯片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看硅技术越来越接近其物理极限。为此,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型计算机,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与技术都将产生一次量与质的飞跃。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分子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在二十一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遍布各个领域。 1.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的概念源于对可逆计算机的研究,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效应基础上开发的,它利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表示开与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量子计算机中的数据用量子位存储。由于量子叠加效应,一个量子位可以是0或1,也可以既存储0又存储1。因此,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2个数据,同样数量的存储位,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比通常计算机大许多。同时量子计算机能够实行量子并行计算,其运算速度可能比目前计算机的Pentium DI晶片快10亿倍。除具有高速并行处理数据的能力外,量子计算机还将对现有的保密体系、国家安全意识产生重大的冲击。 无论是量子并行计算还是量子模拟计算,本质上都是利用了量子相干性。世界各地的许多实验室正在以巨大的热情追寻着这个梦想。目前已经提出的方案主要利用了原子和光腔相互作用、冷阱束缚离子、电子或核自旋共振、量子点操纵、超导量子干涉等。量子编码采用纠错、避错和防错等。量子计算机使计算的概念焕然一新。

计算机发展史论文

计算机发展史论文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计算机的发展史 ——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院系: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的发展史 ——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摘要: 在过去的三百年中,每一个世纪都有一种技术占据主要的地位。18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来的是伟大的机械时代;19世纪是蒸汽机时代;20世纪的关键技术是信息的获取、存储、传送、处理和利用;而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则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使我们周围的信息更在高速的传递着。

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迈进一个崭新的信息社会,新的信息产业正以强劲的势头迅速崛起。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扩展和性能的提高,计算机包含的功能部件也日益增多,其间的互连结构日趋复杂。以通信子系统为中心的组织方式,使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分布计算机系统等重要的计算机研究与应用领域。为了提高信息社会的生产力,提供一种全社会的、经济的、快速的存取信息的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因而,计算机网络这种手段也应运而生,并且在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趋势更是可观。只有更好的学习与了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等重要的计算机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发展史,才能更深入的了解计算机并且发展计算机技术。因此我就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写成了这篇论文。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一)计算机简介计算机(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

计算机专业发展概论论文

专业发展概论 论文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对计算机及计算机学科体系的理解 计算机在诞生初期主要是用来进行科学计算的,因此被称为“计算机”。然而,现在的计算机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了“计算”这个范围,它可以对数字、文字、图形、图像以及声音等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处理。实际上,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储存的系统。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计算计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它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 时至今日,几乎所有专业都与计算机息息相关。但是,只有某些特定职业和学科才会深入研究计算机本身的制造、编程和使用技术。用来诠释计算机学科内不同研究领域的各个学术名词的涵义不断发生变化,同时新学科也层不穷。计算机科学是以计算机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研究范畴十分广泛、发展非常迅速的新兴学科。其研究范畴包括了计算机理论、硬件、软件、网络及应用等。如今,在计算机科学内已经衍生了许多分支,每一个分支都针对不同类别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计算机工程这个领域所从事的工作比较偏重于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他们注重于新的计算机和计算机外部设备的研究开发几网络工程等。 软件工程着重于研究开发高质量软件系统的方法学和实践方式,并试图压缩并预测开发成本及开发周期。 计算机信息系统,这个领域的工作涉及社会上各种企业的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等部门,要求对商业运作有一定基础。 二、计算机软件知识的相关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技术,数据通信原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试验,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线性代数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普通物理B,电路电子学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光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Internet 与web 编程,Cisio/Solaris 网络体系设计与实现,综合布线系统编译原理,数字系统设计VHDL,信号与系统,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工程,IT 项目管理,七号信令系统,电子商务概论,多媒体技术,UNIX 操作系统,计算机信息安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发展史论文终稿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ENIAC PC机 耗资 100万美圆 600美圆 重量 30吨 10kg 占地 150平方米 0.25平方米 电子器件 1.9万只电子管 100块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 5000次/秒 500万次/秒 二、计算机发展历史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 )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 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计算机的历史 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围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抉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计算机的历史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爆破地震波特性研究

爆破地震波特性研究3 张义平,吴桂义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3) 摘 要:结合现场爆破震动信号,从爆破地震波的传播形式、传播方式、波的特征、波的衰减吸收及传播介质的力学模型等方面分析了爆破地震波特性。结果表明:爆破地震波是一种与自然地震波相似但又相区别的非常复杂的随机过程,它是不同幅值、不同频率与不同相位的各种波型叠加而成的复合波。爆破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多次反射、折射、绕射、衍射、波型转换甚至波导、层间波等复杂现象,传播过程中波的有关参数和时频特征常与爆源条件、传播介质的物理性质、场地特征及地形等因素紧密相关。地震波在发生几何衰减的同时,还因粘弹性介质的内摩擦和热传导导致能量耗散,使得波能不断衰减。 关键词:爆破地震波;波特性;衰减与吸收 中图分类号:T D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63(2007)06-0068-05 Study on Character isti cs of Bl a sti n g-Caused Se is m i c W ave Zhang Y iping,W u Guiyi (College ofM in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550003,China)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fr om the in-site monit oring of blasting vibrati 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asting-caused seis m ic wave are analyzed comp rehensively fr om its p r op2 agati on for m,p r opagati on mode,p r operties,attenuati on,ab2 s or p ti on and the mechanics model of p r opagati on mediu m s.The results show that blasting-caused seis m ic wave,which is a very comp lex random p r ocess rese mbling t o be diffence fr om seis m ic wave,is a composite wave composed of kinds of waves with dif2 ferent ranges,frequencies and phases.I n the p r opagati on p r ocesses of blasting-caused seis m ic wave,comp lex phenome2 na such as many ti m es of wave reflecti on,refracti on,diffracti on and wave type diversi on even wave-guide and layer wave will happen,and relati onal para meters and ti m e-frequency charac2 teristics of waves are cl osely related t o the conditi ons of exp l osi on s ource,physical p r operties of p r opagati on mediu m,field charac2 teristics and terrain.The dissi pati on of wave energy caused by the inner fricti on and heat exchange of viscous-elastic mediu m s accompanied with its geometry attenuati on induces the gradual attenuati on of wave energy. Key W ords:B lasting-caused seis m ic wave,Characteristics of wave,A ttenuati on and abs or p ti on 爆破是矿山开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炸药在岩体中爆炸时,一部分能量使炸药周围的介质引起扰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在爆破近区、中区传播的依次是冲击波、应力波,地震波由应力波在传播远区到达界面产生反射和折射叠加而形成[1],它是一种由爆源附近的应力波转换而来在岩土介质中传播的一种能量逐渐衰减的扰动,尽管只占爆炸所释放能量中的一小部分[2],但爆破地震波的特性对研究爆破地震波的传播机理、衰减规律及危害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人们从不同侧面对爆破地震波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3~10]。 本文结合现场爆破震动监测信号,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从爆破地震波的传播形式、传播方式、波的特征、波的衰减吸收及传播介质的力学模型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爆破地震波的特性。 1 爆破地震波的分类 爆破地震波包括在地层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在地层表面或介质体表面传播的面波。体波可分为纵波(P波)、横波(S波);面波主要有Rayleigh波(R波)和Love波(L波)。 体波中的纵波指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使介质产生压缩和膨胀,因此又称为压缩波、疏密波、无旋转波或P(p re m ier)波。体波中的横波指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使介质被 I SS N1005-2763 CN43-1215/T D 矿业研究与开发第27卷第6期 M I N I N G R&D,Vol.27,No.6 2007年12月 Dec.2007 3收稿日期:2007-04-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64001);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黔科合GY字(2007)3015);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项目;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张义平(1970-),男,湖南邵东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岩体力学、矿山开采及安全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c me. ypzh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9109406.html,。

相关文档